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1)
巧用画图,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巧用画图,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作者:葛海君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4期“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作为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且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与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进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帮助学习者更顺利地习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画图手段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画图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优势,努力钻研相关教学策略。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画图能力,形成画图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1.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始终对数学及其解题保持浓厚兴趣,是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秘诀之一。
而将画图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数学活动不再只有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等,还有直观、形象、多变的图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由此感受数学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更多乐趣,不仅可以提高其解题兴趣,还能打开数学学科兴趣之门。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传统小学数学解题以抽象分析为主要方法,而融入画图后,小学数学解题过程需要经历“抽象—形象—抽象”三个阶段,即学生先在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再在形象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学算式。
这样,学生思维活动更加丰富,在更深层次上训练其思维,可显著提高其思维水平。
而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数学解题中游刃有余。
数学画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一种能力。
这说明,教师在运用画图提升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时,不能直接将学生视作“会画图的人”,而是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
1.识图,夯实学生画图基础识图是画图的基础。
因此,利用画图提升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识图。
教师可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图形,同时提出问题,通过连环追问帮助学生加深图形认知,稳步夯实其画图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作者:王洪海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1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抽象的应用题往往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图形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通过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通过画图解决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在小学数学中,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利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作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画图解决问题是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种。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家之所以最终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个问题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解题策略,……它们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用于解决许多数学分支中的问题。
有一些其实很简单,例如画图,但许多人从未想过尝试它。
” 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
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摘要:数学当中的许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将画图教学运用到小学课堂中可以将部分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从而启发学生的直观思维。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整合画图策略教学,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拓展一个新的思路。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运用画图法;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是基础,操作和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其中需要大量用到画图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运用画图策略,望文生义: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
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文字整合形成图画,将图画中的逻辑转化成思维,将学生的“外化”感受“内化”发展成逻辑思维能力。
一、运用画图培养小学数学解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画图意识。
但是从目前的小学生的画图意识现状来看,很多学生虽然理解能力较强,但是解决数学题的时候缺乏画图意识,不爱用画图解决问题。
比如在小学六年级计算半圆周长时,如果仅仅凭借文字表述对于缺乏空间观念的学生是十分易错的,这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画图解决问题,让学生绘制出半圆图,然后标注出具体的条件关系,通过直观的图形解决半圆周长计算,学生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这也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
其次,就是有一些学生的想象力不足,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画出相关的图形时,这些想象力不足的同学往往不知该从何画起,或者画的图形与实际题意不符,很多学生画的图不能突出重点,最终导致所画的图形起不到任何帮助。
因此,想要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首先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要能够提高学生借助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出很好的示范,带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重使用画图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画图的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初探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初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相对较为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画图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利用图形方式表达问题,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进行初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画图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画图策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图形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和表示。
通过绘制图表、示意图或者其他图形形式,来清晰地表达问题的条件、要求、关系和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找到解决途径。
画图策略在问题解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
有些问题本身可能比较抽象或者含糊不清,通过画图的方式,可以将问题具体化、可视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
画图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通过构建图形模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发现其中的关联和规律,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画图策略还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解题思路,使得解题过程更加清晰、合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的任务。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1. 合理设计问题: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问题,使得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能够通过图形来表达和展示。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不能过于复杂或者抽象,否则学生很难通过画图来进行解题。
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也要尽量简单明了,能够通过图形来清晰展示。
2. 提供范例和模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题范例和模板,让学生参照着进行学习和思考。
这些范例和模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图策略的具体运用方法,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3. 强调实际应用:在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进行解答。
画图引路 助力深度学习——浅谈一年级画图能力的培养
画图引路助力深度学习——浅谈一年级画图能力的培养真正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数学思考和表达,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需借助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数学,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感受化繁为简的方法的妙用,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数学奥秘的动力。
一、学会看图,渗透画图意识看懂图意是画图的萌芽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初步感知图里的意思,学生在脑海里建立图的表象。
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学生感受到图的有趣、直观。
教学“1~5 的认识”,动画出示“农家小院”图,让学生观察看到的人和物,再让学生同桌交流,最后让学生发言。
学生每说出一个物体,多媒体动态出示相应的数字,如“1 只狗、1 个奶奶,2 只鹅,2 个竹篮,3 只鸟,3 盆花……”学生在充分观察中感受到物体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并在脑海里形成图与数字的表象,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为了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 和 5 这几个数,除了用小棒等学具表示外,学生还会用画图来表示,符合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的特性,学生在学习中回到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整个认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基数的含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年级学生思维还处于学龄前的形象思维,对于相对抽象的图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
出示情境图:学生第一次接触情景图配大括号和问号的解决问题。
教师借助动画形式,让学生说说获取的信息,有的学生说起故事情景,没有目的性。
通过点击画面,让学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左边有4 只兔子,右边有2 只兔子。
画面闪烁“大括号和?”,让学生明白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就是要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问题。
学生读懂图意后,教师要求学生看图试着完整说图意,要求全班同学都会说,然后再让学生解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必须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教师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让学生在画图中研究,让学生在画图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画图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3)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和问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及画图策略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实验教学法则是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参考;2)探究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供理论依据;3)探究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提供理论依据;4)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材“解决问题”教学的编排特点,导致解决问题的教学被削弱或简单化处理。
有些老师甚至把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跨越雷池。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杜立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2期《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数学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程中,符号意识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发展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具备一定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思考不仅要建立在一定的语言思维中,更要借助画图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画图意识薄弱,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大多靠语言表达或者是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动手利用画图的机会比较少。
甚至不知道如何利用画图去思考解决问题。
二是整体把握题目的能力比较弱,对于学过的知识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注重问题的结果,而不注重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没有画图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数学用数学,实际生活既是数学问题的源头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归宿。
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
解决问题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利用画图解决问题是众多解决问题策略之一,通过利用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一直是我所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虽然有所改观,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所以我不得不再一次的考虑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利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特定了如下的实施计划:一、活跃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励诱导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画图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作图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作图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圆规等画图工具,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作图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重作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画图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多练,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作图能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作图不仅是机械性的操作,更是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图形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宣讲作图的重要性,注重作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作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研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些数学老师认为,只有在高年级遇到难题时才需要使用线段图来辅助解题。
然而,如果从小不教会学生作图,当学生到高年级需要画线段图时,他们可能会画不出来或画错了,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因此,培养画线段图的能力必须从中低年级开始,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巧。
只有打下坚实的作图基础,高年级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07页练题10:我妈妈给我买了8本故事书。
(1)比科技书多3本,买了多少本科技书?(2)比连环画少2本,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初让学生解题时,学生认为有“多”,就不加分析地判定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定。
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故事书数(一条线段上画8小格),再在故事书的下面并排画上一样长的线段,其中3小格画虚线,表示“比科技书多3本”。
巧用画图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想要教会学生通过画图
去解决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让学生在遇到难
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下意识地就会想到画图的方法.兴趣
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
学习成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才能够
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画图教学,有助
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更好
地帮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初步预
测结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 用方程解决问题” 一课的相关内容
时,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阅读.在进行“ 相遇问题” 的教
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例题,让学生明白,想要
解决这道问题,要从“ 总路程” 入手.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
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代表淘气家与笑笑家之间的总路程,
并在这条线段下标注线段所代表的长度,问题便能够迎刃
而解.
仍以教师执教的“ 用方程解决问题” 一课的相关内容为
例.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 行船问题” 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寻
找题目的“ 未知” 和“ 已知” ,并根据题目,设出未知数 x. 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美工刀、
硬卡纸等工具制作一套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 七巧板” . 在
开始制作时,教师要展示一套成品七巧板的平面图,让学生
辨别其中有哪些图形.此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图形
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硬纸板上尝试画出七巧板的轮廓,再
一一裁下.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把七巧板拼成自己喜欢的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
(完整版)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如实际操作、找规律、整理数据、列方程等等,其中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基本也很重要的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
现在的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单一。
其实很多数学问题,通过画画图,在画图的基础上找到具体的量或分率和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把抽象、模糊转化为直观、具体,题意和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注重和利用画图策略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可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画图策略的运用存在两种情形,越聪明成绩越好的人在碰到难题时会主动地画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却是懒得画或者不会画,觉得怕麻烦或无从入手。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并利用画图策略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体验画图策略的价值性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许多数学问题多以文字叙述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在语言表述上比较简洁,桔燥乏味,以至使他们常常读不懂题意。
所以根据其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线段图或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1. 提高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题的思路。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图形来描述,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而且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画图是一个展现问题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画图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这就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图形表示,通过推理和逻辑分析来构建图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解题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进行解题。
1. 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画图法尤为重要。
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并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解决关于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通过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个图形的属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 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平面图、立体图、表格图等。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使用简单的平面图表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使用立体图或表格图表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
学生需要了解画图的目的和方法,明确画图的作用和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正确地进行画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题。
3. 注重画图法与其他解题方法的结合运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法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如实际操作、找规律、整理数据、列方程等等,其中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基本也很重要的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
现在的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单一。
其实很多数学问题,通过画画图,在画图的基础上找到具体的量或分率和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把抽象、模糊转化为直观、具体,题意和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注重和利用画图策略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可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画图策略的运用存在两种情形,越聪明成绩越好的人在碰到难题时会主动地画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却是懒得画或者不会画,觉得怕麻烦或无从入手。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并利用画图策略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体验画图策略的价值性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许多数学问题多以文字叙述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在语言表述上比较简洁,桔燥乏味,以至使他们常常读不懂题意。
所以根据其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线段图或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如何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实践证明,画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十分有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目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涂画的过程中稳步提升,尽快培养出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
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如果学生能够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领悟到数学计算的真谛,那广大教师就可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人类对图形的认知往往比数字更加直接,这一点从人类最早使用图形作为计数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画图在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中的重要性1.通过绘图.小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很多小学生解题困难,就是因为抓不住题目的重点,理不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实审题就像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只要小学生能够学会审题,数学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而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题的过程,就是小学生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用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就会清楚明朗起来。
比如一年级最简单的加减法入门,很多小学生就不明白什么叫加法,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先画两个苹果,再画三个苹果,数一数共有几个苹果,这就叫加法。
在之后的学习中,画图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经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2.绘图能激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极其珍贵。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强,并且具有极好的专注力,他们如果喜欢学习一门课程,就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因此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解题能力的关键。
然而小学数学理论性比较强,会让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
如果能够将绘图与数学相结合,就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利用绘图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语言,清晰明了的找到题目的关键,小学生独立解题后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自然的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作图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很多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比如不会画图、不理解图形的意义、没有耐心等。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注重基础训练,提高技能提高学生作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
作图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题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作图技能,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作图基础训练。
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题目,讲解作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技巧。
通过讲解如何画坐标轴、如何画直线、如何画曲线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作图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多次进行作图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作图技能。
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作图练习,以巩固所学的作图技能。
鼓励学生多使用工具进行作图。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有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软件或者画图工具进行作图。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力。
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作图时使用这些工具,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作图。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作图技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强化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除了强化作图技能,还要注重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作图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强化作图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教师要注重作图与数学知识的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作图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作图,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图来解答数学问题。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研究。
一、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为数学概念提供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更好地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呈现问题,辅助分析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画图习惯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画图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画图习惯。
2. 提供示范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画图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解决问题时画图,以及如何用图形形象地表示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画图能力。
3. 提供适当的题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题材,激发学生画图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题材,如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色问题等,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画图的兴趣。
4.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画图习惯培养的环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画图能力。
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摘要: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搜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画图解题能力关键词:河北省临西县临摘要: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力,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搜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数学画图解题能力关键词:画图策略是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重要的众很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画培养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寻解决问题的搜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
那么,如何小学生数学的画破口养培养图解题能力?呢一、“画图策略”的意义1、画图策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化规律难为。
易首先,中低学生由于小,生活与学习经验有限,空年级年龄间想象能力不足,常常会对数学问题知程度不高,认识,感模糊思路不清。
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面对一个具有现实情的境问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取信息、建意义。
而中低学构年级生的理解、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往往会出现提取信息不弱全、思考点离、思维表象不清、基本数关系没有理顺等焦偏晰量不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况。
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其对于奇尤妙的方法兴趣,又动手作,乐于在作中发现解决问倍感喜欢操操题的思路,得出方法,成策略。
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符合形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
对于条件间的联系与表年级规律之征,通过画图,可以化直观为抽象,凸显概念本质;化为有凌乱序,理解数关系;化态为动态,建动态表象。
量静构2、运用“画图策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其,在过去的应用题教学中,用图表示条件间的联次线段之系、分析数关系,一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而学生也容量易在“用图解题”的过程中直观图的作用,从而成“解题可感受形以画图”的与体会。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试试感受将数学问题的条件信息以自己的式或图表达出来,这样喜欢形形可以使枯燥的数学变得象直观,简明,进而成解决问题形易懂形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作者:刘雯来源:《天津教育·下》2022年第08期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为一种偏理性的学科,将绘制图形运用到解答小学数学题目中效果十分显著。
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教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利用绘制图形来解答小学数学题目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未能实现其优势和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画图策略在解决小学数学题目过程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可以充分地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以及题目中的给定条件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实现学生数学解答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小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科目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解题意识的培养,同时坚持不断地利用激发策略,积极开拓学生的眼界,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会在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绘制图形的方法,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展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题目的条件以及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快速解答数学问题,尤其是更抽象的题目。
一、分析绘制图形解答数学题目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教学过程中的现状(一)小学阶段学生绘制图形意识淡薄1.小学阶段学生空间感不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阶段偏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大部分小学生都处于绘图意识淡薄的阶段。
依据目前的状况来看,解答数学题目时绘制图形意识淡薄的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在读完题目时按照要求绘制出相应的图形。
2.具体实例说明小学阶段学生空间感的缺乏以“梯形的面积”为例,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语言将数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或者基本数学理论传输给学生,小学生不仅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而且很难发挥自我的想象力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难以做到让大脑中的梯形图形成像。
(二)小学阶段学生空间感知力不足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感知力不足,难以将数学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利用图形绘制解决数学题目时,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
初中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画图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解题策略。
画图法能够将题干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们一目了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便学生们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适当的画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准确地作图,培养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们数学解题的综合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做铺垫。
一、形成画图意识,初探做题技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题目需要通过作图解答,一种是直接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进行作图,另一种是学生们在对题目一定的了解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作图。
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地养成画图的意识,就要先让学生们学会根据题干作图,在图形中找到解题的思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翻译成直观的图案进行探究。
例如,某次台风来袭,距离校门口10米远的一棵树被台风从中间折断,根据测量结果表明,这棵树是在距离地面7米的地方被拦腰折断的,被折断的部位长达9米,让学生们判断在这次台风事故中,折断的树能否对学校大门造成影响?在这道题目中,学生们首先要想象出这个情节,否则直接根据条件做题较为困难,这时教师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数据画图,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构图,横轴代表大树与校门口的距离,竖轴代表大树的高度,在X轴上距离原点10个单位距离的位置代表树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通过直角坐标图,学生们可以很直接的观察到,校门口距离大树倒下的位置还有一段距离,通过图像以及题目的已知关系可以计算出这段距离为1米,因此此次台风事故不会对学校大门造成影响。
这样一来,通过十分直观形象的直角坐标图,答案一目了然。
学生们通过简单地勾画就可以得出答案,十分简便。
学生们在此次的习题中,感受到了画图给解题过程带来的便捷,自然而然地就会将画图列入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了画图的意识,使今后的数学解题更加简便。
二、根据题目概念,尝试画图解答学生们必须要先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够确定给出的已知数量关系,画出较为精准的图辅助解题。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一、从中低年级培养,从简单题入手,是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基础。
有人认为用线段图帮助解题是高年级的事,是比较难的题才使用的方法,中低年级和比较简单的应用题不需要画画线段图。
这种认识是不适当的。
有的学生也错误的认为,这么容易的题,我不画图就能理解题意,把题做对,何苦去自找麻烦。
教师要讲清,如果从小基础打不牢固,到高年级遇到比较难的应用题,需要画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时候,就会画不出来或画不正确,解题的能力就会的大大降低,就会影响思维的发展。
所以,线段图的培养一定要从中低年级培养,从简单题入手,从小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能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高年级才能如鱼得水,应用自如。
二、教师的指导、示范、点拨是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关键。
学生刚学习画线段图,不知道从那下手,如何去画。
教师的指导、示范就尤为重要。
(1)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跟教师一步一步来画,找数量关系。
也可以教师示范画出以后,让学生仿照重画一遍,即使是把老师画的图照抄一边,也是有收获的。
(2)学生可边画边讲,或互相讲解。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给以耐心的指导。
(3)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教师给以适时的点拨,要注意让学生讲清这样画图的道理,可自己讲,也可分组合作讲。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用图解题的直观,形象,体会简洁、方便、易理解的特点,提高应用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理解题意,找准对应上的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用图解题的重点。
线段图不是盲目的画,随心所欲的乱画。
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重点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读题,全面理解题意,所画的图要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
(2)图中线段的长短要和数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要长的线段标出小的数据而短的线段标出大的数据。
图要画的美观、大方、结构合理,具有艺术性。
(3)要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在图上标明条件。
对于双线段并列图和多线段并列图一定要分清先画和后画的顺序,要找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运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升反降。
本文试从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说明画线段图的必要性,从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和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的现状分析培养画图习惯的迫切性,并浅述一些培养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画图解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线段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老教材中非常重视的“应用题”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而正因为这样的编排,使应用题教学欠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纷繁杂碎。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计算的练习题;或者和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此,学生在解应用题(在新教材中一般称为“解决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统一称作“应用题”)时经常出现不会读题、审题、解答等问题,相比于老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有所下降。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笔者认为画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的“画线段图”是指为了解题的需要画一些线段图、示意图和简单的情景图等的总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要让学生经历运用符号和图示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很多题目都适合画图分析。
通常一画线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
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
长期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画线段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1.画线段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
用线段图把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能使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特别是行程问题和倍数关系应用题,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复杂,通过画线段图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例如:袋子中有20个白球,比红球的2倍还多2个,红球有多少个?学生很容易列式计算为:20×2+2=42(个)。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错误,看到“倍”、“多”就直觉地以为应该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
一些学生即使明白红球才是标准量,但是却找不准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学生能将该题用以下线段线段图表示出来:那么就不难看出白球与红球之间的关系,计算红球的个数也就非常简单:(20-2)÷2=9(个)。
新课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两个单元是教学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多数例题配合线段图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帮助理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由此可见编者对线段图教学的重视及其积极作用。
2.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启发一题多解用画线段图的办法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一个书架上有童话书和科技书共50本,童话书的12和科技书的13相等,两种书各有多少本?根据题意画线2个20个白红?个段图: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童话书2份,科技书3份,共5份。
第一种解法:50×25 =20(本)……童话书本数 50×35=30(本)……科技书本数 第二种解法:把童话书看作单位“1”,则科技书本数是童话书的32。
50÷(1+32 )=20(本)……童话书本数 20×32=30(本)……科技书本数 第三种解法: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则童话书本数是科技书的23。
50÷(1+23 )=30(本)……科技书本数 30×23=20(本)……童话书本数 通过画线段图,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显、直观。
学生在清楚认识到各数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思路更加开阔,以呈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
3.培养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线段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本?本童话书 科技书 50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从刚才各题画线段图过程中不难看出,画线段图不单单只是帮助解决某一题,它是一种思维能力,在画线段图过程中,问题由“文字表征”向“形象表征”再到“数学表征”转换,内潜着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调整、猜测、想象、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实现。
可以说,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考的发展过程。
二、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及学生画线段图习惯的现状线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且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出现不多。
首先出现线段图是第五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减法”例1,而在第一至第四册的教材中所出现的多为图文结合的情境图或实物示意图等,在之后的教材中线段图出现的次数也很少。
从平时教学时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尤其在解决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适合画图分析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在解答时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会做题,不会画图。
(2)学生在解题时,想不到通过画图去分析解答。
学生几乎丧失了“画图”的主动需求,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3)学生即使结合题意画了图,解题时却也懒得去分析图上的数量关系,甚至连图也不看,纯粹是为了画而画。
(4)学生画不出图,更谈不上去正确解题。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生了解画图的意义,但不了解画图的重要作用,只是肤浅的认为有好处。
2、他们体验不到“画图”的好处,只是普遍认为画图太麻烦,甚至对“画图”产生了厌恶之情,觉得“画图”就是一个累赘。
3、因为学生不喜欢画图,遇到难题时缺少画图意识,也就谈不上通过画图来解答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关键一点,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1、让学生形成画线段图的主动性学生运用线段图的真正动因来源于学生自身成功解决问题的需要。
因此,是否画线段图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只有当学生有画线段图的心理需求但又存在客观困难时,教师画线段图才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
例如三年级学习初级“和倍问题”,以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倍数+1)=1倍数”的解题方法,后续练习时仍有不少学生不会解答,个别学生还在草稿纸上涂画,希望能找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大部分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分析理解数量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尤其是对非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当发现学生有了变抽象为形象的主体愿望,教师就可以适时教授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明了了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也就水到渠成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使用各式图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解题,在学生具备构造线段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怎样画”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去自主构造。
教学实际表明,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构造线段图常常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数量关系是两数的和、差、比等时,都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除了线段图以外,常用的图解方法还有几种:(1)形象图。
即把题目中的条件用图画或图形使其形象化,并且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低段教学中。
比如一年级的一题“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子关在一起,一共有7个头,20条腿,有几只鸡,几只兔子?有学生得出了如下解题方法:根据条件先画7个圈代表头,然后每个圈下面画上两条腿,如图:最后,将“剩余”的6条腿画到图上去,如图:从图中能很明确地得出结论是3只兔子,4只鸡。
我在教学中反馈了学生的这种方法并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平面图形图。
如果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两数的积,一般的我们用长方形的一边表示一个因数,另一边表示另一个因数。
通常要表示两个乘积之和,就把两块面积连接起来,若表示两个乘积之差,就把两个面积叠合在一起。
例如:甲、乙两人一起加工零件,在相同的时间里共完成100个零件,其中甲每天加工12个,乙每天加工13个,问两人各加工多少天?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长方形图:画出长方形图后,根据面积=长×宽,立即可得出天数=100÷(12+13)=4(天) 再如: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倍,上底延长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O 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求原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根据题意画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l =倍。
所以上底是4÷(-1)=8(厘米),下底是8×=12(厘米),高是6O÷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O (平方厘米)。
(3)立体图,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如,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1213天数共完成100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
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按题意画立体图: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 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
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4)表格图,有些问题,通过列表不仅能分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而且便于区分比较,起到良好的审题作用。
如,小明3次搬运15块砖,照这样计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块砖?根据条件、问题,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从表中不难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块,这两个数量不相对应,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块,列式为:15÷3×(3+4)=35(块)另一种思路为,先求又搬4次搬的块数,再加上原有的块数,就是共搬的块数。
列式为:15÷3×4+15=35(块)再如,如,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一共有多少种拿法?这道题从表面看一点也不难,但是要不重复。
不遗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说出来也不容易,可以用枚举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把思路写出来。
从图表中可以清楚着出不同的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