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列表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857fed2f0722192e4536f674.png)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部编人教版八上历史专题复习学案《近代化四次探索》(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历史专题复习学案《近代化四次探索》(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4e8c3998fcc22bdd10d0a.png)
部编版八上历史《近代化四次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主要事件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件事。
特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1、列表归纳2、洋务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3、共同影响: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启示:①无论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半封建社会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③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成自我检测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四: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①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②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孙中山将它阐发为什么?③指出材料三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④材料四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这次运动有何重要作用?⑤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02acac0b8f67c1cfad6b8ef.png)
派别
主张
学习内容
口号
影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科学技术(器物)师夷长技或自、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变法图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1、结果:都失败(从社会性质角度分析,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失败原因: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3、共同作用: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近代化四次探索
![近代化四次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ff77a1b52ea551810a687fb.png)
近代化四次探索基础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起止时间: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5、领导阶级:53______________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7、代表人物:中央—54________,地方—曾国藩、55__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8、口号: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1)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果:61___________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
![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6a614de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e.png)
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 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对矛盾:即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者就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不但包含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除了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制度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
“人民大众”不但包含农民阶级,除了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大资产阶级。
4.协定关税表明关税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仿。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5.片面最惠国待遇。
——贸易主权(最惠国通常就是相互的,即为两国给与对方同样的权利。
但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与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拥有,但英国却没给与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作片面最惠国待遇。
)6. 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也叫做治外法权,直观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下了法,无法由中国政府去处置,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去处置,这样就使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躲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8.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破坏性影响远远少于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细致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毁坏;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二、近代化的探索
![二、近代化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70a3ec3bb4cf7ec4afed044.png)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和科学,探索救国救 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民的真理,为马克思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总体特点
从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启示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 的命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近代化的探索
1、政治上:民主化 2、经济上:工业化 3、思想上:自由、民主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次探索三个阶段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经济技术)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从学习西方技术(或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这样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 深入。
进
程
第一阶段 技术 学习西方——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思想文化 学习西方
代表事件 政治派别 时 间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895-1898
1911
1915起
代表人物 口号
中央、地方 自强、求富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习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化得开端—— 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经济方面的开启性事件是——, 政治方面的开启性事件是——。
3.影响相同: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同时也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社 会的进步。
部编新教材 近代化探索(表格比较)
![部编新教材 近代化探索(表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badaaca26fff705cc170aaf.png)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失败原因
洋务派只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制度根基;顽固势力的限制;西方列强的阻碍
11894成立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②1895年广州起义③宣传革命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④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⑤发动一系列起义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⑦1912.1.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3月颁布《临时约法》⑧1912后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资产阶级不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封建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破坏
启示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客观对待)
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第一次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第二次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第三次解放潮流)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确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冲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26faf6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7.png)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一、时空坐标二、专题知识1、四次近代化探索三、演练1.(2020·黔东南)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右边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
但有些道理。
其中“李鸿章说。
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了(B)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2020.福建)如图所示企业的创办(A)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分3.(2020.自贡)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A)A.缺乏人才B.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C.资金匮乏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4.(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B)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5.(2020-眉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
在中外交涉中。
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
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由此可见,列强侵略(A)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6.(2020.河北)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D)A.游历西洋B.兴办洋务C.学习科技D.救国图强7.(2020.荆门)《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
近代化的探索知识表格
![近代化的探索知识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acdf0e2e192e45361166f500.png)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激进派 先进思想 文化 一次空前的思 想大解放运动 失败
学习内容
性质 结果 结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府职能,开统治;都主张创办 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都以失败告终。
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洋务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先进科学 技术 地主阶级的 自救运动 失败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君主立宪 制度 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良运动 失败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民主共和 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失败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
比较 洋务派 地主阶级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反对任何政治改革 资产阶级 发展资本主义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发动带有一定群众性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 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维新派
阶级属性
根本目的 不 同 点 政治主张
依靠对象 依靠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 方式和 道路 利用手中的权力,运用政
近代化的探索图表
![近代化的探索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251a046ecaaedd3383c4d3ac.png)
“争”,则是有意识的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寻找救国的出路。
彼时,先进的中国人为顺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注意几个问题:
关于条约:
香港岛——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获利最多——领土(150万其中最大《瑷珲条约》60万)。
开设工厂——标志着一种新的侵略方式出现:资本输出。
(理解大大加深:侵略方式-侵略范围-负担加重)。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洋人的工具。
允许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帝取得驻兵权。
关于影响:
近代史开端的原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键词:开始—大大—完全。
下面做几个中考题加深理解。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857fed2f0722192e4536f674.png)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58e0c0a52d380eb62946df9.png)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学习内容
先进科学技术
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先进思想文化
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经济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器物(技术)
政治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制度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思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文化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感念深入人心
相同点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意义
局限性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近代化四次探索
![近代化四次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ff77a1b52ea551810a687fb.png)
近代化四次探索基础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起止时间: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5、领导阶级:53______________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7、代表人物:中央—54________,地方—曾国藩、55__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8、口号: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1)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果:61___________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8a7b0bfcc22bcd126ff0c78.png)
目的 内容、 过程
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以“自强” 为口号,创办了新 式军事工业; 后期: 以 “求富” 为 口号,创办新式民 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南 洋、北洋、福建) ; 兴办新式学堂(京 师同文馆) 1895 年,公车上 书,揭开了变法维 新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 , 后改为《中外纪 闻》 ,组织强学会 为其政治团体; 1898 年 6 月到 9 月,发布一系列法 令,开始实施变 法。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 洋务运动 探索 领域 时间 背景 先进的科学技术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 鸿章、张之洞、左 宗棠 地主阶级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 先进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1895 年-1898 年 9 月 甲午战败 《马关条约》签定 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 先进的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1911 年 《辛丑条约》签 定,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半封社会 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 先进的思想文化 1915 年-1918 年 新旧思潮发生激 烈冲突 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
推翻封建统治,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 1894 年, 在檀香山 创建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兴 中会; 1905 年, 创建资产 阶级统一的政党 同盟会; 革命纲领:阐释为 “民族” 、 “民权” 、 “民生”三大主 义,是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 发; 1912 年元旦, 中华 民国建立。
人物
领导 阶级 性质
民族资产阶级 改良派 是一次自上而下 的资产阶级的改 良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派 是一次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
资产阶级 是一场资产阶级 新文化反对封建 文化的思想启蒙 运动 1915 年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 ,标志着新文 化运动兴起; 前期以《新青年》 杂志为阵地,高举 民主和科学的大 旗,主要内容是 “四提倡、四反 对” ; 后期主要宣传马 克思主义。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36c4fc76eeaeaad1f330ff.png)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f72c80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1.png)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近代化探索_专题复习列表
![近代化探索_专题复习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5eb95b78a98271fe910ef9c1.png)
中国人民近代化探索—历史事件简表: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特点)近代化进程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发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甲午战争后面临瓜分。
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思想影响,袁世凯尊孔复古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救亡图存(想用改革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时间19世纪60——90年代1898.6---1898.9 1911年1915年--1918年领导力量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奕诉(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一场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经过(措施)前期:洋务派以“自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培养人才;筹建新式陆海军)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①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②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②1912.1.1中华民国成立。
③1912后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内容:(p46页)作用(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部编新教材---近代化探索,四次侵略战争,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表格比较)
![部编新教材---近代化探索,四次侵略战争,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表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bc5523c5901020207409c21.png)
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国近代前期四次侵华战争对比不同点:1.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掠夺中国2. 失败原因相同:①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长期闭关锁国,经济、科技、军事落后;②列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科技发达,军事实力占优。
3.结果相同:都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失败后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4影响相同:都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启示相同:①开放角度: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改革开放;②科技角度: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③发展角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④国防角度:重视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③领导者:农民阶级;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
近代化探索表格
![近代化探索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d4beb62b1eb91a37f0115c46.png)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惨败。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③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清政府统治腐朽没落,中国远远落后与世界。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间。
①思想基础:西方的民主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青年学生的欢迎。
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Hale Waihona Puke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③
进
步
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
进
步
性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③具有爱国进步意义,为资产阶级暴力革命产生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③进步性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
进步性
①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类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
阶层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895年——1898年
1894年——1912年
1915年—191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光绪皇帝被囚禁,维新人士遭到逮捕,并被杀害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建立起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国的封建统治仍然存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顽固派实力强大,不允许改变祖宗之法;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变法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袁世凯控制北洋军阀的强大武力;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意义/评价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新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它的局限性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只是在封建制度范围内的改革,而且又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所以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后又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目的
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朝统治,在中国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探索领域
经济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内容/过程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创办近代海军(南洋、北洋、福建);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启示
要想改变中国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改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变法使中国富强的道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针对封建复古思想的思想启蒙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结果
最终失败
失败
失败
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失败表现
威海卫战役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列表。
(时间、人物、性质、目的、内容/过程、结果、探索领域、领导阶级、评价/意义、失败原因及表现、启示)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悼90年代
1895年春到1898年9月
1911年
1915年到1918年
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为其政治团体;1898年6月到9月,发布一系列法令,开始实施变法。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动,变法失败
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革命兴中会(第一个);1905年,创建资产阶级统一的政党同盟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
五四运动后又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导阶级目强兵富国摆脱困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封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境维护清朝统治朝统治在中国确立资建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的束缚力争实现名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阶级民主共和国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探经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索领域内前期以自强为1895年公车上书揭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1915年陈独秀在上容口号创办了安庆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