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 黄鳍鲷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饲养技术
黄鳍鲷标准化池塘养殖技术
黄鳍鲷标准化池塘养殖技术文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罗志平于方兆黄聪灵骆明飞李勇古群红李望东珠海市金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荣上文介绍了珠海市金湾区黄鳍鲷产业配套技术标准体系—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分级精养一级养殖模式),为进一步推动黄鳍鲷产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助力珠海市金湾区省级黄鳍鲷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发展,促进广大养殖户进一步熟练掌握养殖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珠海市金湾区黄鳍鲷标准化池塘养殖技术(池塘二级精养商品鱼)归纳总结如下,供同业者参考交流借鉴。
一、养殖场地选择 1231.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池塘位于中潮线附近,具备独立的排灌系统,水源充裕,不受污染,水电、交通便利。
养殖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要求。
2.水质海水盐度2%。
~20%c,p H值 7.5~8.4。
水体溶氧量4mg/L以上,氨 氮小于0.2mg/L,亚硝酸小于0.02mg/L。
养殖用水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和N Y5052《无 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納要求。
3.池塘要求(1 )池塘。
池塘东西走向,面 积为3〜8亩/口,塘深2~2.5米。
塘基坚实不渗漏水,进排水闸门宽0.8〜1米,每3~5亩配置一台1.5kW增氧机,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
(2)水位。
水位不低于1米,保持在1.5~2.5米。
(3)底质。
池塘底质为粘土、壤土、泥沙质、泥质,符合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二、鱼苗1.来源原池、转池分养的越冬培育大规格苗种或外源大规格苗种,苗种检验检疫合格。
2.鱼苗的选择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病无伤的健康苗种。
(规格及放养密度见表1 )三、养殖管理1. 放苗前准备清污整池、消毒除害、水质处理、试水、驯食等前期工作参照《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相关措施。
2.精准投饵投惧以“定点、定时、定质、定量”为原则。
黄鳍鲷养殖技术
黄鳍鲷养殖技术黄鳍鲷又名黄加拉、赤翅。
适应力强,生长快,为我国南方养殖的重要对象。
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
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黄鳍鲷肉质细嫩、鲜美,为中型食用鱼,经济价值高,是大陆、港台市场畅销的水产品,近年已成为我国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养殖对象。
我国1980年人工繁殖成功,近年来已可批量生产,这些将会进一步推动黄鳍鲷的养殖规模。
一、生活习性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9.5~25℃,生长最适水温为17~27℃;致死低温8.8℃,致死高温为32℃。
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
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
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摄食强度以水温17~20℃以上最大。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两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
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
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份可见鱼苗。
二、形态特征黄鳍鲷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
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
尾呈叉形。
口端位,上颌稍可伸缩,吻钝。
齿强,两颌前端各具圆锥齿6枚,臼齿3~4列。
体被薄栉鳞,颊部与头顶部均具鳞。
胸鳍尖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
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胸位。
生活时腹、臀鳍及尾鳍下叶黄色。
尾鳍末端尖。
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
侧线上方鳞片通常5枚。
体具若干条黑色纵线。
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
三、繁殖黄鳍鲷有雌雄同体现象。
1龄鱼性逆转尚未完成,雄鱼体内具4条并排的扁状雌雄生殖腺(各2条)。
生殖季节雄性生殖腺大于同体中的雌性生殖4~5倍,而呈现雄鱼的性征,雄性生殖腺呈浅白色或淡乳白色。
雄鱼1龄性成熟,雌鱼2龄以上性成熟(体重400克以上)。
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
黄鑛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I文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罗志平于方兆黄聪灵骆明飞李勇古群红李望东珠海市金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荣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是珠海市金湾区农渔民、产业从业者充分利用传统对虾产业标准化池塘、配套设备设施等综合条件开创并推广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之一。
该模式集苗种标粗培育、冬棚保温、水质调控、精准投喂、病害综合防控等多种精细化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苗种培育成活率高、鱼苗生长速度快、缩短鱼苗培育及养成时间、降低养殖过程病害发生率和渔药使用量、养殖效益好等特点,并可结合生产计划、商品鱼市场销售前景情况,实行分级、分段、分批、适 时调节养殖密度、错峰上市等灵活管理方式,既 为中后期成鱼养殖提供优质大规格苗种保障,又 缩短了中后期商品鱼上市养殖时间,成为当地黄鳍鲷产业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中的一级生产管理主导技术(一级苗种越冬培育、二级大规格苗种分塘商品鱼养殖),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放养前准备工作透明度30~40cm。
肥料使用符合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二、苗种选购1.鱼苗来源。
每年10-12月,采用来源于广东阳江、湛江、饶平、福建等地海捕苗或者人工繁育苗。
2.鱼苗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0.8~1.5cm/尾)、体质健壮、活力强、无伤病的健康苗种,检验检疫合格。
三、试水放苗前3-5天于池塘一角设置一个鱼苗试水小网箱,检查拟投放苗种是否适应池塘水质,试水成活率越高表明拟投放苗种越适应池塘养殖环境,试水苗种2-4天内成活率不低于90%为宜。
1.清污整池排干池塘积水,清除池底污物、淤泥,沉 积物较厚的地方进行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封闸 晒池,加固维修池塘堤围、闸门。
2.消毒除害排干池水至30~40e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75~150kg/亩,以清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
3.水质处理地下咸水要经过沉淀、日晒、暴气、解毒、微生物等处理措施。
外购海水直接栗送至养殖池塘、过滤、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广东推荐性地方标准集中复审结论汇总表
60
DB44/T 220-2005
61
DB44/T 222-2005
62
DB44/T 223-2005
63
DB44/T 225-2005
64
DB44/T 227-2005
65
DB44/T 228-2005
66
DB44/T 229-2005
67
DB44/T 230-2005
68
DB44/T 232-2005
修订 继续有效 继续有效
废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继续有效
69
DB44/T 233-2005
70
DB44/T 234-2005
71
DB44/T 236-2005
72
DB44/T 237-2005
73
DB44/T 238-2005
74
DB44/T 240-2005
75
DB44/T 246-2005
35
DB44/T 192-2004
36
DB44/T 194-2004
37
DB44/T 195.1-2004
38
DB44/T 195.2-2004
39
DB44/T 195.3-2004
40
DB44/T 195.4-2004
41
DB44/T 196-2004
42
DB44/T 197-2012
43
DB44/T 199-2004
白沙萝卜系列品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火蒜生产技术规程
三华李生产技术规程 韭黄生产技术规程
剑花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大肉姜生产技术规程
修订 废止 废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黄鳍鲷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又名赤翅,黄脚立,属鲈形目,鲷科,鲷属,由于其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黄鳍鲷身体呈现卵圆形,体侧扁平,腹部呈现钝圆,背部狭窄,尾呈现叉型,腹鳍、臀鳍以及尾鳍的下叶有标志性的黄色。
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是黄鳍鲷的主要养殖区域。
目前黄鳍鲷主要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及网箱养殖两种方式,可以进行单养也可以混养,混养方式主要搭配南美白对虾。
传统池塘饲养黄鳍鲷存在养殖条件可控性差,养殖水质无法满足黄鳍鲷生长要求,养殖的黄鳍鲷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黄鳍鲷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积极开展黄鳍鲷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优化黄鳍鲷养殖条件,可以为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提供优质的黄鳍鲷苗种,进而为市场提供优质黄鳍鲷水产品。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广东省阳西县,养殖池塘大都是沙泥地,池塘面积在2000 -3333 m2。
水源为儒洞河的半咸水,盐度在18-20 ‰ 之间。
黄鳍鲷养殖主要以池塘单养方式为主。
现将其池塘咸水高效养殖技术简单归纳如下。
1.池塘及饲养条件单口池塘面积为2000-3333 m2左右,底质为沙土质和沙泥质,水深在1.3-1.5m之间,适宜盐度为18-20 ‰之间,水温在7 ℃ - 33 ℃,每1000 m2配备一台1.5千瓦的水车式或叶轮式增氧机。
2.养殖前的清塘、消毒池塘在养殖前要进行清塘和消毒处理,用流水对池塘底部淤泥进行清洗,将水排干净后进行晒塘和干塘处理。
待池塘完全干燥后,用漂白粉10 kg/667m2对池塘进行全池泼洒后再加经100目筛网过滤的海水至池塘水深10cm,进行全池浸泡消毒,24小时后加海水直至水深80 cm-100 cm左右,期间开增氧机让水充分流动,使漂白粉消解。
处理72小时后便可进行投苗。
3.进水、培水在池塘进水闸口安装100目的筛网以防止杂物、其他野生生物进入。
向池塘加水直至水深1.3 m-1.5 m之间。
黄鳍棘鲷池塘养殖技术
黄鳍棘鲷池塘养殖技术黄鳍棘鲷,那可是水产养殖里的宝贝呀!要想在池塘里养好它们,可得下一番功夫呢。
咱先来说说池塘的准备。
池塘得选个好地方,阳光充足、水源好那是必须的。
就好比人要住得舒服,房子得选对地方不是?把池塘清理干净,淤泥啥的都弄走,这就像给黄鳍棘鲷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然后呢,给池塘消消毒,把那些有害的病菌都灭掉,让黄鳍棘鲷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接着就是放苗啦!苗种可得挑好的呀,就像挑运动员一样,得找那些身强体壮的。
放苗的时候也要注意水温呀,别温差太大了把它们给弄病了。
这就跟人突然到了温差很大的地方容易感冒一个道理。
饲料那可是黄鳍棘鲷的“饭”呀!得选适合它们的,营养丰富的。
不能随随便便给它们吃些不好的东西呀,不然怎么能长得好呢?就像咱人得吃有营养的食物才能身体棒呀。
而且喂食也要有规律,不能今天喂很多明天又不喂了,那它们不得饿坏啦?水质管理也特别重要。
水就像是黄鳍棘鲷的空气呀,得保持清新干净。
要经常换水,检测水质,要是水不好了,它们能舒服吗?这就好像咱生活在雾霾天里,能好受吗?所以呀,得时刻关注着水质。
日常管理也不能马虎。
每天都要去池塘边看看它们,有没有生病呀,有没有被欺负呀。
这就像家长关心孩子一样,得时刻留意着。
要是发现有生病的,得赶紧治疗,可不能让病情扩散呀。
还有呀,池塘周围的环境也得注意。
不能有什么污染源呀,不然污染了水,黄鳍棘鲷还怎么活呢?这就像我们生活的环境不能有污染一样重要。
黄鳍棘鲷池塘养殖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肯定能养好它们。
想想看着它们在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长得肥肥壮壮的,那心里得多美呀!这可是我们辛勤付出的成果呢!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黄鳍棘鲷池塘养殖,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方法,让我们的黄鳍棘鲷养得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也让我们的餐桌上能有更多美味的黄鳍棘鲷呀!大家一起加油吧!。
黄鳝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黄鳍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 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黄鳍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一、黄鳍生态养殖的优点采用生态养殖法饲养黃鳍具有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
每平方米可产商品黄踌2〜3千克,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左右。
此法养殖黃鳞,不仅容易取得成功,而且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还能获得同野生黃鳍一样的口味。
二、黃鳍生态养殖的条件(1)水源无污染、大小适宜的天然水塘,且塘水要常年清新而不干涸。
(2)最好是可见到已有野生黃鳍生长或能养(已养)其他鱼类的池塘。
(3)池塘要既能进水、排水,又能防逃。
三、黃鳍生态养殖的方法(1)选塘。
根据要求选塘,对过大(超过30亩以上)、不易管理、无法防逃的池塘不宜采用。
一般以0.5亩〜10亩的池塘较好。
2亩左右的最佳。
(2)整塘。
对选好的池塘要适当进行人工整理。
通过整理,达到改善水质,便于饲养管理、更利于黄鳍生长等LI的。
整理主要是清除腐臭的淤泥和池塘周围的垃圾等污染。
(3)清塘。
每亩用10斤〜20斤新鲜生石灰,在放养前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4)放养。
清塘20天后放养。
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鳞苗6500条〜7000 条。
无病、无伤、健壮的鳍苗可直接下塘饲养。
病、弱、伤、粘液少的鳍苗不可投放。
初次放养时要选择大小一致的踌种。
以后通过自然繁殖可不再投放种苗。
肥水塘一般可不投或少投饵料,瘦水塘适“1投喂。
饵料种类为蚯蚓、蝇蛆、小鱼、黄粉虫、米饭、糠隸及切碎的青菜等。
(5)管理。
主要是防逃。
雨量大时要及时排水,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栏好。
另外,因饲养密度高,更要重视防盗防药害。
(6)防病。
生态养殖黄鳍一般不易患病。
每亩放养儿十只蟾蛛,大部分疾病即可得到预防。
(7)捕捞。
主要采用笼捕的方法,晚上放笼,早上起笼。
实行捕大留小,周年繁殖,一次放养,年年获益。
一般每隔2年左右捕获一次。
年亩效益可稳获1.5万元左右。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5号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正文:----------------------------------------------------------------------------------------------------------------------------------------------------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水域、滩涂和国家规定由本省实施渔业监督管理的水域从事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以及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渔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渔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渔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水生动植物防疫和检疫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渔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上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对下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1黄鳍鲷养殖密度黄鳍鲷养殖分为以池塘饲养和网箱两种,可分为“单养、混养和搭配饲养”三种方式。
混养的种类有蓝子鱼、鲻鱼、金钱鱼等;搭配饲养一般是主养黄鳍鲷,搭配放养一个种类,如笛鲷类、鲈鱼和卵形鲳鲹等。
放养全长5cm以上黄鳍鲷鱼种。
单养方式:黄鳍鲷放养密度为1.5×104尾/hm2-2.2×104尾/hm2;混养方式:黄鳍鲷占总量的60%,其他鱼类约占40%;搭配饲养方式:黄鳍鲷约占总量的80%,搭配种类约占20%。
在常见的鱼虾混养塘中,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密度,根据池塘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常见的方式见下列表1-3。
2黄鳍鲷鱼苗的淡水驯化黄鳍鲷肉嫩味美,为上等食用鱼类。
黄鳍鲷为杂食性鱼类,池塘中混养黄鳍鲷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达到增收的目的。
黄鳍鲷是鱼虾混养塘经济效益相对好的品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混养技术的成熟,在淡水池塘中引入该品种进行混养时增加混养塘收益的重要技术,黄鳍鲷经淡水驯化之后,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搭配混养获得成功已经有很多报道。
研究表明,黄鳍鲷可以适应淡水环境。
淡化盐度下降的最适梯度是:30‰-10‰-5‰-2.5‰-0。
值得注意是,10‰为淡化的转折点,鱼苗淡化最适阶段,是全长在3㎝左右的幼鱼。
3黄鳍鲷种苗选择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黄鳍鲷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先后突破了亲鱼驯养、培育、催产、孵化、仔稚幼鱼培育等关键技术,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成熟。
目前,黄鳍鲷养殖苗种来源是从海区捕捞的天然鱼种或通过人工育苗获得,据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是海捕苗为主。
海捕的苗种供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海捕苗的种质一般参差不齐、鱼苗规格大小不一致,且捕捞过程中鱼苗损伤厉害,在水温变高季节水体病菌开始肆虐,有伤口的鱼苗易感染细菌导致死亡率过高。
建议养殖户要重视苗种的质量,具体是:第一,把握黄鳍鲷繁殖有季节性特点,放苗时间及时安排;第二,鱼苗需要经过标粗,达到一定规格(3~5㎝以上)再转入混养塘;第三,放苗时做好消毒工作,鱼苗标粗期间做好营养强化工作。
鲷科养殖技术规程
鲷科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水鲷科无公害养殖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养成技术、越冬管理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真鲷、黑鲷、黄鳍鲷、紫红笛鲷、红鳍笛鲷海水鲷科鱼类的活鱼和鲜鱼的无公害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越冬,其它鲷科鱼类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6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T18407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亲鱼培育3.1亲鱼选择3.1.1来源一是持有国家发放的鲷科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通过人工专门培育获得亲鱼;二是自然海区2 龄以上经检疫的野生鱼。
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
3.1.2选择外表特征符合鱼类分类学的表述,体形完整、色泽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
跨区调运须经检疫。
3.1.3规格与配比雌鱼 2 龄、800g 以上,雄鱼500g 以上,雌、雄亲鱼配比2∶1。
3.1.4使用年限亲鱼允许使用到7 龄。
3.2运输常用活水船、尼龙袋充氧车船运输。
3.3选址符合GB/T18407 的要求。
3.4培育条件亲鱼培育应使用沙滤海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 的要求,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2 的规定,亲鱼培育池建议采用50m3 水体的水泥池,应保持池内清洁,及时清除残饵和污物。
3.4.1水温16℃~28℃。
3.4.2盐度18~32。
3.4.3溶解氧5mg/L 以上。
3.4.4光照强度2000lx ~3000lx,光线均匀、柔和。
黄鳍鲷养殖技术
黄鳍鲷养殖技术黄鳍鲷是一种珍贵的海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备受人们喜爱。
养殖黄鳍鲷的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黄鳍鲷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鳍鲷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养殖池塘的建设养殖黄鳍鲷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养殖池塘,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建设。
池塘的大小和深度要根据养殖规模和黄鳍鲷的生长习性来确定。
同时,要确保池塘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洁,有利于黄鳍鲷的生长发育。
二、选种和放养选择优质的黄鳍鲷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种苗应来自正规的养殖基地,并且要具备良好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的体魄。
放养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密度,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浪费和疾病传播。
三、水质管理黄鳍鲷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PH值、溶解氧等指标都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保持水质稳定。
同时,要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质和残饵,保持水体清洁。
四、饲料管理黄鳍鲷的饲料要选择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
饲料的投喂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喂养导致饲料残留和水质恶化。
定期检查鱼群的进食情况,根据需要进行饲料的调整。
五、疾病防控黄鳍鲷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如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黄鳍鲷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或调整水质等。
六、生长管理黄鳍鲷的生长速度较快,但也需要合理管理和照顾。
要根据黄鳍鲷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定期检查体长、体重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饲料和管理的调整,确保黄鳍鲷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
七、收获与销售黄鳍鲷一般在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捕捞,以免影响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
收获后要对黄鳍鲷进行储存和处理,并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总结起来,黄鳍鲷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建设、选种和放养、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生长管理以及收获与销售等方面。
只有在合理管理和科学养殖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黄鳍鲷产品。
希望本文对想要养殖黄鳍鲷的人们有所帮助。
黄旗昌养殖方法
黄旗昌养殖方法1. 引言黄旗昌(学名: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鳍鲷、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黄旗昌养殖是一种具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养殖方式,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养殖环境选择黄旗昌适应性强,但对养殖环境有一定要求。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2.1 水质要求黄旗昌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的水温为20-28摄氏度,pH值在7.5-8.5之间,溶解氧含量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
2.2 水体流通黄旗昌喜欢水体流通,因此在养殖池中应设置好循环水系统,保持水体的流动和氧气供应。
2.3 水域选择选择水质优良、无污染的水源养殖,避免养殖区域附近有重金属、化工厂等污染源。
3. 养殖设施建设养殖设施的建设对于黄旗昌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包括养殖池的建设和水质处理设备的安装。
3.1 养殖池建设养殖池的建设应考虑到黄旗昌的生长需要和养殖密度,池塘的大小、深度、形状等都需要进行科学设计。
3.2 水质处理设备安装水质处理设备可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包括过滤器、增氧设备等,确保黄旗昌的健康生长。
4. 种苗选育与养殖管理种苗选育和养殖管理是黄旗昌养殖的关键环节,对于黄旗昌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重大。
4.1 种苗选育选择健康的种苗是成功养殖的基础。
种苗应具备生长快、抗病性强、体型匀称等特点。
4.2 饲料配制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黄旗昌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4.3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包括水质监测、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加强疾病防控,保证黄旗昌的健康生长。
5. 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黄旗昌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5.1 预防措施定期检测水质、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料卫生管理等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黄鳍鲷天然苗池塘标粗技术
技术黄鳍鲫天然苗池塘标粗技术■文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于方兆陈创华骆明飞珠海新珠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谭志平黄鳍鯛是我国华南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市场需求大,价格稳定,养殖利润较高。
加上黄鳍鯛适宜在咸淡水区域养殖,近几年在珠海的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当地的又一特色养殖鱼类。
珠海市2018年创建了金湾区黄鳍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获“中国黄立鱼之乡”称号。
黄鳍鯛养殖所需种苗为天然苗(俗称“白苗”)和人工苗。
天然苗规格偏小(1.0-1.cm),身体透明未长鳞片,标粗的成活率参差不齐。
白苗标粗成活率决定着养殖苗种的安全供应和养殖成本的高低,现将近几年黄鳍鯛白苗标粗技术总结如下: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放苗时塘水的盐度要保持5%。
以上,水深保持在1.2-1.5米。
如使用地下咸水的话,因其含大量重金属、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所以要提前进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处理。
在抽地下水的同时也可以进淡水,进淡水时需要经过1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以防止杂鱼杂虾的进入。
进水后可用茶鉄15kg/亩浸泡12小时,再全塘泼洒。
之后再用漂白粉10~20kg/亩进行水体消毒。
在进好水后.首先用硫代硫酸钠和EDTA降解重金属,再用有机酸解毒,减少重金属和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对鱼苗的伤害。
同时通过使用氨基酸培藻膏+光合细菌+多维+腐植酸钠泼水,培育水体中的藻类.以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的含量。
待藻类生长繁殖稳定后,使用有机肥+利生素+酵母浸泡一晚,次日上午全塘泼洒,培育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橈足类等浮游动物(水蛛)作为鱼苗的适口饵料。
注意水蛛大量繁殖时要适当追肥,避免藻类因缺肥生长过慢而被水蛛吃光,导致水变清。
黄舞期百苗标粗5夭的夭狀苗2.放苗工作放苗的时间选择在冬至前后的一个半月。
因为前期的苗较纯,没有杂鱼(鲂鱼、白蒯、平头鲫),之后的苗种杂鱼较多,而杂鱼(特别是鲂鱼)会严重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在6~7万尾庙即可。
海水养殖鲷鱼的养殖渔业政策与法规研究
海水养殖鲷鱼的养殖渔业政策与法规研究鲷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
其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因此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保护和促进海水养殖鲷鱼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健康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
一、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养殖对周边海域的污染,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场选址管理:政府机关会对养殖场的选址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避免选择在敏感海域、渔业保护区或者对周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地方进行养殖。
2. 污染物排放控制:政府要求养殖户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进行处理,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减少对周边海水质量的污染。
同时,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监测和检测标准,强化对养殖场的监察和检查。
3. 海域使用权管理: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会对养殖场的海域使用权进行管理,并依法收取相应的使用费用。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养殖区域的数量和规模,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
二、健康管理政策与法规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确保鲷鱼的健康和品质,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1. 养殖技术要求:政府会对养殖技术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养殖户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同时,政府还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养殖户改善技术水平,提高养殖效益。
2. 疾病防控措施:政府要求养殖户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政府还会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和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减少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3. 质量监管和认证标准:政府会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对养殖产出进行质量监管。
养殖户需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如合格证明、健康证明等。
这样有助于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广东省地方标准 花鲈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饲养技术
广东省地方标准花鲈养殖技术规范食用鱼饲养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海洋与渔业》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 1 范围rn本标准规定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anciennes)]食用鱼饲养的环境条件、池塘饲养、网箱饲养、鱼病预防和检疫技术.
【总页数】3页(P48-49,4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东省地方标准黄鳍鲷养殖技术规范食用鱼饲养技术 [J],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处
2.广东省地方标准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规范食用虾饲养技术 [J],
3.广东省地方标准九孔鲍养殖技术规范食用鲍饲养技术 [J],
4.广东省地方标准青石斑鱼养殖技术规范食用鱼饲养技术 [J],
5.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海马养殖技术规范饲养技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鳍鲷池塘养殖技术
黄鳍鲷池塘养殖技术1、养殖场地的建筑养殖场应挑选在逼近海岸,水源充裕,不受污染,交通便利,防台风,防海潮的地方,尽量通过自然潮汐的涨落来灌水和排水,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排灌分家。
无潮灌本事的养殖场则应安装水泵或水车举行排灌和增氧。
精养池塘普通面积为10-15亩,中间哺育池面积为3-5亩,长宽比为1:0.6,水深1.8-2.5米,塘基坚实不漏水,池塘的注排水闸门宽0.8-1米,最大日换水量为30%。
放养前,池塘需晒塘,清塘和消毒,以杀灭野生鱼虾,装好闸门后进水,并举行施肥,培养饵科生物。
2、养殖方式黄鳍鲷池塘养殖可分为单品种的纯养,多品种的混养和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三种方式。
①单养。
每亩放养700-1500尾,每年1-3月投放鱼苗,规格为2-5厘米,养殖周期为1年至1年半,起捕规格200克以上,投喂冰鲜下杂鱼及人工饲料,亩产普通在150-300公斤。
②多品种混养。
混养能合理使用养殖水体,最大限度地通过水域的生产力,常用的混养方式有:a黄鳍鲷、鲻鱼、蓝子鱼混养。
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离为500-700尾(5-7厘米),200-300尾(7-8厘米)和200-300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00-150公斤。
b 黄鳍鲷、金钱鱼、蓝子鱼混养。
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离为700-900尾(5-7厘米),200-300尾(5-10厘米)和200-300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500-200公斤。
③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
这是为了通过单品种精养过程中不行避开地产生的剩余饵料,以及为调整排泄物造成的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生而采纳的养殖办法,普通是主养一个品种,辅以搭配放养一个品种:a尖吻鲈、鲷养殖。
每亩放养量分离为700-800尾(10-12厘米)和200-250尾(5-8厘米);b鲈鱼、鲷养殖。
每亩放养量分离为800-1000尾(10-12厘米)和200-250尾(5-8厘米);c笛鲷、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