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区别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
《古诗》整体介绍《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下面是关于《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的内容,欢迎阅读!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
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
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
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平淡。
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
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
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作者:石碧兰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0期摘要: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处,因此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
比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在创作年代、作者、写作手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以及六朝和盛唐时期等中国其他朝代的文学现象。
关键词: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相异相似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赋物,实五言之冠冕也。
”钟嵘《诗品序》言:“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故是炎汉之治。
”李善《文选》卷二十九注:“五言,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
”释皎然《诗式》曰:“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条中有“《十九首》词精意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
”胡应麟《诗·内编》中有:“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体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讨论的热情从来没有冷却过,可见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一、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的不同之处“古诗和乐府除了在音乐意义上有所区别外,实际是二而一的东西。
现在乐府古词中,假如哪一篇失去了当时合乐的标题,无所归类,则我们也不得不泛称之为古诗;同样,现存古诗中,假如某一篇被我们发现了原来和乐的标题,则它马上又会变成乐府歌词了”。
[1]由此可见,有无合乐的标题是古诗和乐府诗的区别之一。
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其中汉乐府的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中,“相和曲”有“丝竹更相和”之意,是流行于北方的民歌;“鼓吹曲”是当时北方的乐曲,主要用于军乐。
“绕歌十八曲”一部分歌词为西汉民歌,也就是说“音乐是汉乐府的灵魂”。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与汉乐府异同)
冉冉狐生竹,结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口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翻。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辄。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 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 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 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 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乂如西北有高楼, 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 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儿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釆 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乂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 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黃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 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 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 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 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比较作者:单朝辉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9期摘要: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均塑造了一批真实感人、光彩熠熠的女性形象,形成两个各具特色的女性世界,成为研究中国女性文学必须涉及的领域。
两个别样的女性世界。
有着共同时代的世态人情、社会价值、文学观念在她们身上的投影,也有诸多细微的差异。
她们生活的世界是建筑在民间尘世中的有着人生种种苦乐酸甜的现实社会。
本文作者试图通过比较两个女性形象的相同和差异,揭示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审美底蕴。
关键词: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女性形象诗歌发展到汉代,出现了汉乐府诗歌和《古诗十九首》两朵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
两汉乐府诗歌体现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是《诗经》、《楚辞》之后的叉一文学瑰宝。
这些诗歌大部分来自民间(少数文人创作和贵族创作),反映了普遍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产生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顺帝到献帝年间),作者主要是社会上无所归依的下层知识分子。
它以关注人生、情真意切影响了文人诗的方向,代表了文学观念的转变,突破了儒家诗教“发乎情,止乎礼仪”的传统,吟咏风谣,流连哀思,深刻地再现了汉末文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过程,为我们保留了一段深切感人的精神历史。
刘勰誉之“委婉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钟嵘称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所呈现的两个女性世界,固然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下的一些共同特征,但是无疑,两个女性世界尽管时代接近甚至交叉,但又有各自的特质。
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分别从女性人物的类型,女性形象的展现方式,以及女性形象的深层审美底蕴和主题意涵三方面来审视女性形象的不同。
一、女性人物类型比较总的说来,汉乐府的女性是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女性,是丰富多彩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是思亲情感中的女性,是思妇,类型上较为单纯,却极为感人。
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艺术特征的异同
首《 门行》 出了劳动人 民饱受剥削无法生存 的残 东 道 酷现实 , 无衣无食挣扎在死 亡线 上的丈夫不顾妻子 的哀求 , 不得不“ 拔剑东 门去” 而走 险 。其结 果 又该如何 呢?《 铤 妇 病行》 的是妇病 连年 累岁 , 危之 际把孩 子托付 给丈 夫 ; 写 垂 病妇死后 , 夫不得不沿街 乞讨 , 丈 遗孤在 家里呼喊着母 亲痛 哭 。其严酷现实犹如雪上加霜 。《 孤儿行》 更是用 白描的手 法写孤儿受到兄嫂 虐待 , 尝尽人 间辛酸 , 小年 纪 , 死不 小 欲 能, 欲活不得 , 其惨状令 人欲 哭无 泪 , 不忍卒 读。三首 短诗 表现 的都是平 民百姓的疾苦 , 来 自社会 最底 层 的呻吟 呼 是 号, 斑斑 血泪充溢字里行 间 , 善 良人愁肠 千转 , 令 激起 对封 建 制度 和统 治阶级无 比的愤恨 1 2 渴望爱情婚 姻 。爱情 婚姻 题 材作 品在汉 乐 府诗 中 . 占有较大 比重 , 这些诗篇多 是来 自民间 , 或是出 自下层文 人 之手 , 中交织着追求 与幻 灭 、 与恨 、 其 爱 破坏 与维 护两方 面 的矛盾对立 , 形成 两条 不同的轨 迹 , 上演着婚姻爱情 的悲喜 剧, 富有深刻 的认识 意义。在鼓 吹曲辞《 上邪》 中 , 篇 用语 奇 警, 别开生 面。先是指 天为誓 , 表示要与 自己的意 中人结 为 终身伴侣 。接着便连举 五种千 载不遇 、 极其 反 常的 自然 现 象, 用以表 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 , 中每一种 自然现象 其
第2 7卷 第 1 期
2007 年 1 月
南都学坛 ( 文社会科 学学报 ) 人
Ac d mi ou o n u( u a o e Hu nt sad S ca ce c s a e cF rm f Na d J r l f h ma ie o i S in e) on t i n l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一)内容上,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有共同的一面,即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
艺术上,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作者的层次有别)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
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
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
《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
“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 ,“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1](P18)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
”[2](P214)当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比较流行的观点。
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
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
”[3](P264)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一、汉乐府的含义
• 1、音乐机关的名称
• 职能: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广泛收集民歌。
2、诗歌体裁的名称
汉代人把配乐的歌辞叫歌诗,魏晋以后,人们 便将这种在乐府机关合过乐的歌诗直接称为“乐 府”,而将没有入乐的诗歌称为“徒诗”,于是, 乐府便由音乐机关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最完备 的一部总集。
• 考:老也。 • 寿考:犹言老寿。 • 奄忽:急遽。 • 随物化:指死亡。
• 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 一说为“美好的名声”。
这首诗从百草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 因而发出“立身苦不早”的失意慨叹。
小结
• 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杰出代表,它 标志着四言诗的衰微和五言诗的兴起,《孔 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 着汉乐府的最高成就;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在艺 术上的成熟。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 • • • • •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 • • • • • •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思考题:
1、简述“乐府”含义的演变。
2、什么叫“汉乐府”
3、汉乐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 点?代表汉乐府最高艺术成就的是哪篇作品?
乐府诗与古诗之表解
乐府诗与古诗之比较近体诗乐府诗、古诗与近体诗《汉诗选》姓名:座号一、诗的演变与比较二、认识《昭明文选》1.原名:文选。
2.编者: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编。
3.卷数:凡六十卷。
4.作品时代:选录秦汉,下逮齐梁之诗文。
5.选录标准:「事出于沉思(有深度),义归乎翰藻(有文采)」。
分为三十八类,按时代编排6.内容:所选包括诗,赋,文,书,论等,史书只取史论。
7.注家:(1)唐注文选有二:(A)显庆中李善为之注。
(B)开元间,吕延祚复集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称为《五臣注》。
(2)南宋后,取李善与《五臣注》合刻,称《六臣注文选》。
其中惟李善注释音训最详,也最有名。
8.价值:为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学总集;四库全书列为集部总集之首。
(诗经是诗歌总集)9.《文选》后来广为流传,淹没了当时所有的选择,成为齐梁以前文章选集的唯一传本。
自唐以后,几乎成为士大夫必修的课本,杜甫告诫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宋人谚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
」后代文人研究《文选》和注解,形成一项专门学问,叫做「文选学」,就可看出这本选集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补充1.(古诗)《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第五讲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三、《古诗十九首》选析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
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
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
《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
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
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
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
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
《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之比较
《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之比较
《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之比较
1、内容
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表现追求享受与及时为乐的生活观;
除以上共同内容外,《汉乐府民歌》中还有抨击社会不公,诉说人民苦难,表达其反抗情绪以及歌颂爱情、抗议礼教束缚之作品;而《古诗十九首》则有大量反映中下层知识分子伤时失意,叹息人生短促,知音难遇,要求建功立业的作品。
2、形式
(1)语言:口语的直白与文人诗语的精炼
《汉乐府民歌》语言质朴直白,清新自然,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精炼准确。
谢榛《四溟诗话》:“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
(2)技法:叙事与抒情
《汉乐府民歌》最显著之特征即是其叙事性。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诗进入渐趋成熟的阶段。
《古诗十九首》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深挚的感情,并且增加了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的悲叹。
(3)诗体:多样化与单一化
汉乐府民歌形式多变,自由灵活,具有一种飞动之势和流动之美。
《古诗十九首》全是五言,这是文人们受乐府诗的影响并向乐府诗学习的结果。
他们在民歌五言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得这种诗体既有民歌的活泼与清新自然,又有文人诗的工致与精美,从而树立起五言诗的新典范。
(4)风格:明朗与含蓄
乐府诗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饱含着自己的血泪或洋溢着自己的欢乐,感情基调是明朗的。
《古诗十九首》却情思深沉,抒写蕴藉委婉。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一)内容上,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有共同的一面,即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
艺术上,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作者的层次有别)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
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
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
《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
“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1](P18)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
”[2](P214)当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比较流行的观点。
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
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
”[3](P264)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
汉乐府与_古诗十九首_的异同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一)古诗十九首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红树深处人家,绿树
绕春山。
2、《梦游天姥吟留别》:星河欲转回,长空雁断声,天姥连天向晓漏,半夜鸡鸣残月影。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
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二)乐府诗选评
1、《秋风词》:无限楼台烟雨中,落花时节又逢君。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作品抒写出唯美的秋天风景,情节高洁,叙文风趣,展现出一个诗意
的江南秋天风貌。
它描写的是静谧的江南秋色,对于寂寥凄凉秋色的
表现有一种深情沾染,能让读者有一种置身其中沉思的感受。
2、《武陵春》:入画山深处,烟霞满路溶。
深壑无人烟,浩气连苍穹。
此诗歌叙述的是武陵雪山的秋末春初的恢弘壮观的景象,抒发出对自然风光的惊叹之情。
诗中清新的语言、对深壑无人烟{{景象}} 和浩气连苍穹美景的宏图描写,反映出一种超越交响曲般的和谐之美。
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1、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3、《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乐府诗与古诗之表解
---------------------------------------------------------------最新资料推荐------------------------------------------------------乐府诗与古诗之表解乐府诗与古诗之比较区别滥觞成立发展性质与形式作品来源代表作乐府诗(歌、行、歌引、引、曲、吟)汉武帝成立「乐府」之官署,职在采民间诗歌,被管弦以入乐凡经乐府采获保存之诗歌,皆称「乐府诗」1.产生于两汉2.发达于南北朝3.没落于隋唐4.变调于中唐1.可被之管弦2.多长短句3.偶数句必押韵4.可以换韵5.不须对仗6.句数、字数均不限制7.多叙事8.贵遒劲1.主要采获自民间诗歌(大抵作者以佚)2.士人之仿制而入乐府者(略可之其作者)1.最有名为西汉李延年「佳人歌」2.佚名「陌上桑」古诗(古风、古体诗)汉代已有古诗,唯「古诗」之名,实始于唐,系别于「近体诗」而言1.五言古诗由乐府演变而来。
班固「咏史诗」,为最早之五言古诗2.七言古诗亦受乐府影响,曹丕「燕歌行」为最早之七言古诗1.以六言、七言为主2.篇幅长3.长句騈语多1.只可颂,不可歌2.多五言、七言(句法整齐)3.用韵较自由,只求韵谐而已4.可以换韵5.不讲究对仗6.句数、字数均不限制7.多言情8.尚温雅多为士大夫所创作1.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为最早成熟之五言古诗2.曹丕「燕歌行」,七言古诗正式成立乐府诗渊源「乐府」一官,秦已有之,至汉武帝设乐府官署,采民间诗歌,被以管弦,称为「乐府诗」名称乐府诗的标题仍留有入乐的痕迹,弄、歌、1 / 10行、吟、曲、怨、谣、辞、调、引、张等。
如长干行、饮马长城窟行、琵琶行、短歌行、游子吟、渭城曲、长恨歌、春闺怨等。
作者采民间歌谣者,作者已不可考。
而士人仿制而入乐府者,略可知其作者。
特色内容繁复,形式多变,句型参差,多长短句,但以五言较突出,可被管弦。
演变发展汉乐府 1 与古诗同为汉代诗歌文学的双葩2 精华是汉代民歌,大都是人民的口头创作。
汉乐府与五言古诗十九首
基本上是游子思妇之辞,抒发了离情别 绪、人生失意、世态炎凉和无常之感。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共 有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超越时空界限, 不引起人们普遍的共鸣。
《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写 游子思乡怀内。 《孟东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写 思妇盼望游子早归,然而盼归不归, 思妇的反映却大不相同。
返回
陌上桑
一、关于题目 题目表示故事发生的环境,又名《艳 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二、段落大意 全诗分为三解。“解”是乐章的段落, 犹如《诗经》的“章”,词中的“阕”。 1、罗敷之美。 2、罗敷严拒。 3、罗敷夸夫。
三、诗歌如何写罗敷之美? 1、用出场环境: 旭日东升、阳光普照,衬托罗敷 象阳光一样光彩照人。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4.表达乐生恶死愿望的诗歌。 《薤露》、《蒿里》 《日出入》、《艳歌》、《长歌行》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 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 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焦母指责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 专由。”兰芝主动请求谴归,更是冒犯了封 建家长的权威和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区别
继《诗经》和《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
和乐府诗处于同一时代的东汉文人诗,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者虽然处于一个时期,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
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一、写作主体不同
乐府诗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汉武帝“始立乐府”,制定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
”有此可见,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既有黔首百姓,也有文人士子。
而古诗十九首中的古诗,虽然本来大多是乐府歌辞,因为脱离了音乐,失掉了标题,才被泛称为古诗。
朱乾的《乐府正义》曾说:“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
”但是这些诗歌大多数为宦游的游子,离家在外,他们的意境和用语同秦嘉的《赠妇诗》很相似,所以有此可以推断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如汉乐府的作者涵盖的广泛。
二、内容不同
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里面的分类有“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清商曲”、“横吹曲”、“杂歌谣辞”六种,由此可见其丰富的内容。
以鼓吹曲为例,鼓吹曲是汉初传入的“北狄乐”,用于朝会、田猎、道路、游行等场合。
歌辞今存“铙歌”十八篇。
大约铙歌本来有声无辞,后来陆续补进歌辞,所以时代不一,内容庞杂。
其中有叙战阵,有纪祥瑞,有表武功,也有关涉男女私情的。
有武帝时的诗,也有宣帝时的诗,有文人制作,也有民间歌谣。
总览全篇,乐府诗集的内容十分的复杂,如有劝人惜时进取的“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也有双关叙述爱意的“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还有悲秋怀乡的“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还有“乐府双壁”的《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分别写的是战争的残酷之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焦刘二人的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则相对狭隘了许多,它的内容多拘束在游子思乡和少妇闺怨,如《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想采撷芳草赠给远方的妻子,所以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诸如此类。
这些失意士子在穷困潦倒之际思念家中的妻子,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所以内容相比庞杂繁复的乐府诗,还是有限的。
三、写作手法不同
乐府诗集多注重叙事手法。
先秦时代的诗篇多以抒情为主,并未得到发展。
汉乐府的民歌特色,就在于叙事诗的发展,不但数量较多,而且质量很高。
如《东门行》、《孤儿行》和《陌上桑》等,到汉末魏初建安黄初的时代,叙事诗更为发展,一些作家文人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也喜欢写叙事诗来反映社会现实,不如蔡琰的《悲愤诗》,全长五百多字,规模宏大。
而长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第一叙事长诗”,它的出现,标志着这个时代叙事诗的高度发展。
从两条线索讲述刘兰芝因不受婆母喜爱而被迫还家,又因家兄的逼迫不得不违背与焦仲卿的誓言而转嫁他人,后来二人双双赴死的悲剧故事。
故事叙述的详略得当,还成功塑造了几个经典的人物,它完全克服了篇幅的限制,堪与后代的戏曲小说媲美,有聪明善良美丽,坚贞不渝,对于恶势力的强烈的斗争性和反抗精神的刘兰芝;虽然懦弱但是仍忠于爱情的焦仲卿;极端蛮横无理,专断孤行,玩弄卑劣手段的
焦母,这些人物个性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古诗十九首则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由于篇幅短小精炼,难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徘徊。
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兴起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用以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物象,《涉江采芙蓉》中就是远在他乡的柚子采择芳草以赠情侣的情节,借此抒发了思乡之情。
古诗十九首还运用了大量的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明月皎夜光》以月光星象发端,又以南箕北斗和牵牛星徒有其名为喻而结束,中间穿插富贵易交一事,整首诗都给人一种寒凉凄清之感,作者造境的技巧非常高明的。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