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匹夫
丈夫 布衣 黔首
丹青世家
杏林世家 梨园世家 园丁世家
汗青 轩辕
庶民
风骚
阴阳
江河 岁寒三友 折柳
左迁
贬谪
擢升 玉兔 圆寂 羽化 仙逝 婵娟 谥号 桑梓
驾崩

不禄 卒 死
(三、)书画曲艺
1、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2、书法四体:楷、草、隶、篆。 3、书法四大家(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 询、赵孟頫。 4、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称为六书。 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六国古文 → 小篆 → 隶书→ 楷、草、行书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 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 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 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一、文化常识 二、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一)节日、节气、历法 (二)教育礼仪 (三)书画曲艺 (四)思想文化 (五)建筑工艺
(一)节日、节气、历法


古代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又称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 历纪年后。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辞旧迎新。
中国传统节日
1、【春节】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 传统习俗:舞龙舞狮、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传统习俗:吃元宵(南方吃汤圆)、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放天灯等。 3、【清明节】 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传统习俗:扫墓、踏青、祭拜祖先、怀念故人等。 4、【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 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 5、【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 传统习俗:赏月、祭月、观潮等。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传统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7、【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晚上。 传统习俗:人们会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守 岁”,零点之时燃放烟花爆竹等。
6、中国画 7、五大戏曲剧种 8、湖南花鼓戏 9、四大刺绣
(四、)思想文化 1、儒家: (1)“四书五经”:“四书”指《大 学》《中庸》《论语》《孟子》;“五 经”指《诗》《书》《礼》《易》《春 秋》。 (2)孔子、孟子 2、墨家: 3、道家: 4、法家
(五、)建筑工艺
1、岳阳楼: 2、岳麓书院: 3、爱晚亭: 4、中国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南昌)、 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 5、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今湖南 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庐山)、 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应天书院(今河 南商丘)。
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发表见解称“拙见”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____”;看望别人用“____
请人勿送用“____”;麻烦别人说“____
求给方便说“____”;请人指教说“____
欢迎购买叫“____”;好久不见说“____
(一)古代文体
韵文类
1、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 “墓志铭”,追记 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志”,类乎传记;“铭”,类乎诗歌。《五人墓碑 记》,有志而无铭。 2、赋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主要特点总在于铺叙事物。描写的部分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 能事;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3、骈文 骈,两马并驾。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介乎韵文和 非韵文之间。相对散文来说,它讲求对偶;而相对韵文来说,它不讲求 压韵。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要求通篇 句子两两相对。句子的结构、词性、平仄都要合乎对仗要求。骈文中以 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骈文又称“四六”、“四六句”。 4、诗 “诗言志,歌咏言”。歌,比诗自由、奔放、土气。行,铺张本事 而歌称“行”。 5、词 一种抒情诗体,和乐而歌的韵文。萌于南朝,成于唐,盛于宋。 6、曲 一种韵文,可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诗歌,通常指宋以来的 南曲、北曲。
中途先走用“____”;请人改文用“____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请人改文用“斧正”。
特定称谓
桑梓、桃李、杏坛、巾帼、轩辕、社稷、 白丁、布衣
中考复习专题
专题四:文化 文体 文学常识
考点要求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8年版)
1.识记 (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 品知识、重要文化常识和“语文课 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知识
真题回放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 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 “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 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 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 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二)教育礼仪 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 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 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 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 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 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 出身”的称号。 (5)三元及第: (6)四大书院:
谦词(表示自谦的称呼)
孤、寡人、臣、卑职、愚、不才、鄙人、内人、舍弟、家父等。
交际用语
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
求人原谅说“ 托人办事用“ 赞人见解用“
”;等候客人用“
”;请人帮忙说“ ”;请人指点用“ ”;发表见解称“
”;
”; ”; ”
老人年龄问“
”;客人来到用“
”;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姓名文化
姓:单姓、复姓 名:称己用名,称人用字 字:对名的解释、补充 号:别号、尊号、谥号
礼仪用语
1、敬词 2、谦词 3、礼仪用词 4、特定称谓
敬词(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1)对将帅的尊称是麾下,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 (2)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和尊敬,应称对方字或号,如称李白为太 白,称苏轼为东坡。 (3)对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敬称有“令”“尊”等。“令” 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 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令兄(对方的兄 长)、令弟(对方的弟弟)、令侄(对方的侄子)。“尊”用来称与对方 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府、尊君(皆称对方 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意(对方 意思)。 (4)称籍贯、官名、官地、排行等:出于礼貌的尊敬,称呼对方应 避免直呼其名。如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 柳柳州,称张籍为张十八等。 (5)年龄的称谓 贵庚(问人年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芳龄 (问女子年龄)
古代礼仪
中国五礼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孩提: 垂髫: 始龀: 总角: 豆蔻年华: 弱冠: 而立: 不惑: 天命: 耳顺、花甲:
古稀:
耄耋: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七 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指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二十四节气”
【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 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速记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历法纪年
1、历法:公元(阳历) 农历(阴历、夏历) 2、纪年: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文章四大体裁:说、表、记、志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
(二)古代作品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 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形式以四 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 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 “乐府双璧”。 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 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邹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 表人物,世称“亚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5.《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 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
二、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体 (二)古代作品 (三)古代作家 (四)现代作家作品
(五)古代作家作品
(一)古代文体 各个时期的文学式样: (1)上古:神话传说; (2)先秦:诸子散文; (3)汉魏: 乐府; (4)唐:诗; (5)宋:词; (6)元:曲; (7)明清:小说;
(一)古代文体
论说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疏 又称奏疏。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分条陈述。畅于春秋,成于两 汉。 2、表 又称奏疏、奏议。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重 情。 3、论 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 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 4、说 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教材注解说,说, 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 如《师说》《捕蛇者说》 5、原 推究。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原君》 6、订 评议。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 新见之意。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订,论。《订鬼》 7、序 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有自序、他序。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 结尾。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例如《送东阳 马生序》
(一)古代文体
记叙类(散文类)
1、传 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本纪记叙帝王事迹, 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 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核舟记》《岳 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 3、志 记事的文章。《三国志》 4、游记 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 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 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 也称轶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左忠毅公逸事》 6、笔记 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 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 《梦溪笔谈》 7、寓言 寓,寄也。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愚公移山》 8、小说 “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9、书(书信体)与“记” “表” “志”合称古代常见四种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