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后人口南迁的影响
为主人口的经历
为主人口的经历人口迁徙,在现在看来是很常见的事。
毕竟现在交通便利,很多人由于各方面的需要会进行人口迁徙。
不过在古代人民居住的地方相对稳定,很少会迁徙。
毕竟我国古代以农业文明为主,这种经济结构会减少人口流动。
不过即使这样,我国古代仍有六次人口大迁徙,这五次都和战争有关。
通过这些人口迁徙,使得华人成了一些国家的主体民族。
古代经济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使得很多人不会有较远的流动,毕竟在很低的区域内就能满足生活需要,也没必要去其他地方。
古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都是战争因素导致的。
如果没有战争,人民绝对不会有大规模的迁徙。
毕竟古代的交通不便利,大规模迁徙的可能性不打。
现在我们看一下古代五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大致状况。
第一次“衣冠南渡”。
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有诗意,但实际上却很残忍。
衣冠南渡发生在西晋末年期间,前后进行了数十年。
这是我国古代人口第一次大迁徙,之所以如此,和当时的局势有很大关系。
西晋晋惠帝统治期间,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西晋国力,西晋境内及边境地区的很少少数民族趁机反对西晋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当时有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主要民族进攻西晋,占领了北方众多地区。
生活在北方的很多世家大族及百姓开始南迁,迁到相对稳定的南方去。
之所以叫衣冠南渡,这主要是代表和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
衣冠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这算是对汉文化的保留。
在南宋之前,北方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这是我国北方第一次受这么大规模的入侵,这次入侵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
造成了我国人口第一次迁徙,当然,这是自主迁徙的,并不是官方主导的。
这次人口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从北方南迁的人民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以及众多的资金。
其实,这一次人口迁徙持续的时间非常长。
因为当时的北方一直被少数民族统治,而西晋灭亡后,汉人在南方建立了西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政权。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阅读附答案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刘铮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
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
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
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
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
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靖康之变是怎样发生的靖康之变的影响
靖康之变是怎样发生的靖康之变的影响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
那么靖康之变是怎样发生的呢?靖康之变的影响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靖康之变是怎样发生的此事件发生在宋朝靖康年间,故有“靖康之变”之称。
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完颜旻以宋廷收纳辽降将张觉为借口,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惶恐之下,传位给太子赵桓(即钦宗),自为太上皇,改元靖康。
钦宗在抵抗金军的同时,仍准备投降。
靖康元年,金军围攻开封。
宋钦宗求和,金军退兵。
十一月,金完颜过斡率东、西两路会合并攻打开封域,开封失守,钦宗请降。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部分臣僚,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倡优内侍等数千人北去。
北宋王朝至此灭亡。
人物简介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
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
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影响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
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
后来后金满族第一大姓伊尔根觉罗氏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或“伊尔根”,满语“民”的意思。
其汉姓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
《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北方频遭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社会
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战争导致中原人口三次南迁。
两晋之际,由于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这是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人口发生第二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是第三次南
迁高潮。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
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
三次南迁高潮:
(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方迁徙。
(2)第二次高潮:
时间:唐朝中期
原因:安史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
人口南迁的影响: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北人南迁的历史意义
北人南迁的历史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北人南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北人南迁是指自古以来,中国北方的人口向南方迁移的现象。
这种迁徙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出现过多次,并且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人南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中原地区。
然而,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往往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
因此,很多北方人选择迁徙到南方,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人南迁的规模和影响有所不同。
例如,在宋代,由于北方的政权变迁和战乱等原因,很多北方的士人、官员、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南迁到南方。
这种南迁现象不仅引起了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也为南方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方的文人雅士与北方的士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而到了近代,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北人南迁的规模更加庞大。
当时,北方的知识分子、商人和各界人士纷纷南下,参与到革命运动中。
这些南迁者不仅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也为南方地区的政治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北人南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各地区之间交流和融合的动力。
北人南迁的历史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历史、推动地区发展和加深民族认同,北人南迁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北人南迁的历史意义,并明确了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在正文部分进行对北人南迁的历史意义的探讨。
正文部分将着重从两个要点来分析北人南迁的历史意义。
首先,第一个要点将深入探讨北人南迁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北方人口流失给南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南方的农业、工业、商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历史三次大规模的迁移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历史三次大规模的迁移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
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内迁。
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五胡”。
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结束而终止。
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南迁的中原地区人民仍相望于道。
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
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南侵。
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地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进入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四普定义的迁移人口是指“1985年7月1日的常住地与1990年7月1日常住地比较发生了跨县、市变动的人”[3];五普定义的迁移人口是指1995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1]。
靖康之变,宋朝南迁
靖康之变,宋朝南迁靖康之变,宋朝南迁正当新建立的金朝来势汹汹,欲染指中原的时候,恰好是北宋有名的昏君宋徽宗在位。
他任用奸臣蔡京为宰相,重用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山东起义,第二年方腊又在浙江竖起义旗,北宋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势如累卵。
宣和二年(1120年),在金朝灭辽的时候,北宋希望乘机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失地,曾与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双方夹击辽国,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
哪知宋军实在腐朽不堪,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
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
最后金朝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
宋朝还答应每年另交100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靖康之变,刻骨铭心的耻辱金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决定一鼓作气,灭掉宋朝,统一中国。
就在灭辽的当年(1125年)10月,金太宗下诏侵宋,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主将是斡离不,由平州攻燕山,两路金军计划在宋朝首都东京(今开封)会合。
由于北宋疏于防范,入侵的金军除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外,东路军顺利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
宋徽宗惊惶失措,连忙写了退位诏书,让太子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改明年(1126年)为靖康元年。
宋徽宗自己则仓皇逃到镇江避难去了。
当时北宋朝廷在和、战问题上意见不一。
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主张屈辱求和,答应赔款割地。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上海金融学院20 13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人口社会学》课程代码:5322091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1 班姓名毛奕琳学号 2013137106 成绩_________答题纸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研究摘要:中国的人口迁移从古至今分为若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人口迁移活动日趋活跃,而伴随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到计划时代户籍制度和市场化的双重影响。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体制的牵制,反而言之,大量人口的定向流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上,两者呈相辅相成关系,所以人口迁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历史诱因;城市向心力;时代性特征;经济主导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研究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通常受到地理环境、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关键性的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可以大致观察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
根据历史的推测,秦国建立之前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最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当时中国的很大一批人口,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人口迁移的诱因,人口迁移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秦朝至元末)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一时期正是转乱纷飞的高峰时期,密度大、时间长的战争从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在当时十分集中。
“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关键导火索。
以北宋末年为转折点的南北人口盛衰消长的过程完成了中国社会的人口、经济、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由于南方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以及东南部的地理位置,人口南迁的梯度节节攀升,这也为后来中国大量人口南迁的状况打下了铺垫效应。
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
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
1.永嘉之乱:包括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五代十六国。
北方地区连年战乱造成这期间造成大量汉人南迁,同时也使北方的汉文化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造成了北方的连年征战,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3.靖康之难:靖康二年(1127),已经取代契丹人(辽)的金攻陷卞京,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
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历史就是一部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替史,历史上每当中原出现一个相对统一强大的政权,北方异族必然也会出现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来与之抗衡/总体上来说,基本上都是以北方异族的胜利告终.但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处于弱势,所以每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最终也会被强大的汉文明融化,并被逐一汉化,最终完成民族大融合。
靖康之乱时期中原人南迁闽南述论
靖康之乱时期中原人南迁闽南述论清朝在靖康之乱期间,中原人南迁闽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清朝靖康之乱发生于1673年,这是清宫侍从袁崇焕叛乱罢官后,他和南唐少帝吴三桂叛乱抢夺政权,兴兵自重,对抗清厉害,实践“攘夷复明”的大背景。
二、中原人南迁的原因1. 政治安全:靖康之乱期间,地大物博、征税重,内政丑恶,使得中原地区多元族群屡遭叛乱威胁,许多官僚官员逃离中原,随从军队转移到闽、赣等地;2. 改变生活状态:靖康之乱期间,农民因为征税重、地价上涨,无法再维持其生活,他们纷纷抛弃耕地,携家带口,逃亡前往闽南;3. 经济发展:闽南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发达,给外来人口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发展空间,也正是这些外来人口的加入,有效地推动了闽南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变化1. 族群构成:中原人南迁闽南,族群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山东、河北为主的一、二线大江湖,以及南迁到闽南的官员、军人、僧尼、上山下乡的农民及其它族群,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彼此互补,发展壮大;2. 文化融合:中原族群与当地各少数民族和汉族进行了文化交流,引领了一场閩南、闽南文化复兴的文化大潮,一些中原技艺也被大量引进到闽南,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利益1. 丰富民族文化:中原人南迁闽南,在当中大量的新的文化元素因素被引进,充斥了闽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当地民族文化;2. 促进闽南经济发展:中原人南迁闽南,带着一些新技术,大量新的物种和耕作方法,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3. 扩大当地国际贸易:中原人携带的中原技术和文化也被推向了社会门槛,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使得当地国际贸易得以扩大,向更多国家拓展。
总之,靖康之乱期间中原人南迁闽南,虽然以受害者的身份逃离了危险,但也形成了一个多样性的新文化社会,它以技术革新、文化发展为主,促进了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状况,对当地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词中的北宋南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宋被金朝打败被迫迁都的情况。
北宋有名的昏君宋徽宗,成为北宋的葬送者。
他任用奸臣蔡京为宰相,重用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高俅等人,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山东起义,第二年方腊又在浙江竖起义旗,北宋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加快了北宋灭亡)“靖康之变”:金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决定一鼓作气,灭掉宋朝,统一中国。
由于北宋疏于防范,入侵的金军除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外,东路军顺利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
宋徽宗惊惶失措,连忙写了退位诏书,让太子赵桓继位,成为为宋钦宗,(老爸遇到敌人的冲击,自己跑了让自己儿子顶上)改次年(1126年)为靖康元年。
宋徽宗自己则仓皇逃到镇江(江苏南方)避难去了。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平民),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就在同年,宋朝宗亲在南方建立南宋。
由于少数民族的压迫统治,大量汉人向南迁移。
北宋末到南宋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的时代。
随着北宋南迁每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今天我们从不同人的视角来看。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环境衬托忧伤哀愁)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作者自喻凋落的菊花)成,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亡夫)(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
忽然变暖,一下子又转寒冷。
中国历史上3次流民大迁移
中国历史上3次流民大迁移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政府强制移民、官员携家眷宦游定居、由天灾人祸引起的自发迁徙等。
在历史上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最大规模的三次流民浪潮分别发生在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唐末和五代战乱、北宋靖康之变这些大动荡时期。
一、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
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
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
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
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二、唐代安史之乱(唐王朝天宝年间版图)安史之乱使得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
安史之乱历时8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
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10倍。
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
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北宋靖康之耻(靖康之耻中被俘的徽钦二帝)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
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
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
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
试析宋代人口南迁及其对南方的影响
摘要 : 在宋代 , 由于政治 因素和经济 因素的影响, 方人 口大规模 地 向南迁移 , 北 移民 中包括 皇室、 贵族、 民百 平
姓等各个阶层 , 这不仅使 长期 以来的人 口重心彻底 南移 , 而且对 南方的政治 、 经济、 文化产生 了较 为深远 的影响。
关 键 词: 宋代 ; 1南 迁 ; 方 ; 响 人 : 2 南 影
些都可以说是促使宋代北民南迁的政治因素。
黄河 中下游地 区在 中国古 代 很 长一 段 时 间 内一 直是 中国的政治 、 济 中心 , 口多集 中分 布在 此 。然 而 随着 经 人
河东一带的八字军和红 巾军, 在他们遭到金人镇 压受挫
后 , 部分人转 战 回到南 方 。最 后一 类 是所 谓 的归 正 人 , 一 指原 来在别 的政权 统 治下 的百姓 、 员或 首 领 , 们或 者 官 他 是为 了摆脱 异族 的统治或 奴役 , 是受南 宋政 府 的招引 或者 而 内附 的人 。归正 人 只是 一 个统 称 , 成 分 十分 复 杂 , 其 既 有北 方汉人 , 有女真 、 也 契丹 、 吐蕃等少 数 民族 的人 。
试 析 宋 代 人 口南 迁 及 其 对 南 方 的 影 响
王 宝 平
( 昌理 工 学校 , 南 许 昌 4 10 ) 许 河 6 70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争 夺 辛 争 夺 夺 夺 夺 争 夺 夺 争 夺 夺 夺 夺 夺 争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幸 夺 夺 ÷ 夺 夺 夺 争 夺 夺 夺 孛 夺 夺 夺 夺 幸 夺 ÷
古代河南四次政治性外迁移民及其影响
古代河南 四次政治性 外迁移 民及其影晌
县南 的丹 阳 , 即淅 水汇 人丹 水 附 近之地 。不 久 熊绎 被 动地卷入 了管叔 、 等人 的叛 乱 , 霍叔 虽然 楚人很快 归顺 而得到成 王谅解 , 熊绎仍然 心存惴 惴 , 但 终于南 渡 汉水 , 迁徙 到今湖北保 康县一带 的睢 山 , 并用荆 山 之 名代之 。 人从 河 南迁 入 湖 北之 后 , 昭 王 、 ①楚 周 周 穆 王多次 亲征 荆楚 , 明周 、 之 间原 有 矛盾 , 人 证 楚 楚 是出于政治 原因而南迁 的 。此后 直到公元 前 28年 7 秦军攻陷楚 都郢 ( 今荆 州纪 南城 )楚 人 又迁 都到 陈 , ( 河南淮 阳 ) 今 之前 , 国约 80年 的都 城一 直在 湖 楚 0 北 境 内 , 楚 人 是 从 黄 河 中游 的河 南 迁 到 今 湖 北 但 “ 江汉沮漳 ” 一带 的移 民, 是毫无 疑义 的。
楚人先 祖穴 熊 即因在此 穴居而 得名 。因为东面商 人
的压力 , 楚人 此后 又迁徙 到今 河南 禹县西 北 2 里 5公
从 西周 到 南宋 , 河 南 向外 移 民而 且 明显 属 于 从
处 的荆 山( 荆通 用 , 为 丛木 杂 生之 状 ) 楚 均 。其后 商 人势 力更大 , 人又迁徙 到今 灵宝 县西南 l . 里 楚 7 5公 处 的荆 山( 俗名覆 釜 山 , 渑 池 附近 ) 在 。不久 因商王 武 丁 的征讨 , 人为依 附 同属 于华 夏集 团 的西周 , 楚 迁 徙到陕西 朝 邑境 内 的华 原 山 , 仍遵 旧习 称 此处 为荆 山 , 、 水 改称 楚水 。商 末 , 周 开始 强 盛 , 人 又 把讲 西 楚 越 过终 南 山 , 迁到 上洛 ( 商县 ) 今 。所 以今 商 县一 带
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迁移,你可能不是本地人,你的祖先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迁移,你可能不是本地人,你的祖先在哪里!中国史上共有六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而每一次迁移都对历史产生了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磨灭的,因为直至今日我们依旧在被影响,来带大家了解这六次迁移都涉及哪些地域,可能有你的故乡也不一定哦!眼镜看历史第一次永嘉之乱,因为黄河流域涝旱之灾频繁,而开发已久,早已有贫瘠之势,而长江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极佳,连年烽烟不断,许多百姓为了能在战争中生存,成群结队的选择迁移到长江流域。
迁移人口数量有百万之多。
公元304年,外族犯我中原。
公元311年,也就是西晋永嘉五年,洛阳被匈奴攻陷,怀帝被作为人质掳走,北方陷入水深火热,胡人肆虐侵犯,百姓为求汉人风骨不失,集结南下避难。
史称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依据史学家对诗书典册细致考证,当时迁移到南方的高达70万人。
大图模式第二次,安史之乱,河南,河北,陕西汉族向东南进入江淮流域,向西南进入川蜀之地,约达百万人口。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本来繁荣不可一世的大唐至此牵起了一场持续七载的战役,而带领叛乱的主人公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七年的时间僵持也许对比很多战役都不值一提,但对当时的江山百姓带来的危害是无法想象的,国破山河在大抵如此,北方大地从此再未太平,直到五代十国被全部覆灭,宋朝建立,往日安定才慢慢恢复,可曾经盛唐时期的繁荣却再也没回归过了。
当时的四川以及日后的南唐成为热门的北方人民移居地。
唐末之后,已经有学者认为,南北已接近人口均衡。
第三次,靖康之难,所有迁移中最大的一次中原居民南迁,延伸至东南各省,主要集中在苏南浙江一带,远至沿海的福建广东,这次迁移人口数量超过五百万。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成功攻入宋都城汴京。
而北宋所建立维持的繁华与昌盛在此时烟消云散。
从这开始,南方正式变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
宋朝统治者一起逃离南下建立在杭州重新建立了南宋政权,在汉族人口广泛迁居至南方后,这一次历时长最久,人口范围涉及最广的迁移被后人称为“建炎南渡”。
论靖康之变对于宋朝的影响
论靖康之变对于宋朝的影响靖康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其影响程度超过了这个朝代的其他任何事件。
这次变故不仅彻底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格局,还对其后的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靖康之变对于宋朝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靖康之变是北方民族对南方汉族侵略的结果,其结果是金朝进入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而南宋政权也被迫迁都新会,这极大地削弱了南宋政权的实力和信誉,也让金朝对其有了更大的压制。
从此以后,南宋政权不得不顺应金朝的行政管理,并不断付出高额赎书(外交怠慢罚款的形式)以维持内外安全。
对于南宋而言,其地位进一步降低,国家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二、文化影响南宋时期文化繁荣,许多文化名人如陈亮、吕祖谦、郑思肖等先贤纷纷在此时期发挥其影响力。
但靖康之变后,南宋人才流失明显,许多文化名人纷纷出逃,有的投奔到金朝,有的到了西夏。
如欧阳修、严羽、张栻等人庇护在会稽,而吕祖谦和向子諠这些重量级的名流则被遣送到金中都。
这些流失多年的名人留给南宋一个文化的缺憾。
三、军事影响靖康之变前,北宋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尤其是他们在保卫边境方面非常出色。
然而,靖康之变导致北宋军队很快失去了战斗力,并在对金朝的追击中接连遭遇惨败。
这样的情况使得南宋军队失去了足够的战斗长处,逐渐转向在保卫南宋的地方提高其腹地要塞体系的能力。
局限于国土维护的概念,南宋军队无法对对外展开进攻,因此不能扩张国土,也限制了其军事战略的进一步优化。
四、经济影响靖康之变给南宋政权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量军队的消耗、赎书的提供等等都为南宋的经济注入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南宋的历史发展表明,这个时期实际上也是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
南宋政府尽管付出了大量的赎金和财产,但也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经济手段。
例如,政府通过铸造大量小面值铜钱来满足民生需求,也促进了经济繁荣。
政府还开发了慈湖水闸和江南的农业生产,在肩负战争牵制的同时振兴了本国造福于民。
总之,靖康之变不仅对宋朝的政治影响深远,还对其文化、军事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靖康之变后人口南迁的影响
靖康之变后人口南迁的影响[摘要] 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战乱导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对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靖康之变人口南迁影响一靖康之变以及人口南迁靖康元年,金军挥军南下,并于第二年攻下开封,北宋灭亡。
金军南下攻宋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财物,以补充自己作为游牧民族的不足。
金人将这一座经过北宋一百六十余年经营的繁华帝都几乎摧残殆尽,他们大肆杀戮居民,纵火劫掠。
他们下令“以人口折还债务”,就是把负债者当成奴隶,并捕捉壮丁到西夏和蒙古地区交换成战马,这给北方的社会经济、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县)即皇帝位,年号建炎,是为高宗,重建的宋王朝,史称南宋。
南宋政权是北宋腐朽政权的继续,对金仍然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十月,便放弃中原,逃往东南。
大量北方居民不堪忍受金兵的蹂躏也开始向南方迁徙,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南迁的人口大致上可以分为这几类:皇帝及赵氏宗室、嫔御、外戚;官吏、坊廓上户、贵族;军人将校;宫女、内侍;士人、学校生员、僧尼道冠;劳动人民。
他们的南迁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对南宋社会各个方面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
二人口南迁的具体影响靖康之变后北方各个阶层的人都纷纷南迁,由于阶层不同,他们在到达南方后所带去的“财富”各有所不同,导致对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1 使中国人口重心彻底南移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对比重基本上一直高于南方人口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康之变后人口南迁的影响
[摘要] 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战乱导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对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靖康之变人口南迁影响
一靖康之变以及人口南迁
靖康元年,金军挥军南下,并于第二年攻下开封,北宋灭亡。
金军南下攻宋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财物,以补充自己作为游牧民族的不足。
金人将这一座经过北宋一百六十余年经营的繁华帝都几乎摧残殆尽,他们大肆杀戮居民,纵火劫掠。
他们下令“以人口折还债务”,就是把负债者当成奴隶,并捕捉壮丁到西夏和蒙古地区交换成战马,这给北方的社会经济、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县)即皇帝位,年号建炎,是为高宗,重建的宋王朝,史称南宋。
南宋政权是北宋腐朽政权的继续,对金仍然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十月,便放弃中原,逃往东南。
大量北方居民不堪忍受金兵的蹂躏也开始向南方迁徙,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南迁的人口大致上可以分为这几类:皇帝及赵氏宗室、嫔御、外戚;官吏、坊廓上户、贵族;军人将校;宫女、内侍;士人、学校生员、僧尼道冠;劳动人民。
他们的南迁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对南宋社会各个方面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
二人口南迁的具体影响
靖康之变后北方各个阶层的人都纷纷南迁,由于阶层不同,他们在到达南方后所带去的“财富”各有所不同,导致对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1 使中国人口重心彻底南移
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对比重基本上一直高于南方人口比重。
隋唐之际,北方战乱对人口影响很大,而南方经济发展。
唐代初年,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战乱的影响较大,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北宋初年,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9.6%,南方则是60.4%。
靖康之变以后到13世纪初,南方比重达到69%,北方只占到了31%,南方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成为全国人口重心。
2 改变了南宋的政治结构
首先,北方移民构成了南宋军队的主队。
北人尚武,善于骑射,禁军主力基本上也是有北方人民所组成的。
宋室南渡后,其主要将领几乎全是北方人,如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另外朝廷赖以支持抗金的内外大军主力也来自于北方人民。
其次,重用南方士大夫。
在宋初,对包括科举出身者在内的南方士大夫,宋王朝往往采取排斥南方士大夫的现象才告结束,北宋后期,由于南方士人在进士科考试中越来越占优势,以致南方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反而超过北方人。
靖康之变后,北方士大夫大量南迁,高宗对他们也极力加以重用,如吕颐浩、赵鼎等。
但是,在南方的政治气候和社会环境中,重用北方士大夫的现象迅速被改变。
据今人统计,高宗朝有籍贯可考的80名宰执中,北方移民有34人,占42.5%,南方人占57.5%,自孝宗以后,移民及其后裔出任宰执的比率进一步减少,只有25.5%,光宗、宁宗朝为15.5%,理宗朝降至5%,到度宗朝则无一人。
而在路一级的长官中,南方人同样居于优势。
在南宋社
会中形成“北人主军,南人主政”的政治格局。
3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首先,南迁中主要是劳动人民,他们在迁移的过程中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
这样就使得南方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麦、粟的种植面积扩大。
尤其是在两浙、福建和江南东西路。
在江南地区,一般的荒地被开垦完毕后,人们又转向了湖泊、山坡等,从而开辟出大批围田、梯田等。
这都极大地促进了南方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成熟。
其次,是对于手工业、商业的影响。
宋代,迁往南方的移民中有很多掌握各种手工业技术,推动了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如陶瓷业,宋室南渡以后,便在南方设立了两座官窑,生产的瓷器与昔日北方定、汝、均窑相仿。
再如丝织业,原在汴京织锦院、文绣院作坊工作的工匠,在南迁后也将这方面的技艺传到了南方。
除此之外,南方的印刷业、酿酒业等均受到北方移民所传入的技术影响。
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南方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
4 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俗文化的发展
自古以来,位于黄河下游的中原大地,被认为是文化最发达的地方。
而南方经过了南朝、唐中后期的两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人口素质、文化水平大大提高。
靖康之变后的第三次人口大迁移时期,大量的贵族、官僚、文人世族也携家带口随之南来,政治中心的转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转移,南方人口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移民和南方土著人在饮食习惯上相互影响,最后“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同时女真、契丹等族的“胡服”也传入南方。
在民俗风情中,北方的立春、中秋、重阳等随着北民南迁而传入南方各地。
5 流民与暴动
大量北方人的南迁,在给南宋社会发展带来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一方面,宋室南渡后,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大量农民丧失土地到处流浪;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大量南迁,人口密度过大,在一些地区,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得流民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南宋时期频繁的农民暴动与此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