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可以是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也可以是老师自己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探究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协作的探究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交流中互相提高,并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和分享成果。
4.个性化探究
个性化探究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生的探究方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度的探究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美国学者施瓦布(J.J.Schwab)提出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几近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但探究性教学走向实践的步履却显得蹒跚不前。
[1]在当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式教学,甚至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花哨”的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理论的实践化和一般原理的具体学科化程度不够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本文想就探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实践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一、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定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小学生认知心理和学习内容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之上。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特征——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
1.探究性——数学知识及学习建构性的要求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数学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的本质问题,便解决不了教学上的争议。
[3]数学学科的性质、数学知识的性质规定着教学的方式、方法。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着绝对主义和可误主义两种观点。
绝对主义认为数学是一个静态的永恒不变的真理系统,将数学教学理解为一种传承真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这些真理。
这在现实中的反映就是:师生将数学知识看成是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法则等东西的堆砌物,学数学就是不断地进行机械、枯燥的接受、记忆和练习。
出于对绝对主义数学观的批判和超越,可误主义数学观则认为,数学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它是可纠正且永远要接受更正的。
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法则等都是一种社会的建构。
因为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本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个人的主观数学知识经发表后转化成使人们接受的客观数学知识,还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客观性本身应理解为社会的认同。
[4]在这种数学观之下,将数学教学理解为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构建数学意义的过程,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理等探究活动就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探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
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展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理论基础。
1. 学习主体性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挑战,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问题意识数学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小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4. 情感因素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与生活和实践联系密切的知识,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三、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爸爸给了小明10元钱,他用了5元买了文具,还剩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数学,丰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解决问题、探索发现、思考推理等方式来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我将从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浅谈。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解欲望。
可以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如公交车票价问题、水果价格比较问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经验等方式进行探究。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进行实践性学习。
可以利用教具、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发现过程。
不仅要看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关注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考过程,需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思考、发现和改正错误。
探究性学习反映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正确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培养科学家的独立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们产生“探索、体验、尝试、分析、求证”的积极思维,并将其运用到他们的学习中。
为此,我们
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文字描述、情境、图表等数学实践过程,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问题。
其次,借助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正确的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以此检验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和图表来解答问题,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用问题设计,让学生们解决实际的数学游戏,在探究中学习经验。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游戏的形式,在有趣的背景上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加强其学习效果;同时利用数学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鼓励其学习过程中寻求
不断提高的动力。
最后,在探究式学习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反应及反馈,让他
们能够经历愉快和成功的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支持,避免他们受到一些过度压力的影响,加强学习信心,以鼓舞学生的自学精神。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探索,尝试学习,努力求证,以致良好的数学习惯。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1创建问题情景,使学生想要去探究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加足思维的“马力”。
新课标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从而能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不要把问题的结构设计的太全,条件不也不要太明显,必须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结合有关的经验才能解决问题,特别重视开发性练习的设计。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提倡自主学习,提高探究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能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
小学数学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探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创新性、主体性、交互性、开放性、过程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等特征。
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
数学的一切符号与图形只是人们为了建立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主观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现,是主观建构,所以,小学数学以其特有的课程性质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一、首先要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涵义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
我们认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于科研人员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及方法的学习过程。
对小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要什么探究课题,不一定非要走出课堂,那只是形式而已,只要我们把上述的认识付诸于具体的日常教学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二、那么探究性学习的宗旨是什么呢让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参与,是我们探究学习的宗旨。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
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
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一)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促进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一、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意义1.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积极探索精神。
2.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运用,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小学三年级的《数与计算》课程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探索。
具体案例如下:1.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数与计算》课程中,我们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列规则,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以“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列”为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践,探究数字的大小比较规则和排列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数字大小比较的规则,而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发现数字大小比较的规律和方法。
3.教学活动的展开4.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运用,掌握了数字大小比较的规则和方法,提高了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也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基于上述案例,我们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1.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参与和合作。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探究性学习”成为了国际上红火的学习模式。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掘知识、发展技能和提高思维水平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践来探讨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从教育目标出发,理解探究性学习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和“形”,是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但在过去,小学生对数学常常是难以抵挡的挑战,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常常深受影响。
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关,过分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发现和思考。
而探究性学习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探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自学”,而是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要求孩子在完成数学任务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各种合理的手段进行推理和实验,自我发现和探讨,自我评估自我提高,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性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实践探究性学习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理解数学原理: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基础,才能够有完整的数学体系,教师需要在掌握数学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原理的发展过程,可以适当地加入历史背景等教材内容。
2.引导探究姿势: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中,深入探究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辨析,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排列组合等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发现更多的规律。
3.结合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启发和激发学生涵盖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4.创新形式: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将学习过程重新规定,更是赋予新的课程形式。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加入多媒体技术、示范试验等新颖、引人注目的形式,例如数学博览会、数学工具制作比赛等新颖活动。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录下来。
交流的时候,由于各小组汇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都没有摸到?这里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独立探究,获得思维方法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外,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在交流第三种情况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全部放绿球,但是有两位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放很多绿球,放一个红球。
这时,我马上按照那两位学生的想法在口袋里放了15个绿球和1个红球,并让那两位学生亲自摸一摸。
事实胜于雄辩,最终那两位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1. 引言1.1 了解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提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和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数学探究的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更贴近生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2.2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初探概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
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
那么,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课的伊始我是这样引入的“你们家住哪里?喜欢你家的房子吗?你知道你家的房子有多大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家的房子有多大?”提到老师家的房子,学生会十分感兴趣,于是我顺势一引出示课件:“瞧,这是老师家的房子,你们能算出我家房子有多大吗?”,期待是最佳状态,学生马上进行大胆地猜测,把握这个导入时机,我让学生依次算出几个房间的面积,最后出现梯形的阳台,“那这个阳台的面积是多大呢?这种图形答面积又怎么算?”随即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设疑激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探究热情,使他们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去体验数学、做数学,为进一步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思考,独立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事关教学是否成功。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初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出版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几乎所有学科都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
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校数学教育说到底是以育人为目的,如果只关注传递数学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实际上是在”育”以简单接受、模仿、配合、服从等被动思维方式的人。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
因此,我们需要以”培养主动发展的人”为核心理念,对内涵于教科书知识之中的丰富的育人资源加以挖掘和开发,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中所凝聚的前人的智慧。
那么,学校数学何以才能”育”主动发展的人?学生何以才能学习前人的智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失为良策之一,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师在课堂的突出地位取代了学生的主体角色,学生在”言听计从”中被动学习,因而,学生的思维长期停留于模仿和机械记忆,其发展空间也随之受到约束。
可见,要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让位”,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取而代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急于求成。
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多一点自主探究的喜悦。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遵守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以追求知识结果为唯一的目标;教学方法上机械呆板,即使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些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初探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改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至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单调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
我们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我。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
由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是指切合儿童经验并联系他们生活的,注重其过程体验的以及探究发现和问题解决为宗旨的且指向全体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并不过于注重经验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更为注重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参与性、探究性、交互性和体验性。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对探究材料的自主探究,发现材料之中蕴含的意义。
学生是在“做”中学,改变了传统的在“听”中学、在“问”中学,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的指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之上的指导。
其根本特征是使全体学生卷入主动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
1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在课堂活动中提出不同见解和问题。
而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与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使用“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谁难发现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话语来刺激学生,促使学生思考、探索。
对于勇于举手发言的同学,哪怕是答错了,也要给与肯定的表扬,因为他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本文首先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然后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在其中的角色。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学生影响、教师角色、案例分析、应用、不足、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探究性学习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目前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有必要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分析其实践案例,总结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明确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中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效果,探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情况,以及教师在引导和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也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指导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使数学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
1.3 研究意义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麻舍所小学王建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结合本人教学经验,现对如何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做出如下思考。
一、探究性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探究性问题设计应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认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切入口,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必须找到这一起点,才能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自己创设的问题情景中。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他首先用春节联欢晚会“0”点报时导入,然后分别用“击掌”、“数数”、“游戏”等多种方式认识一秒……这位教师找到了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切入口,找到了学生认知的起点,从而生发了积极的学习倾向,进而学生以良好的情感状态,步入新知的探究中。
2、探究性问题设计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内躯力的强心剂、是一切探究活动的基本动力,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必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一位教师在教学《速算和巧算》时,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
板书25×25
师:谁能立即报出它的积?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迅速思考,计算,不等学生计算完,教师迅速报出答案“625”然后继续板书:35×35 45×45
师:这两个的积是1225 2025
一连几道题学生都卡了壳,面对教师迅速报出结果的情形,多数学生都露出惊讶的神态,并报以羡慕的眼光。
师:想知道其中的口算技巧吗?
一时间,人人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激发。
教师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中,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也就失去了探究问题的动力。
3、要提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针对探究性问题的价值,许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难、深的问题,其实,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
不宜太难或是太简单。
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事实上,究竟什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既基础的、发展的、现实的问题。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正方形的誤譆”教学片段。
师:(冺示正方形粸片)大家猜一猜正方形的囋条边有什么关糹?
生1:(争着发言)囋边相等。
生2:(马上补充)四边一样长。
对,对其他同学马上附和。
师:大家小组合作、讨论、讨论。
教师✬意是想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是面对一个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的问题。
如果教师不能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还有探讨的价值吗?所以憢究性问题的选择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敉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氾心设计有憢讨价值的问题,恍能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二、探究性问题应抓住适当的时机
在教学中,问题的产生攉两祍情况,䨀、教师预覾璄问题,二、学生生成的问题。
教师袄设的问颐敉师就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僺椺,但是如果教师Ꮺ关注自峱的预设而不关注学生的生成往往会失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
叶澜教授说辇:“新的课堂需要我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㻄课堂教学中从奦生那里涌熰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比如,䰀天我刚走进教室,一个婦生就叫到“老师,偍一节美术课真是堪有意思了$唨教我们画一点其嬃东西吧缁,“真是异想天开”我在心里想着,就告诉学生拿出数学课本上圆柱的认识。
学生虽然也动䉋找课本,但是看着学生的徃不在焉的样子,我阷入沉思,于是我机灵一加,宣布让学生拿出美术作业本,摙师里一下字沸腾起来,我黑板上画出一丨圆柱,婦生在作บ上认真画起来,一个学生说:“老师,为什么我们画的都不好呢”我接着“䘯啊!为什么呢?”有的学生却说:“怑们这东西不熟所以不能画好。
”我说:“你们想不想画好呢?如朜想画好尰羻开数课本ﴌ研究䰀下这个东西的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是没有教学资源,而是缺乎一个空智的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中挖掘出潜在的价值,巧妙地加以应用。
三、探究学习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
教师组织学生探㩶学习的形式,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方面。
一提到探
究学习,有的教师马上就想到合作、交流,而谈忘了探究学习的凍它方面。
其实,合作、交流只是探穖学习的一方面,而不能把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同。
如➜教学中我们Ꮺ用这种形式,不仅会流失大量的教学资源,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
试想一䡶衣服时间穿长了也会令人讨厌,何况是一种学习方式。
我认为探究学习可以有较丰富的形式,比如:合作、交流探究,独立思考探究,课内探究、课外探究、写数学日记、写数学作文、游戏等,只要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办法,我们都可以用。
只有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探究形式,才能不断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不断增添动力。
四、探究学习,合作时应建立民主、平等的气氛
民主、平等是任何合作的基础。
如果缺失了民主、平等。
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只想到师生平等对话,而忽视了生生平等。
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覂,学生观,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保持好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引导者、厂与者、合作者。
学生之间也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现在大部分小组合作分组都是把好、中、学困生搭配在一起,这样分组,优点是明显的,让优等生领其它䭦生学习,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我认为这也有不妥之处,这种分组存在明星的不平等,学困生在小组中都是矮人一截,在这种情儵下,也根本不存在民主。
学困生在小组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即使偶有发言,其他同学也不当回事,中等学生只有较少机会发言,久而久之,就形成小组学习只是优等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其他学生只是他忠实的听众。
我认为应该改变这样的分组方式,让水平差距不大的学生分在一组,而教师参加相对较差的一组,这样即解决了,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无事干的
矛盾,也建立了平等的合作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所以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之间平等,他才会感到自己在小组中有地位,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
五、探究学习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一题多解”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课堂上经常出现一题多解的例子,教师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
”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被教师泛化,教学时处理不当,对教学也极为不利。
我听述这样一节课,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题后,就分组学习,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该题。
汇报时,学生用了十多种方法,教师评价同学们真了不起,以后做题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课堂上热热闹闹。
学生自主了,探究了,但是你若问学生会你们学到了什么?其实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
试想如果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你让其他小孩在他面前跑、跳、做体操等,然后你告诉走路都不熟的小孩以后你喜欢什么就用什么。
小孩也许会说:“我都喜欢,但我什么都不会呀!”是啊!在教学中难道没有“路走不熟”的学生吗?许多教师课堂上一切由学生来说,一切由学生说了算,造成多数学生不知道哪种方法好,教师还以为自己敢于放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殊不知这是教师主导作用被泛化,使学生迷失了方向。
2、正确处理“收”与“放”的关系
一位教授说过:“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思考的决不暗示。
”这可以说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是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该放则放,但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引导,更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我认为,教学就如放风筝,无论风筝如何乱飞,应该有一根控制它的线,教学中,也应该有一棵控制学生的线,这线应“收”、“放”恰到好处,收的太多,学生思维就打不开,放得太多,学生就如无疆之马,到处乱跑。
3、应正确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
所以课堂上经常出现小组合作的场景,比如一为教师的教学片断:母亲节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想一来50元做右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老师呈现出问题情景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学生,有的是一个优秀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当听众,有的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小组合作,这样的合作,之是一种形式,合作的基础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对问题有初步的认识,有自己的想法,才能起到合作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顾此失彼,独立思考是合作探究的基础,而合作探究是独立思考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