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类型
浅谈我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变化——以竹海镇为例
化 类 型 的 发展 与变 化
员会 的 春 风 . 南 竹 海 景 区 的基 础 设 施 改 造焕 然 一 新 . 仅 为 当 蜀 不
地 居 民 的 生 活 提供 了方 便 . 给 居 民带 来 了 丰 厚 的 经 济 利 益 . 也 这 江 、 锣 乡界 , 与龙 头 镇 毗 邻 , 与 长 宁镇 接 壤 。其 总人 口为 2 铜 南 北 . 就 更 加 坚 定 了 居 民 对 旅 游 服 务 这 一 行 业 的肯 定 与 坚 持 该 地 区 6 5万人 . 积 6 面 9平 方公 里 . 地 面积 12 5亩 。 镇 地 势南 高 北 居 民 已经 从 从 前 “ 致 富 . 种 树 ” 思 想 观 念 逐 渐 转 变 成 了 “ 耕 88 该 耍 多 的 旅 低 . 多为浅丘地 , 大 四面 山形 环 绕 ; 江 河 贯 穿 全 境 , 候 温 和 , 育 气
游致富” 的新 观念 此 时 . 游 给 当地 居 民带 来 的 收 入 已经 占其 旅 0 这 该 雨量 充沛 . 霜 期 长 , 宜 水 稻 和喜 热 果树 等 作 物 地 生 长 。该 地 全 年 收 入 的 9 %以上 . 个 数 据 表 示 . 地 区 的 经 济 结 构 已经 从 无 适 区 的 蜀南 竹 海 拥 有 着 极 其 丰 富 的竹 资 源 .可 谓 是 竹 的海 洋 , 7万 以农 业 为 主转 变 成 了 以旅 游 产业 为支 柱 的新 结 构 。 三 、 国传 统 经 济 文化 类型 正 在 悄 然 改变 我 余 亩 翠竹 覆 盖 了 2 7条 峻 岭 、0 5 0多座 峰 峦 。 这 里生 长 着 1 5属 5 8
竹 海 镇 的 经 济 结 构 类 型 的变 化 预 示 着 传 统 的平 原 集 约农 耕 型经 济 文 化 类 型 已逐 渐 转 变 为 旅 游一 农 耕 复 合 型 的经 济 文化 类
《经济文化类型》课件
经济文化类型的应用
1
经济文化类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制定战略和管理策略。
2
经济文化类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经济文化类型的了解有助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判断市场需求和制定市场定位。
3
经济文化类型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
发达国家的特点
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 文化体系,通常在技术创新、科 学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等领域具有全球影 响力。
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文化 类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主要分 为信息经济型、创新型和服务型 等类型。
发达国家经济文化类型的 演变和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 推进,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 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 发展需求。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通常面临着经济 发展不平衡、资源短缺和人 口增长等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 文化类型
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 经济特征和文化背景分为农 业型、工业型和服务型等类 型。
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类 型的演变和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变 革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文化类型正在不断演变和 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总结
1 经济文化类型的重要 2 经济文化类型的趋势 3 经济文化类型对于世
性
界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进步的
经济文化类型对一个国家
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类型
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国家
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将继续演变和调整以适应
之间相互影响和竞争将进
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再认识
2 o世 纪 5 代 ,由苏 联 民族 学 家 托 尔 斯 托 夫 、列 文 、切 博 克 萨 罗 夫提 出 的 “ 济 文 化 类 o年 经
收 稿 日期 : 2 0 一 12 . 0 2O —3
作 者 简 介 :李 伟 ( 9 4 )男 ,北 京 人 ,副 教 授 ,从 事 少 数 民族 旅 游 经 济 、旅 游 管 理 、旅 游 规 射 的 研 究 . 16一
维普资讯
兰州 大学 学报 ( 会 科学版 ) 社
2 0 30 5): 9— 5 0 2, ( 4 4
J ur a fLa z o o n lo n h u Uni.( ca ce c s v So ilS in e )
VoI3 No. 20 2 P49 5 .O 5 0 — 4
2 O世 纪 中 叶 ,苏 联 民 族学 者 提 出 民族 学 中 的 “ 济 文 化类 型 ”理 论 ,通 过 对 民族 生 居 环 经 境 的 分 析 ,参 考 社 会 发 展状 况 ,进 行 民族 文 化 的 趋 同 比对 和 趋 异 比对 。试 图 以类 型 划 分 为 表 现 形 式 , 示 民 族 文 化 与 环 境 特 征 的相 对 应 规 律 。2 揭 O世 纪 6 O年 代 , 国 民族 学 家 林 耀 华 与 苏 我
性是 肯 定 的 。但 随 社 会发 达 程度 的 不 同 ,这 种 对 应 是 有 差 别 的 。如 果 将 民族 群 落 与 其 生 居 环
.
境 的 耦 合 关 系作 为 一 种 民族 文 化 特 征 ,那 么 民 族 学 中 的 “ 济文 化 类 型 ”就 应 该 是 以 这 种 文 经
化 特 征 为 研 究对 象 的 生 态 文 化 学 理论 。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表
西方民族学流派归纳表
阶段 主要学派 起始时间 主要观点
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 一、19世 19世纪中叶到20 样,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 纪中叶到 进化论学派 世纪初 渐发展。基于人类心理一致性 20世纪初 。
斯图尔德
文化生态学,多线进化论。
《文化变迁论》
赫斯科维茨 人格处在不断运转的社会文化场景之 中,按照一定方向运行。 文化与人格 一切生物的行为都与基因的自私性和竞 争性有关。
《人及其劳动》
许良光
《心理人类学》 《儿童训练与人格:一项跨文 化研究》 《社会化过程与人 格》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怀廷
人类社会的表面结构之下,都 结构主义学 20世纪40-50年代 有一种真正的社会结构,人类 派 学建立模式揭示它。
新进化论学 文化学与能量进化,文化生态 20世纪40-50年代 派 学,多线进化论。 三、二战 后 至 今
文化相对论 学派
二战后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 独创性和价值,与经济条件相 适应
佩里
博厄斯
爱弥尔·杜尔干
《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
莫斯
《赠礼》
马铃诺斯基
人类学要弄清文化内部要素之间的功能 《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野 关系。文化论。 蛮人的性生活》《文化论》 《安达曼岛人》
拉得克里夫-布 文化结构、功能、意义才能揭示发展规 朗 律。 卡迪纳、林顿 基本人格
《社会心理学新领域》 《菊与刀》,《文化模式》《 种族、科学和政治》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
族进 行语 言谱 系以外 的分 类而提 出 的一个分 类体
系 概 念 。 一 理 论 在 中 国 取 得 的 学 术 成 果 , 就 (这
“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并 认 为 “ 计 方出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的 方 向 ,也 能容纳 下 “ 会经 济发 展水 平 ”这 一层 含义 。 社
( ) 经济 文化类 型的应 用和 发展 三
是 由林 耀 华 和 切 博 克 萨 罗 夫 两 位 教 授 于 1 5 9 8年
8月 联 手 完 成 的 《 国 的 经 济 文 化 类 型 》 一 文 。 中 这 篇 长 达 3万 字 的 论 文 于 1 6 9 1年 在 苏 联 用 俄 文
横 断 山 脉 中 断 的 干 旱 、半 干 旱 和 高 寒 地 带 。 这 一
苏 联 学 者 列 文 、切 博 克 萨 罗 夫 等 将 经 济 文 化 类 型定 义 为 “ 于 大 致 相 同 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处 平 和 生 活 在 相 似 的 自然 地 理 条 件 之 下 的 各 族 人 民 ,在 历 史 上 形 成 的 经 济 文 化 相 互 联 系 的特 点 的
3 4 O~ o页 。
②该文收在林耀华著的 《 民族学研究》 一书,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8 , 1 —12 9 5年 第 0 4 4 页。 ③ [ ]列文 ,切博克 萨罗夫 :《 苏 经济文化类 型与历史 民族 区》 ,叔于 田译 ,《 民族 问题译 丛》 (9 6年增刊 ,民族学专辑 ) 15 ,第 3 O~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老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12年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
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4、“进化论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发展演进。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着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
5、“英国功能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楚各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着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方法》】。
6、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发表《说民族学》。
7、我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
(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
8、“种族”的相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
(3)特征: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②欧罗巴人→柔软的波状头发或直发、发色不一、肤色较钱、体毛和胡须发达、鼻梁很高、嘴唇厚度较薄。
经济文化类型
五、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20 世纪80 年代,林耀华等一些学者重新重视 对经济文化类型的探究。他们认为我国民族的经 济文化类型及分布情况大体为 : 第一种类型组是采集渔猎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 原东北角地区。具体来说,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两 种经济文化类型: 一种是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 族为代表的山林采集狩猎型;另一种是以赫哲族 为代表的河谷采集渔捞型等。
(二)认识的深化 苏联学者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多限于 物质文化方面,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作用, 缺乏经济文化类型的立体结构认识,从而 不利于经济文化类型的整体性认识。 基于理论的完善,我国民族学工作者提 出了要对每一种经济文化类型都要进行结 构层次的划分,划分的程序为:(1)生态 基础;(2)生计方式;(3)社会组织形 式及各种典章制度;(4)意识形态(包括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思想观 念等)。
(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 首先,强调研究手段的综合分析,即在研究 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现象时,不仅考虑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 注意到民族的分布和语言系谱以及历史文化区等 方面的因素,尽量做到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中 心而兼顾从物到人、从环境到文化的各种情况, 以求研究结果最能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实践情况。 其次,强调一个体系内的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 系统性和结构关系。
经济文化类型
主讲:包龙源 2013年11月11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经济”(economy) 1.定义 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和“再生产”,具体包括“物质生产、流通、交 换”等活动。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 治一样,都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 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 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 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 去表示生产状态。
经济文化类型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摘要: 从边疆民族聚居地区迁往人口异质性较高城市的少数民族,是否都会变成“碎片化”群体? 不同的民族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青岛市朝鲜族移民的“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移民的“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昆明市会泽回族移民的“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深圳市和昆明市一些少数民族移民的“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等。
这些情况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提出了重构的要求。
论文来自中国学术论文网,本网站为您经济论文,如有需要请咨询本站客服人员!关键词: 经济文化类型; 少数民族; 城市移民一、文献回顾: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有关探讨( 一)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来源和引进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20 世纪50年代两位苏联学者———列文、切博克萨罗夫为了对世界民族进行语言谱系以外的分类而提出的一个分类体系概念。
①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的学术成果,就是由林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于1958年8 月联手完成的《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一文。
这篇长达3 万字的论文于1961 年在苏联用俄文发表,曾被翻译为日文于1965 ~1967 年在日本的《东亚民族学论文集》中连载。
直到1985年这篇论文终于在国内公开用中文发表,②此时博克萨罗夫教授已溘然长世,林耀华教授也已年过七旬。
这一具有很大学术和应用潜力的理论成果因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和中苏交流中断,被束之高阁20余年,未能得到深入和推广。
( 二) 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苏联学者列文、切博克萨罗夫等将经济文化类型定义为“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下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的特点的综合体”。
③林耀华等学者将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发展为:“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有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④此修订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一是用“生态环境”概念取代“自然地理条件”,二是用“生计方式”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生计方式”不仅能明确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也能容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层含义。
高一历史下必修二导学案古代中国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高一历史下必修二导学案古代中国两大经济文化类型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农耕经济和商业经济。
这两种经济类型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一、农耕经济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类型,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石。
古代中国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通过农耕生产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1. 农业生产古代中国人民通过农业生产实现自给自足。
他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犁、锄、镰刀等,耕种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和豆类等。
农民们经验丰富,利用自然的力量,如太阳、雨水来进行农业生产。
2. 农业技术在古代中国,农业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研究农业科学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农业技术,如水利工程、农田规划、种植方法等。
这些技术的提出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3. 农耕社会农耕经济所形成的农耕社会为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
在农耕社会中,农民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劳作于田野,栽培农作物,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和物质财富。
乡村是农民的主要居住地,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结构。
二、商业经济在农耕经济之外,商业经济也在古代中国发展起来,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类型。
1. 商品交换商业经济以商品交换为基础。
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将各地的特产和产品进行交换。
他们利用船只、马车等交通工具,将商品运往各地进行交易。
商业活动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商业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
这些城市成为商人们交易和谈判的中心,也是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之地。
商业城市为商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商业文化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商业文化的形成。
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商业文化强调商人之间的信用和信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商业道德规范。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农耕经济和商业经济。
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类型,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农民是农耕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试论经济文化的内涵、类型和构成
现当代文化研究试论经济文化的内涵、类型和构成林红*摘要经济文化本质上是社会经济活动及其方式和结果的总和,是关于经济的价值取向、精神态度、动力模式、行为规范、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等的统一体。
依据经济结构,经济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硬经济文化与软经济文化,其二是农耕文化、畜牧文化、采猎文化和渔业文化,其三是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和工业文化。
经济文化既有经济物质文化、经济行为文化,也有经济制度文化、经济精神文化。
新时代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市场经济伦理,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经济价值观 。
关键词经济物质文化经济行为经济精神文化 市场经济价值观经济文化属于与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等同一系列的社会文化范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后面几种文化类型的研究较为深入,有关经济文化的专门研究相对少一些,成果并不多见。
在经济与文化越来越一体化、越来越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下,关于经济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关于经济文化的亚文化如经济观念、经济价值观、经济精神、经济伦理等的探讨日渐兴盛,而从总体上系统分析经济文化则相对薄弱。
本文试图对经济文化的内涵、类型和构成等重大问题991*林红,山东社会科学院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管理、内部控制及第三产业。
做一导向性的探究。
一经济文化的内涵时下关于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观点,仔细分析就可窥见它主要是将文化狭义化,其思想前提是认为文化与经济完全分离,呈现为一种异在关系。
如果着眼于宽泛的文化含义,那么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就不再只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了,而是同人类相伴随的普遍现象。
它意味着经济本身即是一种文化,它蕴含着经济文化概念的深刻本质。
为了准确把握经济文化的本质,有必要廓清一下经济文化与几个相近概念的关系,因为人们比较容易将它们混淆。
当前,商业文化、企业文化比较流行,它们同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作者:贺卫光(中国经济史论坛于发布) 阅读次【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
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
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典型的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
【关键词】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类型一、中国文化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在总体上,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或农业文化。
但就自然环境而言,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草原分布地带,因此,这些地区也就成为了以草原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区域。
一般认为,自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历史上传统的游牧经济分布地区。
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布地区。
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历史上的整个西域地区,都属于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宏观地说,也属于传统的以游牧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区域。
但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从远古至今,这种文化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许多变化。
总的趋势是农耕文化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大,而游牧文化的分布区则日益缩小。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历史上气候的变迁。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论证,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周期性的气候变迁,大体上而言,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民族融合时期,都是相对的寒冷期。
寒冷期的出现,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传统游牧区域的南移,迫使游牧民族南下;而出现相对的温暖期时,如历史上的汉唐时期,造成的结果便是农耕区域的北移,促成了农耕民族纷纷北上开垦农田。
.历史上人类的活动。
历代统治者对北部、西部边疆的开发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移民实边”,主要是把农业人口移往西北边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垦荒种田,如军屯、民屯等,其中就会将牧场开垦为农田。
岭南蛋民的经济文化类型探析
民族 经济 研 究
・6 15・
溪纤志》 、李调元 《 粤风》 、吴震方 《 岭南杂记》 、钱 以垲 《 岭海见 闻》 以及地方志 书,都有两广
g ne ain “l i o hewa e ,lv n hewae ,a d n v rl a ig fri”? P o n e a we si h o— e r to i ngf rt tr o i g t t r n e e e vn t v o r big t ns r n Et n l h o y v s a n l n sn h e re n t o so c n mia n u t r lt p s a e t n lssa d r — g iu la ge a d u i g t e t o sa d meh d fe o o c la d c lu a y e r o a ay i n e h i s a c r t e e o o ia n io me t e r h f c lg c le vr n n ,me n f lv lh o s n h tr c l r l c a a trsis o h o h a s o ie i o d a d t e wae u t a h r ce tc n t e u i
・
14・ 6
广西民族研究
2 1 年第 2 ( 01 期 总第 14期) 0
岭南 蛋 民 的经 济 文化 类 型探 析
陈光 良
【 摘
要】昼 民 自古以来浮生江海 , 于舟船 ,生产生 活方式独特 ,文化特征 鲜 明。本 文从 民族 学 居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_12年)
2001年人类学理论一、简答: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二、论述: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
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2001年人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1、整体论2、文化相对主义3、意义( meanings )4、儒化5、人类学包括分支6、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 3 种为限)二、简答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 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 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2004年人类学概论一、填空1、弗思(Raymond Firth)是___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2、_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3、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4、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人文化.二、名词解释1、<西太平洋航海者>2、亲属称谓3、核心家庭4、成丁礼5、“船货运动”6、摩尔根7、语言的谱系分类8、图腾信仰三、简答题1、什么是古典进化论?2、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生态人类学?4、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论述题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2004年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原始文化>2、莫斯(marcel Mauss)3、许烺光4、多线进化论5、《文化的解释》二、简答题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2、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2005年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1、认知人类学2、形的标准与量的标准3、《古代社会》4、社会学年刊派5、多线进化论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民族学产生的三个标志是什么?2、何谓埃及中心论?3、何谓基本人格?4、何谓文化相对论?5、博厄斯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持什么态度?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心理学派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学术思想。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维普资讯
第4 期
虎海峰: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11 2
类 型内部 ,而是当时经济 发展 的方 向及 由此而产生的 党的决策和 政策 。然而 ,各 民族传统 的经济文化类 型 是长 期的历史形成 的人与所处环境 的 良性调节系统, 这种人为形成的经济 文化类型 的变化并不等于 民族发 展 ,已经 “ 转型”的各少数 民族 出现 “ 返型”现象 。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 良好基础,却没在这方 面取得应 有 的进展。直到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后 ,伴随 中国民族
族当中有不同表现形式 ,这与他们的经济文化类型有 关,不 同的经济文化类型产生不 同的社会模式 建 国初期 ,对各 民族社会的改革,主要是在社会
形态意义上的改革,土地改革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 改造 、实行 民族区域 自治,无~不是如此 。随着 各少
型研究》一文 ( 中央 民族学院 18 9 5年硕士毕业论文打
印稿) 。总体来 说国内对经济文化类型的研究主要集 中 在经济文化类型的描述 阶段 。将经济文化类 型理论运
收稿 日期:2 0 —1 —0 05 2 8
作者简介t虎海峰 ,男,新疆伊 犁人 ,硕 士 。伊 犁州地方税 务局 干部 。
侧重 于社会发展 的规律性,经济文化类 型是从 比较分 析的角度来考察社会 ,侧重社会状况的变 异性 。前者 用归纳的方法寻求共性 ,后者用分析的方法说明个性。
只研 究社会形态 ,不讲经济文化类 型。就看不到社会 形态表现形式 的多样性 。如果只讲经济文化类型 。不 讲社会形态 ,就看不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不能正确 理解社会发展的历 史进程 。经济文化类型和社会形态 是研究社会 的两个侧面 。同一种社会形态 ,在 不同民
第7讲 经济文化类型2
第七讲 经济文化类型(2)
发展:经济文化区
➢ 前苏联学者奥斯曼诺夫认为:“普遍化
特性是经济文化类型这一定义的突出特 点,但运用到小区域,类似的分类就困 难了,给局部的经济和文化特点下一个 综合定义就办不到了”。 ➢ 他提出了地方意义上的,也即“经济文 化区”概念表述。
第七讲 经济文化类型(2)
发展:经济文化区
第七讲 经济文化类型(2)
亚类型:山地耕牧型
➢ 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斜坡、雅鲁藏布江谷底 和云贵高原中西部山区。主要是讲藏缅语族诸 语言的羌、纳西、彝、白、普米、拉祜等族。
➢ 多在山间经营旱作,种植小麦、荞麦、青稞、 玉米、马铃薯等耐寒耐旱作物,同时拥有牛、 羊、猪等畜禽。
➢ 住房多系土墙木顶,但房屋的承重部分是墙中 的木架,火塘设在屋内。
第七讲 经济文化类型(2)
亚类型:平原集约农耕型
➢ 分布在中国东部各大平原和关中、四川两个盆 地及其周边地区。除汉族外,还有散居上述地
区的满、回、维吾尔及蒙古族成员。稠密的人 口以村落为单位聚居是这一类型的典型特征。
➢ 儒家文化盛。 ➢ 以秦岭淮河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亚型:
1)北方亚型以小麦、谷子为主,民房建筑为 泥墙土顶,居民喜食面食,语言较为统一,人 口流动多朝东北、西北两个方向。
第七讲 经济文化类型(2)
发展
➢ 在原有理论中加入结构层次分析的见解: 1)生态基础; 2)生存方式(包括人类生产活动和物质文化); 3)社会组织形式及各种典章制度; 4)意识形态(包括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 信仰、思想观念等)
➢ 前两点主要对经济文化理论概念进行修正, 而最后一点则属于精神文化层次,在这个层 次中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很少涉及,因此应该 把精神文化部分纳入经济文化理论中。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_以新疆回族为例_牛燕军
作者简介: 牛燕军,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8 级硕士研究生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新疆是回族的 重要聚居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新疆回族人口有 844211 人,其中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的回族占全疆回族总人口 的 81.91%。新疆回族作为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民族,其显著特 点是农牧兼营、 农商并重。 这个特点在中国民族学经济文化类型 理论中,归纳成为 “绿洲耕牧型” 。 一、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 经济文化类型是前苏联著名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 列文和切 博克萨罗夫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民族学科学概念之一。按 照这一理论, 经济文化类型是指 “一定的经济与文化特点的综合 体, 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并居住在 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 。在最近几十年里, 随着我 国民族学专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对于原有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内 涵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例如,用 “生态环境” 这一概念取代了原 有的 “自然地理条件” ,反映了学术上对于人与自然的认识上的深 (meansoflivelihood) 化。 中国学者还用体现谋生手段的 “生计方式” 这一概念取代了原有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不仅能明确标示出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同时也能容纳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这 一含义。 但是总体来说, 国内学者对经济文化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经济文化类型的描述阶段。将经济文化类型理论运用于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实践, 在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尚不多见。 二、 农商复合型经济: 回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 新疆回族的 “农商文化” 是生活在新疆的回族人民在长期生 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半工半农、 亦农亦商、 农商结合, 工商兼 顾的一种经济文化类型。 近现代民族学家的田野考察认证了这种描述“ : 无回不商, 无 商不苦,终年劳碌,人席不暖。 ” 由此可见, 回族是在农牧兼营、 农商 并重的生计方式中演化出全新的本土产业模式——复合型经济。 本文通过采取历史与现实、 区域与整体相结合的方式, 探究新疆
民族学通论笔记
第二章人类的种族人类的种族又称人种,严格说来,所指的是现生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当中的各个亚种。
种族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现代民族学家将其理解为经常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的种群。
种族这个概念所要表示的主要是存在于外表体质特征上的人类变异,是人类进化和发展中必然出现并长期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之一。
研究这个课题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从科学意义上讲,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起源以来的进化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生物学特征与文化特征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社会意义上讲,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全人类各个种族一律平等的科学基础,破除种族偏见,维护人类尊严。
局限性:从科学上讲,没有任何生理上的障碍能把人类不同种族之间的成员隔离开来,拿任何种族中的任何成员身上的任何特质作标准,都能发现种族的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列文丁发现只有 6.7%的变异能在地理种族的水平上得到解释,即在种族的水平上偏离标准类型的比率高达94%左右。
认为传统的种族概念只能解释人类遗传变异内容的15%,剩下的85%的内容都要靠村落与村落、家庭与家庭,甚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区别来加以说明。
对策:人类遗传学家主张限制种族的使用范围,代之以繁育种群或人类变异的概念。
体质人类学家尝试采用新的方法,即渐变群,又译倾群,是指人体特质中的某种基因频率在空间上的渐次分布。
种族和民族从科学意义上讲,二者是互不相干、泾渭分明的,种族所涉及的是人类种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主要是自然科学;而民族所涉及的则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群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主要是社会科学。
种族和民族是两套分类系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人类这个统一体所作的划分,前者主要考虑生物因素而不考虑文化因素,后者主要考虑文化因素而不考虑生物因素。
因此,从理论意义上讲,一个种族或种族类型中包含了若干个民族,或者一个民族中包含了几个种族或种族类型的现象都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而言之,经济就是“生产”或“生 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 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 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 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 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 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
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 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二、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源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20 世纪50 年代两位苏联 学者——“托尔斯托夫”、“列文”、“切博克
萨罗夫”为了对世界民族进行语言谱系以外的分 类而提出的一个分类体系概念。
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的学术成果,就是由“林
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于1958 年8
月联手完成的《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一文。这
六、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一)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充分肯定了自然地 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 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学对于人类 社会物质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研究提供了一 条科学的认识途径。
(二)这一理念和理论为世界民族分类提供 了一套新的选择方案。
(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考古学中的文化、 类型等概念的形成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吴兴旺认为,经济文化类型概念本身就把经
济与文化组合在了一起,并且,它也是目前民族 学中惟一有此名称组合的理论;其次,是该理论 把经济与文化当做一个“综合体”来看待,本身就 包含了对经济与文化关系问题的一种认知。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类型的内涵与意义 二、经济文化类型划分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国外:如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 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 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 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 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2.文化的特点: 特点
(1)多样性 (2)区域性 (3)时限性 (4)民族性 (5)阶级性
经济文化类型
2013年11月11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经济”(economy) 1.定义 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和“再生产”,具体包括“物质生产、流通、交 换”等活动。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 治一样,都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 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 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 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 去表示生产状态。
这使得原定义这一概念显得空乏,因为 原定义没有给出一条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相应指标。
(二)认识的深化
苏联学者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多限于 物质文化方面,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作用, 缺乏经济文化类型的立体结构认识,从而 不利于经济文化类型的整体性认识。
基于理论的完善,我国民族学工作者提 出了要对每一种经济文化类型都要进行结 构层次的划分,划分的程序为:(1)生态 基础;(2)生计方式;(3)社会组织形 式及各种典章制度;(4)意识形态(包括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思想观 念等)。
(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
首先,强调研究手段的综合分析,即在研究 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现象时,不仅考虑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 注意到民族的分布和语言系谱以及历史文化区等 方面的因素,尽量做到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中 心而兼顾从物到人、从环境到文化的各种情况, 以求研究结果最能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实践情况。
第二种类型组是畜牧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起大兴安岭西北部, 西到准噶尔盆地西缘,南到横断山脉中断 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带。这一类型组 包括四种经济文化类型:
(1)以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山林苔原畜牧型
(2)以蒙古族为代表的高原戈壁草原游牧型
(3)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
(4)以藏族为代表的高山草场畜牧型等
王建新认为,林耀华在引进、修正和利用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客观条件, 做了三方面的调整。首先,用生态环境代替自然 条件,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避免环境决定论的 倾向;其次,为弥补忽视精神文化的不足,他强 调经济文化类型应包括生态环境、生计方式、社 会组织形式及制度、意识形态等内容;再次,加 强类型化分析的综合性和合理性,导入体系、类 型组、亚类型及分支等操作概念。
(二)经济文化类型特点:
1.经济与文化结合的综合体 2.具有超地区性的特征 特点: 3.地理条件规定经济发展方向 4.经济文化类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5.各种经济文化类型都有其历史年龄
四、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的 实践与发展
(一)关于理论的修订
以“生态环境”取代“自然地理条件”, 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 生计方式”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强调一个体系内的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 系统性和结构关系。
五、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20 世纪80 年代,林耀华等一些学者重新重视 对经济文化类型的探究。他们认为我国民族的经 济文化类型及分布情况大体为 :
第一种类型组是采集渔猎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 原东北角地区。具体来说,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两 种经济文化类型: 一种是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 族为代表的山林采集狩猎型;另一种是以赫哲族 为代表的河谷采集渔捞型等。
篇长达3 万字的论文于1961 年在苏联用俄文发表
,
曾被翻译为日文于1965 ~ 1967 年在日
本的《东亚民族学论文集》中连载,到1985 年这
篇论文终于在国内公开用中文发表。
三、经济文化类型定义
(一)定义 1.苏联学者“托尔斯托夫”、“列文”、“切 博克萨罗夫”将经济文化类型定义为“居住相似的 自然环境条件下,并有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各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 2. 林耀华等学者将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发展为 : “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有相同生计 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 化特点的综合体”。 修订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 一是用“生态环 境”概念取代“自然地理条件”,二是用“生计方式” 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生计方 式”不仅能明确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 ,也能容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层含义。
2.经济学广义的研究对象:
(1)横向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是 一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 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经 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
(2)纵横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包括六个方面,即渊源、流派、 理论、方法、问题、政策。
3.经济学分类:
1.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三种类型组是农耕型:
广泛地分布于我国除采集渔猎和畜牧类型之外的辽 阔地域及众多民族中。这一类型组包括六种经济文化 类型:
(1)山林刀耕火种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2)山地耕牧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农耕型 (3)山地耕猎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4)丘陵稻作型(西南以及华南) (5)绿洲耕牧型(西北地区) (6)平原集约农耕型(华北、华中、华东)
2.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
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
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 学等。
(二)“文化”(culture)
1.定义
国内: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四)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体质人类学材 料和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解释也能起到重 要的参考作用。
(五)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民族志的撰写 和讲授也起到了纲不动领性的化建设开辟出新 的途径。
七、学者评论
张海洋认为,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解释 能力体现在应用中:用于世界民族分类, 它形成一家之说而与语言谱系分类法相得 益彰;用于探讨人类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 的原因,它使人们看到生态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深远影响; 用于阐述中国文化,它揭 示出中国文化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并行不悖 及相互作用。中国各民族先民为了适应中 华大地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以求生存,曾 经发展出种种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