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的受容研究

合集下载

古代韵文与现代歌曲的对比与创作

古代韵文与现代歌曲的对比与创作

06
古代韵文与现代歌曲的融合
与创新
古代韵文在现代歌曲中的融合
歌词借鉴
现代歌曲常常借鉴古代韵文的词 句、意境和表达方式,将其融入 歌词创作中,使歌曲更具诗意和 文化内涵。
旋律融合
古代韵文的音韵和旋律对现代歌 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许多现代 歌曲在旋律上吸收古代韵文的元 素,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演唱技巧
现代歌曲的韵律与节奏
旋律与节拍
现代歌曲以旋律为主导,通过节拍的强弱变 化来营造节奏感。
押韵与自由
现代歌曲在押韵上相对自由,更注重表达情感和意 境,而非严格遵循押韵规则。
多样化的节奏形式
现代歌曲的节奏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摇滚、 流行、爵士等多种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 特的节奏特点。
两者在韵律与节奏上的异同
现代歌曲的形式与内容
现代歌曲的形式
现代歌曲形式自由多样,包括流行歌曲、摇滚乐、民谣、电子音乐等。歌曲结构一般由主歌、副歌、 过渡段等部分组成,旋律和节奏丰富多变。
现代歌曲的内容
现代歌曲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友情、亲情、励志、社会现实等各个方面。歌曲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 息为主,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歌曲,也有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歌曲。
02
古代韵文与现代歌曲的形式
与内容
古代韵文的形式与内容
古代韵文的形式
古代韵文主要包括诗、词、曲等,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如唐诗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宋词的词牌和 曲调,元曲的宫调和曲牌等。
古代韵文的内容
古代韵文以抒情言志为主,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等 ,以及表达离愁别绪、爱情相思、怀才不遇等情感的诗词。
现代歌曲的语言与表达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在当今的音乐世界中,流行歌曲的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其中,将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种融合不仅为流行歌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流行歌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当这两者相遇并融合,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流行歌曲直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词句,或者以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为蓝本进行创作。

比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直接取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原词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歌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再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其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词句,但整首歌营造出的古典意境,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这种以古典诗词的意境为创作灵感的流行歌曲,不仅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也为古典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古典诗词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而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古典诗词以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古典诗词,从而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改编成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邓丽君的演唱深情动人,使得这首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

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

艺术研究|艺术趋势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云南民族大学/徐中原王凤摘要:古诗词之外的各类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主要有三种方式:现代流行歌曲诠释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颠覆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取材于古代诸子散文等文学经典。

21世纪以来,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二者融合的主要原因。

从古诗词中化用句子、词语、意象或用作歌词,或用作曲目,它们在新的文本环境中一般会产生新的含义。

关键词:文学经典流行歌曲融合新生义影视艺术四大名著诸子散文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且逐渐“热潮”化,歌坛创作的“传统文化意识”越发浓厚,学界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古诗词与流行歌曲关联的研究成果。

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发现,不仅仅是古诗词,其实一些诸如古代小说戏曲、民间传说、古代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政论散文等各类古代文学经典,亦与现代流行歌曲发生了融合,但学界鲜有关注;再者,古代文学经典融入流行歌曲之后,其原义往往不是被直接承继,而是在新的歌词文本中产生了新的含义,这一现象亦一直为学界所忽略。

鉴于此,拟就以上两个问题做些探讨,希望对学界之前的相关研究有所补充和开拓,对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如何通过歌曲创作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创作出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所启发。

何谓“古代文学经典”?指一直流传至今为大多数读者所欣赏与传承的古代文学著作或古代文学作品,或因其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引起跨时代的共鸣,或因其艺术成就具有不朽的典范性。

何谓“流行歌曲”?从广义上言,指在一定时代被大众广泛欣赏或传唱的歌曲,包括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各种唱法的歌曲;从狭义上言,指用流行唱法(也称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其符合大众的音乐审美习惯,具通俗性、时代性、流行性的特点,是一种音乐体裁,区别于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戏剧唱法的歌曲。

本文所论流行歌曲指前者。

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文本解读法为主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类流行歌曲的数量异常丰富,实难穷举,故仅选用若干代表性的例证进行分析、论证。

论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借鉴

论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借鉴
作者 简介 : 叶 宽( 1 9 8 2 _ _ ) , 男, 武汉 大学博 士 , 武汉 工商 学院讲 师 。

1 2 4・
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等等。 古典诗词语言精练, 章 复 唱 的方 式 , 容 易导 致 歌 曲的 模 式化 , 引 起 听众 善于塑造出具体可感的形象 ,往往能融情人 景 , 创 的厌倦 。 而选择篇幅较长的作品 , 歌词趋于复杂 , 可 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引发联想和感动 , 比 能 会 考验 听众 的接受 能 力 , 不利 于 歌 曲的传 唱 。因 原作 的诗题词牌更具有启示性。
鉴, 包含 增损 唐 诗字 句 、 化用 唐诗 字 句 、 袭用 唐 诗 成 词 既是 对歌 名 的全 方位 诠 释 , 也 是 对 听众 期 待 的满
句、 合集唐诗成句等四小类。 三为诗篇之借鉴 , 此类 足 。 如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插 曲《 满江红》 、 《 三国演
指 巢栝 唐诗 篇章 ,包 含 局部 檗栝 和 全 阕巢 栝唐 诗 。 义》 插曲《 短歌行》 、 《 甄娠传》 插曲《 金缕衣》 等等 , 既
究的热点。例如宋词借鉴唐诗的相关技巧 , 台湾大 许多现代流行歌曲就是从古典诗词改编而来 , 保留
学 王伟 勇教 授将 之 分为 四大 类 :一 为 字 面之 借鉴 , 原 作文 字 , 重新 谱 曲配 乐 。这些 歌 曲使用 原 作 的诗
包含截取唐诗字面和镕铸唐诗字面。 二为句意之借 题 词牌 作为 歌 名 ,使 听众产 生 相应 的期待 视 野 , 歌
以诗 题 词牌 为 歌名 的流行 歌 曲 , 不 完全 是 对 古 诗 填 词 , 在字句上颇费心思 , 综辑词采 、 错 比文 华 ,
典诗词的翻唱 , 有时标志着对于古典诗词创作规范 本是古典诗词 的艺术成就 , 但对今天的听众却有一 的 袭用 。就 长 短句 形式 和合乐 特 质 而 言 , 词 比诗 更 层 隔 膜 。 因此 流行 歌词 隐括 古典 诗 词 , 需要 以现 代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鉴与继承描述课件

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鉴与继承描述课件
情感表达
借鉴古典诗词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如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 主题。
04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
歌词创作中的古典诗词意境继承
描述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情境
流行歌曲在歌词创作中常借鉴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境,如离别、 思乡、爱情等,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和深度。
运用古典诗词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花、江水等被广泛运用到流行歌曲的 歌词中,以营造优美的意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流行歌曲在创作过程中明显借鉴 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例如修 辞手法、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方
式等。
流行歌曲在歌词创作中运用了中 国古典诗词的词汇和意象,使其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
涵。
流行歌曲的曲调与演唱方式也受 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使其在 现代听众中仍能引起共鸣和喜爱
流行歌曲作为当代社会广泛流行的文化形式,具 有时代性和大众性。
通过研究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鉴与继承 ,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丰富当代流行歌曲 的艺术表现手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对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 鉴与继承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其 特点、规律和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美学思想对现 代艺术和设计也有着启示 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古典诗词被 广泛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 素养和审美观念。
媒体传播
在媒体传播中,古典诗词 经常被用作电视、电影、 广告等作品的背景音乐或 装饰元素。
文化交流
在文化交流中,古典诗词 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 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
03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中国风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中国风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是表达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通过歌词的呈现,中国风音乐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唐宋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艺术魅力,对于中国风歌词的传承和主题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风音乐中的歌词主题往往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展开。

唐宋诗词强调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的人际关系,多以表达个人情感、抒发哲理思考、描绘社会风貌为主题。

而中国风音乐也以这些传统价值观为创作灵感,通过歌词引发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和反思。

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表现在对传统情感的表达上。

唐宋诗词以人生离别、爱情失意、自然情怀等为主题,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

中国风歌词通过借鉴唐宋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意境,将这些情感延续到现代,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

《岁月神偷》一曲中的歌词“回忆那片秋叶时光它轻轻飘落”,通过描绘秋叶的飘落来表达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转变,非常贴合唐宋诗词中的逝去岁月和人生的变迁。

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也表现在对“儒家道德伦理”的思考上。

唐宋诗词中强调了孝、敬、忠、信等儒家传统美德,通过描绘人际关系的亲密、忠诚和尊重,表达了儒家思想对于社会和家庭的理解。

中国风歌词往往以传统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为题材,通过歌词带出尊重长辈、珍视友情、信守承诺等价值观念。

例如《红尘来去一场梦》一曲中的歌词“洒下泪无声心痛何须问自己已答案是否很冷,好在有温暖的陪伴”,通过表达一个人的心痛和无助,借此强调了家人朋友的重要性和关怀之情。

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还表现在对自然的倾诉上。

唐宋诗词中以山水和自然景色为素材,通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描写来表达自然界的美妙与壮丽。

中国风歌词也善于运用类似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四季变换、山河景色等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一)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直致所得”一词出自于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

他强调诗歌创作要做到“直致所得,以格自奇”,也就是说诗歌意境的创造贵在自然真实,而无人工矫揉造作之弊,而诗境的获得,完全是自然的。

这里我们把它借鉴到对流行歌曲的研究中来,也就是直接从古典诗词中引用其诗句或者标题的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本身对遣词造句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有韵律,句尾压韵,而且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吟唱,因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流行歌曲突变的今天,都有部分的留心能够歌曲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吸收其精华。

1.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引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4](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落花虽去,其韵犹香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0工商(连锁)本杨佳阳10110123026【内容摘要】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中处处闪现着中国古代歌词的身影。

正是有了对古典诗词歌赋的传承和演变,流行歌曲才得以展现出如今的风貌。

本文试从歌词的角度,类述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歌词诗歌音乐内容音乐结构表现手法中国风歌词继承发展【前言】歌词是一首歌内容、情感的直接表达,是音乐与文学的最紧密结合。

透过歌词,研究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关系,对当代流行乐坛的音乐创作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作者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学习、研究,作用于实际歌词赏析、创作中。

本篇综述涉及相关概念有:(1)复沓体:指每章首句相同或首句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词的诗歌体式,如《蒹葭》。

(2)联章体:以并列的方式扩张内容的诗歌体式,如《九张机》。

(3)蝉联体(又称辘轳体):衔头接尾格式的诗歌体式。

(4)隐括体:通过对前人诗文内容加以裁剪、组装、缩略、改写而成的诗歌体制。

(5)副歌:歌曲的高潮部分。

(6)主歌:通常指歌曲在副歌之前的部分。

本文中出现的其他概念大多简明易懂,可凭字面意思正常理解;个别概念由于尚未在学术上达成明确共识,必要时将在正文中引述说明。

综述主要涉及音乐学、中国文学两大学科;所征引文献资料多为近现代作品。

一、诗与歌词的关系诗歌和歌词是近亲。

正如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章中论述音乐的起源时所说的那样,在古代,诗歌、音乐与舞蹈三者一体,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选自《乐记》)。

“歌词属于适宜唱歌的诗”这一观点已被研究歌词的学者们广泛认同。

吴思敬在《歌词与现代诗的审美差异》(《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四期)中阐述了这一观点,并指出早期的诗歌和歌词是同一的,后来逐渐分离形成如今的歌词与现代诗,成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之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流行歌曲开始蓬勃发展,广受欢迎,成了我国音乐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乐章,扮演着人们抒情、娱乐、教育的重要角色,成了人民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

三十多年来,流行歌曲穿街走巷、日益壮大,成了"流行"最有资格的代表。

然而,当代歌曲文化市场中,在广泛流行的同时,却充斥着很多低俗的歌曲,使得流行歌曲文化市场显得燥热和杂乱,使人更为忧虑的是,这种低级、庸俗的流行歌曲的无止境流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情感造成严重的冲击,影响极坏,后果不容乐观。

所幸的是,一些有艺术感有责任感的文人或音乐人兢兢业业、力挽狂澜,创造一批有品味、文质皆美的流行歌曲,形成了一道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

其中,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的作品是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最普遍、最精妙之处,雅俗之间,雅俗融合,雅俗共赏。

笔者以下将努力探究当代的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这种客观存在的形式、特点及其意义。

一、雅与俗的问题雅俗文学的出现是源于阶级的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不同自然产生阶级的差别,从而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的或雅或俗的不同文学形态。

中国文学史上"雅"与"俗"的问题,向来是很复杂且具有争论性的,它具有时空性、阶级性等性质。

论及文学雅俗的问题,首先有必要明确雅俗文学的涵义。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

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

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宋若云在《逡巡雅俗之间*中文摘要》讲道:高雅文学是"以诗文为主要文类,以受过较高深教育的文人为接受对象",大众俗文学是"民间讲唱文学,以文盲或农村粗识文字者为主要接受对象"。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中国风歌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与喜爱,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使之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风歌词更是这种传统文化在音乐中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包含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中国风音乐与诗词在现代音乐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本文将结合中国风歌词的特点,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中国风歌词的题材选择多样化,包含了唐宋诗词的主题。

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而中国风歌词在选材上往往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唐宋诗词作为灵感来源,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歌词。

比如《菊花台》这首歌的灵感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与原诗中的忧愁与感慨相似,但又在现代情感的表达上有所升华,在音乐的包装下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与情感。

这种方式有效地将唐宋诗词的主题进行了传承,并使之在现代音乐中得以延续。

中国风歌词的语言表达具有中国传统诗词的特点。

唐宋诗词的语言表达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之一,其运用的意象丰富、修辞手法多样,富有韵律感与情感共鸣。

中国风歌词在语言表达上也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特点,比如运用平仄、押韵、对偶等手法,使得歌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更具有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

例如《千与千寻》的插曲《いつも何度でも》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韵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使得这首歌在表达爱情的同时更富有中国诗词的情怀与内涵。

中国风歌词的音乐风格也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唐宋诗词诗文多以吟咏山水、抒发离别之情为主题,而中国传统音乐也多以这些题材为素材,所以中国风歌词多以这些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础。

比如《千年等一回》这首歌便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笛子、二胡等乐器,使得整首歌更具有中国风的特色。

这种融合不仅使得中国风歌曲更贴近中国传统,同时也使得唐宋诗词中的题材得以在现代音乐中得以传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论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浅论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 墨子 ・ 公孟》 云: “ 诵 诗三 百 , 弦 诗三百 , 歌诗 三百 , 舞 古 典 诗 词 为底 本 , 重新谱 曲, 将会 取得很好的效果 。 诗 三百 。 ” 古 往 今来 , 诗 歌都 有 入 乐 即可 唱 , 离 乐 亦 可 旧词谱 新 曲最具代 表性 的 当数 邓丽 君 于 1 9 8 3年 发行
诵 的传 统 。古典 诗 词 无 论 是 节奏 , 还是 语 言 , 都 比较 的经典 专辑 《 淡淡 幽情》 。邓丽 君典雅 、 深情 的 嗓音 赋
适合于人乐演 唱。这是流行歌曲接受古典诗词的首 予 了古 典诗 词 新 的光 芒 。该 专 辑一 共 收 录 了十 二 首
要 前提 。
诗词 : 李煜的《 相见欢 ・ 无言独上西楼》 《 虞美人 ・ 春 ( 二) 写 实与尚俗 花秋 月何 时 了 》 《 乌夜 啼 ・ 林 花 谢 了春 红 》、 苏 轼 的 写实 、 尚俗是古 典诗 词 的两 大特 色 。从 杜甫 作 品 《 水调 歌头 ・ 明月 几 时有 》、 范 仲淹 的 《 苏幕 遮 ・ 碧 云
浩瀚博大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 具体方式之一就是 某种角 度 可 以说 是 当时 社会 的流 行 歌 曲。这 种 民问 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 传唱和娱乐抒情的特点 , 是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相结
合 的重要基 础 。

பைடு நூலகம்
般认 为 , 流 行 歌 曲是 俗 文 化 的 代 表 , 而 古 典 诗
第2 9卷 第 7期
Vo I _ 2 9 No . 7
兰州教 育学 院学报
J O URN AL O F L AN Z HO U I NS T I T U T E OF E DUC AT I ON

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研究过程

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研究过程

现代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当今社会流行的音乐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现代流行音乐中也融入了许多古典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研究过程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流行歌曲来传承和弘扬古典文化。

一、古典文化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体现现代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文化元素的现象并不罕见,比如某些歌曲的旋律、歌词甚至音乐视瓶都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在一些流行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古典乐器的演奏,例如古筝、笛子等,在歌词中也不乏对古典诗词的引用。

而在音乐视瓶中,古典文化的服饰、建筑等也经常出现。

二、现代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文化的原因1.文化传承:现代流行音乐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音乐形式,通过融入古典文化元素,可以使古典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2.美学追求:古典文化代表着一种高雅、经典的美学追求,而这种美学正是现代流行音乐所追求的。

3.文化碰撞: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不同文化在交融中产生了新的观念和理念,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碰撞的产物。

三、古典文化元素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1.音乐风格:古典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现代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上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风格。

2.歌词内容:古典文化元素的引入让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更加深刻与意境。

3.艺术表现:古典文化元素的运用使得现代流行音乐在艺术表现上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四、古典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不足之处尽管古典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很多流行歌曲只是简单地将古典文化元素作为一种装饰来使用,而缺乏对古典文化深层次的挖掘和理解。

另外,一些歌曲在融入古典元素时显得不伦不类,使得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五、古典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古典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现代音乐人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对古典文化的挖掘和运用,另随着观众对古典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古典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融入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浅谈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

浅谈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

浅谈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摘要: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合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已屡见不鲜。

本文试图对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些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探讨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古典诗词现代流行歌曲融合当我们唱着一些流行度极高的歌曲,尤其独自品味歌词时,也许还不曾注意它们是以时尚的姿态从古典诗词中走来。

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祖先情感的载体,如今一些聪明而又有才智的音乐人,很好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用古风的元素传达着现代人的情感。

从创作而言,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通常是先有曲调,再依据曲调的行乐特点及思想内容填词。

因而,这就要求填词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较好的文学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将曲与词融于一体,创作出声情并茂的好歌。

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源起缘由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一般来看,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的结合,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古典诗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许多音乐创作人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使其成为一首优雅的好歌。

如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香港歌星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取自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前四句,押韵的歌词加上优美的旋律,同样脍炙人口。

还有著名音乐人苏越根据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谱曲的《月满西楼》,经过安雯的深情演绎后,也是广为传唱。

二、古典诗词构成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

许多现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拓展加以演绎。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台湾女作家琼瑶。

琼瑶的小说大多采用古诗词中的经典句子作为其小说的题目,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的词作也具有相当浓郁的古典意味。

如《在水一方》就是取自诗经中的《蒹葭》。

《蒹葭》全诗由秋景起兴,寓情于景,委婉动人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浅谈“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年轻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中国风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中国风不仅体现在音乐、服饰、建筑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歌词中。

许多中文歌曲的歌词都受到了唐宋诗词的影响,这种受到唐宋诗词主题传承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歌词的角度,探讨中国风歌词对唐宋诗词主题的传承。

一、对唐宋诗词主题的直接引用在中国风歌曲中,经常能够看到对唐宋诗词的直接引用。

例如,林宥嘉的歌曲《成全》中就引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这一诗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通过这种方式,歌曲中的歌词体现了唐宋诗词的韵味,同时也传承了唐宋诗词的主题。

另外,李宇春的歌曲《易水歌》中,也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一诗句用以描述爱情的美好,虽然出自唐代,却不失时代感,在中国流行音乐中被二次使用,传承了唐宋诗词主题。

中国风歌曲中,除了直接引用唐宋诗词之外,还有很多歌曲将唐宋诗词的主题艺术化的表现出来,这种艺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歌词中运用唐宋诗词中的意象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话中,金樽和月亮的意象,在很多中国风歌曲中得到了运用。

例如,《三生三世》中的歌曲《凉凉》,歌词中表达失恋时的心情:“冰雪银花,似锁仙境,雾里看花很惆怅。

”这里的银花可看作是李白诗中的金樽,雾里看花则是指月亮。

2、在歌曲的主题及表达上有唐宋诗词的影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一句话中的江、海、月亮的意象,在很多中国风歌曲中得到了运用。

例如,《三生三世》中的歌曲《三生三世》,歌词中主题为爱情,“红尘里,情牵一世。

”这种表达方式又是对唐宋诗词中“水深火热相思尽,红尘滚滚爱情深”的承传。

3、与唐宋诗词主题相关的历史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一句话,里面的“一岁一枯荣”充分体现了时间的无情,这种历史典故在一些中国风的歌曲中也得到了呈现,例如,《三生三世》中的歌曲《如梦令》,歌词中出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说无二三”。

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研究

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研究

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古典文学元素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融入,首先对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方式,阐释了现代音乐创作和创新的理念。

关键字:流行歌曲;古典文学元素;现状;融入一、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的现状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逐渐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新观念、新思想更是让人们应接不暇,这些都给传统的文化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流行歌曲创作带来了重大改变,在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文化创作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正确认识现代流行歌曲和古典文学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化元素的融入和融合的问题,这也是流行歌曲创作创新的一部分。

古典文化是现代流行歌曲的元祖,两者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典文学元素中优美深邃的意境是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源泉,现代流行歌曲和古典文学元素关系越来越密切。

中国的流行歌曲创作如果仅仅是对欧美音乐的挪用和模仿,会使中国的流行歌曲创作丧失自己的本土特色和个性,所以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客观的,需要对传统进行必要的继承。

流行歌曲的创作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走出一条符合本民族心理的自己的道路,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流行歌曲表现出来,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观念、新思维进行融合,将传统文化元素组合演变成新的审美一项,将传统文化的净胜气质演绎呈现,创造符合中华民族文化特殊的歌曲精品。

我们分析近年来国际上那些获得成果的流行音乐的创作可以发现,随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人们的文化品味也在不断提升,单一形式的作品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小,相反,那些把古典文学和现代流行歌曲进行结合,把民族特点融入音乐作品中,并把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用音乐表现出来的作品更容易得到观众的青睐,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

本文结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结合经验,分析现代流行歌曲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探索古典文化对现代流行歌曲的影响,从而不断提升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理念。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 ,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广为传颂,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的极品. 《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足见其魅力.另外,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广受欢迎,其魅力及影响毫不亚于邓丽君《淡淡幽情》. 歌诗本一家,"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 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杨海明)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古典知识基础和灵感,技巧,创作激情等条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出好的作品是有难度的.取用不当,则主题不好控制; 运用得少或不妙,则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难有异同, 有标"旧"立异之嫌,而且对改变流行歌曲平俗的状况和文化格调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好处.如欲运用, 则应该是古今雅俗之间的融洽生辉,应该努力发挥古典诗词词句在歌词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以一胜百,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以下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徐雯—《梅花三弄》) 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 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 《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所需,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营养中健壮成长.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 以致一般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这类作品在言词上,句式上,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这类的作品很多,不乏成功之作,例如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 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如李叔同的《送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首《送别》是现代人的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这首婉约词风很浓的《送别》,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唱出了一种痴情,一种哀怨,一种无奈,一种眷恋,音律和谐优美,它的言语,意象,无不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有巧夺天工之妙.再来看看一首《转弯》: 天苍苍/路漫漫/人在人海里流着浪/风在飞/心在盼/爱在爱情里靠个岸/夜夜夜里高唱/唱尽人情冷暖世情如霜/深深深情几许/如果一刀能够化作两断/就让一切在这地方松绑/峰已回路已转/此情何苦枉断肠(吴奇隆《转弯》) 不论何炅"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 的《看穿》,还是胡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智穷不知今况/终成空"的《逍遥叹》;不论黄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的《沧海一声笑》,还是吴品醇"古往今来又一春/百花怒放燕争鸣/独杯空照月无影/留得残烛待天明"的《忆长安》,展现的都是优雅深淳的歌词文化享受, 古韵今吟,耐人寻味. 这给了我们启示,借助流行歌曲"流行"的翅膀,古典诗词也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样广泛流传开来, 甚至可以比网络上很多低俗,庸俗的流行歌曲更为流行.它在与流行歌曲的恰当相融中,可以用古典诗词的"优雅"融合流行歌曲的"流行",骏马配英雄,必定能成为文化的草原上最活跃最美丽的风景. 四,融合的意义流行歌曲除了是抒情,娱乐的工具,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抒情偏颇,放纵娱乐的话,必然给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管你是男女老幼,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你的耳朵都无法拒绝它在你周围每个角落萦绕,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无所不在的流行歌曲甚至会影响一代人的情趣,思维和生活方式.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种力量",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国近代学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则力倡"美育"与"乐教".实践证明,"寓教于乐"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思想.流行歌曲内容广泛,兼容并包,无所不有.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看到追星一族为歌手疯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歌曲的巨大作用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传唱不已的流行歌曲无疑是他们培养情趣,学习模仿,认识社会的途径.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音乐人站出来抵制庸俗的歌曲,呼吁提高流行歌曲品质.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小学一年级教材,因为他的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外, 他的《上海1943》入选某小学教材, 《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 《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 《发如雪》台湾某学校语文考题,还有台湾某大学生用"周杰伦现象"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此外,他的歌还入选到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的汉语学习教材中.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前贤圣者的名文佳作自然是流行歌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宝库.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古典文化的精华,在古诗词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内蕴的取用,继承和发扬,是二十一世纪喧扰中的流行歌曲在内容上一次"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式的进步."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优美的旋律."①(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方文山大师的词不仅音律美,还以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用意象形成意境,用蒙太奇打破时空界限, 扩大表现生活的容量,雅俗共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创造了《菊花台》, 《青花瓷》《威廉古堡》等都是雅俗共赏的杰作.他的作品大受欢迎且常年不衰,还有个原因是富有, 意蕴,意味无穷.这些正是当下的流行歌曲远远不及的地方. 最后,在意蕴上.意蕴是指歌词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或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某种主旨,也包括歌词中的意象,意境等.意蕴丰富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人以人生的启示,隽永的回味和诗意的美的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黄河落日圆",是千古壮观的意境. 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木兰花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牛希济春山烟欲收, 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 处处连芳草。

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落花虽去,其韵犹香从歌词看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0工商(连锁)本杨佳阳10110123026【内容摘要】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中处处闪现着中国古代歌词的身影。

正是有了对古典诗词歌赋的传承和演变,流行歌曲才得以展现出如今的风貌。

本文试从歌词的角度,类述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歌词诗歌音乐内容音乐结构表现手法中国风歌词继承发展【前言】歌词是一首歌内容、情感的直接表达,是音乐与文学的最紧密结合。

透过歌词,研究当代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关系,对当代流行乐坛的音乐创作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作者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学习、研究,作用于实际歌词赏析、创作中。

本篇综述涉及相关概念有:(1)复沓体:指每章首句相同或首句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词的诗歌体式,如《蒹葭》。

(2)联章体:以并列的方式扩张内容的诗歌体式,如《九张机》。

(3)蝉联体(又称辘轳体):衔头接尾格式的诗歌体式。

(4)隐括体:通过对前人诗文内容加以裁剪、组装、缩略、改写而成的诗歌体制。

(5)副歌:歌曲的高潮部分。

(6)主歌:通常指歌曲在副歌之前的部分。

本文中出现的其他概念大多简明易懂,可凭字面意思正常理解;个别概念由于尚未在学术上达成明确共识,必要时将在正文中引述说明。

综述主要涉及音乐学、中国文学两大学科;所征引文献资料多为近现代作品。

一、诗与歌词的关系诗歌和歌词是近亲。

正如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章中论述音乐的起源时所说的那样,在古代,诗歌、音乐与舞蹈三者一体,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选自《乐记》)。

“歌词属于适宜唱歌的诗”这一观点已被研究歌词的学者们广泛认同。

吴思敬在《歌词与现代诗的审美差异》(《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四期)中阐述了这一观点,并指出早期的诗歌和歌词是同一的,后来逐渐分离形成如今的歌词与现代诗,成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的受容研究
因为当代流行歌词作为俗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然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近年来“中国风”狂潮来袭,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歌词本身的文化魅力。

本文以林夕、黄伟文两位香港词人的词作为这种现象的代表,探讨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形式与精神的受容。

首先二者在艺术形式上,同属一种文学体裁,或主流或非主流,或雅或俗,都是文学宗派的一支,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艺术形式的受容,包括文体特征、语词声韵和艺术技巧三个方面的接受继承。

第二,在文学精神上,当代流行歌词更是吸收着古代韵文文学精神的精华,现实主义精神、真善美传统、兴观群怨精神,这些古代韵文的精神本质,在当代流行歌词,尤其是林夕、黄伟文的词中多有体现。

最后,在文化心理上,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的继承与发展,或丰盈或缺失。

缺失的是:采取嬉笑怒骂式的歌词表现形式过多地充斥人们眼球,难免会影响大众的审美趣味,背离温柔敦厚的文化传统,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通讯技术等的发展导致人们乡土情结的淡化,思乡题材的词作越来越少。

而丰盈之处则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个人意识的不断增强,歌词中突显个性的词作频繁出现,爱情心理相较古代,更为积极主动;写词在古代,多是精英文人的文化活动,题材上也多描写士大夫的心情与抱负,甚少走进寻常百姓家,而如今,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受众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受众需求,因而,歌词也就更多地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最重要流行时尚,流行歌词对于大众文
化、审美取向、精神文化的构建作用越来越明显,当代流行歌词良莠不齐,词作水平不一,如何给受众更好的精神导向作用,是每一个文化研究者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