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问题, 因此需要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
而画图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普陀小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实验法则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并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估。
三、实践研究结果1.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画图策略, 也会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尝试使用画图。
但是, 他们对不同类型的画图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画图策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 我们发现运用画图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组中,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的研究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 画图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因此, 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画图策略, 引导学生多使用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 我们也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画图策略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图形来具体化、直观化问题, 进而找到解题途径。
3.通过学生自主建构, 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1. 画图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画图策略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4. 画图策略的评价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全面深入地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巧用画图,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巧用画图,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作者:葛海君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4期“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作为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且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与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进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帮助学习者更顺利地习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画图手段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画图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优势,努力钻研相关教学策略。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画图能力,形成画图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1.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始终对数学及其解题保持浓厚兴趣,是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秘诀之一。
而将画图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数学活动不再只有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等,还有直观、形象、多变的图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由此感受数学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更多乐趣,不仅可以提高其解题兴趣,还能打开数学学科兴趣之门。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传统小学数学解题以抽象分析为主要方法,而融入画图后,小学数学解题过程需要经历“抽象—形象—抽象”三个阶段,即学生先在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再在形象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学算式。
这样,学生思维活动更加丰富,在更深层次上训练其思维,可显著提高其思维水平。
而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数学解题中游刃有余。
数学画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一种能力。
这说明,教师在运用画图提升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时,不能直接将学生视作“会画图的人”,而是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
1.识图,夯实学生画图基础识图是画图的基础。
因此,利用画图提升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识图。
教师可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图形,同时提出问题,通过连环追问帮助学生加深图形认知,稳步夯实其画图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小学数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实践。
一、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非常显著。
首先,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画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怎样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问题在选择问题时,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并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完成题目。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在引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前,应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的形式和数据,了解问题所在,掌握问题的要点和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画图。
3、选择合适的画图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要将不同类型的图形与问题相结合,合理选择画图手段。
4、让学生尝试多种画图方式在画图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画图方式,以发掘问题中不同的规律和变化。
三、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实践下面将通过两个小学数学问题的实例,详细介绍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实践。
例1:在一个矩形花坛内,花和草的总面积是264平方米,其中花占总面积的$\\dfrac{1}{3}$,画图求草的面积。
解题思路:我们将花的面积设为$x$,矩形花坛的长和宽分别为$l$和$w$。
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画图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来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一、什么是画图策略画图策略是指通过绘制图形,用图形构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过程。
它借助于视觉表达,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画图策略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画图策略的种类及应用1. 图表法图表法是最常见和基础的画图策略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表格、图表或图像,将问题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例如,在解决小学生数量关系问题时,可以绘制柱状图或线性图来呈现数据变化。
2. 模型法模型法是将问题中的实物或想象的实物制作成模型,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使用纸板、积木等材料搭建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和关系。
3. 时间轴法时间轴法是一种用来展示事件先后顺序的画图策略。
通过绘制时间轴,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根据时间轴上的线索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历史事件或生物演化过程问题时,可以绘制时间轴来展示关键事件的发生顺序。
三、引导小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1.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记录问题信息、整理关系的习惯,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画图策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思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画图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画图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通过提供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问题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图策略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愿。
画图引路 助力深度学习——浅谈一年级画图能力的培养
画图引路助力深度学习——浅谈一年级画图能力的培养真正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数学思考和表达,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需借助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数学,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感受化繁为简的方法的妙用,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数学奥秘的动力。
一、学会看图,渗透画图意识看懂图意是画图的萌芽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初步感知图里的意思,学生在脑海里建立图的表象。
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学生感受到图的有趣、直观。
教学“1~5 的认识”,动画出示“农家小院”图,让学生观察看到的人和物,再让学生同桌交流,最后让学生发言。
学生每说出一个物体,多媒体动态出示相应的数字,如“1 只狗、1 个奶奶,2 只鹅,2 个竹篮,3 只鸟,3 盆花……”学生在充分观察中感受到物体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并在脑海里形成图与数字的表象,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为了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 和 5 这几个数,除了用小棒等学具表示外,学生还会用画图来表示,符合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的特性,学生在学习中回到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整个认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基数的含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年级学生思维还处于学龄前的形象思维,对于相对抽象的图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
出示情境图:学生第一次接触情景图配大括号和问号的解决问题。
教师借助动画形式,让学生说说获取的信息,有的学生说起故事情景,没有目的性。
通过点击画面,让学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左边有4 只兔子,右边有2 只兔子。
画面闪烁“大括号和?”,让学生明白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就是要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问题。
学生读懂图意后,教师要求学生看图试着完整说图意,要求全班同学都会说,然后再让学生解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好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为了较好的解决"抽象性"与"形象性"这对矛盾,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利用数形的转换,即把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由图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画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
而小学数学大都是由数学和运算符号组成的,他们觉得枯燥无味,老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先出示三个分数1/2,2/4,4/8,问学生哪个分数最大,哪个分数最小,为什么?当学生不知道怎样解决问题时,老师及时引导,可用画同样长的线段图,或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圆形来表示出这三个分数,这时学生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完全相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并没有到此结束,教师进一步引导质疑:"0为什么除外",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画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万分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容易构建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知识,而对于较复杂的或者较抽象的问题,教师无论多么生动地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必须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教师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让学生在画图中研究,让学生在画图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画图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3)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和问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及画图策略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实验教学法则是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参考;2)探究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供理论依据;3)探究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提供理论依据;4)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材“解决问题”教学的编排特点,导致解决问题的教学被削弱或简单化处理。
有些老师甚至把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跨越雷池。
画出来的精彩——培养画图解题能力的教学思考
( ) 藤” 瓜” 收获“ 三 顺“ 摸“ , 顿悟” 体验
要 真 正 提 高 学 生 运 用 画 图 策 略 解 决 问 题 的 意 识 , 应 在 加 深 问题 的 难 度 上 下 工 夫 , 要 通 过 有 代 不 而 表性 的、 生 容 易 接 受 的题 目 , 学 生产 生 “ 悟 ”获 学 让 顿 , 得 一 种积 极 的情 感体 验 , 样 即使 遇 到一 些 未 解 过 的 这
名 璃 师
充分 感 受 “ 竿见 影 ” 生 活 现 象 中蕴 涵 的科 学原 理 , 立 在 让学生感 受到 “ 线 ” 光 以及 “ 线 的斜 度 ” 同 时 建 立 光 ,
正 比例 函数 图
证 关 系 , 过 多种 形 式 促 成 学 生对 画 图 技 术 、 法 的 通 方 消化和掌握。
~
f 案例 四]组合 问题 ” 学片段 ‘ ‘ 教
问 题 六 年 级 四 个 班 进 行 拔 河 比 赛 , 两 个 班 赛 每
场 , 共要赛多少场? 一
在 其 后 的 画 图解 决 过 程 中 ,教 师 要 关 注 的不 仅 是 学 生 的 图 画作 品 ,更 要 关 注 学 生 用 自 己 的语 言 所
的花是三( ) 1班的 3 , 2) 倍 三( 班有 多少盆花?
师 : 果题 目这 样 变 , 觉 得 我 们 的 图 应 该 作 哪 如 你 些 修 改 呢 ? 学 生 对 原 有 的 图 画 作 品作 了修 改 ,有 了 ( “ 一代 多 ” 以 的数 学 抽 象 )
『 案例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 ‘ ‘ 教学片段
容。 图形 语 言 在 教 材 中 主 要有 以下 几 种 模 型 :
『 例 三 1 分 母 分 数 加 减 法 ” 学 片段 案 ‘ ‘ 异 教
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画图则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画图,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有效的画图教学实施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至关重要。
二、画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平行线、垂直线、图形的相似与相同等,通过画图可以使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直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画图需要学生不断观察问题,通过想象和表现来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 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课程要求,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一年级可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画图和简单的图形认知,而在四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理解图形的性质。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画图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歌谣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用故事引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需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包括线条的画法、颜色的运用等。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画图。
4.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通过绘图来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分层次进行教学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地进行教学。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作图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作图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圆规等画图工具,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作图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重作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画图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多练,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作图能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作图不仅是机械性的操作,更是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图形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宣讲作图的重要性,注重作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作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研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些数学老师认为,只有在高年级遇到难题时才需要使用线段图来辅助解题。
然而,如果从小不教会学生作图,当学生到高年级需要画线段图时,他们可能会画不出来或画错了,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因此,培养画线段图的能力必须从中低年级开始,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巧。
只有打下坚实的作图基础,高年级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07页练题10:我妈妈给我买了8本故事书。
(1)比科技书多3本,买了多少本科技书?(2)比连环画少2本,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初让学生解题时,学生认为有“多”,就不加分析地判定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定。
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故事书数(一条线段上画8小格),再在故事书的下面并排画上一样长的线段,其中3小格画虚线,表示“比科技书多3本”。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尚未成熟,他们对于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借助画图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画图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对于纯文字的数学教学并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而利用画图法形象、逼真的特点,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画几条小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关注可爱的小鱼的同时,慢慢地理解数学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其次,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
同时,画图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综上所述,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画图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画图法是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不会耽误授课时间,还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科学,解题过程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选择恰当的解题策略。
对于数学应用题,它们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们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思路,是数学老师面临的难题。
而画图解题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一个妙招,它可以把各种数学信息的关系表示得十分清晰,把纯文字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是降低解题难度的一种好方法。
巧用画图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想要教会学生通过画图
去解决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让学生在遇到难
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下意识地就会想到画图的方法.兴趣
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
学习成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才能够
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画图教学,有助
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更好
地帮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初步预
测结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 用方程解决问题” 一课的相关内容
时,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阅读.在进行“ 相遇问题” 的教
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例题,让学生明白,想要
解决这道问题,要从“ 总路程” 入手.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
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代表淘气家与笑笑家之间的总路程,
并在这条线段下标注线段所代表的长度,问题便能够迎刃
而解.
仍以教师执教的“ 用方程解决问题” 一课的相关内容为
例.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 行船问题” 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寻
找题目的“ 未知” 和“ 已知” ,并根据题目,设出未知数 x. 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美工刀、
硬卡纸等工具制作一套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 七巧板” . 在
开始制作时,教师要展示一套成品七巧板的平面图,让学生
辨别其中有哪些图形.此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图形
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硬纸板上尝试画出七巧板的轮廓,再
一一裁下.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把七巧板拼成自己喜欢的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1. 提高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题的思路。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图形来描述,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而且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画图是一个展现问题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画图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这就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图形表示,通过推理和逻辑分析来构建图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解题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进行解题。
1. 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画图法尤为重要。
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并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解决关于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通过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个图形的属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 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平面图、立体图、表格图等。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使用简单的平面图表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使用立体图或表格图表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
学生需要了解画图的目的和方法,明确画图的作用和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正确地进行画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题。
3. 注重画图法与其他解题方法的结合运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法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提升思维模式,建立反思意识。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逐步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作为数学老师需要把握此机遇,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欲望,树立画图意识,切实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
此外,画图解题能力的应用可以将空洞、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直观。
在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辅助学生理解题意,提升学生解题准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画图解题能力引言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思维具有较高要求。
但是由于年龄、阅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不高。
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教学出发点,注重培养画图解题能力,利用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画图解题价值,培养学生解题方法落实学生画图解题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意识到画图解题的价值,方能积极配合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应用画图进行高效率解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画图法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常常认为画图是多了一个步骤,在解题过程中显得很繁琐,忽视其中的优点[1]。
这就需要老师利用画图解题,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拆解出来,慢慢简单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画图解题的优势。
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纸上进行画图,将题型中的关系,以线段、表格以及画圈的形式呈现出来,扩宽学生解题思路,找寻到解题关键点。
加之,小学一年级学生专注力较差,经常出现走神的现象,有意识地画图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无形中学习到数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时,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因此,在解答数学题:农场一共有9斤饲料,一头牛一天吃2斤,连续吃3天,饲料还剩多少斤?在解答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即为:梳理已知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解答,了解每一步的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作图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很多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比如不会画图、不理解图形的意义、没有耐心等。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注重基础训练,提高技能提高学生作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
作图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题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作图技能,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作图基础训练。
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题目,讲解作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技巧。
通过讲解如何画坐标轴、如何画直线、如何画曲线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作图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多次进行作图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作图技能。
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作图练习,以巩固所学的作图技能。
鼓励学生多使用工具进行作图。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有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软件或者画图工具进行作图。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力。
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作图时使用这些工具,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作图。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强化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除了强化作图技能,还要注重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作图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强化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教师要注重作图与数学知识的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作图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作图,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图来解答数学问题。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
一、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为数学概念提供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更好地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呈现问题,辅助分析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画图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画图习惯。
2. 提供示范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画图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解决问题时画图,以及如何用图形形象地表示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画图能力。
3. 提供适当的题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题材,激发学生画图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题材,如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色问题等,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画图的兴趣。
4.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画图习惯培养的环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画图能力。
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效果研究
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效果研究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利用图形思维,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利用数形结合,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最后提出了小学生画图能力培养的效果,包括画图习惯形成、解题方法掌握、数学成绩提升等。
关键词:数学画图;成绩提升;能力培养一、利用图形思维,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画图思维,并将图形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画图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画图思维。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形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几何概念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以便他们直观地看到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记忆和应用这些概念。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比例和比例尺来绘制图形。
这有助于学生在画图时保持准确性和精确度,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测量技能。
第三,教师应强调图形的标注和注释的重要性。
学生应当习惯在图中标明各种关键信息,例如角度、边长、坐标等,以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多次绘制图形,不断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种反复的绘图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创造力,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画圆的周长。
在画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圆,让学生观察这些圆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用不同形状的圆画出圆的周长。
学生在动手画画的过程中,既可以很好地掌握圆的周长,又可以记住圆形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摘要: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搜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画图解题能力关键词:河北省临西县临摘要: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力,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搜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数学画图解题能力关键词:画图策略是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重要的众很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画培养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寻解决问题的搜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
那么,如何小学生数学的画破口养培养图解题能力?呢一、“画图策略”的意义1、画图策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化规律难为。
易首先,中低学生由于小,生活与学习经验有限,空年级年龄间想象能力不足,常常会对数学问题知程度不高,认识,感模糊思路不清。
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面对一个具有现实情的境问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取信息、建意义。
而中低学构年级生的理解、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往往会出现提取信息不弱全、思考点离、思维表象不清、基本数关系没有理顺等焦偏晰量不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况。
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其对于奇尤妙的方法兴趣,又动手作,乐于在作中发现解决问倍感喜欢操操题的思路,得出方法,成策略。
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符合形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
对于条件间的联系与表年级规律之征,通过画图,可以化直观为抽象,凸显概念本质;化为有凌乱序,理解数关系;化态为动态,建动态表象。
量静构2、运用“画图策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其,在过去的应用题教学中,用图表示条件间的联次线段之系、分析数关系,一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而学生也容量易在“用图解题”的过程中直观图的作用,从而成“解题可感受形以画图”的与体会。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试试感受将数学问题的条件信息以自己的式或图表达出来,这样喜欢形形可以使枯燥的数学变得象直观,简明,进而成解决问题形易懂形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初中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画图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解题策略。
画图法能够将题干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们一目了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便学生们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适当的画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准确地作图,培养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们数学解题的综合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做铺垫。
一、形成画图意识,初探做题技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题目需要通过作图解答,一种是直接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进行作图,另一种是学生们在对题目一定的了解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作图。
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地养成画图的意识,就要先让学生们学会根据题干作图,在图形中找到解题的思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翻译成直观的图案进行探究。
例如,某次台风来袭,距离校门口10米远的一棵树被台风从中间折断,根据测量结果表明,这棵树是在距离地面7米的地方被拦腰折断的,被折断的部位长达9米,让学生们判断在这次台风事故中,折断的树能否对学校大门造成影响?在这道题目中,学生们首先要想象出这个情节,否则直接根据条件做题较为困难,这时教师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数据画图,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构图,横轴代表大树与校门口的距离,竖轴代表大树的高度,在X轴上距离原点10个单位距离的位置代表树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通过直角坐标图,学生们可以很直接的观察到,校门口距离大树倒下的位置还有一段距离,通过图像以及题目的已知关系可以计算出这段距离为1米,因此此次台风事故不会对学校大门造成影响。
这样一来,通过十分直观形象的直角坐标图,答案一目了然。
学生们通过简单地勾画就可以得出答案,十分简便。
学生们在此次的习题中,感受到了画图给解题过程带来的便捷,自然而然地就会将画图列入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了画图的意识,使今后的数学解题更加简便。
二、根据题目概念,尝试画图解答学生们必须要先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够确定给出的已知数量关系,画出较为精准的图辅助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运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升反降。
本文试从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说明画线段图的必要性,从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和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的现状分析培养画图习惯的迫切性,并浅述一些培养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画图解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线段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老教材中非常重视的“应用题”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而正因为这样的编排,使应用题教学欠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纷繁杂碎。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计算的练习题;或者和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此,学生在解应用题(在新教材中一般称为“解决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统一称作“应用题”)时经常出现不会读题、审题、解答等问题,相比于老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有所下降。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笔者认为画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的“画线段图”是指为了解题的需要画一些线段图、示意图和简单的情景图等的总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要让学生经历运用符号和图示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很多题目都适合画图分析。
通常一画线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
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
长期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画线段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1.画线段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
用线段图把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能使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特别是行程问题和倍数关系应用题,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复杂,通过画线段图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例如:袋子中有20个白球,比红球的2倍还多2个,红球有多少个?学生很容易列式计算为:20×2+2=42(个)。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错误,看到“倍”、“多”就直觉地以为应该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
一些学生即使明白红球才是标准量,但是却找不准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学生能将该题用以下线段线段图表示出来:那么就不难看出白球与红球之间的关系,计算红球的个数也就非常简单:(20-2)÷2=9(个)。
新课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两个单元是教学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多数例题配合线段图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帮助理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由此可见编者对线段图教学的重视及其积极作用。
2.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启发一题多解用画线段图的办法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一个书架上有童话书和科技书共50本,童话书的12 和科技书的13 相等,两种书各有多少本?根据题意画线段图: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童话书2份,科技书3份,共5份。
第一种解法:2个 20个白球 红球 ?个 13 ?本 ?本 童话书 科技书 5050×25=20(本)……童话书本数50×35=30(本)……科技书本数第二种解法:把童话书看作单位“1”,则科技书本数是童话书的3 2。
50÷(1+32)=20(本)……童话书本数20×32=30(本)……科技书本数第三种解法: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则童话书本数是科技书的2 3。
50÷(1+23)=30(本)……科技书本数30×23=20(本)……童话书本数通过画线段图,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显、直观。
学生在清楚认识到各数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思路更加开阔,以呈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
3.培养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线段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从刚才各题画线段图过程中不难看出,画线段图不单单只是帮助解决某一题,它是一种思维能力,在画线段图过程中,问题由“文字表征”向“形象表征”再到“数学表征”转换,内潜着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调整、猜测、想象、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实现。
可以说,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考的发展过程。
二、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及学生画线段图习惯的现状线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且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出现不多。
首先出现线段图是第五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减法”例1,而在第一至第四册的教材中所出现的多为图文结合的情境图或实物示意图等,在之后的教材中线段图出现的次数也很少。
从平时教学时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尤其在解决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适合画图分析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在解答时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会做题,不会画图。
(2)学生在解题时,想不到通过画图去分析解答。
学生几乎丧失了“画图”的主动需求,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3)学生即使结合题意画了图,解题时却也懒得去分析图上的数量关系,甚至连图也不看,纯粹是为了画而画。
(4)学生画不出图,更谈不上去正确解题。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生了解画图的意义,但不了解画图的重要作用,只是肤浅的认为有好处。
2、他们体验不到“画图”的好处,只是普遍认为画图太麻烦,甚至对“画图”产生了厌恶之情,觉得“画图”就是一个累赘。
3、因为学生不喜欢画图,遇到难题时缺少画图意识,也就谈不上通过画图来解答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关键一点,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1、让学生形成画线段图的主动性学生运用线段图的真正动因来源于学生自身成功解决问题的需要。
因此,是否画线段图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只有当学生有画线段图的心理需求但又存在客观困难时,教师画线段图才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
例如三年级学习初级“和倍问题”,以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倍数+1)=1倍数”的解题方法,后续练习时仍有不少学生不会解答,个别学生还在草稿纸上涂画,希望能找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大部分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分析理解数量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尤其是对非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当发现学生有了变抽象为形象的主体愿望,教师就可以适时教授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明了了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也就水到渠成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使用各式图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解题,在学生具备构造线段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怎样画”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去自主构造。
教学实际表明,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构造线段图常常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数量关系是两数的和、差、比等时,都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除了线段图以外,常用的图解方法还有几种:(1)形象图。
即把题目中的条件用图画或图形使其形象化,并且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低段教学中。
比如一年级的一题“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子关在一起,一共有7个头,20条腿,有几只鸡,几只兔子?有学生得出了如下解题方法:根据条件先画7个圈代表头,然后每个圈下面画上两条腿,如图:最后,将“剩余”的6条腿画到图上去,如图:从图中能很明确地得出结论是3只兔子,4只鸡。
我在教学中反馈了学生的这种方法并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平面图形图。
如果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两数的积,一般的我们用长方形的一边表示一个因数,另一边表示另一个因数。
通常要表示两个乘积之和,就把两块面积连接起来,若表示两个乘积之差,就把两个面积叠合在一起。
例如:甲、乙两人一起加工零件,在相同的时间里共完成100个零件,其中甲每天加工12个,乙每天加工13个,问两人各加工多少天?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长方形图:画出长方形图后,根据面积=长×宽,立即可得出天数=100÷(12+13)=4(天)再如: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1.5倍,上底延长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O 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求原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根据题意画平面图:1213天数 共完成100个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1.5-l=O.5倍。
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O÷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O(平方厘米)。
(3)立体图,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如,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
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按题意画立体图: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
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4)表格图,有些问题,通过列表不仅能分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而且便于区分比较,起到良好的审题作用。
如,小明3次搬运15块砖,照这样计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块砖?根据条件、问题,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从表中不难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块,这两个数量不相对应,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块,列式为:15÷3×(3+4)=35(块)另一种思路为,先求又搬4次搬的块数,再加上原有的块数,就是共搬的块数。
列式为:15÷3×4+15=35(块)再如,如,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一共有多少种拿法?这道题从表面看一点也不难,但是要不重复。
不遗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说出来也不容易,可以用枚举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把思路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