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与治理.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8 101
(四)寻租现象的治理
第一,通过制度创新抑制寻租。 第二,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缩短新 旧体制相持的时间。 第三,加强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建设。 第四,进一步推动市场化进程。
3—29
102
3—3 76
(二)腐败的类型
1、腐败的类型
(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和数量 (2)高层腐败、中层腐败和基层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层级分布 (3)经济领域的腐败、政治和行政领域的腐败、社会领域的腐败—— 按腐败行为的多发领域或部门 (4)因“公”型腐败、徇私型腐败、逐利型腐败——按腐败行为的动 机 (5)传统型腐败、过渡性腐败、现代型腐败——按腐败行为的制度性 成因 (6)互惠型腐败和勒索型腐败——按腐败交易双方得利情况 (7)轻微腐败、一般腐败、腐败犯罪——按腐败行为的后果 (8)白色腐败、灰色腐败和黑色腐败——按人们对腐败的宽容程度 (9)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支出性腐败——按腐败所造成的公共损失
(1)反腐败的一个副产品是使得被控制的部门只 关注腐败问题,无力顾及其他重要的事务。 (2)反腐败的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反腐败机构的设 置和运转所需要的花费。 (3)反腐败的另一种成本是公民举报贪官时所承 担的风险。
3、缺乏广泛的国际合作
政治上的 反腐败国际合作不力的原因 法律上的
3—21 94
四、腐败的寻租理论 (一)寻租理论概述
3—15 88
3、体制存在漏洞
第一,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给一些腐败分子可以利 用的机会。 第二,转型初期实行的双轨制给腐败分子提供了 可乘之机。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是 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 第四,政府职能改革滞后使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五,民主不完善,没有对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
3—19 92
(三)反腐败的若干制约因素
1、腐败的正功能 “腐败有益论”——亨廷 顿 (1)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 一定程度的腐败是合 意的,可以刺激经济 发展。 (2)腐化在一个国家政治 发展的初期,有助于 加强政党的力量,帮 助该国的政治发展。
3—20
亨廷顿
93
2、最“佳”腐败点——从反腐败的成本的 角度谈腐败现象难以根除的原因
3—8 81
(三)腐败的蔓延造成全社会的道德败坏
1、贪污腐化的风行在官员中形成以权谋私的恶习, 在民间造成凡事以钱开路、行贿收买的歪风。 2、腐败最终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并在这 个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被称为“腐败文 化”。 “腐败文化”的核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小团体 主义,腐败文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大大削弱了 国家的能力,反映了法律的无能和松弛。 3、腐败的最大损失并不是贿赂所花费的金钱,而 是这种腐败所显示出来的不合理的制度,这种不 合理是腐败的官员们所造成的。
3、巴格瓦蒂提出“直接的非生产性寻求 利益活动”(DUP)的概念。
3—23 96
4、寻租活动的分类
(1)合法寻租活动、非法寻租活动——按其性质分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寻租活动、市场经济体制下 的寻租活动——根据社会体制的不同 布坎南认为,寻租活动 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对 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 收益的寻租、对政府肥 缺的寻租、对政府活动 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 租。
3—22 95
2、寻租的定义
广义的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经济 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 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狭义的寻租是指利用行政法律手段,通过阻 止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竞争和自由流动, 来维护或获取既得利益的行为。 寻租活动主要发生在政治生活领域,与政府 的管制、垄断行为有关。它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3—16
89
4、控制腐败的制度不完善
在一个社会中,腐败的形成及其规模、程度 还取决于社会环境: 首先,是否存在一个腐败行为被揭露和惩 罚的可能性最大的外部环境。 其次,腐败行为被揭露和惩罚所引起的损 失是否小于腐败的所得。 最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监督体制对腐败 进行有效监督。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 立,法制也不健全是腐败高发的一个原因。
3—4
77
2、腐败在不同类型国家的不同表现
(1)在专制独裁国家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 对的腐败,统治者的腐败发生率极高; (2)在转型国家里,社会成员的行为普遍缺 乏规范,腐败现象则较为普及; (3)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里, 法律和政策的漏洞多,掌权者往往合 法和半合法的手段并用,腐败现象更 为严重。
3—6
79
二、腐败的危害
(一)腐败造成权力的体外循环
腐败行为在政治领域形成了一种保护人与 被保护人之间的庇护关系,具体表现为:
第一,领导人任人唯亲; 第二,干部队伍中结帮拉派; 第三,权钱交易盛行; 第四,官官相护,包庇纵容贪污行为; 第五,腐败削弱了国家的能力。
3—7
80
(二)腐败造成严重的效率损失
86
三、腐败的原因及其整治对策
(一)腐败的原因分析
1、市场机制不完善 (1)对权力主体和市场主体的行为缺乏约束。 (2)市场机制不完善表现为: ①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之前,价格信号迟钝, 还不足以供求的真实关系,在市场价格之外 还存在着非市场价格。 ②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还有一部分市场主体 凭借着与当权者的特殊关系,生产和经营活 动中处于比其他市场主体更为优越的地位。 ③统一的市场没有形成。
3—10 83
上海市委、市政府2003年8月13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 上海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陈良宇指出,市委对 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从源头上治 理腐败具有力度,上海党风政风总体上健康向上。
3—11 84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政府管理与社会事务研究
3—12
85
3—13
98
2、麦克切斯内提出了“政治创租”、“抽 租”的概念。 所谓“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 干预的手段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பைடு நூலகம்造租金,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行贿作为得到这 些租的条件。 所谓“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 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 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
3、腐败在不同层次的官员身上表现不同
(1)中下层公职人员 (2)高层官员
3—5 78
(三)腐败问题研究的方法
1、综合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哲学、 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于腐败问题的研究, 常用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法规分析方法 (2)利益分析方法 (3)心理分析方法 (4)量化分析方法(模型研究法) 2、从更抽象的意义上讲,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 又可以分为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腐败及其治理
3—1
74
一、关于腐败的一般理论
(一)腐败的定义
1、腐败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将腐败定义为:公务人员滥用公共权 力以谋权私人利益的一种行为。 这一定义中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务人员; 二是主观上为了牟取自己的私利; 三是在客观手段上滥用职权。 集体腐败是指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某政府机构中的 一些人或全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力牟取本 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
3—9
82
(四)中国反腐败的局势
从中国近年来官员腐败现象的状况来看, 腐败形势的特点如下:
第一,腐败发展速度较快,涉及的环节比以前普 遍,涉及面也比以前广。 第二,从腐败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银行系统、 铁路系统等垄断性行业,以及如证券、股 票、资金等稀缺生产资料市场,还有行政 审批过程中。 第三,集体腐败形式增多,打着搞活经济并经集 体研究决定的旗号,披着合法的外衣,腐 败已由隐蔽性行为向半公开或公开发展。 第四,重特大案件明显增加。 第五,高级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增多。
3—2
75
2、腐败的测度——可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
客观方法指通过反腐败机构查处的案件情况的分析和统计, 来测量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 主观方法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对腐败的 评价,然后建立评估指标。 主观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测量方式: (1)透明国际组织的廉政排名; (2)透明国际的行贿指数; (3)世界银行的腐败控制指标; (4)世界经济论坛资助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5)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分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指标。
3—24
布 坎 南
97
(二)政府行为与寻租现象
1、国家目标学——诺思
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 本规则,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 二是在第一个目标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使 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换言之,国家有两个方面的目标,它既要 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也要使全社会产出最 大化。
3—25
3—26
99
出现“政治创租”、“抽租”现象的原因:
首先,政治家或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 其次,对经济干预的范围更广泛、缺乏制 衡机制的集权政治体制比分权的民 主政治体制更容易产生“政治创 租”、“抽租”现象。 最后,无论在任何政体下的政府政策或干 预都不是“中性”的。
3—27
100
(三)腐败的寻组解释 经济学者贺卫在其《寻租经济学》中将政府 创租活动分为三大类:政府无意创租、政府被动 创租以及政府主动创租。 总的来说,政府无意创租是因为知识的不足, 不能预见到自己的活动会创设租金;政府被动创 租是因为政府能力不足,分利集团的势力太大; 政府主动创租是因为政府的经济人动机,使其本 身就已经成为分利集团。 所谓“印度病”是对以印度为代表的、政府在 干预经济过程中的各种制度化的腐败现象的一 种形象化称谓。
3—14 87
2、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 首先,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力排斥或限制市 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权力排斥或限制市 场机制的作用。 最常见的导致腐败行为的滥用公共权力的方式 有以下四种:政府定价、政府的特许权、政府 关税及进口配额、政府订货。
政府行为经济化和企业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一是政府功能的畸变,政府从事赢利性的经营活 动将导致对其掌握的权力性资源的滥用; 二是政府功能的失效、社会生活的无序。
3—17 90
(二)腐败的整治对策
1、整治腐败的系统工程 从整治形式上说 从整治对象上说
2、反腐败的宏观战略
反腐败的社会战略 反腐败的政治战略 反腐败的经济战略 反腐败的法律战略
3—18
91
3、反腐败的制度设计
第一,强调个人道德水平和公私行为准则。 第二,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确保政府及其公 务人员正当合法利益的实现。 第三,行政管制透明、公开,减少政府对垄断 行业部门的过度管制和保护。 第四,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 第五,使法律清晰合理,有可预见性和确定性。 第六,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决打击腐败。 第七,健全监督机制,鼓励公民和各类机构广 泛参与反腐败。 第八,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寻租理论的最早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
(1)1967年, 图洛克撰写《关于税、垄断和 偷窃的福利成本》——寻租理论思想的 最早渊源。 (2)布坎南提出了两个观点:寻租基本上是 通过政治活动进行的,限制寻租就是要 限制政府。 (3)克鲁格对寻租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1974年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 首次提出了寻租的概念。
第一,由政府进行分配和处于政府管制下的 那部分资源,在分配时所根据的不是 效率原则,而是“关系”原则,或 “权钱”交易的价格。 第二,企业和民间把大量财物用于行贿等 “寻租”活动,非生产费用大幅度增 加,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导致企业失去提高自身效率的积极性。 第四,腐败加强了政府管制经济的动机。 第五,腐败的泛滥大大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 生产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