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迁与演变,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地租、赋税和田赋等。
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赋税制度是官府进行财政管理和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地租是指地主从农民手中获取土地产出一部分作为报酬,这是封建剥削的主要形式之一、赋税是指国家对农民征收的直接税款,种类很多,比如田赋、兵赋、养赋等。
其中,田赋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赋税形式,它是以农田为单位,根据农田的俸禄等级和面积大小来确定的。
这种赋税制度使得农民沦为官府和地主的压迫对象,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创造性活动。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迁与演变,主要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和统治者权力的变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公民,以减轻地主的压迫,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到了唐朝,由于军队和官僚的扩张,赋税制度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如徭役自愿化、赋役的加重等。
在宋朝,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兴起。
总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在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他们的生计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统治者来说,通过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运营,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政府开支。
因此,研究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2_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的所有制关系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它是一定生产力水平的产物,其产生、发展、衰落均与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从本质上讲,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都是私有制。
(一)我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形式。
井田制,兴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适应奴隶社会时期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成为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
私田主人控制着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
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主。
这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春秋时期的的诸侯国改革中,都涉及到了国家赋税制度的变革,如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实行按亩收税,促使耕地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转向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随着地主阶级变法运动的开展,最终在各诸侯国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典型事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土地制度形式。
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地阻碍了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交换处于极不发达的状态,限制了手工业通农业的分离,使手工业无法独立形成独立的经济部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严重障碍,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赋税制度、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赋役制度、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一、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不能随意买卖实行井田制,由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集体耕种的经营方式二、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①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给百姓④确立土地私有制,鼓励发展小农经济三、秦朝田租: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人头税: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徭役:更卒、正卒、戍卒四、汉代汉初:田赋税率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五、魏晋南北朝魏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
(均田制与租调制相互配合)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六、隋朝租调役,废除许多苛捐杂税,向民众征收租调役七、唐朝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庸代役:男子不去服徭役,则可交一定数额绢或布以代役,称为庸影响: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唐中期的两税法:1.背景: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国家财政紧张。
2.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3.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两税法影响: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八、宋朝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再派发各种徭役。
3.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赋税制度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是以土地赋税为主,即以田地为单位征收赋税。
夏代实行“皇帝土地”的制度,由各地的贵族占有土地并进行耕种,然后向中央政府上交一部分产出。
商代则逐渐形成以众贵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贵族们作为土地的占有者,组织百姓耕种,向国家交纳丰产款。
周代采用了地主制度,国家封建地主贵族,贵族们耕种土地,并向国家进贡一部分收获。
2.秦汉时期:秦朝在征服六国后,实行了均田制。
均田制实行以户为单位征收赋税,根据户口数量和土地质量,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并以此为依据征收赋税,确保了赋税的公平性。
赋税制度的在秦朝得以深入,这对于统一制度、整合资源、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的发展。
汉朝继续实行这一制度,同时还增设了其他税种如奴婢赋、财物赋等。
3.隋唐时期:隋朝实行了均田制,但这一制度不久便废除。
唐朝随即推行了租庸调制度。
租庸调制度以土地为基础,对地方上的田地进行测量和评估,依据田地的质量和产量,收取租税。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方面提倡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税收的控制。
4.宋元时期:宋代的税收制度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粮税、商税、义税等。
粮税是主要的税种,按照土地质量、产量等因素征收,以确保国家的粮食供给。
商税是对商品征收的税种,按照商品的种类和规模进行征收。
义税是对富有者的附加税,用于补充国家特殊支出。
元代对宋代的税收制度基本沿袭,同样也实行了粮税、商税和义税等税种,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
5.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实行了两税法,即户口税和田产税。
户口税主要以人头数为依据,按照户口数量征收的税种,对百姓而言较为公平。
田产税是以土地面积为计算依据的税种,按照田地的质量和产量进行征收。
明朝时期的税收制度比较简明,并设置了多种特殊税种,如草料税、良田税等。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加大了商业税收的力度,同时减轻了农业税收的压力。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赋税制度在对农业赋税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对商业和精细加工业的税收。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租与赋历代之税制,类皆以征收土地之生产物及人民之劳动力为主,广义言之,即将两者合而称为"赋役",唯自狭义言之,那么前者谓之"田租"、"田赋"等,后者称为"赋役",又称"力役"、"徭役"。
租之愿意,本指祭神时上供欲物及局部收获物;赋那么由军事力役而来,含有兵役义务、人头税之意义。
以农业为生产根底之中国税制,与土地制度有密切之关係,因土地国有有改为私有制,而使课税方式产生变化:由支配人身之税制变为以每户为单位之户调式,田租由定率调课税改为定额课税;未几,出现以均田法为根底之租庸调制,此等秀税皆以缴纳实物为主,唐末以降那么改为缴纳货币,同时赋役亦由直接之征调劳动〔差役〕转为间接之征调劳动〔雇役〕,而其力役之工程又以从事职役之工作为多,即作为小官僚之力役。
十五、六世纪以后,赋役与田赋有合並为一之倾向,再经明代一条鞭法及清代地丁银之实施,劳动征调及土地税乃完全变为征收田赋之一元化矣。
支配人身之税法依古典所载,对公田之地租征收,夏有贡,殷有助;春秋时代那么有彻法,以年耕之丰歉为基准征收局部收获物,战国时代那么成立贡法,平均数年之收获,征其十分之一。
吾人可由此变化,明了原为集团之耕作已易为个别之零细经营,而土地国有制亦因此课税之变化而崩溃,及至秦国商鞅"广开阡陌",改革土地制度,新课税法亦因应土地私有制之展开而成立。
汉代,由政府调查及民间申告占租之事实以审定田税,依其收获量,三十税一;赋那么片调为兵役及吏座,在地方郡县从事劳役。
凡此皆以征收实物及征调劳动力为原那么,但亦有免除吏座之更赋,而代以缴钱者,又有所谓"算赋"、"口赋"之人头税,亦含有免除兵役之代偿金之意味。
总之,汉代税制乃以国家对人民实施人身支配为其特色。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变迁犹如两条相互交织的脉络,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从先秦时期开始,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便已初步形成。
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以“千耦其耘”的方式集体劳作。
当时的赋税主要是以贡赋的形式,诸侯和臣民向天子进献物品和劳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
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按亩征税,这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萌芽。
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也逐渐多样化,除了按亩征税外,还有人头税、户税等。
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秦朝实行名田制,按军功赏赐土地。
汉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外战争频繁,财政开支巨大,实行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汉朝的赋税主要有田赋、人头税和更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
这一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缴纳租调。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隋唐时期,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隋朝实行“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按丁征收田租、调绢和服役。
唐朝初期,沿用租庸调制,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遭到破坏。
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为依据征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
宋元时期,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宋朝的赋税制度复杂多样,有田赋、身丁钱、商税等。
元朝时期,北方实行“丁税”“地税”,南方实行“夏税”“秋粮”。
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发展到了顶峰。
明朝初期,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编制“黄册”和“鱼鳞图册”,以加强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是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主要包括私有制和官有制两种形式。
私有制是指土地由个人或家族所有,可以自由买卖、继承和租借的制度。
官有制是指土地属于国家或官府所有,由官府管理、分配和收取租税的制度。
在秦朝统一天下后,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数量平均分配,每个人家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制度在西汉时期形成并延续至清朝。
均田制的实施既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计,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在土地规模上,农民的土地面积和质量往往较小,而地主或豪族则拥有较大规模的土地,形成了严重的土地不均。
在东汉时期,开始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有了一些变化。
地主豪族的土地扩张和农民的负担加重,导致地主豪族不断向农民征收苛捐杂税,土地集中和农民破产现象普遍出现,这引发了农民起义。
土地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矛盾焦点。
其次是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田赋、丁税、商税和杂税等。
田赋是按照土地面积和产量征收的税款,丁税是按照人口数量征收的税款,商税是按照商业交易额征收的税款,杂税是其他各种形式的税款。
在这些赋税制度中,田赋是最主要和基础的税种,对农民的负担最为沉重。
在古代赋税制度中,农民的赋税负担普遍较重。
尤其是在地主豪族扩大土地规模的背景下,农民承担了更多的田赋,并且在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脱贫难、致贫易成为普遍现象。
这也是地主豪族对农民的剥削的一种表现形式。
赋税制度也受到了各个朝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
如西汉时期土地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赋税制度不断变更和调整。
隋唐时期的土地经济繁荣,使得赋税制度逐渐完善。
而在宋代,由于北方河湖泛滥灌溉兴盛,使得赋税制度相应地加重了对南方农民的剥削。
中国古代的土地及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一)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特点农业是古代制定经济制度的重点. 以户籍制度作为制定经济制度的依据. 土地和赋税,徭役制度构成古代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 经济制度制定的宗旨,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经济制度既制约土地兼并,又受制于土地兼并.(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进历程"家天下"与土地国有制"私田"与土地私有制政局动荡与"屯田" 土地兼并与"限田" 安置流民与"授田"大土地所有制制约土地制度的延续2,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和特点由"家天下"形成的国家统治格局,实质是将管辖的全部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作为家族的共有财产,故称"公田". 在宗法制的作用下,通过"分土封侯",实现家族对全国的"分而治之". 在"土地国有制"下,土地的主人与耕种者结成奴役关系,采用"劳役地租"形态.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公田不治." 《汉书食货志》"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 《国语周语中》户籍制度的建立"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分土治民." 《商君书徕民》2,"屯田制"产生的背景和实质长处于战乱和动荡的政局中大量的土地荒芜大批逃避战乱的流民采用军事编制的方法,将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屯田客对土地只有使用权. 3,限田制背景: 土地兼并导致国家赋税减少. 农民失去土地,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动荡.实质: 西晋的占田制,不是国家对土地的分配,而是国家限定对土地的占有额度. 用法律的形式,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 4,授田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特点背景和条件: 国家统治处于相对稳定的局势中. 国家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大批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特点: 是国家向臣民(主要是农民)按一定标准授予土地的一种制度. 受田民拥有对所授土地的使用权,还享有对其中部分土地的占有权. 授田制与赋税制度相配套. 授田制的形式和实质以"均田"的名义进行授田. 自北魏到唐前期,共有7次均田. "均田制"主要以家庭为授田对象和单位. 用于授田的土地,仅限于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并非将全国的土地重新分配. 对于私人土地达到或超过授田标准者,不再授田,亦不退出超标土地. 授田制亦是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的一种措施,以便使其提供赋税. 北魏均田制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40亩.女子20亩. 初授田者,男子给桑田20亩为永业. 露田不得买卖,死后还官. 奴婢授田同良人.耕牛每头授露田30亩,限4头. 狭乡授田不足者,许迁宽乡. 隋朝均田制隋开皇二年(582年),文帝颁布"均田令": 一夫授口分田(露田)80亩,妇人40亩. "一床"授永业田(桑田或麻田)20亩. 奴婢授田同良人.耕牛授田限4头,每头60亩. 唐朝均田制丁男(21—59岁),中男(16—20岁)授田100亩.内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 老男(60岁以上),笃疾残疾者授口分田40亩. 寡妻妾授口分田30亩. 佛道授口分田:男者(比丘,道士)30亩,女者(比丘尼,女冠)20亩. 唐朝均田制的特点与前代相比,授田对象不同. 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松动. 允许官人买卖永业田和赐田. 允许百姓死后无力供葬时,出卖永业田. 从狭乡迁往宽乡时,永业和口分田均可出卖. 如需购置住宅,邸店,碾硙,亦可出卖口分田. 唐朝中期以后的土地问题土地兼并迅猛发展"如闻王公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并吞,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 《全唐文》卷35《天宝十载禁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自宋朝开始,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兼并者. 王安石变法制定"方田均税法". 张居正改革有"清丈土地". 土地兼并问题在农民起义口号中的反映唐末农民战争,黄巢打出"均平"的旗号. 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 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 明末农民战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太平天国运动,倡导"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三)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构成和演进赋役制度是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它在产生之初,起到确立私人对土地占有的作用.但在土地私有制产生后,又受制于大土地所有制. 赋役制度由地租,人头税(或户税),徭役(或兵役)三部分组成. 地租经历了劳役,实物(分成,定额),货币等几种形态的演进过程.2,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奴隶制社会,劳役制地租. 春秋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形态下的赋役制度. 公元前568年,齐国"案田而税". 公元前643年,晋国"作爰田".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公元前548年,楚国"量入修赋". 公元前408年,秦国"初租禾". 秦国商鞅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建立了以土地和户籍为依据的赋役制度. "入顷刍稿,以其授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 《云梦睡虎地秦简田律》"匿户,……弗令出户赋之谓也." 《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两甲."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3,西汉初期的赋役制度"天子不能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而齐民无盖藏."《史记平准书》"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编户齐民. 赋役制度的构成:田租,人头税(口赋,"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算赋,"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徭役.4,曹魏时期的赋役制度(屯田)曹魏时期,对屯田客实行分成制地租:使用官牛者,与官府四六分成;不使用官牛者,与官府对半分成. 对自耕农,于建安九年(204年)推行户调制:田租每亩纳粟4升,户调每户纳绢2匹,绵2斤. 曹魏的户调制,废止了汉代实行的口赋,算赋等人头税,改以户为征收单位;改分成制地租为定额地租.西晋的赋役制度(限田—占田) 西晋的赋税制度分为两项:课田,丁男课田50亩,纳租4斛;户调,纳绢3匹,绵3斤.5,北朝时期的赋役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租调制. 一床(一夫一妻)岁纳帛1匹,粟2石. 十五岁以上未婚男女及奴婢8人,耕牛20头,同一床. 另有徭役,属临时性征调. 北齐时,将力役订入租调制中. 北周时,确定丁男年服役1月.遂称为租调力役制.6,隋朝的租调力役制一床每岁出租3石,调绢1匹(4丈),绵3两,或调布1端(5丈),麻3斤. 丁男岁服役1月.开皇三年(583年),减调1匹为2丈. 男子自二十一岁起,岁服役20天. 开皇十五年(590年),令"民年五十,免役收庸."7,唐前期的租庸调法"诸户一丁,租粟二斛.其调各随乡土所出,绢,絁各二丈,布二丈五尺.输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凡丁岁役二旬,有闰之年加二日.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唐六典》卷三唐代租庸调法的特点征收对象从"一床"改为"一丁". 税额和力役天数.较隋朝少约1/3. 将"输庸代役"制度化. 在租,调这两种正税外,唐前期还有地税和户税. 地税作为义仓粮;户税作为军国传驿之用.8,两税法唐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改行"两税法":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 《旧唐书杨炎传》两税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适应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形势.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陆贽《陆宣公集》卷22《均节恤百姓第一条》扩大纳税者的范围. 简化赋税征收的项目. "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 杜佑《通典》卷79,一条鞭法"一条鞭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共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府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赋役合并,简化征收名目计亩征收赋役一律征银以州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总量与土地兼并的现实结合更加紧密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折银征收,亦使农民多受一层剥削10,摊丁入亩(地丁合一, 地丁银,丁随地起)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圣祖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令. 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人丁24621334口,丁银335万余两),作为永久定额.今后再滋生人丁,不增加丁银额. 摊丁入亩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将人口与土地并征的二元税制,改为单一的土地税制. 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 使农民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 有利于人口统计的精确性和人口的增长. 摊丁入亩推行后,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国总人口102750000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全国总人口208095796口道光十三年(1833年) 全国总人口398942036口(四)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基本特点赋役征收的依据和对象,主要是土地和户籍(人口).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结构相适应. 赋役分地租,户调(口赋),徭役三项征收,其演进呈逐渐趋简的态势.唐"输庸代役",徭役可以"庸"代;明"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清"摊丁入亩",将口赋与地税合一. 地租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采用分成制;魏晋时,始为定额制. 赋税以征实物(粮食,布帛)为主.自明始,赋役改征银(货币).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赋役制度与土地制度并存;后期独立存在,并逐渐与土地占有结合。
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演变
二、古代的赋税制度 (一)、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1. 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
亩”
2.
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3.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4. 唐朝后期: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征税形式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税种逐渐减少(一元化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征税内容
(3)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 反映。
两税法
5. 北宋中期:
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6. 明朝中后期:
一条鞭法
7. 清朝前期: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8. 清朝:摊
丁入亩(地丁银)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标准: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 2、地租式: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3、征收类: 繁杂 简单 4、征税间: 不定时 定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和赋税制度
一、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
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1、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现 2、土地兼并的根源: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思考题: 我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一、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性质: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表现。
2、内容(权利与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3、特点4、瓦解原因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确立。
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政府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用地租剥削农民。
这种制度是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均田制:前提条件: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
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内容:A、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
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地主利益也都得到了保障。
B、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
“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开始向政府领种土地,到了不能劳动或者身死时,再把土地还给政府。
土地有两种,无主的荒地称露田,按规定还给政府,不能买卖。
已经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按规定不必还给政府,可以买卖。
政府规定,一夫一妇要向国家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产麻的地方纳布一匹(不交帛)。
此外,农民还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调。
作用:1、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3、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4、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第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一、西周的井田制1、性质: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在西周统治时期,为巩固政权,他们在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井田制是周代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土地属奴隶制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在名义上都属于周王。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和臣下,让他们世代享用,但不得买卖和转让,还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赋税。
因为田与田之间有完整的灌溉系统和道路系统,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基本原则:土地归奴隶制国家所有,不准私人转让或交换。
井田制的瓦解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崩溃。
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
商、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
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
夏朝、商朝时期实行的八家为井、同养公田之制,公有成分更多一些。
周代以后出现的九夫为井之制个人私有的成分已增多,可以看作私田已被耕作者占有。
二、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土地国有制三、汉代的编户齐民四、隋唐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1、隋朝至唐朝前期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在均田制下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它使不少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一些土地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行:隋和唐朝前期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是租庸调役制和府兵制得以实行的经济基础。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生产发展,巩固了租调制。
2、隋朝至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1)租调制度:隋朝沿袭北魏以来的租调制,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租:缴纳谷物的田租;调:为缴纳帛或布的户税;以庸代役:以缴纳布帛代替力役)(2)租庸调制:内容:唐实行租庸调制度,庸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性质:是封建国家建立在封建均田制上的赋役制度。
隋朝在北朝租调力役制度基础上予以改革,创立了租庸调制。
唐承隋制,并予以完善。
影响:①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府兵制得以巩固。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赋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汉书·食货志》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Fra bibliotek赋役制度: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 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赋
赋税
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役
其它杂税
制
度
兵役
徭役 力役
杂役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其实皆什一也。
——《孟子·滕文公上》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明英宗)金花银 ——税粮折银 (明后期)一条鞭法(张居正)——赋役合并,赋役征银,按亩征税 ②清:(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摊丁入亩 ——征收地丁银
• 标志着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资 影响: 义萌芽的发展
•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人口增长
明
一条鞭法
⑤征税时间:从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清
摊丁入亩
标志 (两税法) (摊丁入亩) (唐“庸”)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两税法)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演变趋势
①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到财产为主
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轻
直至取消人头税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和赋税制度
一、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
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 1、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现 、 2、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兼并的根源:
请思考: 请思考: 简述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及归纳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 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 (2)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特点: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过渡, 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3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一元化发展) 5税种逐渐减少(一元化发展 税种逐渐减少 一元化发展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征税内容 (3)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 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 制松弛; 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 反映。 反映 征税形式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标准: 人丁为主 、标准: 土地为主 2、地租式: 实物为主 、地租式: 货币为主 3、征收类: 3、征收类: 繁杂 简单 4、征税间: 不定时 、征税间: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必须服徭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①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②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③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容包括"户调制",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④租庸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⑤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三,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⑦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阁首辅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历史教训,改革赋役制度,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这就大大增加了赋税中的货币比重.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⑧摊丁入亩:171 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人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容和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作用】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2.屯田制:【形成与发展】汉末饥荒之际,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后大围推广.【方法】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屯田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性质与作用】屯田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后来蜀,吴两国也在边境,军镇和其他一些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实行过不同规模的屯田.3.均田制:【形成与发展】485年,北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②确认了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瓦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4.更名田:【概念】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更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作用】一定程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对清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重点提示】(1)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式: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金朝,元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流行隋唐.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实行.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封建制度、均田制度和土地私有制。
在封建制度时期,土地被划分为各个封地,由封建王朝的皇帝授予贵族和将领。
这些贵族和将领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并对土地的使用、收益和分配拥有控制权。
农民在封地上是农奴,必须给予贵族和将领丰富的物质和劳动作为土地的租赁费用。
均田制度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公元前6世纪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明朝。
均田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人地相称,田地平均”,通过将土地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进行分配,使每个农户都能拥有相应数量的土地,达到土地平均分配的目的。
在均田制度下,农民享受自由种植的权利,并且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作物,并且农民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均田制度逐渐演变成了土地私有制。
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分配权都归属于土地的所有者。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种植的作物,并独立承担相应的生产责任。
同时,土地私有制也刺激了农民对土地进行改良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农田质量。
除了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赋税制度中,不同的阶级和身份享有不同的税收待遇。
地主阶级享有特权,通常有优惠的税收政策,而农民和工商业者则需要承担较重的税额。
总之,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土地制度的演变和赋税制度的调整都是在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和调整过程中形成的。
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以及了解中国土地和税收制度的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首先,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秦朝。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施的“均田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开端。
根据均田制,土地被平均分配给人民,每个农户的土地面积基于家庭的人口数量。
这样的制度旨在平衡土地资源的分配,减少土地的不平等。
然而,由于基数不断扩大,土地分配的效果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土地的不均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展成了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中,地主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以作为劳动的报酬。
农民被要求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作为赋税。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直到近代的土地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租税是主要形式之一、租税是指农民向地主支付的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或劳务作为赋税。
租税的数量通常是按照土地的面积和产量决定的。
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租税率,但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的。
租税的数额往往是农民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的租税负担可能导致农民生活困难。
除了租税,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赋税,如赋税和粮食转运。
赋税是指养马兵马的农民向政府支付的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或货币。
这些赋税往往用于军事开支和公共建设。
粮食转运是指政府将粮食从一地运到另一地,以满足灾荒或紧急情况下的需求。
这种转运通常由政府组织和监督,需要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和运输劳务。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土地制度的不平等和赋税的高额负担使得农民生活艰难,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
而同时,赋税制度的存在也提供了政府的财政支持,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这个制度的变迁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有着深刻的关联,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必须承认这个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这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频繁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近代的土地中,这个制度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 清前期的“更名田” • 背景: • 内容: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藩王的土
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
• 意义:
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及其后果
•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兼并是最大特征: • A: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阶
级力量增加的表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 况下,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 B: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 是农民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这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 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使兼并得 到一定的缓和,二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长对你的工作很不满意,你还要在搞一个更好的咒语出来!”“嗯嗯,好的!马上就可以有编出新咒语!”知知爵士按了一下《古宇宙怀表》的按钮,一张卡片立刻飞 了出来。……这时,B.可日勃教主超然把橙白色元宵一样的脑袋晃了晃,只见七道清新的仿佛柱子般的粉灯,突然从不大的肩膀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 亮白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灵哼死神味在温柔的空气中飘忽……接着异常的鼻子闪眼间转化颤动起来……长长的深橙色馅饼样的嘴唇跃出墨绿色的缕 缕弧云……脏脏的淡黄色刀峰似的眉毛跃出深黑色的点点神热!紧接着深绿色鳄鱼似的声音突然飞出碎棕暗流色的藻泥蛙欢味……柔软的纯黄色火腿一般的骨骼跃出花 灯天颤声和呜喂声……上面长着远古的水青色的细小茄子一样的汗毛变幻莫测射出光窜海光般的绕动……最后颤起很小的脖子一挥,猛然从里面流出一道玉光,他抓住 玉光和谐地一扭,一套亮光光、银晃晃的兵器『绿金骨圣蜜桃刀』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东西儿,一边膨胀,一边发出“哼嗷”的疑声。超然间B.可日勃教主狂 速地扭起短粗的鼻子,只见他闪闪发光的护掌中,酷酷地飞出六串鸡窝状的鸟影,随着B.可日勃教主的扭动,鸡窝状的鸟影像车轮一样在额头上温柔地调配出缕缕光 雾……紧接着B.可日勃教主又秀了一个滚地抽动颤烟卷的怪异把戏,,只见他很小的脖子中,猛然抖出六片魔堡瓷喉雀状的蚂蚁,随着B.可日勃教主的抖动,魔堡 瓷喉雀状的蚂蚁像钢丝绳一样,朝着奇驴琥珀石上面悬浮着的发光体怪扫过去。紧跟着B.可日勃教主也蹦耍着兵器像纸盒般的怪影一样向奇驴琥珀石上面悬浮着的发 光体怪扫过去。……随着『棕光春神刺猬腿』的搅动调理,四只肥猫瞬间变成了由多如牛毛的狂野圣灵组成的缕缕深青色的,很像笔头般的,有着漂亮小巧质感的云朵 状物体。随着云朵状物体的抖动旋转……只见其间又闪出一组亮青色的旋风状物体……接着B.可日勃教主又扭起短粗的鼻子,只见他闪闪发光的护掌中,酷酷地飞出 六串鸡窝状的鸟影,随着B.可日勃教主的扭动,鸡窝状的鸟影像车轮一样晃动起来。一道紫玫瑰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淡灰色、景物变成了淡橙色、天空变成了浅灰 色、四周发出了变态般的巨响……只听一声玄妙梦幻的声音划过,四只很像甩鬼蜜桃般的云朵状的缕缕闪光体中,突然同时喷出九串密如发丝的亮橙色焰火,这些密如 发丝的亮橙色焰火被雷一扭,立刻化作摇曳的飘带,不一会儿这些飘带就缀空如海着跳向巨大烟状玉的上空,很快在九块大巨石之上变成了闪烁怪异、质感华丽的发光 飞舞的老虎。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玩城手机版下载无限金币营业利润的有()。A.所得税费用B.固定资产减值损失C.销售商品收入D.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单选,A1型题]寒凉药长期给药,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是()A.心率加快B.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C.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提高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E.耗氧量增加 [单选]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选用()A.全血血糖B.血浆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尿糖定性E.24小时尿糖定量 [单选]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包括在下列哪一项中A、凡例B、正文C、附录D、前言E、具体品种的标准中 [单选,A1型题]下列关于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错误的是()A.黄连B.酸枣仁C.苦参D.附子E.大青叶 [单选]湿陷性黄土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其中粉土含量常占()以上。A.50%B.60%C.70%D.8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Brunnstrom神经生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点是()A.增强肌力B.加大关节活动范围C.促进神经生理功能恢复D.按神经生理特点恢复功能E.利用张力性反射与协同模式改善运动控制 [单选,A1型题]关于胰岛素的作用下列哪项错误()。A.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B.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氨基酸进入细胞C.促进葡萄糖利用,抑制糖原分解和产生D.促进钾进入细胞,降低血钾E.促进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转运 [单选]()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O.75平方米,厚度不得小于5mm。A.辅助接地极B.局部接地极C.主接地极 [单选]在如下几条命令中,哪条是查看cisco设备版本信息的()。A、showflash:B、showiosC、showversionD、showconfig [填空题]化工管道的涂色。生产中将各种管道涂以各种不同的颜色,可以使人们很容易的辨别判断各种管道中所盛装的不同介质,即方便操作,又易排除故障或处理事故。氨气管涂()。 [填空题]在不同类型的原油中,()原油是石油的低凝产品和优质道路沥青的宝贵原料。 [单选]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1月15日通过银行划账上缴2010年12月应纳增值税额12000元,则正确的会计处理为()。A: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000贷:银行存款12000B: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2000贷:银行存款12000C: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0 [单选,A型题]下列哪项不是积证的特征()A.结块有形B.结块固定不移C.痛有定处D.病在气分E.是为脏病 [单选]危险化学品中不属消防监督范围的是()。A、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B、易燃固体C、放射性物品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填空题]“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简称()循环,最早由美国人戴明提出的。 [问答题,简答题]裂解气压缩机五段出口冷凝器出口的温度控制指标是多少?过高过低有什么后果? [多选]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本质性区别在于()。A.文件的性质不同B.文件的范围不同C.文件产生的基础不同D.文件的实施方案不同 [单选]在电动潜油泵井的电流卡片上径向为()。A、载荷值B、电流值C、电压值D、时间 [单选]当零件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粗糙度要求时,需用()画出其分界线,并注明相应的代号和尺寸。A.细实线;B.粗实线;C.虚线;D.点划线。 [单选]男孩,4岁,头颈、双上肢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出院,2天后创面出现典型的带状疱疹,最可能的是()A.厌氧菌感染B.念珠菌感染C.表皮葡萄球菌感染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E.病毒感染 [单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是()。A.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B.采用单式记账的单位C.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D.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 [问答题,简答题]解释信息传输率、信道容量、最佳输入分布的概念,说明平均互信息与信源的概率分布、信道的传递概率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单选]单发右位心下列何者不正确()A.内脏反位B.心脏长轴转向右侧C.心尖朝右D.心房位置正常E.可有心室或大动脉位置转位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关于参考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目前绝大多数检验项目都已有参考方法B.性能稳定的常规方法可以用作参考方法C.每个临床实验室都应建立主要检验项目的参考方法D.参考方法是鉴定基质效应的重要工具E.寻求参考方法的目的是当无适宜检测方法时进行替 [单选]铁路旅客运输合同是明确承运人与()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A.托运人B.收货人C.旅客D.押运人 [单选]下列()不属于渠道滑坡的处理措施。A、渠道采用混凝土衬砌B、坡脚及边坡砌筑挡土墙支挡C、明渠改暗涵D、削坡减载 [单选]关节穿刺的适应证不包括()。A.急性化脓性关节炎B.急性晶体性关节炎C.骨关节炎D.急性外伤性关节炎E.顽固性关节病的关节灌洗 [填空题]液氧泵泵轴上设有迷宫密封,是为了防止轴承中的(润滑脂)进入中间体与()接触。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临床上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类白血病反应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病毒感染D.恶性淋巴瘤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问答题,简答题]比例泵的启动和停泵步骤? [单选]下列药物不属于药酶抑制剂的是()A.红霉素B.氟康唑C.维拉帕米D.保泰松E.卡马西平 [单选]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A.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B.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C.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的差异D.行政管理事项的复杂性、易变性 [单选]()是涉烟情报分析的基础的思维方法。A、辩证思维方法B、灵感思维方法C、逻辑思维方法D、数据整合方法 [判断题]电气设备和防雷设施的接地装置交接时,只需测试接地阻抗。A.正确B.错误 [名词解释]农药毒性 [单选]()接口是HLR和MC间的接口。A.AB.BC.CD.N [单选]()是按照相互之间的从属关系来划分的。A.从合同B.有名合同C.默示合同D.书面合同 [单选]若图样上机件的线性尺寸是实际机件相应的线性尺寸的2倍,则在标题栏中的比例标注应是:A.2:1B.1比2C.1:2D.2比1 [单选]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应该是()。A.颜色变浅B.逐渐加深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