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
脑瘫卧床儿童训练计划方案
脑瘫卧床儿童训练计划方案
我理解您想要为患有脑瘫的卧床儿童设计一套训练计划。
作为医疗助手,我建议训练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和能力。
确定可以活动的肢体部位,肌肉力量情况,关节活动度等。
这将帮助设计合适的训练项目。
2. 设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可以从提高注意力,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合同症等方面入手。
目标不宜过高,应以小步骤为主。
3. 制定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
从被动训练开始,像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被动牵引等。
当肌力有所改善后,可以进行主动训练,最后再进行功能训练。
4. 选择合适的训练位置。
卧床儿童可以在床上进行,也可以在治疗师协助下到治疗床或地板训练。
保证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5. 适当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如从单运动到多运动,从定点训练到开放式链训练等。
6. 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可以分次进行。
留出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
7. 训练可以结合游戏或音乐等刺激,增加儿童的参与感和配合度。
8. 定期评估训练效果,根据儿童的进步调整训练计划。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训练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鼓励。
相
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一定会看到孩子正面的进步。
偏瘫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是指由于中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一侧肢体肌肉功能减退或丧失的患者。
核心肌力训练对于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因为核心肌群的强健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稳定性和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偏瘫患者的核心肌力训练方法。
首先,核心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从稳定到不稳定,从简单到复杂。
最初阶段,可以从简单的核心肌群训练开始,比如躺姿下的腹部收缩和骨盆倾斜训练,以及坐姿下的盆底肌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的核心肌群功能。
其次,随着患者的逐渐康复,可以逐渐引入复杂的核心肌力训练,比如平衡垫上的单腿站立训练、平板支撑、桥姿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更好地激活核心肌群,提高患者的平衡和稳定性。
另外,核心肌力训练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比如弹力带、稳定球等。
这些设备可以增加训练的难度,激发患者的肌肉反应和平衡能力。
此外,核心肌力训练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
一般建议
每周进行3-5次核心肌力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训练的过程
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姿势正确性,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最后,核心肌力训练需要在专业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在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
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偏瘫患者的核心肌力训练是一个系统、持续且个性化的
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科学合理
地制定训练方案,并在专业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信息能
对你有所帮助。
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一、核心稳定性1.稳定性稳定性可以指任何一个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程度。
稳定性可以保障肢体之间进行动量及力的传递。
稳定性差肢体之间的动量和力在传递过程中被损耗,从而使技术的经济性受到影响。
稳定性并非完全是力量的表现。
他是通过提高力量、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以及动作的有效性来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
静态稳定性是对姿势和平衡的保持。
动态稳定性是对维持动作的产生和控制,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灵活性、柔韧性、力量、协调能力、局部肌肉耐力、心血管能力。
2.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又可称为躯干稳定性(trunk ability),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处于身体躯干部位关节肌肉有效传递能量和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它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使四肢创造运动的脊椎或骨盆腔的点。
换句话说,任何动物的脊椎或骨盆被视为一个“能源泄漏点”,这些能量泄漏造成的身体不能稳定结合在某一特定的点上,这个点就是核心稳定性。
它涵盖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臀大肌、髂腰肌、四头肌和背部肌群。
核心稳定性在完成四肢对称和非对称动作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要想成功的完成四肢动作就取决于躯干稳定性。
然而训练中教练员们往往更注重四肢肌肉力量的发展而忽视了核心部位。
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不应该只关注于核心力量训练,更要关注稳定性,平衡能力和本体感受器的练习。
核心稳定性是在全身运动过程中,核心稳定性对技术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它描述了轴心部位肌肉的控制能力,指的是躯干在完成技术动作中有效传递能量和保持、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
根据髋关节运动特点分为屈伸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
3.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是由区别的。
核心力量是指核心肌肉向心、离心收缩的用力的能力。
一般核心力量的评价是通过测定力量的大小。
训练中,可以采用一定负荷刺激,使肌肉力量得以提高。
它是影响核心稳定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最充分表现在四肢,传统的康复运动训练大多注重肢体异常姿势的纠正,强调功能训练。
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大多数脑瘫患儿躯干及骨盆控制能力减弱,直接制约了患儿运动及平衡协调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患儿有行走的能力,但其骨盆控制基础能力很差,甚至不会爬行、或直跪、跪走。
我们尝试把核心稳定性(或称中心稳定性)训练理念结合针刀微创手术治疗脑瘫,这种治疗方法基于传统的运动疗法,更注重骨盆和躯干部位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
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分肌肉的稳定姿势的能力。
“核心”意为中心,主要部分,因此人体核心部位是靠近人体的中心,维持人体重心稳定性的部位。
人体重心是身体稳定的关键因素,所以保持重心平稳是提高动态稳定能力的前提。
在人体,研究者将核心部位定义为膈肌以下至骨盆底肌之间的区域,包括脊柱、髋部,由躯干、骨盆相关肌肉(核心肌群)维持。
按照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念,核心部位的稳定,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发力,使力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先强化骨盆肌群肌力的训练以加强骨盆稳定的控制,然后再进行步行训练。
遵循爬行—直跪—跪走—半跪—交替半跪—半跪站立起的发育顺序训练,直到患儿可以稳定半跪站起,骨盆稳定控制完成后再进行步行训练。
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比,这样的训练方法更明显的改善患儿步态异常,提高步行能力。
核心部位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决定了核心部位的功能,早有学者从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附着于脊柱的肌肉划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
稳定肌通常位于脊柱深部,具有单关节或单一节段分布的特点,以慢肌为主,耐力性活动时被激活,稳定肌群主要有骶棘肌、横突间肌、横突棘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
这些肌群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运动肌一般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呈梭状,呈双关节或多关节分布,以快肌为主,在爆发性活动时被激活,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活动,如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大肌等。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t ee rl as . eh d 0c i rnw t at ee rl a yw r iie t go p . h o t l ru n 3 ) e ev dr uie e i c rb a p l M t o s hl e i s s ccrb a p l eedvd di o2 r u s T e nr o p(= 0 rc ie t — c y 6 d h p i s n c og o n r h bl a o . h x ei na g o p(= 0 rc ie o es b lyt iigfr1 - 0 n ts u ige e c e h rp ann u ie e a itt n T e p r i i e me t ru n 3 ) e ev d c r t i t r nn 5 2 ue r x r i ea yt i g i r t - l a i a o mi d n st r i no n r
—
—
3 0 — 5 —
中 国康 复 理论 与实践 2 1 年 4 第 1 02 月 8卷第 4期 C i e aiT er Pa tAp. 0 2 Vo. 8 N . hnJR h bl h oy rc, r2 1 , 1 1, o 4
D : O3 6  ̄i n10 —7 1 0 20 .1 OI 1.9 9 .s.0 69 7 . 1. 0 1 s 2 4
Yn - n , I a -eLUY n, t L p r n hlrnC rba as e teT i f l t o g eg L Xi j , g e a at tfC i e ee rl l On,h hr f i e f oi a De me o d P y dA a dHoptlf imui nvri , hl i si Ja s U i st C i ao e y — de ua e a itt nL b rtr Ja s U i ri, e a itt nC l g Ja u i nvri, imui 5 0 3 H i nl n , rnNerl h blai a oaoyo imui nv st R h blai ol eo im s U i s Ja s 1 4 0, el gi g R i o f e y i o e f e t y o a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六个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方法
六个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方法核心力量和稳定性是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
通过训练核心肌群,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姿势控制和运动效率。
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六种有效的训练方法,用于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
1. 平衡训练平衡是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基础。
通过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其中一种常见的平衡训练方法是单脚站立。
在一个平坦的地面上,将一只脚抬起,保持身体直立姿势,尽量稳定地站立一段时间。
随着训练的进行,可以逐渐延长站立的时间,并增加难度,比如闭上眼睛或在不平坦的表面上进行训练。
2. 核心稳定性球训练核心稳定性球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工具,可以用于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通过在球上进行动作,可以增加对核心肌群的挑战,并提高稳定性。
例如,可以尝试在球上进行平板支撑,俯卧撑或者仰卧起坐等动作。
在进行训练时,需要保持身体平衡且控制好动作的幅度。
3. 抗阻力训练抗阻力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弹力带、哑铃或其他重量来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
其中一个常见的抗阻力训练方法是俄罗斯扭铃。
将扭铃握在双手中间,保持躯干直立,绕着腰部旋转身体,同时保持核心肌群的紧张。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腰部、腹部和臀部等核心肌群。
4. 深蹲和反向卷腹深蹲和反向卷腹是两个针对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经典训练动作。
通过深蹲,可以锻炼到大腿肌肉、臀部和核心肌群。
反向卷腹则可以有效地刺激到腹肌和腰部肌肉。
在进行这些动作时,要确保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幅度,并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次数。
5. 桥式动作桥式动作可以有效地增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力量。
其中一个常见的桥式动作是臀部桥。
仰卧在地面上,双脚并拢,弯曲膝盖,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然后,用臀部和腹部的力量,抬起身体,形成一条直线,将重心集中在腹部和臀部上。
保持这个姿势数秒钟,然后慢慢放下身体,重复进行。
6. 哑铃旋转哑铃旋转是一个有效的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方法。
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握住哑铃,将手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上肢和手部的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1. 抓握练习:通过让孩子抓住不同形状、大小和质地的物品,如球体、立方体、毛绒玩具等,来锻炼手部抓握能力。
2. 伸展练习:帮助孩子伸展上肢和手部的肌肉,例如将手臂伸直、手掌向上伸展等。
3. 精细动作练习:通过让孩子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练习,如使用筷子、系鞋带、剪纸等,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 力量训练:通过让孩子使用一些力量训练器材,如握力器、橡皮筋等,来增强手部和上肢的力量。
5. 感知训练:通过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材质、温度和形状的物品,来提高手部的感知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训练方法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同时,训练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家长和治疗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你对孩子的情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医生。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的康复方法一般包括运动训练、头部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言语训练、水疗法、针灸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1、运动训练:脑瘫儿童可以进行翻身、爬行、坐位等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平衡能力。
2、头部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可以进行抬头、转头、低头等训练,可以使患者更好控制头部,有助于保持头部的稳定性。
3、言语训练:可以通过伸舌头、吹口琴等方式,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4、水疗法: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儿童进行淋浴或温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5、针灸: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治疗,对智力、肢体瘫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
饮食上可以多吃流质或半流质软食,有助于咀嚼或吞咽,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病情恢复。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恢复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恢复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恢复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对照组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治疗组的脑瘫患儿则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biodex balance system (bbs)对治疗组的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测定。
结果:治疗组的脑瘫患儿在经过12周的治疗后,在平衡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脑瘫患儿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地改善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是有效治疗脑瘫患儿在平衡功能方面缺失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97-01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者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脑瘫患儿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以及伴有运动障碍等特征。
引发小儿脑瘫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和染色体变异,脑发育不良或畸形以及由于缺氧导致婴儿脑室白质软化等[1]。
以下是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的10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脑瘫患儿69例,女性脑瘫患儿31例,年龄在6-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岁。
并且根据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选取的脑瘫患儿均能独自站立一分钟以上并且能够配合我院的康复训练。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脑瘫患儿采用神经发育促进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另外还需要加强站立,行走等一系列功能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1000字脑瘫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受损所致的一种疾病。
康复治疗是脑瘫患儿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份常用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案。
一、脑瘫患儿的评估1. 调查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家族病史、疾病期限和医疗治疗的方法。
2. 物理检查:对肌力、病理反射,肌张力和关节范围进行评估。
3. 运动功能评估: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细致的评估,如步态、平衡、手部能力等。
4. 心理社会评估:了解患儿的心理特征、行为和与家庭的关系等,为之后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二、物理治疗1. 拉伸运动:采用主动和被动的方法,进行全身的肌肉、腱和关节的伸展运动。
2. 锻炼训练:针对患病部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平衡性和协调性。
3. 功能训练:通过不同的运动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促进患儿自主运动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4. 步态训练:采用支架、助行器等辅助器材,提高患儿的走路能力和步态。
三、心理康复1. 心理干预:采用游戏、玩具等刺激,让患儿在愉悦、互动的环境中参与到康复中。
给予患儿适当的奖励,以提高其自我控制和参与度。
2. 家庭支持:给予患儿和家长适当的情感支持和指导,使患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康复环境。
四、功能辅助器具1. 体位支架:采用不同形式的体位支架,通过调整患儿的体位,对患儿的肌肉、关节进行带动或支撑,以达到功能性的改善。
2. 助行器:采用不同类型的助行器辅助患儿行走,如助行架、拐杖等,以提高其步态和日常活动的能力。
3. 矫形器:将患儿的肌肉、关节定位正确,使患儿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活动训练。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案是非常多元化的。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评估患儿身体和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善患儿的功能。
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最新年精选文档
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1.前言核心即中心,人体的核心是指除开头部和四肢以外的躯干中心部位。
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是人体核心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概念。
核心力量是指把人体膈肌以下,盆底以上的肌肉组织的稳定性为四肢发力建立起一个支点,使得上下肢力量能得到传递。
核心力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人体重心、稳定人体中心部位,从而使上下肢的力量传递达到最大化,且避免传力过程中造成损失。
核心稳定性的定义为: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躯干和骨盆肌肉组织的之间相互衔接稳定,使得上下肢的发力能从核心支点中发出,能更有利于力量的发生、传递、以及控制。
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2.核心肌群定义目前,国内外对人体核心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对核心肌群的归类却有着较为一致的划分: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其中包括膈肌、竖脊肌、位于胸廓下缘和骨盆之间的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腹后壁的肌肉(腰方肌)、髂肌、腰大肌、臀大肌、和胸肌筋膜等主要的核心肌肉群。
2.1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核心力量是指把人体膈肌以下,盆底以上的肌肉组织的稳定性为四肢发力建立起一个支点,使得上下肢力量能得到传递。
核心力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人体重心、稳定人体中心部位,从而使上下肢的力量传递达到最大化,且避免传力过程中造成损失。
核心稳定性的定义为: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躯干和骨盆肌肉组织的之间相互衔接稳定,使得上下肢的发力能从核心支点中发出,能更有利于力量的发生、传递、以及控制。
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2.2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运动训练的影响随着核心力量的热潮引入,我国已经将其运用于各种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实践表明,运动员要想在竞技场上表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专项成绩,肌肉神经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力量、协调、稳定与控制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六部分_李晓捷_庞伟_孙奇峰_尚清_唐久来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Dec.2015,Vol.30,No.12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三节康复治疗技术(上)一、神经易化技术(一)Bobath 技术1.Bobath 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脑瘫患儿证据脑瘫患儿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少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4](2个Ⅰ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
Bobath 治疗技术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达到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通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的目的[5—7](1个Ⅱ级证据,2个Ⅲ级证据)。
Bobath 治疗技术还通过对运动模式协调性的促进,抑制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对脑瘫患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实现正常运动模式的整合,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和固定。
采用Bobath 技术的不同手技,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点,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8—11](4个Ⅳ级证据)。
因此,Bobath 技术适合于各种类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推荐Bobath 治疗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瘫患儿,应根据不同类型特点,选择采用Bobath 治疗技术的不同手技(推荐强度B 级)。
2.Bobath 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组脑瘫患儿证据Bobath 治疗技术对各年龄组脑瘫患儿均有效,但2岁前,尤其是1岁以内的轻度脑瘫患儿效果更好[12—13](1个Ⅰ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
婴幼儿时期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且其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模式尚未固定,这一时期患儿若能得到外界给予的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使其学习建立正常的姿势运动模式,使其功能达到最佳效果[14—16](3个Ⅱ级证据)。
脑瘫患儿早期应用Bobath 治疗技术是恢复其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
推荐1.Bobath 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组脑瘫患儿(推荐强度A 级)。
2.Bobath 技术对于小年龄组脑瘫患儿更有效(推荐强度A 级)。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
型无 显 著 性差 异 。 1 . 2 纳 入 与 排 除标 准
跖屈、 髋关 节 外 展 为 主 。每 次3 0 a r i n 。 每 日1 次。
1 I 3 0 运 动 疗 法
采用B o b a t h  ̄ J l l 练方 法 为 主 .根据 每个 年 龄 阶段 实 际 的
后 开 始 进行 平 衡 板上 的膝 立 位 、 坐位 、 四爬 位 、 立 位 训 练 和 巴 氏球 上 的 坐 位 、 跪 位平 衡 训 练 等 。在 训 练 过 程 中 , 逐 渐 强
1 . 2 . 1 诊 断标 准 参考2 0 0 6 年 中 国第 9 届4 , J L 脑 瘫 康 复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脑性 瘫 痪 诊 断 标准 闭 。 1 . 2 . 2 纳 入 标 准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毒 , 针 刺平 补 平 泻 . 留针6 0 m i n 。 每 日一 次 。 1 . 3 . 2 推 拿 治疗
主 要 运 用 中 医推 拿 点 法 、 揉法、 一 指 禅 推 法 等 手法 , 根 据患J L ,  ̄床 表现 、 I 体 质 的不 同 . 施 以不 同 的手 法 。顺 序按 压 督 脉诸 穴 , 使 患 儿 有 麻胀 感 : 从 项 部 至骶 尾 部 重 刺 激 华佗 夹
第 2 0卷 第 5期
Vo 1 . 2 O No . 5
鄂
州 大
学
学
Hale Waihona Puke 报 2 0 1 3年 9月
S e p . 2 0 1 3
J o u na r l o f E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协调、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促进身体的整体发展。
2. 平衡训练:通过站立平衡练习、单脚站立、坐立平衡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 智力训练:通过认知游戏、问题解决、记忆训练等,培养患儿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如何独立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
5. 语言和沟通训练:通过言语表达、语音训练、交流训练等,帮助患儿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6. 社交训练: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团队活动等,帮助患儿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
7. 器械辅助训练:如康复器械、正畸器械等,通过正确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帮助患儿进行特定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训练。
8. 家庭参与训练:强调家庭的积极参与,通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辅助和鼓励,加强儿童的康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和程度进行个体化设计,并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并与其他医疗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g iM a e x tmala d Chi al s t , n l He t Hopi d h al Gua gx 30 00, n i5 0 Chia n
Ab ta t Ob e t e T p ra hteciia p l aino oes blyi mb lt nt iigfr ee rl as n t efc fr sr c j ci oa po c h l c l pi t f r t it a uai ann o rb a p lya di f t o v n a c o c a i n o r c s e
to a oo t rpy Theo s r ain g o p wa r ae t oe sa ii Th r a me twa ie r3 mo t s W eus d GM FM —88 t — i n lm t rhea . b e v to r u ste td wi c r t blt h y. e te t n sgv n f n h . o e — o e
v l t h trf c in ft e t r u . s t Afe o hste t e t oh GM FM — C a d GM FM —E c r so h wog o ps auae t e moo un to so h wog o ps Re uls t r3 m nt r am n ,b t n s oe ft e t r u
・
新技术 ・
J eRs c2 1 o4N. d eO 1,10 o 0 M , t0 V . 1
核 心 稳 定 性 训 练 对 脑 瘫 步 行 能 力 影 响 的 临床 研 究
宋
摘 要 目的
雄 林 小 苗 邹 林 霞 陈 维 华
核心肌群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
2 0 0 4~ 2 0 1 2年 收治 脑瘫 患儿 8 0例 ,
诊断符合全 国4  ̄ J L N 瘫 座 谈 会 制 定 的诊 断 标 准 。 除 外 进 行 性 疾 病 所 致 的 中 枢
具有重要影响 … 。
群、 骨盆 的旋 转等 。以 f 动作每组 1 O个 , 每次 4 O分钟 。根 据患 儿 的情 况 , 先 进行 评估 , 冉 制定康复计划 , 治疗一段时间后 ,
再评估 , 冉调整 康 复计划 , 分 别选择 设计
已会行走 , 但 不 能 独 自完 成 跪 走 , 单 膝 跪
提高 _ r中枢 神 经 系 统 动 员 肌 纤 维 参 与 收
关 键 词 核 心 肌 群
护 理
脑瘫
康 复 治 疗
缩 的能力 , 使 神经 肌 肉系统 的刺激效果
增强 , 加 强 了中 枢神 经 系统 对 肌 肉的控 制 。它 可 以训 练 伸 髋 肌 群 、 腹肌、 侧 屈肌
端到远端 的发 育 , 及 中枢侧 向末 梢侧 发
打好 了 , 功 能 性 目标 训 练 就 比 较 容 易 完 成, 从 而 提 高 脑 瘫 患 儿 的康 复 效 果 。在 康 复治 疗 的 过程 中 , 除 了做 好 患 儿 的 肢 体 功 能康复 , 也要 及 时 关 注 患儿 的 心 理 行 为 情
资 料 与 方 法
康复护 理 : 脑 瘫 患 儿 除有 肢 体 障碍 外, 还伴有不 同程 度的智力 、 视力、 心理 障
育, 比如 I : 肢 的 功 能 是 先 获 得 肩 胛 带 的稳 定 性 以后 , 手 的 精 细 动 作 才 得 以 发 育 ,F 肢 的 功 能是 在 取得 髋 关 节 的稳 定 性 以 后 ,
生物反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疗效观察
[ 9 ] 林 海 涛 .儿 童 E B病 毒 感 染 性疾 病 [ J ] .中 国 基础 医药 , 2 0 0 7, 1 4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J u n , 2 2 ( 1 7 )
临床杂志 , 2 0 0 6, 2 1 ( 2 2 ) : 1 5 5 0
[ 8 ] 孙建军 , 卢 洪 洲 .传 染 性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症 的 研 究 进 展 [ J ] .诊 断
学理论与实践 , 2 0 0 9 , 8 ( 2) : 2 0 5—2 0 6
[ 4 ] 王明圣 , 徐学 富 , 吴爱丽 , 等 .轮 状 病 毒 肠 炎 患 儿 免 疫 球 蛋 白 和
检测的临床意义 [ J ] .现 代 预 防 医 学 杂 志 , 2 0 0 8 , 3 5 ( 1 2 ) : 2 3 0 7—
2 3 0 8
・1 8 7 7・
E B V t r a n s f o r me d l y mp h o b l a s t - t o i d c e l l l i n e s [ J ] .J V i r o l , 2 0 0 9 , 7 9
运动 功 能 。
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步骤
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步骤1.引言1.1 概述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患儿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其中,坐位平衡是脑瘫患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坐位平衡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坐姿技巧,还能够为之后站立和行走提供基础。
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康复计划,它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技巧。
通过坐位平衡训练,患儿可以逐渐改善坐姿的稳定性和控制力,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
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坐位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
然而,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训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训练的步骤包括了逐渐增加坐姿时间、提供支撑和稳定性的辅具、实施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等。
同时,还需要保持积极的训练氛围和鼓励孩子的参与,以提高他们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在进行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训练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其次,训练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感,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
最后,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也是关键,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孩子的恢复非常重要。
通过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持续的训练,患儿的坐姿控制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为他们日后的行走和其他发展里程碑奠定基础。
因此,致力于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际价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以下是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引言部分将概述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的背景和意义,引入文章主题。
首先,将简要介绍脑瘫患儿的特点和康复需求,以及坐位平衡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重要性。
然后,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的步骤。
首先,将介绍脑瘫患儿坐位平衡训练的重要性,包括促进运动发展、提高日常生活功能和改善姿势控制等方面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瘫患儿的
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
李晓捷
xiaojljms@
一、基本概念
传统核心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
等长转体及动态桥式运动等
核心力量悬吊运动训练核心力量悬吊运动训练传统悬吊运动
传统悬吊运动●多为被动运动
三、脑瘫患儿的
核心力量训练
(2)核心稳定性差
↓)
(翻身、转身、步行↓
◆躯干回旋困难(翻身、转身、步行
↓)
(抗重力伸展↓
◆俯卧位时臀高头低(抗重力伸展
◆爬行困难(拖爬、兔跳、不成直线、不能高爬)
拱背坐、拱背站、走(前倾)
◆全前倾、半前倾、
全前倾、半前倾、拱背坐、拱背站、走
◆牵拉成坐位时头后垂(后倾)
↓)
(重心转移↓
◆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重心转移
↓)
◆直跪、跪走不能(腰腹无力、分离及回旋
(腰腹无力、分离及回旋↓
◆体位转换困难(卧位—坐位—跪位—立位—蹲位等)
◆屈髋屈膝步态(屈肌张力高,伸肌肌力不足)
◆屈髋膝过伸步态(腰部无力)
步态(腰椎过伸展—臀大肌无力步态)
◆挺腰突腹
挺腰突腹步态
◆左右摇摆的鸭步(臀中肌无力步态——不能有效的重心转移)
↓)
(分离、回旋↓
◆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分离、回旋
◆小步走、快步走(重心不稳、基底窄)
◆基底宽
俯卧位双腿悬吊肘(手)支撑
侧卧位双腿悬吊提髋俯卧位双腿悬吊屈髋收腹
核心稳定性训练
球上弹起
四、四、Bobath Bobath Bobath技术
技术 与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
注 意意
1.
关注运动肌是否发生紧张挛缩,配合肌1. 关注运动肌是否发生紧张挛缩,配合肌肉牵伸、叩击等技术
关注局部疼痛以及其他部位的弱链接
2. 关注局部疼痛以及其他部位的弱链接
2.
核心力量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 3.3.3.核心力量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
综合康复训练分,应因人而异,采用多种技术
分,应因人而异,采用多种技术综合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