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是实际(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或者客观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即我们意识之外的实际情况。
2,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
比如“量体裁衣”,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例子。
有些衣服别人穿起来非常漂亮,比较得体,看起来很美。
但这件衣服不一定合适你,因为的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她的身体情况可能不一样:身高、腰围、腿脚的长短、甚至屁股的大小都各不一样,如果把那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能让自己变得反而更丑更难堪。
所以,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有的同学听说机电专业好就业,于是就选择机电专业来读,结果由于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太差,学不懂,听不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选择相对简单的营销专业、微机专业来学,可能收获会更大,自己学得更好一些。
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需要过去在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铺垫,它与过去的知识联系不强,所以选择营销专业、微机专业相对而言学起来不难。
而机电专业,如果你没有在初中学好数理化,那么这三年你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基本上只能坐飞机。
这说明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情况摸深摸透,然后作出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我们学院旅游班的女生有的读了一学期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决定改读护理专业。
我觉得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我比较支持。
因为旅游专业基本上是说起好听,真正你要在旅游行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很难很难,当导游很难,当宾馆总经理很难,而在宾馆酒店端盘子、打扫床铺根本不需要在学校学几年,浪费时间。
你看宾馆酒店的服务员工有几个是旅游专业、饭店专业毕业的?所以重新作出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选择,是明智的。
古人说过,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说明选择很重要。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我们举例来说:[1]姚明如果身高只有一米六、七,甚至没有达到一米六、七,即使身高有二米几,但身体不匀称,运动动作不协调,呆头呆脑,像我们这种身体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第1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 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该怎么办?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客观实际,在多样可能性中, 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物质世界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2)物质世界的多样化为人生的选择提供了 多种可能性的客观基础
(3)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 前提和依据
(4)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探寻和把 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 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结合p5-6 “存奶请客寓言"说说如何做到想问题、办事
问题: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 ?
一个人不从实际出发,可以葬送一个国家的前途, 宋襄公大概就属于这类人。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王莉丽性格文静、 身材高挑。从小就热衷 跳舞、成绩一般。在中 考填报志愿时,和家长 商量后决心报考艺术院 校继续自己的舞蹈梦, 在复试时未能通过,失 去做专业舞蹈演员的机 会。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 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 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 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 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 生处处有选择。 请 阅读p1序言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讲:世界的多样统一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讲主题: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目标:1、了解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并能够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2、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如何将这种多样性和统一性应用于人生选择中;3、探索如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的多样性,让学生意识到人生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讲解(20分钟)介绍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如何将这种多样性和统一性应用于人生选择中。
强调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3、讨论(2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的人生选择进行讨论和思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4、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脚踏实地,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讲授法3、分组讨论法4、总结法教学资源:1、教材《哲学与人生》2、PPT课件3、分组讨论指导书评估方式:1、讨论表现2、总结表现3、课后作业表现课后作业:1、根据讨论的结果,撰写一篇关于人生选择的文章。
2、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讨论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人生道路的多样性和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件

哲学与幸福
不同哲学观的幸福观
幸福观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位,例如,儒家讲究的是人伦之道,道家追 求的是自然之道,而西方哲学更多关注的是理性和自由。
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应该基于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体验,通过探索和实践, 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成为哲学家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 课件
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生意义和存在方式的学科。通过学习哲学,人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
哲学的定义
1 哲学起源
源于古希腊,是对宇宙、人类和社会本质以及存在意义的探究。
2 哲学定义
是研究人类生存与存在的普遍原则和时代特定问题的学科。
3 哲学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理清思维,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探讨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哲学也可以对现代社会中的现 象进行反思,探究其根本原因 和解决方案,达到有效解决问 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哲学的意义也在于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共同发展, 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化 视野。
主要哲学流派
东方哲学
• 儒家哲学 • 道家哲学
西方哲学
• 古希腊哲学 • 启蒙时代哲学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1
如何运用哲学思考人生问题
2
通过哲学思考,可以更好地解决人生 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并追求真正重要 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
和有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 力,探究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并为人 的成长与提升提供指导。
哲学的学习与实践 增进思维能力的方法
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流派阅读经典著 作,然后通过思考和实践将哲学思想应用到日 常生活中。
《哲学与人生》第1课1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着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并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对立统一的观点,这对于刚接触哲学的中职生来说,理解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 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讲: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必须结合客观实际。
3.启发学生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1.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
2.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对未来的人生有什么规划?你的规划是否考虑了客观实际因素?二、讲解(15分钟)1.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客观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人生选择需要考虑客观实际因素,否则会导致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如果非要报考大学,那么他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可能会导致失败和挫折。
2.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人的主观意志是很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决定一切。
在人生选择时,必须结合客观实际,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不仅可以避免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方向,还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如,一个数学天才选择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些案例,讨论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四、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不能只靠主观意志做出选择的限制。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的短文,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案例分析,阐述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二)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单元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题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节授课地点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应该能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观点,但具体到自己人生道路选择上,可能对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认识不到位,甚至可能更多强调客观条件。
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主观要符合客观。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程度教学进程及安排第1课时导入:看图提问:读漫画“宝宝快跳”,你对该父母的要求有什么看法?该父母犯主观主义。
不从实际出发。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花鸟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宇观物质,社会事物、文化现象、人类自身,故事1: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
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故事2:两只老虎的启示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
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

)
3、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B ) A、别人的想法 B、客观实际 C、父母的要求 D、自身的幻想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 年轻时,曾想做教师,同时 又痴迷音乐。他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唱家。 于是去问父亲,父亲说: “你如果想坐两把椅子,可 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 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位客官为什么捞不到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 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根据。
哲学与人生
绪 论
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人和 事?为什么你认为是美的? 2、假期你过得快乐吗?为什么?
结论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会自觉不自 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比 如人怎么样活得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哲学就是围绕着“意义”问题而展现的。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这就是哲学。因些,我们 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的思考。
四、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 老人。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 长历史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 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 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 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 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 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
第一课第一课时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管小青)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课时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学习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能从主客观条件出发的人生态度,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为指导,为帮助学生做好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走好人生路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的客观实际。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了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理解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正视现实,尊重规律,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主观行动,做出人生选择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运用目标:学生能够把握客观实际,判明自身主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选择】理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选择”关系着未来的发展,“选择”关系着未来的方向,对与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哲理:人生处处有选择,但究竟要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如何正确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呢?肖斌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肖斌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肖斌的母亲想让儿子退出足球学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肖斌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哲学与人生》第1课1

<哲学与人生> 第一节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 .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一章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前置作业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世界,都存在那些事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共同点吗?2、请大家回顾一下当初为什么选择来读职校以及现在的专业?你都做了哪些考虑呢?二、课堂活动1、纸箱探险小游戏准备纸箱一个,小物品如水杯、课本、毛绒玩具等若干。
每一次纸箱内放一个物品(放的物品不可让学生发现),请一位同学上来,闭住眼睛,手伸进纸箱中摸索,然后向全班同学描述他摸到物品的特征,大家一起来猜测到底是什么。
最后一次纸箱内什么都不放,请一位同学来摸索,并告诉大家他摸到的是什么。
该游戏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事物虽然是多样性,但都统一于物质。
2、让学生进行自我盘点三、视频1、《纸上谈兵》2、《选择》3、《小杨一家的选择》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前置作业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个各小组搜集事物运动变化的相关例子。
对举例最多的小组给与奖励。
二、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讨论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再昂贵的白菜也没有同等分量的黄金贵?(认识规律)2、请同学真实写出自己的一天作息活动的“流水账”,并说出此种活动带给自己的正负面的影响。
(行动成就人生)三、视频1、《大自然的运动变化》2、《哥伦布放鸡蛋》积极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姚明记录片》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一、前置作业请大家思考:人类在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上很多都不如动物,为什么人能成为“万物之灵”呢?二、活动1、讨论: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请讨论回答,我们遭到地球的报复,我们错在哪儿了?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对照书中“培养自信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提升自信的计划。
三、视频1、《阿甘正传(片段)》2、《初中生地震后用双手刨出同学》3、《洪战辉的故事》。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类人猿进化成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高级、最 完善的物质器官——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 官,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人脑这种高 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器官,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 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如此。人的意识能够 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得到真知,但是人 的意识也会虚幻和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如各种 谬论和迷信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 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 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 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 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 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 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 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 们在此要探讨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 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 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9世纪,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其自 身存在的缺陷,遇到了全面的危机。正是 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 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 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与总 结,形成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 科学认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 应了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 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 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 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理解自然界是客观的比较容易,理解人类 社会是客观的,相对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人们的一 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目的支配下进行 的。这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同于 自然界。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 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的。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课时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学习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能从主客观条件出发的人生态度,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为指导,为帮助学生做好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走好人生路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的客观实际。
●学情简要分析中职生正值青春期,随着身心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
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不能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从而影响自身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了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理解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正视现实,尊重规律,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主观行动,做出人生选择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运用目标:学生能够把握客观实际,判明自身主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选择】理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选择”关系着未来的发展,“选择”关系着未来的方向,对与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PPT课件

找到你继续活着的理由了。
-
9
•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又不想做什么伟大的人物或 英雄,我只想做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还要费工 夫来学习人生、学习做人吗?
• 活着是一回事,活得有意义,则是另一回事。
-
10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哲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
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 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 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个作家说过:“世界 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 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 说的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 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 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 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要人在花园里找 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 的相同地方。
-
28
• 实践与探究1: • 能找到符合她标准的男友吗? • 选择男友的标准: • 1、北大清华硕士 • 2、经济学专业 • 3、有国际视野 • 4、身高1米76至1米83 • 5、无生养历史 • 6、东部内地户籍 • 7、年龄25至28岁。
•身高1米46,平常穿高跟鞋1 米53 •大专文凭 •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 古汉语, •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 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 后300年无人能及”。 •现主要研读《知音》、《故 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 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 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 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 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 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能够建成 吗?为什么?
• 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
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
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
的。
B
6
鲁侯养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 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 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 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 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一 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 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 养自己的办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 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
B
4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 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 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 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B
9
想一想
• 汉语里有哪些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随机应变;
修订版版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观察下图中,两根线段,哪根更长?
观察下图中,两个中心圆,哪个更大?
错觉实验告诉我们:
• 眼见不一定为实,一定要调查取证。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
要求、前提和依据。
• 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 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 实事求是。
• 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 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
• 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 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 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 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 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
• 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 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 问道: “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 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 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 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 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 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 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 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 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 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 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 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 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 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 学会选择,分析个人面临的客观实际以 及自身的实际。
• 善于选择,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把握 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0
▪ 我们考问人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 要到哪里去?
▪ 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 么?
▪ 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
B
11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 《西游记》中的唐僧,他每次路过一个国家,总会向国王
这样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 天取经” 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却是每个人都要问清楚自 己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B
39
3、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B ) A、别人的想法 B、客观实际 C、父母的要求 D、自身的幻想
B
40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 年轻时,曾想做教师,同时 又痴迷音乐。他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唱家。 于是去问父亲,父亲说: “你如果想坐两把椅子,可 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 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
B
18
▪ 我们要用哲学指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
▪ 台湾的学者傅佩荣说的好:“哲学脱离人 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 。”
▪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将哲学 方法与人生问题的一一对应,有机结合。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 识,而在于习惯思考和追问,甚至怀疑和批评。 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人生的客观实际
(社 前会 提历 )史
条 件
(主 根观 据和 )客
观 条 件
人们要作出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就要正确的 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各种实际。
B
31
小结1:
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 的社会历史条件。
这是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 提。
B
32
B
13
塞翁失马
B
14
▪ 这个故事历代相传,形成一句成语:塞翁 失马,焉知祸福。
▪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 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
B
15
三、那么人生是什么?
▪ 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 现实生活:从现象层面理解,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 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日常生活中,像我们 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 个人史”。
反
对
1、把自己的主
两
观愿望作为出发
种
点
错
误
2、以主观愿望
倾 向
代替客观现实
拔苗助长
B郑人买履
唯心主义
26
宋朝时,在河南一著名小镇的集市 上,一日,有一位卖枣的老翁高声吆喝 :“卖枣啦,卖枣啦,大枣小核,小枣 无核!”这吆喝还真灵,一会儿他的枣 就卖完了。
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见状之后, 也学着老翁大声吆喝起来:“卖核桃啦 ,卖核桃啦,大核桃小仁,小核桃没仁 !”
B
43
▪ 教材P7
▪ 一个没有手臂的人居然能演奏出美丽的乐 曲,刘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 启示:
▪ 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总有一条适 合你的人生路。
B
44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 的人生道路(本内容自学)
天生我材必有用
B
45
请以“脚踏实地,做对社会有益的 人”为题,结合本节的哲学观点写一篇 作文。
B
17
四、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 老人。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 长历史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 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 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 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 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 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
青年时期:开始自立,独立地承担社会责任。
B
36
老年时期:安乐于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
B
37
巩固练习
1、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客观实际的范畴( ABD ) A、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B、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C、人的幻想 D、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B
38
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D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 个人的性格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位客官为B 什么捞不到剑
25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 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根据。
B
27
知识点
什么是客观实际?P3
所谓的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 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 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关系。
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 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 子不通。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贴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 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 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 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 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汗的病人吃过 药发了汗就好了,有汗的人再出汗,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 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也很快好了。
▪ 1、郑重选择,不留遗憾;
▪ 2、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
▪ 3、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问题,有 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 、朋友的帮助,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今天 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 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 他的自我介绍不仅是讲给国王听的,更是讲给自己听的。 他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清晰地规划了 自己的“取经之路”,并坚持走下去,不管路上有多少的 艰难和诱惑,妖魔、金钱、权力、美女都没有动摇他西天 取经的决心,于是他成功地实现了目标。
B
12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 1、培养智慧 ▪ 2、发现真理 ▪ 3、印证价值
哲学与人生
B
1
绪论
B
2
问题
▪ 1、你认为什么是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人和 事?为什么你认为是美的?
▪ 2、假期你过得快乐吗?为什么?
B
3
B
4
结论
▪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会自觉不自 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比 如人怎么样活得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 哲学就是围绕着“意义”问题而展现的。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这就是考。
B
46
▪ 情感生活:从意义层面理解,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 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 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如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 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 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 整个人生。
B
16
▪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
B
5
B
6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 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 次重大变化。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 组成。
爱+智慧=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通俗地说就是活得明白,不要糊里糊涂地活着
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在汉 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 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 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 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 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 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B
23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一种对待人生 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B
7
▪ 1、哲学所谈论的“爱”
▪ 就是爱智慧,爱思考,但爱好智慧不等于 拥有智慧,而是要把人类的智慧,作为我 热爱,我追究,我拷问,我批判,我反思 的对象。这是对待“智慧”的一种态度, 而这种态度恰恰又是智慧的。
B
8
▪ 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没有答 案(而且极有可能没有),但我们有了答 案之外的收获(而且一定是有的)——我 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小结2: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 条件。
这是我们作出的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 动的根据。
区别人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
B
33
性格特点 思维特征 兴趣爱好等
个人体质 学业基础 家庭背景等
B
34
小结3: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不同阶段所 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B
35
少年时期:童年时代的我们,一般都是吃喝玩乐为主。
问题:同样的头痛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药呢?
B
29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1、坚持主观符合客观。
2、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 求是。
(三)实事求是的含义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行动的根据。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党的思想路线;行动的基B 本要求、前提和依据。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