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 环境空间的原则确定,集气罩的吸气应尽可能利用污染 气流的运动作用。 4.已被污染的吸入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区,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5.集气罩的配置应与生产工艺协调一致,力求不影响工 艺操作。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应力求结构简单、造价 低廉,便于安装和维护管理。 6.防止集气罩周围的紊流,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弱干扰气 流、穿堂风和送风气流等对吸气气流的影响。
②按经验公式或数据确定排风量:某些特定的污染设备,已根据工程实践总结出一些经 验公式。 如: 砂轮机和抛光机的排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Q KD 式中: K ——每毫米轮径的排风量,对砂轮取 K =2,对毡轮取 K =4,对布轮取 K =6;
D ——轮径
某些污染设备可根据其型号、 规格、 密闭罩形式直接从有关手册中查出所推荐的排风量。
2
2
由于集气罩罩口处于大气中,所以该处的全压等于零,因而
集气罩的压力损失写为
△P=0-P=- (Pd+Ps)=|Ps|-Pd φ=( Pd / |Ps| )1/2 φ=1/( 1+ξ )1/2 Φ ---流量系数 ξ ---压力损失系数
对结构形状一定的集气罩, ξ 值为常数 集气罩的流量系数和压损系数表
常见形式:顶吸罩、侧面吸罩、底吸罩、槽边吸气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3.外部集 (吸、排)气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4.接受式集气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4.接受式集气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图13-1 局部排气净化系统示意图 1、集气罩;2、风管;3、净化设备;4、通风机;5、排气管
第二节 集气罩的设计
一 吸气罩的作用: 是烟气净化系统污染源的收集装置,可将粉尘及气体 污染源导入净化系统,同时防止其向生产车间及大气 扩散,造成污染。 二、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吸入气流 吹出气流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③射流核心区呈锥形不断缩小。 ④核心段以后,射流速度逐渐下降。各断面的速度值 虽然不同,但速度分布是相似的,可用下述半经验公 式描述 y 1.5 2
m
[1 ( ) ] R
式中
—射流距中心y处和中心处的速度;
R——射流断面半径。
⑤射流中的静压与周围静止空气的压强相同。 ⑥射流各断面的动量相等。
KV值是决定集气罩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这种依据 KV 值计算集气 罩排风量的设计方法称为流量比法。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 计算公式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求出。 实验结果表明: KV与污染物的发生量无关,只与污染源和集气罩的 相对尺寸有关。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二、集气罩性能参数及计算
2.压力损失的确定
p
五、集气罩的设计方法
集气罩设计内容:结构形式设计及性能参数计算。 集气罩设计原则(重点) 1.对散发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工艺流程与设备应采取密闭 措施,尽量采用密闭罩。确定密闭罩的吸气位置、结构 和风速时,应使罩内负压均匀,防止污染物外逸,对于 散发粉尘和挥发性的污染源,应避免过多负压。 2.当不能或不便采用密闭罩时,可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和 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其他开敞式集气罩。集气罩应 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有害污染源,使污染物局限在较小空 间内,并尽可能减少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污染物。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②实际气流分布: 它的等速面不是球形而是椭球面。 根据实验结果,吸气口气流速度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A)在吸气口附近的等速面近似与吸气口平行,随离 吸气口距离X的增大,逐渐变成椭圆面,而在1倍吸气口 直径d处已接近为球面。 因此,当x/d >1时,可近似当作点汇; 当 x/d<1时,应根据有关气流衰减公式计算。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1、密闭罩 定义:将污染源的局部或整体密闭起来,在罩内保持 一定负压,可防止污染物的任意扩散。 特点:所需排风量最小,控制效果最好,且不受室内 气流干扰,设计中应优先选用。 结构形式:局部密闭罩、 整体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②流量比法 流量比法是把集气罩的排风量Q看作是污染物发生 量Q1和吸入室内空气量Q2之和 即: Q=Q1+Q2 =Q1(1+Q2/Q1) =Q1(1+K)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流量比)K Q2 Q
K值太大,虽然能将污染物捕集干净,但风量大耗能 多。 临界流量比: ——能保证污染物不溢出罩外的最小流 量比 。 KV=(Q2/Q1)limit
三 外部集气罩的设计 1 外部集气罩排风量确定(多用控制速度法计算外部集气罩的排风量) 工程设计步骤: 先通过对现场操作情况和污染物散发情况的观察和测定,确定罩型、罩口尺寸和控 制点至罩口的控制距离 x 以及控制速度 x 。 通过外部集气罩罩口气流速度衰减公式,即可计算出罩口的吸入速度 0 。 根据罩口面积 A0 按 Q A0 0 求排风量。 ① 圆形或矩形侧吸罩 ② 条缝罩 ③ 冷过程上部集气罩 2 外部集气罩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①为提高集气罩的控制效果,减少无效气流的吸入,罩口应加设法兰边。 ②为保证罩口吸气速度均匀,集气罩的扩张角 不应大于 60℃。
φ--集气罩的流量系数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二、集气罩性能参数及计算
1.排风量的确定
(2)排风量的计算方法:控制速度法、流量比法
①控制速度法 控制速度---指在罩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能 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集气罩内,并将其捕集所 必须的最小吸气速度。
控制点---吸气气流有效作用范围内的最远点称为控制 点。控制点距罩口的距离称为控制距离。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由上式可见:点汇流外某一点的流速与该点至吸气口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吸气口外气流速度衰减很快,应尽量减少罩口至污染源的 距离。 有挡板:如果吸气口设在墙上,其吸气量为 Q = 2 π r 1 2 u1 = 2 π r 2 2 u2 比较以上两式,可见:吸气速度相同时,同一距离上 Q (悬空设置的吸气口)= 2 Q(有一面阻挡的吸气口) 吸风量相同时,同一距离上 u(有一面阻挡的吸气口)= 2 u(悬空 设置的吸气口) 因此,在设计外部集气罩时,应尽量量减少吸气范围,以增强控制 效果。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3 吸入流动与射流流动的差异 吸入流动与射流的差异主要有两点: 一是射流由于有卷吸作用,沿射流前进方向流量不 断增加,射流呈锥形。吸入流动作用区内的等速面 为椭球面,通过各等速面的流量相等,并等于吸入 口的流量。 二是射流轴线上的速度基本上与射程成反比,而吸 气区内空气速度与距吸气口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 以吸气口的能量衰减得更快,其作用范围较小。
计算集气罩排风量时: 首先根据工艺设备及操作要求,确定集气罩的形状 及尺寸,由此确定其罩口面积 ; 其次根据控制要求安排罩口与污染物相对位置, 确定罩口几何中心与控制点距离 。 确定控制速度 ,根据不同集气罩罩口的气流衰减 规律求得罩口上气流速度 ,由公式 即可。 控制速度法的关键在于确定控制速度,控制速度与 集气罩的结构、安装位置、室内气流情况等有关。 适用条件: 一般适用于污染物发生量较小的冷过程的外部集气 罩设计。
1 吸入气流: 速度分布: 等速面的形式确定其分布 规律 ①理论气流分布: 无挡板:将吸气口近似视为一个点汇, 等速面是以该点为中心的球面,假设 点汇吸风量为Q,等速面的半径为r1、 r2,相应气流速度为u1、u2,由于通 过每个等速面的风量相等。 则有: Q = 4πr12u1 = 4πr22u2 于是: u1/u2 = (r2/r1)2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B)吸气口气流速度衰减较快。当x/d =1时该点气流速 度已大约降至吸气口流速的7.5%。
C)对于结构一定的吸气口,不论吸气口风速大小,Hale Waihona Puke Baidu等 速面形状大致相同。而吸气口结构形式不同,其气流衰 减规律则不同。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2 吹出气流 即:空气从孔口吹出,在空间形成的气流称为吹出 气流或射流。 常见的射流为:自由射流中的等温圆射流。管口速 度假设是完全均匀的。M为射流极点,射流中保持原 出口速度的部分称为射流核心,速度小于的部分些 称为射流主体,射流核心消失的断面BOE称为过渡断 面,出口断面至过渡面称为起始段,过渡断面以后 称为主体段。
1.密闭罩
(1)局部密闭罩 特点:体积小,材料消耗 少,操作与检修方便; 适用:产尘点固定、产尘 气流速度较小且连续产尘的 地点。
(3)大容积密闭罩 (2)整体密闭罩 特点:容积大,密闭性好。 特点:容积大,可缓冲产尘 适用:多点尘源、携气流速 气流,减少局部正压,设备检 修可在罩内进行。 大或有振动的产尘设备。 适用:多点源、阵发性、气流 速度大的设备和污染源。
二 密闭罩的设计 1 密闭罩的布置要求
尽可能将污染源密闭,以隔断污染气流与室内的联系,防 止污染物随室内气流扩散。罩上的观察孔和检修孔应尽量 小些,并躲开气流正压较高的位置。 密闭罩内应保持一定的均匀负压,避免污染物从罩上缝隙 外逸,为此需合理地组织罩内气流和正确地选择吸风点的 位置。 吸风点位置不宜设在物料集中地点和飞溅区内,避免把大 量物料吸入净化系统。处理热物料时,吸风点宜设在罩子 顶部,同时适当加大罩子容积。 设计密闭罩,应不妨碍工艺生产操作和方便检修。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其射流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①射流边缘有卷吸周围空气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 紊流动量交换引起的。 ②由于射流边缘的卷吸作用,射流断面不断扩大, 射流质量不断增加。射流边界面呈圆锥面,圆锥半 顶角 称为射流扩散角,如图所示。射流扩散角 为 式中 α ——紊流系数; Φ——是射流管口的形状系数(由实验确定)。 圆射流:α =0.08, Φ=3.4; 扁射流(条缝射流): α =0.11—0.12, Φ =2.44。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1.密闭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2.排气柜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3.外部集 (吸、排)气罩 定义: 通过罩的抽吸作用,在污染源附近把污染物全部吸
收起来的集气罩。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所需排风量较大,且易受 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捕集效率较低。
二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4 吹吸气流 即:两股气流组合而成的合成气流。 在集气罩设计中,利用吹出气流和吸入气流联合 作用来提高所需“控制风速”的形成,称为吹吸式 集气罩。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三、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1)按罩口气流流动方式分为: 吸气式 吹吸式 (2)按集气罩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及适用范围分为: 密闭罩 排气柜 外部集气罩 接受式集气罩
5.吹吸式集气罩
(1)吹吸式排气罩的工作原理 当外部吸气罩与污染源的距离 较大时,可以在外部吸气 罩的对面设置一吸气口,从而 形成一层空气幕阻止污染物 的散逸,同时也诱导污染气流 一起向排气罩流动。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
二、集气罩性能参数及计算
1.排风量的确定 (1)排风量的测定方法 集气罩排风量qv(m3/S) ,可以通过实测罩口的平均吸气速度ν0 (m/S) 和罩口 面积A0(m2)确定。 qv= ν0 A0 (m3/S) 也可以通过实测连接罩口直管上的平均吸气速度ν (m/S) ,气流动压Pd(Pa)或 静压PS(Pa)及其管道断面积A (m2)按下式确定。 Q= ν A =A[(2/ρ ) Pd]1/2 (m3/s) Q=φA[(2/ρ ) PS]1/2 (m3/s) 式中: ρ —气体密度,kg/m3
2 密闭罩排风量的确定 决定密闭罩排风量的原则:要保证罩内各点都处于负压,保证从罩子开口及不严密缝隙 处均匀地吸入一部分室内空气。 一般来说要求保证密闭罩内的负压不小于 5~10Pa。 ①按开口或缝隙处空气的吸入速度 0 计算: Q F0 0 考虑到减少因排风带走过多的物料并保证控制效果,一般取 0 0.5 ~ 1.5m / s 。
第十三章 净化系统的设计
教学内容 1.净化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2.集气罩设计 3.管道系统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净化系统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2.了解集气罩的基本类型、特点及的性能参数; 3. 掌握管道系统的设计方法。
第一节 净化系统的组成及设计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