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1](https://img.taocdn.com/s3/m/dd1ef064011ca300a6c3903c.png)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特点。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但是,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的中国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严格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特质。
(1) 革命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2) 时代条件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 革命目标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 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
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两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这些相同或相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 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e54204ff7ec4afe04a1df91.png)
一、问题的提出在党的十三大的准备过程中,在十三大报告发表以后,理论界广泛地开展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和讨论。
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几个历史阶段的区别在哪里,联系又如何,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
不少干部和群众,对这个问题也有兴趣。
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这不是放弃社会主义,退回到新民主主义去了吗?--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说应该搞新民主主义,而要说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从不同角度、不同倾向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具有同样的认识基础:或者是社会主义,那就必须是单一的公有制;或者是允许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存在,那就不是社会主义而只能是新民主主义。
这是一种思想框框。
十三大正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去寻找最有利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经营形式,而不要让我们的实践和理论为过去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固定观念和具体模式的框框所束缚。
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再认识,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进行再认识。
二、从主要矛盾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划分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阶段,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中国人大都是通过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而了解和重视把握主要矛盾的问题的。
其实,主要矛盾这个哲学概念并不是毛泽东最先提出的。
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可以看到,毛泽东批读的苏联哲学教科书已讲过主要矛盾问题。
但是,突出地强调把握主要矛盾的意义,运用分析主要矛盾的方法来研究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确定中国革命的战略任务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并论述得如此清晰,发挥得如此透彻,的确是毛泽东的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f4e5a1d94693daef5ef73d7c.png)
⑶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不断 变化的
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领导 — 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 方式和领导作风; 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健全法制;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⑴改革的含义 ⑵改革(开放也是改革)是社会主义
再则,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人口多,底 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也决定了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艰巨又长远。 例如,就中国的农村城镇化任务来说,十 分艰巨。近13亿人口有9亿多住在农村。现 代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很小的 比例,最多的不超过15%,最少的只有3%。 即使要把中国农业人口降到25%,也大约 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
⑹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 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⑺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 制的历史阶段; ⑻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 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⑼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 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 要一百年。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共 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 的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基本 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就是经济文化十分 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中国资产 阶级革命屡遭挫折,资产阶级无法领导革命取得成 功,民主革命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身上。 这样就使得中国在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发展的时候就 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中国建立以后,在生产力水平、经济社 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面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 家。这就决定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很长的 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其他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 件下实现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 义应有的社会生产力基础。这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82f1e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7.png)
试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呢?
我们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区别,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介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发达阶段。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占据领导地位,但在开始时,私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这种私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逐步被公有经济取代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一个时期相对下降,但这种主体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不允许动摇的。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激化,但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3fb2e8fb4693daef5ef73d25.png)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李力安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时间上是一种递进关系,是紧密连结的两种社会形态。
乍看起来,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在指导思想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国体上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所有制上好像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这种形式上的近似,可能是造成一些同志把二者等同或混淆起来的原因。
如果真是如此,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不只是对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评价的问题了,而且就可能有人会问在中国是否有必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一个世纪以来几代中国人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与失败之后,所选择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举。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哪里去?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般论述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落后状况,中国在革命胜利后的相当时期内似乎不可能具备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是早就明确的。
这种构想,在毛泽东的5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6、5新民主主义论6、5论联合政府6等文献中,在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0、在1948年的/九月会议0、在七届二中全会,以及建国初期的一系列会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有充分的体现。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由二十世纪的历史条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条件所决定,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既不可能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可能是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同样,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胜利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必然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过渡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3b3bba8dd3383c4bb4cd2dd.png)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从社会需求方面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变化。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党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4bcc5262f5335a8102d220e2.png)
第三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引导语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一).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原因: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中国分裂,阻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措施:首先,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特权,争得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和人民摆脱外来压迫;其次,形成国家经济统一和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再次,扫除封建势力靠山,为推动政治进步创造条件。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原因:是帝国主义借以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军阀官僚政客勾结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困难的根源。
措施: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军阀地主,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直到消灭封建剥削本身,解放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
(3)官僚资本主义原因: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损害城市资产阶级利益,依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三大任务中,反帝是民族革命的内容,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内容。
中国革命注定要同时承担起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重担。
(二).革命的动力1、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民是最广大的动力,最可靠的同盟军。
1852年,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在总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如果能争取到农民,“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比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e9f8bf5f61fb7360b4c655c.png)
阅读材料:
①两种性质不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参见表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表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②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参见表2。
③在上述三个不同时期,在政体上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过,由于在这三个不同时期,“人民”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不同的性质与任务,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参见表3。
表3: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方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748297375a417866f8ff3.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方案一、学习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学习目标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时代特征;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三大法宝及意义。
三、学习内容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钱,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性质和矛盾决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840-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即“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他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合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b22c95442b160b4e767fcf79.png)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什么意义?答:(1)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是要求我们埋头苦干,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
(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肋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什么主要区别?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社会性质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后者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2)它们之间社会性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
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主体地位,已经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二,主要矛盾不同。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三,根本任务不同。
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
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
答:(1)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ae9a24ac02d276a200292ed3.png)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金冲及【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史【专题号】K4【复印期号】2009年01期【原文出处】《党的文献》(京)2008年5期第59~62页【英文标题】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he Initial Stage of Socialism【作者简介】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北京 100017)[文章编号]1005-1597(2008)05-0059-04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事情本来很清楚,大体说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一共七年。
这时的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从这时起中国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大约需要100年,也就是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中。
既然事情是清楚的,为什么还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呢?因为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的同志认为,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要搞社会主义;也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是回归到新民主主义。
这两种看法,恐怕都不符合实际。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质的阶段。
1949年人民政协讨论《共同纲领》,有人提出既然如此,就应该明确地把这个前途规定出来。
周恩来当时回答:“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而且这个纲领中经济的部分里面,已经规定要在实际上保证向这个前途走去。
”①可见,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是要走向社会主义的。
并不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突然提出来的新问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最重要的是看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否处于主体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f00b31aa300a6c30c229f6a.png)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优势地位。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
②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但它的大部分同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软弱,不可能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③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
他们和中国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军事要地。
④中国历届政府具有极强的反动性。
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政府,不仅是压迫人民、阻止社会进步的专制政府,而且是对外投降的卖国政府。
⑤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的状态。
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分散的地主经济,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世界少见。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⑦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经济异常落后。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很小,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6857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1.png)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优势地位。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
②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但它的大部分同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软弱,不可能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③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
他们和中国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军事要地。
④中国历届政府具有极强的反动性。
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政府,不仅是压迫人民、阻止社会进步的专制政府,而且是对外投降的卖国政府。
⑤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的状态。
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分散的地主经济,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世界少见。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⑦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经济异常落后。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很小,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13b8afa9e31433239689352.png)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重大 突破; 2.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石; 3.是深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钥匙”阶段
基本路线的内容解读
1、党;2、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3、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 1、领导核心:
2、主体: 3、核心内容: 4、途径: 5、目标:
全国各族人民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 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 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 ”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一、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21世纪中 叶)。 在此阶段,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弄清以下4个方面 的问题: 1.基本理论; 2.基本路线; 3.基本纲领; 4.基本经验。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同 时 并 举
笔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纲领
![笔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8e149754f5335a8102d22068.png)
笔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纲领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最早是在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1987党的13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左右)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苏联东欧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很容易使人得出“社会主义终结”的结论。
但是,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等同于社会主义的终结,在逻辑上是不严密的。
因为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身的终结。
遭到失。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c097afd9915f804d2a16c142.png)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一-领导阶级,人民大众的一-主体,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一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封,官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吗?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结合案例批驳“侵略有功论”1.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艮族压迫成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根源。
近代中国革命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反对帝国主义,求得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2.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敌人封建主义是最落后,最腐朽,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是中国近代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
封建主义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民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 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敌人官僚资本主义就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來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敌人。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新艮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相反,它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只是官僚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反对的是官僚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孔祥熙的发家史完整地勾勒出官僚资本主义的封建性、买办性、垄断性、和腐朽性,,同时,由于其反对资本主义的色彩,使之具有了某些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2c1450dd49649b6648d7479a.png)
1、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义和团运动 —农民革命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强”运动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辛亥革命(1911) —资产阶级革命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 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 ; 第二,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成为近代中国 的社会基础; 第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 第四,民族资本有了发展,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 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第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极大不 平衡性; 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 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是世界上少有的。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三、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1840-1919)
(二)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 十月革命之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属 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 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使得 中国革命开始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第三、从指导思想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据以指导运 动的武器,已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失败原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9d98e8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3.png)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性质等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3)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
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对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介绍,教育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与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讲解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联系。
课时分配约用4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器。
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先认识中国社会。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国情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状况。
它包括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等等。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经济制度。
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受封建主义毒害。
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1)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并用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两大思想理论。
(2)两者的区别:
第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并直接服务于民主革命,以革命为中心,并以毛泽东的思想创造为其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史实践之中,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为其关键,以建设为主旨。
第二,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当是的社会背景制定的救中国的路线方针,其目的是怎样救中国;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其目标不仅是救中国,而且是怎样发展中国,怎样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三)两者的关联:新民主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了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前者的历史和逻辑的发展。
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个历史巨人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
第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赖以形成的思想方法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三,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实践基础都是中国的国情。
第四,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质上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比如,在政治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强调要突出“人民主权”,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的政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则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经济建设方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允许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强调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和利用外资。
在文化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整个国民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