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视角下上党八音会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作者:刘晓云来源:《艺术研究》2019年第01期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民间艺术也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几近濒危、消失。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并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资金投入,但是整体而言我们的保护工作还没有彻底完善,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民间艺术的调查整理以及保护。

上党八音会在2006年第一次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影响较大,也极具代表性。

关键词:上党八音会演出形式青龙沟女子八音会班社活动一、八音会简介八音会是民间村社组织的活动班子,之前叫鼓吹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改为八音会。

八音会一般分为文场、武场,文场主管演奏旋律,主要乐器是笙、两个唢呐;武场则负责烘托气氛,主要乐器有鼓、锣、小锣、钹、小镲。

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主要包括长治和晋城两市。

上党地区的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八音会和上党鼓书等等。

上党八音会最早形成是在元明时期,明末清初开始兴盛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晋城长治所辖境内八音会较为普及。

改革开放以后,八音会又复苏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女艺人,她们又被称为红衣行,一般在结婚庆典上穿一身红衣进行八音会演奏,非常喜庆。

她们也为这一行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上党八音会还曾受文化部门的邀请到人民大会堂演出,也曾在山西省国际锣鼓节和全国群星比赛中获金奖,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

八音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的班社活动深受民间人们的喜爱,在农村几乎任何大事都离不开它,例如:婚丧嫁娶、动土盖房、开业典礼、正月十五闹元宵等都是需要八音会演奏的,它与农村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是当地音乐的典型代表。

八音会在婚礼上的演出最为常见,演奏的都是一些欢快热烈的曲目,如《打金枝》、《龙凤呈祥》、《扒山岭》等以此来祝贺新人爱情美满,婚姻幸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1997年7月,流落海外100余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洗雪百年耻辱、祝愿香港繁荣的庆贺活动,此起彼伏。

身居太行山区的上党儿女,也要表一表自己的心情,就精心策划了一场拿手好戏:以上党的八音会为主,组成了"山西长治上党八音会锣鼓艺术团"、于是年11月赴港参加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

北国乡音,一炮走红香港,其威风十足的打击乐和细腻传神的丝管乐,瞬间倾倒了香港市民。

他们认为这是从没有过的音乐享受。

从此,上党八音会在香港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平民百姓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是什么,不是电视、不是广播、更不是电影、戏曲。

是什么呢?就是"八音会"。

你看,婚丧嫁娶、添丁祝寿、开业贺窑、剪彩上梁……几乎所有场合,伴随鞭炮声响的必定是"八音会"悦耳动听、诱人驻足的美腔美韵。

何谓"八音"?据《辞海》所载,"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

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龠等属竹类。

"上党八音会主要的乐器有锣、鼓、钹、小锣、胡胡、唢呐、笙、管。

后来又增加了小镲、梆子、胡琴、笛子等,现在有的则配以铜管与电声乐器。

但称谓上还是叫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始于何时,史无所载。

但考辨散存于书志笔记中的零星记述,可以大致作这样的推论:它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宋金队戏,形成发展于明末清初。

上党是凝聚大量人类文明的古晋圣地。

浸润着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融会修磨,演绎着自己的辉煌。

50年代初长治地区发掘"战国墓",曾出土了8个编钟和16个编磬的事实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商代诸侯微子创建微子国时,就已经十分注重音律了。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六县(市、区)广为流传。

它起始于夏商,形成于春秋,汉唐时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形式,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所属地区:山西 ? 晋城文化遗产名称:上党八音会遗产编号:Ⅱ—58遗产类别:民间音乐申报日期:2006年申报人/申报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遗产级别:国家中国古代的人们发现能发出声音的材料非常多,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做出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来进行简单的音乐演奏。

在当时,能制作乐器的材料大约有八种:"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后来,人们就将各种乐器通称为"八音";"会"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形式、一个平台,将各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奏音乐,就叫做"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八音会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娱神、娱鬼,以及人自娱。

如:宫庭官府的礼仪祭祀,迎来送往,喜庆宴乐;军队中的出征助威,班师凯旋;还有民间的迎神赛社、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满月开锁、开业典礼等。

古人认定音乐具有娱神、娱鬼和娱人的作用,但凡驱傩、祭祖、祀神等社会上的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孔子的徒弟公孙尼在《乐记》中是这样说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

"这就是音乐,这就是音乐的主要作用。

北宋时期的音乐家陈在《乐书》中说:"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用"。

说的也是一首很好的诗赋配上好的曲调,再加上各种乐器的伴奏,便有了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碎玉之奇声,人的灵魂也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山西上党八音会的艺术考察

山西上党八音会的艺术考察
上党八 音会 的艺 术考察
樊 宇 红
( 大 同大学音乐学 院,山西 大 同 0 3 7 0 0 9 )
摘 要: 2 1 世 纪 以来 ,上 党 八 音 会 是 山西 较 具 特 色 的 民 间 艺 术 之 … ,上 党 八 音会 是 盛 行 于 山 西长 治 地 区 的 一 种 民 间 音
乐艺术形式 ,它 是当地人 民精 神生活 中不可 缺少的艺术载体 ,表现 出鲜 明的风俗 文化特 色,在 中华 民族艺术花 园中
绽 放 着独 特 的 艺 术 魅 力 。 关键 词 : 八 音 会 ;曹 建 国 乐班 ; 民俗 活 动 ;传 承
我 们 非 常 有 必 要 对 其 进 行 深 入 的 关 注 并 研 究 , 使 它 更 好 的 为 人 民大 众 的 精 神 文化 生 活 增 添 光 彩 。本 文 以 山 西 潞 城 营建 国乐 班 在 民 间 礼 俗 中 的 表 现 进 行 调 查 与研 究 。上 党 地 区 民俗 活 动 中 八 音 会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在 当地 都 有 约 定 俗 成 的 礼 仪 , 在 婚 丧 等 事 仪 中起 着 重 要
婚 丧 等 事 仪 中起 着 不 可 取 代 的 作 用 。我 亲 I h走 访 调 查 了上 党 地 区 多
场 需 求 , 表 演 彤 式 和 内容 越 来 越 花 样 繁 多 。
曹 建 国 乐 班 八 音 会 在 婚 礼 的 不 同程 序 中 演 奏 同 的 曲 日 。 回 礼
举 行 前 一 天 晚 上 就 会 宴 清 曹 建 国 乐 班 的所 有 演 出人 员 , 待 到 大 家 都 吃 好 以后 会 在 8 : 0 0 准 时 开 始 演 出 ,首 先 足 曹 建 国 乐班 八 音 会 的 开 场 曲目 《 初 定 中原 》 的 吹 奏 ,再 说 一 ‘ 止 匕 祝 贺 的 话 语 之 后 节 日开 始 , 八

浅谈上党梆子戏曲艺术中音乐作曲的创作源泉

浅谈上党梆子戏曲艺术中音乐作曲的创作源泉

浅谈上党梆子戏曲艺术中音乐作曲的创作源泉作者:丁穆兰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2期摘要:上党梆子音乐的来源是民间,例如八音会曲牌就是来源之一。

上党梆子原有的曲牌就有2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间音乐、民间小调、乐户曲牌。

例如:《靠山吼》《一串铃》《小开门》《四六》《葡萄架》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作。

目前还在演奏的形式即为剧团与八音会。

另外,还有一些乡村地区的巫术文化中有所表现。

关键词:上党梆子;音乐作曲;创作源泉;民间八音会山西四大梆子的组成中包括了山西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省的东南部,且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上党梆子最早出现于道光年间,它也被称之为本地土戏。

在1934年的时候,其被称之为上党宫调,1954年的时候被定位了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通过梆子腔的演唱,结合昆曲、皮黄、卷戏等。

被共同称之为“昆梆罗卷黄”。

2008年,上党梆子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展部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是值得认可的。

一、上党梆子的发展渊源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汉族戏曲的种类之一,也是山西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为其产生与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

2008年,上党梆子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组成部分。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上党梆子就形成了。

上党地区的戏曲演唱历史也十分悠久,在金元舞台和古老的戏剧中都能发现昆曲与弋阳腔的表现。

在晋豫陕三角地带形成了原生梆子之后,晋城人开始学习梆子戏,然后将其与本地戏等民间艺术进行融合,继而也就产生了上党梆子。

到了十八世纪,戏剧班子繁多,演戏活动也是频繁组织。

到了十八世纪的八十年代,凤台县的戏曲班子鸣凤班子得以被建立,它通过对昆邦、罗卷等五种剧种来进行艺术表演。

同时,而形成的流派包括了:州底、潞府这两个流派。

到了嘉庆、道光期间所形成的剧目,已经流传了200年。

二、历史对上党梆子形成的影响长治分水岭区域于1960年发现的战国目墓群中,就出土来诸多的编钟。

1972年,同一地区的墓葬区中又发现来青铜俑、青铜鼎等出土物。

20世纪70-90年代上党八音会的历史变迁——上党八音会传承人黄一宝

20世纪70-90年代上党八音会的历史变迁——上党八音会传承人黄一宝

参与者与乐户 、 伎乐群体身份有别 , 表明 自身绝非
贱 民, 并不低人一等 , 属 于八方群“ 音” ( 英) 荟萃的
社 团组 织 。
十番》 套 曲选 曲; 如红 白喜事 , 曲目更是显得庞杂 , 既有《 傍妆台》 、 《 迎仙客》 、 《 大开门》 、 ( / J 、 开门》 等传
中图分类号 : J 6 3 2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5 0 7 8 ( 2 0 1 4) 0 5 — 0 0 0 1 — 0 5 DOI :l 0 . 3 9 6 9 / j . 『 I _ 1 6 7 4 — 5 0 7 8 2 01 4 . 0 5 . 0 0
为两 方 面 的含 义 : 广义 上 , 八 音会 泛 指 山西 所 有 的 民 间吹 打乐 , 成 为 山西 民间 器乐 音 乐 的俗 称 ; 狭 义
上, 八 音 会称 谓 的最初 出现 , 也是 为 了标榜 八 音会
事, 它的功能似乎可以延伸到任何一个只要需要文 艺演出的场合 , 比如公司 、 商行开业庆典 , 会议开幕 闭幕演出, 省市县文艺 比赛 , 非遗展演等等 , 演奏曲 目依不同场合裁定。如参加省市 比赛 , 多以创编新 曲为主 ; 如参加非遗展演 , 基本上是《 大十番》 、 《 小

以及 民间喜事中参 与娱乐 、 活跃气氛 。大致在 民 国 时期 , 逐 渐 吸 收 当地戏 曲 、 民歌 以及 乐 户行 内音
乐及 乐 器 , 形 成规 模并 且 具 有 了音 乐技 术 特 点 , 从
之古韵遗风 ; 具备较强 的兼容性 。② 个 自娱 自乐 的 民间 吹 打 , 如何 在 建 国后 演
迁 以及 活 跃 于 民 间和 艺 术 舞 台上 的 八 音 会 艺 人 的 生 活 状 况 , 而且黄一 宝以亲历者和转述者 的双重身份 , 在 讨 论 上 党八 音 会 的 传 承 演 变 时 , 为研 究 者提 供 了上 党 八 音 会 发展 的 新 线 索

山西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转型——以上党八音会为例

山西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转型——以上党八音会为例
补, 形 成 了 自 己独 立 完 备 的基 本 演 奏 形 制 。”[ 作 为 一 种 根 植 于 民 间 的 文 化 传 统 和 艺 术 形 式 ,上 党八 音 会 和 上党 地 区的 民间文 化 也 有着 密 切联 系 。高 平市 西李 I ' I -仙 庙宋 代 石刻 《 宋 金 队戏 上, 上党 八 音会 也 将很 多 现代 化 的 经典 歌 曲 、 革 命
山, 其东部 、 东南部是太行 山脉 , 西南部为王屋 、 中
条 山脉 , 西部是太岳山脉 , 北部五云山 、 八 赋 岭 行道 、 吹鼓手” , 虽然清朝雍正年 间废止 了乐 户制 度 ,但 乐 户 社 会 地位 低 下 的状 况 并 没 有得 到 多 大
改善 , 不 可 能堂 而 皇 之 地记 录 在 当地 的碑刻 中 , 如 “ 解 放 前在 长治 潞 城 县微 子 镇 的乐 户 朱 扎根 , 在 吹 打乐 、演 队戏 上都 是 好 手 ,但 在 微 子镇 维 修 庙 宇 时 ,平 常 人 只要 捐 出两 块银 元 就 可 以将 自己的名 字刻 在 碑 上 , 但 朱扎 根 捐 了七块 银 元 , 都 不 准 将他 的名 字 刻 上 , 后来 交 涉 再 三 , 才 在 最后 的边 上 刻 了 几 个看 得 不 怎么 清楚 的字 迹 。” 乐户 身份 与 地位

地 方 文 史 ・
活动 所 用 的 吹打 乐 主要 由乐 户 承担 。上 党地 区历 来 就 是 一个 乐 户 数量 较 多 , 活动 比较频 繁 的地 区 , 乐 户 在 我 国历 史 上 长 期 隶 属 贱 籍 , 被称为 “ 龟家 、
二、 上 党八 音会 的传 承现 状
上 党 八音 会 流行 的长 治 、晋城 地 区 ,四面 环

上党八音会中的“南乐北调”

上党八音会中的“南乐北调”

上党八音会中的“南乐北调”作者:袁绍锐来源:《艺术评鉴》2023年第19期【摘要】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东南地区晋城、长治一带的一种民间吹打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其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是山西民间音乐中的杰出代表。

本文通过分析上党八音会的历史背景和部分曲牌,以套曲《大十番》为例,结合苏南十番锣鼓曲《万花灯》,对八音会的“南乐北调”进行历史考证和现状分析,具体从八音会套曲《大十番》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以及对民间艺人的采访展开,探究中国活态民间音乐中的南北乐融合,以及其互相影响、互相成就的历史必然性,这对新时代各地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承极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八音会南乐北调大十番非遗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9-0092-06上党区地处晋东南,隶属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市,其历史久远,可追溯到远古炎帝时期,秦时称上党郡,汉魏南北朝时设置壶关县,属上党郡,隋时分壶关、上党县归属上党郡。

唐宋以降,先后经历了将上党县划属潞州、改潞州为隆德府、废上党县入潞州、设置长治县归属冀南道潞安府、直属冀宁道,直至1927年长治县直属山西省,2018年设立长治市上党区。

①八音是古代乐器的统称,古代根据乐器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类。

八音会是指民间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乐器组成的音乐班社。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上党区的民间吹打乐,主要依赖古庙会、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得以生存与发展,而在诸多的民俗活动中,特别是红白喜事场合使用最为常见,是目前老百姓关注度极高的活动仪式。

八音会的乐器由吹奏类乐器、拉弹类乐器、打击类乐器组成。

上党八音会目前留存下来的器乐套曲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样景》等30多首。

这些曲目在形成过程中很多经历了“南乐北调”的融合与共生,比如八音会中与江苏民间锣鼓艺术的融合,吸收了一些江苏民间音乐曲牌和乐器等。

目前,对上党八音会的研究多集中于艺术特色、传承保护路径探究、民俗文化、现状调查、乐曲改编等方面,鲜少有文章关注分析上党八音会在流变过程中的“南乐北调”现象。

通天大道宽又阔r——以上党八音会为例谈非遗传承人

通天大道宽又阔r——以上党八音会为例谈非遗传承人

通天大道宽又阔r——以上党八音会为例谈非遗传承人张宇帆【摘要】上党八音会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的传承及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成效,八音会内部也有自己的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群众的需求,但其发展仍有待提升和商榷之处,笔者就此提出建议,以求八音会更加完美.【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八音会;"非遗";传承;传承人【作者】张宇帆【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上党八音会是流行于山西省上党地区(即长治、晋城等地)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形式,所用乐器有唢呐、鼓、锣、镲、钹、梆、呼胡、笙、口噙子、哑腔等,现代加入电声设备。

其特点是吹打并重,音乐粗犷高亢,气氛热烈,演奏者配合默契,地方特色浓烈。

常用于当地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党八音会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曹建国。

(一)礼仪性八音会具有礼仪性的特征。

在上党地区,老百姓无论婚丧嫁娶,是一定要请八音会演出的,尤其是丧事中,讲求“丧事喜办”,这不仅仅是仪式性要求,更是上党地区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告慰亡人的方式。

如果哪一家没有请八音会社团来演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也是不孝顺的举动。

八音会演出越盛大,演出天数、场次越多,表明儿女越孝顺。

从一定程度讲,丧事音乐,主要是办给亡灵听的。

(二)无偿性变市场化上党八音会起初是民间自发组成的群众组织,为与班社等盈利性职业组织区别,以及与以家族为单位的“乐户”分离开来,表明自己绝非贱民,才另行取名为“八音会”,作为无偿服务的乐队,它主要活动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

进入现代,八音会已然融入市场,一场演出的盈利不菲,演出活动也非常频繁,就笔者所跟随采风的班社,正月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演出,有附近村镇乡舍的红白事,还有各政府官方举办的晚会,尤其是正月十五左右,各乡镇都会邀请当地几个八音会组织举办晚会,晚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八音会,开场音乐更是八音会来演奏,用以活跃演出现场的气氛,调动听众和观众的情绪。

山西上党八音会的艺术考察

山西上党八音会的艺术考察

山西上党八音会的艺术考察作者:樊宇红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7期摘要:21世纪以来,上党八音会是山西较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上党八音会是盛行于山西长治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表现出鲜明的风俗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艺术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八音会;曹建国乐班;民俗活动;传承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关注并研究,使它更好的为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光彩。

本文以山西潞城曹建国乐班在民间礼俗中的表现进行调查与研究。

上党地区民俗活动中八音会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地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在婚丧等事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上党八音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音乐组织形式,上党八音会主要活跃于山西上党地区的音乐班子,在当地县、镇、村落随处可见,在人们婚丧等事仪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亲自走访调查了上党地区多个八音会,其中最具规模和演出能力的是有名的曹建国八音会,它是一个从传统八音会发展到融歌舞于一体的创新团队,既保留传统模式又不失现代风尚元素。

曹建国乐班主要由吹奏乐器和弓弦乐器(胡呼、二胡)电子乐器(电子琴)组成。

唢呐是最为重要的乐器。

常使用的唢呐有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

笙是我国一种较早的乐器,发音清晰,旋律优美,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它在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伴奏乐器,它的使用可以使乐队整体音色得到改善。

笛子在八音会中常常是伴奏乐器,偶尔也作为主奏乐器。

口咪它是一种用芒韦做的哨子,上扁下圆。

在演奏中可以单独演奏,常常用于拟人声,或唱或说,非常生动。

在乐队中唢呐与口咪的交替演奏,提高了音乐的叙事性与戏曲性。

在曹建国乐班中,不仅传承了上述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还发展了现代乐器,如电子琴、小号等,为其扩宽了演奏曲目,这是其它乐班所没有的。

曹建国乐班比较灵活,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演。

在演出中,主要有四种组合类型,第一种类型以唢呐为主奏,加上锣、鼓等乐器构成的吹打乐队。

黎城三根梁“挑戏”八音会——上党落子起源与音乐演变

黎城三根梁“挑戏”八音会——上党落子起源与音乐演变

黎城三根梁“挑戏”八音会——上党落子起源与音乐演变李大鹏
【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卷),期】2022()3
【摘要】上党落子及其“梆子戏”文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之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互区域的历史景观。

自浊漳河沿岸民间戏曲所衍生的“三根梁”,至“上党八音会”等乐种元素的浸润与交叉影响,其板式唱腔、文武场的历史展衍和现实存在,以自身地域色彩及“母语”文化,体现出“四大梆子”不断汲取民间戏曲音乐资源,经同宗同源、血脉相连而殊途同归的“家谱体系”。

【总页数】9页(P120-128)
【作者】李大鹏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J617.5
【相关文献】
1.20世纪70-90年代上党八音会的历史变迁——上党八音会传承人黄一宝口述史解读
2.上党八音会音乐形态分析
3.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
4.难离难弃的民间精粹——上党八音会
5.结合上党八音会的四种演出类型来分析上党八音会的发展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探索

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探索

2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2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探索胡昕煜摘 要:上党八音会是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上党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的突出代表之一。

本文对城市化背景下上党八音会现状调查,从网络媒体传播、活态传承、政府规范与扶持、学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的探究。

关键词:上党八音会;民间音乐;艺术传承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胡昕煜(1999-),女,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在读本科生。

上党八音会始于元明,沉淀近千年的发展历程,2006年,上党八音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58)。

它有着乡村朴实无华的特征,独特的乡土文化,在其独特魅力发展下成为民间代表性乐种之一。

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既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的继承,还要追求它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民族性,创新性以及多元化发展。

随着民间音乐在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着乐队配置、表演人员、表演形式、曲目日渐缩减状况。

本文即已上党八音会为例,探究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希望为今后民间音乐与新时代城市化融合提供理论与方法。

一、上党八音会概况山西地处高原之上,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承载着厚重且多样化的文化遗产,其中上党八音会赋有淳朴特色、独特乡土气息,音乐创作多源于民间生活,内容丰富且广泛。

他们或以歌颂劳动生活,或以赞扬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反映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和道德修养,体现各地区人民对民族音乐的创作力与生命力。

《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保护民间创造表现形式的国家法律示范条款》等多个支持传统民间音乐发展政策的发布,足以证明国家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作为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和跨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点工作之一。

上党八音会这一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承载着山西儿女生活内容的喜怒哀乐,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自身艺术价值。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摘要: 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民间艺术也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几近濒危、消失。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并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资金投入,但是整体而言我们的保护工作还没有彻底完善,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民间艺术的调查整理以及保护。

上党八音会在 年第一次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内影响较大 也极具代表性。

关键词:上党八音会演出形式青龙沟女子八音会班社活动哈尔滨师范大学 刘晓云一、八音会简介八音会是民间村社组织的活动班子,之前叫鼓吹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改为八音会。

八音会一般分为文场、武场,文场主管演奏旋律,主要乐器是笙、两个唢呐;武场则负责烘托气氛,主要乐器有鼓、锣、小锣、钹、小镲。

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主要包括长治和晋城两市。

上党地区的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八音会和上党鼓书等等。

上党八音会最早形成是在元明时期,明末清初开始兴盛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晋城长治所辖境内八音会较为普及。

改革开放以后,八音会又复苏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女艺人,她们又被称为红衣行,一般在结婚庆典上穿一身红衣进行八音会演奏,非常喜庆。

她们也为这一行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上党八音会还曾受文化部门的邀请到人民大会堂演出,也曾在山西省国际锣鼓节和全国群星比赛中获金奖,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

八音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的班社活动深受民间人们的喜爱,在农村几乎任何大事都离不开它,例如:婚丧嫁娶、动土盖房、开业典礼、正月十五闹元宵等都是需要八音会演奏的,它与农村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是当地音乐的典型代表。

八音会在婚礼上的演出最为常见,演奏的都是一些欢快热烈的曲目,如《打金枝》、《龙凤呈祥》、《扒山岭》等以此来祝贺新人爱情美满,婚姻幸福。

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以上党八音会为视角

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以上党八音会为视角

作者: 周术
作者机构: 长治市群众文化艺术馆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33-3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民间曲艺 民间音乐 现代文明 新元素 宫廷音乐 民间小调 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
摘要:<正>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曲艺,流传于长治和晋城两地,作为民间吹打乐的一种,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人,深得人民群众喜爱。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上党八音会在传统的表演中也增添了一些新元素,尽管如此,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生存现状,传承和发展等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本文立足现状,用观察的视角分析上党八音会。

一、上党八音会的认识上党八音会是盛传于上党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组织,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也是山西民间。

谈上党梆子的艺术建设——由《千秋长平》所想到的

谈上党梆子的艺术建设——由《千秋长平》所想到的

谈上党梆子的艺术建设——由《千秋长平》所想到的作者:曲润海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期曲润海一、《千秋长平》啃了一块硬骨头,却啃成了一个上党的品牌。

《千秋长平》描写了历史上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是最惨痛、最值得思考和记取教训的战役之一。

一方面,坑杀战俘四十万,是最不人道最受谴责的恶行。

另一方面,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能“纸上谈兵”,却占据了最高统帅的位置。

他刚愎自用、浮躁轻率,他不懂得“兵者,诡也”的道理,面对诡计多端的白起、王龁,他能不失败吗?廉颇老谋深算,但毕竟老矣,这是回避不了的事实。

如果由他运筹帷幄,而由年轻的将领去决胜千里,那将是最理想的组合,可惜他没有培养出一个“韩信”来。

各有各的教训,然而教训最大的还是赵王。

他作为第一把手不懂得“出主意,用干部”两项任务。

他没有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只知道催着廉颇速战速胜,赵括的浮躁也是他的浮躁。

这样的国君用上赵括这样的人做主帅,当然必败无疑!上党梆子《千秋长平》表现了这样一场战役、这样几个人物,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一场失败的战役。

其实干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深谋远虑,都要用对人,用在关键地方。

经商何尝不是如此,商场如战场。

比如晋商,决不仅仅用“诚信”二字能概括。

晋商是有文化的商人,善于捕捉商机,敢于并且善于开拓商路,去赚省外、国外的钱,决不是仅仅会从父老乡亲身上抠剥一点油水。

晋商虽然遍布全国,但它同徽商、粤商的商路绝对不同。

搞艺术创作同样要走各自的路,搞出自己的特色来。

一个《立秋》写晋商成功了,一窝蜂都去写晋商,就未必都能成功。

参加全国全省的戏剧活动,人家写了一个热门题材,我就写别的。

这些也都有谋略和用人的问题,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

《千秋长平》啃了一块硬骨头,却啃成了一个上党的品牌。

二、由一个戏联想到近三十年的一些上党梆子戏《千秋长平》创作演出的成功,使我联想到近三十年来上党梆子的一些戏的成功。

我看上党梆子的戏,除了戏曲影片《三关排宴》外,舞台上看演出最早是现代戏《山村供销员》,那是在1965年底。

【太行民生】窦林徳上党八音会

【太行民生】窦林徳上党八音会

【太行民生】窦林徳上党八音会上党八音会上党八音会,是北方上党地区一带广为流传的一种集吹,打,奏三位一体为主的唢呐,笙,口噙子,哑腔,拉弹类的高音呼胡,老呼胡,中音呼胡,板胡,二胡,扬琴,二弦,老鼓,同鼓,扁鼓,大,小锣,梆子等十余种乐器所组成的。

八音会也为一种民间吹打乐,在山西省的东南长治,晋城地区较为盛行,说到此民乐的始由,这要追溯到夏商,到春秋,汉唐时此民乐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一个像模像模的音乐形式,距今已走过了约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路子。

八音会而顾名思义,则以鼓,锣,钹,笙,箫,笛和管,扬琴八种乐器组成而得名为八音会。

在古代,人们发现能发出声音的物品与材料较多,如摆上十多个碗或十多个玻璃瓶子,当你用筷子敲击时会发现,每个所发出的声音都有不同的音色,细心聪明的人则会按照它们不同的音色,按歌谱1234567等组成一种简便的乐器来敲奏,以之到后来,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先后发现,"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八种物品材料能发出不同音质的声音来,然后将其融合于一齐来打奏,便形成了后来的八音,会,则以八种音,八个以上的人而自然形成了会,又形成了今天俗称的八音会。

说到上党八音会,其实它的功能重点是服务于社会生活中,民众的婚丧嫁娶,迎神赛社,生儿育女,满月开锁和官府祭祀礼义等,最早以民间音乐艺术而出现于今长治市的长子县一带,据史料记载,可大致推论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并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宋金队戏,初具规模则形成于明末清初年间。

明清年间,乃是上党八音会形成气侯的最佳时期,到民国,仅与长子相邻的高平,晋城的发展就有数百家之多。

上党八音会在经过长达一千多年的修炼,熔汇和修行完善,直到现在,便形成了当地一门颇具北方地方乡土特色的音乐艺术种类。

上党八音会多以民间自发组成的群众组织模式,它主要活跃于民间各种娱乐场所,基本上堪称一支无偿服务乐队,在当地充当着相互帮忙,互相助兴的业余性功能,在上党地区的长治,晋城一带的民间中,多以乡村大,小不等的三伙,五伙而出现,因此,八音会除以"上党"冠名外,还有以村名,乡名冠名的也不足为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视角下的上党八音会研究
摘要上党地区的八音会,是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研究戏曲视角下的上党八音会,从上党八音会所使用的传统打击乐器,在宋金元时期的发展,以及它与上党地方戏曲的连理之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于上党八音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关键词上党八音会戏曲民间打击乐
上党地区是指晋东南的长治、晋城地区,这里是凝聚大量人类文明的古晋圣地,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上党八音会就是流传于这里的一种民间吹打乐,是民间音乐自发的群众组织形式,活跃在民间各种娱乐场合。

上党八音会起始于夏商,形成于春秋,汉唐时成为一种完整的音乐形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与戏曲艺术也有着广泛的渊源关系。

2006年5月20日,上党八音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党八音会传统吹打乐的主要乐器有:唢呐、管子、笙、鼓、锣、镲、小锣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与上党地区的戏曲通用的。

其中唢呐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及秧歌会等民间表演的伴奏,也用于戏曲的伴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乐器;管子在吹队戏时可以学不同行当的唱与念白,在现在的戏曲伴奏中,管子也可以用来烘托悲剧气氛,尤其是在神庙剧场进行祭祀性表演时,管子的吹奏可以显示出庙堂的庄严肃穆;鼓在上党地区的民间表演中被广泛的用于各种
庙会祭祀场合,因为在中国古代“鼓舞’被认为是可以通神灵的;而鼓和锣在元代都是杂剧演出的主要伴奏乐器;小锣在戏曲的伴奏中作用也很大,戏曲中旦角的出场就多是以小锣浪头引出的,这样可以生动的凸显人物性格;镲在地方戏曲中也多用于打击乐伴奏。

可以说上党八音会的传统吹打乐器在戏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对于剧中人物的性格塑造,场景气氛的烘托等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上党八音会与戏曲有着广泛的渊源关系,上党地区在我国宋代就是杂剧之乡,宋代的宫廷乐舞与队戏、杂剧、院本,对上党地区民间音乐影响深远。

同时这种民间吹打乐对于宋杂剧、金院本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由于战争等原因,宋代宫廷的大批乐人都流落到了上党地区,他们是音乐演奏的高手,上党当地的乐人受之影响,与他们一起做鼓吹、演队戏与杂剧,他们把民间的吹打乐带上舞台,作为队戏、杂剧的伴奏。

宋代泽州民间艺人孔三传就是在认真总结研究上党及邻近地区的民间音乐之后,才首创了“诸宫调”这一艺术形式的。

现存高平二仙庙宋代石刻“宋金队戏图”以及宋金时上党地区有不少的舞楼(乐楼),上党地区寺庙所存的宋代杂剧、队戏等历史文物等都可以说明上党八音会与戏曲的历史渊源。

在北宋时期,乐舞进入神庙剧场作为祭祀性演出,在祭祀活动中就有乐舞,在上党地区就有民间吹打乐的加入,使之人数增加、规模扩大,如高平市开化寺壁画“露台表演图”,其演奏乐队就有十二人之多,可见当时民间吹打乐已用于神庙祭祀的戏
曲演出。

上党梆子是上党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而上党梆子的音乐大多数是从八音会曲牌中直接吸收而来的,其中有很多曲牌都是通用的,如:《二番》、《戏牡丹》、《靠山红》、《一串铃》、《葡萄架》、《一马三箭》等。

在上党梆子原有的200余个曲牌中有一部分就是当地乐户吹奏的曲牌。

上党八音会与上党梆子有的时候还可以进行人才的相互交流,八音会的演员被剧团看中,可以去参加上党梆子的伴奏;而剧团的演员也可以在闲暇或有需要时参加八音会的演出。

八音会演员在吹奏时不仅可以吹一支名曲、一个著名唱段,也可以吹出整出戏文,包括不同行当的对白,可谓有生有旦,唱念同在,使人听起来酣畅淋漓,其中在吹奏戏文时,还会使用口咪,足可以见出它的热烈奔放。

上党八音会还借用了戏曲中的《正二簧》、《反二簧》、《三套板》、《一串铃》、《花腔》、《大十番》、《四十八绑》等活泼欢快的曲牌,用来表达节庆时期欢快的场面,可见上党八音会与上党戏曲的连理之亲。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东沟镇马村陈小宁的“新太行艺术团”就是一支著名的农民八音乐团,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曾在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世博园博览广场进行上党八音会演奏和上党梆子名家名段表演,在展示晋城的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的同时,也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据晋城市白桑乡刘家庄的王国梁老人(王老是村里八音会乐团的主要成员之一)说现在的八音会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主动引
入萨克斯、小号、黑管等西洋乐器,不仅丰富了演出的曲目,而且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

由此看来,上党八音会巨大包容性的特点,不仅是区别于别的地方音乐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是其不断更新、壮大自己,紧随时代潮流的优势所在,上党八音会现在也把一些经典歌曲、革命歌曲溶入进来,如《回娘家》、《十五的月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表现节庆时节的欢乐和社会主义的新风貌。

然而如此精美的中华艺术,却面临多方面的濒危状况,甚至出现了名存实亡的现象,实为令人担忧,所以说对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对上党八音会在艺术和文化上的肯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上党八音会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生机勃勃,光华永驻。

参考文献:
[1]申双鱼,宋爱龙.上党八音会[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3.
[2]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3]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4]刘东坡.戏曲乐队的文场与武场[j].东方艺术,1994-2008.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