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学派整理.pdf

合集下载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施拉姆(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2.麦克卢汉3.梅罗维茨4.莱文森5.詹姆斯·凯瑞(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

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

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

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

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

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二)美国源流:
1.杜威----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 的哲学家、社会学家, 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 一。
2.库利: 查尔斯·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 自我发展理 论的创始人 ——“镜中自我”。我 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 (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 自我概念的形成。
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人类有能力开发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客观性的科学方
法 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
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也称传统 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 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 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 而成为经验学派。
创立的“场论”和“群体动力 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 应用性
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 人”概念,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 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构的重要 理论
3.霍夫兰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教授, 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 究的杰出人物。 著作: 《大众传播实验》 《传播与劝服》
库利认为: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 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 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中。
3.帕克(1864~1944) 美国社会学最具影响的人, 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 影响实证主义的方向。
4.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Mead,186象
《人民的选择》(1948) 《美国士兵-----述评》(1949) 《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 《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功能的思想 契合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也符合当权者对社会整合有序的管 理诉求。 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通常得到私人企业或政府的赞助, 把学术研究和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相结合。因而,它的要旨 是通过实证研究找到社会管理传播的技术,或经营传播业的 技巧。它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客观的话语,但是同时无形中塑 造着通过传播的社会认同、制度性秩序。 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 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 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 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 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 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 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 代表: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三论‛本身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它们的出 发点是承认非人的生物体、计算机、人类社会和思维之间 存在相似性。从这样的认识前提出发研究传播,看重的是 人机交流的物理功能设计和传播过程的技术特性。此后几 十年,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循着这样的理论,进一步发展 了传播的工程技术理论。 广义上,他们的研究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很大的领域,但 与人文社会科学距离较远,而传播学关于媒介形态对社会 影响的研究,是‚三论‛关于传播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 的延伸。在新传播技术急遽发展的当今,这种研究显现出 有力的生机,比如近些年关于Web2.0、手机新功能的研 究。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传播学学派整理

传播学学派整理

哥伦比亚教派:推扎斯菲我德、莫顿、赫佐格、斯诺之阳早格格创做耶鲁教派:霍妇兰芝加哥教派(单独道)语用教教派法兰克祸教派:原俗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弗洛姆政事经济教派:默多克、斯稀赛、文森特、史麦马特推、赫我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僧文化钻研教派:霍我、莫利、费斯克意识形态教派:葛兰西、阿我皆塞女权主义教派:伍我妇英僧斯:传播偏偏背论麦克卢汉:媒介的蔓延论、媒介讯息论僧我波兹曼:媒介即隐喻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注:哥伦比亚教派:主要人物:体味教派推扎斯菲我德(好)、《群寡的采用》主要孝敬:主持伊里考察(好总统大选)、提出“两级传播表里”、“意睹收袖”、“采用性交战”、修议并树坐“真天考察法”.可定“子弹论”,启创“有限效验论”的保守;他认为绝大普遍广播电视节目及书籍刊皆以消遣为手段,对付大寡观赏本收制成了效率,受寡的仄衡审好火仄低沉,对付粗英文化而止是一种堕降.默顿(好)亦做“莫顿”与推扎斯菲我德共共提出功能瞅(结构功能主义).真量:社会职位给予功能;社会典型强制功能;动做反里功能的“麻醒效率”耶鲁教派:主要人物:霍妇兰(好):传播教耶鲁教派的核心人物,齐力于做风的产生战转化的钻研,他的“劝服表里”对付于劝服艺术战传播本收的钻研推动了传播教的生长.主要孝敬:一是吧情绪真验要收引进了传播教范围;两是他的钻研掀穿了传播效验产生的条件性战搀杂性,为承认早期“子弹论”效验瞅提供了要害依据.芝加哥教派:要害人物:库利:初级集体、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标记互动论(象征互动论)帕克:社会互动表里杜威:真用主义形而上教芝加哥教派认为传播是人类闭系的真量,近近超出简单的疑息传播战接流,传播创制战保护社会,探讨大寡媒介正在一个健康的民主制中的效率.芝加哥教派对付于传播表里与钻研的效率:1.它代表着社会科教正在好国的第一次繁枯,便那些要害的欧洲表里去道,特天是德国社会教家西梅我的表里去道,它起到了思维登陆面的效率.2.它使好公有闭社会问题的社会科教钻研有了热烈的体味主义目标.3.芝加哥教派的教者形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核心的人格社会化的表里观念体系.他们攻打对付于人类止为的曲观阐明,与而代之强调一种瞅面,即厥后被称为标记互动表里的瞅面.4.芝加哥教派构筑了厥后的以媒介效验为沉面的大寡传播钻研的模型.对付传播教的孝敬:使好国的社会科教钻研有了热烈的体味主义目标.。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传播学总结

传播学总结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1、两个学派传播学传统学派、行政管理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媒介研究批判学派地位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发展起来,后来被作为传统学派的对立面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对现存的传播制度、传播文化进行批判,寻找社会公众可能的抗争方式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二、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生平:美国传播学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1932年(25岁)获衣阿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波士顿先驱报》记者、编辑,美联社记者衣阿华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新闻学院院长斯坦福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传播研究所主任巨大贡献:1,综合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研究,系统化、结构化前人成果,创立了新学科——传播学。

创立传播学的标志:1949年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

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代表作:《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

1982年访问中国。

《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1956):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威尔伯·施拉姆三人合作出版。

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

5W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给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3、四个代表人物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7)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1890-1949)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1912-1961 )简介1918年,16岁考入芝加哥大学1926年,24岁获得政治学博士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助教、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耶鲁大学法学教授;燕京大学客座教授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德国,1914年(24岁)柏林大学博士毕业;格式塔学派1932年移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应用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1925年(24岁)获得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什瓦大学获得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1935年赴美,普林斯顿大学广播研究中心1940年,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开展关于失业、大众传播、竞选与政治活动、教育与心理、社会研究方法与程序、市场研究等的应用研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1936年(24岁)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耶鲁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授、教授、主任主持”劝服传播和态度改变“研究课题,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二战期间,主持美国陆军部关于军事教育影响对军人影响的研究二战后继续态度与说服的研究贡献主要贡献:1,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2,提出“5W”(如上表)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3,开创“内容分析法”,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立下功勋。

第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经验性方法局限性
• 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经验材料有限, 理性和精神活动不能单纯地加以说明。
• 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的程序,不具自然科学的精 确严谨,说明不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
• 依赖个人或小群体层面的经验材料,在社会历史 过程和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手段主张的纯 客观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 。
•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5W模式)
• 2。心理学家卢因(Kurt Lewin)团体动力学 研究(Group dynamics);把关人研究 (gatekeeper)
•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 两级传播
•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Carl Hovland) 劝 服
Hale Waihona Puke 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
羞而不为也。”
庄子·内篇(庄周)
• 工具理性: • 夸父逐日表现人类为了生计驱谴而不
停奔走,致死方休的命运(经验学派追求 事功)
• 价值理性: • 庄子的寓言则体现了人类对生计本身
的超越和反思(批判学派体现超越)
(二)、两种现代思潮
• 1、追求科学 科学主义(经验学派) • 2、追求价值 人本主义(批判学派)
• 社会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 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 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 般理论模式或定理意义
• 反对:从观念到观念地对社会现象作纯主观抽 象的说明
• 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的重要性 • 主张从环境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揭示社会现
实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
• 经验性方法基本前提 • 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可以

传播学学派

传播学学派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8世纪沙龙型和咖啡屋式的公共领域( 18世纪沙龙型和咖啡屋式的公共领域(Public 世纪沙龙型和咖啡屋式的公共领域 Sphere) Sphere) 所谓的私领域是人民生活的 市民社会,而公权 , 力领域则是掌握国家政府的庞大的政治体系。 力领域则是掌握国家政府的庞大的政治体系。 公共领域介于私领域与公权力领域之间,它的 功能在于使人们能聚集并讨论公共事务。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y) ( )
20世纪60年代的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以斯图 20世纪60年代的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以斯图 世纪60 亚特·霍尔为领军人物, 亚特·霍尔为领军人物,将传播活动与文化现象联系 起来,立足于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传播。 起来,立足于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传播。把“文 化霸权”看作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 ” 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 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通过 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 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把支配阶级的意 识形态“自然化” 把它变成“正常的” 识形态“自然化”,把它变成“正常的”、“无可争 议的” 议的”、“人性化”的产物,使被支配的阶级对现有 人性化”的产物, 权力机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 权力机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
20世纪 60年代以前 , 经验学派一统天下。 后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经验学派一统天下 。 世纪 60 年代以前 欧洲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 来 , 欧洲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 , 才打破了这种一 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两家分庭抗礼之势。 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两家分庭抗礼之势。
① 经验学派
在传播学中, 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指以美国学者 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派。 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派。 他们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 他们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 方法(即可观察、可测定、 方法(即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 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 证考察的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证考察的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传播学学派

传播学学派

传播学流派1、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形成和发展于20 世纪初~20 世纪30 年代,吸收了欧洲的社会学思想,被视为传播学形成的美国源流。

芝加哥学派将传播视为人类人类关系的本质,认为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1·代表人物及观点(1)约翰·杜威: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强调传播对民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和民主不仅是由于传播而存在,而且它们就存在于传播中(这一思想对技术学派的伊尼斯有所启迪)。

(2)查尔斯·库利:提出两个著名观点,一是“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即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二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即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是人们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

(3)罗伯特·帕克:芝加哥学派的领袖。

帕克对传播进行定义,认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他反对压抑和控制移民报刊,认为移民报刊有利于维护多元社会的稳定。

(4)乔治·赫伯特·米德:创立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象征符合意义而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出“主我客我”理论,认为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的社会过程而得到发展的。

2·影响(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繁荣,对一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起到登陆点的作用;(2)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赋予其一种应用和改良的影响;(3)对传播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实证化,奠定了实证主义取向的基本研究方法。

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始于20 世纪初,成长于20 世纪40-50 年代。

广义上,“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

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方法论)的主流传播学,他们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16传播学主要学派 ppt课件

16传播学主要学派 ppt课件

2020/12/2
15
6 霍夫兰等人在二次大战期间关于电影的说 服效果的实验,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 和制约因素。
7 二次大战后至60年代的“耶鲁项目”,进 一步从传播的主体条件、内容条件、对象条件 等方面对传播的说服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心 理实验。
8 50年代《个人影响》是对《人民的选择》 提出的各项理论假说的进一步验证,其意义在 于揭示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性。
2020/12/2
6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一)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二)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三)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 (四)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五)施拉姆与传播学科的创立。
2020/12/2
7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香农的信息论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 密切的联系,从而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了 更广阔的视野。
2020/12/2
13
(二)美国的经验学派
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2.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020/12/2
14
(三)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
1 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 影响的研究。
2 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 社会恐慌研究。
3 1940年的“伊里调查” 。 4 40年代关于昼间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 5 40年代艾奥瓦大学的农村社会学家对玉米 良种推广与普及过程的考察,推动了对新事物 的“创新—扩散”传播过程研究。
2020/12/2
17
12 60年代至70年代由格伯纳等人进行的关于 媒介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的研究。
13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美国国会拨款实施 的关于电视与社会行为的大型研究,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01
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受众是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媒介和信息是受
02
众选择的对象。
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注
03
重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REPORT
RESUME
C ATA LOG
D AT E
ANAL YSIS
批判 学派
03
SUMMARY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批 判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符号和文本进行 比较研究,揭示文化 差异和传播规律。
符号是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表征 意义的功能。
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的交流和意义的 共享,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主要观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期(1930s-195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播效果研究,代表人物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媒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代表 人物有默多克、麦克卢汉等。
多元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 媒介效果、受众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人物有 费斯克、布尔迪厄等。
REPORT
ANALYSIS
SUMMARY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 教程第三版课件)
RESUME
CATALOG DATE
目 录CONTENTS
1 传播学研究史 2 经验学派 3 批判学派 4 认知学派 5 社会符号学派
CONTENTS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一、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

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人不是与社会隔离的,而是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而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大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无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立场和人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媒介运动,有一类人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自媒介的观点,而另一类人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接受指导。

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人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传播学.pdf

传播学.pdf

填空1.人类的生产活动分为两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2.符号的类型:能指和所指。

3.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4.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5.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6.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7. 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8. 大约与拉斯韦尔同时,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也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9.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

10.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11. 1959年,美国一对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夫妇J.W.赖利和M.W.赖利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传播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1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莱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13.你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答:以19 世纪30 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14.根据梅塞尼的研究,技术引发社会变革有两个途径:创造新机会和产生新问题。

15. “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16.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及讯息;媒介及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名词解释1.什么是交往?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传播学学派整理

传播学学派整理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之杨若古兰创作耶鲁学派:霍夫兰芝加哥学派(单独说)语用学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弗洛姆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 文明研讨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认识形状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英尼斯:传播偏向论麦克卢汉:媒介的延长论、媒介讯息论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注:哥伦比亚学派:次要人物:经验学派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次要贡献:掌管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定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建议并确立“实地调查法”.否定“枪弹论”,开创“无限后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形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降低,对精英文明而言是一种堕落.默顿(美)亦作“莫顿”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感化”耶鲁学派:次要人物: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努力于态度的构成和改变的研讨,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讨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次要贡献:一是吧心思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讨揭示了传播后果构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初期“枪弹论”后果观提供了次要根据.芝加哥学派:次要人物: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意味互动论)帕克:社会互动理论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实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保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感化.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讨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次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感化.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成绩的社会科学研讨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间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后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讨的模型.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讨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
耶鲁学派:霍夫兰
芝加哥学派(单独说)
语用学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弗洛姆
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兹、阿芒·马特拉、
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
文化研究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
意识形态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
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
英尼斯:传播偏向论
麦克卢汉:媒介的延伸论、媒介讯息论
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经验学派
注:
哥伦比亚学派:
主要人物:
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
主要贡献:主持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
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耶鲁学派:
主要人物:
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
重要人物: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
帕克:社会互动理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