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二体-产前诊断中心
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诊断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4卷第1期·专题笔谈· 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诊断李海军1 刘思平2 许育双2 王德刚1 吴瑞枫2 王珊珊3 张俊荣3(1.中山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中山 528403;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江苏南通226021)【摘要】 9号染色体为C组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由于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错误事件的存在,导致个体产生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9号染色体三体和单亲二体,引起相应的遗传效应和临床表型。
9号染色体三体是一种致死性的染色体病,大都在孕早期发生自然流产。
相对于其他染色体嵌合来说,嵌合型9号染色体三体发生率高,表型谱广。
9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没有明确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本综述就既往发表的文献进行汇总,对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的产生机制、发生频率、临床特征、预后和治疗、再发风险、实验室检测进行了总结,意在对临床遗传咨询、宫内超声筛查和产前诊断、临床处置提供帮助。
【关键词】 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9号染色体三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2.01.001 通信作者:刘思平,E mail:lsp83@smu.edu.cn 9号染色体为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情况下来源于父母亲本各一个拷贝。
其为C组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全长141213431bp,约占细胞总DNA的4.5%,包含2466个基因,605个为OMIM基因,已证实162个OMIM基因与疾病关联(数据来源于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https:∥www.gena.tech/),9号染色体包含1个印记基因犌犔犐犛3,该基因的致病效应尚不明确。
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4期·专题笔谈· 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林晓莹3# 崔慧敏2# 梁意1# 李荣3 熊小龙4 孔舒1 丘文君1潘倩莹1 黄呈3 魏佳雪3 顾莹2 刘维强1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广东广州 510150;2.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317;4.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保障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摘要】 14号染色体属于D组中等大小的带随体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常可由于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的14号染色体三体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则是一种较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在活产儿中存在,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1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还可导致表观遗传疾病,产前诊断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14号染色体三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母源性及父源性1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表型、相关治疗、预后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以期对14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4.002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302);连云港市科技社发项目(SH1603)#共同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魏佳雪,E mail:weijiaxue@hotmail.com;顾莹,E mail:748943042@qq.com;刘维强,E mail:liuweiqiang@gzhmu.edu.cn 14号染色体属于D组中等大小的带随体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长共107349540个碱基,包含2183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530个,涉及相关疾病的OMIM基因135个(https:∥www.gena.tech/)。
18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专家笔谈· 18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张永玲1 王丽娟2 方卉3 黎福成1 郭辉2 景象一1 高慧2马迪2 袁鹏辉3 金鑫荣3 李茹1 (1.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623;2.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20;3.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30)【摘要】 18号染色体属于E组较小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由于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裂可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18 三体可致胎儿多发畸形,大多在出生后不久夭折;嵌合18三体可在正常成人出现,表型差异非常大;18号染色体单亲二体较为罕见,目前该染色体无已知印记疾病。
本综述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对18 三体、嵌合18 三体及18单亲二体产生机制、发生率、临床表型、相关治疗预后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以对18号染色体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8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4 通信作者:李茹,E mail:linra020@126.com 18号染色体属于E组较小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总长78077248bp(hg19),包含775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226个。
检索OMIM数据库(https:∥omim.org/)显示共有127个Phenotype与18号染色体有关,包括18p缺失综合征(OMIM#146390)、18q缺失综合征(OMIM#601808)等。
本综述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对18 三体、嵌合18 三体及18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产生机制、发生率、常见临床表型、治疗预后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以对18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1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
·专家笔谈·《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1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王永化1 田琪2 张蕊3 黄曙方1 丁红1 李萍1 (1.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630;3.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惠州 516001)【摘要】 12号染色体是C组中长度最小且着丝粒指数最小的染色体,可由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后期的姐妹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的12 三体可导致早期自发流产;嵌合型12三体可在活产儿中存在,但较为罕见且疾病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12号染色体目前有关印记基因报道较少且存在争议,是否致病留待进一步确认。
本综述通过对既往的文献报道和各作者所在实验室内部数据整理,对12 三体的产生机制和发生率、嵌合型12 三体、母源性及父源性1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表型、预后、再发风险及实验室诊断等进行总结,以期对12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022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70701013) 通信作者:李萍,E mail:liping701@163.com 12号染色体(NC_000012.12)属于C组中长度最小且着丝粒指数最小的染色体,全长共133275309个碱基,包含有1034个编码基因、1269个非编码基因及653个假基因。
OMIM(www.omim.org/)数据库收录的致病基因为犛犗犡5(12p12.1)、犌犔犆1犘(12q14)、犎犇犔犆犙6(12q24.31)、犗犆犅犕犇(12q23.3)、犕犈犇13犔(12q24.21)、犓犘犃(12q13.3)、犇犐犃犚6(12p12.3)、犗犇犌6(12q15)、犈犗犚犞犃(12q21.31)、犚犘犛26(12q13.2)、犖犗犛1(12q24.22)、犜犅犡5(12q24.21)、犓犚犜83(12q13.13)、犆犚犃犇犇(12q22)、犜犅犓1(12q14.2)、犆犖犗犜2(12q15)、犠犐犉1(12q14.3)、犖犝犘107(12q15)、犆犃犆 犖犃2犇4(12p13.33)、犆犎犛犜11(12q23.3)。
1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及单亲二体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4期·专题笔谈· 1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及单亲二体王晔1 李志民2 黄嘉怡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080;2.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3.广东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 19号染色体属于F组的次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可由于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由于19号染色体是一个基因极其丰富的染色体,到目前为止,关于19三体及嵌合型19 三体的报道十分罕见,仅有几例相关报道。
完全型的19三体通常是致死性的,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而嵌合型19 三体也可引起多发异常及早期死亡,仅在1例活产幼儿中报道过极低比例嵌合型19 三体的存在。
19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报道极少,目前关于19号染色体上印记基因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19 三体、嵌合型19 三体及19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再发风险进行总结,以期对19号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4.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80104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8A030310244) 通信作者:王晔,E mail:wangy576@mail.sysu.edu.cn 19号染色体属于F组的次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可由于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由于19号染色体是一个基因极其丰富的染色体,到目前为止,关于19 三体及嵌合型19 三体的报道十分罕见,仅有几例相关报道。
完全型的19 三体通常是致死性的,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而嵌合型19 三体也可引起多发异常及早期死亡,只在1例活产幼儿中报道过低比例嵌合型19 三体的存在。
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3期·专家笔谈· 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张建林1 许晨霞2 李燕芳3 赵婧2 梁少霞2 杨海鑫2 王德刚2(1.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南通 226001;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中山 52840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260)【摘要】 17号染色体属于E组近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减数分裂期染色体不分离或有丝分裂错误可导致三体或嵌合体。
完全型17号染色体三体至今未见报道。
嵌合型17号染色体三体少见,常伴有宫内生长受限和心脏发育畸形,活产儿中临床表型差异很大,可表现为完全正常、多发微小畸形、生长发育迟缓或多系统严重畸形。
绒毛活检检出的嵌合型17号染色体三体病例出生后表型均正常,考虑限制性胎盘嵌合所致。
皮肤组织嵌合的病例常伴发各种异常体征,几乎所有存在异常体征的嵌合体患儿都有颅面部异常。
17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目前较少,多为单亲二体纯合区域内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突变纯合化而致病。
产前超声结合血清学筛查、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用于再生育指导。
本文结合3家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例和既往文献,对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发生率、产生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实验室检查、再发风险评估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涉及17号染色体的产前遗传学咨询与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 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17号染色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3.0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002604)、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MSZ18112)、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B1076) 通信作者:张建林,E mail:1634219724@qq.com 17号染色体在人类染色体中基因密度位居第一,全长81.2Mb,包含1209个编码基因,其中OMIM基因1001个,与疾病相关的OMIM基因309个。
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2期·述评· 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刘维强1 孙路明2 沈亦平3,4,5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广东广州 510150;2.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上海 201204;3.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中心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0;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遗传科,上海 200127;5.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系;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及基因组部,美国波士顿 02115)【摘要】 染色体三体是导致胚胎停育、胎儿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可存活三体如21 三体又是严重的出生缺陷,因此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生育健康和出生缺陷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检测出越来越多的三体嵌合体和罕见的单亲二体,进一步加剧了遗传咨询的难度。
本期专刊我们会同全国50余家产前诊断机构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所通过查询文献及汇总各自单位多年来的数据,对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发生机制、发生率、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和再发风险等进行综述,将每条染色体相关信息系统地进行总结,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循证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关键词】 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2.001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302) 通信作者:孙路明,E mail:lumings@tongji.edu.cn;沈亦平,E mail:yiping.shen@childrens.harvard.edu 根据2012年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的国家,出生缺陷率约5.6%[1],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数约90万例,其中染色体畸变约占出生缺陷遗传学病因的80%以上[2],因此,基于遗传变异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出生缺陷的早期预防意义重大。
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检测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4期·专题笔谈· 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检测杨兴坤1 肖鸽飞2 朱钧萍3[1.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2.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遗传研究所),广东珠海 519001;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 2号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243.21Mb,共包含1779个基因。
2号染色体纯合子在活婴中未见报道,在流产绒毛组织检测中,2号染色体三体(trisomy2,T2)的发生率为1.07%~1.57%,T2嵌合体的发生率为0.12%。
T2嵌合体的临床表现多变,可表现为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少、先天性心脏病、脑室扩大、脊柱裂、肾积水、生殖器畸形、小头畸形、唇/腭裂、面部畸形等。
针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常用实验室方法有以下几种: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
当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正常时,T2综合征的再发风险约为0.5%~1%,若夫妻一方为嵌合体时,再发风险视嵌合比例而定。
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10.5%严重影响胚胎生长发育而导致早期流产,3.5%无任何临床异常症状,52.6%继发性单基因纯合突变导致隐性遗传病。
UPD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微卫星标记分析、特异性甲基化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分析、全外显子测序以及全基因组测序。
先证者同胞的发病风险取决于UPD的不同发病机制。
【关键词】 2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4.001基金项目: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ZH2202200063HJL);佛山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020001003953、2020001005606) 通信作者:杨兴坤,E mail:185330128@qq.com1 2号染色体三体和嵌合体1.1 2号染色体基本特征及概述 2号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243.21Mb(hg19版本),包含1779个基因,其中1022个OMIM基因。
6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
前筛查以获得健康的胚胎,从而获得健康的子代。 T6在肺组织、肾组织、脑组织、心脏组织及胎盘组织
2 6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
的嵌合比例分别为17%、7%、1%、13%及25%。在 产前绒毛膜取样中有5例T6嵌合比例小于10%的
2.1 概况 产前诊断中三体嵌合体的表型受到多 嵌合体为胎盘组织嵌合,胎儿表型正常,3例多发性
子受精后形成三体型和单体型的合子,或由合子期 有丝分裂错误产生。6号部分三体大多数发生在染 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子代中。 1.2 临床特征 完全型T6是指所有的细胞均为6 号染色体三体,尚无活产儿报道。多个研究团队报
道过6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病例,其中6p三体综合征
j犇in犗通h犐u:讯as1s作0@.1者1364:37曾0.c/o婷jm.c,n;E邹kim.永cajilp毅d:z,.Ee2n0gm2t1a8il.0@:2zoh.u0ky0uo1snzghyi.@orggm;a刘il.锦co华m,Email:
【摘要】 6号染色体属于C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可导致三 体现象。完全型6号染色体三体是罕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大多在胚胎时期停育或在孕早期流产;嵌合 型6号染色体三体可在活产儿中存在,根据嵌合比例及组织分布临床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单亲二体可 增加常染色体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父源性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还可导致表观遗传疾病暂时性新生儿 糖尿病1型。产前诊断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号染色体三体、 6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相关治疗、预后及再发风 险等进行综述,为6号染色体相关疾病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关键词】 6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 【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
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专家笔谈· 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郭婧1 徐晓园2# 满丹丹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2.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汕头 515041;3.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 411104)【摘要】 10号染色体是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0号染色体三体大多会导致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也可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
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异常,其预后与嵌合类型有关。
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目前未见导致表观遗传疾病的报道,但存在因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报道。
本综述汇总既往国内外文献以及部分单位的实验室数据,从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的临床特征、发生率、发生机制、治疗、预后以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期望能给予临床医生和相关工作者帮助。
【关键词】 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1 通信作者:郭婧,E mail:irisguojing@outlook.com#并列第二作者 10号染色体是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0号染色体包含超过1.33亿个碱基对,约700~8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占细胞总DNA的4%~4.5%[1,2]。
由于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及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都较为罕见,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较少,因此给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带来了一定困难。
本文主要对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发生率、诊断、发生机制、治疗与预后以及再发风险等进行综述,从而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和帮助。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2期·专题笔谈·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李娇1 丁丽娜2 林彭思远3 (1.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广西南宁 530003;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科,广州广东 510010;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长沙410007)【摘要】 4号染色体属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常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是致死性异常,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的发生是非常罕见的,因嵌合比例和嵌合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从表型正常到多发性先天畸形或胎儿宫内死亡均有报道。
4号染色体上没有明确的与疾病相关的印记基因,具有表型的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隐性基因纯合突变所导致。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再发风险评估等进行总结,以期对4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2.004 通信作者:林彭思远,E mail:linpengsiyuan@163.com 4号染色体属于B组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全长共约191Mb,含154276个碱基,包含1347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约618个,致病性OMIM基因约176个(https:∥decipher.sanger.ac.uk)。
除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和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外,4p16.3微缺失可导致Wolf Hirschhorn综合征(OMIM#194190)。
因4号染色体上没有明确的与疾病相关的印记基因,具有表型的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隐性基因暴露而导致相应的单基因疾病。
13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
13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谢天;薛婷;刘维强;章钧;田琪【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22(14)1【摘要】13号染色体属于D组中等大小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常可由于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由于染色体挽救机制产生的13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在临床常见。
完全型的13-三体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活产13-三体胎儿表现为多发畸形,1年内死亡;嵌合型13-三体则是一种较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在活产儿中存在,表型存在异质性;13号染色体的UPD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风险,但无印记基因致病。
产前诊断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13-三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嵌合型13-三体、母源性及父源性13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表型、检测、临床应对等进行总结,以期对13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总页数】7页(P14-20)【关键词】13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作者】谢天;薛婷;刘维强;章钧;田琪【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5【相关文献】1.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2.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3.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4.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检测5.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及单亲二体
限于胎盘,而胎儿预后通常较好。有多个病例报道 CNVSeq)来明确诊断。
在绒毛活检样本中发现完全型7号染色体三体或嵌 不同检测技术对嵌合的检测能力有一定的差
合型7号染色体三体,羊水及脐血检测均未见7号 异,并不是所有的嵌合都可被检出。此外,受外源的
染色体三体细胞的存在,其中1例于出生后3个月 母源污染(母血细胞、蜕膜、穿刺组织碎片等)、培养
要原因,约占71%[21]。目前在UPD病例数据库 发育[34]。因此需要更多病例和进一步的研究来证
中,统计数据显示共有291例UPD(7),占所有染色 实父源性UPD(7)的病因学机制。
体已发现UPD总数的7.97%(291/3653)。在291 2.3 治疗和预后 对母源性UPD(7)导致的SRS
一般来说,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嵌合的比例和嵌 合体的检出能力也存在差异。培养瓶法需要打散克
合的部位,嵌合发生越早,异常细胞比例越高,临床 隆,滴片的过程中分裂相破裂,可能发生核型丢失,
影响越大。由于嵌合部位无法精确检测,因此对个 从而导致真性嵌合的漏诊,也易产生假性的嵌合。
体而言,在试图根据三体细胞比例来判断胎儿预后 原位法能保留克隆的完整性,还原克隆真实状态,无
或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鉴定,同时结合超声做出综 示为嵌合[14]。基于DNA的检测QFPCR技术一
合判断。绒毛活检、羊膜穿刺术及脐静脉穿刺获得 般可检测出嵌合比例在20%及以上的三体嵌合
的标本胚胎组织来源不同,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染 体[15]。产前BoBs在7q11.23区设置5个探针,核
色体变异可能发生在不同胚层的分化过程中,因此 型BoBs在7号染色体短臂和长臂分别设置2个探
本中未发现7号染色体三体。 临床报道中更多见的是嵌合型7号染色体三
性染色体单亲二体
·专家笔谈·《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性染色体单亲二体刘家柳1 罗艳敏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080)【摘要】 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极为少见,有丝分裂错误和性染色体三体自救等均能导致单亲二体,常合并非整倍体异常。
性染色体上无明确的印记基因,其单亲二体的临床意义主要与单亲二体区域的隐形致病基因突变有关。
目前的文献多为病例报道,本综述汇集既往的文献报道,对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概况、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性染色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5通信作者:罗艳敏,E mail:luoyanm@mail.sysu.edu.cn 性染色体的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指1对性染色体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来自同一亲本,而非父母双方。
减数分裂过程的错误、三体自救、单体自救等机制可导致性染色体UPD的发生。
性染色体UPD发生率极低,目前的文献多为病例报道。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性染色体UPD在产前亦可被检出,性染色体UPD的意义解读给临床遗传咨询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汇集已报道的性染色体UPD病例,对其发生概况、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综述。
1 发生概况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率尚无统计,文献中多为病例报道。
一项基于141916例大样本的无创产前检测(non 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数据,分析孕妇性染色体异常情况,其中发现3例UPD(X),推算人群患病率为0.02‰(1/47305)[1]。
单纯的UPD(X)不伴有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的病例往往在X连锁隐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中被检出,这也间接说明UPD(X)女性仍然可以存活。
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综述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3期·专家笔谈· 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综述黄乙涓1 耿娟2 杨艳东3 (1.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655;2.杭州金诺医学检验所,浙江杭州311188;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与产前诊断科,广东广州 510655)【摘要】 22号染色体三体(简称22 三体)是一种染色体疾病,是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产后存活病例罕见,而22号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较多见;22三体嵌合体是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疾病,可由于嵌合的比例和嵌合的部位不同而导致临床症状以及寿命长短不同;2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22,UPD(22)]临床上少见,母源性或父源性UPD(22)致病原因多为隐性遗传疾病基因发生纯合突变导致。
本文主要对22号染色体的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进行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再发风险评估与遗传咨询要点等方面的综述。
【关键词】 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22号染色体三体;2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3.004 通信作者:杨艳东,E mail:yangyd35@mail.sysu.edu.cn1 22号染色体三体1.1 疾病概述 22号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51Mb(hg19版本),DECIPHER数据库记录22号染色体包含有771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gene)、351个OMIM收录基因和96个致病基因(morbidgene),其中有超过50个隐性遗传致病基因。
22号染色体三体(简称22三体)是一种染色体疾病,表示22号染色体为3个拷贝而不是正常的2个拷贝。
该异常于1972年由Buhler等[1]发现,它的发生是由于父母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常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单亲二体-产前诊断中心
•
目前临床上见到最早发现最常见的由片段性单亲二体引起的疾病是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约占该病总病例的20%-25%。此畸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而且大部分属父源性单亲二体并只限于11号染色体短臂远 端片段上。
经过对该关键区域进行分子遗传研究,发现关键区域内与Angelman综合征发生有关的UBE3A基因能编码大脑 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蛋白。只有当该基因位于母源的15号同源染色体上时,它才能够表达。所以一旦在母 源的15号染色体上的关键区域发生却失,就会引起Angelman综合征。由于该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合成受阻, 正常胎儿大脑发育被破坏,导致严重智力障碍。
3.单亲二体表现型遗传学病理
• 导致单亲二体表现型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基因印迹效应,其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位基因的双 等位基因表达。当突变基因位于两条单亲染色体上,单亲二体携带者就变成突变基因纯合子而 发病。 • 此外,残余三体效应也被认为是导致单亲二体表现型的一种发病机理。这是指通过三体营救, 没有变成单亲二体的少量三体细胞仍然残留在胎盘或其他组织里,并产生异常的表现型,其机 理可能与2号染色体母源性单亲二体的16号染色体母源性单亲二体的表现型发生有关。
2)配子互补
这是指由减数分裂突变生成的二体配子和缺体配子结合受精后产生二倍体的现象。 由于这种二倍体含有一对属同二体的同源染色体,故成为单亲二体。
3)有丝分裂复制
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变成一对 属同二体的染色体。在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情况下,这一对染色体同时进入相同的一个子代 细胞变成二体,即单亲二体。
产前诊断中心简介
产前诊断中心简介
产前诊断中心是我院为了“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而筹建的一个全新科室。
中心配有咨询门诊室、检查室、手术室;配有中心实验室包括:细胞遗传室、分子遗传室、生化遗传室、PCR实验室及原位荧光杂交实验室;高分辨率四维彩色B。
本中心开设产前诊断,优生优育,遗传病咨询,孕早期保健,复发性流产门诊,提供婚前,孕前咨询及保健,孕早、中期优生筛查,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检测、治疗及宫内治疗等。
实验室开展的项目: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进行孕早期的唐氏综合征筛查,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及神经管缺陷病的筛查,生物芯片法进行免疫性不孕不育六项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封闭抗体的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FISH方法对胎儿染色体病快速诊断,采用PCR技术对胎儿地中海贫血进行基因检测,采用PCR技术或FISH 对肿瘤进行基因诊断等。
本中心是茂名地区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
具有承担茂名的产前诊断工作的能力。
咨询门诊专家出诊安排:
星期三下午:陈秀平副主任医师
星期四下午:吴玉华主任医师
星期六上午:谭峰副主任医师
咨询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对该关键区域进行分子遗传研究,发现关键区域内与Angelman综合征发生有关的UBE3A基因能编码大脑 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蛋白。只有当该基因位于母源的15号同源染色体上时,它才能够表达。所以一旦在母 源的15号染色体上的关键区域发生却失,就会引起Angelman综合征。由于该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合成受阻, 正常胎儿大脑发育被破坏,导致严重智力障碍。
DiGeorge 综合征(DGS)
Br J Ophthalmol 2002;86:1312–1321 J Med Genet 2000;37:33–37 Am. J. Hum. Genet. 1999;64:659–667
1.Prader-Willi综合征
Prader-Willi综合征,又称愉快木偶综合征、附睾-侏儒-肥胖-智力低下综合征、肌张力减退-智力减退-性腺功能 减退与肥胖综合征。该病症1965年由Prader等首次报道,至今已报道的病例有数百例。
3.单亲二体表现型遗传学病理
• 导致单亲二体表现型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基因印迹效应,其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位基因的双 等位基因表达。当突变基因位于两条单亲染色体上,单亲二体携带者就变成突变基因纯合子而 发病。 • 此外,残余三体效应也被认为是导致单亲二体表现型的一种发病机理。这是指通过三体营救, 没有变成单亲二体的少量三体细胞仍然残留在胎盘或其他组织里,并产生异常的表现型,其机 理可能与2号染色体母源性单亲二体的16号染色体母源性单亲二体的表现型发生有关。
•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单亲二倍体在单亲二倍体病例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其中包 括与家族性或新发性的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有关的病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生 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风险高,有可能生成包括罗伯逊 易位染色体在内的二体配子或缺体配子。由二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生成三体 合子,然后在卵裂过程中将来源于正常配子的染色体丢失,导致单亲二体的发 生。
Prader-Willi综合征(PWS)-15q11.2-q13
70-75% 的PWS患者伴有 15q11.2-q13 区域SNRPN 基因的父源性缺失
产前临床表现:
由于肌张力低下,胎儿宫内活动减少
产后临床表现:
早期严重的肌张力低下和喂养困难,后期暴饮暴食导致病态肥胖 发育迟缓、易激惹、固执、强迫性行为等常见,轻微智力迟滞 特殊面容:杏仁眼、窄鼻梁、嘴角向下、上唇较厚
二、单亲二体的发生机理
2、片段性单亲二体的发生机理(Beckwith-Wedenann综合征):
1
在胚胎发育生长早期,体细胞里发生母源性(蓝)和父源性
(灰)11号染色体短臂p15带互换,产生11号染色体父源性 p15片段单亲(3)和母源性p15片段单亲二体(2)。
互换
2
正常的细胞继续分裂(1)。
最后的结果是产生含三种不同细胞系的镶嵌体。父源性11p15
同样,在关键区域内也有多个与Prader-Willi综合征有关的致病基因(SNRPN、NDN、ZNF127和IPN等),它 们的表达也受亲源性的限制。只有当这些基因位于父源性的关键区域上时,它们才显示出活性。一旦在父源15 号染色体上的关键区域发生缺失,就会引起Prader-Willi综合征。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单亲二体致病机理:
单亲二体使染色体或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点上的基因呈双等位基因表达或缺等位基因表达 。在缺等位基因表达的情况下,机体缺乏必需的蛋白质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部分单亲二体疾病表
文献报道较多的三种单亲二体相关疾病
1.Prader-Willi综合征
2.Angelman综合征
3.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3 单亲二体导致Beckwith-Wedenann综合征的发生。
Uniparental Daisomy
3、片段性单亲二体的易感因素:
非整倍体
孕妇高龄
罗伯逊 易位
• 导致单亲二体发生的易感因素可能包括非整倍体、孕妇高龄和罗伯逊异位染 色体。事实上,16三体是自然流产病例中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非整倍体,16号 染色体单亲二倍体的发生率也相当高。由于非整倍体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关系 密切,因此,孕妇高龄也可能是单亲二倍体的易感因素。
2)配子互补
这是指由减数分裂突变生成的二体配子和缺体配子结合受精后产生二倍体的现象。 由于这种二倍体含有一对属同二体的同源染色体,故成为单亲二体。
3)有丝分裂复制
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变成一对 属同二体的染色体。在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情况下,这一对染色体同时进入相同的一个子代 细胞变成二体,即单亲二体。
每对同源染色体均由父母分别传递一条 染色体组成,称为异二体。
一、单亲二体概述
2.单亲二体的分类
• • 单亲二体分为完全性和片段性两种。 前者指的是两条完整的染色体,而后者指的是一对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
二、单亲二体的发生机理
1、完全性单亲二体的发生机理(包括3种):
1
2
3
4
二、单亲二体的发生机理
1、完全性单亲二体的发生机理(包括3种):
视丢失的染色体不同,三体营救可以
形成正常二体合子(1)或导致单亲 二体的发生(2)。 配体互补(3)以及有丝分裂复制(4) 都可以导致单亲二体的发生。 图中灰色细胞表示合子或合子后体细 胞
三体营救
配子互补
有丝分裂 复制
1)三体营救
• 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的二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结合形成三体合子。此后,卵
三、单亲二体相关疾病
• 理论上分析,单亲二体的发生少见。但由于对单亲二体的确诊困难,其在人群中的具体发生 率仍然不清楚。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由多种染色体单亲二体引起的疾病,除了3、12、17、 18和19号等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的单亲二体均已报道200多例,其中一部分染色体的单亲 二体已经证实具有基因组印迹效应而表现出病理性变化。
Am J Hum Genet,1998,63:1009-101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0, 23(4):715-724
Angelman综合征(AS) - 15q11.2-q13
发生率为1/10000-1/15000 68% 的患者存在15q11.2区域5-7 Mb的缺失 缺失片段与PWS相同,母源性缺失时发生 产前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 产后临床表现:
四、单亲二体展望
单亲二倍体的发生机制、发生过程、治疗手段仍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新技术对更多案 例进行分析、探讨、验证以发展。
肌张力低下,严重的发育迟缓、智力迟滞,严重的语言障碍、 步态共济失调,常伴有不合时宜的大笑和过分兴奋等
多数在2-5岁时被诊断
需终身监护
面容特征:宽大嘴,齿缝宽,尖下颌
Am J Hum Genet,1999,64:385-396 J Med Genet,2003;40:87-95 Genet Med,2010;12(7):385-395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一、单亲二体概述
1.单亲二体概念(uniparental disomy, UPD)
• • 单亲二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染色体异常。 单亲二体是同二体,是一种异常的同源染色体组合,异二体是一种正常的组合。
同二体
异二体
如果同源染色体全都来自父亲或母亲,
则称为同二体。
该畸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而且大部分属父源性单亲二体并只限于11号染色体短臂远端片段上。 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位于11p15,其中H19、IGF2以及最近发现的p57KIP2基因都具有基因组印迹效应 。基因IGF2 属父源性活性,H19和p57KIP2则属母源活性。
单亲二倍体是染色体异常疾病,轻度可以导致某些生理功能障碍,重者可导致胚胎停育、流产。 建议有如下列情况应做单亲二体检查 : ( 1 ) 隐性遗传病患者伴有该病罕见的症状,特别是生长迟缓和智能低下 ; ( 2 ) 隐性遗传病而以显性方式传递的 ; ( 3 ) X—连锁疾病以不寻常方式传递 ,如男男传递 ; ( 4 )染色体平衡易位伴先天发育缺 陷,而患者父母之一有同样的平衡易位但表型正常。
单亲二倍体的产前诊断
2016.12.23
目录
单亲二体概述
指来自父母一方的染色体片段被另一方 的同源部分取代,或一个个体的两条同 源染色体都来自同一亲体,前者称为节 段性单亲二倍体。
单亲二体发生机理
三体营救 配子互补 有丝分裂复制
单亲二体相关疾病
Prader-Willi综合征 Angelman综合征
Prader-Willi综合征和Angelman综合征
这两个综合征都可以因为出现单亲二体或者发生15号染色体长臂q11.2区带的微小缺失而引起,虽然染色体畸 变相同,但是两者的临床表型完全不同。这两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同,均为1/15000。
大约70%的该两种综合征病例均可表现出15号染色体长臂q11-13区带的却失。这一区带被称为这两个综合征的 关键区域。
2.Angelman综合征
天使人综合症,又称安格曼 综合症,是一种基因缺陷而 造成的疾病。罹患此症的患 者,脸上常有笑容,缺乏语 言能力、过动,且智能低下。
3.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中文名是贝克威思-威德曼综合症,是一种先天过度生长的疾病,患者一般在出生前就已有可能发生过度生长 的情形,出生之后可能 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并伴随 有巨舌、脐膨出、半边肥大 等病症,耳朵上会出现特殊 的折痕及小凹陷。其发生率 为1/13700,经人工生殖技 术出生的婴儿比例较高。
染色体后期迟滞将 其中一条丢失 突变的二体配子 受精 三体合子
丢失二体配子中的一条1异二体2同二体
丢失正常配子
• 如果染色体后期迟滞发生在第一次卵裂过程或者卵裂的早期,胎儿体内全部或大部分 细胞属于异二体,或形成镶嵌性三体,使胚胎正常地生长发育或显著的减少原来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