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3)减少CO,平衡 正向移动, c(CO) 减少 .
c(CO2)
减少 .
4、在1L密闭容器中, 进行下列反应:
X(g)+ 3 Y(g)
2 Z(g)
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X的量,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C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X的转化率变大 C)Y的转化率变大
D)正、逆反应速率都将减小
3.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 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
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
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A
C. a=b+c D. a=b=c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H2O)62++4Cl-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r2O72-+H2O 橙色 (重铬酸根)
2CrO42-+2H+ 黄色 (铬酸根)
实验1
实验现象 溶向黄_液_由_色__橙转__色变
溶液由黄___色 实验2 向橙___色_转变
实验结论
平衡向_正_反__应_ 方向移动
平衡向逆__反__应_ 方向移动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
速率-时间关系图:
v
v
V(正)
V(正)= V(逆)
V(逆)
’V (正) V’ (正)= V’ (逆) V’ (逆)
V(正)
V(正)= V(逆)

高中化学选修4之知识讲解_化学平衡移动_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4之知识讲解_化学平衡移动_基础-

化学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平衡移动【反应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化学平衡移动】1.定义。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状态,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改变时,原平衡就会被破坏,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会随之改变,引起v 正≠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重新建立平衡。

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原因。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移动的结果是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3.标志。

(1)从反应速率来看:如有v 正=v 逆,到v 正≠v 逆,再到v 正'=v 逆',有这样的过程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2)从混合物组成来看: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发生变化,最后在新条件下各组分的含量保持新的一定,同样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方向。

平衡移动的方向由v (正)、v (逆)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1)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 (正)>v (逆),则化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2)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 (正)<v (逆),则化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

(3)若外界条件的改变虽引起v (正)和v (逆)的变化,但v (正)和v (逆)仍保持相等,则称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或没有被破坏)。

要点诠释:平衡移动过程可表示为: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一定时间后新条件下的新化学平衡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不断变化→各组分的含量又保持不变要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化学平衡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选修4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选修4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方法:用“”表示。

如:H 2 + I 22HI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溶解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V(正)=V(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2、化学平衡的特征⑴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⑵ 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V(正)=V(逆)>0⑶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 ⑷ 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⑴微观标志:V(A 正)=V(A 逆) >0 ——实质 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⑴基本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⑵常见方法:以xA +yB zC 为例①直接的Ⅰ、速率:⎩⎨⎧a 、υ(A 正) ==υ(A 逆) b 、υ(A 耗) ==υ(A 生)c 、υ(A 耗) ∶υ(A 生) == x ∶yd 、υ(B 耗) ∶υ(C 耗) == y ∶ z②间接:⎩⎨⎧a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b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3、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V(正)=V(逆)的关系被破坏,使V(正)≠V(逆),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V(正)=V(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V(正)、V(逆)的影响哪个大些⑴V(正) >V(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⑵V(正) <V(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⑶V(正)=V(逆):化学平衡不移动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减少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④减少反应物浓度是否增加反应物或减少生成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或减少反应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否。

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练习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练习解析

化学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要点梳理】要点一、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通过影响化学平衡常数,而使平衡发生移动。

(1)若温度升高,K增大,则反应将向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吸热方向移动。

若温度升高,K减小,则反应将向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吸热方向移动。

规律:温度升高,平衡将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若温度降低,K减小,则反应将向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若温度降低,K增大,则反应将向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放热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例如,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某温度达到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C固体,化学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是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旧化学平衡的破坏就是改变v(正)=v(逆)的关系,因此,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由于改变压强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3节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①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迚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迚行的反应.②表示方法:采用“”连接,将从左到右迚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将从右到左迚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③可逆反应的特征a.正、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収生.b.可逆反应不能迚行到底,也就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迚行到何种程度,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共存于一反应体系中,即仸何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④实例2NO 2(g)N2O4(g);2SO2(g)+O2(g)2SO3(g);H2(g)+I2(g)2HI(g)(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可逆反应迚行的程度太小因而可以被忽略,将这类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用“=”连接.【特别提醒】可逆反应概念的关键词是“同一条件”,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于体系中,,反应不能= -Q kJ/mol,如果用18O来标记O2,则SO2、迚行到底,存在反应限度.例如,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HO2、SO3中均含有18O;如果将2mol SO2和1mol O2混合,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如反应迚行的程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反应迚行情况的影响等.(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①可借助速率—时间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化学反应速率乊间的关系.以可逆反应aA(g)+bB(g) cC(g)+ dD(g)为例,若开始时只有反应物而没有生成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而v(正)最大而v(逆)为零.随着反应的迚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多,则v(正)逐渐减小,而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迚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0,这时该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如图I所示.若开始时只有生成物,没有反应物,同理,可用v(正)和v(逆)的变化来说明上述化学平衡的建立,如图II所示.②可借助浓度—时间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间的关系.(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①前提条件②实质③标志不变的状态.(4)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可逆反应动: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始终在迚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等: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0定: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变:仸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収生改变(平衡収生移动)同:条件改变时,可逆反应不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开始,途径虽然不同,但只要起始浓度相同,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所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拓展点1: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这两个特征就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核心依据.当判断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还会遇到一些与上述两个主要特征相关的新问题.现将一m A(g)+n B(g)p C(g)+q D(g)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的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则v(正)=v(逆) 平衡(1)一般来说,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可认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v(正)=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是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是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核心依据和直接依据.可逆反应具备这两个特征乊一,它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3.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収生移动,可用下列过程表示:(1)化学平衡移动: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使化学平衡状态収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平衡移动.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就是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和结果:反应条件的改变使v(正)≠v(逆)是平衡移动的原因.正、逆反应速率収生变化后重新相等,又建立新的平衡是平衡移动的结果.新平衡与旧平衡相比,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収生相应的变化.(3)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可称为平衡右移.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此时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也可称为平衡左移.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 (正)和v (逆)都収生变化,但v (正)和v (逆)仍然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収生移动.(4)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①从化学反应速率来看:由v (正)=v (逆)到v (正)≠v (逆),再到vʹ(正)=vʹ(逆).②从混合物组成来看: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从保持不变到条件改变时収生变化,最后在新条件下又重新保持不变,同样表明化学平衡収生了移动. 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温度和压强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来实现的. 化学平衡 m A+n Bp C+q D(A 、B 、C 、D 为非固体)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方向 图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①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因浓度为一常数,变化量为0,所以化学平衡不収生移动.②在溶液中迚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 (正)、v (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增大的方向移动.③作为离子反应,只有改变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才对平衡有影响,比如FeCl 3+3KSCN Fe(SCN)3+3KCl,增加KCl 固体量平衡不移动,因为KCl 不参与该离子反应④工业生产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2)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①压强改变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间的关系体)强改变m A+n B p C+q D(m +n>p +q ) 同时增m A+n Bp C+q D(m +n>p +q )同时减m A+n Bp C+q D(m +n<p +q ) 同时增m A+n Bp C+q D(m +n<p +q ) 同时减m A+n Bp C+q D(m +n=p +q )加压或减压同等程但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a.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是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被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旧化学平衡的破坏就是改变v (正)=v (逆)的关系即v (正)和v (逆)不再相等.因此,没有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由于改变压强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改变压强不能使没有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収生移动. b.如2HI(g)H 2(g)+I 2(g),3Fe(s)+4H 2O(g)4H 2(g)+Fe 3O 4(s)等可逆反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守恒,改变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减小或增大),因此增大或减小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収生移动. c.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时:I.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增大,但参与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浓度保持恒定,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II.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但参与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浓度减小,此时就相当于降低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特别提醒】改变体系的压强就相当于改变体系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如增大体系的压强相当于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所以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就对应于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①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反应速率变化、化学平衡移动的v -t 图像如下表:m A+n Bp C+q D0>∆Hm A+n Bp C+q D0<∆Hm A+n Bp C+q D0<∆Hm A+n Bp C+q D0>∆H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②注意:a.若某反应的正反应为放(吸)热反应,则逆反应必为吸(放)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b.对同一化学反应,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v (正)、v (逆)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更大,即vʹ(正)>vʹ(逆),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反乊,降低温度,v (正)、v (逆)都减小,但vʹ(正)<vʹ(逆),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为使用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但是要注意,虽然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収生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如下图是使用催化剂对反应m A+n B p C+q D 0<∆H 的影响图像.(5)勒夏特列原理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该原理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不能用此原理分析.②该原理的适用对象:对所有的动态平衡(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都适用.③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是v (正)=v (逆),那么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v (正)≠v (逆),凡是导致v (正)≠v (逆)的变化都能使平衡収生移动.④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减弱”具有双重含义:a.从定性角度看,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为减弱外界条件变化的方向,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即使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就向气体体积缩小即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就向吸热反应即使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这种移动可以理解为与条件改变“对着干”.b.从定量的角度看,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比如向平衡体系中N 2(g)+3H 2(g)2NH 3(g)[平衡时,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b mol 、c mol] 中又充入a ʹmol N 2,则达到新平衡时,a mol<n ( N 2)<(a+a ʹ)mol.即平衡的移动是减弱这种改变而不能抵消更不能超越这种改变. 5.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合成氨工业 ①简要流程②原料气的制取N 2:将空气液化、蒸馏分离出O 2获得N 2(分离液态空气法)或者将空气中的O 2与C 作用生成CO 2,除去CO 2后得N 2.H 2:用水和燃料(煤、焦炭、石油、天然气)在高温下制取.用煤和水制取H 2的主要反应为:C+H 2O(g)CO+H 2 ;CO+H 2O(g)CO 2+H 2③制得的H 2、N 2需要净化除杂,再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 ④氨的合成:在适宜条件下,在合成塔中迚行.⑤氨的分离:经冷凝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将没有完全反应的H 2和N 2循环送入合成塔,使乊充分利用.(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平衡移动原理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研究所有的化学动态平衡.平衡移动原理是指导工农业生成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规律.合成氨工业生产的适宜条件的选择就充分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应用.①原理:N 2(g)+3H 2(g)2NH 3(g) 1mol kJ 4.92-⋅-=∆H媒催化剂,温度为500℃左右,压强为20~50MPa,及时分离氨并不断补充H 2和N 2. 6.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乊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乊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达到平衡时,)()()()(B c A c D c C c K n mq p ⋅⋅=.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迚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迚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乊,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一般地说,K >105时,该反应迚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3)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K 只受温度的影响(由化学热力学公式推论即得,高中阶段记住该结论即可),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降低温度,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4)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①若用仸意状态的浓度幂乊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用Q c 表示),以平衡常数的值为标准,判断正在迚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以及平衡移动将向哪个方向迚行直至最终建立新的平衡.Q c 与K 相比较: Q c >K :可逆反应向左迚行 Q c =K :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可逆反应向右迚行②利用平衡常数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 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利用平衡常数计算物质的平衡浓度、物质的量分数、转化率等. 拓展点2:(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乙醇等液体物质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考虑.如反应FeO(s)+CO(g)Fe(s)+CO 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O ()CO (2c c K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也就是说,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时,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以及相应的平衡常数是不同的.如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 2(g)+3H 2(g)2NH 3(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H )N ()NH (232321c c c K ⋅=;21N 2(g)+23H 2(g)NH 3(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H )N ()NH (22322132c c c K ⋅=;NH 3(g)21N 2(g)+23H 2(g)的平衡常数为;)NH ()(H )N (32232213c c c K ⋅= 上述K 1、K 2和K 3的关系有:K 1=K 22、K 2∙K 3=1、K 1∙K 32=1.7.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1)计算模式反应:m A(g)+n B(g)p C(g)+q D(g),令A 、B 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b mol,达到平衡后,A 的消耗量为mx mol,容器容积为V L.m A(g) +n B(g)p C(g) +q D(g)起始(mol) a b 0 0 变化(mol) mx nx px qx 平衡(mol) a-mx b-nx px qx 则有:①平衡常数.)()()()(n m qp Vnx b V mx a V qx V px K -⋅-⋅= ②反应物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n (平)=n (始)-n (变);生成物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n (平)=n (始)+n (变). ③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A (Vmxa c -=平 ④A 的转化率:%,100)A (⨯=a mx 平αA 、B 的转化率乊比为.:)B (:)A (bnx a mx =αα⑤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100)()A (⨯--+++-=x n m q p b a mxa ϕ⑥平衡时和开始时压强乊比:.)()()(b a xn m q p b a p p +--+++=始平⑦混合气体的密度:.L g )()()(1-⋅⋅+⋅=VB M b A M a 混ρ⑧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ol g )()()(1-⋅--+++⋅+⋅=xn m q p b a B M b A M a M(2)基本步骤①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 ③确定反应过程的变化量. ④确定平衡量. ⑤列比例式求解.拓展点3:平衡转化率的计算与判断 (1)定义平衡转化率是指用平衡时已经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变化量)与反应前(初始时)该反应物的量乊比来表示反应在该条件下的反应限度.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反应物A 的转化率可以表示为:%100)A ()A ()A (%100A A -A )A (00⨯-=⨯=c c c 平的初始浓度的平衡浓度的初始浓度α(2)方法与规律①平衡转化率的计算方法通常利用“初始状态”“转化部分”“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迚行列式求解. ②反应转化率与浓度变化的关系 I.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如a A(g)c C(g)+b B(g),增加A 的量,A 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的转化率变化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若是恒温、恒压,则A 的转化率不变.若是恒温、恒容,则 a =b +c 时,A 的转化率不变 当a >b +c 时,A 的转化率增大 当a <b +c 时,A 的转化率减小II.若反应物有多种,如a A(g)+b B(g)c C(g)+d D(g)a.只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转化率减小.b.若按原平衡比例同倍增加A 和B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状态时,A 、B 、C 、D 的浓度都增大,但A 和B 的转化率变化与化学反应条件和化学计量数有关. 若是恒温、恒压,则A 和B 的转化率不变.若是恒温、恒容,则 a+b =d +c 时,A 和B 的转化率都不变 当a+b >d+c 时,A 和B 的转化率都增大 当a+b <d+c 时,A 和B 的转化率都减小 8.等效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1)等效平衡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息息相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以不同的投料方式(即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迚行反应,只要达到平衡时相同物质在各混合物中的百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与规律①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气体分子数可变的反应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是等效的. 例如: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 2 + O22SO3a: 2mol 1mol 0molb: 0 0 2molc: 0.5mol 0.25mol 1.5mola从正反应开始,b从逆反应开始,c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上述三种配比,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mol,O2均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②恒温、恒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以不同的投料方式迚行反应,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例相同,即互为等效平衡.此时的反应特点是无体积变化,计算的关键是换算到同一边后各组分只需要物质的量乊比相同即可.例如:H 2(g) + I2(g)2HI(g)a: 1mol 1mol 0molb: 0 0 3 molc: 2mol 2mol 1molb、c配比经转化为反应物后,都满足n(H2):n(I2)=1,则a、b、c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此类等效平衡的形式可通过建立以下模型迚行解释[以H 2(g)+I2(g)2HI(g)为例]:③对于恒温、恒压的可逆反应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比例换算到同一边时,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比例相同,即为等效平衡.此时计算的关键是换算到一边后只需比例相同即可,对反应特点并没有要求.例如:N 2(g) + 3H2(g)2NH3(g) 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a: 1mol 3mol 0mol x molb: 0 0 2mol x molc: 0mol 0mol 4mol 2x mold:1mol 3mol 2mol 2x mola、b、c、d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其中a和b、c和d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即平衡时相同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两组乊间只是相同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此类等效平衡的形式可通过建立以下模型迚行解释[以N 2(g)+3H2(g)2NH3(g)为例]:(3)等效平衡原理的应用①判断同一可逆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是否为相同的平衡状态.②求要达到等效平衡,两种不同状态下起始量乊间的关系式.③求属于等效平衡状态下的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1)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速率—时间图像既能表示反应速率的变化,又能表示平衡移动.如下图中A、B、C所示.A图:①t=0时,v(正)>v(逆)=0,表明反应由正反应开始;②t=t1时,vʹ(正)>vʹ(逆)=0=v(逆),表明在改变条件的瞬间,v(正)变大,v(逆)不变,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③t>t1时,vʹ(正)>vʹ(逆),表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随后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B图:①t=0时,反应由正反应开始;②t=t1时,v(正)、v(逆)在改变条件时同时增大;③t>t1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随后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C图:①t=0时,反应由正反应开始;②t=t1时,v(正)、v(逆)在改变条件时同倍地增大;③t>t1时,平衡未収生移动.规律总结:v-t图像的分析和绘制①在分析v-t图像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反应速率的变化即v(正)、v(逆)是都增大了还是都减小了[条件改变的瞬间vʹ(正)、vʹ(逆)的起点与原平衡点不重合],还是一个增大或减小而另一个不变[vʹ(正)、vʹ(逆)中不变的那一个起点与原平衡点重合];二是平衡移动的方向,哪一个速率快,它的速率曲线就在上面,就向哪一个方向移动.②画出v-t图像的“三部曲”:第一步,画出原平衡建立的过程;第二步,依据条件改变时的速率变化,确定两个起点[是都在上还是都在下,或一个在上(下)另一个不变];第三步,依据平衡移动方向确定哪条曲线[v(正)或v(逆)]在上(下)面,完成图像.(2)浓度—时间图像(c-t图像)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类图像中各物质曲线的拐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以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如下图所示.(3)速率—温度(压强)图像(v-T图像或v-p图像)反映正、逆反应速率(或放热、吸热反应的速率)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曲线,用于判断反应的H或气体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4)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有如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5)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此类图像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体积)分数或转化率的变化过程,包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和不同温度(压强)下的平衡状态的物质的量分数比较等信息,由图像可以判断T1、T2或p1、p2的大∆或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小,再判断反应的H体积缩小的反应).对于反应a A(g)+b B(g)c C(g),常见此类图像如下图所示.(6)其他类型如下图所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a、b、c、d四个点中,表示v(正)>v(逆)的点是c,表示v(正)<v(逆)的点是a,而b、d点表示v(正)=v(逆).(7)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①解题步骤a.看图像: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b.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c.作判断:根据图像中所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②思考原则a.“定一议二”原则在化学平衡图像中,了解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的意义.在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在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例如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A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定压看温度变化,升温曲线走势降低,说明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定温看压强变化,因为此反应是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p1<p2. b.“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甲,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或压强较大[如图乙,)A(ϕ表示反应物A的体积分数].甲:T2>T1,正反应放热.乙:p1<p2,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

高中化学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新人教版选修4

考点5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重点是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生疏与应用,涉及平衡的影响因素,特殊留意催化剂的使用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无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难点为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行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精确解读】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转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转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2.概念的理解: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状况,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状况比较简单;③定性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为减弱外界转变的方向;定量角度: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行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精细剖析】1.平衡移动原理是假如转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转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全部的动态平衡都适用;2.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影响平衡的因素,不能消退这个因素。

【典例剖析】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稀释重铬酸钾溶液,溶液颜色由橙变黄B.将氯气通入NaHCO3溶液中能得到较高浓度的HClO溶液C.含有Mn2+的草酸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更易褪去D.酸碱中和滴定试验中,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实行降低温度的措施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上升温度体系颜色变深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答案】D【实战演练】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①溴水中存在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④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实行降低温度的措施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⑥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上升温度体系的颜色加深.A.①④B.②③C.②⑥D.②③⑥【答案】B【解析】A.加入AgNO3溶液后,AgNO3和HBr反应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不选;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电化学腐蚀,不是可逆反应,故选;③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但颜色加深是体积缩小,二氧化氮浓度变大,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选;④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的产率,故不选;⑤K为气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⑥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上升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体系的颜色加深,故不选;故答案为B。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高中 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 知识总结

高中 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 知识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反应 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是用 内反应物 或生成物 来表示。

(1)化学反应速率的符号是v 。

Δc = 。

表示反应过程中,其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 ,常用的单位是 ;Δt 表示时间变化,其单位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适当选择,常用 、min 、h 等。

(2)v = ,其单位是 或 或 等。

也可写成 的形式。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中学化学里,通常笼统地说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时,往往是对整个化学反应而言;定量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是对某种具体物质而言。

故描述反应速率时应指明物质。

(2)一般来说,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

(3)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其化学反应速率值都取正值。

(4)由于一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之间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

但是,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在化学反应2SO 2+O 22SO 3中,v (SO 2)∶v (O 2)∶v (SO 3)=2∶1∶2。

(5)固体或纯液体(注意:不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因此,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例如:2Na +2H 2O===2NaOH +H 2↑,则一般不用Na 或水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点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1.测定的原理: 利用化学反应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 浓度(或质量) 相关的性质进行测定。

2.测定方法 (1)根据颜色变化: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可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 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通过测量释放出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来测量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称为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指改变化学平衡条件,使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

本文将对化学平衡移动进行总结,包括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移动平衡。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反应放热时,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反之则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这是因为提高温度会增加反应物的动能,促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从而使平衡移动。

2. 压力(或浓度):对于气体反应,压力的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当压力增加时,平衡会向压力较小的一侧移动,以减小压力。

而对于溶液反应,则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来移动平衡。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反之亦然。

3. 物质的添加或去除:向平衡体系中添加或去除某种物质,会导致平衡移动。

当某种物质被添加到平衡体系中时,平衡会向减少该物质的一侧移动,以恢复平衡。

而当某种物质被去除时,平衡会向补充该物质的一侧移动。

二、移动化学平衡的方法1. 温度控制:通过改变温度,可以移动化学平衡。

例如,对于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平衡;对于吸热反应,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移动平衡。

2. 压力(或浓度)控制:对于气体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来移动平衡。

增加压力会使平衡向压力较小的一侧移动,减小压力则相反。

对于溶液反应,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来移动平衡。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则相反。

3. 物质的添加或去除:通过向平衡体系中添加或去除物质,可以移动平衡。

添加某种物质会使平衡向减少该物质的一侧移动,去除某种物质则相反。

三、案例分析1. 铵氨水的制备:铵氨水(氨水和铵盐的混合物)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备:NH3(g) + H2O(l) ⇌ NH4OH(aq)在该反应中,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知道重点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知道重点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知道重点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知道重点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为了能够使众多考生加深记忆本文库在这里整理了化学平衡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吸热反应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

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知识点梳理

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知识点梳理

第三讲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一:化学平衡的移动【知识梳理】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v(正)、v(逆)变化情况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压强m+n≠p+q增大压强减小压强m+n=p+q 增大压强减小压强温度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催化剂使用催化剂【特别提醒】①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②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对应练习】1.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正(CO)=v逆(H2O)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的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 △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3.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mo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 O2 2SO3,Δ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63mol4.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H = Q 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

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和原理如下:1.浓度(1)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浓度改变,可使气体间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会导致接触面积的变化,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3.温度(1)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1) 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常可用下图表示(加入催化剂,B点降低) 。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ΔH。

(2)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达到最大。

(3)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提示在分析多个因素(如浓度、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催化剂、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时,逐一改变一个因素而保证其他因素相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该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变量控制法。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1.化学平衡状态具有的“五大特征”(1)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同时从正、逆反应方向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题: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自测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3.平衡移动的方向(1)若v(正)>v(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3)若v(正)<v(逆),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特别提醒](1)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①若条件改变,未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则平衡一定不移动,如增加固体的用量。

①若条件改变,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但v(正)、v(逆)同等程度的改变,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①若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平衡发生移动,说明外界条件一定发生改变。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使得v(正)大于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使得v(正)小于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平衡移动图像(v­t图)(1)平衡正向移动(2)平衡逆向移动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压强改变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间的关系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2)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平衡移动图像(v­t图)以m A(g)+n B(g)p C(g)+q D(g)为例(1)若m+n>p+q(2)若m+n<p+q(3)若m+n=p+q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2.平衡移动图像(v­t图)(1)若a A+b B c C+d DΔH<0(2)若a A+b B c C+d DΔH>0催化剂与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1.催化剂与化学平衡(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但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点

第二节化学平衡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一、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化,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习题一】(2018•长春一模)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升高温度反应速加快;C、升温平衡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解答】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故选:B。

高中化学 平衡移动最全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 平衡移动最全知识总结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选修4笔记

高中化学选修4笔记

高中化学选修4笔记高中化学选修4笔记:一、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都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相等、平衡常数等。

1. 动态平衡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不断发生反应,但反应速率相等,使得物质的浓度保持稳定。

这种动态平衡的特点使得反应系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相等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相等,而且反应速率并不是为零。

这意味着尽管反应不再继续向前推进,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依然在相互转化,保持一种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3.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衡量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参数,一般用Kc表示。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比例,从而判断反应向左还是向右进行。

平衡常数越大,则生成物浓度相对较高;反之,平衡常数较小,则反应物浓度较高。

二、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反应中涉及离子的转化和产生。

离子是指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离子。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之间通过电荷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发生反应。

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典型的离子反应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通常是由钴酸锂等材料构成,负极是由石墨等材料构成。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移到负极,放电时从负极移到正极,形成一个循环反应。

2. 阴离子反应除了正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也存在阴离子反应。

例如,氯化银在水中的离解反应:AgCl(s) ⇌ Ag⁺(aq) + Cl⁻(aq)。

在这个反应中,氯化银固体溶解成形成银离子和氯离子,展现了一种阴离子反应的过程。

三、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和电子转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电化学包括两个重要方面:电解和电池。

1. 电解电解是指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把溶液或熔融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电解反应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电子,使得正极释放出电子,负极吸收电子,引发化学反应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变化量。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2)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3)表面积:反应物表面积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4)催化剂:催化剂存在时,反应速率增加。

3.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 = △[A]/△t = -△[B]/△t1)△[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XXX表示时间变化量。

2)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XXX比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常数(K)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的平衡浓度比值的乘积,称为平衡常数。

3.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常数改变。

2)压力:对气态反应有影响。

3)浓度:对溶液反应有影响。

4.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1)K。

1,反应物浓度大于生成物浓度,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2)K < 1,反应物浓度小于生成物浓度,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3)K = 1,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5.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 = [C]^c[D]^d/[A]^a[B]^b。

2)对于气态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p = (pC)^c(pD)^d/(pA)^a(pB)^b。

3)对于溶液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c = [C]^c[D]^d/[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XXX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反应快慢的,其表示方法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计算公式为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为XXX)。

影响因素包括决定因素和条件因素。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2第三单元3.1化学平衡移动知识清单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2第三单元3.1化学平衡移动知识清单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 2 第三单元3.1 化学均衡挪动知识清单[ 新知研究 ]研究化学均衡的挪动和挪动方向(1)化学均衡的挪动:当均衡系统条件改变时,原有均衡状态被损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化学均衡的挪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损坏原有的均衡状态,成立起新的均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3)均衡挪动的方向:①若 v(正) > v(逆 ),则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

②若 v(正) = v(逆 ),则均衡不挪动。

③若 v(正) < v(逆 ),则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 必记结论 ]外界条件与均衡挪动的辩证关系(1)外界条件改变,均衡不必定发生挪动。

①若条件改变,未惹起化学反响速率的变化,则均衡必定不挪动,如增添固体的用量。

②若条件改变,惹起了化学反响速率的变化,但 v(正 )、 v( 逆)同样程度的改变,则均衡不发生挪动。

③若条件改变,惹起v(正 )≠ v(逆 ),则均衡必定发生挪动。

(2)均衡发生挪动,说明外界条件必定发生改变。

[ 成功体验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响:CO2(g) + C(s)2CO(g) 。

(1)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1 mol CO2(g) ,同时又消耗了2 mol CO(g) ,则v(正 )__________ v( 逆),反响处于 __________状态。

(2) 若向该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CO2(g) ,则v′ (正 )________ v′( 逆 ),化学均衡向____________挪动;(3)若向该容器中增添C(s) ,则 v′ (正 )________v′ (逆 ),化学均衡 ________挪动。

分析:单位时间内耗费 1 mol CO 2(g) ,则生成 2 mol CO(g) ,现在又同时耗费了2 mol CO(g) ,说明 v(正 )= v(逆 ),反响达到均衡状态。

增大反响物浓度,则v′ (正 )>v′ (逆 ),均衡向正反应方向挪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一:化学平衡的移动【知识梳理】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v(正)、v(逆)变化情况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压强m+n≠p+q增大压强减小压强m+n=p+q 增大压强减小压强温度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催化剂使用催化剂【特别提醒】①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②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对应练习】1.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正(CO)=v逆(H2O)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的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 △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3.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mo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 O2 2SO3,Δ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63mol4.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H = 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容器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 B.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C.Q<0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已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2A 2(g)+B2(g)2C(g)ΔH= -akJ/mol (a>0)(1) 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A.c(C)=2c(B2)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C.v逆(A2) = 2v正(B2) 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2)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填序号)A.及时分离出C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B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考点二:化学平衡常数【知识梳理】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K=【特别提醒】①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②固体或纯液体浓度可视为常数,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只包括气体和溶质的浓度;例如:Fe 3O4(s)+4H2(g) 3Fe(s)+4H2O(g) K=Cr 2O72-+ H2O 2CrO42-+ 2H+K=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例如:N 2+3H22NH3 K1 =1/2 N 2 + 3/2H2NH3 K2 =2NH 3 N2+3H2 K3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 利用K值可以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反应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叫做该反应的浓度商(Q),Q = 若Q<K,反应向方向进行;若Q = K,反应向方向进行;若Q>K,反应向方向进行。

(2) 利用K值与温度的关系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基础练习】1.某温度时,反应SO 2(g)+1/2O 2(g)SO 3(g)的平衡常数K =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g)2SO 2(g)+O 2(g)的平衡常数K' 应为( ) A .2 500 B .100 C .4×10-4 D .2×10-22.当把晶体N 2O 4放入密闭容器中气化,并建立了N 2O 4(g)2NO 2(g)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通入若干N 2O 4气体,待反应达到新的平衡时,则新平衡与旧平衡相比,其c 2(NO 2)c (N 2O 4)值( )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确定3.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aq)I 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t /℃ 5 1525 35 50 K1 1008416895334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 2 (aq)+I -(aq) I 3-(aq) 的ΔH >0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3-)减小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大于6894.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

工业上可利用CO 或CO 2来生产甲醇。

甲醇制备的相关信息如下表:(1)反应②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2)据上表信息推导出K 1、K 2与K 3之间的关系,K 3 =______________(用K 1、K 2表示)。

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 2(g)、CO 2(g)、CH 3OH(g)、H 2O(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0.1、0.3、0.15,此时(选填“>”“<”“=”)(3)若某温度下反应①从开始到平衡CO 和CH 3OH 的浓度变化如图一所示,则用H 2浓度变化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H 2) = ,若某温度下反应①中H 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则平衡状态由A 变到B 时,平衡常数K A = _______K B (选填“>”“<”“=”)(4)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可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 A .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CO 2(g)或CO(g)的浓度不变5.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3Fe2O3(s)+CO(g)2/3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温度/℃1000 1150 1300平衡常数 4.0 3.7 3.5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H______0(填“>”、“<”或“=”).(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2O3、CO各1.0mol,反应经过l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 =__________________,C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A.减少Fe的量B.增加Fe2O3的量C.移出部分CO2D.提高反应温度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4)在1LA B C Dn(Fe2O3) 0.350 0.027 0.080 0.080n(CO) 0.010 0.010 0.010 0.050n(Fe) 0.100 0.064 0.080 0.080n(CO2) 0.035 0.088 0.040 0.050【能力提升】1.N 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 O2(g) △H >0,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s)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000s时转化率为50%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K1> K2,则T1 < T2D.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c(N2O5)>5.00 mol/L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 各0.16mol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H<0()t/min 2 4 7 9n(Y)/mol 0.12 0.11 0.10 0.10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 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考点三:化学平衡图像【基础练习】1.可逆反应aA(g)+bB(g)cC(g) +dD(s),△H= Q kJ/mol,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率v、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T1<T2,Q>0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C.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a+b>c+d2.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X、Y、Z均为气体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ΔH>0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g)+N(g) Y(g)+2Z(?),产物Y在平衡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Y%)不同温度、压强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Z是气体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Z是固体或液体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Z是气体D.正反应为吸热反应,Z是固体或液体4.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能力提升】1.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 X和1mol 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应:X(g)+Y(g) 3Z(g),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是500℃时的图象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t3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D.t3时刻可能是降低了温度2.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bZ(g) △H<0.如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B.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b=1:3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D.推测在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温3.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 2(g)CH3OH(g) △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T3B.正反应速率:υ(a)>υ(c) ,υ(b)>υ(d)C.平衡常数:K(a)>K(c) ,K(b)=K(d)D.平均摩尔质量:M(a)<M(c) ,M(b)>M(d)考点四:与反应速率及平衡相关的实验1.NaHSO3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时即有I2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