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合集下载

工业清洗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工业清洗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生产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设计方案设计单位:东莞市***有限公司设计日期:2018年1月目录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1)一、概况 (1)二、设计依据 (1)三、设计原则 (1)四、设计范围 (2)五、设计目标 (2)六、设计污水、回用水量及进、出处理系统的水质 (2)1、设计处理水量 (2)2、设计处理进出水水质 (2)七、处理工艺流程及其说明 (3)1、工艺流程的选定 (3)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3)3、工艺流程废水处系统理说明 (3)4、应急措施 (4)八、主要构筑物、设备及其参数 (5)1、主要构筑物及其参数 (5)(1)、调节池 (5)(2)、厌氧池 (5)(3)、好氧池 (5)(4)、生物滤池 (5)(5)、沉淀池 (5)(6)、芬顿沉淀池 (5)(7)、二沉池 (5)3、土建设计 (6)4、电器、电控设计 (6)(1)、电器设计 (6)(2)、电控设计 (6)(3)、主要动力设备一览表 (6)九、运行费用估算 (7)1、人工费 (7)2、电费 (7)3、药剂费 (7)4、总费用 (7)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一、概况***有限公司每天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少量的清洗废水,其排放量为10m3/d,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用于厂区清洁用水。

这些废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有机化学合成物,这些污水若直接排放,将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避免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使废水能充分循环再利用。

***有限公司决定委托我公司对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其内容为废水治理及废水回用工程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调试。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三、设计原则为了保护水环境,设计以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回用标准为原则,选用技术成熟,投资省,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工艺。

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

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

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实现工业废水的回用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课题之一。

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工业废水回用的水质要求和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应当明确工业废水回用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包括适用于哪些行业、工艺和用途,以及对水质、水量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应当明确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的技术要求,包括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设备要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最后,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应当明确工业废水回用后的水质要求,包括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制要求,以及对水质监测、评价和控制的要求。

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工业废水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回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又要尽可能减少处理成本和资源消耗。

因此,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工艺、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在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相关行业、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调研和分析工业废水回用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有效实施。

总之,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制定是当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迫切需求,对于促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侵占和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加强标准制定和技术推广,共同推动工业废水回用水标准的实施和落实,为实现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方案

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方案

格尔木炼油厂水平衡项目第三阶段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方案上海同济华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概况 (5)1.1 水平衡项目主要工作阶段 (5)1.2 现阶段(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 (5)1.3 废水中试工艺设计概况 (6)1.3.1 设计进水水质 (6)1.3.2处理工艺流程及说明 (6)1.3.2.1 工艺流程分析 (6)1.3.2.2 工艺流程图 (8)1.3.3 设计水量 (10)1.4 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条件 (10)1.4.1 PH值 (10)1.4.2 温度 (10)1.4.3溶解氧(DO) (11)1.4.4 营养物质 (11)1.5 废水中试主要研究的内容 (12)第二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设计方案 (12)2.1实验材料和装置 (12)2.1.1中试装置流程图 (12)2.1.2 主要处理设施 (13)2.1.3 接种污泥 (15)2.1.4 废水来源 (15)2.2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15)2.2.1 各阶段采样点 (15)2.2.2 采样点分析项目 (16)2.3 结果与分析(待试验) (17)2.4 小结(待试验) (17)附录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计划横道图 (15)第一章 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试概况1.1 水平衡项目主要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水环境初步排查摸底(同步进行)第二阶段: 水平衡分析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步进行)第三阶段: 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论证(现阶段)第四阶段:废水处理系统的扩初设计(未开始)第五阶段:全厂水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未开始)格炼水平衡项目主要工作阶段1.2 现阶段(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工作包括:(a) 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中试实验与工艺优化✧根据前阶段的调研,提出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路线 ✧ 进行废水生化中试试验与工艺优化并提交实验报告(b) 全厂废水减排和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案✧根据上述水平衡分析报告,提出节水的技术方案✧提交废水减排的技术方案1.3 废水中试工艺设计概况1.3.1 设计进水水质根据甲方提供的《监测统计台帐——格尔木废水》文件所显示的一月至四月的监测数据,得到炼油废水的水质状况如表1-1 所示。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涉及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技术评价的角度,探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导则。

一、综合评估废水特性和流程工业废水的特性复杂多样,包括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和水质参数等。

在进行废水深度处理前,需要综合评估废水的特性,了解废水的组成成分和优势污染物,确定处理目标和方案。

二、优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阶段。

在深度处理中,需要根据废水特性选择适当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沉淀、膜分离和吸附等。

1.絮凝沉淀技术:采用絮凝剂和沉淀剂,将悬浮物和悬浮物质与水分离,使废水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如混凝沉淀、气浮沉淀等。

2.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实现对废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分离,如超滤、逆渗透等。

3.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吸附、载体吸附等。

三、引入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可以降解有机物、减少废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

在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中,引入适当的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回用率。

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好氧活性污泥法、反渗透生物反应器等。

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如厌氧消化池、厌氧发酵罐等。

四、强化后处理和消毒技术1.后处理技术:包括过滤、吸附、活性炭吸附等,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消毒技术:采用紫外线辐射、臭氧氧化等消毒手段,对处理水进行杀菌和消毒,保证处理水质符合回用要求。

五、评估回用后的水质安全性工业废水回用前需要进行水质评估和安全性评价,确保回用后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

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
2020年2月1日,国家标准《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GB/T.1-2019)实 施。
国家标准《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GB/T.1-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永清环 保股份有限公司、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栋梁铝业有限公司、北京北科欧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 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国信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朱春雁、任晓晶、马铭锋、罗文连、张碧波、蒋燚、郭永、马景赟、苏志广、赵守明、吴占琪、 员在斌、廖志民、王庆明、姜珊。
制定背景 编制进程
制定依据 起草工作
重金属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在实际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种类繁多、技术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技 术在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使好的技术成果不能 有效地转化和推广。此外,不同评价主体也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主观性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世界重金属 废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技术情况,制订突出行业特点、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技术评价体系及标准 规范。引用文件源自参考资料:意义价值
《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GB/T.1-2019)有利于加快中国重金属废水处 理集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促进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废水处理技术进步,有效推动高效节 水治污技术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
感谢观看
2017年10月11日,国家标准计划《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T-469)下 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全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TC442(全 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一、深度处理概述1.城市污水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1)深度处理∶是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污水中杂质的净化过程。

(2)深度处理目的∶水资源短缺、污水回用。

(3)深度处理对象∶脱色、除臭、COD、BOD、SS、营养型无机盐重金属细菌、病菌。

(4)深度处理水用途∶排放、回用、回灌地下。

2.污水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设在常规二级处理后增加的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构成浊度的悬浮物和胶体、微量有机物、氮和磷、细菌等,污水的深度处理是污水再生与回用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污水的重复使用率,节约水资源。

一般二级处理技术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为∶出水中的BOD5为20~30 mg/L;COD 为60~100 mg/L;SS为20~30 mg/L;NH3-N为15~25 mg/L;TP为6~10 mg/L。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去除对象是∶(1)处理水中残存的悬浮物,脱色、除臭,使水进一步得到澄清。

(2)进一步降低BOD5、COD、TOC 等指标,使水进一步稳定。

(3)脱氮、除磷,消除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

(3)消毒杀菌,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回用途径城市污水经过以生物处理技术为中心的二级处理和一定程度的深度处理后,水质能够达到回用标准,可以作为水资源加以利用。

回用的城市污水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必须经过完整的二级处理技术和一定的深度处理技术处理。

(2)在水质上应达到回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

(3)在保健卫生方面不出现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

(4)在使用上人们不产生不快感。

(5)对设备和器皿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6)处理成本、经济核算合理。

污水回用的途径应以不直接与人体接触为准,主要可用于∶(1)农业灌溉污水有控制地排放到农田中,根据灌溉用地的自然特点,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

(2)工业生产理想的回用对象应该是回用量较大且对处理要求不高的地方,如间接冷却水、冲灰及除尘等工艺用水。

工业园区尾水处理回用工艺比较

工业园区尾水处理回用工艺比较

尾水深度处理工艺尾水深度处理是本项目能否实现全部回用目标的关键,根据尾水水质浓度、特点及工业园区尾水处理回用水质要求,结合目前国内外工业废水尾水深度技术水平,本可行性研究提出“臭氧高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多介质滤池+超滤+反渗透”、“曝气生物滤池+CMF-S+反渗透”二个处理工艺方案,并对二个处理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对比论证。

(1)工艺方案比较方案一废水处理主体工艺采用“臭氧高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多介质滤池+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方案二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CMF-S+反渗透”处理工艺,这两种工艺对于处理该污水均可达到设计出水水质的要求。

两者的特点比较如下表4.2-1:表4.2-1 处理工艺方案对比(2)工艺方案的确定方案一中水处理段采用先进的获国家科技二等奖的高级催化氧化技术,通过在污水中投加复合高锰酸盐预氧化剂和臭氧,经与贵金属催化剂进行化学反应后,除可去除污水中易于分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外,并可将污水中难于氧化的有机污染物改性为易于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为后续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高级催化氧化处理后,一是减轻了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复荷,二是提高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这样可大大减少了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容积,降低了土建投资。

中水段生化处理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可将有机污染物降解至较低水平。

这将大大改善后续反渗透除盐设备的运行条件,可确保超滤和反渗透出水率和降低超滤和反渗透的反冲洗频率,还将延长超滤和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使更换膜组件的费用减少,从而使运行费用降低。

方案二中在中水处理段采用“生物滤池+CMF-S连续膜过滤”作为除悬浮物的单元,经去除悬浮物后水直接进入后续的反渗透设备中,由于低浓度水的难处理性,工艺中去除COD、BOD污染物的措施明显不够稳定,这些污染物会对反渗透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长时间运行微生物会滋生于膜丝上,堵塞膜丝,除会降低出水率和频繁反冲洗外,还将缩短超滤和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使更换膜组件的费用增加,从而使运行费用增加。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环境影响评价现代工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产业,但它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处理。

工业废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工业场所周围的环境,更会进一步影响到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1. 传统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传统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三种方式。

物理处理:物理方法是通过分离、过滤、沉淀、吸附等方式来除去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物理处理的主要缺点是对于大型、复杂的废水处理场所不够有效。

化学处理:化学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去除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化学处理的缺点是化学剂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会加重。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一种将有机废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来进行降解的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的缺点是需要一定的土地和时间,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气味和杀死部分微生物。

2. 新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新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针对传统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缺陷,提出了更加先进、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处理效率、节能、易于控制等优点。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通过加入氧化剂来加速污染物的降解。

该技术具有对难降解有机物(COD)和毒性物质的高效降解能力。

脉冲放电技术:脉冲放电技术是利用电场进行废水的处理,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易于控制等优点。

二、环境影响评价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工业废水处理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主要目的是确定处理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确定工业废水处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从而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包括:项目开展前的环境基础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撰、公众参与和审批等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1.前言11.1 标准编制的背景1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1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 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2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52.3 技术评估的原则52.4 技术评估的标准73 导则的编制过程74 适用范围8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8 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8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9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10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10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12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3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14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146.6 评估指标的建立15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157.1主观赋权法167.2客观赋权法17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188 导则实施建议188.1 管理措施建议188.2 实施方案建议19《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1.前言1.1 标准编制的背景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

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

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

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

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

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水资源化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呈现多样化趋势,评估人员在具体评估工作中,缺少统一标准,同一技术由不同人员评估,结论往往存在偏差,这也急需制订一个科学、规范的《导则》用于统一评估尺度。

因此,有必要依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现状,制订一个突出行业特点、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为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筛选、评估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指对被评价对象所进行的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

对于有限多个方案的决策问题来说,综合评价是决策的前提,而正确的决策源于科学的综合评价。

没有对各可行方案的科学的综合评价,就没有正确的决策。

开现代科学评价之先河者,当推艾奇沃斯(Edgeworth)。

早在1888 年,他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就已经提出了对考试中的不同部分应如何加权。

1913 年,Spearman 发表了“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此文实际上已用了多元回归和典型分析。

在20 世纪30 年代,Thurstone 和Likert 又对定性记分方法的工作给予了新的推动。

20 世纪70~80 年代,是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兴起的年代。

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诸如ELECTRE 法、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LINMAP)、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

灰色理论、模糊数学和集对分析等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拓宽了多属性决策的思路,产生了灰色关联决策法、灰色局势决策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多属性决策方法。

在实际综合评价中使用得较多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在1977 年提出的。

1996 年,萨迪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网络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的要求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对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按一定的比例标度进行两两比较,由此构造出上层某因素的下层相关因素的判断矩阵,以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序;最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而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顺序。

它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与系统性强等特点。

AHP 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两两比较来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一经确定即可用多种方法求出排序值。

但AHP 的缺点在于:①判断矩阵是由评价者或专家给定的,因此其一致性必然要受到有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判断水平及个人偏好等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②判断矩阵有时难以保持判断的传递性;③评价方案集中方案的增减有时会影响方法的保序性;④综合评价函数采用线性加权形式,需要满足可加性和独立性的假设,不能盲目应用。

(2)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奠基于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31]诞生于1965 年,它的创始人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

模糊评价法不仅可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和排序,而且还可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

模糊综合评判法有如下几点不足之处:(1)隶属度函数较难确定,且主观性较强,增加了决策者的操作难度;(2)模糊算子的选择较困难,且很多模糊算子不能充分利用已知信息。

(3)模糊积分评价法模糊积分是由日本学者Sugeno 在1974 年提出的,因而又称为菅野积分。

实际上,这时的积分一词是一种借用,它与经典积分完全是两回事。

模糊积分的基础是模糊测度,用来表示一个元素从属于某个集合的可能性程度或者是概率测度。

模糊测度以单调性代替了经典概率中的可加性条件,模糊测度是经典概率测度的推广。

模糊积分不需要假设可加性和独立性,因而可避免层次分析法的弊端。

同时,模糊积分方法可避免模糊评价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权重大的因素在结果中得到反映,而其他权重小但影响大的因素被屏蔽掉等。

模糊积分充分考虑到了各因素的影响,影响大但权重小的因素也可通过积分对结果产生影响。

这样做更符合实际,更符合直观的认识。

(4)德尔菲法(Delphi)德尔菲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采用的。

它是一种以专家咨询为主或经验判断为主,并赋以数学处理的分析方法,即采用Delphi调查程序,通过反复几轮的咨询,最终得到各位专家的赋权方案,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值。

这种方法从技术上要求不高,容易掌握,它在系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概率估算,并将概率估算结果反馈至专家,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使分散的评估意见收敛,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评价结果上,因此,它的可信度较高。

、在实际中,由于评价对象的所属目标范围不同、评估侧重点的差异、定量和定性信息的获取难易度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得技术评估过程一般都较为复杂。

技术评估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在各行业的技术评估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实际运用。

但由于各技术评估方法本身特征及内容的差异,使得在实际技术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对当前广泛运用的技术评估方法进行简单的概述。

项目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评估方法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最优化、复杂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进行优选。

表1 常用技术评估方法2.2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国外污水处理工艺的评估开展较早,美国曾就城市污水处理的11项技术以及污泥处置的12项技术进行经济技术评估。

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在电镀含铬废水、焦化废水及城市污水等处理技术评估中得到广泛运用,对技术的筛选及评估提供指导。

凌琪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镀铬废水治理技术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三个准则层指标,下含10项指标层指标。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指标值和技术得分,运用加权模型得技术综合评价值。

运用AHP进行评估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将复杂的权重判断通过指标的两两重要性判断获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秦川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通过AHP确定指标权重值,利用模糊理论建立隶属函数和模糊评语集,最后通过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到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综合评价结果。

杨渊运用专家咨询法与熵权法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以调研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经济、技术很环境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与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综合模糊积分法完成评估模型建立。

当前,可用于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种类很多,从中选择最佳的废水处理技术需要凭借评估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技术评估涉及技术、经济、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是典型的多目标评估过程。

2.3技术评估的原则技术评估必须注重技术的合理性、经济性与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应正确解决技术目标与社会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影响、明显的与潜在的利弊、物质的与精神心理的影响等矛盾关系。

技术评估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技术评估活动能够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独立、客观、科学的评估。

技术评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1)科学性原则技术评估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评估目标为导向,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估技术的本质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