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必修一75知识讲解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运动多过程问题
高中物理多运动过程分析一、解题思路1、“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运动图景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得规律3、“合”——找到子过程得联系,寻找解题方法二、解题注意事项1、题目中有多少个物理过程?2、每个过程物体做什么运动?3、每种运动满足什么物理规律?4、运动过程中得一些关键位置(时刻)就是哪些?三、典型题目分析题型二、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结合题目1、(14分)在半径R=5000km 得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竖直平面内得光滑轨道由轨道AB 与圆弧轨道BC 组成,将质量m=0、2kg 得小球,从轨道AB 上高H 处得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 点时对轨道得压力F ,改变H 得大小,可测出相应得F 大小,F 随H 得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不考虑该星体自传得影响,求:(1)圆轨道得半径及星球表面得重力加速度(2)该星球得第一宇宙速度答案:(1)0、2m ,5m/s 2 (2)5*103m/s解析:(1)对小球在c 点,牛二定律知r v m mg F c 2=+①,其中r 为圆轨道BC 得半径 (2分)对小球从高H 处到C 点,机械能守恒 221)2(c mv r H mg =- ② (2分) 由①②联立得mg rH mg F 52-= ③ (1分) 图乙所示,当H=0、5m 时,F=0;当 H=1、0m 时, F=5N (1分)故r=0、2m ,g=5m/s 2(4分,一个答案2分)(2)由r v mmg 2=(2分) 可知s m gR v /1053⨯==(2分)2、24.(l4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得轨道ABCD 由水平部分AB 与光滑得四分之一圆弧轨道CD 组成,AB 恰与圆弧CD 在C 点相切,其总质量M=4kg ,其右侧紧靠在固定挡板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在轨道得左端有一质量为m=1kg 得小滑块(可视为质点) 以v 0=3m/s 得速度向右运动,小滑块刚好能冲到D 点。
高中物理运动多过程问题
精心整理高中物理多运动过程分析一、解题思路1、“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运动图景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的规律3、“合”——找到子过程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12341、(的(1(2解析:(1)对小球在c 点,牛二定律知rv m mg F c 2=+①,其中r 为圆轨道BC 的半径(2分)对小球从高H 处到C 点,机械能守恒221)2(c mv r H mg =-②(2分) 由①②联立得mg rHmgF 52-=③(1分)图乙所示,当H=0.5m 时,F=0;当H=1.0m 时,F=5N (1分) 故r=0.2m ,g=5m/s 2(4分,一个答案2分) (2)由rv mmg 2=(2分)可知s m gR v /1053⨯==(2分) 2、24.(l4分)(可视2。
(1)(2)24得:1分)滑块再次滑上木板时,若木板长度足够,则最终两者相对静止,此过程对滑块木板系统有:m)v (M m C +=v (2分)且mgs v μ++=22C m)v (M 21m 21(2分)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m 32.0=s因为L 0.32m <=s ,故物体未能从木板上滑下。
(1分)3、(14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球A 上,另一端与小球B 接触但未连接,该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H =5m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
现有一小球C 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h=1.8m 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小球A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小球B 向前运动,经一段时m/s 2。
3、(为3v ,小球B 的速度为4v ,分别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432)()(v m v m m v m m B A C A C ++=+………………(2分)24232221)(21)(21v m v m m v m m B A C A C ++=+………………(2分)解之得:s m v v /2043==,………………(2分)小球B 从桌面边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2421gt H t v x ==,…………(2分) 解之得:m x 2=…………(2分)16.如图所示,在某竖直平面内,光滑曲面AB 与水平面BC 平滑连接于B 点,BC 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r=0.2m 的四分之一细圆管CD ,管口D 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100N/m 的轻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D 端平齐.一个质量为1kg 的小球放在曲面AB 上,现从距BC 的高度为h=0.6m 处静止释放小球,它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球进入管口C 端时,它对上管壁有F N =2.5mg 的相互作用力,通过CD 后,在压缩弹簧过程中滑块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0.5J .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2(3(2解得x =+mv =E 得E km mv﹣(3=代入数据得:m/smgs=mv解得解得s ˊ=0.7m故最终小滑块距离B 为0.7﹣0.5m=0.2m 处停下题型一、直线运动的多过程4、15.2017年8月我国自主设计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进行下潜试验。
高中物理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解析版)
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1.用力学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检验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
2.在命题方式上,高考通常会通过设计包含多个物理过程、涉及多个力学观点的复杂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能量转换和守恒、动量变化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3.备考时,学生应首先深入理解力学三大观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理。
其次,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对多过程问题的训练,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
考向一:三大观点及相互联系考向二: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如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如位移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特别方便。
考向三:用三大观点的解物理题要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1.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后需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离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 计算难题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含练习解析)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学习目标】能用程序法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程序法解题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l )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 (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二、多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过程问题的物理情景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或几个运动过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1)边读题边粗略分析运动过程分几个运动阶段,把握特殊状态,画草图分析; (2)澄清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受力及运动形式,求出各阶段的加速度(或表达式); (3)寻找各特殊状态的物理量及相关过程物理量的联系,根据规律求解。
【典型例题】类型一、弹簧类多过程问题例析例1、(2015 临忻市中期末考)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t=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 ,使两者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弹簧第一次被拉至最长(在弹性限度内),此时物块A 的位移为x .则在该过程中( )A . t 时刻A 的动能为FxB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FkC . 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D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也一定相等 【答案】BC【解析】A 、对物体A 由动能定理可得,F K =-=E -0W W W 总弹力,所以物体A 的动能应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所以A 错误;B 、由题意可知,当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对A 应有:F ﹣k •△x=ma ,对B 应有:k •△x=ma ,联立解得△x=,所以B 正确;C 、由动态分析可知,物体A 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物体B 也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显然开始过程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所以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当它们的加速度相等时,物体A 的速度仍然大于B 的速度;以后过程,由于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弹簧继续拉伸,这样,物体A 又做减速运动,物体B 则继续做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伸长最长,故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所以C 正确;D 、根据上面的方向可知,A 、B 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不相等,所以D 错误.【总结升华】遇到物体的动态分析过程,应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本题注意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速度不同,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当两物体速度相同时加速度不同,物体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 点,自由伸长到B 点,今将一个小物体m 压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 点静止。
高中物理复习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
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
例3 (多选)从高度为125 m的塔顶先后自由释放a、b两球,自由释放这 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 s,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 m/s
√B.a球接触Βιβλιοθήκη 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 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速度差恒定
√A.45 m/s 125 m
B.45 m/s 75 m
C.36 m/s 125 m
D.36 m/s 75 m
考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射出的弹丸做竖直上抛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 由运动学公式 h=12gt2,弹丸最后 1 s 内上升的高度 h1=12×10 ×12 m=5 m,则最初 1 s 内上升的高度 h2=9h1=45 m,最初 1 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 v=ht2=415 m/s=45 m/s,弹丸的初速度 v0=v+gt′=45 m/s+10×0.5 m/s=50 m/s,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v20g2 =25×0120 m=125 m,故选 A。
当物体在抛出点上方时,h=15 m, 由 h=v0t-12gt2,解得 t8=1 s,t9=3 s, 当物体在抛出点下方时,h=-15 m,由 h=v0t-12gt2,得 t10=(2+ 7) s, t11=(2- 7) s(舍去)。
考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总结提升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段法
考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4)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答案 5 s
法一:分段法 由 Hmax=12gt52,解得 t5=3 s,故 t 总=t1+t5=5 s 法二:全程法 由-h0=v0t′-12gt′2 解得t6=-1 s(舍去),t7=5 s
高中复习 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
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多过程问题1.多过程问题:很多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物体有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在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类问题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
2.类型:多过程问题可根据涉及物体的多少分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多体多过程问题。
3.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多过程问题的策略(1)任何多过程的复杂物理问题都是由很多简单的小过程构成,有些是承上启下,上一过程的结果是下一过程的已知,这种情况,一步一步完成即可。
(2)有些是树枝型,告诉的只是旁支,要求的是主干(或另一旁支),这就要求仔细审题,找出各过程的关联,按顺序逐个分析;对于每一个研究过程,选择什么规律,应用哪一个运动学公式要明确。
(3)注意两个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但速度不会突变,速度是联系前后两个阶段的桥梁。
二、叠加体系统临界问题的求解思路三、板块模型1.模型构建: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模型条件;上、下叠放的两个物体分别在各自所受力的作用下完成各自的运动,且两者之间还有相对运动。
3.模型特点:(1)该模型存在判断是否存在速度相等的“临界点”,来判定临界速度之后两者的运动形式。
(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4. 滑块滑板类模型的思维模板5.处理临界问题的两条经验1)、关于弹力的临界问题一般情况下临界条件为弹力为0;关于摩擦力的临界问题一般情况临界条件为摩擦力值为最大静摩擦力。
2)、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6.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1)、分析物理模型可能出现的两种物理状态2)、寻找两种状态转变的临界状态,确定临界条件3)、将已知条件与临界条件进行比较,确定是何种物理状态4)、按照该物理状态的物理规律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1.(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 0的木板,在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分离。
高一物理的答题技巧
高一物理的答题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物理的答题技巧高中物理题有很多需要画图的题,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题的内容。
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
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为什么会感到物理难学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一、观察的几种方法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二、过程的分析方法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
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高一物理学习解题的方法三、因果分析法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
如R=U/R、E=F/q等。
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
高一物理常用物理解题方法介绍(小结)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常用物理解题方法介绍〔小结〕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常用物理解题方法介绍〔小结〕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做了不少习题,但总感到拿来物理题无从下手,这是由于对物理解题方法归纳总结不够,头脑中没有清晰的思路,本期总结物理中最常用、最根本的解题方法。
二.整体法:整体法是以相关联的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隔离法:隔离法就是把一个物体从一个系统中独立分析从而确定受力或运动状态,这种方法叫隔离法。
.等效法: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开展,一个状态确实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假设某量的作用与另一些量的作用相同,那么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经过替换使原来不明显的规律变得明显简单。
这种用一些量代替另一些量的方法叫等效法,如分力与合力可以互相代替。
运用等效法的前提是等效。
【典型例题】[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侧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m1 m2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木块均静止不动,如图专—1所示。
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的作用,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不能确定因为m1、m2、1、2数值未确定无摩擦力作用am1m2bθθ2c1图专—1解析:因为m1m2在三角形木块上静止,三角形木块也静止,它们对地的加速度为零,m1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1gsin1,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m1gcos1。
m1对斜面〔三角形木块〕的反作用力有摩擦力大小m1gsin1,方向沿斜面向下;压力大小为m1gcos1,方向垂直于斜面斜向下。
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m1g,方向竖直向下,三角形木块受力为m1g,就当于本身重力增加了m1g。
同理m2静止在斜面上,相当于三角形木块重力增加了m2g,所以可以把两个木块与三角形木块看作整体。
整体对地既无运动也无运动趋势,不会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有这些: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2.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初中阶段的物理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上的带入。
在搞物理题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回去考量各种解题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分析有关物理科学知识时,必须及时总结规律,必须存有一双擅于辨认出的眼睛和有效率的思辩能力。
2、我们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自己对于物理知识上的印象,避免遗忘知识点。
3、搞好物理科学知识上的备考和复习工作,必须存有一个精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备考工作,达至研习过的科学知识不能被忘却的目的。
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老师所讲的物理重点与难点。
二、怎么就可以努力学习物理1、改变观念和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并且内容也算不上就是很多,也更容易掌控一些。
但是能够努力学习初中物理,不见得就能够努力学习高中物理了。
如果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物理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所以想要学好高中物理,首先就需要改变观念,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头开始。
2、培育对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就要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兴趣。
那么,怎么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就是一门和生活密切有关的学科,理科生必须在平时的时候多特别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地方。
甚至就是将物理科学知识应用领域至实际生活中回去,这样可以大大的唤起自学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点及对应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 =0,∑M =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 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及解题技巧汇总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及解题技巧汇总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学习目标】能用程序法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程序法解题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l )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二、多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过程问题的物理情景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或几个运动过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1)边读题边粗略分析运动过程分几个运动阶段,把握特殊状态,画草图分析;(2)澄清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受力及运动形式,求出各阶段的加速度(或表达式);(3)寻找各特殊状态的物理量及相关过程物理量的联系,根据规律求解。
【典型例题】类型一、弹簧类多过程问题例析例1、(2015 临忻市中期末考)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t=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 ,使两者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弹簧第一次被拉至最长(在弹性限度内),此时物块A 的位移为x .则在该过程中( )A . t 时刻A 的动能为FxB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F kC . 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D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也一定相等【答案】BC【解析】A 、对物体A 由动能定理可得,F K =-=E -0W W W 总弹力,所以物体A 的动能应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所以A 错误;B 、由题意可知,当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对A 应有:F ﹣k•△x=ma ,对B 应有:k•△x=ma ,联立解得△x=,所以B 正确;C 、由动态分析可知,物体A 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物体B 也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显然开始过程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所以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当它们的加速度相等时,物体A 的速度仍然大于B 的速度;以后过程,由于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弹簧继续拉伸,这样,物体A 又做减速运动,物体B 则继续做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伸长最长,故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所以C 正确;D 、根据上面的方向可知,A 、B 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不相等,所以D 错误.【总结升华】遇到物体的动态分析过程,应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本题注意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速度不同,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当两物体速度相同时加速度不同,物体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 点,自由伸长到B 点,今将一个小物体m 压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 点静止。
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系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从A 到B 速度越来越大,从B 到C 速度越来越小B .物体从A 到B 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不变C .物体从A 到B 先加速后减速,从B 到C 一直作减速运动D .物体在B 点所受合外力为零【答案】C【解析】由小物体能运动到C 点静止可知,水平面不光滑,因此,当小物体滑到B 点时尽管不受弹簧弹力,但受到一个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到达B 以前,物体已开始减速。
设物体加速度为零的点在AB 之间的某点D ,如图。
物体从A 到D 的过程中,弹力大于摩擦力,在D 点,弹力等于摩擦力,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
越过D 点后,弹力小于摩擦力,越过B 点后弹力和摩擦力都向左。
物体从A 到B 先加速后减速,从B 到C 一直作减速运动,答案选C 。
类型二、斜面类多过程问题例析【高清课程: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例6】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0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0N ,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经时间t =4.0s 绳子突然断裂,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370=0.60,cos370=0.80,g=10m/s 2)【思路点拨】物体先在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断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1)8m/s (2) 110s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和力多过程结合的问题。
物体的运动分几个阶段:在绳的拉力下沿斜面向上的匀加速运动;绳断后沿斜面向上的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沿斜面向下的加速运动。
(1)在绳的拉力下,物体受力如图。
正交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x F -mgsin -f =may N -mgcos =0f =mNθθ::将数据代入,解得:a=2m/s 2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8m/s ==⨯⨯=22111x at 2416m 22(2)绳断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受力如图,其加速度为 21a =gsin gcos =8m/s θμθ+上升的距离:2221v 8x 4m 2a 28===⨯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211==v t s a 到最高点后,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受力如图,其加速度为:22a gsin -gcos 4m/s θμθ==此时物体已上升了:=+=+=12x x x 16m 4m 20m由=2221x a t 2得,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222x 220t 10s a 4返回到斜面低端的总时间:+110s () 【点评】对几个运动状态要分别画出受力图,求加速度,其中速度是连接这几个状态的物理量。
举一反三【变式】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着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在光滑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拉力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A .加速度和速度都逐渐减小B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D .加速度和速度都越来越大【答案】BD【解析】物体匀速运动,可知物体受合力为零,但物体可能沿斜面向下运动,也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
当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力F 减小,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增大,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当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 减小,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增大,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先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加速度增大。
类型三、水平面问题例析【高清课程: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例5】例3、质量为m =2k 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现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F ,F =10N ,与水平方向成θ=37o 夹角经过t =10s 后,撤去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又变为静止,求整个过程物体的总位移S 。
(g 取10m/s 2)【思路点拨】物体先在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答案】27.5m【解析】由于cos F N θμ>,所以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1,经t =10s 的位移S 1,以及10s 末的速度v .之所以要求出 v ,是因为撤去力F 后,物体受力发生了变化,将改作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联系这两个不同运动过程的唯一物理量,就是这一速度v 。
以水平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在力F 作用时,物体受力情况如图,建立坐标系。
370F依牛顿第二定律得sin N F mg θ+= 1cos F f ma θ-= f N μ= 于是,加速度21100805201006052θμ-⨯-⨯-⨯===cos ..(.).m/s F N a m经t =10s 的位移S 1,以及10s 末的速度v 分别为211/225m S a t == 1 5m /s v a t ==撤去力F 后,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同理有N 2= mg f 2=ma 2 f 2=μN 2物体的加速度225m /s a g μ== 5⨯222v 25s ===2.5m 2a 2整个过程的(到停下) 总位移 S =S 1+S 2=25m+2.5m=27.5m举一反三【变式】(2015 临忻市期末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0﹣3s 内的v ﹣t 图象为图中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第1s ,加速度:2F a m m ==,速度增加量:12v a t m∆=∆=;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2s ,加速度:'2'F a m m -==,速度增加量:22''v a t m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s内速度的增加量为零;之后每经过2s速度重复一次前面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