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课件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套)

2《乡下人家》说课稿一、纵横联系,说教材【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精神,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突显主体,说学情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
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四、发散思维,说过程(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分钟)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分钟)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民风民俗》PPT课件

二、我国的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 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 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 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 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 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 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 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 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 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 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元日》
译文:
【宋】王安石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
爆竹声中一岁除, 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
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
千门万户曈曈日, 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
元日:农历正月 初一,即春节。
《清明》
【唐】杜牧
端 午 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 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 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少数民族的民俗
德昂族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 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 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苞谷 和薯类为主食。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 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蔬菜种类繁多, 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 笋食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共20张PPT)

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
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诵读,谈感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烽烟遍地的中华民族
你知道中国近代都发 生了哪些战争涌现了
哪些爱国人物吗?
与英雄人物有关的成语
临危不惧 一马当先 冲锋陷阵 奋不顾身 挺身而出 赴汤蹈火 身先士卒 无所畏惧 浴血奋战 顶天立地
民族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 我们民族永远铭记在心的“丰碑”。
让我们一起铭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吧!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英 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 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 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 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 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 有“民族英雄”之誉。
三、文学作品中的“丰碑”
中华经典(古诗中的“丰碑”)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语文知识点期末复习课件

尽管狗在鹅身后追,但鹅决不举。步奔跑 (3)雨来牺牲自己雨来不向敌人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地。
雨来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地
解析:小学常用关联词: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几个方面 说明同一种事。 2.承接关系:几个分句按一定顺序说下去,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 列事件。 3.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 关系是递进的。
目录: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完整教学课件、习作指导、教材简析
一、给画“ ”的字注音。
住宿( sù )
应和( hè )
稀疏( shū )
屋檐( yán )
率(shuài )领
倘(tǎng )若
蹲( dūn )下
例( lì )如
三、用 “ √” 选择下面加点字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 仿佛(fú fó)
· √ 一转(zhuǎn zhuàn) 眼
·√ ·√ 似(shì sì) 的 似(sì shì) 乎
·√ ·√ 调(diào tiáo) 子 盘曲(qū qǔ)
·√ · √ 系(jì xì) 绳子 朝(cháo zhāo) 霞
八、词语归类 1.天 × 地 × 式的词语:
天高地阔 天长地久 天崩地裂天寒地冻 天翻地覆 2.AAB式词语:
呼呼叫 团团转 碎碎念 咚咚响 哈哈笑 3.AABB式词语:
闪闪烁烁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郁郁葱葱
九、佳句积累 比喻句: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
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

2.相同的节日,不同的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多样。在 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地方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年俗。
黑龙江: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 谁吃到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 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 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 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 意。
例如:通过一定形式表达人们的庆祝 活动或进行某项活动。
(3)从不同的节日风俗中,你领悟到什么?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 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2.助读资料 幺妹节是四川省华蓥山区以红岩乡为主的 传统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华蓥山区的年轻汉 子将漂亮幺妹抬上华蓥山,拜佛观景,夺得前 三名的不但能获得大奖,且多数抬滑竿汉子还 有被看中选为郎君的可能。滑竿抬幺妹不仅成 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且被评 为四川十大民间节日之一。
人们常说“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中 国地域广大,除了共同的传统节日,人们的风俗 有着较大的差异外,各地还有其独具特色的节日, 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节日风俗。
1.阅读教材第76、77页内容,思考:
(1)这些节日在地域上有什么特点?
相对全国而言,这些节日都是居住在一 定地区人们的共同节日。
(2)通过教材第76页的四张情景图,你 发现节日通常有什么特点?
2.需要变革的风俗。
(1)春节是否该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 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 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 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 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春节 放鞭炮这种风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 因此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 竹的规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公开课课件

➢ 桃花水还会演奏出什么声音?映照出怎样的美 景?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上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也可以用上其他合适 的关键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那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2.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qǐ
hè tán
绮丽 应和 谈心
hé(和平 ) hè(应和 )
和
huò(和弄 ) huó(和面 )
➢ 找出课文的关键语句,继续填入表格中。
课文
描写的 主要内容
关键语句
在文中的 作者的 位置或特点 思想感情
(1)三月的桃花
《三 三月桃花 月桃 水的 花水》 (美丽)
水 ( 水 ( 如 三, 月, 茵23) )是 ,是 桃三 啊春 两春 花月 ,天 水天 岸的 地的 柳的 ,桃 上竖 如明 叫花草镜人琴 眉。,。前章句后章两一(式(句句(中末位位相间尾于于同))文文,。),对花(和之三水(情喜月的赞。爱桃美))
三月的桃花水, 是春天的竖琴 。 三月的桃花水, 是春天的明镜 。
小练笔
请你接着写: • 三月的桃花水,__是__春__天__的__魔__术__师___。它变
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做礼物。 • 三月的桃花水,__是__春__天__的__指__挥__家___。它打
碎河上的冰, 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
➢ 先自己分析填表,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讨论,修改内容。
课文
描写的 主要内容
关键语句
在文中的 位置或特点
作者的 思想感情
《乡 下人 家》
乡下人家,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

6.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要求 (1)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 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要求:①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②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 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 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第三单元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2.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认 同感,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3.通过本框的学习,了解和学习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 修养,积极弘扬传统美德。
探究一 中华文化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 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 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 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 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 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传承的原因以及要求 (1)原因: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 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要求: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 中华文化新辉煌。
(2)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 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 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8《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共17张PPT)

)
飞天梦的实现极为艰辛,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这些追梦 人的可贵精神?
1.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 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 离地球的努力。
“无数““惨重”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漫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 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始终”说明中华民族 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字词学习
yàn
qū
jiàn dǎng
shī
xiè
火焰 先驱 实践 党员 实施 松懈
wǎn
shè áo
cháng é
qióng
bēi
宛如 拍摄 漫游 嫦娥 苍穹 石碑
kūn péng
lǎn
lóng
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 炎黄子孙 震耳欲聋
词语理解
先驱: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也指先驱者。 实践:人们有意识地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震撼:震动;摇动。 代价:泛指为到达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绚丽:灿烂美丽。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第一行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 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关。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中国人为了飞离地 球、漫游太空进行了长 期不断的努力,最终获 得了成功。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古代——( 嫦娥奔月
)
明代——( 万户的火箭飞行 )
今朝——( 人造卫星工程 )
载人航天工程
( 探月工程
)
(
词语理解
炎黄子孙: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 炎子孙”。
新教材《延续文化血脉》完整版PPT部编1

2.内容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情怀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格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风范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情操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规范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准则等。
名扬世界的———— 不忘————,吸收————,面向—— 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
信和自豪。 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探究与分享:P61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格
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者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法治中更基本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不忘————,吸收————,面向——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者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不忘————,吸收————,面向——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情怀
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 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展。
(3)方法 坚持以——————为指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吸收————,面向——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件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①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 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 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
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
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响力和感召力。
联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却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系 ②二者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
2.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 强大 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 创造精神 、伟大奋 斗精神、伟大 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 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 永远的 精神火炬 。
◆2020年,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 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他们身上生动 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 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要 “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主要内容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教材课件

24* 黄继光
黄继光简介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加入中 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 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担任爆破任务,在掷完手 雷,打垮敌人几个火力点后,在身负七处伤的 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 孔而壮烈牺牲。
写作背景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 战争,又把战火引到我国边境,刚建立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发 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随即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 肩作战。
“英勇献身”
从昏迷中醒来的黄继光,看到战士们 又被压在山坡上时,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 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 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 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武器没了 时间到了 情况严峻
黄继光
想象表达
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
是什么滋味?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
认识“桃符”。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
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
过春节重要习俗,人们通
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
祷新年新气象。
符
指
导
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
书 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 写 等,所以是竹字头。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 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 俗除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 植树、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 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 有的符号。
总 回顾《元日》《清明》,总结学习
结
古诗的方法。
学 法
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件千年梦圆在今朝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吗?
请 看 视 频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现在我国的航天成就让人自豪,今 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请同 学们读一读课文,了解一下中华民族飞 天梦的发展历程。
助学资料
载人航天技术和我们 说起载人航天,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 远,其实载人航天技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 非常紧密。目前,我国已有400余项载人航 天技术成果应用于科普教育、健康医疗等 方面,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行
许多人开车出行时都需要导 航。我国目前已成功发射多颗北 斗导航卫星,已形成覆盖全球的导 航服务能力。
字词乐园
我会认
péng lǎn qū jiàn zhuó
鹏揽驱践着
dǎng shī xiè wǎn bēi
党施懈宛碑
识字方法
①对比识记法
践(实践) —— 浅(深浅)
施(施工) —— 拖(拖延)
由此可见,千年梦圆在今朝,离不开 中华儿女超凡的想象力,离不开一代代人 的不断尝试。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 震撼和鼓舞着人们。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 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 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 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从上面的话可以读出,千年梦圆 在今朝,离不开万户那样勇于实践的 探索精神,离不开中华儿女坚定而执 着的追求。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飞天 梦逐步实现的历程,了解了飞天梦的实现离 不开一代代人的探索、团结、奋斗……中华 民族在航天领域更是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成就。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航天 故事、航天成就。
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 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 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 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悬梁刺股
爱国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 ,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 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不久,他兵败被俘,坚 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 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 想,慷慨就义。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 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 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爱国古诗名句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 孤城遥望玉门关。 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 不破楼兰终不还。 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勤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每 天都要求自己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 里洗毛笔,就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 染成了黑色。正是因为王羲之的坚持与勤奋,他 才被人称为“书圣”。
孝顺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 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 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 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 为“文景之治”。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 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 壶,坚守信念!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 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诵读,谈感受: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
读书
悬 梁 刺 股
二、中华民族的精神
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为了晚上不让自己打瞌睡,就拿一 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 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者。 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常常被人瞧不起,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 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 就这样,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
胤这个人 ,学习很努力,知识渊博。他家 里很穷经常没有灯油,夏天用布袋装数十个萤火 虫来照明看书,白天看完晚上还接着看。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 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 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社会上流传说李白在山里读书时,还没有学成 就弃学而去。他路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个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问老婆婆这是 干什么,老婆婆说:“想做针。”李白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