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教学设计-教案
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辩论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辩论能力
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辩论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辩论能力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辩论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辩论能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信心。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给学生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如:“你认为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讨论规则的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辩论的基本规则,包括尊重他人观点、遵守讨论规则、注意语言和态度的文明等。
同时,告诉学生辩论的目的是通过辩论使观点更加清晰,并能够听取不同意见。
三、辩论主题的选择(5分钟)老师提供两个有争议性的主题供学生选择,例如:“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弹奏乐器?”和“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写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辩论的主题。
四、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并选取代表发言。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布局自己的辩论论点,并准备相关的支持材料。
五、辩论展开(3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按照辩论规则进行正式辩论。
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和辩论对方的观点。
老师旁观并记录每个小组的辩论情况。
六、总结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结束辩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辩论过程,总结每组的观点和论据。
同时,可以就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七、反思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整个辩论过程,包括自己的表现以及对辩论的理解和体会。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发言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清晰度、观点的构建和支撑能力以及整体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学生对自己的优点进行发现和提升。
辩论-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辩论2、掌握辩论的原则和技巧2.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辩论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辩论辩论是指持有异议的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用辛辣的语言进行争论和辩解。
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争吵、竞选中的电视辩论、专题辩论赛等。
辩论,就是辩明是非,探求真理。
《墨子·小取》,对“辩”的作用做了十分精辟的阐述:“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二、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一)道德原则辩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摆事实,讲道理。
任何歪曲事实、无理蛮缠,直至恶言相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人格的言行都是不道德的。
辩论是真理与谬误的交锋,智慧和愚昧的较量,先进同落后的对峙。
辩论的目的就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弘扬智慧,启迪愚昧;歌颂先进,鞭挞落后。
因此,只有遵坚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道德原则,才能达到辩论的目的。
(二)审美原则1、语言美。
辩论就是舌战。
因此,犀利的语言是辩论语言美的标志。
尽管事实铁证如山,道理千正万确,但如果缺乏语言的力度,再深邃的思想,再深刻的内容,也无法得到完美的表达,无法突出辩论“舌战”的特点。
因为只有犀利的语言才具有攻击力,唇枪舌剑是辩论语言的最好注解。
2、形象美。
即美好的公众形象。
这里主要是指儒雅的风度和高贵的气质,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述,音色亮丽,节奏明快;庒谐适当,攻守有度;得理饶人,不骄不躁;失势不馁,屡败屡战。
三、辩论的技巧(一)避实就虚论战时,有时需要单刀直入,有时又要巧于迂回,避实就虚,闪开对方所期待的进攻路线和目标,从看似无关的话题入手,使其打消戒备心理,再引入原先准备提出的问题。
降清的明朝叛臣洪承畴,在南京时,曾审问抗击清军的夏完淳,企图诱使夏完淳归降。
洪承畴向夏完淳允诺:“你小小年纪误受叛徒蒙骗,只要归顺大清,我保你前程无量!”夏完淳对洪承畴的降清致使大明迅速灭亡恨之入骨,有意要讥讽他一番,便假装不认得洪承畴,故意高声回答说:“你才是个叛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说我反叛?我常听人说起我大明朝‘忠臣’洪承畴先生在关外与敌人血战而亡,名传天下。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辩题,是否应该取消学校的作业?
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学校的作业。
1. 学习压力过大,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作业,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如体育锻炼、社交和休息,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学习效果有限,研究表明,过多的作业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反,过多的作业可能导致学生盲目应付,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3. 家庭关系受损,作业给家长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他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睦。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学校的作业。
1. 提高学习能力,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了他们的
自律和责任感。
这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3.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
手段。
通过作业,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
指导。
结论:
通过辩论,我们可以看到取消学校作业的正方观点强调了学生
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而反方观点则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
律性。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平衡的方法,减少作业量,注
重质量而非数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其他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
发展。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优秀教学设计辩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优秀教学设计辩论其一1、教材分析《辩论》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口语交际。
教材列举了几个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辩论。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其在未来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有一个全面的视角。
三年级下册的《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和六年级上册的《意见不同怎么办》分别对“围绕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和“沟通时的态度”提出要求。
本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本案教学既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找出对方的漏洞,反驳对方的观点;又要注重用语的文明,使辩论有序、友好。
2、学情分析口语交际是交际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活动,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特别喜欢说,但是表达杂乱无序,有些学生则不愿意说话,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就是不举手,总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像“看客”一样看着其他同学说,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使得口语交际的课堂总是不尽人意。
六年级的学生因为自身性格原因等有着害羞畏惧心理或者自卑心理而不愿说、不敢说,只要有意的训练,加上鼓励与指导,这种畏惧心理是逐步克服的。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开始运用辩论的方式,但是这次口语交际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对于什么是辩论,辩论的流程和辩论的注意事项都不是很清楚,辩论能力也有限。
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辩论流程、语言实践来体会辩论的要领。
再以班级优秀辩组为范例,在其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辩论的技巧和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倾听、有理有据地辩驳等能力。
最后学生分组辩论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辩论情况适时指导,降低难度。
3、教学目标1.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己方)的观点,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2.善于倾听,能听出对方辩手话语中的矛盾或漏洞。
3.抓住对方辩手话语中的矛盾或漏洞,进行反驳。
综合实践辩论赛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 学生能够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如论点陈述、反驳、证据支持等。
-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通过参与辩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
- 通过准备和参与辩论,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辩论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意见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对象初中或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 辩论技巧的运用,如论点陈述、反驳、证据支持等。
2. 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 在辩论中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准备(1课时)1. 导入:- 通过播放辩论赛视频或讨论辩论赛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什么是辩论赛?辩论赛有哪些规则和技巧?”2. 讲解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解释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如时间限制、辩论结构等。
- 介绍辩论赛的流程,包括选题、准备、辩论和总结等环节。
3. 分组与选题:-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 每组选择一个辩论主题,如“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4. 准备辩论材料:- 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论点和反驳论据。
第二阶段:辩论实践(2课时)1. 辩论练习:- 每组进行内部练习,确保每位成员都熟悉自己的角色和辩论内容。
- 可以请教师或同学担任评委,给予反馈。
2. 正式辩论:- 每组进行正式辩论,包括开篇陈词、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等环节。
- 规定每环节的时间,确保辩论的节奏。
3. 评委点评:- 教师或评委对辩论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教案名称:辩论教案目标:1. 学习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辩论技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意识。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 引入辩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辩论的定义和意义;2. 介绍辩论的基本规则和辩论时的礼仪;3. 对学生进行辩论知识的小测,了解学生对辩论的基本了解程度;4. 分组讨论辩论的优点和缺点,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辩论的准备工作1. 讲解如何选择辩题,以及如何分析辩题;2. 学习论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举例、引用权威观点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训练,训练学生辩论论据的有效性和说服力;4. 分组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并评选出最佳辩论观点。
第三课时:辩论的实施1. 通过抽签确定辩论小组的辩辞立场;2.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正式的辩论,规定辩论时间和辩论次序;3. 对辩论过程进行点评,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和最佳辩论观点;4. 进行辩论总结,让学生反思辩论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第四课时:辩论的总结和展望1. 让学生总结辩论的经验和收获;2. 引导学生反思辩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探讨解决方法;3. 分组讨论辩论的未来发展和对自己的意义;4. 整理辩论的材料和辩论小组的成果,向全班展示。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和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辩论技能;3.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意识;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辩论案例,增加学生的辩论素材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 参与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2. 个人评价:对学生的辩论观点和论据进行评价,提供针对性的指导;3.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辩论的评选,激励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4. 全班评价:对辩论小组和观点进行评选,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示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设计:辩论会
示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设计:辩论会
主题:糖果和蛋糕,哪个更好?
目标:通过辩论会,让幼儿了解糖果和蛋糕的特点,并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活动安排:
一、前置活动
1.复习糖果和蛋糕的知识,让幼儿了解糖果和蛋糕的不同之处。
2.布置任务,让幼儿准备辩论的内容。
任务可以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为糖果更好,反方为蛋糕更好。
二、辩论会
1.开场白:主持人向幼儿介绍辩论的规则和流程。
2.正方先辩,反方回答,依次轮流。
每人发言时间2-3分钟。
3.评分和结论:评分员按照发言内容、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评分,并公布分数。
最后,由主持人宣布哪一方胜利。
三、结论总结
1.主持人总结双方辩论的观点,分享幼儿们的思考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2.以“既喜欢糖果,又喜欢蛋糕”为主题,让幼儿总结糖果和蛋糕的不同之处,理性思考两者的优劣,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
1.语言教学:针对活动内容,引导和教育幼儿,使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辩论技巧和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用语能力。
如问题提出、支持观点、反驳观点、总结结论等短语。
这些技巧有机的融合在语言中,可以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可以多安排类似的竞赛,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或模拟不同的情境,比如说模拟某个问题展开辩论,或者以童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
辩论教学设计(汇集4篇)
辩论教学设计(汇集4篇)辩论教学设计(1)(人教版)《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并以辩论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分组大体均衡;搜集并制作有关课件。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提取依据、形成观点。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鼓励他们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
二、选择活动项目,开展辩论:1、学习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1)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
(2)用有力的材料证明观点。
事实要确凿,资料要来自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
(3)用心听并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找出其薄弱环节,以便反驳。
(4)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5)变换角度反击对方。
(6)熟悉归谬法、反证法、两难法,灵活运用,使对方陷于被动。
辩论评分表:辩题:正方:反方:项目得分内容(30)论辩技巧(50)仪态(10)合作精神(10分)2、活动步骤:(1)主持人介绍台上正反两方的选手,讲述辩论规则和评判方法,宣布辩论会开台。
(2)正反两方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正反两方代表队交锋,互相诘难、反驳。
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束,然后总结正反两方在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宣布评判结果。
3、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主题。
一是“上网利弊谈”,设置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辩论教学设计(2)晴天好还是雨天好的幼儿园大班辩论教学设计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表述喜欢/不喜欢晴天/雨天的观点,对辩论活动感兴趣。
课堂辩论教学设计
课堂辩论教学设计正文:引言:教师通过引用相关的信息,激发学生对辩论话题的兴趣,并引出讨论的重点。
一、背景和目的:在本部分,教师解释辩论教学的目的,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辩论活动中。
二、辩论话题的选择:在这一节中,教师应提供一些辩论话题的范围,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和能力水平来选择合适的话题。
学生也可以提供其他话题,以增加学习的参与度。
三、辩论团队的组织:教师解释如何组织辩论队伍,包括队长的选择、队员的分工和沟通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协作。
四、辩论规则的解释: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详细解释辩论的规则和程序。
这包括辩论的时间限制、发言的顺序和要求等。
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辩论,例如提供一些发言技巧和策略。
五、辩论过程的实施:这一部分是对辩论过程的具体安排。
教师应提供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以确保辩论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些观众角色,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六、辩论评价和反思: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并让学生对自己和其他辩论人的表现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反思和经验,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结论:在这一部分,教师总结辩论活动的收获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辩论的技巧。
参考文献:(不需要出现网址链接)注意,以上的内容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课堂辩论教学设计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编写正式的教学设计时,请确保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辩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六篇)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设计六篇辩论1.学习辩论的特点,掌握辩论的技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水平。
3.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一件事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找出真理,往往用到辩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辩论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二、精彩赏析,借鉴学习。
1. 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曾在江东“舌战群儒”,一举促成了孙刘联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诸葛亮舌战群儒”。
2.观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观察视频中诸葛亮的表现,对诸葛亮的语言、说话内容做分析,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舌战群儒”。
3.看完后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结合观察到的视频中人物辩论的特点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后组长归纳、发言。
(高超的语言技巧、各个击破、先守后攻)三、明确要点,掌握技巧。
阅读课文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辩论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辩论必须遵守的原则。
1.道德原则。
辩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摆事实,讲道理。
任何歪曲事实、无理蛮缠,甚至恶言相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人格的言行都是不道德的。
只有遵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道德原则,才能达到辩论的目的。
2.审美原则。
(1)语言美。
条理清晰的语言,具有说服力的事例。
(2)形象美。
美好的公众形象。
具体表现为:音色亮丽,节奏明快;庄谐适当,攻守有度;得理饶人,不骄不躁;失势不馁,屡败屡战。
(二)辩论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2.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包括搜集论证己方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3.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晰,用事实说话。
4.最后要总结陈词,全面总结本方观点。
课堂活动辩论赛教学设计
课堂活动辩论赛教学设计引言: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辩论赛作为一种争论性的活动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言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课堂活动辩论赛的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运用逻辑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参加辩论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对问题的论证能力。
3.促进团队合作:辩论活动需要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增加课堂互动性:辩论活动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准备1.确定辩论主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一个有争议性的主题,使学生能够展开辩论。
2.分组组队:根据课堂的人数和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组队指导教师。
3.准备辩论材料:为了保证辩论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事先准备辩论材料,包括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的论据和证据。
4.准备评分标准:教师需要制定评分标准,用于对学生辩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主题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辩论主题,并分别给出正方和反方的立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辩论主题,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争论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组队准备:每个小组从讨论中选出辩论的代表,并整理辩论材料和观点,为辩论做准备。
4.辩论赛:教师统一安排辩论赛的时间和地点,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正反方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问和互相驳斥。
5.评价与总结:辩论赛结束后,教师统一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以及总结整个辩论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1.评分标准: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辩论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言辞的逻辑性、论证的合理性、口才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辩论教学设计
辩论教学设计辩论教学设计篇一:辩论教学设计一、激趣引入,直击诚信与谎言师: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读个故事怎么样?曾子杀猪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于是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见此情景,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
二、坦言-----有“一”说“一”1.交流,探讨你是否认同曾子的做法?试着说说理由。
师:读了这个故事后,你们同意曾子的做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自由交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提示一:观点:认同。
主要理由:曾子这样做是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诚实守信的榜样,这样孩子也能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做到诚实信守。
提示二:观点:反对。
主要理由:曾子虽然守住了承诺,那他们家的生活就会变得困难了,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不能盲目去履行承诺。
2.小结: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还是说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小小的辩论赛,正方辩题——“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辩题——“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三、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1.明确要求师: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辩论是我们才接触的,之前老师给你们看了国际大专生辩论赛,不知道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在辩论的时候应注意哪些呢?师:究竟该怎样辩论呢,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学们,把书拿出来,翻到55页,自己读一读。
《辩论》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辩论》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学会如何组织一场辩论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辩论的过程和要点;(2)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辩论实践能力;(3)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精神;(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辩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辩论的定义;(2)辩论的特点;(3)辩论的价值。
2. 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论证方法;(2)反驳技巧;(3)逻辑思维。
3. 辩论赛的组织与实施(1)辩论赛的规则;(2)辩论赛的过程;(3)辩论赛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辩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辩论赛的组织与实施。
2. 教学难点:(1)辩论技巧的运用;(2)辩论过程中的逻辑思维;(3)辩论赛的组织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辩论案例,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教学新课:讲解辩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辩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辩论的过程和要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演练: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辩论过程,提高辩论实践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辩论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辩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辩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辩论赛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辩论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辩论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含反思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含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的:1、在自主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辩论,积极专注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学会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1、正反两方幼儿已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与资料。
2、美伊战争的图片一张;正反两方标志;"最佳辩手"奖章;活动过程:一、谈话:我说美伊战争指导语:(投影仪上显示一美伊战争的图片)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战争?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朋友通过电视、电脑、报纸知道了许多,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知道的关于美伊战争的事情。
二、引导幼儿确定辩论内容,了解辩论规则。
1、指导语:关于美伊战争我们知道许多。
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一部分幼儿认为美国可以攻打伊拉克,一部分幼儿认为,美国不可以攻打伊拉克。
为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分成了正反两方,他们还找了许多资料。
今天,我们就请两方小朋友来一场辩论比赛,看哪方能用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和资料,大胆表达自己想法,驳倒对方观点。
2、规则:请正反双方分坐两边,并出示标志,帮助幼儿明确辩论内容;正反双方相互商量,在一堆图片中选择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两场外援助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该从那些方面表达自己观点,说服对方?这些图片能说明什么问题?三、幼儿进行辩论,教师以主持的身份参与指导。
1、指导幼儿倾听,并帮助幼儿找到对方表达中的漏洞,有针对性的讲自己的观点。
2、拓展幼儿辩论的思路,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图片资料。
四、讲评并做总结,正反双方幼儿互评最佳辩手。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教案三篇
口语交际辩论【课前解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辩论”,让学生围绕生活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看待事物。
关注辩论:辩论赛也叫作辩论会。
它在形式上是竞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思维反应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关注表达技巧:1.借力打力,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2.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
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3.顺水推舟,表面上赞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
5.攻其要害,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问题,一攻到底。
【教学目标】1.能围绕辩题搜集、整理材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抓住对方讲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用语文明。
【教学重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做好辩论前的准备。
2.全班同学了解辩论流程并分组,知道自己的分工。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比如: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会/不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课前出示课件二、辩论前的准备出示课件1.教师引导:每个小组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抽签是正方还是反方。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3.让学生了解辩论流程:预设1:每个小组根据不同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方阵,推选出主持人。
预设2:主持人组织辩论会,宣布正方、反方的观点;接着正方、反方进行“主辩”陈述,各自陈述时间两分钟内;然后正方、反方“自由发言人”进行自由辩论,时间三分钟内,每人发言时间半分钟内;最后正方和反方推选一名代表总结陈词,各自发言时间一分钟内。
课堂辩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辩论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包括立论、论据、反驳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辩论主题:网络直播是否应该实名制?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辩论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辩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直播实名制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每组人数相等。
(2)正方观点:网络直播实名制有利于维护网络秩序,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3)反方观点:网络直播实名制限制了个人隐私,不利于言论自由。
3. 搜集资料(1)正反双方分别搜集相关资料,为辩论做准备。
(2)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4. 辩论环节(1)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进行立论,阐述本方观点。
(2)正反双方进行反驳,针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
(3)自由辩论环节,正反双方可自由提问、回答。
5. 总结评价(1)教师点评辩论过程,肯定双方优点,指出不足。
(2)引导学生反思辩论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辩论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辩论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辩论观点的正确性、论据的充分性和逻辑性。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辩论主题和难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4. 在辩论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5.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辩题,学生是否应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正方观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1. 手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它。
2. 手机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3.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活跃度。
反方观点,学生不应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1. 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2.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和游戏,影响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质量。
结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制定出合适的管理办法,让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避免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口语交际:辩论 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辩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辩论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快速、精准地找到对方的漏洞,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反驳。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辩论的基本技巧,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快速、精准地找到对方的漏洞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反驳。
学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1.上网搜寻、观看有关辩论的视频,初步感知辩论的特点。
2.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辩论的基本要求和技巧,然后每位组员从纸质文摘卡、纸质小海报、课件、微视频等媒介方式中选择一种记录自己的预习所得与所惑。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以纸质文摘卡、纸质小海报、课件、微视频为标准分成 4 组,各组快速交流,分“我知道”“我困惑”两方面对本组成员的信息、作品进行整合或筛选,然后派代表上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及时书写板书要点。
明确:“我知道”:(1)辩论的定义。
(2)辩论的要素。
(3)辩论的形式。
(4)辩论的要求。
……“我困惑”:(1)怎么发现对方的漏洞?(2)怎样辩驳特别有效?(3)如何立论才站得住脚?(4)如何做才能赢得辩论?……(这一环节,既是对预习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整节课教学要点的梳理。
)二、经典反转——知“辩”识“论”会“演”1.进行经典反转游戏第一环节:知“辩”分解活动一:发现诸葛亮的辩论漏洞教师准备一段视频和与之配套的辩词文字稿,内容为即兴式自由辩论的经典片段,用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1)“怎么发现对方的漏洞?”和问题(2)“怎样辩驳特别有效?”做引导,引领学生分小组进行经典反转游戏第一环节。
如:先布置“我帮王朗胜诸葛”的反转任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所知以及与视频配套的辩词文字稿(见框内原文),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阵前怼王朗的精彩片段,边看边记边思考。
最后,从发现诸葛亮的辩词漏洞入手,分组讨论、拟写帮助策略。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辩题,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正方观点:
1. 手机可以帮助青少年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有利于他们
的学习和成长。
2. 通过手机,青少年可以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增进感情交流,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3. 手机上的各种应用和游戏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反方观点:
1.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青少年近视、颈椎病等健康问题,对
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2. 手机上的信息和内容质量良莠不齐,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
息的影响,影响其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过度依赖手机会使青少年缺乏实际生活能力,影响他们的社
交能力和情感交流。
结论:
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手机,让他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心理成长。
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青
少年的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是教学重点。
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教学难点。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1、通读本课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
思考课后练习。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①全同关系。
②包含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2、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讨论交流)例如:“父亲”是“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
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两个字的有“断气”“长眠”“物化”;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
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
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明确:概念和词语之间既然呈现复杂的关系,那就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念。
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李白《静夜诗》“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往往被理解为人们睡卧的床,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它的实际意义是围在井口的一圈栏杆。
类似的句子还有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理解命题的特点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语句“人是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
以下语句都表达命题:①所有人是动物。
②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③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1)我们看下列语句:①红豆生南国,②春来发几枝?③愿君多采撷,④此物最相思!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明确:这里的语句②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
语句③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
语句④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
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
语句①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
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①有所描述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
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
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
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知道了句子和命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使用命题时就应当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同时表示了两个命题,上下文是不是能够清除其中的一个命题。
(3)潜台词就是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
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
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
如:唐朝诗人韩翃与爱姬柳氏有一段悲欢离合的经历,其间曾有诗歌唱和。
韩翃写了一首题为《章台柳》的词给爱姬柳氏:“章台柳,章台柳!夕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而柳氏读过这首词后,失声痛哭,并写下一首题为《杨柳枝》的词作答:“杨柳枝,芬芳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从字面上看,两首词都是写对杨柳的怀念,大家想一想两首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理解推理的特点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
比如: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
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
一般地说,在关联词“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等等后面的是结论;在关联词“因为”前面的是结论。
思考: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
两个母亲为此告到官府。
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孩子。
(讨论)在实际的语言当中,演绎推理很少有像上面这样完整的语言形式,一般说来,总是省略了一段或者两段。
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2)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
所以,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两种后果,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
4、理解逻辑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
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不是先验的,也不是约定俗成的。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反映。
(1)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
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
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
”“给我来两份。
”“好。
”“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
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
”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
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
”“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
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2)矛盾律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就是说,一个思想与其否定,互相排斥,不能都真,至少有一假。
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
例如: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3)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至少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相互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而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维的明确性。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这段论对“世界上有鬼”和“世界上没鬼”这对互相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五、课外延伸•学习探究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请简要分析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
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2、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
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但那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
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
”邻人急着争辩说。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
“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证明这马不是你的,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3、《庄子》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中记载着庄子与惠施在壕梁之上观鱼时的一段对话。
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施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下面还有惠施的诘难和庄子的回答,这里不再征引。
惠施和庄子关于是否知道游鱼快乐的问答都带有诡辩的性质。
首先,作为正确的提问,惠施应对庄子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而惠施却又加上了一个前提:“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快乐呢?”这就构成了一个省略推理,省略的大前提是:“凡鱼以外的事物,都不能知道鱼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