浮力的产生原因教学文案
浮力产生的原因(2)
教案:课题:浮力生成原理[ 教学内容] :浮力。
[ 教学目标]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 设计思路]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江河中的桥墩不会浮起?打入水中的木桩也不会浮起?它们在水中难道没有受到浮力?这一系列的问题终究归结于浮力产生的原因。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对浮力的产生原因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后,得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由于没有实验直观地显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单纯理论分析、推理,要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说明浮力产生原因的器材,来直观地把浮力产生的原因显示出来。
[实验设计]:1、器材:一个透明的容器,一个能浮于水面的小球和透明的细管。
2、装置:在容器的中下部装块隔板,把容器分为上下两部分,隔板与容器壁是紧密相连的,在隔板的中间有一直径比小球的直径略小的圆孔,小球置于圆孔中时就把容器分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如图1)。
(图一)[实验步骤]:1、容器中倒入水,可以看到小球仍静止于圆孔中,同时观察到水并没有从容器的隔板上方流入隔板的下方,这说明此时水对小球只有向下的压力,所以小球并不上浮。
2、往细管中倒入适量的水,让容器隔板下部分也充满水,当细管中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较低些时,看到小球还是静止在圆孔中(如图2)。
这说明小球虽然已经受到了水向上的压力,但由于小于向下的压力,所以小球并不能上浮。
(图二)3、往细管中再倒入水,细管中的水将上升,水对小球向上的压力将增大。
当细管中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与容器中水面基本持平),看到小球离开圆孔上升到水面上(如图3)。
这说明只有在水对小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的情况下,小球才能够上浮(实际情况是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与重力之和)。
(图三)[实验特点]:实验操作简捷方便,实验现象直观易懂,很自然地得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结论。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浮力教案【优秀5篇】
浮力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浮力教案【优秀5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浮力的教案1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浮力的教案1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二、新教学[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初中物理浮力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讲课教案1. 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使用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浮力的影响因素3. 称重法测量浮力4. 阿基米德原理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讲解浮力的定义,即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
介绍浮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的压强,从而产生向上的力。
3. 浮力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因素对浮力的影响,如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等。
4. 称重法测量浮力:讲解称重法的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称重法的操作步骤,并理解其原理。
5.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其含义及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6.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学生能掌握称重法测量浮力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浮力的概念、方向、施力物体和单位。
2. 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学会使用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体的相关知识,如船舶等。
2. 提出问题:船舶在水中靠什么力浮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活动一: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提出问题:取一只盖有瓶塞的空塑料瓶或空心塑料球,将其按入水中,你的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松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换一只大一些的有盖空塑料瓶或空心塑料球,将其按入水中,体会手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液体对漂浮在液面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漂浮的物体总会排开一定的液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浮力就越大。
2. 活动二: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的浮力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验证这些因素?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总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密度和水的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浮力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答学生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浮力的产生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计算浮力的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自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
【原创】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讲义
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方向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程序〗一、回顾复习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二、导入新课【提问】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请问,在水中的物体,是否所有情况下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呢?三、讲授新知【演示实验】在去顶的塑料瓶中放入一个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到乒乓球?A.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去掉瓶盖,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B.往塑料瓶里面注水。
[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C.用瓶盖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分析]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不仅受到水对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下表面向上的压力。
乒乓球上浮说明下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压力。
即F 下>F 上。
这就是乒乓球后来上浮的的原因。
【引导分析】下面我们再以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为例,从压力和压强的角度去分析物体在水中所受压力的情况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 。
F = P•S ,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F 下>F 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而由于竖直方向两个力不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就会抵消一部分力,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会产生一个差值,也就是F=F 下-F 上,我们把这个差值叫做浮力,即F 浮=F 下-F 上,无论在气体或液体中,无论物体所处的状态如何,只要F 下>F 上,就会产生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方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
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
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
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
浮力产生的原因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浮力产生的原因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邹艳梅一、教学内容《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和《压强》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浮力》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浮力是普遍存在的。
2.能从液体压强的角度,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课件展示:一只鸭子浮在水面的图片。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鸭子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吗?3.例举:船、潜水器、热气球、飞艇都受到浮力的作用,说明浮力是普遍存在的。
4.提出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二)新课1.实验与观察:(1)我们把两侧带有橡皮膜的圆柱体水平放入水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向内凹陷,而且凹陷程度相同。
该现象说明:水对它们的压力是相同的。
(2)我们把该圆柱体旋转一个角度,竖直放入水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是:上面橡皮膜凹陷程度小,下面橡皮膜凹陷程度大该现象说明:水对它们的压力是不同的。
根据该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提出问题:浮力与液体对物体的压力有关吗?2.以浸在水中的长方体为例,进一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1)浸在水中的长方体的各个面都受到水的压力。
(2)分析长方体水平方向所受压力的情况。
①通过图示,指出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离水面的平均深度相同。
②根据液体压强公式ghpρ=,指出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所受压强相同。
即左右两个面受到水的压强相同。
③由压强定义式pSFSFp==得:,左右两个面的受力面积相同,所以左右两个受到的压力相同。
④同理,可得出前、后两个面受到水的压力也相同。
概括得出:水平方向上,两相对表面所受压力相互平衡,相互抵消,所受压力的合力为零。
(3)分析长方体竖直方向所受压力的情况。
通过图示,指出下表面的深度大于上表面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知道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对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强大于液体对上表面的压强。
浮力教案(精选10篇)
浮力教案(精选10篇)浮力篇1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
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2、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三、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四、教法与学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本节内容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五、教学策略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
故相应策略: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
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准备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秤、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塑料杯,塑料盘,胶水瓶,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酒精、盐水三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等。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块苹果,一杯水和一个玻璃杯。
2.学生准备笔记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苹果掉到水里会浮起来?”2.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会儿。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介绍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作用而使物体获得的向上的力。
展示实验:1.教师拿起玻璃杯,倒一些水到杯子里。
2.教师请一个学生把手伸入杯中,然后提问,“你觉得你手会受到什么力?”3.学生可能会回答说手会受到杯底的压力。
4.教师继续提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你的手不会被水挤扁呢?”5.学生可能会猜到与手底受到的压力相平衡的是向上的力。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整理知识:1.教师让学生记录关于浮力的笔记。
2.学生记录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1.教师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作用而产生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是什么力使得物体可以浮起来呢?3.学生可能会回答重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受到向下的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力比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于是物体会浮起来。
展示应用:1.教师拿起苹果,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苹果在水中浮起来吗?”2.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苹果比水轻。
3.教师解释说苹果比水轻,也就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苹果浸入水中时,水对苹果的支持力大于苹果所受到的重力,于是苹果浮起来。
小结:1.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浮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浮力的应用,如造船、救生衣等。
作业: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个浮力的应用。
评估: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浮力的理解程度。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力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
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
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
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浮力》教案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案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1章第3节《浮力》。
本节课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 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阻力。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尺子、秤等)、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和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验证浮力的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计算公式:F浮 = G F'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不同物体的浮力会有所不同。
2. 请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并解释结果。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数学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测量。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接着,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最后,教授浮力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讨论法用于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物理》及相关参考书,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资料,包括实验演示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验设备,如浮力计、物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测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评估将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评估将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遵循紧凑、合理的原则,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为1课时(40分钟),地点选择在教室和实验室。
初三物理:浮力原理及其教案
初三物理:浮力原理及其教案。
一、浮力原理浮力原理,又称阿基米德定理,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方向垂直于物体所处的液面或气层。
浮力可以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浮起、沉下或保持浮态平衡。
二、浮力原理的教学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1)浮力的概念及大小计算方法;(2)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力情况;(3)漂浮和沉没的条件和原因。
2.教学步骤(1)引入引入时可以用最近的新闻或事件,来引发学生对浮力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
(2)概念讲解先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和定义,通过具体实验或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
(3)浮力的计算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注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能力,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漂浮和沉没让学生了解物体漂浮和沉没的条件和原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来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后自主独立地掌握和应用知识。
三、浮力原理的教学策略1.活动策略可以通过实验、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信心。
2.演示策略在讲解浮力原理时,可以结合具体实例和演示来增强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用漂浮和沉没的实验来演示浮力原理。
3.个性化辅导策略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难点,采用个性化辅导措施,例如给学生讲解浮力原理的各个知识点时,可以给有些学生更多的讲解和辅导,以弥补他们在这个方面的不足。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浮力原理等知识点。
四、总结浮力原理是初三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浮力和沉降的原因有着重要的作用。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力、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力、压强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关于浮力的感性认识,比如木块能浮在水面上、铁块会沉入水底等。
但是,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的理解。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会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观察浮力产生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相关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1〕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教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
〔2〕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试验、实事求是的学习看法。
下来我们就用试验讨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试验讨论得出浮力的概念
浮力产生的缘由;
及测量方法。
教学预备:乒乓球 2 个、矿泉水塑料瓶 1 只、大号雪碧塑料瓶 1 只,
完成试验后叫同学来回答观看到的现象。
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一只乒乓球在内瓶的瓶颈处将瓶口堵住,另一只在它上面斜靠着 瓶壁。
〔2〕学生小组合作:用水快速从上方对着乒乓球倒入内瓶中,观看 有什么现象?
〔学生完成试验〕
细铁丝一段和足够的水。
水对乒乓球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教学过程:
2.讨论浮力产生的缘由
一.引入新课:
【演示 2】:如右图
教师: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教师:我这里有 2 个乒乓球,将它们放入内瓶中,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沉下去。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以上试验。
教师:但假如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案
浮力产生的原因一、课前引入:师:老师前几天去游泳池游泳的时候,下水时发现自己变轻了,这是为什么呢?有跟老师一样经历的同学举个手看看。
生:纷纷举手师:看来很多同学有同样的经历,生活经历丰富哦师:关于这个问题,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找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游泳池的现象搬到教室来师演示实验:(一杯水,一个小木块)现将木块放入水中,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杯中没有水,木块肯定会在杯底,漂浮在水面上,说明什么呢?生:说明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二、新课教学师:没错,们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把木块换成乒乓球也可以浮在水面)师:那既然飘在水面上受到浮力作用,那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浮力作用呢?师:我们来做个探究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验证:水对完全浸没的钩码有没有浮力作用?操作:1、先在空气中勾住钩码,待其稳定后,读取示数,这就是钩码的重力大小2、再将钩码完全浸没在水中,待其稳定后,读取弹簧的示数3、比较这两个示数的大小结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也受到浮力作用。
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完全浸没在水中都收到浮力的作用。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师:就拿刚才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为例子,来进行受力分析生:进行受力分析师:得出: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思考:如果水杯放在倾斜的斜面上,浮力方向还是竖直向上吗?课后思考探究师:浮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探究实验:(上下两端口都套住橡皮膜的玻璃管、装水水杯)将玻璃管放入水杯中,观察上下橡皮膜的变化,移动玻璃管,又有什么变化?生:观察发现,上下表面的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不一样,下表面凹陷比较大,上表面凹陷比较小,移动玻璃管有变化,但是下表面始终比上表面凹陷大师:这个类似我们以前学习的升力,由于压强差的作用师: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回归问题:解决人在游泳时,为什么感觉自己变轻了?生:因为人游泳时上下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差,因而也就产生了浮力,也就感觉自己变轻了。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推导浮力的计算公式。
学生能够运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的计算方法。
122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产生浮力的过程。
13 教学方法131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产生,直观感受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132 讲授法讲解浮力产生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浮力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气球在空中上升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存在。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受到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42 新课讲授1421 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将木块、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出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1422 浮力产生的原因展示一个上下表面面积相同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示意图。
分析液体对长方体上下表面的压力: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向下,大小为 F1 = p1S (其中 p1 为上表面处液体压强,S 为长方体上下表面面积);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向上,大小为 F2 = p2S (其中 p2为下表面处液体压强)。
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 p2 > p1 ,则 F2 > F1 ,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即 F 浮= F2 F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 F浮
G
G
(3)原因法: F浮= F向 上- F向 下
F上
F下
三、计算浮力的方法探索:
例1:将一个重1N的木块放在液体中漂浮。 问:
☻木块在水中漂浮,受到的浮力为
N;
☻木块在煤油中漂浮,受到的浮力
N;
☻木块在水银中漂浮,受到的浮力
N。
例2:质量相同的木块、铁块在水银中漂
浮,下列比较所受浮力大小的说法中正
例题4.如图所示,在木块上面加一个 竖直向下的大小为8N的压力,木块被 压入水中静止,如果木块受到的浮力 是20N,则木块的重力是 ___________N。
F压
小结:对于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的物体,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受力 分析的方法求解!
例5:将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 受到水的压力是5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是15N浮力大 B.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C.木块和铁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小结:漂浮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所受重力!
F浮=G
例题3.如图所示,在木块下面系上一根绳 子,固定在容器底部,木块全部浸没在水 中,已知木块的重力是6N,绳子对木块的 拉力是4N,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p=ρgh F=pS
F= ρghS
h2> h1
F向上> F向下
小结
原因: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 力的合力,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即:F浮=F向上 - F向下
拓展 浸在水中的桥墩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计算浮力的方法: (1)漂浮: F浮
F浮= G G
(2)弹簧秤测浮力: F浮= G - F
例3、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 是0.5牛,求水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力 是多少牛?若将它从水中取出,挂在 弹簧测力计上称,测力计的示数应该 为多少牛?
练习、如图所示,半球形物体重为12 牛,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 数为9牛,半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 牛,它受到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 _______牛,方向
________。若上表面 受到的液体压力为4 牛,则下表面受到的 液体向上的压力为 _______牛。
三、浮力的计算方法:
(1)受力分析法
F浮 = G
F浮 = G - F拉
(2)原因法: F浮=F 向上-F向下
F浮 . G
F浮 F拉
.
h1 h2
F向 下
l
F向 上
G
例1、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称 得其重力为2.94牛,将其浸没在水中 时,测力计示数为1.96牛,求石块受 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
例2、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金属块,浸 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平行且距水面5 厘米,问:
(1)它的上表面、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 各是多少米? (2)它的上表面、下表面处水的压强为 多少帕? (3)它的上表面、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各是多少牛?方向如何? (4)金属块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方向 如何?
例6:物体M悬浮在水中,水对物体M 竖直向下的压力为F1、竖直向上的压 力为F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大于F2 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2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 . F1 与 F2 的 合 力 大 小 等 于 物 体 M 受 到的重力大小
小结:我们还可以应用浮力产生的原因 来求解浮力问题!
一、浮力(温习): 1.定义: 浸在气体或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向上托的力就叫做浮力。
2.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3.方向: ?
小实验:把一个乒乓球放入倒置的截去底 部的可乐瓶中,向可乐瓶中装满水,观察 现象;将可乐瓶浸入水中,观察现象;请 解释其中道理。
F右
F左
F左= F右
F上
F下
F上 F下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