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探索的过程及其特征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一、历史认识及启示(初三历史组)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的主题线索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近代化所经历的的艰辛探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结论?①实现近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②实现近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贫穷落后,因此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吸取和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③社会进步是近代化的核心和源泉,科学和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近代化过程贯穿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科技兴国是实现国家真正强大的、正确的科学决策。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一)
(2005全国文综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 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 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004年江苏卷)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建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由于来源、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形成资产阶级 维新派,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族资产阶级出身的部分知识分子形成激 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它们一个较之 一个进步。
链接高考
(2000年全国)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 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阶级的探索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 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要求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 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规律认识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地位)
(2001年春季)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冲破封 建思想的束缚,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和科学为思想武器,猛烈批判中国几千年 的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解放。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认识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2)以表格形式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回答。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
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为了使中国独立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方案,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一、知识梳理:学生朗读本部分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过程设计如下:1.学生快速浏览本节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2.教师抽查、补充及疏导。
(一)洋务运动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本内容的知识梳理表格。
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然后抽查学生速记情况。
(二)戊戌变法1、据表格提示,学生采用口述方式,自主完成。
然后学生阅读,巩(四)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器物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三、归纳总结学生先自我归纳,然后教师加以完善,共同总结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方法上:向西方学习2、学习层面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人民在以清朝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长时期的努力和探索的结果。
在探索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时,首先必须提出一点: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是在封建发展时期基础上,在新起阶段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空白开始的。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可以分成3个方面:(1)从社会结构的改革来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目的是从封建社会的传统等级制度转变为更加科学的社会结构,以满足当时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从政治制度上看,封建政治制度大部分保持原样,但具体做法也有所变化,采取了改革和开放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政策,以复兴国力和改善民生;(3)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是把经济自然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建立和发展公民经济,形成全新的战略和市场经济系统,并推行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可观的成就。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而且大大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在文化方面,中国人民普遍拥有了新的观念,加强了向外学习的意识,强调求实、科学,提倡脱俗、实学、有文化的生活,并突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接受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从经济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目的是解决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转变为市场经济,推行新技术、新设备,实行科学计划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培育发展工业,并以此促
进新贸易发展,扩大国内市场,从而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中国正迈步走向现代化,正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所积累下来的成果。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及启示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 们各有各的特定内容:
民族独立是要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 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从根本上 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近代化则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 地位,发展近代工业,从根本上说是要解 决生产力的问题。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先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任务,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 2.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138
139Biblioteka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主要表现: 经济:①外商在通商口岸设厂。 ②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政治:①《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思想:新思潮萌发
②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文化:洋务运动中近代教育的起步
军事:创建近代海军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⑴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⑵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⑶社会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 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⑷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2、主要成就
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 第二次:电力广泛应用 ⑴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⑵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⑶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⑷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 ⑸通讯:电话、无线电报 ⑹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
思想(理性化) :近代化长足发展: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 学习已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表现
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与论战
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的 传播与论战;南京临时政府的文教措施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试论近代中国国家早期出路的历史探索
试论近代中国国家早期出路的历史探索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中国站在世界前列,但这条道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个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为支付高额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加紧横征暴敛,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剧中国国内社会矛盾(重要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人民极度贫困且无家可归,纷纷揭竿而起,各族人民自发反清起义高达百次(直接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主观原因)2.理论:传统儒学、西方基督教、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低层次的中西文化融合。
3.主体:农民阶级代表人物: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4.方法: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5.发展方向:向往古代理想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简要展开叙述)早期,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即共同富裕的大同理想社会,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
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进行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实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
6.结果失败。
7.失败的原因(简要叙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主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绞杀(客观原因)战略失误,偏师北伐8.历史意义(简要叙述)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识,打破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打击外国侵略者提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鼓舞推动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震动欧洲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原因(简要叙述)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狂潮;西方进步思想传播(国际原因)农民起义运动愈演愈烈,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统治者支持(国内原因)2.理论:传统儒学,西方近代思想,“中体西用”。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考备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考备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
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2.经济工业化3.思想科学化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
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拓展延伸】1.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悟?特点:(1)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在西方侵略的刺激下被迫进行的,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开明官 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 始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候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 创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合作,创立黄埔 等。
军校等。
合作探究一□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
和救国主张
他属于哪个派 别?提出了什
么主张?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这之资是,哪自个强之派本别。……洋机器于耕织、刷 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的日什用,么原主不张专为?军火而设。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国
19C60—90S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18C
思想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第 工二 业次 革工 命业
革 命 18C—19C末
时期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留下
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
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 却以失败
告终。他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8(2012·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 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 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2012·烟台).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 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 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意思是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化的探索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内容:奕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同: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方法:都主张学习西方;艰难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影响: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经验教训: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文明;要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4、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6、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历史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先进的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只有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近代化探索的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被动性4、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5、近代化的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层次性、曲折性、阶段性。
西方近代化是由思想——制度——技术的过程。
原因是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中国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结果6、启示:①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
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③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⑼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不能使中国走繁荣富强的道路。
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7、对中国近代化的整体认识:(1)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任务及其关系任务: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近代化、达到国家富强关系: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但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任务(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表现,近代化在政治领域里的政治民主化运动、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又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二、近代化进程(一)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地主阶级的探索,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国近代以来,对近代化的探索一直源源不绝,这一探求也融入了我国社会发展及文化建设历史中。
●从外国引入不落后于时代的知识中国近代以前,国家头脑严重受到传统价值观的绑架,新的思想无法传播,新的技术无法引进,使得中国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为了和时代一起发展,诞生了由洋务运动和开放两大行动元素构成的“中国近代化”的探求。
洋务运动的一大特色就是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潮。
洋务运动的首先是科举制度的废除,开放洋务学堂,开始学习外国知识,吸收外国新思想,发展文化和科学。
1850年,我国接受美国圣路易斯投资银行的投资,开始接触海外金融知识,并宣布了洋务运动。
从此,我国从外国引进不落后于时代的科技、文化及知识,为吸收外国新思想打开了窗口,鼓励和开放国外专家到我国来,为中国发展科技服务,开始把中国的发展融入到国际的发展中来。
●改革开放,双重进步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将发展从外国知识吸纳改进,以科学、技术、管理及其他各个领域进行双向开放,带动了中国发展步入正轨,中国从“数百年落后”的困境中解脱,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先后建立了经济特区、科技特区,将高科技、高层次的人才引入中国,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的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
●中国科技发展迅猛改革开放以来,吸收了大量外国技术和知识,中国科技发展飞速,这也正是中国近代发展走在同龄国家前列的原因。
今天,中国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诸如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及悬索桥等等。
中国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发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科技创新方面主要把精力放在实用性天文、量子计算机及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科技引领了社会的改变,加快了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就在不同时代不断地探索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正是这一探索实践化的历史过程,才使得中国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 .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 )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①边疆地区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②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战斗,壮烈殉国。
( 2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①背景: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一些封建士大夫开始放眼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②代表:林则徐、魏源。
③思想: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结果:其理论没能彻底付诸实践,后来的洋务运动实践了他们的主张。
⑤影响: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以救国的大门,为中国早期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l )太平天国运动(1851 一1864 年)①背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②主要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重人民负担,加剧阶级矛盾。
③新特点:①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②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③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失败的原因: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②领导集团内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失败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领导集团不能争权夺势,甚至发生内讧;生活上不能腐化堕落、脱离群众。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历程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历程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涵盖了清朝末期到20世纪初的时段。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和事件的简要概述:1. 晚清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百日维新:在清朝末期,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社会动荡,光绪皇帝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即“百日维新”。
这些变革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以强化国家实力。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受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
这使得改革者对维新的努力受挫,但也催生了后来更为激进的思潮。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结束。
-思想启蒙:辛亥革命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现代化和民主制度,思想启蒙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3.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爆发于对巴黎和约的不满,标志着对帝国主义的反抗。
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探讨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思想。
-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为后来的思想大潮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4. 思想大潮与文化运动(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一股重要的思想力量,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文化变革: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进行批判,提倡科学、民主、现代文明,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
这些时期和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人民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历程,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现代化的转型,思想观念逐渐更新,为后来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改革打下了基础。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政 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①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3)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二中国近代化探索总说: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通过什么事件完成的?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2、特点是什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3、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向西方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挽救民族危亡。
4、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一、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1、思想来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过程:(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
(3)根本目的:(4)主张::。
口号:前期以“”为口号;后期以“”为口号。
(5)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派派别:(6)洋务派的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创办民用工业,3、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7)创办的军事工业有: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是和在创办的。
(8)民用工业主要有:在上海创办的;张之洞创办的、。
(9)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成立的作用:(10)、结果:失败。
失败的标志: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1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12)、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二、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
1、派别:;代表人物2、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3、序幕:年,《》签订,、上书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9年)(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1949——20世纪90年代)(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1978年)特点:探索中曲折前进(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要表现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③明确提出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的目标现,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
2.从19世纪60年代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形成了以封建经济为主体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
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民众的自发斗争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
一百多年间,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探索过多种救国道路,实践过多种救国方案,走过了最艰苦、最复杂、最激烈的探索道路。
由于其阶级立场与时代背景各有所异,其救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局后果也大为迥异。
虽然这些的探索最终均不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的失败再次告诉国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拓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等新的革命战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无论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