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手法,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1 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的区别【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
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写作手法】是指通过什幺样的方法来使作者的感情得到更好的表达,比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
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海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
【艺术手法】就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方式和修辞手法,也就是说,修辞手法包含于表现手法中.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什幺是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xxxx“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xx《xx》“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xx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xx渡,铁马xx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xx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就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就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就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就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就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就是见“景”不见“情”,但就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就是视觉角度;“声”就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味”就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是指艺术家表现作品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法等。

常见的
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色彩技法、线条技法、质感技法、大小比例技法、光
影技法、虚实技法、抽象技法、综合技法等。

色彩技法是指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色彩的组合来表现作品的形式,而
线条技法则是指艺术家运用画笔、刀凿、铅笔等去划画出线条来表现作品
的形式。

质感技法指艺术家运用纸张或画布等材料来形成作品的质感和效果,大小比例技法则是指艺术家利用作品上物体形成的大小及比例来表现
深远的意义。

光影技法则是指艺术家利用不同程度的光照赋予图像深度以
及效果,而虚实技法则是指艺术家利用虚实结合来表现出某种主题的意义,抽象技法则是指艺术家运用抽象的形象来表现作品的概念,而综合技法则
是指艺术家将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来表现作品的形式。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xxxx“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xx《xx》“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xx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xx渡,铁马xx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xx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艺术表现手法辨析

艺术表现手法辨析

艺术表现手法辨析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2、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有: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总计约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和拟物)、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到许多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帮助作品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将分别从叙事、描写和对话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一、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个好的叙事,能够让读者真正走进故事中去,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经历。

常见的叙事手法包括叙述、描写、对比、反转、暗示和悬念等。

在叙述中,作者通常会逐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逐渐地进入故事的世界。

在描写中,作者则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和人物,体验到故事中的感受。

对比和反转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在对比中,作者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强调它们的差异性。

比如,巨婴和小孩之间的对比揭示出来了人类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区别。

在反转中,作者通常会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出来,让读者重新关注故事情节,甚至重新评价故事本身。

暗示和悬念这两种叙事方式则是常用的理解深层意义的方式。

在暗示中,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小细节和表述,从而让读者推断出情节的意义。

悬念则更加强烈,它指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用意料中的反转手法,让读者继续往下读,以期望公布答案,让人不能自拔地追踪到故事的结局。

二、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之一,它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情感和情绪。

好的描写几乎等同于一个场景的创造,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探索故事本身。

常见的描写手法包括气氛、人物、节奏、声音和色彩等。

在描写中气氛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一些压抑的场景中,用词明晰、生动的语言创造气氛,如紧张、安静、压抑的气氛。

它能够勾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维。

人物也是描写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过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意图在于植入一些新思想和发掘人物深层关系和情感。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知识汇总1、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4、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5、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拟人、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夸张。

不太常见的修辞手法:互文、双关、反语、引用、对比等。

6、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而修辞方法则是比较具体的一种句式,常见的修辞方法,中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艺术手法简单分类

艺术手法简单分类

艺术手法简单分类一般来说包括这样几类: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特点.一、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托物言志,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借古讽今(讽刺),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伏笔、呼应、赋比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虚实相生等等。

二、表达方式只要就五种: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其中常用的抒情又有这样集中: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1)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2)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

写景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

三、修辞手法有这样的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四、语言风格特点例举(1)雄奇豪放(李白、苏轼)(2)沉郁顿挫(杜甫)(3)慷慨悲壮、苍凉雄健(曹操、辛弃疾、范仲淹、陈子昂)(4)婉约细腻(柳永、欧阳修、李清照、李煜的词)(5)清新自然(孟浩然)6恬淡自然、醇厚隽永(陶渊明)7明快晓畅或简练生动(马致远)(8)形象如画,恬淡含蓄(王维)(9)雄浑奇拔(岑参)(10)诙谐有趣、幽默辛辣(11)典雅庄重(12)通俗晓畅(13)朴实自然(14)含蓄蕴藉答题步骤:(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效果评价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牢记语言风格术语及效果词。

效果词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等等。

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之间的区别

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之间的区别

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之间的区别(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①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②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叙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想象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四)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1.下定义;2.分类别;3.举例子;4.列数字;5.作比较;6.打比方;7.画图表。

等1.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2.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3.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修辞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特点分别都是什么?

修辞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特点分别都是什么?

修辞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特点分别都是什么?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在做题的时候,分析写作手法,需要回归原文反复理解与阅读,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写作背景。

有些手法运用的很模糊,很朦胧,这时则需要联系上下文做理性分析。

在自己写文章运用写作手法时,一定要注意运用的正确性,反复琢磨,用怎样手法才能最有效,最能表达出你自己意愿。

一句话或一段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是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引出中心,事例或者正题,表达作者意愿情感,对文章的某一部分或整体总结,以上都是一句话或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句话、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第一点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技巧,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

第二点其实就是这个句子指向的主语的特点。

第三就是要紧扣题(文)意,体现人物感情或中心主旨。

注意:(1)使用时也并非完全套用,而是灵活运用。

(2)如果既有结构上的作用,又有内容上的作用,要分点、分行写出。

三、举例说明:1.《藤野先生》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答:①为下文作者见到藤野先生的情节埋下伏笔(结构上);②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丑行,表达出了作者极其他们的爱国感情(内容上)。

2.《藤野先生》第一段“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有何作用?答:这句话对清国留学生进行外貌和动作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出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极其厌恶的爱国感情。

3.《藤野先生》第三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有什么作用?答:过渡(结构上)。

4.《我的母亲》中“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抒情——直抒胸臆/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议论说明2.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用典、互文、设问、反问、顶针(真)、反复、双关……3.写作技巧(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烘托、对比、白描、渲染、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寓庄于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前后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5.艺术风格: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婉约、沉郁、悲慨……比拟有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叫拟人。

1. 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姑娘,笑着,走着。

2. 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河岸上。

3. 疯狂的火魔带着嘲讽的狞笑,气势汹汹地步步紧逼。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1.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2. 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那堆烂苹果像一只只无精打采的苍蝇一样,趴在桌子上。

借代: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一、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五、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双关就是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使用某些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构成双重意义。

绘画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绘画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绘画工具和技术为基础,通过色彩、构图、表现形式和手法等多种方式,表达艺术家的感受与思考,传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信息。

在绘画艺术中,技法和表现手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和评价。

一、技法对绘画艺术的影响1. 色彩技巧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技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法之一。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情感和语言,艺术家可以运用色彩制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表现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绿色代表生命等等。

艺术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言。

2. 融合自然元素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将自然元素融合进画面中,例如:风、雨、雪、云、山、水等等。

艺术家通过自然元素的运用,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绘画中运用自然元素,不仅可以增强画面的自然感和真实感,还可以使画面更富有艺术魅力。

3. 构图要素构图是绘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

艺术家通常在构图时,采用一些基本的构图要素,如对称、对角线、比例、透视等等。

通过构图的方式,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采用对称的构图方式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采用透视的构图方式可以使画面更加有深度感。

二、表现手法对绘画艺术的影响1. 线条表现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

艺术家通过线条的运用,在画面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形式。

例如,用细腻的线条可以表现出柔美的感觉,用粗犷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刚烈的气息。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更加具有魅力和表现力。

2. 质感表现质感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法,是表现物体形状和材质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材质和光影效果,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例如,用粗糙的笔触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粗糙感,用细腻的笔触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光滑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质感表现手法,使画面更加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

3. 色彩表现色彩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艺术的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的手法,表现手法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常见的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常说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点化(化用)、互文、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