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而言之,经济就是“生产”或“生 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 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 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 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 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 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
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 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二、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源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20 世纪50 年代两位苏联 学者——“托尔斯托夫”、“列文”、“切博克
萨罗夫”为了对世界民族进行语言谱系以外的分 类而提出的一个分类体系概念。
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的学术成果,就是由“林
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于1958 年8
月联手完成的《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一文。这
六、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一)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充分肯定了自然地 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 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学对于人类 社会物质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研究提供了一 条科学的认识途径。
(二)这一理念和理论为世界民族分类提供 了一套新的选择方案。
(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考古学中的文化、 类型等概念的形成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吴兴旺认为,经济文化类型概念本身就把经
济与文化组合在了一起,并且,它也是目前民族 学中惟一有此名称组合的理论;其次,是该理论 把经济与文化当做一个“综合体”来看待,本身就 包含了对经济与文化关系问题的一种认知。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类型的内涵与意义 二、经济文化类型划分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国外:如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 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 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 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 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2.文化的特点: 特点
(1)多样性 (2)区域性 (3)时限性 (4)民族性 (5)阶级性
经济文化类型
2013年11月11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经济”(economy) 1.定义 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和“再生产”,具体包括“物质生产、流通、交 换”等活动。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 治一样,都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 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 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 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 去表示生产状态。
这使得原定义这一概念显得空乏,因为 原定义没有给出一条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相应指标。
(二)认识的深化
苏联学者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多限于 物质文化方面,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作用, 缺乏经济文化类型的立体结构认识,从而 不利于经济文化类型的整体性认识。
基于理论的完善,我国民族学工作者提 出了要对每一种经济文化类型都要进行结 构层次的划分,划分的程序为:(1)生态 基础;(2)生计方式;(3)社会组织形 式及各种典章制度;(4)意识形态(包括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思想观 念等)。
(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
首先,强调研究手段的综合分析,即在研究 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现象时,不仅考虑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 注意到民族的分布和语言系谱以及历史文化区等 方面的因素,尽量做到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中 心而兼顾从物到人、从环境到文化的各种情况, 以求研究结果最能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实践情况。
第二种类型组是畜牧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起大兴安岭西北部, 西到准噶尔盆地西缘,南到横断山脉中断 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带。这一类型组 包括四种经济文化类型:
(1)以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山林苔原畜牧型
(2)以蒙古族为代表的高原戈壁草原游牧型
(3)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
(4)以藏族为代表的高山草场畜牧型等
王建新认为,林耀华在引进、修正和利用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客观条件, 做了三方面的调整。首先,用生态环境代替自然 条件,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避免环境决定论的 倾向;其次,为弥补忽视精神文化的不足,他强 调经济文化类型应包括生态环境、生计方式、社 会组织形式及制度、意识形态等内容;再次,加 强类型化分析的综合性和合理性,导入体系、类 型组、亚类型及分支等操作概念。
(二)经济文化类型特点:
1.经济与文化结合的综合体 2.具有超地区性的特征 特点: 3.地理条件规定经济发展方向 4.经济文化类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5.各种经济文化类型都有其历史年龄
四、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的 实践与发展
(一)关于理论的修订
以“生态环境”取代“自然地理条件”, 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 生计方式”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强调一个体系内的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 系统性和结构关系。
五、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20 世纪80 年代,林耀华等一些学者重新重视 对经济文化类型的探究。他们认为我国民族的经 济文化类型及分布情况大体为 :
第一种类型组是采集渔猎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 原东北角地区。具体来说,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两 种经济文化类型: 一种是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 族为代表的山林采集狩猎型;另一种是以赫哲族 为代表的河谷采集渔捞型等。
篇长达3 万字的论文于1961 年在苏联用俄文发表
,
曾被翻译为日文于1965 ~ 1967 年在日
本的《东亚民族学论文集》中连载,到1985 年这
篇论文终于在国内公开用中文发表。
三、经济文化类型定义
(一)定义 1.苏联学者“托尔斯托夫”、“列文”、“切 博克萨罗夫”将经济文化类型定义为“居住相似的 自然环境条件下,并有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各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 2. 林耀华等学者将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发展为 : “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有相同生计 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 化特点的综合体”。 修订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 一是用“生态环 境”概念取代“自然地理条件”,二是用“生计方式” 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生计方 式”不仅能明确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 ,也能容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层含义。
2.经济学广义的研究对象:
(1)横向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是 一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 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经 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
(2)纵横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包括六个方面,即渊源、流派、 理论、方法、问题、政策。
3.经济学分类:
1.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三种类型组是农耕型:
广泛地分布于我国除采集渔猎和畜牧类型之外的辽 阔地域及众多民族中。这一类型组包括六种经济文化 类型:
(1)山林刀耕火种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2)山地耕牧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农耕型 (3)山地耕猎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4)丘陵稻作型(西南以及华南) (5)绿洲耕牧型(西北地区) (6)平原集约农耕型(华北、华中、华东)
2.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
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
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 学等。
(二)“文化”(culture)
1.定义
国内: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四)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体质人类学材 料和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解释也能起到重 要的参考作用。
(五)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民族志的撰写 和讲授也起到了纲不动领性的化建设开辟出新 的途径。
七、学者评论
张海洋认为,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解释 能力体现在应用中:用于世界民族分类, 它形成一家之说而与语言谱系分类法相得 益彰;用于探讨人类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 的原因,它使人们看到生态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深远影响; 用于阐述中国文化,它揭 示出中国文化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并行不悖 及相互作用。中国各民族先民为了适应中 华大地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以求生存,曾 经发展出种种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