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及答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十一课民族团结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1)提出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行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2019年度】精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台基本方针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台基本方针。

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过程与通过复习,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原因,对台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媒体教具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十一课民族团结(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1、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3、在筹建新的时候,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5个省级自治区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四单元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四单元

7.阅读下列材料: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 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 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 良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请回答: ⑴上述八项主张是谁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⑵其中,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⑶这些主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5.在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所提到的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地 方中,澳门是最早“离开”的。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前,长期占 领我国澳门的是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 6.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 A.海协会的成立 B.1993年汪辜会谈 C.达成九二共识 D.海基会的成立 7.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海峡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是由两岸 授权的两个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这两个协会在1993年举行 会谈的地点是 ( ) A.新加坡 B.上海 C.台北 D.广州 8.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1995年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 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的提出者是 ( ) A.叶剑英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⑶“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这以事件从因果关系方面说明了什么 道理?
8.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 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 不忘的生母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⑴你知道这首诗歌的名称和作者吗?
⑵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⑶是谁掳去了“MACAU”?“MACAU”又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习提纲)一、大转折的起点1、时间:1978年12月2、背景:文革结束,国内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但“左倾”错误思想仍居主导地位,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4)实行改革开放。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二、农村的改革之路1、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是自发的。

中国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改革历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②1978年安徽、四川两省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家庭承包制。

③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④1983年实行承包制的生产队达到90%以上。

3、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下的农村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生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产和生活困难。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物质基础。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区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集体所有制土地长期承包给个农户使用,而土地改革则是确立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私有)。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试题与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试题与答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重点二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例2】阅读下表,这些措施 ( A )
年份
措施
2008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一人一号、终 身不变”
2013
台湾居民在20个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பைடு நூலகம்2015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历史解释】
3.(2022·云南)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 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A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 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 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 __和__平__统__一____,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___爱__国__统__一___ 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 促统。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5.(2022·临沂)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 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 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梳理★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确立: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民族自治区建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1.政治上: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

2.经济上: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4.西部大开发: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5.青藏铁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6.兴边富民行动: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知识梳理—“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者:邓小平。

2.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3.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中华火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


A
(2010· 山东威海) 18.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 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 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 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 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各民族 共同发展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14(2011年南京市). 民族区域自治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 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2010· 江苏南京) 15.“一国两制” ( )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D
31(2011年十堰市).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 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2008年· 山东泰安市]第16题
[参考答案] (1)西域都护; (2)回族; (3)驻藏大臣; (4)荷兰;郑成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民族团结(有理即可)
台湾 澳门 香港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回归 1997.7.1 一国两制:
构想 实践
澳门回归 1999.12.20
1、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 纪元。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知识点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知识点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精选doc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识点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开创了香港、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港澳回归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启示:1.实力是外交的基础2.要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3.要坚持策略的灵活性、创新性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一、我们从哪里来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人类的种族:主要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1.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特点: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

(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2.父系氏族: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力超过女子,亲戚关系一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

(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权力的倾向)四、以图示的方式,掌握上古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及其分布情况。

南方古猿晚期智人(约500万~100万年前) (三、四万年前)五、以列表的方式,掌握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异同点及其相应的古希腊传说。

社会组织不同点共同点古希腊传说母系氏族社会①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②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

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该亚的故事父系氏族社会①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力超过女子,开始支配社会;②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亲戚关系以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

厄瑞斯忒的故事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古代埃及(尼罗河孕育的成果)著名历史遗产——金字塔(最高统治者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书P91)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其石柱在伊朗南部发现,汉谟拉比制定,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参阅P9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性质:它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学校:课型:复习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一、【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问题。

内容以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了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三、【单元知识网络】四、民族团结背景:我国各少数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成果:1、20世纪60年代,西藏完成_______,废除______,百万农奴当家作主。

今天已成为_____________2、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___________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我国_______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时间:___________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著名援藏干部___________被称为活菩萨。

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交往 1992年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

(九二共识)_____年,汪辜会谈。

将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

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__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2坚持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3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4积极促进两岸______、______交流,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5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___________活动。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问题补充|
题号: 内容:
台湾历史:(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2)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4)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三次分离:(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3)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答,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台湾和大陆统一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各是什么?台湾的历史以及三次分离?
答:不利:(1)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有利:(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两岸人民共同愿望;(3)两岸交流日益密切;(4)有共同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5)“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6)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大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
★ 6、目前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已初步形成怎样的局面?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初二年级已经学完了历史的第四单元的全部知识,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复习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第11课民族团结一、政治上: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二、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政策。

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一国两制”构想:(1)提出者:邓小平。

(2)最早针对地区:台湾(3)最早实现地区:香港(4)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5)历史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5、回归的启示: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第二部分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我国的对台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4.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4成都中考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4成都中考复习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参考答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 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拓展设问:归纳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拓展设问:归纳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的主权,维护了 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统一。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香港 的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香港的经济、社会和文 化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实 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参考答案】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 正确指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图片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MACAU”是指澳门;“母亲”指中国。 (2)“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得益于什 么方针? 【参考答案】“一国两制”。 (3) 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 作用。 【参考答案】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澳门胜利回归,使我 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课本P66——相关史事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复习 安彩荣 201603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复习 安彩荣 20160330
9.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
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台湾问题
*近代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主权。 *今天台湾问题的形成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 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与港澳问题不相同
方针
一国两制
实践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推动
海峡两 岸关系 的发展
中考链接
1、(2015· 龙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 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D)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15· 龙东)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 中央实行 ( B)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P56①) , 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5.意义: ①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
②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
团结 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政治制度。
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1
4
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
2
宁夏回族自 内蒙古自 治区 治区 3
西藏自 治区
5
广西壮族自 治区
【考点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考点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原因: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课 最新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课 最新

第四单元复习课一、百家争鸣、对(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

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废除分封制。

经济上:统一全国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全国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焚书坑儒。

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是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

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4、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政治上: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4)疆域治理上: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

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5、三国鼎立6、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1)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调整统治关系。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课抗日救亡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①日本大陆政策;②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加紧侵略中国;③蒋介石的全力“剿共”,给日本可乘之机。

2、爆发: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柳条湖事件),进军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之后占领北京城。

3、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政策。

(原因:一是集中力量剿共,一个他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4、结果: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5、影响: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和未撤退的东北军)和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杨靖宇>)二、西安事变1、原因:①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根本原因);②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中共主张感召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蒋介石拒绝2、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3、目的:逼蒋联共抗日4、结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前去谈判,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5、意义: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杀蒋还是放蒋?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第二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宁为站死鬼,不做亡国奴”-29军营长金振中一、卢沟桥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2、经过:首先对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又炮轰宛平县城。

国民党二十九军浴血抗战,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3、意义: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知识回顾】(同学们:看看我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吧!)一、日本的侵华行动1、九一八事变(年月日),由于蒋介石的政策,结果是:,标志着:2、事变(年7月7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

3、八一三事变(上海),然后攻入南京,制造了,杀害中国军民人以上。

二、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战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正式形成是在之后4、列举在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后果、以及造成不同后果的主要原因。

1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A. 月映华夏魂 腾飞中国龙B. 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C. 雄鸡舞蝉娟 两岸一家亲D. 奋臂揽明月 随手摘星辰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3.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A .七七事变B .南京大屠杀C .西安事变D .九一八事变4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 .抗日战争的胜利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淮海战役6 .“1945年4月”、“延安”“《论联合政府》”通过这几组信息,你能联想到中共哪次重要的会议 ( )A .中共一大B .中共五大C .瓦窑堡会议D .中共七大7 .下列属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是 ( )①国际的支援与帮助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③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④日本内部政权的瓦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排列中国历史上的精神财富出现的顺序()①井冈山精神②五四精神③延安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9、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下列城市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时间最长的是()A、北平B、南京C、沈阳D、武汉10、中国工农红军摘下八角帽、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后B、西安事变后C、长征结束后D、七七事变后11、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
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明
-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
第二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实行
- 科举制度的兴起与作用
- 论语与孟子的思想主张
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华文化
- 古埃及文明与中华文化
- 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化
- 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化
-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
第四章中国古代名人传
- 诸葛亮: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名人、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道德家
- 李清照: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作家、书法家、画家
- 文天祥:我国元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第五章现代中国与世界
- 中国的成立与革命斗争
-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人类和平与发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以上是本册历史下册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同时也能够了解世界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交流,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

这个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革命组的热烈欢迎。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x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3、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谈判完成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谈判完成。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怎样形成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形成:⑴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试题与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试题与答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3课
重点二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例2】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 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 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的最重要原因是 ( D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人民共同心愿
C.人民权利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3课
5.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 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
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由此可见,
香港、澳门的回归从根本上得益于 ( C )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2.(2022·桂林)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进行 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香港社会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长官
必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爱国者治港”
践行了 ( B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求同存异”方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3课
第四单元 第13课
(2)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哪一事件?这个事件后党
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材料三中,“这一伟大创举”
是指什么?“这一伟大创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心:经济建设。 创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知识回顾】(同学们:看看我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吧!)
一、日本的侵华行动
1、九一八事变(年月日),由于蒋介石的政策,
结果是:,标志着:
2、事变(年7月7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

3、八一三事变(上海),然后攻入南京,制造了,杀害中国军民
人以上。

二、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正式形成是在之后
4、列举在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后果、以及造成不同后果的主要原因。

5、国共两党的合作
国共两党起止时间表现主要成果启示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当堂检测】
1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
A. 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
B. 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 雄鸡舞蝉娟两岸一家亲
D. 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3.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
4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6 .“1945年4月”、“延安”“《论联合政府》”通过这几组信息,你能联想到中共哪次重要的会议()
A.中共一大B.中共五大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
7 .下列属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是()
①国际的支援与帮助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③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④日本内部政权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排列中国历史上的精神财富出现的顺序()
①井冈山精神②五四精神③延安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9、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下列城市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时间最长的是()
A、北平
B、南京
C、沈阳
D、武汉
10、中国工农红军摘下八角帽、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长征结束后
D、七七事变后
1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会受到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2、中国与日本是近邻,在古代历史上,中日有着友好交往。

历史上日本就是一个
好战的国家,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及其亚
洲各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结合史实完成
下问题:
(1)举例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两个史实。

(2)19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
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又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
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①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②列举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抵抗日本侵略的两个著名战例。

③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历史进入了21世纪。

日本将中国的钓鱼岛据为己有,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钓鱼岛问题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加以简单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