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五讲 写作技巧之 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写作】以小见大【知识点透析】“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技巧点拨】技巧一: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例文片段】我好高兴,终于快到了。

穿过这个黑巷子,就是光明了,我看了看手表,“Oh, my god!”距上课只有3分钟了,此时才真正明白一刻值千金的道理,我真的坚持不住了,又想放弃狂跑,但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可不要在阴沟里翻船。

坚持!“跑!跑!跑!”现在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因为我们是凡人,为了走在前面,我们必须跑。

(王瑞霞《跑!跑!跑!》)【评析】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幽默的笔调记录了自己的一次“惊险遭遇”:一次因害怕迟到而与时间进行的赛跑。

生活中,上学、赶车、上班、约会……为了赶时间而奔跑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为了走在前面,我们必须跑。

”实现梦想需要奔跑,迅猛发展需要奔跑,激烈竞争必须奔跑!文章便这样以小见大,从小事中折射出了大道理。

技巧二:立意从小角度切入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

以小见大手法的讲解

以小见大手法的讲解

以小见大手法的讲解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对细节、小事物或局部的深入描写,来展现更大的主题、情境或情感。

以下是更详细的讲解:
1. 定义与特点:
“以小见大”手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小事、小细节来展现大事、大主题。

它着重于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的切入点,然后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2. 应用与实例:
在诗歌中,“以小见大”可以通过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唤起读者的大的境界感。

例如,描写柳叶初开、花覆千官的景象,可以传达出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氛围和百官上朝的盛况。

在散文或者小说中,可以通过小事件、小人物来反映社会大问题或者人性的面貌。

例如,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展现一个时
代的风貌或者社会的变迁。

3. 效果与意义: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使中心突出,感受文章内容丰富性;也可以使中心突出,感受文章内容丰富性;还可以使事件平凡,人物亲切,读来就好象发生在身边,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此外,这种手法还可以带来平凡中显伟大,细节中定成败,细微中见变化的效果,事件简单,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

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

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

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一、大中取小,以小取胜“大中取小”就是对于大的、宽泛的文题,“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文题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表现的舞台,这样就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切合题意、立意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

以小取胜,指所选取的小材料,一定要能反映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如某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一位考生拟题为“鸟窝,是我最需要的”,写村中的一片树林被砍伐,鸟儿失去了窝,自己由于不见鸟飞,不闻鸟鸣,而产生了孤寂、异样的感受,结尾点明“环保,在乡村同样迫切”这一主题。

选择小小的鸟窝作为切入点,小中见大,以小取胜。

二、处处铺垫,层层衬托小事好比珍珠,放在玉盘里才能显其光辉,这玉盘就是铺垫衬托。

写作高手往往会在铺垫衬托上做文章。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文中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是主体所在,但之前却做了层层铺垫,先写了父子奔丧回家料理祖母的后事,又写父亲送子到浦口车站同挑夫讲价钱,叮嘱茶房,等等,设下“玉盘”,最关键时刻才摆出“珍珠”,让它大放异彩。

学生佳作《从那时起,我长大了》一文成功运用了衬托法。

作者先写“我”怨恨父亲,顶撞父亲,伤了父亲的心,后写见父亲忍着腰痛提水,自己主动接过水桶,这时父亲眼里闪出了泪花。

两个情节相得益彰,突出了孩子对大人的理解、体贴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前面的反面衬托,后面的内容显然无法打动人。

由此可见,写小事时运用铺垫、衬托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巧绘细节,凸显神韵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细致、具体地描绘。

在写人叙事中,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林风谦的《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

当时,吃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随即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

这一细节就极其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爱子的深情,可见,选取那些打动自己心灵的细小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德风貌,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在写作的广阔天地中,“以小见大”是一种独具魅力且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一扇通往深刻主题和丰富内涵的大门。

那么,究竟什么是“以小见大”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细微、平凡的小事或小细节,反映出重大的主题、深刻的道理或社会现象。

比如说,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我们可以不直接去描述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动作入手。

比如,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父亲默默地为我们准备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轻轻地放在我们的书桌上,然后又悄悄地离开。

这个小小的举动,传递出的是父亲深深的关爱和默默的付出。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再比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

我们不必一开始就大谈特谈全球环境的恶化,而是可以从身边的一个小场景写起。

比如,小区里的垃圾桶旁,总是有一些没有被准确投放的垃圾,而一位老人每天都会默默地把这些垃圾重新分类投放好。

这个小小的场景,反映出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以及个体为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以小见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因为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的日常,通过描写这些小事,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觉得文章所写的就是他们身边的事,就是他们自己的经历或者感受。

其次,“以小见大”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和更丰富的内涵。

如果我们总是试图去描述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主题,很容易陷入空洞无物的困境。

而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者事件,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从而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力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以小见大”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瞬间。

比如,在街头巷尾,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在校园里,留意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在家里,关注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以小见大”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富有魅力的写作手法。

它能让我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性。

那到底什么是“以小见大”,又该如何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呢?“以小见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件小事情、一个小细节、一个小人物或者一个小场景,来反映出大主题、大道理、大社会现象。

这种写作手法就像是用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不一定要描述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母亲在寒冷的冬日为你披上一件外套,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深沉。

又比如写友情,不一定是朋友在你遇到巨大困难时的鼎力相助,也许只是在你心情低落时,朋友默默地陪在你身边,递给你一颗糖,就能展现出真挚友情的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实现“以小见大”呢?首先,要善于观察。

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留意的小细节。

比如,在公园里,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坐在长椅上,目光中透露出孤独和思念,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这些细微之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

其次,要深入思考。

观察到小事物后,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思考这个小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看到路边一朵被人践踏的小花,我们可以想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进而联想到人类在面对挫折时应有的态度。

然后,在选材上要精挑细选。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素材。

这些素材要能够与我们想要表达的大主题紧密相连。

比如,写环保主题,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小学生在公园里主动捡起垃圾的事例,通过这个小小的行为,反映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环保行动中的责任。

在写作过程中,细节描写至关重要。

通过细腻的描写,把小事物的特点、形态、动作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比如,写母亲为你做饭的场景,细致地描述母亲切菜的动作、脸上的表情、锅里冒出的热气,这些细节能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爱。

写作艺术之——以小见大法

写作艺术之——以小见大法

写作艺术之——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法,是以大见小法的反法。

这里说的“小”与“大”是相对的,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映衬的,它们的关系在作品中具有对立统一的特征。

以小见大法,也称即小见大法,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一种写作法。

有人称这种方法为细节描写法,其实这种说法有所偏失。

因为以小见大法虽然有时也会通过某些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大的思想内容或主题思想,但更多的是从生活中那些看来似乎很平常,也没有什么动人的细节材料里,去发掘其所包含着的深刻意义,反映出某一方面的某种情态和景象来。

可见,以小见大的重心在“见大”上。

而细节描写却非如此,它和以小见大法虽有相似之处,但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它所着重的是细节描写的真实生动,其思想内含已包蕴在描写之中,没有必要再添加上一个“见大”的尾巴。

因此,以小见大法不能苟同于细节描写法。

以小见大法,就是从小事件中发现大道理。

这是因为生活中许多小小的现象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人们观察事物是从具体而微小的现象开始的,只有认识了并能透过这些具体而微小的现象,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对这各道理,古人早有认识,《晋书·王献之传》中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明代大画家、文学家徐谓有云:“云隐蛟龙,得其一鳞一爪,正是所想,不必观其全身”。

《淮南子·说山训》:“以小见大,见一时落而知岁之将暮”。

根据这种道理,古今中外的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抓住生活中的看似平凡的小事,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前面或者自然界展开,并深入开拓和挖掘,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通过一个普通的洋车夫的言行,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纯朴、正直、高尚的情怀和美好的心灵,反衬出了封建文人、小知识分子的腐朽可卑!又如江绍源《一日稀有的经验》,作者写了自己在一次黄昏的散步中看见了一辆空的载重大车,车前坐着手拿长鞭子的人,车后跟着一个手执杨柳枝的七、八岁的孩子。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第四讲以小见大【知识导航】一、什么是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

“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颗小植物、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则可以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也可以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份情感、一种思考……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情、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揭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学习展示台】一、技法说明“以小”是为了“见大”。

“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

“大”是文章的主题。

以小见大就是以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

其特征是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里,能写出具有深邃隽永的意义,反映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章。

然而,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少有的,而环绕我们的是平凡小事。

但我们却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把“以小见大”引入写人技巧之中,有助于我们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人物的“亮点”,激发作者用真情实感写人,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得感情表达得深厚,细腻,感人。

更能通过看是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中突出人物性格,从而揭示意想不到的主题,让主题达到深化的效果。

二、技法要点1、文章所表现的重大主题,小处选材;大型题材,小处着墨;材料众多,选取典型;小处着眼,细节描写等等都能体现“以小见大”。

2、以小见大是写作技巧的一大亮点。

3、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往往能发现令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4、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三、技法点津1、小处选材。

重大的主题通过平常小事中体现。

选材唯其“小”,才便于精雕细刻,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也才能更深入挖掘,从而把主题表现得较为充分。

比如《珍惜》这个题目,我们就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去选择材料。

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小事物或小事件来展现大主题或大道理。

这种写作手法可以让读者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或例子来理解和领悟更广泛或深刻的含义。

以下是几个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选取典型的小事物或小事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事物或小事件,这个事物或事件能够代表一个更大范围的主题或问题。

通过描述这个事物或事件,来展现这个主题或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发掘小事物或小事件中的普遍意义:小事物或小事件中往往蕴含着普遍的意义或价值,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普遍意义或价值,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认同,进而引发对更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以小角度揭示大主题:通过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将小事物或小事件与一个较大的主题联系起来。

这个角度可以是细节、情节、人物等,通过这些角度来揭示大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选择一个小人物作为主角,通过描述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来反映一个时代或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这种写作手法可以让读者从微观的角度看到宏观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问题。

以小事例引出大道理: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小事例,来引出一个更广泛或更高层次的道理或原则。

这个道理或原则可以是哲学思考、科学原理、艺术法则等,通过小事例的描述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需要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深入挖掘其中的普遍意义和价值,选择独特的角度揭示大主题,通过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以及以小事例引出大道理。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读者从微观的角度看到宏观的问题和意义,从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doc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doc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作者/江苏吴应海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

渐渐,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人写字,可贵是此刻他字是“被赞美字”。

那个医生救人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以小见大”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

请看: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

拿江河取名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何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巧妙的叙述和描绘,呈现出宏大的景象和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运用“以小见大”进行作文指导。

一、明确主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作文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我们要确保所选取的小故事与主题紧密相关,能够为主题服务。

例如,如果我们的主题是“珍惜时间”,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如何因为浪费时间而付出代价的故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向读者传达出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细节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细节来丰富文章内容。

这些小细节可以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个人、某个事、某个物,也可以是我们在阅读、观影、旅行等过程中产生的感悟。

这些小细节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因为拖延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下滑、工作失误等具体事例,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三、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们所选取的小故事,我们要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生动的描绘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则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描绘自己在面对时间压力时的焦虑、无奈,以及最终认识到时间珍贵的过程,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变化。

四、巧妙地安排结构和篇章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安排。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应该有清晰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各个部分之间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篇章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先总后分、先内后外或者先因后果等方式,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和有层次感。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许久,一缕炽热而刺鼻的气息闯入我的鼻尖,我慌了,出去一看,只见父 亲佝偻的身影隐没在白烟里,干热的艾草烟条不断掠过父亲的颈肩,拨弄着 我悲痛的思绪。酒红色的夕阳似乎已变了一种苍凉的灰色,洒落了一把无情 的岁月,狠狠地扎根在父亲的双鬓,成了永远挥之不去的霜发。父亲从前上扬 的嘴角,已成了苦涩辛酸的模样,沉淀了无声无息的时光。
思维小结
如何“见大”
链接“大”时代 升华“大”情理 反映“大”人群
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运用发散思维,多维出奇
女售票员好心来劝:“别吵了,大家都是出来玩的!”我也小心地 拉着妈妈的袖子,低声地说:“妈,算了,别跟人家吵了。我们就站一 会儿吧,过会儿就有座位了。”而我妈没理我,依旧死死地盯着那 个被车颠得快睡着的人。
1、链接“大”时代
思考:从以下的小事件小细节链接什么样的时 代事件?
再过月余,故乡的火车站即将修好,高铁就要开通 了虽然我再也不用经受二十四小时的煎熬,但那汽笛 的鸣声,有节奏的震荡感和那温暖人心的氛围,却让 我分外怀念。
如何“见大”
2、升华“大”情理
一片落叶—— 春去秋来,岁月匆忙
农民的手——世界正是由千千万万双这样的手 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就在我要把目光移开的时候,我看见离我最近的农民工的脸:无数道皱纹沟壑般切割 着他黝黑的面额,眼睛有些空洞地看着窗外、全身弥漫着工作一天的疲意。 我不忍看 下去,全身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促使我一下 子站起来,低声说道:“你坐吧。”那农民工 惊讶地看着我,有些不可思议地坐下。那一瞬间我的内心被触动了:我看见他稀的头发中 夹着缕缕白发,这银丝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
那一瞬间,透过那疲惫不堪的身躯,我看见的是这位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为了城 市的美好繁荣而努力付出;我看见的是一位父亲,为了家庭无怨无悔拼命劳作;我看见了, 一颗疲惫的心正在呼唤关怀;我也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一样在外没日没夜地为 我奔波劳碌!我多么希望他也能够被关怀!

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它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小事物或细节来揭示一个更大的主题或意义。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以小见大的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物或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

例如,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以揭示出社会的某些现象或问题,从而引发读者的深思。

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

通过描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细节,可以深刻地展现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得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通过联想和比喻将一个小事物与更大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比作一棵树的成长过程,通过描述树的生长过程来揭示人的成长经历和变化。

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通过从一个新的、独特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小事物或细节,可以发现其不同寻常之处,进而揭示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以小见大的方法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从一个小事物或细节中发现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写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文章。

1。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一、什么是“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写一个小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或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深刻的本质,给人以启迪。

二、“以小见大”的作用1、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2、使人物的某种特点更具体,使文章的主题得以体现。

3、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文章不必长篇幅罗列太多素材,即可使读者有所启发。

三、如何以小见大1、以“小”见“情”用小的细节来表现深厚的感情,小的细节可以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一句很普通的话语、一件平凡的小事......例:母亲曾在洗车场工作,无锡的冬天有点寒,可母亲就是小气那一双手套的钱,导致自己双手冻伤,以致溃烂,我无法言表那时的心情,伤心、难过、自责、懊悔……也许这一切的词都形容不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因此常常哽咽,甚至双眼湿润、模糊,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心中的情感。

解析:寒冬里,即使母亲的双手冻伤,也舍不得买手套的钱。

事情虽小,但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浓烈、无私的爱。

2、以“小”见“情”用小的细节来表现高尚的品德,从日常生活小事、细节中感受到美德的魅力。

例: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解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两人会谦让。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背老人过去。

这两个细节表现了山里人的高尚品德。

3、以“小”见“理”有些事情看似不大。

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小细节来表现深刻的道理,使人有所感悟。

例:我常常想。

生命是什么呢?夜晚,一只飞蛾不停地在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上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解析:作者用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鼓动双翅的细节来表现生命的力量,于小细节中折射出深刻的道理。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什幺,有哪些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小事见大的作文素材
 1、选择生活时间,借以凸显人物情感。

台湾作家张晓枫《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就是以小事见大的一种典范。

文中说到,同是买橘子,作者买回的是带枝叶的橘子,而公公买回家的却是光溜溜的橘子。

 在寻常事件,作者却看到公公朴实而真诚地人格:“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困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

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暗示我以持家之道。

 公公平时待人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

”而我最终是“悄悄地把自己买的带叶橘子拎进自己的卧房”。

“我”的举动,“我”的
宽容,来自善解人意,然而善解人意则是由于“我”善于换位思考。

 2、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评价屈原的《离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他的旨趣却是极大的。

简而言之,以小物见大,指的是通过对小小物体的描述,看到人生的哲理。

 刘燕敏的《一棵核桃树》中说自家荒芜的菜地里突然长了棵树,儿子根据爷爷家是枣树,猜测自己家的也是枣树;农校的朋友,审视之后说是李子树;乡下来的父亲,自信地说是樱桃树。

而最终却是一棵核桃树。

作文三百字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人物

作文三百字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人物

作文三百字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人物
段落一。

哎呀,你看她,阳光照在她头发上,闪闪发光。

她弹着琴,手指像跳舞一样灵活,那声音啊,听着就让人心里舒服。

她眼睛闭得紧紧的,完全沉浸在音乐里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只有她一个人。

段落二。

这雨下得真大,街上的人都忙着躲雨。

他就一个人撑着那把破伞,走得稳稳的,一点都不急。

雨滴打在伞上,声音特别响,跟周围的嘈杂声一比,简直就是个安静的小世界。

看他那背影,好像藏着好多故事似的。

段落三。

这姑娘在书店角落看书看得可真认真啊。

她一页一页地翻着,手指轻轻摸着书页,好像那上面有啥宝贝似的。

她眼睛盯着书,好像要看穿了一样。

偶尔抬头望望窗外,那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对未来的期待,真是让人佩服。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微课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第一步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以小见大?(提问)某某同学,你对这四个字有什么了解?很好!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以小见大是一个四字成语:以者,用也;见者,表现也。

顾名思义,它的解释就是用小的表现大的。

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道理,通过部分可以看出整体,那么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我们又要怎么去定义它呢?以小见大法,也称小中见大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写作方法。

我们要抓住关键字来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字就是小事件细节和重大主题,分别是小和大的指代。

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特点呢?从材料上来讲: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以小见大”的基本点在于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都是小的选取对象。

从写法上来讲: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关键在于立意要高,要大,但要注意的是要在尽可能微小之处来体现立意的高大。

从表达效果上来讲: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提问)那么有哪些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呢?某某同学,你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参考答案:鲁迅的很多作品都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比如《药》就是通过写夏瑜的命运来写整个社会的悲惨命运。

)很好!其实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比较常见。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几个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的比较典型的例子:说到“以小见大”的文章,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是“以小见大”手法运用的一个典范,描写的是鲁迅出外搭乘人力车,人力车夫在本不用负责的情况下搀扶起被撞倒的老妇人,并将其送至警署的这么一件小事。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十分简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但从这么一件小事里却折射出了一个“下等人”的高尚的人格力量,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但却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选自《随想录》,作者通过描写一条小狗的故事来反映文革的现实,连一条小狗都不能逃过劫难,体现了在“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形象(六年级)
教学内容:学习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里,写出深刻的意义,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

教学目标:学习从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阅读领航
两首小诗
育才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工友,大家都相亲相爱,像一家人一样,因为陶行知校长总是用“爱满天下”这四个字来教育大家的。

但是,这些学生们毕竟都是还没有成熟的孩子,相聚在一起,也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

碰到这样的事,是批评吗?是训斥吗?是责怪吗?请看看陶行知的好办法吧!
有一天下午,两个小同学为了一件小事翻了脸,在走廊里吵了起来,吵得可凶啦!两人互不相让,指责对方的话越来越难听,最后竟互相对骂起来了。

说来也巧,刚好被陶校长碰上了。

他走过去,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他们。

两个学生在校长面前都感到有些窘了,但又不甘示弱,互相瞪了对方一眼,总算扭着脖子走开了。

第二天晨会上,陶校长说话了:“昨天下午,看到两个同学发生了摩擦,越摩擦,火气越高,最后竟互相对骂起来了。

现在,送一首小诗《骂人》给这两位同学,也给大家。

”接着,校长就大声地朗诵了这首诗: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同学们明白了小诗的内涵,哈哈大笑。

笑声刚落,随即有一个既聪明又大胆的同学高声说:“我来和一首《打人》的小诗: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

同学们听罢都发出了赞赏的笑声,校长也连声称好。

从此以后,育才学校的学生偶尔发现谁要动肝火了,旁边立即就会有人朗诵《骂人》和《打人》的诗句,提醒他们要息息气,醒醒脑。

所以育才学校的同学们天天生活、学习、劳动在一起,偶尔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但很少有骂人或打架的。

这要比训斥、责怪的效果好得多,比讲大道理要好得多!陶行知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终生受用。

阅读练习:
1、形近字组词。

窘()竟()摩()赏()
穹()竞()磨()尝()
2、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读音。

A、两个学生“互相瞪了对方一眼”中的“瞪”应该读()。

B、“我来和一首《打人》的小诗”中的“和”应该读()。

3、“说来也巧,刚好被陶校长碰上了。

他走过去,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他们。

”从“不动声色”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两首小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首诗是_______送给同学们的,第二首是晨会上____________和的。

它们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是怎样理解陶行知的“爱满天下”这四个字的?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人物现象。

其“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小”是为了“见大”,即透过一根小管子,看到一个庞然大物——豹。

“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题。

其特征是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里,写出深刻的意义,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

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少有的,而环绕我们的大都是平凡小事。

但我们却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两首小诗》这篇文章描写的就是校园中的平凡小事——陶行知看到两个孩子吵架,巧妙地用一首小诗教育他们不要打架。

学生们深受教育,明白了吵架、打架都是不对的,有矛盾的时候,要息息气,醒醒脑。

事情虽小,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并且让我们体会到了陶行知教育方法的高明和巧妙。

这种习作方法的“小”与“大”并非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而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是事例;“大”是本质,是文章的中心。

“大”是通过“小”来反应、体现的。

成熟相聚摩擦批评训斥责怪翻脸偶尔喧闹冷落轶闻异样
释放敷衍肆意严谨创新隔阂激昂坚挺严峻严厉锋利哀求
相亲相爱互不相让不动声色终身受用习以为常理所当然忍俊不禁
高朋满座乱作一团支支吾吾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爸爸一把夺过我的铅笔,“啪”的一声,重重地压在桌子上,严厉地说:“这笔不是你的,你从哪里弄来的?”我被他话语中释放出来的压力笼罩着,支支吾吾地说:“这笔……这笔……是……同学……白送给…..给……我的……”我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连我自己都听不太清。

“那就赶紧还给别人。

”爸爸的语气令我透不过气来。

爸爸在单位是个领导,我知道他不喜欢白拿别人的东西,如果有人送他东西,他一定会再归还给那人。

但这次,我有些不满:“不就一支铅笔吗,同学也同意的。

”不知哪里来得勇气,我又抓起笔继续写起作业来。

爸爸手一扇,把笔打倒在桌上。

我感到手上一阵钻心的疼痛——我的手被锋利的笔尖划出了一道血痕。

我愣住了,泪水不知何时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我顺手一拭,又一阵钻心的痛——泪水渗进了我手上的血痕。

爸爸看着我的那道血痕,语气略有缓和:“你是明白人,不要我多说。

记住: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你应当知道怎么做。


提示:请你通过一两件小事,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