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7暴风雨的启示赛课教案

17暴风雨的启示赛课教案

17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第1段,抓关键词语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有什么特点?说说它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2分钟)2、浏览2—6段,找出描写暴风雨猛烈和表现作者激动、喜悦的句段,反复品读,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3分钟)3、快速读7—10段,思考暴风雨后作者抓住了那些事物来写?体会作者的感受?(3分钟)4、自由朗读11、12段,思考这场暴风雨给作者带来什么启示?并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的收获。

(2分钟)授课人:夏永雄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都见过暴风雨,但每个人心中的暴风雨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事物的某一方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暴风雨的启示》,看看作者眼中的暴风雨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见前)三、习课文第1段(出示学习指导1)1、抽生说暴风雨来之前的特点。

2、说作者的感受。

3、多种形式读。

读出恐惧的心情。

4、同学们,电闪雷鸣时你们怕吗?那你是什么感受呢?过渡:是呀,电闪雷鸣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也许你会觉得它是一首美妙的音乐。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暴风雨也许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作者面对暴风雨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四、学习课文第2—6段(出示学习指导2)1、抽生说暴风雨来之时的特点。

2、多种形式读句子,读出暴风雨的猛烈。

师:作者是不是觉得这么狂暴的暴风雨不美,不喜欢呢?3、从哪些地看出作者很喜欢暴风雨呢?(生: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体会到作者认为暴风雨是美的。

)4、找出描写暴风雨有强到弱的变化的句子,5、指导朗读。

读出激动、喜悦之情。

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觉得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它能激动人心。

那暴风雨之后又是一番什么样的美呢?五、学习课文第7—10段(出示学习指导3)1、抽生说暴风雨来之后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2、作者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早晨?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7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_19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7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_19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课题及内容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暴风雨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三、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暴风雨的图、PPT。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暴风雨的启示》这篇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们先来复习生字词,大家请看黑板上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遍。

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这些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做出评价,指导读准音。

然后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2、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

下面大家再共同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名同学回答,然后课件出示答案)二、讲授新课1、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走进暴风雨去接受它的洗礼!(板书:暴风雨的启示)2、出示今天的学习目标(课件)。

并指名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通过朗读、交流、合作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3)教育学生要全面的看待事物,感受事物整体的和谐的美。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

17.暴风雨的启迪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语等俯首皆是 ,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为何?仍是没有完全“记死”的缘由。

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单 ,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语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天一换 ,能够在每天课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番解说 ,也可让学生个人收集 ,每天往笔录本上抄录 ,教师按期检查等等。

这样 ,一年便可记 300 多条成语、 300 多则名言警语 ,与日俱增 ,终归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产。

这些成语典故“储藏”在学生脑中 ,自然会下笔成章 ,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 ,使文章添色添辉。

教课目标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一致的,看禁止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少儿的察看能力,扩大少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察看事物、察看生活、察看自然的活动中,累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察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察看于察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察看过程的指导,侧重于少儿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 , 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日积月累,与日俱增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2. 理清文章次序,认识暴风雨来以前、来之时和去以后的光景特色。

能经过一些重点句子领会文章里包含着的真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自己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课重点能经过一些重点句子领会文章里包含着的真理。

教课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学会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

2. 学会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培养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并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暴风雨的启示》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暴风雨的感悟。

1.3 教师简介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3 学生讨论: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 感悟与讨论3.1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将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4. 拓展延伸4.1 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给我们启示?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6.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暴风雨启示的作文。

6.2 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是否能够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并将这些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写的关于暴风雨启示的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将所学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评价建议,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

南召县思源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电子讲课稿修改、补充栏课题: 17·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主备:王蕾第五周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

3、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法:三疑三探。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有关暴风雨的图片和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1)听写生字。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新收获,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

3、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三)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和学习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各是什么情况?文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请看:(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8分钟)自探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在描绘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那些景物?用“——”标出并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说一说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读一读,找出作者悟出的哲理,有感情地读一读。

3、议一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师巡回指导)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学生自学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同时随机板书:来之前:电闪雷鸣(使人恐惧)来之时:狂风暴雨(狂暴猛烈)去之后:风景如画(绮丽华美)2.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设计二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设计二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通过自然现象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抒发自己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抒发感悟。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哲理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暴风雨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言进行点评。

四、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抒发自己的感悟?二、写作指导1.教师讲解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抒发感悟的写作方法。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一次暴风雨,写一篇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哲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哲理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哲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课后作业展示与点评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2.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篇课文,分析其主题思想,并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西师版)完整版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西师版)完整版

17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日月轮回,草木枯荣,花开花落,大自然处处蕴藏着和谐之美。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感知了作者笔下的暴风雨,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暴风雨去接受它的洗礼,品味语言魅力,感悟人生真谛吧!(板书 17 暴风雨的启示)齐读课题(声音洪亮点会让你的自信更充分的表达出来)再来二、来之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暴风雨来之前是怎样的?(乌烟瘴气,电闪雷鸣,黑云翻滚,风驰电掣......使人恐惧!)(板书:前恐惧)三、来之时:过渡:同学们,你们听(播放:暴风雨的声音),暴风雨真的来了!齐读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急,大,猛)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

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猛烈狂暴)(配。

电闪雷鸣声)(1)同学们喜欢这段话吗?喜欢?为什么?分析!试着读一读!a.你能抓住关键词去体会,真会学习b.“惊心动魄”“威猛雄壮”为这两个词鼓掌c.真是个小小的鉴赏家d.语言组织能力真强(2)同学们感悟的好,老师相信你们读得更好,就让你的感悟融入到文字中吧!谁来试试?a.你读的很流利,但是老师觉得读的有画面感,读得绘声绘色才好b.这样的暴风雨是不是温柔了点c.感谢你把这份惊心动魄,狂暴和凶猛(提高)降低了几个分贝d.你把暴风雨来时的景象成功的展现在了老师的面前,为他鼓掌e.你让老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宋代使人苏轼的这句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同学们,最美的朗读声就在这个教室里,其实面对一段话,你把它读好了,读得绘声绘色了,说明你读懂了,我们听出了你读的画面说明我们听懂了! 来,让我再读一遍!读得时候注意这几个关键词。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九、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寓意。
2. 强调观察自然现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
十、作业布置
1. 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心得体会。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
1. 分析课文《暴风雨的启示》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人生哲理。
十、课堂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强调观察自然现象、提炼人生哲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十一、作业布置
1. 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心得体会。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十二、教学内容
1. 回顾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课文《暴风雨的启示》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强调观察自然现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
十一、作业布置
1. 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心得体会。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十二、教学内容
1. 分析课文《暴风雨的启示》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人生哲理。
十三、课堂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一等奖17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城关三小郭瑞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复习旧知:听写17课的生字词。

2、导入新课,设疑: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感知了作者笔下的暴风雨,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暴风雨去接受它的洗礼!(板题)要想真正读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呢?预设:(1)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板书: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2)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板书:启示)3、出示自探提示:(1)认真研读课文,把体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的重点词句圈画下来,读一读,随时批注上自己的感悟。

(2)找出能揭示暴风雨启示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暴风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3)自学后仍模糊的地方要打上小问号,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并补充完善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在组内交流自学情况,同时要做好展示的准备。

(二)班级合探:合探一: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过渡:大家学得那么认真,相信一定收获满满。

现在大家一起交流第一个问题: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有什么特点?1、来之前:(板书:闷热、电闪雷鸣、恐惧)2、来之时:“快、大”:一道??一声??接着??瓢泼大雨“猛烈”:3、4自然段“撕开、倾注、咆哮、摔、敲打、冲击”(你能抓住关键的动词来谈体会,真会学习!)对这句话谁还有其他的体会?比较句子:(下面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7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_0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7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_0

17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3、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揭题,激发兴趣。

(师提前板书)1、播放暴风雨的图片。

你会想到哪一个词?(生答:暴风雨)2、生齐读课题。

3、师问:看到“暴风雨”,你会想到哪些描写暴风雨的词?(生说,课件出示)4、师问:看到“暴风雨”,你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诗(课件出示)5、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6、师:刚才孩子们读得真好!孩子们,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暴风雨的吗?它又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请孩子们自主学习课文)二、新授。

(一)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要求)1. 自读课文,用“—”标出描写景物的词语,并读一读。

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划分结构。

(二)汇报交流(课件出示)(三)、合作学习内容:学习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段落。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2)、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

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汇报交流(课件)1、来之前:“窗外,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从这几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课件)(这几个词写出了暴风雨来之前气氛的沉闷和恐怖。

“划破”说明闪电特别明亮刺眼;“轰鸣”说明雷声特别大,“使人恐惧”)2、来之时:(1)“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

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指导读)(“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得急;“瓢泼大雨”说明雨下得很大;“撕开”、“倾注”说明雨下得猛;“宛如天神”的比喻还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提炼出人生哲理和启示。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面对、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及其传达的道理。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作者及其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如何面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总结出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2)各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启示。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编写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并附上自己的感悟。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

17.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

(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

(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

3.关键: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

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1.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

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含义。

(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板书“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窒息霹雳瓢泼抽咽铿锵和煦擦拭依偎翩翩起舞无与伦比江山似锦辗转反侧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

17《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暴风雨的启示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一、二段,感受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

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1、仔细品读一、二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的词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集体交流★“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教师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一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你还感受到暴风雨的什么特点?(感受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

)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话。

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感悟到什么?★师小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用饱含蘸情感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美。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自读自悟,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要点进行品读,感悟暴风雨惊心动魄的美。

】三、欣赏雨后美景师过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暴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想象画面。

1、读后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_2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_2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

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

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

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

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暴风雨的启示
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一、二段,感受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

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
1、仔细品读一、二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的词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集体交流
★“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教师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一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你还感受到暴风雨的什么特点?
(感受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

)
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这句话。

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感悟到什么?
★师小结: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用饱含蘸情感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美。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自读自悟,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要点进行品读,感悟暴风雨惊心动魄的美。


三、欣赏雨后美景
师过渡: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暴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想象画面。

1、读后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
这么美的图画,你能用上不同的写景成语,说句感叹的话啊?
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自由练读。

同学们,谁能怀着一种赞美之情把它读下来?指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