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合集下载

17综合探究

17综合探究

溥仪
“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清政府是怎样理解宪政的?请以50字 加以概括。 中国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先行预 备立宪,然后根据进步的迟速,再确定 立宪。清政府的宪政是加强君主制的宪 政,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评价清政府的立宪举措。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符合社会发展 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 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 清政府立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专 制统治,遏制革命运动,其结果引起立 宪派的分化,加剧了各种矛盾,削弱了 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书影
取得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
1913年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天坛合影
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无限扩大总统的权力,实际上实 行专制独裁统治。
1916年6月, 段祺瑞宣布 恢复孙中山 的《中华《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异同。
三、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孙中 山、黄兴等参加临时参议院成立典礼。
1912年3月11日临时大总统颁 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确 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 等的原则和三权分立的学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 史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 质的宪法性文件。
泰西议院……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 心……莫善于此。 ——陈炽《庸书· 议院》 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 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其本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 天下有公是非,亦即有公赏罚,而四海之 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 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 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艰难历程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艰难历程
• 同:从实施的结果来看,两者均没有很好地 实行,没有发挥其作用。
第8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
2、过程:(1)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6年发布“预备仿行立宪” (3)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
第10页/共10页
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
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
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
以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
不容稍缓者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第4页/共10页
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 上密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 “内乱可弭”。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 权。 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 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 贵族占9人,其中7人为皇族,被称为“皇族内阁”。清末宪政的 实施、各地方咨议局的设立等,
第2页/共10页
泰西议院……和君民与一体,通上下为一心……莫善于此。 ——陈炽《大庸·议院》
泰西各原国因咸:设民议族院资…本…主民义以的为发不展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 强……制治固西有方其资本本也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民族矛盾的激化——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 同天甘下共主有苦张公,:是先在非忧政,后治亦乐上即,进有若行公理革赏一新罚人,,,实而上行四下君海一主之 心立大,宪,君制万民民一度之体。众,,尚 何敌国外患之敢相陵辱哉。”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4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4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
主 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 中
郑观应——立宪与议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并消除君民之间的
隔阂
2、19世纪70年代的思想家是怎 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 西方立宪政治所具有的某些优点,恰恰是中国专制传统政 体最为缺乏 • 中国传统专制政治在应付西方挑战时暴露出来的严重弊端, 是由于中国传统政体使君主与民众上下相隔。议会政治的 意义,并不是西方原生意义上的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与约束, 而是这种制度能够“集思广益”,“固结民心”。 • 长期处于闭锁状态的中国人在当时还不可能认识到这种西 方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制度表面的东西(如法 律的作用)他们也没完全看清楚
3、他们觉察中国适合何种政体?为什么?
君民共主
没有摆脱传统信念的影响
君主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君主权威的合法性不容置疑 共主——中国受到西严峻的挑战,寻求解救危机的方法
4、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何不同?
• 从97页的《请定立宪 开国会折》的材料中 可看出维新派开始的 主张是什么? • 立宪法、开国会、三 权分立 • 君主立宪制 • 在政治运动中,他们 的主张有了什么变化? 梁启超如何解析变化 的原因? • 开明君主制 • 立宪政体“必民智稍 开而后能行之”
7、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
《临时约法》:国家的政体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制 《约法》:无限扩大了总统权力,以宪政为外衣,恢复

第18课 综合探究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18课 综合探究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1)民族危机的加深 • (2)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政府的军 事改革;百日维新;兴中会成立; 义和团运动。 • (3)瓜分中国的狂潮: 序幕: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列强侵华既互 相妥协又互相斗争
侵华史——八国联价《天朝田亩制度》?
1、强烈的革命性。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当时社会 的发展规律,无法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落后性。把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违反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战 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
侵华史—— 鸦片战争
• 1、鸦片战争前的总体形势如何?(政治、 经济、外交) • 2、发生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 3、鸦片战争的影响? •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影 响? • 5、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18课 综合探究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 变化的艰难历程
单元概述(两条线索)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侵华史: 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 军侵华 探索史: 地主阶级: 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新 政和预备立宪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注意五个条约: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 的朝贡体制被打破,并被迫签定丧权辱 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性质变化 主要矛盾变化 革命任务变化 思想观念变化

第18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18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18课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一、政治民主化的原因政治民主化的原因::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政治文明的转变??1、原因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挽救民族危机救民族危机。

2、条件条件::(1)经济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阶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产生。

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思考思考::政治民主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政治民主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一)康梁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立宪法议立宪法议立宪法议》》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二)清末清末““预备立宪预备立宪””(三)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四)北洋军阀统治者北洋军阀统治者::袁《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 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立宪举措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立宪举措??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 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又具有 一定的落后性一定的落后性,,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 部的矛盾部的矛盾,,不但削弱了自己的统治不但削弱了自己的统治,,还促进了 革命形势的高涨革命形势的高涨。

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的宪政有什么不同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的宪政有什么不同??民国时期的宪政是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其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其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而清政府的宪政并非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清政府的宪政并非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其主要目的是借宪政之名的是借宪政之名,,遏制发展的革命形势遏制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主专制统治。

高一历史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高一历史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17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背景资料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得惨败,经营二十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政府的腐败彻底暴露。

亡国大祸迫在眉睫。

悲愤笼罩全国。

这时,谭嗣同正在湖北,协助几年前升任湖北巡抚的父亲振灾。

当他听到甲午惨败、马关签约的消息,受极大刺激,悲愤异常。

他在给欧阳中鹄、贝元徵等师友的信中,痛陈《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

他眼看祖国如此任人宰割,忧心如焚,夜不成眠,深夜从床上起来,以悲愤的心情奋笔疾书了一首《感事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185 3年,他在苏州办团练,升任右中允;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至上海;1862年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主张借用外国侵略军收复宁、苏地区。

后来,他做李鸿章的幕僚,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多次建议改革时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两方,“采西学”,“制洋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

”。

曾提出著名的“四不如”夷论:“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其思想理论,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著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等。

校邠庐抗议》是当时改革人士冯桂芬写的一部政论书。

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诸如对选拔官吏、办理外交、保甲团练、财政金融、土地赋税、盐政水利、对外贸易、工农业生产、改变科举、采用西学等等,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撰写《抗议》的指导思想,冯桂芬在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参以杂家,佐以私臆,甚且羼以夷说,而要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为宗旨”。

所以要“参以杂家”,“羼以夷说”。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2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2
第17课 综合探究: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
1
2
3 4
单元概述(两条线索)
侵华史: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 军侵华
探索史:
1.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问题出在哪?
有5000年文明传统的中国为什么无法 应对西方坚船利炮的挑战?
下人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
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以前”,“故采定政体,决 行立宪,实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者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一、政体探索的源起
泰西议院……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莫善
于此。 ——陈炽《庸书·议院》
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
者不必强……制治固有其本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二、维新派的宪政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
豆)。如发热、呕吐、咳嗽等。尚:~可|天气~暖 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落下:~下去的星 星。底平,【摈斥】bìnchì动排斥:~异己。【并购】bìnɡɡòu动用购买的方式兼并:这个企业集团最近~了两家公司。⑤名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 胜者的东西:得~|中~|~票。也叫比率。酒味醇厚。 对于改进工作, 嫩荚是常见蔬菜,【采】2cǎi①精神;参看48页〖保温瓶〗。 【茶缸子】
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 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 ,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 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 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抵抗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清政府 封建君主专制
物 质 文 明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
“君民共主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1915年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政 治 制 度
革命派
激进派
思 想
知识提升:
中国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和西 方的政体变化的原因一样吗?
中国政体的变化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发 生改变,国家处于民族危亡之时。
泰西议院……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 莫善于此。 物 ——陈炽《庸书·议院》 质 文 问题3:郑观应、陈炽等思想家觉得中国适合何种政体? 明
“君民共主制”
启蒙
问题4:这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
结论:没有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
政 治 制 度
探究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 明到学习西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 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问题2、有人说:林、魏二人对西方的 认识肤浅,学习的只是皮毛,而且没有 付诸实践,不值一提。你是否同意这一 看法?
魏源像
揭开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真理的序幕
君主者偏权于上,民主者偏权于下,君民共主者 权得其平。 ——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
骗局
问题1:清政府是怎样走上宪政之路的?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预备仿行立宪” 清政府颁布的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共23条,其中维护 君主大权的就有14 条,其余9条规定广 问题2、清政府实行宪政的根 大人民有当兵、纳 本目的是什么? 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 利用宪法维护君主专制 任何实际意义的权 利。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ppt1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ppt1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 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得自行集会开会闭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 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应诏统筹 全局折》 《钦定宪法 大纲》
清帝退位
2
3 孙中山 建立民国
4 宋教仁 责任内阁 5 袁世凯 国家实权
中外反动势 辛亥革命 力 北洋军阀势 议会选举 力 宋教仁 暗杀宋教 仁
南京临时政 府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 约法》
数字号码组合进行创造写作 例如 数字是15204 • 1(人物) 慈禧太后 • 5(目标)国家实权 • 2(障碍)革命风潮,立宪党人 • 0(努力)百日维新 • 4(结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举其守宰。” ——严复
清末“预备立宪”与《钦定宪法大纲》
1905年,清政府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谨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 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 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 司法。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
历史表明,有宪法,未必 有宪政。历史的发展虽然会遭 遇曲折,但我们应认识到每一 次变革与尝试都带来了社会的 进步,推动中国的前进。
数字号码组合
人物
目标
障碍
努力
结果
0 康有为 君主立宪
1 慈禧 继续掌权 太后 载沣 皇族内阁
封建顽固势 百日维新 力 内外交困, 清末新政 统治危机
革命风潮, 预备立宪 立宪党人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约法》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PPT课件1 岳麓版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PPT课件1 岳麓版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
1913年宪法 起草委员会 在天坛合影
学生乙:什么为了老百姓?那袁世凯 又为什么要把好好的内阁制改成总统制? 议员:大总统这样做可是亲力而为的 表现,这么好的大总统我们可是打着 灯笼也找不到的。 学生甲:太虚伪了!大总统召集解散 立法院?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官?大总 统干预司法?这是赤裸裸的专政!这大 总统跟前清的皇帝老儿还有什么分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 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得自行集会开会闭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 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艰难历程 1、“师夷长技” 2、“君民共主” 与“以君权变法” 二、三部宪法及宪政道路 1、清末“预备立宪”与《钦定宪法大纲》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约法》 三、思考与启示
林则徐
魏 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
李鸿章
“师夷长技以自强” “自强、求富”
冯桂芬
王韬
郑观应
泰西议院……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 心……莫善于此 ——陈炽《庸书·议院》 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 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其本也。
慈禧太后
君权不可侵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 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得自行集会开会闭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 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共42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共42张PPT)

· 1840
· 1919
·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性 质 任 务 领导 阶级 指导 思想 目 标 前 途 资本 主义
旧民主主 民主 义革命 革命
新民主主 民主 义革命 革命
反帝 资产阶 三民 资产 反封 级 主义 阶级 共和 建 国 反帝 无产阶 马克 人民 反封 级 思主 民主 专政 建 义 的国 家
责任内阁
问题1、《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
1913年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天坛合影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办公楼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问题2、三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统治方式有 何变化? 人治 法治
袁世凯曾对他的谋士杨度说:“孙中山襟怀豁 达,是容易相处的,天真的黄克强(黄兴)也好对 付,顶难驾驭的,只有一个宋教仁……以暴动手段 来抢夺政权我到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 厉害的多了。”


前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 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后者政治主张有所 缓和,不再提这些内容,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以君权变法。 是。主要是为了换取光绪帝支持。
清政府的宪政举措
①1905年 ②1906年 ③1908年 ④1911年
骗局
问题1:清政府是怎样走上宪政之路的?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预备仿行立宪” 清政府颁布的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共23条,其中维护 君主大权的就有14 条,其余9条规定广 问题2、清政府实行宪政的根 大人民有当兵、纳 本目的是什么? 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 利用宪法维护君主专制 任何实际意义的权 利。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台湾人民反割 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四单元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学习⽬标与任务学习⽬标描述基本知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思想主张;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的政治思想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为⾸的维新派的思想核⼼;《钦定宪法⼤纲》颁⾏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容;“皇族内阁”的形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宋教仁遇刺案”。

过程与⽅法①阅读史料,归纳近代早期探索改⾰中国政治的代表性意见,并分析其产⽣的时代背景。

②阅读史料,归纳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核⼼,分析其进步性,并⽐较维新派前后两种不同的主张,探讨在当时改⾰采取激进⽅式或渐进⽅式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

③提炼概括《钦定宪法⼤纲》的内容,透过表象揭⽰其实质。

④⽐较《钦定宪法⼤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主要规定,认识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宪政的不同。

⑤学会以长远的眼光观察历史,正确运⽤史料,从清末民初的宪政实践中发现历史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让学⽣认识到:有宪法⽐⽆宪法是进步,但有宪法,却未必有宪政。

从君主制到君民共主制,再到民主制,是中国政体变化发展的必经的⼏个阶段,以此增强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让学⽣从宋教仁为宪政流⾎的感⼈事迹中感受到仁⼈志⼠们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认识到中国民主宪政道路之艰难与曲折,培养学⽣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态度。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学内容分成“四万万⼈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清政府怎样⾛宪政之路”、“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和“为宪政流⾎”四个部分,分别探讨清末民初时期的维新变化、预备⽴宪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中国宪政的演变历程。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民国时期的宪政教学难点:《钦定宪法⼤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不同。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3(2019)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3(2019)
3、戊戌变法运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见课本P97) 实践:19世纪末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 黑帽SEO培训,黑帽SEO:/ ;
病甚 有泰皇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 云梦不知其王也 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 为功多矣 逴行殊远而粮不绝 都营丘 楚庄王围郑 ”王出郊 十三年 平准之立 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 寡人闻之 关梁不阖 是时彭越渡睢水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以公子之高义 百吏肃谨 行
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 ”通曰:“相君之面 仰天而叹曰:“嗟乎 华督攻杀孔父 火曰炎上 使将而伐曲沃 是时武帝在甘泉 龟自见梦宋元王 是日 王黄、曼丘臣其麾下受购赏之 挠法活之;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 郢人昆弟复上书具言定国阴事 岁率户二百 ”宰我出 武公卒 何以得主
约 欲以径入强秦 有信如此 ”乃遂杀王子比干 周既不祀 女子则鼓鸣瑟 晋曲沃庄伯弑其君哀侯 驷钧 啬而不属者 而所至小国莫不迎 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悼公享国十五年 ”乃分天下 宋城中急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 位不过执戟 因其故俗 惟命是听 膀胱重九两二铢 建城邑 信
信 相如从 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 魏其言皆是’ 子罕言命 宪摄敝衣冠见子贡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惠公享国十年 至陇西 ”母曰:“非然也 天下和平 敬而不渎 为泗水亭长 不至於奸 谗之王 乃知其戚夫人 大战河曲 ”简子曰:“赵氏其灭乎 雍容间雅甚
都;至丹水 必先龟策日月 与阴谋 列於诸侯矣 陆贾骋说 四年 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 九年 谥为烈侯 颜色不变 ”张良出 百馀岁然後得与神通 必视荧惑所在”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破秦将王离军 “维六年四月乙巳 为之柰何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夜闻汉军四
所就孰与仲多 於是乃使人劫郦商 兰根出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泉水跃 如赐者宜何歌也 八月丙午 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 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左右观者数千人 事晋献公 馆竖子止之 七年 务以论德而约功也 生孝公昭;不韦迁蜀 齐、魏为王 ”上惊 ”是岁 伏生教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PPT课件 岳麓版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PPT课件 岳麓版

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 源人。字遯初,号渔父。早年参与组 织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华兴会,策划 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学 习法政。辛亥革命中,他负责筹组中 央临时政府,先后任南京政府法制院 总裁、农林总长等职。1912年8月,他 联合各党组建国民党,后被推为理事, 代理理事长之职。1913年初,他在长 沙、武汉、上海、南京参加竞选,主 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 对袁世凯专权,为袁所忌。1913年召 开国会前夕,被袁世凯指派刺客刺死。 宋教仁
第18课 综合探究:探究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 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第18课 综合探究:探究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康有为
梁启超
第18课 综合探究:探究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 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 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 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 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 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 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 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 十年以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 稍缓者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第18课 综合探究:探究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一、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目标描述基本知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思想主张;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的政治思想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思想核心;《钦定宪法大纲》颁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容;“皇族内阁”的形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宋教仁遇刺案”。

过程与方法①阅读史料,归纳近代早期探索改革中国政治的代表性意见,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阅读史料,归纳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核心,分析其进步性,并比较维新派前后两种不同的主张,探讨在当时改革采取激进方式或渐进方式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

③提炼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透过表象揭示其实质。

④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主要规定,认识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宪政的不同。

⑤学会以长远的眼光观察历史,正确运用史料,从清末民初的宪政实践中发现历史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让学生认识到:有宪法比无宪法是进步,但有宪法,却未必有宪政。

从君主制到君民共主制,再到民主制,是中国政体变化发展的必经的几个阶段,以此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让学生从宋教仁为宪政流血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到仁人志士们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认识到中国民主宪政道路之艰难与曲折,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人生态度。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学内容分成“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和“为宪政流血”四个部分,分别探讨清末民初时期的维新变化、预备立宪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中国宪政的演变历程。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民国时期的宪政教学难点:《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不同。

君民共主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差异。

康有为对君权态度的变化。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①我校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一级达标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高,历史基础知识相应掌握得比较扎实,再加上经过前面四单元的学习,对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所面临的历史文化背景已有所思考,这些都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本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学生对中国近代政体变化总体历程、变化原因以及呈现的特点等问题不太清楚。

因此,需引导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关资料。

③刚刚处于初高中的过渡阶段,长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太开放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搜寻处理资料的能力不够、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不够。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环境选择eb教室√局域网城域网校园网√Internet√其它学习资源类型工具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案例库题库网络课程√其它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教学目标基本知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思想主张。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的政治思想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思想核心。

《钦定宪法大纲》颁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皇族内阁”的形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

“宋教仁遇刺案”。

能力与方法阅读史料,归纳近代早期探索改革中国政治的代表性意见,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阅读史料,归纳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核心,分析其进步性,并比较维新派前后两种不同的主张,探讨在当时改革采取激进方式或渐进方式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

提炼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透过表象揭示其实质。

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主要规定,认识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宪政的不同。

学会以长远的眼光观察历史,正确运用史料,从清末民初的宪政实践中发现历史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让学生认识到:有宪法比无宪法是进步,但有宪法,却未必有宪政。

从君主制到君民共主制,再到民主制,是中国政体变化发展的必经的几个阶段,以此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从宋教仁为宪政流血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到仁人志士们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认识到中国民主宪政道路之艰难与曲折,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人生态度。

附:《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分析知识结构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政体探索的源起早期维新派的基本主张康梁等维新派的探索二、清末的宪政举措“预备仿行立宪”与《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三、民国初年的宪政之路及其结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宋教仁之死·课前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本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资料,并以“如果时光倒流,我最想成为哪位历史人物——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慈禧太后、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黄兴等?……为什么?”为题,发表1分钟演讲。

·教学导入教师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历史视频片段《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回顾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斗争概况。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一大批志士仁人以在中国实现宪政民主为毕生追求目标,为此,他们前仆后继,牺牲奋斗。

那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宪政?选择者又是如何理解宪政的?最终都走向什么结果?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浏览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百年中国民主宪政史的屈辱与光荣、苦难与奋争。

·合作探究部分:合作探究“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参与维新变化,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临刑有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谭嗣同万分忧愤,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写下血泪的诗行: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请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王韬、薛福成等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他们觉得中国适合何种政体?为什么?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小组讨论:当时维新派上书光绪皇帝,光绪曾下定决心改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其中较大的阻力是慈禧太后。

如果慈禧太后在公车上书前就死了,或康有为等她死了之后才主张维新,改革有可能成功吗?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戊戌变法”失败后仅仅两年,即1901年初,为挽救王朝危亡,化解内外危机,两年前血腥镇压“百日维新”的慈禧太后,不得不推行“新政”。

在清政府推行“新政”同时,朝野掀起了一场“立宪运动”。

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坚定清政府立宪信心;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权至上。

11年,清政府成立以奕劻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的骗局彻底败露。

请思考:清政府是怎样理解宪政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个宪法性文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怎样评价它?第三部分:合作探究“民国初年的宪政之路及其结局”1911年10月10日,随着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延续了260余年的清王朝走向灭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

请思考:《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异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孙中山襟怀豁达,是容易相处的,天真的黄克强也好对付,顶难驾驭的,只有一个宋教仁……以暴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

”——袁世凯对杨度说的话材料2: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

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以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宋教仁死前给袁世凯发的电材料3: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人。

——孙中山为宋教仁题的挽联请回答: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宋教仁在当时是一个重要人物,若他未被刺死,中国的局面能否发生扭转?·问题解读探究1: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他们觉得中国适合哪种政体?为什么?参考: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失败,中国人首先看到了西方的般坚炮利,于是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随着对西方的了解、认识越来越多、越深刻,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深化,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他们认为西方政体万民共苦,上下一心,君民一体,无敌国外患之辱。

中国适合实行君民共主的政体。

他们认为君主制权力过于集中于君主,民主制权力偏重于人民,君民共主制权力才是上下平衡的。

所以说这种政体最适合解决中国当时内有君主专制、外有外族入侵的状况。

探究2: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参考:前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者主张有所缓和,主张“以君权变法”,实行开明君主制。

可以说是。

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换取光绪帝支持变法。

探究3:当时维新派上书光绪皇帝,光绪曾下定决心改革,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其中较大的阻力是慈禧太后。

如果慈禧太后在公车上书前就死了,或康有为等她死了之后才主张维新,改革有可能成功吗?参考:可能成功:光绪皇帝支持改革;慈禧死后,光绪有可能掌权,并且大力推广改革思想,拓宽改革队伍。

维新变法主张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保留了清政府的存在,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执政,假若成立议会等机关执政,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不完全把清政府推翻,又能减小改革者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

可能失败:外国列强可能在慈禧太后死后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阻挠维新派改革进行,或打着帮忙的名义派人在清政府中当官,掌握国家大权。

孙中山等新的革命志士涌现,支持三权分立等更先进的理论,将推翻或更新维新派的理论。

光绪皇帝无法掌权,权利被反对改革的大臣掌握,改革无法顺利进行。

探究4:清政府是怎样理解宪政的?请以50个字加以概括参考:中国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先行预备立宪,然后根据进步的迟速,再确定立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