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精品
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自200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以来,各中职学校也把心理辅导课列入课程计划中,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地方课程教学方法也成为专职心理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
心理辅导课是一门灵动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中职学校心理辅导课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脑力激荡法、直观演示法、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角色扮演法可以说是最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与其它教学法相比,它需要的财力和物力更少,避免了有限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模拟环境比较真实,贴近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学言行的规范。
二、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策略角色扮演主要包括心理剧、哑剧表演、空椅子技术、魔术店等,现谈谈如何运用这四种形式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课上。
(一)心理剧的运用。
心理剧又称社会剧,系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J.L.Moreno)于1920年首创。
它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参与者表演某个片段,然后分组讨论所发生的事情。
如在《沟通让你“变脸”》一课上,笔者把现实生活发生的事情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地点——教室):中午,阿仪第一个跑进了教室,边跑边抱怨:“这天气热死人啊!”在位置上坐下来后正准备喝水,却发现杯子里没水了,恰巧看到阿蓝桌子上有瓶矿泉水,便倒了点喝。
过了一会,阿蓝回来了,看到桌上的水被人开封了,又看到只有阿仪一个人在教室,便质问阿仪:“你是不是喝了我的水?”阿仪回答:“你刚才不在,所以我就自己倒了点喝。
”阿蓝大怒:“你乱拿别人东西跟小偷有什么区别?”阿仪也火冒三丈,一拍桌子:“你说谁是小偷呢?”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阿蓝的说法会让阿仪“变脸”吗?“小偷”这个字眼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通过这幕心理剧的讨论分析,学生在分享中明白了阿蓝沟通时要用“我觉得”等一些“我”的语句,以及商量、委婉的句式,而不是“你给我轻点”之类命令或者质问的语句;“小偷”这个词太侮辱人了,一般人都不能接受,提建议时只需要陈述事实,用上委婉的词语,千万不要对人平进行否定评价。
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心理剧疗法是一种通过戏剧表演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戏剧艺术的理论与技巧,旨在帮助个体认识和表达内心情感,探索自我身份和角色认同,并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变革。
本文将介绍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原理:1. 情感表达:心理剧疗法鼓励个体通过表演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个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表演来探索和表达内在的情感和冲突。
2. 角色认同:在心理剧疗中,个体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通过与角色的融合与认同来了解和探索自我。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个体认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通过表演来探索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3. 反映与改变:通过观看和讨论表演,心理剧疗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解释,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
心理剧疗师还可以引导个体在表演中进行改变和实验,以探索新的行为方式和解决策略。
操作方法:1. 剧本编写:在心理剧疗中,剧本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剧本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治疗目标进行编写,通过情节和角色来反映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冲突。
编写剧本时需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角色的可行性,以便个体能够真实地投入表演。
2. 角色扮演:在心理剧疗中,个体可以选择和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冲突。
心理剧疗师可以作为观众或其他角色参与其中,与个体进行互动和探索。
3. 观看和讨论:在表演结束后,心理剧疗师和个体可以一起观看表演录像,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心理剧疗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解释,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表演,并引导个体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
4. 实践与反馈:心理剧疗师可以引导个体在表演中进行实践和改变,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解决策略。
通过表演实践,个体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角色,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成长。
心理剧疗法的优势:1. 开放性和灵活性:心理剧疗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适用于各种治疗场合和人群。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化身特定角色来探索和表达个人内心世界。
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并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积极的变化。
角色扮演法通常在心理咨询、治疗、辅导和教育环境中使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角色扮演法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它要求个体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通常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人物或象征性的角色。
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了解自己和他人。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探索和表达内心感受、解决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使个体能够以无压力的方式表达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不敢或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可以尝试扮演不同的人物,并通过尝试不同的角色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法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治疗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探索情绪、行为和观念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增强个人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并提供积极的心理疗效。
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和问题,并改善人际关系。
除了心理领域,角色扮演法在教育和培训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交情境,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人际交往技巧。
在企业培训中,角色扮演法常被用来模拟各种工作场景,如销售和服务行业,以帮助员工提高业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角色扮演法在心理治疗、咨询、教育和培训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只有经过恰当的培训和指导,扮演角色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尽管角色扮演法能够带来积极的变化,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一些人来说,扮演角色可能会引发不适或心理困扰,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和教育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积极的变化。
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孩子情绪稳定
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孩子情绪稳定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达和处理情感的方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促进情绪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孩子情绪稳定,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角色扮演的概述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性的活动,参与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表演、对话和行动来模拟和理解这些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可以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二、角色扮演对孩子情绪稳定的帮助1. 情感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和经历不同情感的表达和处理,理解情感的起因和表现方式,促进对情绪的认知和了解。
2. 表达情感:角色扮演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各种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矛盾。
他们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来模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3. 接纳情感: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接纳和处理不同的情感,包括积极的情感和负面的情感。
他们可以从角色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这些情感,培养宽容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4. 解决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各种情境和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和实践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情绪稳定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的实践方法1. 创设情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进行角色扮演的情境,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一个社交场景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景。
确保情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情感体验性,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发展。
2. 角色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经验,让他们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可以选择真实的人物角色、虚构的角色或者是自创的角色。
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参与度和投入感,提高角色扮演的效果和意义。
3. 情感交流: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鼓励孩子们用适当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和对话。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原理与评价
参考文献 :
[ 1 ] 杨晓玲 , 杨文军 , 李桂 忠 , 等. 留学生病 理生理学全英文教学 的探 索与 思考[ J ] . 科技信息 , 2 0 1 4 ( 1 5 ) : 2 8 .
[ 2 ] 刘丽敏 , 黄海霞 , 付小 锁. 留学生 生理学教学 的探索与实践 f J ] . 中国科
塾堂拯过
V 0 1 3 3 2 0 1 5 N o . 8
在 医学 心理学教 学 中应用角色扮演 法 的原 理 与评 价
王 路. 王 凌 志
( 辽 宁 中 医药 大 学 , 辽宁 沈阳 1 1 0 8 4 7 )
摘
要: 医学心理 学是 医学与心理 学的 交叉学科 , 涵盖很 多一 临床相关 内容。角色扮演法是扮演者置身于某种社会 角色中, 模 拟
有研究显示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后学生建立关系收集信息和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面对患者时主动去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角度地观察患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积极寻找和谐有效的沟通方者及其家属可以感受到医生的理解和尊重既可以集到有效的信息因此基于情境的角色扮演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创新导刊 , 2 0 1 0 ( 3 2 ) : 6 1 .
与完 善教学模 式 、 教材建设 、 教学 内容 和教学评 估模式 等诸多
问题还需要 授课教师在实践教学 中探索解决 。我们坚信 , 通过 不断努力和探索 , 留学生的教 学质量必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
— —
【 3 ] 黄珀 , 万英 , 宋靖 , 等. 医学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 教学实践的探讨[ J 】 _ 泸州 医学院学报 , 2 0 1 1 , 3 4 ( 6 ) : 7 3 3 — 7 3 4 . A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之角色扮演法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之角色扮演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之角色扮演法前言:角色扮演法,是将个人扮演成各种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自己体验到内在的冲突和焦虑,产生问题解决的需要,从而达到改变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运用角色扮演法所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该法的具体应用实例。
目录:角色扮演法概述一、角色扮演法的定义二、角色扮演法的特点三、角色扮演法的作用四、角色扮演法的具体应用实例一、角色扮演法概述一、角色扮演法的定义所谓角色扮演,就是由个体扮演其他人或角色,并借助语言、动作等形式,体验其内在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方法。
角色扮演包括观察别人和被别人观察、假扮别人和被别人假扮、现在当事人和过去当事人、一般人和神等多种角色。
角色扮演可以让当事人获得丰富的人际体验,从中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还可以发展多种技能,如认知、语言、社交等。
1)角色扮演法概念简述2)情景模拟法3)角色替换法4)即席发挥法5)情节对照法6)预演反馈法7)自由联想法8)升华法9)游戏法10)脱敏法11)团体法12)创造性角色扮演法一、角色扮演法概念简述一、角色扮演法概念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扮演法,即“个人扮演某种角色,并借助语言、动作等形式,体验其内在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方法”。
角色扮演法是由个人扮演其他人或角色,并借助语言、动作等形式,体验其内在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心理咨询中的心理健康辅导中。
角色扮演法属于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
咨询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咨询情境,让来访者以角色的身份去处理问题、分析问题、接受治疗。
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能使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1)角色扮演法概念简述2)情景模拟法3)角色替换法4)即席发挥法5)情节对照法6)预演反馈法7)自由联想法8)升华法9)游戏法10)脱敏法11)团体法12)创造性角色扮演法二、角色扮演法的特点二、角色扮演法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扮演法,除了遵循一般角色扮演法的共性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特点。
试论角色扮演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角色扮演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围绕能力培养展开,融合了互动、创新教学、全真模拟教学等特点,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角色的扮演,深入情境,亲身解决各类问题,进而对专业化的知识和理论有充分深入的了解。
文章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含义,综合分析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以及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时需要注重的地方。
标签:角色扮演法;心理学;教学;应用美国教授Kelly在1995年正式提出了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属于教学方法之一,被纳入到行为导向型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实际上是对一种特定情境和题材的设定,然后将具体的任务制订出来,学生通过扮演一些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新鲜角色,进行行为、行动的模仿,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融入情境中,获得一种实践体验,从而能够切身地体会到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加深理解并用于实际。
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学生掌握得更透彻,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
以行为作为导向的角色扮演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具备互动性、创新性、全真模拟性等特点。
角色扮演没有剧本规划,也不用进行排练,只需要学生结合学习的具体问题或者是教学内容,结合一种特定的情境来选择具体的角色进行演绎,参与者充分地融入情境中,将问题进行展现,并且在行为和行动上进行模仿,从而体会那份情感,展现出角色所具备的情感、心理世界、内心想法等。
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有一部分学生充当观众的角色,也可以通过观看,进一步对角色产生认同感。
角色扮演教学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观察,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察者,都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角色的行为进行讨论,要按照社会规范要求来表现。
设计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能够让观看者产生共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自我价值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通过集体讨论之后,再进行个体的自我评价,如此一来避免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
进行扮演时,要进行协商和讨论,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增进情感的沟通,消除隔阂,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升集体精神,也可以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效果评估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效果评估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已经在抑郁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抑郁症的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
1.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感到悲伤、失去兴趣和乐趣,并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症状。
心理剧疗将患者置于一个戏剧化的环境中,通过扮演角色、表演情节与对话等方式,帮助患者表达情感、理解内心,达到治疗效果。
2. 角色扮演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模拟角色身份和情境来改变患者思维和行为的方法。
在治疗抑郁症中,角色扮演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重建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提供新的行为模式,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和社交障碍。
3. 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临床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能够显著减少抑郁症症状,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种治疗方法还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抑郁症的预后效果。
4. 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作用机制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几个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角色扮演,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从而减少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评的负面情绪。
其次,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环境,让患者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
最后,角色扮演中的演员和治疗师的积极反馈和支持也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5. 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的注意事项虽然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治疗师和演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其次,治疗过程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避免过度激发或伤害患者的情绪。
最后,心理剧疗和角色扮演只是抑郁症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建议与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等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的方法,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发掘潜意识中的需求和情感,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角色扮演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首先,角色扮演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仿和表演不同的角色来反映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情感。
在角色扮演中,人们可以放松地扮演一个与自己不同的角色,例如扮演一个自信、冷静或善良的角色。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发现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情感。
角色扮演法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个人发展、情绪管理、团队建设、人际关系等领域。
在个人发展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个人成长和改进。
在情绪管理方面,角色扮演法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和需求,从而更好地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团队建设中,通过角色扮演法,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
角色扮演法的具体操作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一个角色,并为该角色设定一些特定的特征和行为方式。
然后,通过表演和模仿来扮演这个角色,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角色中,试图体验这个角色的情感和需求。
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关注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并反思自己扮演这个角色的原因和目的。
最后,通过反思和讨论,总结角色扮演的体验和收获,并将这些经验和收获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总之,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方法。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发现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情感。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个人发展、情绪管理、团队建设和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法,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的能力,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扮演,并将扮演的角色的经验和收获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_王毓章
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王毓章(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比较常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咨询方法。
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咨询方法,主要用来澄清问题、疏导情绪、改变认知、塑造行为。
大量的咨询实践说明,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收到很好的咨询效果。
青少年逆反心理角色扮演心理咨询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就容易和家长、老师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案例,尤其以初中学生最为多见。
心理咨询师面对这类问题,通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咨询方法。
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咨询方法,如果使用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一)逆反心理的定义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对于学生而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1.对家长和老师不认同、不信任,对正面教育进行反面思考。
2.对家长和老师的重复要求感到厌烦,产生抗拒心理。
3.对拉帮结派、挑战权威、打架斗殴等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4.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消极抵抗,甚至公开对抗。
(三)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1.心理发展因素。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迅速成熟,心理还不成熟,造成了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青少年进入“心理断乳期”。
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以独立人格出现,但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
当自主性被忽略或受到阻碍时,就会引起反抗。
2.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口的构成。
如果家庭结构不稳定甚至破裂离异,孩子往往焦虑水平偏高,容易出现防御性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角色扮演法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角色扮演法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通过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以下是角色扮演法的一些功能和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法的功能:
1. 增加自我觉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2. 培养共情能力:扮演他人的角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培养共情能力。
3. 提高沟通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患者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反馈。
4. 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可以帮助患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增强自信心:通过成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患者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
1. 安全和尊重: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确保患者感到安全和尊重。
避免让患者感到尴尬或不舒服。
2. 明确目的: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前,明确目的和预期结果。
确
保患者明白他们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角色扮演的意义。
3. 适当的指导:治疗师应该给予患者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和情境,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4. 现实性:角色扮演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以提高其有效性。
5. 时间控制:角色扮演通常不应持续太长时间,以免患者感到疲劳或失去兴趣。
治疗师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合理控制时间。
角色扮演法可以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但需要在安全、尊重和适当的指导下进行。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法和角色扮演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法和角色扮演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面临着持久的低情绪、消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缺乏兴趣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手段常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咨询心理学,然而,近年来心理剧疗法和角色扮演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抑郁症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抑郁症的心理剧疗法和角色扮演在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益处。
一. 心理剧疗法介绍心理剧疗法是一种通过表演和参与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患者能够表达内心感受以及思维模式,并与治疗师和其他患者进行互动的治疗方式。
在心理剧疗法中,患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自己、他人或者是虚构的角色,以此来探索和解决内心深处的问题。
二.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法应用1. 角色扮演与自我认知心理剧疗法中的角色扮演有助于抑郁症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在信念和自我认知。
患者通过扮演角色,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例如,患者可以扮演一个乐观积极的角色,这有助于他们转变消极的思考方式,减轻抑郁情绪。
2. 社交技能培训抑郁症常常伴随着社交障碍,患者往往害怕与他人互动,缺乏自信。
心理剧疗法通过角色扮演,让患者模拟社交场景,学习和培养积极的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
通过模拟和反馈,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对社交的信心,减少对社交场合的恐惧感。
3. 情绪表达与调节抑郁症患者常常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被压抑在内心深处。
心理剧疗法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患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自由表达情绪,并与治疗师和其他患者互动。
这不仅有助于患者释放负面情绪,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 抑郁症的心理剧疗法益处1. 增强自信心抑郁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理剧疗法通过角色扮演让患者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每次成功的表演都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激发内在潜能,提高对抑郁症的抵抗能力。
2. 培养共情能力心理剧疗法鼓励患者互相扮演角色,从而培养其共情能力。
通过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减少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
角色扮演促心智成长——学校心理辅导常用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教学2019年第11期角色扮演促心智成长——学校心理辅导常用技术的应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 宁宁宁【摘 要】角色扮演过程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产生综合性影响,且为学生喜闻乐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问题的矫治。
【关键词】角色扮演 优点和功能 注意事项针对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角色扮演法是比较适用的行为矫正技术方法之一。
角色扮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游戏、治疗、培训)。
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
一、角色扮演法的优点和功能角色扮演这种方式较为新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学生一定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会抱有浓厚的兴趣。
角色扮演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为了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模拟主题、场景。
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因此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协助学生觉察、抒发情绪,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有新的认识。
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角色模仿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为促进学生理解、尊重别人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
二、角色扮演法的具体步骤(一)问题及情境说明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找一个典型事例,辅导学生对此加以说明,即对有谁参与了该事件、当时场景等做一个介绍。
(二)角色分配主角——被辅导学生本人,其任务是扮演他自己。
配角——心理教师或其他学生,其任务是扮演主角所述事件中的另一个人。
(三)说明扮演要求对主角:扮演时要像真的一样,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扮演,对其他“角色”也称以现实生活事件中的人名,中途有问题时不要停下来进行说明,而要等全部扮演结束时再说。
对配角:尽可能地按照主角所说的真实事件中的那种情景去感应,想象自己真是那个“角色”时可能会做什么反应。
试论角色扮演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方便 的听 力下载 服 务 ,教 师们 将大 快车道。为了跟上时代 发展 的潮流 ,广
外研 究现状 之综述 [J].现代 教育技
部 分 的听 力资 源放 在 这个平 台上 。和 东外语外贸南 国商学院西班牙语 系的教
术 .2004 (3).
Blackboard平 台一样 ,在喜 马拉雅 App 师们对移动教学平台在西班 牙语 听力教
欣 赏美妙 的西语歌 曲,也可以学到歌词 师们可 以上传大量的视频 材料 ,这里面 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更 多高质量 的听
中出现 的生词或短语 。既满足了学 生娱 既有西语 国家的新闻素材 ,也有西语小 力学 习资源。
乐需求 ,又能够学到新知识 ,一举两得 。 短片和影视作品。材料通过原汁原 味的
得更透彻 ,是一种创 新型教学方式 。 以 行 为 作 为 导 向 的 角 色 扮 演 过
程 ,目的 在 于让 学 生 的能 力 得 到 培 养 ,具 备互动性 、创新性 、全真模拟性等特点 。 角色扮演没有剧本规划 ,也不用进行排 练 ,只需要学生结合学习的具体问题或 者是教学 内容 ,结合一种特定的情境来
上也 相应 提供 了 大一 到大 四不 同级别 学 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 究 ,并搭建
116
教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8年 5月
选择具体 的角 色进行演绎 ,参 与者充分 行表演时 ,要给予其发挥 的空 间 ,让学
经 验 分享 :学 生 发 言 ,跟大 家 分
地融人情境 中 ,将 问题 进行 展现 ,并且 生 自己来处理过程 中遇到 的问题 ,但是 享 自己在实际生活 中是否遇到过与扮演
展 角色 扮 演 教 学 时需 要注 重 的地 方 。
心理治疗中的角色扮演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和冲动控制
心理治疗中的角色扮演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和冲动控制心理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掌握相应的应对策略。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被广泛采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体验不同的情境,还可以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和冲动控制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治疗中的角色扮演对情绪管理和冲动控制的作用。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和原理角色扮演是指患者与治疗师模拟特定情境,进行情绪表达和行为实践,通过模拟体验来帮助患者理解和掌握特定技能。
在心理治疗中,角色扮演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情境:治疗师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模拟。
例如,如果患者需要学会冲动控制,治疗师可以设置一个与冲动相关的情境。
2. 角色分配:治疗师和患者根据情境的需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治疗师可以扮演触发冲动的角色,而患者则扮演自己在现实中的角色。
3. 情感释放和表达:在角色扮演中,患者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内心的压抑和冲动释放出来。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并找到更适合的方式来管理情绪。
4. 技能训练和反馈:在模拟情境中,患者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培养冲动控制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治疗师也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患者分析行为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二、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培养情绪管理技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情绪管理技巧,并探讨角色扮演如何帮助患者学会这些技巧。
1. 情绪识别和表达情绪识别是指患者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准确的辨别和描述。
在角色扮演中,患者可以通过模拟特定情境,体验并表达不同的情绪。
例如,如果患者在生气时容易冲动,治疗师可以设置一个引发生气的情境,帮助患者感受到愤怒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反复的角色扮演,患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对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情绪调节和应对情绪调节是指患者主动采取措施来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
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逆反心理问题是指青少年个体拒绝接受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表现出对权威的反感、对规则的违抗、对他人的攻击和对自我控制的缺乏。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的犯罪行为、退学、精神问题等问题的出现。
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咨询方法。
一、角色扮演可以帮助青少年确认自己的身份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缺乏。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选择,例如要不要学习、选不选学校、要不要交朋友、要不要参与社交活动等等。
一旦青少年对自己的选择不确定,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角色扮演可以模拟出各种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这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身份,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二、角色扮演可以帮助青少年表达自己的感受逆反心理问题通常伴随着青少年情感问题的出现。
青少年之所以产生逆反,是因为他们感到无力、孤独、无望等等负面情绪,但他们又无法表达出来,青少年们通常会用暴力、失控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角色扮演可以让青少年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感受,从而减轻情感的压力。
在角色扮演中,青少年可以扮演他们想要扮演的角色,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三、角色扮演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逆反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本人的生活,还会影响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青少年不知道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他们总是试图去控制他人,从而让自己感觉更强大。
但这只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和矛盾。
而角色扮演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并从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四、角色扮演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逆反心理问题通常伴随着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
青少年通常会表现出情绪的失控、暴躁、不耐烦等等行为。
这些行为会让青少年与周围人产生矛盾,并给他们带来许多问题。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摘要:角色扮演是学生主体在设定的情境中进行人物理解扮演体验来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本文结合初中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教学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作用以及课堂上具体实施的注意事项,以此探讨提高心理活动课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初中心理活动课;运用随着课程改革,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越来越多,特别是《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学科上。
这两门课的主题和内容上有大部分都是一样,如何让心理课拥有自己的独特学科特点,是需要去思考并且探索的。
单从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呈现方式上进行思考,“活动”是它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意味着在心理课上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法是心理活动课的众多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多样化情境,结合心理活动课教学目标,由部分学生扮演情境中主要内容,使表演者及其他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心理体验、得到感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合理的使用角色扮演法,既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心理体验,培养同理心,更好的解决问题。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研究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提高心理课堂的效果。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作用(一)增加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教学效果心理课堂要求在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中,教师通过活动案例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更理想的是希望学生能在心理活动课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由此产生自己的思考,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自助、他助甚至助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而角色扮演法的合理使用能有助于如此目的达到。
以《自控让我们更好》这节心理课为例。
自控力话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自控力将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单纯的理论讲解不能很好的达到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自控力”这一教学目标,于是笔者借助心理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达成此目的。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精品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摘要角色扮演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咨询情况和咨询阶段,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
本文在莫雷诺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role play)心理剧(Psychodrama)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1前言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抒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目的。
角色扮演技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主要是受到三种治疗取向的影响[1]。
第一种是心理剧,它是运用团体成员和动作技巧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密世界。
第二种是由Kelly,G·A所创的固定角色治疗,咨询员要求当事人扮演不同于当事人原本的人格特质的某种人格角色,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重整与发展新的概念系统。
第三种是行为演练,咨询员让当事人在咨询情境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新的行为模式。
其实,角色扮演技术在人类幼儿时期就有自发的萌芽现象。
三至六岁的幼儿,其体力和智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知识经验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活动,并能模仿成人的行动以玩具代替实物,创造性地反映成人的社会活动和劳动,以满足他们的愿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游戏的内容、规则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从游戏的规则看:小班幼儿游戏时,不是从角色的分配开始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
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并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义和任务,这表明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计划性[2]。
这时,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因此游戏中的纠纷也常常发生在角色的分配上。
大班幼儿的游戏有了更大的变化。
角色扮演的好处、过程及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本群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学习,主要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学习,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心理治疗技术的有以下好处:1、将理论知识变成技能,通过练习,更容易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和不太注意的方面。
2、从治疗师、来访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多角度体验,我们这样说或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怎样更好。
3、角色扮演将人们认为他是怎样与人交流的与其他人感觉他是怎样与人交流的差异突显出来。
4、就像是在驾校在教练陪同下学开车一样,角色扮演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练习场所,即提供了学习机会,又会对驾驶人及车提供保护。
5、在练习的过程就扮演来访者就自己的问题进行练习,有可能获益。
6、当我们扮演治疗师的时候,我们发现组织语言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或者说我们想的并不能完全的表达出来,进行角色扮演有可能让我们的语言更精练、准确。
7、同时在观察别人的角色扮演,我们能真切体会来访者的心理。
过程:1、老师讲解角色扮演的内容,目的,并找同学进行示范2、三人一组,分别扮演来访者、咨询师,观察者3、治疗师扮演者与来访者扮演者协商角色扮演过程,共同决定扮演的是一个容易的、中等程度的还是难的角色扮演。
4、治疗师和来访者访谈,观察者观察。
5、反馈。
6、角色互换,再扮演两轮。
反馈的目的1、反馈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及我们给其他的人印象怎样,接受反馈会让我们有机会改变及修改我们的交流,使之更有效。
2、为了保证反馈有帮助,需要以小心和支持性的方式。
3、发现做得好的方面将会强化好的练习。
4、发现不那么的方面将提供改变的机会。
反馈应该1、关注行为而不是那个人(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是怎样的)。
2、使用关于行为的副词而不是关于品质的形容词。
3、包含发现而不是推论(说或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推测是为什么)。
4、包含描述而不是判断。
5、就特定一点而不是泛化。
6、分享观点和信息而不是给建议。
7、包含一些接受者能够用的信息,而不是一些我们喜欢给的。
8、关注那些接受者能够做的一些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摘要角色扮演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咨询情况和咨询阶段,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
本文在莫雷诺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role play)心理剧(Psychodrama)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1前言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抒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目的。
角色扮演技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主要是受到三种治疗取向的影响[1]。
第一种是心理剧,它是运用团体成员和动作技巧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密世界。
第二种是由Kelly,G·A所创的固定角色治疗,咨询员要求当事人扮演不同于当事人原本的人格特质的某种人格角色,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重整与发展新的概念系统。
第三种是行为演练,咨询员让当事人在咨询情境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新的行为模式。
其实,角色扮演技术在人类幼儿时期就有自发的萌芽现象。
三至六岁的幼儿,其体力和智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知识经验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活动,并能模仿成人的行动以玩具代替实物,创造性地反映成人的社会活动和劳动,以满足他们的愿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游戏的内容、规则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从游戏的规则看:小班幼儿游戏时,不是从角色的分配开始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
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并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义和任务,这表明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计划性[2]。
这时,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因此游戏中的纠纷也常常发生在角色的分配上。
大班幼儿的游戏有了更大的变化。
大班幼儿开始能事先计划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
由于现代都市生活和小家庭制度造成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游戏的机会减少,而角色扮演是人的本性,因此,教育要回归到幼儿生活本身,把角色扮演运用到儿童游戏治疗中,让具有千万种发展可能性的儿童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发现生活周围不同社会角色的言行特点,培养独立性、合作性、坚韧性,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谷向东、郑日昌研究初中生技能角色扮演测试的多因素实验所用的研究工具[3]曾运用角色扮演行为自评量表,让被试自评在角色扮演中紧张程度,角色扮演行为的代表性及在角色扮演中真实感大小。
以初中生为被试,以社会技能为目标行为,对角色扮演测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外在效度。
结果发现角色扮演行为随情境操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采用个体化的测试情境、低水平要求的指导语及非结构化的交往方式的情况下,外在效度最高。
而在社会技能的角色扮演测试中,谷向东、李伟研究中说到角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测试指导语、测试环境、助手行为。
王行、郑玉英编译的《心理舞台》[4]这本书和游丽嘉编译的《心理剧入门》[5]中着重描述了团体咨询中的角色扮演。
而由陈金定编著的《心理咨询技术》[1]论及到的角色扮演技术则主要适用于个别咨询的情境,与团体咨询的角色扮演技术自然大不相同。
他还提到角色扮演技术的使用,在某个层次上,与空椅法难区分。
使用角色扮演技术与空椅法时,都是将过去以现在的方式呈现,不过角色扮演技术的重点强调的是动作上的“演出与走位”,而空椅法并未强调此重点。
虽然角色扮演与空椅法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不过,两种技术可以配合使用。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甚至在社会技能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广泛运用到角色扮演技术。
角色扮演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状况,是一种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出来的功能非常多。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
最重要的是角色扮演能使人们在同情心,责任心,团结协助、灵活交流、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刘芳在研究抑郁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治疗[6]中说到,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抑郁者可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过程如下:①问题及情况说明,咨询师可帮抑郁者找出一个典型事例;②角色分配。
主角是抑郁者扮演自己,配角是咨询师;③指示语扮演要象真的一样进入角色,中途有问题不要停下来;④信息反馈,指出抑郁者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方面如何改进;⑤模仿学习,让抑郁者采纳咨询师的意见练习新的行为或进行角色替换,感受自己旧有行为的不适宜之处,且能在咨询师示范的新行为中主动模仿。
学习到新的适宜的行为方式。
⑥强化指导。
咨询师对患者在扮演中表现出的适宜行为进行强化,并鼓励把新行为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周一平等[7]曾研究过角色扮演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选择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实施角色扮演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精神科护理。
4周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评分测定和比较。
结果,角色扮演4周后实验组患者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并探讨了角色扮演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心康复的原因:①角色扮演激发了患者自我意识的情感,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力量,形成对自己的重新评价,消除压力和自卑,提高自信,达到心理康复效果。
②通过角色扮演的重述事件、现象或想象,改善了患者真实的或概念化的情境,使患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现实生活。
③在角色扮演中,每个患者都能去尝试教育和帮助他人,这种支持性的体验也会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强了自信。
美国教育家菲利普(P·J·Philip)在研究中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可以记住10%他们所读到的、20%他们所听见的、30%他们所看见的、50%他们所听见且看见的、70%他们所说过的和90%他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所说过的。
在英语里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
角色扮演模式的心理治疗正是通过给学习者赋予一定的角色,从而把他们积极地纳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进行换位的思考和体验式的学习,从而建构起自身的知识进而提升生活的质量。
目前,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已普遍运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李英丽,高井泉[8]等在研究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时发现,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增强爱心、同情心和职业认同感方面与传统教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可见,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说是间接的团体心理咨询。
近年来,国内外角色扮演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舞慰籍受伤的心灵,在受灾人群、重大躯体疾病患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Tsang[8]报道,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和工作技能。
角色扮演可以发掘潜在能力,突破内心障碍,从困境中找出更多的出路,重新看待人和事,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
笔者认为,要具体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必须了解支持其相关的理论依据。
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知道为何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具有这样的功能与方法。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角色扮演的理论依据。
角色扮演技术的运用如此广泛,是由以下几个理论发展而来的,体现了角色扮演发展的大好趋势。
2 角色扮演的理论依据2.1莫雷诺角色理论角色扮演是由心理剧发展而来,于20世纪30年代被推广应用。
而临床心理学则在1959年将角色扮演用于心理剧中。
有些学者,例如kipper将心理剧视为角色扮演的一种形式。
心理剧(psychodrama),也称社会剧,由主角、导演、辅助角色、舞台、观众等基本元素组成,是由美国精神医学家莫雷诺(J D·moreno,1889~1974)首创的。
1921年,他开始尝试用心理剧的方法治疗精神病人,1925年,莫雷诺到美国后,决定从事心理治疗,后来,他在普利茅斯研究所和圣西那医院的精神卫生诊所对患病儿童实施心理剧疗法。
1936年,莫雷诺和同事们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剧院,又成立了“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并召开了国际心理剧会议[4]。
现在,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咨询形式,主要以角色扮演为表演技巧的心理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通过表演的形式,让个体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中得到领悟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莫雷诺相信人类是天生的演员,且拥有自然的行动渴望(acting hunger),需要以亲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同时也需要将内在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来,这种行动哲学早在希腊时代就被亚里士多德所重视。
莫雷诺也相信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自动性的创造力,所谓自发(spontaneity)是指面对一个崭新的情境时,个体一种自然激起的反应,或是面对一个旧的情境时,个体脱离过去经验的窠臼,创造出一种新的方式去面对的力量。
然而我们常常受到生活经验、角色、习俗和文化教条所限制,压抑了属于孩子式的自信、好奇与勇于尝试的真性情。
而以角色扮演为主的心理剧正好能让主角自发性地发掘出被压抑的真性情。
2.2 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是目前颇受学术界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
把社会看成大舞台,把社会成员当成剧中角色,这种类比早已存在,但真正使之成为一种分析社会关系的解剖社会结构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则是本世纪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G·米德教授是社会角色理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社会期望的各种角色的总和[9]。
一个人所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按角色规范和角色期待的角色行为都有一定的范围,即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对角色行为范围的限定,叫角色域。
个体的角色行为一旦离开了角色域,就会引起角色偏离和角色冲突。
一个人在实现个体的社会角色时,必须同一些在单位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一道工作,从而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人物”的角色联合体。
凡是和他协同工作的人,如上级、下级或同事,构成了个人的角色组。
角色行为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化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角色理论具体化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按剧中人的方式行动,或以剧中人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及自己,是由剧本、场景、导演的指示、同伴演员的表演、观众的反应以及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理解和扮演技能等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