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要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合集下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中医养生中,春夏秋冬四季被视为自然界的生长、养育、收获和休养的周期,因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成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基础的养生之道。

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的生机勃发时期。

春天的养生重点在于调养肝脏。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是人体的“将军”,负责调节气血的运行。

春天养生应注重保护肝脏,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黄豆芽等,以滋养肝脏。

此外,春天也是适合运动的季节,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养生重点在于清热祛湿。

中医认为,夏天是心脏最活跃的季节,应注重心脏的养护。

夏天养生应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

此外,夏天容易出现湿气重,可以适量喝些决明子茶、薏米水等,有助于清热祛湿。

夏天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养生的重要阶段。

秋天的养生重点在于调养肺脾。

中医认为,肺主气,是人体的“官仓”,负责呼吸和气血的运行。

秋天养生应注重保护肺脏,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养肺的食物,如百合、梨等。

此外,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害肺部,可以适量喝些梨汁、银耳汤等,有助于滋润肺部。

秋天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散步等,增强体质。

冬天是大自然休养生息的季节,也是人体养生的重要时期。

冬天的养生重点在于养护肾脏。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是人体的“根本”,负责生命的延续和繁衍。

冬天养生应注重保护肾脏,避免过食寒冷的食物,多摄取滋补肾脏的食物,如黑豆、核桃等。

此外,冬天气候寒冷,容易伤害肾脏,可以适量喝些炖鸡汤、红枣糯米粥等,有助于温养肾脏。

冬天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减轻肾脏负担。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是根据季节特点,注重调养不同的脏腑器官,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进补方法

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进补方法

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进补方法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进补方法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

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春季;唱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

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

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

根据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

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秋季;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秋季;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

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的食品,其次,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从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中医养生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养生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养生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摘要:“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 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结合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初步领悟和传统养生方法的切身体会,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机理及其在中医临床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养生;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某些中医学派的影响,部分医家与学者将“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作为指导冬夏养生的原则,并经媒体的宣传混淆了视听,使许多人进入了养生的误区; 加之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致使大众广泛接受了夏季养生必藉绿豆汤、西瓜甚至冷饮以“清凉解暑”,以及空调营造的低温环境,而一到秋冬季节就食用具温热之性的牛、羊、狗肉或参、芪、虫草以“冬令进补”的观点,形成了“春夏不知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

1 历代医家的见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惟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的道理[2]。

具体到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的理解以及在指导养生的实际运用上,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例如医家王冰认为“养即制也”,主张“春夏制其亢阳,秋冬制其盛阴”; 但大多数医家认同“春夏季养生当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养生则以培补人体阴分为要”的观点[3]。

诚如清代张志聪所言: “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其从根而培养也。

”,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4],马莳[5]、高世栻亦持此观点。

换言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实质上强调了养生保健的原则在于顺应自然之道[6]。

2“养”含义“养”字含义较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养”意指调和、调养。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意思?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意思?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意思?平时我们说四个季节,中医里有五个季节。

除了春夏秋冬还有从立秋到秋分称为长夏。

五个季节对应五个脏腑对应五行。

春,肝,木;夏,心,火;长夏(俗称的秋老虎那段时间),脾,土;秋,肺,金;冬,肾,水。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的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发陈,为一年之始。

天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此时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应“广步于庭”,即寻觅风和日丽之时,闲庭信步,随花傍柳,常去踏青。

而且要慢走,穿戴要宽松、舒适;“披发缓形” 为的是在“发陈”的基础上除旧布新,从改变不适当的起居方式、饮食习惯到调摄精神,“以使志生”,逐渐萌生健康向上的志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音烦。

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

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夜卧早起,缓阳气也。

无厌无怒,宽志意也。

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

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

夏气养长,人道应之。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

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

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

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

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

夏令主长,秋令主收。

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

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

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中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4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中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4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中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4篇一: 中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4中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普遍存在一种按时活动的现象。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也就是说人处于天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和自然界具有息息相通的关系。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气象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天人相应” 的理论总结出五运六气学说,把个人身体健康和环境、气候、季节等诸多外在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注意到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原则,使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变化保持一致。

古代养生学根据四时,对养生提出“七防”,即“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这是养生的最基本条件。

现代养生学也认为,只有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才能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生命力才能长久不衰。

那么具体来说,不同的季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春天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春天养生以养肝。

因为春天万物复苏,人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也日益加快,这时需要更多的营养供应,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这些功能都与肝脏有很大关系。

把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肝。

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必须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

如果肝脏运作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容易困倦,腰脚无力,白天犯困,晚上容易失眠。

春天在饮食上要多吃些养肝的食品:如菠菜;荠菜;山药;银耳;燕麦等。

还可喝一些菊花茶,因为菊花有疏风清热、平肝柔肝、养血益肾的作用。

这里特别要提到山药,从古至今,无论治病或是强身,山药都是首选之一,更是春季养生的佳品。

山药块茎肥厚多汁,又甜又绵,且带黏性,可以生吃,烹制起来也很方便。

此外,春季也是荸荠丰收的季节,荸荠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能用来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热生津。

中医为什么常说,养生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中医为什么常说,养生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中医为什么常说,养生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医常说,养生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如今正值冬季,我们不禁要问,冬季养生为什么要“藏”呢?一、冬天养生为什么要“藏”?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冬藏养生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内经》中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明确指出,人若不知冬季养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频泄,那么身体必然日趋虚弱。

二、冬藏养生补肾固原为本肾主水,《内经》有“肾者水脏,主津液”,指肾主人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促使津液的生成和排泄。

津液代谢通过脾胃运化生成水谷之精,以输布滋养全身;代谢后的水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

三、关于冬藏养生的四个建议01、保暖避寒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而衣着的过少过雹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

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

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02、保肝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属水,肝属木,冬天养肾,肾好了,水生木,肝的生发功能就会得到滋养,春天才有生发之力。

不过冬天保护的阳气,不仅仅是指肾阳。

03、适当运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特别要注意的是晨练不要太早,有太阳的天气,等阳光出来再去晨练也不迟。

太极拳、养生气功、慢跑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04、注意情志冬季情志养生的核心是“内敛宁静”。

肝住疏泄,肝如果有郁滞,就会生出很多病,所以有气生百病一说。

养生必读篇----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养生必读篇----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养生必读篇----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圣经,它说的是医道,主张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依自然之道修养生机,治身体于未病。

人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做这个季节该做的养生保健,才能健康。

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养生,到时候就会发病,而这些病不是当时发生的,而是以前积攒的。

所以中医讲究的是自己的病自己负责,身体的好坏与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

《黄帝内经》注重四季养生,主张“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下面分别道来:一、春季如何养生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如果冬季未藏好,此刻会生病。

在春季要按时睡,早起,放松自我,缓行于庭院,使得的精气慢慢升起来。

春天不要压抑自己,拂逆它就会伤肝,到夏季就会寒变。

春季要多吃五谷,豆子,它们是种子,主生发。

比如五豆粥;吃春饼,各种蔬菜卷在饼子里,新鲜的蔬菜也是生发。

但一定吃应季节的不吃反季节的。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人体也是这样,在春季生发。

这时有旧疾的人特别容易复发旧病,这是人体的本能,希望借春天的生机来冲击身体里的病灶,把病邪赶出体内。

我们如果顺应这个天机,合理的调养就会治好旧病。

春天属性为木,在人体就是肝经,如果未得到充分的生发,到夏季心火就会不旺,供生长的东西就会不足。

人体的生发主要靠的是肝气。

春季肝气特别旺,过旺就会打破身体其他藏腑的功能,肝气又不能压抑,就要合理的转化和排泄它,称为舒肝理气。

肝气要靠胆经来排泄,肝胆二经互为表里的。

所以在春天常常有人口苦、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这些都是胆经堵塞,排泄不利的表现。

口苦可以吃小柴胡丸或冲剂;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可服加味逍遥丸;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可选平肝舒络丸。

平时每天由上到下敲打大腿外侧沿裤缝的这条胆经,左右对称两条,促进胆经的畅通和机能,并可减肥。

春季人体阳气向外散发,皮肤舒张开,风寒特别容易入侵,这时有人易犯咳喘症。

外有风寒、内有肝火相逼,对肺脏来说叫“木火刑金”,咳嗽不止。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与人体的调养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与人体的调养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与人体的调养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智慧启引:『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主生,夏主长,春季养阳,重在养'生'。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

收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秋季养阴,重在养'收'。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大自然的整体规律,我们在顺应这种规律的同时,中医所说的'养生长寿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当根据个人实际状况,有所偏重。

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主生,夏主长,生长属阳,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所以应该以调养阳气为主。

春季养阳,重在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

夏季烈日炎炎,地热蒸腾,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发育的季节,夏季养生应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长'字。

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秋季养阴,重在养'收'。

秋天暑热渐消,气候凉爽干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与收获的季节,所以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要。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

冬天气温下降,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此时阳气敛藏,阴液易于内亏,不少动物都要用冬眠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冬季养生应该以'藏'为原则,以保暖避寒为要法,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冬季养生要领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领: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

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注意顾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藏”字。

心理调节:应做到精神安静,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才能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

这样便可做到“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也利于预防春温之病。

运动原则: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

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

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前后注意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脾胃机能每多旺盛,是营养物质积蓄的最佳时机,正合冬藏之意。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

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四季养生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法因人而异,主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适时养生。

春季《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睡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链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拨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

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蔗、马蹄、柑橙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於里。

夏季《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睡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

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

如太过则而伤脾胃。

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

“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秋季《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意思是说,秋天天气乾燥,气候逐渐转凉,秋气肃杀,万物开始收歛,要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并要收敛神气而勿外露,此皆所以顺从秋收肃杀之气,从而使肺金得以清净,这就是秋天保养秋收之气的方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6个小妙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6个小妙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6个小妙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强调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以下是6个小妙招:
1. 春季养生:春季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旺盛。

此时要注重保持肝脏的健康,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以多吃些养肝食物,如枸杞、红枣、菠菜等。

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2. 夏季养生:夏季阳气旺盛,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此时要注重保养心脏,避免过度劳累。

多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西瓜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夜晚熬夜。

3. 秋季养生: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阳气收敛。

此时要注重保养肺脏,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核桃等。

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冬季养生:冬季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期,此时要注重保养肾脏,多吃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

同时,加强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5. 早晨养生的小妙招: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刻,此时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同时,早晨喝一杯温水,有助于清理肠道、降低血压。

6. 晚上养生的小妙招:晚上是阳气收敛的时期,此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静。

在睡前半小时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晚上适量摄入一些养阴食物,如蜂蜜、黑木耳等,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滋养。

总之,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有助于实现健康养生。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黄帝内经》认为人应当“与天地如一,得以之情,以知死生”。

人体生命是天地阴阳之气相感应的产物,是自然界物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因此,人类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天地阴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年之中,气候呈现春温、夏热、秋凉、冬藏的规律性变化,在这一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都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变化。

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属阳,自然界万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生长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阳(春)之生、太阳(夏)之长;秋冬季节属于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阴(秋)之收、太阴(冬)之藏。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之内。

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即春天来临时,初春阴寒尚未尽,不可骤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伤人身之阳,谓之“春捂”;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不宜过快增添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抗寒能力,谓之“秋冻”。

【春季养生】春季共有三个月,从立春至立夏,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约在农历一月至三月间。

此时应入夜即睡,早些起身,到庭院中散步,使精神愉快,保养生发之气。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的病变。

外邪致病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

风邪可单独作为致病因子,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8. 四季养生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8. 四季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饮食调养法成语故事记得我上大学,开始学习《黄帝内经》时,《灵枢》中有将一日的人气消长分为四时的叙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曰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日中人气长……夕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藏。

”当时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的老师就针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他说:“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自然中,都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个分子,我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一棵棵落叶树,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春天来临,营养从树根部向树梢移动,树枝得到营养便开始发芽;到了夏天,所有的营养都发散到了枝梢,因此树叶丛生,枝繁叶茂;等到秋风乍起,秋天到来,天气变冷,营养逐渐回归树根,树叶便开始飘落;而冬季来临,营养大量回归树根,不能营养树梢,维系树叶,所以叶枯凋零,枝秃叶落。

我们人也和落叶树一样,体内的气血运行除遵守这种四季变化的规律外,还遵守一天中的阴阳四时的变化规律。

这才是人顺应四季和一日四时变化规律的具体表现。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成语释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养生道理)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中就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变化的规律,模拟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驿动的特征,适时进行衣饰、饮食、起居等的养生,即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捂、秋冻、夏季防暑、冬季保暖,就是顺应四时养生的具体表现。

如果违反时令,夏不凉、冬不暖,必然中暑、受寒,身体不安。

我国民间有一句描述人们在四季中精神状态的谚语:“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非常形象地概括出了人体中控制寤寐的阳气运行与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相应的变化规律。

中医养生食疗之调养气血要顺应天时

中医养生食疗之调养气血要顺应天时

中医养生食疗之调养气血要顺应天时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话题是调养气血要顺应天时黄帝内经中说所谓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种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最熟悉不过的四季春夏秋冬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生长于天地之间时刻都会受到大自然的影响人体肺腑之气的运动也与大自然的阴阳五行运动相互对应所以调养气血就一定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只有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保持协调和平衡否则就会损伤气血身体患病顺应四时为调养气血、养生强身的第一条我们知道树木都在春天发芽这时它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的而外面又会给它一定的阻力人体与树木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中医上说春天的脉是弦脉什么是弦脉呢就是里面的力量要向外走但外面还没准备好条件因此春天时你的脉一按就是弦脉跟刚发芽的牙尖一样等到夏天时树叶就会非常繁茂因为它所需要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集中到枝叶上了人体也一样春天时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了夏天所有的气血都会被调动到外面那里变成了空虚的了所以夏天的人也好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而是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身体里面都是最弱的中医学认为治虚之处必是治病之处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秋天一到人体内的气血又开始由外向里走到了冬天人体的气血都会全部藏在里面外面不足人也容易外感也就是感冒人法自然顺应四时其实说的就是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有句俗话说的好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这句俗话其实蕴含有深刻的中医哲理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跑到外面来了天热出汗让你体内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都随着汗液从毛孔排出来可现在我们一到夏天都怕热的不行唯恐空调开得不够大以为待在空调房里是最避暑的其实不然夏天时人体的毛孔是张开的这是为了适应外界的环境调整体能把体内代谢物由汗液排出可你非不让它排出去那它不就留在身体里作病了吗到了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人体内的气血也会到里面去身上的毛孔应当处于闭合状况可是你又把空调温度开到30摄氏度左右让身体出汗冬天时身体本来不应出那么多汗你却非让他出汗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是伤寒论的原话该打开时你让他打开该闭藏时你让他闭藏人体当然就不会生病反之就会生病所以说要调养气血养生益寿就一定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中医学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肝是干什么的呢肝体阴而用阳而是你的身体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走主要功能在干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春天时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为什么呢它一方面可以养肝阴另一方面可以行肝气有助于肝气的生发到夏天天气特别热时可以吃一点人参生麦饮生麦饮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的是著名一家孙思邈的方子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暑热季节用生脉饮是因为人体内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的太多时就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天气太热出汗后伤阴所以得用麦冬养阴秋天与肺气相通肺是主人体闭藏宣发与速降的这时你要让气血随着季节的变化向梨走就吃一点秋梨膏梨的精气最重开白花秋天结果服用点秋梨膏你就不会在秋天到来时因肺气不降而咳嗽了冬天与肾气相通所以男性在冬天应着重补肾我的建议是吃点桂附八味丸、六味地黄丸都具有补养肾气的作用女性在冬天则以补血为主可以多吃些阿胶、大枣、核桃仁等滋养药总而言之我们强调生长收藏的意义关键就在于借助天时变化来调整我们身体的阴阳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长寿之人在春夏季节都十分注重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则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应了生命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人体也就能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行和发展这是从天地自然总结出来的养藏之道我们只要顺应遵循就可以健康长寿春季养肝可充分调动气血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肝脏在五脏之中担任着将军的职位十分重要中医学认为肝藏血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气血足了脏腑得到足够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人的身体也会更加的健康肝五行属木树木在春天都要抽枝发芽孕育果实为夏秋的结果做好准备肝脏也是这样肝与春相应主生发与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好相合所以在春季时养肝也是最好的有不少朋友对我说一到春天他们就感到困乏不已每天都是昏昏沉沉、哈欠连天的感觉睡多少觉都睡不醒似的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由于较为常见所以大家就将其总结为春困似乎这是春天时人体理所当然的一种状态事实上春困是有说法的为什么会出现春困呢因为我们刚刚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身体在抵御严寒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阳气初春时节阳气刚刚生发气血偏于外形此时若思虑过多或者熬夜就容易令肝湿疏泄阳气生发受到限制身体也极易感到疲倦再则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认为自然界的四句与人体也是一一对应的春季肝经当令肝气在春季最为旺盛而肝气旺盛就易导致脾虚湿困脾胃导致整个脾胃运作失常以致中气不足人体也会感到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春困与肝有着密切的联系要预防春困养肝是必不可少的肝属木尔水生木所以饮的问题很重要从茶文化上来说春天应喝花茶我认为最好是喝点菊花茶既养木又养肝还可以在菊花茶中加点山楂片但别加糖加两滴蜂蜜最好经常有朋友问春天到底该吃些什么食物对身体才好呢其实这是个很泛泛的问题但就养肝来说黄帝内经中指出肝主春且肝苦急及时肝以缓之肝郁散及时心已散之用心补之酸泻之也就是说春天阳气出生时应该多吃些心肝发散的食物但不宜多吃酸收之味因为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我们在春天时应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不过由于春季有三春之分及早春、仲春、季春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不同时节的食物种类也应该是有所调节的早春时节冬季阴寒渐散阳气初生大地渐渐回暖却乍暖怀寒根据春夏以养阳的原则此时应该多吃一些葱、姜、蒜等有气味的温性食物可以去散阴寒补助肝阳还可以多吃些鸡肉、鱼类、瘦肉、动物肝脏等满足五脏功能活动的需要同时可以适当的多吃些酸性食物如苹果、酸奶、山楂等此时的饮食应为多酸少甘仲春时节肝气生发偏于亢盛但因肝属木木克土而脾属土肝气旺盛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这个时节宜酸肝各半以保持肝脏和脾胃功能的正常可适当吃些大枣、蜂蜜、锅巴之类的滋补脾胃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过酸又不宜消化的食物晚春时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晚春之时则宜减酸易干宜适当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以增强脾的功能防止肝气侵犯胡萝卜、花椰菜、大白菜、柿子椒等属于甜味的食物此时可适当多吃些但最好不要多吃羊肉、狗肉、人参等大热大腥的食物以免耗气伤阴总的来说春季的饮食还是要遵循少酸增肝的原则以防肝旺伤脾唐代孙思邈就曾说春季宜醒酸增肝以养脾气意思是说少吃酸味食物可防止肝气过盛出现肝阳上亢而伤肝的情况多吃点甜味食物则可增强脾的功能以抗郁肝气的侵犯好了朋友们今天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中医养生理论中提出的关于人体健康的养
生规律。

这一理论认为,春季生机勃发,夏季阳气盛长,秋季阳气
收敛,冬季阴气藏伏。

在这个理论中,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
特点,而人体也应当根据这些气候特点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
食习惯,以维持健康。

在春季,人体应当顺应大自然万物生发的节律,注重舒缓肝气,宣发肝阳,多参与户外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调整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以
滋养肝气。

夏季阳气盛长,人体应当注意保护阳气,避免过度耗损。

在这
个季节里,应当适当减少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护心脏和脾胃。

秋季阳气收敛,气候转凉,人体应当注意防寒保暖,调整作息
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多吃一些
温补食物,如姜、葱、大枣等,以养护肺气。

冬季阴气藏伏,人体应当注意养藏精神,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受凉,合理安排饮食,多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牛肉等,以滋
养肾气。

总的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规律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相处,提倡顺应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保持
身体健康。

这一养生理论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秋收冬藏的身体术语

秋收冬藏的身体术语

秋收冬藏的身体术语
“秋收冬藏”在身体术语中可以理解为秋季养生侧重于收藏、补养,冬季养生侧重于保暖、藏匿。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天气渐凉,人体也进入了一年中的“收”阶段。

秋季养生要注重饮食调养,以滋阴润燥的食物为主,避免过度消耗和透支人体的能量。

同时,秋季也是锻炼的好时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免疫力。

冬季是寒冷季节,天气寒冷,人体也进入了一年中的“藏”阶段。

冬季养生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温暖,以养护阳气为主。

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秋收冬藏”的身体术语强调了不同季节的不同养生方法,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要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出处与释义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四季养生与脏腑的关系
1、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

春季要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

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

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3、脾主长夏,脾喜黄色食物如:黄豆制品等。

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俗称“秋老虎”。

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4、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

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

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5、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

在季节上,肾主冬,主骨生髓,怕凉。

在情智上,肾归“恐”,恐伤肾。

咸养肾,但过咸则伤肾。

由于肾主纳气,因此冬季人也不能一味懒怠少动,要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提高抗病力。

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因而要加强背部保暖,有助于肾的阳气升发。

冬天养肾,一是保暖,二是保持心情愉快,三是多吃些黑色食品,四是适度作一些室外阳光下的锻炼。

?
三、四季养生宜忌
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与天地共阴阳,“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这是最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1、春季
天地万物俱生,乍暖还寒,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应注意养肝,让肝气舒发,精神愉悦,当夜卧早起散散步。

逆之则伤肝,肝气内变。

肝火旺的人在养肝时要忌烟、酒和少食辛辣的食物。

春天萌发、生长,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应注意春天养阳。

2、夏季
天地气交万物,当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泻,适当作一些户外运动。

逆之则伤心,心气内洞。

夏天,人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

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

到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一点人参生麦饮,用人参补气。

汗出得太多了,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

天气太热,汗出了以后伤阴,可用麦冬养阴。

3、秋季
秋季气候较为干燥,而燥易伤人肺脏,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或气促等症状。

秋燥也易伤阴,导致阴虚,应避免外邪的侵入,适当收敛,使阳气收而不亏。

因此,秋季进补原则应为滋阴润燥养肺,当早卧早起。

逆之则伤肺,肺气焦满。

4、冬季
肾的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主穴,在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

冬季养生关键在于“藏”,早卧晚起,去寒就温,逆之则伤肾。

冬季养生应该做到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同时注意滋阴。

打牌顺手时,犹如春风得意,势如破竹。

但手背时,怎么算计都无济于事。

其实,手背时,犹如“冬季”,一定要“冬藏”起来,理性地收手,回家睡觉去。

如果意气用事,不肯收手“冬藏”,最后一定会赔个血本无归。

冬藏,养精蓄锐,等待春天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