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功能高分子导论课程简介大纲-浙江大学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课程代码:09193090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Polymers)学分:4周学时 4面向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三年级预修课程要求: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多学科交叉的功能高分子是高分子学科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课程将从介绍功能高分子基本知识和共性问题出发,介绍功能高分子的研究方法。
并结合各领域功能高分子实例,介绍高分子材料在生命、环境、信息和能源科学中重要作用,在回答“高分子有什么用”的同时,阐述如何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去解决功能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二)英文简介Functional Polymers ar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ields in polymer science. This course will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s, common problem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functional polymers. This course is supposed to introduce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polymers in life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ergy science with examples of functional polymers.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understand “what are polymers for?”by learning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via the design of polymeric material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多学科交叉的功能高分子是近期国内外研究应用和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数值分析-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案例1、课程简介(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2)学科类别: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数值方法已经成为工程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具。
《数值分析》是应用性很强的数学类课程,是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的桥梁。
该课程介绍将连续的数学模型离散化,通过计算机程序在有限步骤内求得数值近似解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误差分析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和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求特征根、用插值及拟合近似计算函数值、计算近似定积分、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经典算法的基本理论、使用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对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学生;每年开设3个左右教学班,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采用小班化教学。
(5)教学场景:课堂教学在多媒教室,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实验机房。
2、课程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工程数学领域内用到的大量数学模型,还不能直接用计算机求解,必须通过数值方法把原始数学模型离散化,变为算法语言能认识的、有限步可解的数学模型,才可用计算机编程、运行得到数值解。
《数值分析》就是以高等数学和算法语言为基础,介绍这些数值方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学会基本原理,并掌握灵活实际应用的技巧。
在传统的数值分析教学活动及教材中,往往偏重理论证明和简单的手工跟踪算法实践,较少给出数值实验习题,而对如何进行数值实验,如何基于算法进行编程练习等更没有提出要求。
但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数学类的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实践。
虽然专业软件MATLAB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但处理一些特殊困难的问题时仍然不能保证得到好的效果,所以专业人员仍然有必要掌握对基本算法的实现能力,才能在改进算法适应性方面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数学的学习是锻炼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本身传递的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出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以及主动探索求知的精神。
课程简介-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微分流形简介课程号:06191040课程名称:微分流形英文名称:Calculus on Manifolds周学时:3-0 学分: 3预修要求:点集拓扑初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流形,切问题,张量与外微分形式等概念和一些主要定理,以及流形上的积分和Stokes定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现代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和近代理论物理,阅读科学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白正国沈一兵等编《黎曼几何初步》(前二章)(高教版)《微分流形》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随着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有关流形,张量及外微分形式,Stokes定理等较现代的知识不仅业已成为数学本身的最基本,最重要且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而且在数学的其他分支中,在力学及物理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及规范场论)中,已获得越来越广泛,深刻而富有成效的应用。
今天,流形理论象分析和代数学一样,已不只是某些大学数学系的必修课,而且业已成为其他有关学科的入门学科。
本课程属于大范围分析与几何范畴。
主要论述与流形有关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包括流形,切向量,张量与外微分形式等概念和一些主要定理,以及流形上的积分和Stokes定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现代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和近代理论物理,阅读科学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每周布置作业, 周作业量2~3小时。
2.定期安排习题课,每次1~2学时。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打▲号为重点讲授部分,打*为选用部分)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一)欧氏空间的映射1.映射的微分链规则2学时2.反函数定理2学时3.秩定理Sard定理2学时4.习题课1学时(二)多重线性代数1.向量空间对偶空间2学时2.张量积张量代数3学时3.对称和反对称张量2学时4.外代数3学时5.欧氏空间2学时6.习题课2学时(三)微分流形的基本概念1.微分流形的定义2学时*2. 实射影空间Grassmann流形2学时3.流形的映射2学时4.浸入与淹没子流形4学时*5.单位分解2学时6.习题课2学时(四)向量场1.切空间切映射3学时2.切丛向量场3学时3.单参数变换群3学时4.习题课2学时(五)张量场1.张量场2学时2.外微分3学时3.黎曼度量3学时4.习题课2学时(六)流形上的积分Stokes定理1.流形的定向 1.5学时2.带边界流形 2.5学时3.流形上的积分与Stokes定理2学时4.习题课2学时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白正国沈一兵等编《黎曼几何初步》(前二章)(高教版)参考书:1.徐森林等编《流形》(高教版)2.米尔诺(Milnor,J.W.) <从微分观点看拓扑>3.斯皮瓦克(Spivak,M.) <流形上的微积分>(科学出版社)4.James R. Munkres, <Analysis on Manifold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1五有关说明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 适宜在数学系基础数学专门化方向的高年级学生中开设。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类别:必修课授课周数:16周学时:3+1课程学分:3.5面向对象:三年级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一、课程介绍(100-150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微机的汇编指令体系及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 学习目标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处理机基本结构和组成,各部分工作原理和引脚特性;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定时器/计数器和异步串行通讯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中断方式和中断处理过程;微机系统中存储器和I/O 的扩展方法,人机接口(按键与显示)和模数、数模接口技术,以及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可测量结果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
2.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微机中存储器系统及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方法和系统应用扩展的基本原理4. 掌握中断、定时器、串行接口、人机交换等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 了解当前市场主流微处理器的功能及技术特色。
6. 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实验环节每周1学时,共计16学时。
3、结合各章节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量,用于巩固教学和实验内容。
4、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定的课后拓展训练。
(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微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潜艇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潜艇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4120290课程中文名称:潜艇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Submarine学分:1.5 周学时:2.0-0.0面向对象:预修要求: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旨在让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潜艇及其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潜艇的发展简史及现在各国潜艇的发展现状。
二、潜艇的静态特性:浮性、稳性及抗沉性。
三、潜艇螺旋桨及空化现象。
此外,还包括对潜艇动态特性,例如快速性的一些初步介绍。
学生可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船舶原理”或其他相关课程对潜艇的动态特性有进一步更深入的了解。
课程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二)英文简介The cours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the student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ual phase of submarine. I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lectures on each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ubmarine. The following topics will be covere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uoyancy, stability, unsinkability of submarine? Propeller of submarine and cavitationAlso, there will be a preliminary introduction to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submarine, like the rapidity. All the students could get a further course about this part by choosing “Principle of Naval Architecture” or some other related courses. Some discussion will also be arranged during this cours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从1620年第一艘潜艇出现,潜艇的发展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课程简介及数学基础
(光电)信息物理基础
冯华君、李晓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课程主要内容: 1. 绪论 2.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及基本方程 3. 电磁波的传播 4. 电磁场的辐射、散射和色散 5. 固体物理基础 6. 半导体物理基础 7. 半导体中的光学和光电现象 8. 光谱学基础
相关产业: 1. 2. 3. 4. 5. 平板显示技术与器件 全光信号处理及网络应用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 生物分子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P d y d z Q d z d x Rdx d y
(Gauss 公式)
斯托克斯( Stokes ) 公式
n
设光滑曲面 的边界 是分段 光滑曲线, 的侧与 的正向 符合右手法则, 在包含 在内的一个空间域内具有连续一 阶偏导数,则有
zHale Waihona Puke o xDx y
y C
P d x Q d y R d z (斯托克斯公式)
梯度(gradient):标量场中某一点上的梯度指向标量场增长最
快的方向 考虑一座高度在点是的山。在一点的梯度是在该点坡度(或者 说斜度)最陡的方向。梯度的大小告诉我们坡度到底有多陡。
高斯 ( Gauss ) 公式 设空间闭区域 由分片光滑的闭 曲面 所围成, 的方向取外侧, 函数 P, Q, R 在 上有连续的一 阶偏导数 ,则有
• • •
评价方式:考试成绩 70%
第2-1节 数学基础
•矢量,标量 •场,梯度、散度、旋度
•高斯公式、格林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关于 算符的一些计算公式
场:如果在一个空间区域中,某个物理量在其中每一点都取确 定值,则称此空间区域中存在该物理量的场。如果该物理量是 标量,就称这个场是标量场;如果该物理量是矢量,就称这个 场是矢量场。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一、课程介绍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拥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了许多精品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这些精品课程以其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推崇。
二、精品课程列表下面介绍几门浙江大学的精品课程:1. 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课程代码:CS001•学分:3•课程简介: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具备设计和分析算法的能力。
•课程特点:该课程采用C++语言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综合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课程中会有大量的编程练习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所涵盖的知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代码:PHI001•学分:2•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实践,掌握充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程特点:该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代码:CS002•学分:3•课程简介:人工智能导论是一门介绍人工智能领域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特点:该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智能代理、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4. 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课程代码:ECO001•学分:3•课程简介: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是一门介绍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化学系《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Organic Synthesis Unit Reaction of Fine Chemical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系统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后设课程《有机精细化化工工艺学》等有密切相关;同时与毕业论文等实训密不可分。
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精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理论,对合成方法有所掌握,合成路线的推导方法有所了解并予以运用。
实验教学: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精细有机合成理论指导实验,加深对有机合成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精细有机合成反应中常见的各种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和有关反应的规律。
(2)掌握各类精细有机合成的特点、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并能予以正确应用。
(3)掌握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催化剂的选择,掌握各类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
(4)掌握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原理、方法和应用。
(5)通过有机合成实验,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验中的各种实验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精细化学品的特征;(2)复习基础有机化学中部分概念。
2、重点、难点重点: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精细化学品的特征,基础有机化学中部分概念及规律。
难点:无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特征。
(2)熟练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基础有机化学中部分概念及规律。
第二章磺化反应、硫酸化反应1、教学内容§1 概述:磺化反应的概念、硫酸化反应;工业上磺化和硫酸化的方法;磺化产物的性质及其用途。
§2 磺化剂、硫酸化剂:三氧化硫、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硫酰氯§3 磺化反应历程,硫酸化反应历程(1)芳烃的取代反应;链烯烃的和成反应;饱和长碳链脂肪酸或脂的磺化。
中级化学I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浙江大学化学教学中心
2
学
序 实验项目 号 名称
时 实验内容
分
配
1 原 子 发 射 光 学习(1)装样: 2
谱分析-摄谱 制作电极(2)装
感光板板;(3)摄
谱;(4)显影、定
影。
2 原子发射光 学习在光谱投影 2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 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 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 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程要求 1. 实验室安全(根据课程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 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本实验课程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 (1)安全知识考试 90 分以上者方可进入实验室上课; (2)必须穿实验服,且实验服不得敞开; (3)不穿裙子、短裤;不穿带钉皮鞋和露脚趾鞋子(如凉鞋、拖鞋等); (4)女生过肩的长发需扎起;
研究性实验包括:综述(20%),讨论和回答问题(10%),实验操作(30%),论文 撰写(30%),答辩(10%)。 四、主要仪器设备
原子发射光谱仪 1 套;原子吸收光谱仪 3 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 台;CHI 电化学分 析仪 3 台;红外光谱仪 3 台;荧光分光光度计 3 台,气相色谱仪 6 台,液相色谱仪 5 台,高 频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1 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 台等。
《浙江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浙江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根据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参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要达到大学英语更高要求,同时还要体现我校特色。
具体教学要求描述如下: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
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 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原版教材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
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
英汉译速度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度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词汇量要求: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10000个单词和2000个词组,其中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浙江大学数学系
《科学计算》课程简介061B0070计算方法 3Scientific computation 2.5-1预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 常微分方程面向对象:二三年级本科生课程简介:《计算方法》为理学院大类课程。
课程为3学分,上课时间大约为16×2.5=40学时,上机实习16学时, 两(短)学期完成。
《计算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误差、函数的各类插值、线性方程组求解的直接法和迭代法、矩阵和特征值计算、各类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数值逼近、非线性方程求根和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求掌握数值方法的基本理论,会用MATLAB软件来实现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
The courses aim to introduce the general theory of numerical methods and computation by the software MATLAB. It includes errors, interpolated theory, direct methods and iterative methods for solving linear systems, approximation theory,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numerical solutions of nonlinear systems of equations and numerical methods for solving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推荐教材或参考书:《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张韵华等,科学出版社,2000年。
《数值分析》,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科学出版社,2000年。
《数值方法》,金一庆、陈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计算方法与实习》,袁慰平、孙志忠等,东南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05年。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课程编码:总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适用对象:水利类、生态类、土建类、机械及材料类等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课单位:理学院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制定时间:2014年9月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大学化学》韩选利,张思敬,张凤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普通化学实验》,李聚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化学》是理工科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密切有关的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新技术、新材料等基本知识。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同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化学的发展授课学时: 1基本要求:1-1 大学化学课程简介1-2 化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3 现代化学的发展1-4 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重点: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难点: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第2章物质结构基础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2-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2-1 了解波函数、四个量子数和电子云的基本概念;2-3 了解s、p、d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示意图;2-4 掌握周期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周期表的关系;2-5 理解元素按s、p、d (或d、ds)、f分区的情况,原子、离子、分子、金属晶体;2-6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重点:四个量子数;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分布式;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系的关系;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原子、离子、分子、金属晶体的特征;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海洋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4188010课程中文名称:海洋工程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Ocean Engineering学分:3.0 周学时:+3面向对象:预修要求: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旨在建设活泼、生动、激发学生从事海洋工程研究兴趣的海洋工程概论型的课程,以讲专题性的报告向学生们讲解海洋工程各个领域的核心内容,具体专题包括:现代船舶技术、近海工程、海洋装备技术、海洋信息技术以及海洋科学简介等。
使海洋工程类专业同学了解本学科最吸引人的地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他们思考他们的兴趣和从事海洋工程专业工作的切入点,从而为今后的专业选择甚至选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除集体授课外,还包括学生课外调研(文献资料、撰写调研报告)、课内交流讨论和实验室参观。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build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n ocean engineering that is lively and vivid fo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ocean engineering research, with a focus on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various fields of ocean engineering. The topics include: modern ship technology, Offshore engineering, ocean equipment technology, oc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cean science. So that ocean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ubject of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rompting them to think about their interest and engaged in ocea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work entry point, so as to the future professional choice and even elective, lay the foundation.In addition to the collective lectures, this course also includes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research (literature, writing research reports), class discussionand laboratory visit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建设活泼、生动、激发学生从事海洋工程研究兴趣的海洋工程概论型的课程,以讲专题性的报告向学生们讲解海洋工程各个领域的核心内容,使他们了解该学科最吸引人的地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他们思考他们的兴趣和从事海洋工程专业工作的切入点,从而为今后的专业选择甚至选课,奠定基础。
课程简介-礼宾学
随堂测试
成绩评
定标准
平时30%;随堂测试70%
预先修读
课程
无
使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关彤.《现代社交礼仪》.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孙艳红.《旅游礼宾原理与实务》.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主要教
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了解礼宾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知晓礼宾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了解礼宾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个人仪表礼仪:了解社交与服务中的个人仪表、仪容要求,包括仪表、仪容、仪态及其总体要求、服饰的佩戴和举止表情等。
第三章、普通社交礼仪:了解并掌握日常社交活动中的基本礼仪要求,包括电话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宴会礼仪、送礼礼仪等。
第四章、对外交往礼仪:了解并掌握对外交往当中的礼宾次序及其要求,包括悬挂国旗、签字仪式、授勋仪式以及婚寿喜丧等礼宾活动规范。
第五章、世界风俗习惯与礼宾:介绍我国主要民族、港澳台同胞及华侨的风俗习惯和世界各地,包括欧美、亚太地区、阿拉伯等地的风俗习惯,并对世界三大宗教、中外主要节日以及节庆中的礼宾活动有所了解。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课程设置简介表
课程名称
中文名:礼宾学
英文名:Ceremony andEtiquette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
学分
面向专业年级
服务管理04级
周学时
2
教学目的
礼宾,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摆脱愚昧、野蛮、落后,并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化,它也是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无论是人际的、社会的以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抑或是旅游、商业、服务业及至各行各业的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都需要以礼宾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交往规范和工作依据。对于研究服务管理的本科生而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大到社交中的礼宾要求与规范小至平日接待服务中的礼貌与礼节,这对于生处“礼仪之邦”的新生代来说将极大的有助于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弘扬,并更好的与世界礼宾接轨,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0660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学分: 5.0 周学时:4.0-2.0面向对象:大学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工科学生学习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的一门课程,重点在于理解ARM体系结构及其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ARM体系结构,ARM编程模型及指令集,ARM调试结构与存储器层次,操作系统的I/O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和管理、并发、进程间通信,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策略,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等内容,并以树莓派实验板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二)英文简介《Embedded System Design》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RM core design,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the main process of embedded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priority of this course is making students have an initial capacity of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ARM archite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re design of ARM processor, ARM architecture, ARM programming model and instruction set, ARM debug architecture and memory hierarchy, IO technologies of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concurrent,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memory managem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etc. Experimental design on Raspberry Pi2 development board may also be made to know the 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ell.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通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使学生熟悉嵌入式应用开发流程,更方便地学习和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以ARMSOC处理器为核心,嵌入式系统结构及操作系统原理为重点,以应用为目的,介绍嵌入式系统组成原理及设计开发过程,使大家既能对ARM 体系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又对嵌入式系统组成及嵌入式应用开发有一个全景的把握。
配套树莓派嵌入式平台的基础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二)可测量结果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ARM处理器核设计原理和方法、汇编语言编程、嵌入式系统扩展接口技术等软硬件设计思想和方法;掌握Linux I/O接口技术,可以实现Linux设备驱动程序编写;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对进程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分析系统软件的运行时序、调度策略、内存管理策略;可以通过信号量、消息队列、共享内存进行进程间通信;对于进程间的互锁机制有深刻的理解,在软件开发中实现多进程间的安全同步运行;掌握嵌入式Linux环境下应用程序的设计,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课堂讲授、实验指导。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3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数分配如下: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30%;考试成绩:40%。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四部分;实验成绩包括到课率、实验报告两部分;考试成绩包括期中(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两部分。
四、教学安排第一次:嵌入式系统导论(2学时)主要内容:嵌入式系统概述:无处不在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国防、航空航天、工业控制、仪表、办公自动化等领域。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支持日趋增长的功能密度;灵活的网络联接;轻便的移动应用;多媒体的信息处理、低功耗、人机界面友好互动;支持二次开发和动态升级等。
第二次:树莓派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树莓派概述:树莓派的含义;树莓派的发展历史;树莓派的各版本及相关硬件配置;树莓派支持的操作系统。
树莓派的应用:无线拓展网关、定格相机、有声阅读器等。
树莓派的使用配置:树莓派系统的安装、树莓派网络配置、树莓派的远程登陆等。
第三次:处理器设计导论(2学时)主要内容: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组织: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固件,计算机语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高一级语言的语句相对于低级语言功能更强,更便于应用,但又都以低级语言为基础。
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
简单处理器设计介绍—MU0:MU0采用冯.诺伊曼结构,指令存储在外部存储器,MPU 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逻辑(Control Logic),寄存器(Register)。
I/O模块提供对外接口,MPU、存储器、I/O模块之间通过处理器总线相连。
指令集设计与流水线:指令集的寻址模式和指令类型;流水线的典型步骤及优缺点。
RISC VS CISC: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及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的特点、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的比较。
第四次:ARM汇编语言编程(2学时)主要内容:数据处理指令;数据传送指令;控制流指令;指示符与伪指令;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
第五次:ARM编程模型(4学时)主要内容:ARM体系结构支持的数据类型:8位字,16位半字,32位字。
ARM微处理器的工作状态一般有两种:ARM状态-处理器执行32位的字对齐的ARM 指令;Thumb状态-处理器执行16位的、半字对齐的Thumb指令。
存储器及存储器映射I/O:ARM处理器可以将存储器中的字按大端格式或小端格式存储。
处理器模式:ARM体系结构支持7种处理器模式,分别为:用户模式、快中断模式、中断模式、管理模式、中止模式、未定义模式和系统模式。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好的支持操作系统并提高工作效率。
寄存器组织:ARM处理器有37个物理寄存器,有18个可编程访问的寄存器。
寄存器被安排成部分重叠的组。
在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处理器状态下,程序员可以访问的寄存器也不尽相同。
分组的寄存器在处理处理器异常和特权操作时可得到快速的上下文切换。
异常:只要正常的程序流被暂时中止,处理器就进入异常模式。
在处理异常之前,ARM内核保存当前的处理器状态,这样当处理程序结束时可以恢复执行原来的程序。
如果同时发生两个或更多异常,那么将按照固定的顺序来处理异常。
第六次:ARM外设资源(2学时)主要内容:ARM的常用外设及总线时序:DDR、串口、I2C、以太网接口等。
ARM常用外设的电路设计:DDR的扩展、串口、通过I2C读取时钟芯片、千兆以太网接口等。
ARM常用外设的软件编程:如何阅读芯片手册;串口、I2C等外设控制器的编程。
第七次:体系结构对高级语言的支持(2学时)主要内容:数据类型与表达式:体系结构有许多实现方式,但必须确保程序员不必关心详细的实现细节。
条件语句/循环/函数与过程:if/else语句;switch语句;for循环;while循环等。
ARM/THUMB过程调用标准:为了使单独编译的C语言程序和汇编程序之间能够相互调用,必须为子程序间的调用规定一定的规则,如ATPCS。
ATPCS规定了一些子程序间调用的基本规则。
这些基本规则包括子程序调用过程中寄存器的使用规则,数据栈的使用规则,参数的传递规则等。
第八次:树莓派开发平台的介绍(2学时)主要内容:以树莓派开发板为核心,介绍开发板硬件组成结构与功能,并详细介绍Cotex-A7处理器外围接口电路设计。
第九次:ARM体系结构(2学时)主要内容:ARM介绍及RISC体系结构的继承:ARM简介及技术特点。
ARM体系结构的各种版本:ARMv4T、ARM v5TE、ARMv5TEJ、ARMv6、ARMv7等。
ARM处理器系列:ARM7、ARM9、ARM9E、ARM10、ARM11、Cortex等系列及主流处理器。
第十次:ARM存储器接口及AMBA总线(1学时)主要内容:ARM存储器接口:时钟与时钟控制;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总线三态控制;存储器访问控制;存储器管理信号;协处理器接口等。
AMBA总线: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是ARM 公司研发的一种总线规范在AMBA总线规范中,定义了3种总线:AHB(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用于高性能系统模块的连接,支持突发模式数据传输和事务分割;可以有效地连接处理器、片上和片外存储器,支持流水线操作;ASB(Advanced System Bus):也用于高性能系统模块的连接,由AHB总线替代;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用于较低性能外设的简单连接,一般是接在AHB或ASB系统总线上的第二级总线。
第十一次:讨论课(1学时)主要内容:参考树莓派的常见开源项目,讨论并设计一个基于树莓派的应用,并在实验课中将其实现。
第十二次:ARM流水线组织(2学时)主要内容:ARM7系列采用3级流水线组织,包括取址、译码和执行三个步骤,1条指令有3个周期执行时间,但吞吐率是每个周期1条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