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策划准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策划准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畅游齐鲁之《策划准备》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培养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会规划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写出设计脚本;根据自己的设计思想筛选、分类组织信息。

2、规范制作步骤,培养整体规则、制作作品的意识和素养。

3、通过小组活动使同学相互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编写脚本 2、搜集整理素材三、教学资源:PPT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展示电子杂志,请同学们欣赏.并讨论:你喜欢电子杂志吗?电子杂志有哪些特点?生:答略。

师:这样精美的电子杂志更让我们心动不已。

我们的家乡齐鲁大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示我们可爱的家乡呢?从这一单元起就让我们一起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名为《畅游齐鲁》的电子杂志!这一节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作这期电子杂志的策划者吧。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意:(1)选择主题要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同时要考虑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从等方面出发,选择与自己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2)脚本内容包括界面的元素与布局,页面的时长与切换方式、人机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现,音乐效果和解说词合成、动画和视频的要求及各页面的链接关系。

1、确定选题、编写脚本2、合作探究——搜集整理素材(1)小组成员分工,分别按“泰山”、“趵突泉”、“孔子”三大主题搜集相关资料:找同学演示自己建立的文件夹,搜集到的资源,如何搜集到的,展示如何下载视频和保存图片。

三、探索交流师:出示课件:智慧拓展园:你知道素材中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在电子杂志中的作用吗?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的灵活使用;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再次是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够简单通俗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结合我国各地使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在初中阶段的整体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多种连接形式。

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

(资源共享、文件传输),认识到TCP/IP 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2.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

3.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学会辩证地分析虚拟社会事例,掌握网络安全防范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4.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

学会规范地、负责任地参与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信息活动,了解有关参与网络信息活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逐渐地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观。

效果分析第一课时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部分的基础内容。

关于计算机网络部分的一些概念、事实和规则,要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铺垫,使得学生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语言。

而初一的学生,只是具有了小学的知识基础和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 2. 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难点: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教学思路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获取方式、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直观导入观看图片,对其进行描述,说一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学生:(举例)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那同学们举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你们眼中什么才是信息呢?学生:……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指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而文字、图像、声音、数字、影像等表现形式则称为信息的载体。

同学们之前说了很多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但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他科学家的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看一下。

第二单元第一课《欢迎参加辩论会》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课《欢迎参加辩论会》教案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WORD2003编辑文档的步骤;学会添加文件摘要信息,设置自动保存时间及保存为不同版本;学会中文版式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能独立完成一片图文并茂的编辑排版工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与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活动】分组:前后排6-8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加星制:小组先完成加一颗星,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正确,或演示成功加一颗星)【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引入word软件简介通过自我介绍引入:来之前专门制作了一个电子版贺卡送给大家。

已经发送到大家电脑的“e:\欢迎参加辩论会”文件夹里了,不知道大家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谢谢大家被迫喜欢我的贺卡,像这种贺卡是用什么软件制作出来的呢?通过文件图标我们看的出是利用word制作的(幻灯片展示)Word是一种文字处理软件,但是它除了能编辑文本,还具备图文混排、编制表格等复杂的功能。

各种文档展示。

Word软件功能强大,但学起来并不难,也是我们办公学习非常常用的一个软件,学好它,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2.引入课题这不,江宁同学这次就利用word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究竟怎么回事儿呢?(幻灯片展示:育才中学七年级一班要举办一场辩论会比赛,老班把制作海报的任务交给了宣传委员江宁同学,江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word设计出了一张精美的海报)(幻灯片展示:海报)。

这张精美的海报具体是怎么制作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幻灯片展示:第二单元第一课欢迎参加辩论会)过渡:要利用word软件进行工作,按照科学的步骤去进行,往往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修改。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制作海报前,首先我们要把前期必要的工作做好,有哪些必要的工作呢?任务一第一步创建文档(幻灯片展示:任务一第一步创建文档1.根据课本37页“一、创建文档”提示的操作步骤,做好前期工作。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时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时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信息技术第1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时)——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常用的进制,如十进制、十六进制(半斤八两)、十二进制(一年12月)、二十四进制(一小时60分钟)……,提出疑问:1.为什么计算机中不采用常用的十进制表示信息?2.用二进制又是如何表示信息的呢?新知学习一二进制数一、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1.了解二进制(1)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十进制数入手来分析十进制由0-9十个数字构成,运算规则满十进一。

类比思考:二进制由()数字构成,运算规则满()进一。

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优点(教师讲解)(1)技术上容易实现(2)可靠性高(3)运算规则简单(4)与逻辑量相吻合(5)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容易转换二、二进制数小游戏:二进制数卡片思考:(1)卡片上的圆点有怎样的规律?(2)如果在左侧再增加一张卡片,卡片上该画上几个圆点?2.二进制与十进制数转换游戏1:用卡片表示出十进制的5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类比分析二进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习。

以“翻卡片玩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二进制数,可以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把正着的卡片用1表示,反着的卡片用0表示,可以得到一串二进制数(00101)2=4+1=5游戏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卡片表示出13?(01101)2=8+4+1=13游戏3:用卡片表示十进制数的31。

(11111)2=16+8+4+2+1=31试一试:你能用这5张卡片表示出多少个不同的数?算一算:下面的二进制数分别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10100)2= (10101)2=趣,并且化抽象为生动、具体、有趣。

模仿学习,搭建学习阶梯。

难度升高,拓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学习二二进制编码三、二进制编码生活中除了数字,还有字母、符号、汉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非数值信息。

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组成的编码(简称二进制编码)来表示非数值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时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时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信息技术第1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时)——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常用的进制,如十进制、十六进制(半斤八两)、十二进制(一年12月)、二十四进制(一小时60分钟)……,提出疑问:1.为什么计算机中不采用常用的十进制表示信息?2.用二进制又是如何表示信息的呢?新知学习一二进制数一、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1.了解二进制(1)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十进制数入手来分析十进制由0-9十个数字构成,运算规则满十进一。

类比思考:二进制由()数字构成,运算规则满()进一。

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优点(教师讲解)(1)技术上容易实现(2)可靠性高(3)运算规则简单(4)与逻辑量相吻合(5)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容易转换二、二进制数小游戏:二进制数卡片思考:(1)卡片上的圆点有怎样的规律?(2)如果在左侧再增加一张卡片,卡片上该画上几个圆点?2.二进制与十进制数转换游戏1:用卡片表示出十进制的5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类比分析二进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习。

以“翻卡片玩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二进制数,可以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把正着的卡片用1表示,反着的卡片用0表示,可以得到一串二进制数(00101)2=4+1=5游戏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卡片表示出13?(01101)2=8+4+1=13游戏3:用卡片表示十进制数的31。

(11111)2=16+8+4+2+1=31试一试:你能用这5张卡片表示出多少个不同的数?算一算:下面的二进制数分别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10100)2= (10101)2=趣,并且化抽象为生动、具体、有趣。

模仿学习,搭建学习阶梯。

难度升高,拓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学习二二进制编码三、二进制编码生活中除了数字,还有字母、符号、汉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非数值信息。

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组成的编码(简称二进制编码)来表示非数值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_《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尽量采取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采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文字录入和鼠标操作,对Word2003的操作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效果分析】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及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与学生合作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根据任务及提示,对照要求通过合作与探究一步步的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上机操作,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其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研究其操作的优缺点,然后加以优化。

通过师生协作,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欢迎参加辩论会》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编辑操作,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的发展趋势,认识了计算机并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

在此基础上,教材选择了第二单元我的新学期,让电脑和键盘来记录他们新学期的点点滴滴,也就是学生去认识和学会应用文字处理。

本课采用主题教学,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通过要求同学们设计一张光彩夺目的辩论会海报,培养学生 word排版、美化的技能,养成规范使用文字处理的好习惯。

《欢迎参加辩论会》在课的设计上要很好的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但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所以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突出重点,抓住要点,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教材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_我是小小书画家(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我是小小书画家(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情景创设导新课。

欣赏中国著名书画家及其代表作,引发学生对书画艺术的热爱。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学习书画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如何快速成为大师级的书画艺术家?同学们想不想过一把书画家的瘾?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任务一:根据教材提示,尝试创建文档,并对其进行页面、属性设置。

过程:(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操作。

(2)操作熟练的同学汇报演示,学生再次操作。

(3)教师调用学生作品分析,师生小结操作过程。

任务二:录入“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格式化文档,使页面美观、重点突出。

过程:(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操作。

1录入内容对其进行字体格式化。

2将“莲”设置为带圈字符3录入内容对其进行段落格式化。

(2)操作熟练的同学汇报演示,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操作。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析学生作品,小结操作过程。

任务三:插入图形和对象,使文档图文并茂。

过程:(1)小组合作,插入图片,并尝试通过格式对话框设置其格式(2)学生派代表上台展示(3)师生共同总结插入与格式的修改方法任务四:学生分组尝试插入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并设置其格式。

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操作步骤,师生共同总结完善步骤。

任务五:将同一文档保存为不同的版本过程:(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操作。

(2)思考:如果没有保存文档,如何减少突然停电或死机而造成的损失?执行“工具”“选项”,单击“保存”选项卡,选中“自动保存时间间隔”复选框,在“分钟”框中,录入时间间隔。

任务六:打印文档过程:(1)打印预览。

执行“文件”“打印预览”命令。

(2)打印。

检查无误后,执行“文件”“打印”命令。

三、拓展延伸总结:本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下自己制作成功的感受吗?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很高,但实践操作少,求知欲强,但能力弱,同学之间的认知水平、兴趣指向和操作技能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要兼顾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本课涉及到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片、诗句和文字,还会涉及到印章等知识,可能这部分文化学生了解的少一点。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3.信息的概念:结合
日常生活的经历
以及学生们的发
言,引导并阐述
信息是用语言、
文字、数字、符
号、图像、声音、
表情等方式传递
的内容。

4.你做我猜:一位学
生上讲台猜,当
教师给出内容
后,台下的学生
不允许讲话,举
手经老师同意后
站起来比划,一
人只准比划一
次,动作不能重
复。

未经老师同
意不许出声。


组自由发言的最
多,就获胜
5.传递信息的工具:
总结小朋友们的
比划,用刚才比
划的内容来引出
传递信息的工具
是用于传递信息
的具体设备,进
一步说明:传递
信息的工具是肢
体语言,传递的
信息是海宝和邮
票。

6.文明小贴士:(信
息的道德素养讲
授)在进入会馆
时,小朋友们要
做个文明道德的
人,这样才能体
现个人的素养,
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做起:a.参
观展览品时,尽看课件
听讲
回答
看ppt
在座位上表演
思考
听讲
思考
回答
课件演示
贴小贴纸
分段总结
讲授
贴小贴纸
讲授
下台来看他们表演
总结
引导回答
思考并回答。

初中信息技术_我的新学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我的新学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设计:审核:教师寄语:在word2003中尽情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目标】⒈知识目标:了解WORD2003编辑文档的步骤;学会添加文件摘要信息、设置自动保存时间及保存为不同版本;学会中文板式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⒉技能目标:能独立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的编辑排版工作。

⒊情感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⒈了解用word2003编辑文档的步骤;⒉学会添加文件摘要信息、设置自动保存时间及保存为不同版本;⒊学会中文板式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能独立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的编辑排版工作。

【教学方法】自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小组合作。

【学习过程】(课堂常规作业,出示课题)(组织教学:课前检查,安全检查,上机记录)(自渎课文,认定目标)(浏览课本)(广播教学:认定目标)(广播教学:知识框架)(自学辅导,完成前两部分)(根据学生反应,确定是否结合微课讲解,学生自学为主。

通过多媒体广播随机展示学生创作进度,学生自主选择窗口观看。

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解决机器运行问题或知识点疑问。

)一、创建文档首先我们要在自己的个人文件夹里新建一个空白文档,进行页面设置,并且设置文档的属性。

①启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②执行“文件”→“页面设置”命令③执行“文件”→“属性”命令文档属性有什么作用?文件属性是一些有助于识别文件的细节信息,如用于标明文件主题或其他重要信息的说明性标题、作者姓名、主题和关键词等。

利用文件属性,可以显示文件的相关信息或帮助文件,以便于以后查找文件和了解文件内容.二、格式化文档我们的文档如果不进行任何修饰,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那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格式化文档包括以下两种操作:1.字符格式化: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效等;2.段落格式化:包括段落的缩进、对齐、间距等。

具体操作:①在文档中输入“海报”两字冰将其选中,执行“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其字符格式设置为方正舒体、72磅、红色。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授课人:一、教材分析本堂课的内容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1册课本第1课的《信息以信息技术》。

这一节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论知识偏多,“信息”及“信息技术”等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解或厌烦。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2)明白信息及载体的关系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4)知道青少年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学教材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2)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难点:信息与载体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导学案,幻灯片课件四、教学过程:《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致,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但是,本节课是一节理论课,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是本课教学中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来进行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效果分析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的教学所承载的任务不仅是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与表达等,更是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信息化”的种子。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课算法的概念教学目标•1、掌握算法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执行算法的过程。

•3、理解算法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感受问题分析的严谨性,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生活中算法的描述,算法的特征,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机执行算法的过程。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探讨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课前老师画了一棵“智慧树”,上面有一颗“智慧果”,把学生分为红、绿、蓝三队,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答题竞赛的方式攀登“智慧树”,最先摘取“智慧果”的,为本节课的“智慧之星”。

导入:我动手我快乐教师事先准备了三杯没有按标签指示的颜色水(红标签装了绿颜色的水,蓝标签装了红颜色的水,绿标签装了蓝颜色的水),试问:有哪位同学能让这些颜色水安标签的指示回归到自己的位置。

找学生动手操作,其他学生观看,然后让这位同学说出他是如何实现的。

教师提问,在我们平时遇到问题时,是怎样一个解决过程。

教师引导回答:先分析问题,在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的思路,然后得出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

从而引入课题。

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问题算法。

算法就是用用自然语言描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进一步理解算法的概念,让学生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并思考,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每一队的代表都积极回答并参与活动,迈出了攀登的第一步。

)“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步骤1:将大象放在船上,标出露出水面的记号。

步骤2:将大象放下船,装上等量的货物,直到水面达到记号的位置。

步骤3:称量货物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等效替代法。

活动一生活中的算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这种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我们称之为“生活中的算法”。

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算法的实例吗?(学生积极思考并抢答问题)生活算法实例一:假设你要泡一杯茶,有以下步骤,你应该怎么做?a 烧水b 洗刷水壶 c洗杯具 d泡茶 e找茶叶生活算法实例二:一家三口在户外野餐。

第二单元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参考教案

课题:欢迎参加辩论会
教学内容: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37页至第42页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从在Word2000中创建文档,格式化文档以及插入图形和对象等内容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掌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海报操作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结合学生善于探索、爱动手操作的优点,让学生自己寻求帮助,小组相互协作的方式尝试制作海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用Word2000编辑文档的步骤;学会添加文件摘要信息、设置自动保存时间及保存为不同版本;学会中文版式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的编辑排版工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相互协作、多练习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创建文档、页面设置、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格式化文档、插入图形和对象、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美化文档、插入图形和对象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电脑
软件资源:Windows98
【评价方法】
评价量规:作品展示
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二、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欢迎参加辩论会》教学设计【课题】欢迎参加辩论会——用word制作海报【教材】义务教育山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2单元(青岛出版社)【学段】初一年级(上学期)【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应用课,教学内容涉及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插入、编辑、排版、中文版式、添加文件摘要信息、保存等多项操作技能,本课例为了凸显Word2000的排版功能,以“制作海报”为活动主题开展创作活动。

该主题活动既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操作教学,又让学生领略了Word2000文字处理技巧在实践层面的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情趣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操作实践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用Word2000编辑文档的步骤,初步掌握在word中进行页面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的编辑排版工作。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独立动手完成范例操作,以及合作学习中通过集体智慧,“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同完成自由作品的实践,增强对Word编辑排版功能的体验。

通过“图片”与“艺术字”的设置,以及设置自选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图片与艺术字的独特魅力,加强与书法教学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制作海报,使学生感受美化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学会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提高运用Word2000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能力。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教学课件和导学案,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利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1.教学大致过程(1)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2)根据导学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分组,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自主操作完成范例类任务时,教师应巡回指导,观察总结存在典型问题,教师与学生一道纠偏、释疑、解惑。

(3)综合实践,自由创作,促成知识与技能迁移。

给出一张海报,让学生根据自主的审美情趣和主观喜好自由设置。

(4)展示作品,具体包括自评、他评以及教师的评价。

然后,结合本课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运用“情景法”导入新课,展示各种类型的海报,运用各种漂亮的海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因为海报制作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或“小老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优秀的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其作为“小老师”进行范例讲解等,树立信心,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教学评价的原则是:应以发展性的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为主,重在鼓励、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发展为导向,评价应该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意首先让学生自评、再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他评”,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再进行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客观、恰当地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1.教师的准备工作:(1)教学设计(教案):问题情况创设、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练习素材等。

(2)教具准备:硬件: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1台和学生用计算机每人1台软件: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学生的准备工作:预习课本第二单元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

【具体教学过程】实践创新各小组展示本组作品评论,各组一起评论优劣,以及改进办法。

拓展延伸请你班老师制作一份“最佳辩手”的奖状,颁发给获奖同学,以资鼓励学情分析说学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生情况作了以下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七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好动、好奇、好表现,所以尽量采取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学生在前面有了练习WORD的基础和排版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学生运用的比较好,学的比较快!效果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两种形式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

成功之处总结。

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

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相信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学会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学习,达到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目标。

七年级信息技术共3单元,本节位于第二单元,是在学生已有小学Word的基础知识和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基础上而展开的。

《欢迎参加辩论会》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为后面学习Word打基础的一节课。

通过对海报的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评测练习拓展延伸,知识内化为技能。

总结:本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下自己制作成功的感受吗?拓展:你能帮老师制作一份辩论会“最佳辩手”的奖状吗?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再接着上新课,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整堂课,采取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讲解及适时引导、点拨,促使学习过程有效的开展。

其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好微机的信心。

“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标分析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