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与应对策略——以历史解释为例(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共56张PPT)

2019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共56张PPT)

01.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 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1)承认历史的真相(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
(2)承认曾经的错误(中国古代忽视海权;明清闭关锁国; 国民大革命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左倾错误;建国以
来左倾错误;计划经济弊端;世界大战灾难;欧美工业化
存在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新文化运动全面肯定和全面 否定)
核心素养
交流 分享 助力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 内涵 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的 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仔细阅读近年的高考试 题,体现出的命题主旨仍是唯物史观。
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 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间的相互关联 ; 目标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 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 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 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交流 分享 助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 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
03 、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 的问题。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2)民主化、法治化。

2019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2019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2019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继承与发展中的史学研究理论[理论阐释]1.史学研究的步骤及原则(1)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

(2)原则: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

(2)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5)“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考题例证]1.(2017·高考全国卷Ⅲ,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解析:本题从历史认识论角度考查历史事实记载的差异。

据题干,对于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选B项。

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7·高考全国卷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2019版高考历史复习求真谛聚焦5大核心素养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着力点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复习求真谛聚焦5大核心素养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着力点课件

2.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当英美剧团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演 《彭赞斯海盗》而获得巨大成功时,它是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 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事;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所以在中 国有影响,是因为胡适把它引进了文化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 是( ) A.历史记录具有选择性 B.历史记录并非完全真实可信 C.人们无法完整地记录历史 D.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
(2)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 所谓“主题语”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可以称作“题 眼”。 “题眼”是题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 如时间、 地点、 范围、程度、否定词、阶段特征等。在阅读材料时,要善于寻找题 眼,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弄清试题究竟要判断什么或者要求回答什 么。在诸多信息中,“主题语”的信息最关键。
3.论从史出的例证 (1)人类对于历史的了解、认识与研究基本上都来源于史料,史 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证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 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 (2)探究史料论从史出 史料 达· 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现象服从 客观的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 启示就能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 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 人的聪明才智。 论从史出: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两个事件,说明历史学家的历史记 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目的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故A项正确; 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人们对历史能否完 整记录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想表达的是历史记录的特点,不 是事物本身有无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 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 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 境”的含义是( ) A.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

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

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考是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是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和调整,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之外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

这些素养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部门开始重新审视高考试题,逐渐引入更多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试题。

这些试题不再只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应对未来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1.2 研究意义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高考试题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深入探讨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及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高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分类,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讨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

研究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应对高考考试中的挑战。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概念、分类以及考查方式,我们可以揭示高考试题背后的考察目的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备考指导。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然,我们这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 知识迁移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对课本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能 理解和应用;二是自学能力不够,不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只能在老师 的安排和监督下被动地学习。这样,就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中。 这正是目前我们虽然记住了大量的课本知识,却在高考中得不到理 想成绩的根源所在。
历史知识迁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新材料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旧知识
与新情境的链接,以及对新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等方面,依靠已有知
识解读材料,运用材料的有效信息,将所学分析评价改革问题的思路和方 法迁移到新问题中。 高考试题普遍要求考生能够将已有知识与新材料新
问题链接起来,或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认知、分析、说明新知识新问题。显
5、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运用已有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判 断、归纳、比较、推理、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论证,从而做出自己的解答。 论证和评价能力欠缺,史论结合欠佳;逻辑思维条理差;语言不通顺。尤 其怕开放性、综合性的试题。
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原因
①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
重知识积累、轻能力提高,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一个传统。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养成了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现成答案的学习习惯,只会被动识记,不能主动思
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缺陷问题
• 历史知识的构成依然是以政治史为中心的线性的通史结构(经 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皆不具备结构性——仍是条块状的) • 缺乏整体史视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同一个历史主题—— 学生仍会孤立地记忆、理解单个的历史事件。
教材淡化通史观念,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原因等交代过于简单,对一些 重要概念也缺乏阐释,而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因而学生所 获得的知识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是片面的。这些势必造成学生模块分割、时空错 位、线索杂乱、顾此失彼、支离破碎。但高考强调对历史整体及发展过程的把握, 不少试题看似孤立地考查某个考点,实则考查历史事物之间的深层联系,考生如 果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事件的阶段特征,就无法对试题作出 正确解答。

历史学科等级性考试中的历史解释素养及价值——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主观题为例

历史学科等级性考试中的历史解释素养及价值——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主观题为例
一、历史解释素养的理论要求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 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3] 从水 平划分来看,历史解释素养分为 4 个水平:[4]
水平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 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 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水平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 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 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 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2020年第04期 59
学业评价
的高低。 例如前文所提到的 2019 年全国Ⅲ卷 41 题,命
题者就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材料与设问都考查 了多种历史解释的辨析,测量的精度与区分度都很 高。反观 2019 年全国Ⅰ卷 42 题,要求学生评析钱 穆《国史大纲》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 出结论。这道试题的出现曾广受好评,命题主旨在 于对本国的历史与传统应保存温情与敬意,体现了 深切的家国情怀,问题设置也很开放。但笔者认为, 与其它开放性试题相比,本题对历史思辨能力和综 合能力考查有所弱化。首先,《国史大纲》的诞生 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就是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 民族危机加剧,钱穆先生撰写此书旨在发掘出中华 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激发 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延续华夏文明的信心。然而, 对本国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的背后,却掩盖了 长期延续的“专制与黑暗”,这对正视中华民族的 历史是不利的。历史教育所要关注的家国情怀,“家 国”应该是广义的,不仅要爱自己的家与国,还要 关注全人类的发展与命运;其所要求的精神认同, 则必须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并基于此而形成 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崇高爱国情感。[8] 其次,材料 只体现出钱穆先生个人的思想与历史观,看不到不 同时期不同立场学者的思想与历史观,自然达不到 历史解释素养水平 3 中“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 等多方面,说明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的要求。笔者认为,本题命题思路可以借鉴 2019 年广东省一模 42 题。同样涉及到钱穆《国史大纲》 编纂思想的内容,所不同的是,2019 年广东省一模 42 题还列举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历史著作的编纂思 想,如西汉的《史记》、东汉的《汉书》、初唐的《隋 书》、北宋的《新唐书》。要求提取两部或两部以 上历史著作的关联信息,围绕“历史编纂”自行拟 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知识加以 说明。本题的命题立意在于“历史的编纂思想呈现 明显的时代性,有服务现实的社会功用”。通过不 同时期不同立场学者对历史编纂的历史解释,挖掘 出不同历史解释背后的原因并加以评析,更好地体 现历史解释素养水平 3 的要求。从深层次看,这也 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当面对结论性知识的时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文综全国1卷第42题为例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文综全国1卷第42题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考查的分析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
整篇材料体现浓郁的家国情怀。《国史大纲》这本书有两个写作 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在遭受西方文明强烈的冲击之后,中国内部普遍生 出一种否定传统中国的思想与情绪,在这种思想氛围下,历史学也受 到了影响。《国史大纲》就是对这种情绪做出的回应。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考查的分析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考查
从材料出处可以知道,这则材料出自钱穆先生1940年写的《国史 大纲》。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考查的分析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 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
民 , 对 其 本史国料已实往 历证史 , 应 该 略 有 所 知 。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 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 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 诿卸于古人。
点,即所提取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二是所持有的论点必须有准 确而且充分的史实依据进行证明,不能泛泛而谈,不能空谈。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如今的文献分类:(私人资料) 杂史、野史、回忆录、自传、自定年谱、日记、 书信、墓志、家谱、族谱、杂志报纸、账簿、契 约、佛藏、道藏、语录、笔记、地理书、游记、 农书、医书、文艺作品(文集、诗集、词曲、歌 谣、小说),等等。
◎如何看待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又称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又称为 二手史料、传抄史料。
中国古代史的代表: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的代表: 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主要参照记录时间(距离事 件本身)或记录者(亲身经历、同时期)或现有史料保存情况 (存留最早)。
“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 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 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
◎如何看待官方史料与私家史料?
“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典章、述文献,不可废也。 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腴 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中的应用》
素养 水平
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 水平1 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
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
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 水平2 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2019年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与高考例题复习课件(共67张PPT)

2019年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与高考例题复习课件(共67张PPT)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理论: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2017年全国2卷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
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15年全国1卷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
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
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
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图5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6年全国2卷
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经济与政治、文化)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第42题为例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第42题为例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第42题为例湖南新晃一中彭敏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学完历史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二、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考查的分析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考查题目开门见山的指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这一要求考查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一是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即所提取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二是所持有的论点必须有准确而且充分的史实依据进行证明,不能泛泛而谈,不能空谈。

(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整篇材料体现浓郁的家国情怀。

《国史大纲》这本书有两个写作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在遭受西方文明强烈的冲击之后,中国内部普遍生出一种否定传统中国的思想与情绪,在这种思想氛围下,历史学也受到了影响。

《国史大纲》就是对这种情绪做出的回应。

第二个背景是《国史大纲》成书于1940年,这一时期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形势恶劣,全国上下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2、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 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图7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 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1、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的“麒麟”,明成祖隧赐外国使臣。这表明 当时
• • • • • 图6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8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 型 题号及范围 考点或试题要点 分值 考试能力要求
选 择 题
24(中国古代政治) 25(中国古代经济) 26(中国古代政治) 27(中国古代文化) 28(近代中国政治) 29(近代中国政治) 30(近代中国政治) 31(现代中国经济) 32(世界古代政治) 33(世界近代经济) 34(世界文学) 35(世界现代经济)
二、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备考: 核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考什么: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怎么考:创新性、 基础性、 综合性、 应用性
考什么:------------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一) 、核心价值 突出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 1、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 2、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19届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

2019届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

能力拓展二:适时渗透古今的大通史观(基础好的学生 才要求这么做) 1900年——1950
世 界 市 场 最 终 形 成 相 对 论 ︑ 量 子 理 论 诞 生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爆 发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的 胜 利

凡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新 经 济 政 策
年 代 黄 金 时 期
教学内容体现唯物史观,渗透核心价值观
(二)基本思路:
1、建立三本必修之间横纵联系,兼顾选修(我校二轮复习选修
融入必修,选修不再做专门复习)。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
内容重组,形成通史知识的复习体例。 2、全球史观引领,用世界眼光学习历史。 3、近代化史观主线,突出文明发展进程。 4、一轮为依托,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阶段特征。

• •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
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要点 ◇突出问题意识 ◇强化理论指导 ◇细化能力目标 ◇减少重复考查 ◆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措施和成效 ◇发掘历史学的人文内涵 ◇构建学科能力目标体系 ◇精细化雕琢测量工具 ——教育部考试中心杨宁一2016年10月

• • • • • •
策略一、通史复习 重时空观念重主干知识
策略二、习题训练 重基础重归纳拓展
策略三、试卷讲评 重合作重思维能力提升
策略一、通史复习
重时空观念重主干知识
(一)明确方向,心中有数 1、复习时间与复习目标
方法 特点 第二轮 主题+通史 按照通史体例 阶段特征 复习约两 重新整合教材 创新专题 个月(从 2018年2月 底到4月底, 约50课时) 名称/用时 目标
(四)考题分析
(1)试题的难度调整 2013年:40.7分 2014年:39.96分 2015年:50.06分 2016年:53.63分 2017年:56.37分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历史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历史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历史2019年12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公布,这标志着高考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意味着高考真正进入了标准引领的新时代,教育考试进入新一轮改革的征程。

全国考试和教育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由此发端,在2019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

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主旋律。

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如何考查和体现呢?(一)强调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构建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体系框架。

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立意强调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明确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全国I卷文综第25题强调汉代思想的兼容并包对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引导考生树立文化自信;(二)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高考历史试题中,就必备知识层面而言,都注重依托中国早期文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学科主干知识,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例如选择题部分,考查井田制、科举制、中体西用、抗日战争、中国成立、“一五”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雅典民主政治、人文主义、美国1787年宪法、马克思主义诞生、进化论和全球化等主干知识,这种贴近高中学情和教学实际的考查方式,有利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聚焦主干知识,加强知识整合迁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体现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关键能力涵盖历史思维的许多方面,如信息加工、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浅谈高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备考策略--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

浅谈高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备考策略--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

浅谈高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备考策略——以2019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第42题为例河北滦南县第一中学(063500)李保平[摘要]高中历史新教材自2019年秋季起,陆续在全国各地投入使用。

全面研究分析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对于教学一线老师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备考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83-022013年,教育部成立以北师大林崇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8年初,《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出台,把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虽然还是使用旧教材,但高考却处处体现着新课标理念,体现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而且,自2019年秋季起,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六省市率先使用了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的统编版教材。

因此,分析研究近五年高考试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和高考备考。

本文以2019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第42题为例,对高考如何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做简要的分析。

一、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学生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应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个性、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2019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第42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2019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第42题如下: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考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
3、重历史理解,测量问题意识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 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 与方法,是历史理解的成果,“历史理 解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历史意识不断更 新的过程”,在历史理解中获得历史解 释,在历史解释中沉淀历史理解,最终 建构起自己的历史叙述;
近两年全国高考大纲“命题依据”,提出 “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 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历史问题、论 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突出问 题意识。
次数 11 1 1 1 4 4 1 1 2 2 2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2、精化史料,促进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有味、有料;有依据、有逻辑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材料多样性分布
材料类型 历史文字图表
历史图片 历史漫画 历史数字图表
文学作品
2018 25(藩镇设置)
27(朝贡贸易) 31(一五计划) 35(联合国成员的变化)
二、高考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
1、多种类解释,测量创新思维
01 描述性解释
历史事实是什么
02 发生性解释
历史如何发生(变化)
03 定义性解释
厘清历史概念
04 05 结构性解释
因果性解释
探求和分析地位、意 说明现象原因
义与作用
探明因果、阐释意义
二、高考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
2、多核心素养,测量整体判断
例3:2017年全国I卷25题: 读表:
时代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中国史 世界近代史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1 42 45 46 47
必备知识 百家争鸣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近代西方侵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解放战争 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工业革命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自古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15—18世纪的欧洲 汉武帝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的外交政策
1916年
庶民一律;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
政府官员;永废太监制度……”
不同于习以为常观点的史料。(培养史证意识的最好路径就是用好 教材,特别是用好教材的失误或片面之处)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3、优化问题,推动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有挑 战性
有趣、有度
有连
有应
续性
好的
2 理层次
水平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历史解释素养
能够概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能够简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 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 在概述、简述历史中,能够综合其他学科知识、能够把握古今和中外历史的联系;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
结论
情境予以补充说明
经济侵略具有抵制作用
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中央政府在事实
教材基本结论 以新的材料和新的 上仍保持了对大部分地区的行政和财
存在不足 情境予以延伸拓展 政控制,藩镇的相互牵制在某种意义
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不赞同教材基 以新的材料和新的
本结论
情境予以反证
《权利法案》颁布后至19世纪中后期 议会改革时期,英国国王在立宪政体
用性
问题
有生 成性
有思 辨性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近年开放试题强调问题意识的考查,除了专题教学、主题探讨可以按照问题教学的 思路展开,平时的训练也可以体现问题教学的要求。往年高考真题选择题主观化;材 料题开放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针对“汤武革命的是与非”,黄生与 辕固生各自的论点是什么?二人如何基 于论点展开论证?汉景帝为何要打断二 人的辩论?三人是站在什么立场对历史 事实进行评价?今天我们基于怎样的评 判标准看待这场辩论?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在新情境下对历史 进行客观评判,拓展学生历史认识的广 度和深度。
下仍有较大权利
类型 以新 考旧
以新 考新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1、活化知识,奠基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情境化、延展化、生活化
(2)、实施基于历史现象的核心概念教学
历史凝结在特定的概念中,利用历史现象建构核心概念,需要学 习者进行心灵重演,利用想象进入历史世界中,切身体悟历史场景。 例如,课例《自由贸易概念解读》。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素养的培养不是空泛的,它必须与具体知识的灌输,具 体能力和特定的思维方法的培养相结合,通过诸多具体的 事例和反复的专门训练而获得一定程度的积累,才能有的 放矢,立竿见影。(吴伟2012年《历史教学》)
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生短板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1、活化知识,奠基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何成刚《优化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划分的思考》历史教学2018.No.19
一、核心素养的理解
2 理层次
水平
素养4.历史解释
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
水平1 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
史结论加以分析。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
水平2
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 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5、实化理论,引导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确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因果提问法,通过探究因果联系来寻找问题,如蒸汽机如何 推动城市化进程? 比较提问法,比较几个历史事物或现象的异同来发现问题, 如14-17世纪中西历史发展趋势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联系提问法,通过前后联系、纵横联系寻找问题,如圈地运 动与英国经济变迁有何联系? 逆向提问法,从相反、对立颠倒的方向提出问题,如甘地为 什么不采取暴力方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贩妇,纸扇芒 鞋及细碎物,皆勿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代凡是主要商品,几乎全在国有专营之列,包 括茶、盐、酒、醋、矾以及外贸所得的香药、象 牙等。…私自酿造酒曲达十五斤者,处死;私自 贩盐十斤者,处死……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1、活化知识,奠基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新的视角 古代科技与社会生活 藩镇设置的合理性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脉络 朝贡外交下的经济文化交流 甲午战争中的舆论宣传 五四运动后的现代化道路选择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梭伦与人文精神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变化 史学常识 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清末、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历史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 文艺作品与社会变迁 年号制改革 中共视野下的二战 华盛顿、罗斯福的对比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4、强化体验,帮助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回到历史现场,历史代入感
课堂情境剧。黄生与辕固生论辩“汤武革命”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 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 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而归 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 “冠虽敞,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 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 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 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 也?”辕固生日:“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 子之位,非邪?” 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 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
42(近代早期殖民掠夺)
三、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应对策略
2、精化史料,促进历史解释素养提升 有味、有料;有依据、有逻辑
时间
主要事迹
1899年冬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全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5年
袁世凯亲自出面筹钱,督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12年6月 袁世凯颁发《暂行新刑律》,对赌博者、开设赌场者规定不同刑罚 袁世凯颁布《新皇室规范》,规定“自亲王以下至于宗室,犯法治罪与
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 尝试从历史语境、观点立场、意图目的等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有价值的材料并准确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并以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为指导,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
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有价值的史料,准确使用相关历史术水平4 语,并以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综合各种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合理且富有 独到见解的历史解释。
恰当与相宜的历史解 释才是正确的选项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195年 前164年 前144年 前106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高考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与应对策系
五位一体
唯物史 观指导
特定时 空背景
历史解 释
史料实 证基础
培养正 确观念
核心之核心
一、核心素养的理解 1 找关系
“安全驾驶”,就是“关键能力”
“礼貌行车”,就是“必备品格” “尊重生命”,就是“价值观念”。
一、核心素养的理解
被引用的学术著作 《全球通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 《观察中国》 、《伟大的中国革命》 《中国:传统与变革》 《近现代世界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