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合集下载

传播学重点理论

传播学重点理论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渊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1932年成立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w.阿多诺等。

这一学派从马克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社会研究所迁至美国。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最终对美国的社会研究形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战后又迁回法兰克福,成为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左翼运动的研究据点。

1)法兰克福学派基本学说的形成:1.批判实证主义,声称社会科学是一种虚伪意识2.批判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3.批判社会,因为社会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在最近几十年中,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的思想影响逐渐暗淡。

随着早先一批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的退休和去世,批判理论的精神力量延伸开来,吸引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

二.芝加哥学派20世纪起一二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移民,犯罪等一系列偏离常规的亚文化。

1)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体系2.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各种城市问题而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手段3.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一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的研究模型2)代表人物:1.杜威:实证主义倡导者,后出于愤怒离开芝加哥大学前往哥伦比亚任教2.帕克:最能代表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大众传播的第一个大学研究者3)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哥伦比亚学派为何兴起?1.它的博士生离开,到其他大学教书,造就了它的竞争者2.芝加哥社会学系的教师不和,偏离了学术工作3.社会领域本身发生了变化4.诸如M.韦伯等欧洲学者来到美国5.1935,职业社会学家的反叛结束了芝加哥学派对于主导性的社会杂志和专业协会总部的垄断控制三.哥伦比亚学派产生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施拉姆(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2.麦克卢汉3.梅罗维茨4.莱文森5.詹姆斯·凯瑞(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

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

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

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

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

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

传播学的流派

传播学的流派

传播学学术流派的构成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借鉴三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展至今,传播学研究可以划分为三大基础学派:控制论学派、经验功能学派和结构主义符号学派。

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经验功能学派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

一、经验功能学派:把媒介看成现代民主的新工具和社会调整的决定性机制,从而成为一种鼓吹西方社会制度价值和现存事物状态的再生产的理论,被称为“管理研究”。

注重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实验室观察等方式进行研究。

以美国的研究为代表,强调传播媒介及结构只是众多单元之一。

它们与社会上其它单元如政治及经济系统,各为自身的利益而联盟或抗争。

传媒因应不同的社会条件及状况而发挥不同的功能。

认为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没有一个社会单元可独占所有资源或权力。

有些时候政治系统可能占优,但有时经济作用却是最重要的。

多元社会的特征是出现众多不同的利益团体,其中包括传媒。

这些团体在争取自己利益之时,形成一个包容、协商及自由的社会。

在多元社会里,传媒并非单单是统治者的工具,它们也有其它的功能。

“媒介效果”的研究是这个学派的中心课题。

功能分析学派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将传播学研究分为控制研究(who)、内容研究(what)、媒介分析(in which channel)、受众研究(to whom)和效果研究(with what effect)五个领域,其中,又以效果研究为重中之重。

1、控制研究:(1)把关人研究(2)施拉姆等人《报刊的四种理论》,大力宣扬“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2、内容研究:易读性测量3、媒介分析:(1)媒介类型分析(2)4、受众研究5、效果研究:(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强调传播(宣传)的绝对效果,受众就像应声而倒的靶子。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维纳在谈到申农的这个传播模式时说:“媒体有助 于改变时空关系的程度并不依从于它所携带的内容或 ‘信息’,而是依从于其形式和可再生产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 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 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 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 代表: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 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 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 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 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 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 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 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 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一、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
信息论与传播学研究密切相关。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 信的数学理论》,用以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该论文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从通信的角度定义传播, 他写道:“通讯的基本问题是通信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 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他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或减 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一个机器对机器或人-机-人通 信的传播模式:
其次,主要依赖的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技术本身也存在局限, 前者概论意义上的有效性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的复杂性,后者特 定环境下的结论和社会实际环境存在差距;

传播学三大派别

传播学三大派别

传播学三大派别陈力丹摘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以存在若干学派为标志,有争论也有发展。

传播学的学派发展至今至少二十多个学派,但说法很不相同。

若从宏观角度讲,“三大学派”的说法大体得到学界的认可。

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分析传播学的三大学派的形成、主要观点倾向和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

作者认为,在传播科技发展的当今,传播学需要跟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说明当代社会传播的特征,传播学的三个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

因此,传播学不同学派的交融成为一种自然的趋势。

关键词: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传播现象贯穿人类的整个历史与现实,各个学科的学者都可能在自己学科基础上研究传播现象,并产生各自的研究成果,因此关于传播学学派的划分只是一种就其起源、主流特征的学术划分,很难泾渭分明。

此前我国学者曾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欧洲批判学派。

基于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结构的显著影响,现在通常把传播学划分为三个学派: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这个学派常被简称为“经验学派”,又称“经验主义学派”、“行政学派”、“管理学派”等。

它与主要以思辨为特征的研究流派相对应,代表了美国主流的传播学研究,重点在于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层面,它起源于美国,在北美传播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由于美国的学术影响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1](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奠基者经验-功能学派的主要奠基者有两位: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图1)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1900-1976)(图2)。

一战期间协约国对同盟国宣传的有效性引起了官方和社会对宣传问题的关注,拉斯韦尔以此为课题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一、本文概述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在社会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其方法论的发展对于学科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包括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分析它们各自的理论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在传播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对这三个学派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视角,以推动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也期望通过对比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为传播学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传播环境。

二、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方法论中的一大流派,它主张以客观、量化和科学的方式来研究传播现象。

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中,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对传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能够揭示传播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普遍性原则。

在实证主义学派看来,传播学是一门可以通过实证方法加以研究的科学。

因此,他们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者通常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实验法等,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等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证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通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他们揭示了媒介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受众行为的调查,他们了解了受众如何接收、理解和反应于传播信息;通过对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他们评估了不同传播策略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传播现象的认识,也为传播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过于强调量化研究和客观性可能导致对传播现象的片面理解。

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到文化、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仅仅依靠量化数据可能无法全面揭示其本质。

必备冲刺名解10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0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0 |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一、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定义+前提+特点+原则+局限+例子+评价)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故自称为经验学派。

(定义)其基本前提为:一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些客观性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揭示;二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观性的科学方法;三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前提)研究特点包含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关注焦点集中在传播效果上。

(特点)原则如下,一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二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三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原则)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复杂,而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说明;当下,其研究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其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对微观现象有一定效用,对宏观情况缺乏有效手段;无法做到纯客观。

(局限)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所进行的选民调查,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例子)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他们忽视和回避了许多宏观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

(评价)二、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定义+起源+观点+流派+特点)批判学派是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定义)批判学派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期人物篇一、源流:①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②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二、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三、三大流派:①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1)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2)解释学派②批判学派1)两大开端:(1)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2)帕洛阿尔托学派: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2)宏观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2)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阿尔都塞3)微观视角:(1)文化研究学派: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2)结构主义符号学: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3)女性主义(4)文化帝国主义: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4)其他:(1)后现代主义:福柯、鲍德里亚(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③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

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

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一、源流欧洲源流1、达尔文①达尔文受到斯宾塞的影响,运用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完成了巨作《物种起源》,直接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②达尔文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传播学各学派⼀、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个能够⾃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物体。

经验学派在⽅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场,在⽅向上坚持实⽤主义的研究⽬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最早以建⽴模式的⽅法对⼈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不是与社会隔离的,⽽是与群体中的其他⼈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场和⼈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对媒介运动,有⼀类⼈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媒介的观点,⽽另⼀类⼈则主要依靠个⼈接触接受指导。

在⼤众传播的条件下,⼈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对⼤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传播学]传播学两大研究学派

[传播学]传播学两大研究学派

传播学两大研究学派1、比较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之一,既代表一个方法论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观和传播观。

主张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更好的社会管理,因此又称管理学派。

特点:a.方法论:从科学实证的立场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来统计、分析传播现象,描述其面貌,解释其规律;b.传播观:持实用主义态度,着眼于解释传播活动的事实,进而把握其规律,改进传播机制,提高效率,使传播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焦点集中考察围观、个人层面的传播过程,尤以传播的说服效果为研究核心,建构以传播效果为重点的研究模型;c.社会观:坚持多元主义观点,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支配关系,强调社会是多元利益相互竞争、制衡的共同体。

批判学派:现代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之一,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发展起来的学派。

其中较有影响的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特点:a.方法论:主张从整体出发,以辩证分析法为主,透视传播活动的本质和外在联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是一味排斥实验调查和量化研究方法。

b.传播观:更多将传播与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着重考察传播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如传播与社会结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着眼于价值判断,目的在探究传播活动的意义。

c.社会观:与经验学派最大分歧所在。

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对社会传播机构进行批判,不断反思,并将其作为变革的对象。

EG面对当下红火发展的网络传播现象:经验学派研究重点:网络信息传播如何更加迅速、便捷、有效;功效作用;信息如何“拉”出来;批判学派研究重点: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究竟有多少信息是有意义的,值得人们留意;网络信息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影响;新媒介的出现给民族、国家发展带来的影响。

2、文化研究/批判学派:包罗广泛,从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从葛兰西的“霸权”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从法国结构主义的传媒符号分析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传媒文化解剖;从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到詹明信的“资本文化逻辑”。

传播学主要学派

传播学主要学派

.
7
14座里程碑
(7)二战后至60年代的霍夫兰主持的“关于传播 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目”,进一步从传播的主体 条件、内容条件、对象条件方面对传播的说服效 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实验。
(8)50年代《个人影响》是对《人民的选择》提 出的各项理论假说的进一步验证,其意义在于揭 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性。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是: 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1、产生背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战后,国家发展成为许多获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第
三世界国家的中心事务。它们试图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国 家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就是其中一种。
.
22
发展学派
“霸权”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 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而实现“霸权”的 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方向,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生 产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
“强制装置”和意识形态“霸权装置” 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 操纵形成“社会合意”
.
28
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7)扩大上下沟通的政策“对话”。 8)执守社会规范,使人不敢轻易逾矩。 9)形成文化口味。 10)改变比较不重要的态度,疏导强固的态度。
●评价:对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的功能持完全乐 观的态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过高地估 计了大众传媒的作用。
.
29
大众传媒是“现代人格”的放大器
(9)1951-195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里维尔项目”,对传单和标 语的传播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实验。
.
8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期人物篇一、源流:①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②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二、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三、三大流派:①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1)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2)解释学派②批判学派1)两大开端:(1)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2)帕洛阿尔托学派: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2)宏观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2)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阿尔都塞3)微观视角:(1)文化研究学派: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2)结构主义符号学: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3)女性主义(4)文化帝国主义: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4)其他:(1)后现代主义:福柯、鲍德里亚(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③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

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

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一、源流欧洲源流1、达尔文①达尔文受到斯宾塞的影响,运用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完成了巨作《物种起源》,直接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②达尔文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一、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

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人不是与社会隔离的,而是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而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大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无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立场和人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媒介运动,有一类人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自媒介的观点,而另一类人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接受指导。

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人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 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 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 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 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 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
三、“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也被称为“传播学批判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 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 (1951) 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 世纪 60 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 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 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施拉姆 (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 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
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系统论;控制论) (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 2.麦克卢汉 3.梅罗维茨 4.莱文森 5.詹姆斯·凯瑞 (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主义学派。

通过深入探讨各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争议,以期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最早出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等。

该学派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传播效果进行定量和可证实的研究。

他们传播活动中的受众行为、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强调以客观、中立和经验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和实验是该学派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数据来源方面,实证主义学派注重利用大型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表明,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媒介依存理论”,阐述了大众媒介对公众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该学派过于强调客观性和量化研究,忽视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短期效果上,而忽视了长期效果和深层次的影响。

诠释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和理解,以及传播过程中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舒尔茨、霍顿等。

诠释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深入理解传播文本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意义,来揭示传播效果的本质。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注重从受众的角度理解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内容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诠释主义学派更倾向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等。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例如,舒尔茨和霍顿在《大众传播:意义的纠结》一书中提出“意义的纠结”理论,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认知的干扰和误导。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我们历来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

然而,在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一书中,传播学被分成了三大学派,分别是: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

一、“经验-功能学派”顾名思义,该学派所采用的是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换言之,它是根据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感受来探索传播现象,并且根据多数人的经验以及某些先验的认识,来确定传播的社会功能。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在经验-功能学派看来,大众传播媒介以一致的方式影响个人和社会机构,会为社会带来不可预期的利益,因此假定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同时是自主的和自动校正的。

经验-功能学派的方法特点:1.由推论演绎而来,不是由归纳而来。

通过社会调查、控制实验和内容分析得出相关的经验性数据,从中得出结论。

2.假定有一个客观的真实存在,可供研究。

这种真实的存在可以被观察、记录,例如选民的动态、受众的反应、消费者的爱好等等。

3.假定人类有能力找出看得见的方法,通过一种量化的研究方式找寻真实。

4.假定解释这个真实而提出的假设可以被证实或驳斥。

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涉及一种真实、客观、非人称化的知识,谁都可以应用这些基础原理,例如民意调查等等,但是发表调查报告本身,不是为了表现民意而是支配民意。

一方面是真实、具体和经验性,另一方面是社会利益、社会想象和权力的需要。

经验-功能学派具有杜威实用主义的明显特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他们认为,人类传播学知识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于多数人经验的自明。

二、“技术控制论学派”控制论所要回答的是找到比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更有效的社会控制技术的原理,以便对人的行为能够进行预测、模式化和指导。

从字面上看,当然首先是论与传播学研究肯定相关。

1949年,申农在他的《通的数学理论》中,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这篇被视为论的奠基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功能的思想 契合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也符合当权者对社会整合有序的管 理诉求。 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通常得到私人企业或政府的赞助, 把学术研究和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相结合。因而,它的要旨 是通过实证研究找到社会管理传播的技术,或经营传播业的 技巧。它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客观的话语,但是同时无形中塑 造着通过传播的社会认同、制度性秩序。 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 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 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 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 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 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 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 代表: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三论‛本身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它们的出 发点是承认非人的生物体、计算机、人类社会和思维之间 存在相似性。从这样的认识前提出发研究传播,看重的是 人机交流的物理功能设计和传播过程的技术特性。此后几 十年,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循着这样的理论,进一步发展 了传播的工程技术理论。 广义上,他们的研究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很大的领域,但 与人文社会科学距离较远,而传播学关于媒介形态对社会 影响的研究,是‚三论‛关于传播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 的延伸。在新传播技术急遽发展的当今,这种研究显现出 有力的生机,比如近些年关于Web2.0、手机新功能的研 究。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当然,其他的学者也对这个学派后来的发展有所影响。
心理学家霍夫兰,二战后期领导了美国陆军的实验,评估影
片对新兵士兵士气的影响,提出了信源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以 及效果过程中的‚休眠效应‛,并总结出一系列增强说服效 果的传播技巧。他将说服和实验引入传播学研究,开创了有 关个人态度变化的微观层次的学术传统; 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等。陈力丹,2007),他 在实验中发现:家庭主妇是家庭消费新食品的把关人。如果 一个家庭主妇不打算烹饪牛下水的话,那么她的家庭就不会 食用它。‚这种情况不仅适合于食品系统,而且适合于一条 新闻通过某种传播渠道在群体中的流通。‛这一‚把关人‛ 思想,后来为新闻学者怀特所扩展。 20世纪40年代后期,对已有的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成 果加以系统化和学科化的,是施拉姆。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詹姆斯· 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 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 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人们对传播的认识通常定位于信息在空间的传递和发 布过程,达到对距离和接受者的控制。他强调,传播的媒介技 术和表现方式本身,表现为一种仪式。‚传播的‘仪式观’并 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 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媒介或媒介 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神圣典礼‛。现在看电视、上网,除了 获取信息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仪式‛,这类传播行为已 经在不经意中改变着社会结构。这正是技术—控制论学派的基 本研究视角之一。不过,凯瑞的观点是从人文批判的角度考察 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克服了这个学派有时表现出来的 技术至上的倾向。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该学派的社会意义: 随着传播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一种方法论学 派,技术-控制论的思想在传播学研究方面显示出后继 勃发的态势。从信息论出发,20世纪40年代起出现了 传播通道理论,产生这种研究兴趣的背景,是如何理 解大众传媒和技术意义上的通信对时空跨越所产生的 多样化现象。传播中时空关系和形式移位,通过申农 的传播模式得到了象征性表现。 维纳在谈到申农的这个传播模式时说:‚媒体有助 于改变时空关系的程度并不依从于它所携带的内容或 ‘信息’,而是依从于其形式和可再生产性。‛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陈力丹,2007)
三 大 学 派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奠基者 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 一战期间协约国对同盟国宣传的有效性引起了官方和社会对 宣传问题的关注,拉斯韦尔以此为课题开始了他对传播学研究的 涉足。自1923年起,拉斯韦尔对欧洲进行了实际考察,并访问了 与宣传及一战有关的部分官员和学者,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于1927 年公开出版。从研究方法看,其对宣传的研究是定性的,建立在 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就该研究对传播学的贡献看,‚他开创了内 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同时,‚他关于政治传播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 期传播学类型‛。如前所述,他提出了传播行为的‚5W‛经典 过程模式,开辟了五大研究领域,开拓了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 方向。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一、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
信息论与传播学研究密切相关。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 信的数学理论》,用以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该论文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从通信的角度定义传播, 他写道:‚通讯的基本问题是通信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 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他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或减 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一个机器对机器或人-机-人通 信的传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 20世纪30年代中期,广播的发展给宣传、广告等政治和 商业利益带来新的挑战。他领导了‚广播研究项目‛,研究 广播的社会效果。在该项目中,他提出和运用了后来为传播 学普遍运用的‚焦点访谈‛方法,以及一系列资料分析的工 具和方法,一次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1944年,他出 版了《人民的选择》一书,该书就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媒 体对选民的影响,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二级传播‛的概 念和思想,发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影响,扭转 了媒体的强效果论。拉氏的研究充分利用了社会调查统计和 社会心理学的手段,为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 和学科视角。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评价:
当媒介(机器)作为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强大时,社会机 器化,把人的行为按照机器活动的原理来理解或者努力让 机器拟人化,像人一样思维和传递信息,人如何与机器对 话,等等,这些畅想导致科学上的一些成果,诸如信息论、 控制论、系统论等,它们从自然科学角度论证传播现象, 不仅为经验—功能学派提供了传媒功能的认识模式,也启 发了一批又一批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关注媒介(机器)本 身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发展。这套思路构成了传播学的又 一个方法论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一般人将媒介看作物理的或技术的,麦氏认为媒 介的形态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一种新媒介问世, 不管传递了什么内容,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 变化。 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 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 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鉴于电子传媒的 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 ‚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 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英尼斯(1894-1952) 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 播的偏向》(1951)
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易于长久保存却不便远距离运输的媒介,属于时间偏向 性媒介;便于远距离传送但长久保存性差的媒介,属于空间 偏向性的媒介。前者利于树立权威,从而形成等级性社会体 制;后者则不利于远距离管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中央集权但 等级性不强的社会体制。一个社会主流媒介的时空偏向性与 文明的兴衰密切相关。英尼斯以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从 纵向的历史谈到横向的现实,反复论证了一个基本观点:一 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 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 提出的。 正是系统论给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以整体大于各孤 立部分之和的思想,把研究对象视为有动态反应的整 体。找寻一种从整体上的理解,比仅仅从物理或智力 现象上简单分解更重要。 在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中,系统论思想发挥了 显著的整合传播现象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勒普尔(1917-1984)通过 分析有线电视技术对组织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进一 步发展了系统理论。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 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 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 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他说‚电 子媒介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相同的 ‘地方’,于是许多从前不同的社会角 色特点变得模糊了。由此可见电子媒介 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 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 产生影响。‛对于公众来说,了解世界 上发生的事情或向往的名人,自己处在 什么地方已经不重要了。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 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 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 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 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 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 作用。
也是在1948年,申农的老师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或动 物和机器的控制与通信》。这篇论文和他次年发表的《人有 人的用处》奠定了控制论的理论基础。 控制论重视的是原因对结果的决定作用。 控制论的另一个概念是‚系统平衡‛。如果一个系统由 于环境变化而导致正常状态的严重偏离,那么它就需要信息 的充分交流。 对一个社会而言,社会反馈是社会控制的要义。倾向于 稳定的社会其实正是信息交流丰富的社会。这里的一个关键 问题是,传播者要对反馈做出积极的反应和调整,任何管理 程序都包括这种不断的反映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