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参赛)
《电解池》的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4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电解池》是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
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衡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理解规律。
本章的知识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的重要章节。
电解池的学习也是协助学生理解电能量是如何转化成化学能的基础,在整个电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也起到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电解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电解池的条件,及电解时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和电镀的知识。
分为三个课时讲述。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并且也会设计原电池,知道如何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相反过程,且在高一的学习也接触过电解池的一些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池在联想理解上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有着一定的困难。
【设计思路】《电解池》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该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平台。
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然后将知识使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力求做到“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
在学习过程上按探索发现问题———实验探究问题(或讨论探究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去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观察水平及分析水平。
电解原理的详细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的详细教案设计电解原理的详细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电解液中的离子为何会移动,以及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性。
3.掌握如何预测所电解金属的产生和判断电解反应类型。
4.熟悉电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电解概念和基本原理电解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利用电流的作用使有电解性的物质分解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化学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电荷转移交换发生在电极/电解质接口上。
2.电解液中的离子移动和电导性电解液中的离子是有电荷的粒子。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离子会自动向对应的电极移动。
这种移动是为离子在移动过程中在磁场中产生的电场力的作用下移动。
离子向远离其相对电场方向的电极移动,因为在反向移动时会发生相互作用并产生电化学势差。
电导率的增加和相应的电流流量增加,也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运动速度。
3.金属电解主要反应类型金属的电解基本反应,主要有四种类型:(1)金属的还原;(2)非金属(例如氧气或卤素等)的氧化;(3)非氧化性(部分反应是自氧化的)的氧化,例如硫酸根离子被氧化为双氧水离子;(4)还原性/氧化性势和反应能量的变化会发生氢气的还原或氧气的还原。
(5)其他不常见的反应类型,如溴的析出和铜离子的复合等。
4.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1)具体实验仪器包括:直流电源、两个不锈钢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如 NaCl 解液、CuSO4 等)。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连接安全和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 pH 值的控制。
(3)如果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前的基准测试,例如空白检验。
三、教学步骤1.介绍电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了解电解的基本条件。
2.通过理论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了解电解液中离子的移动和电导率,以及金属电解反应的主要类型。
3.分组讨论或小组操作,介绍和使用电解实验仪器,进行电解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并分类分析其结果,讨论不同电解液中的离子和金属电解所引起的反应类型。
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解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要点;3.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电解现象,理解电解原理。
教学内容:1. 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解实验的步骤和要点;3. 电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槽、电极、导线、电源等;2. 实验物质:稀盐酸、稀硫酸、水等溶液;3.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电解的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电解的定义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的条件和过程,并与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电解的特点。
步骤二:展示电解实验装置(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电解实验所需的器材,并解释其作用;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触电等。
步骤三:进行电解实验(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演示一种电解实验,如在盐酸溶液中电解水,同时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2. 解释电解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电解的原理。
步骤四:学生操作电解实验(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解实验,每组1-2人;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要点操作电解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3.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分析电解的原理和机制。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归纳分析,并进行讨论;2. 教师总结电解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3.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问题。
教学延伸:1. 在电解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电解的应用和相关的工业过程;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通过改变电解条件,观察其对电解现象的影响。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课题:电解原理(第一课时)授课年级:高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池的构造和能量转化形式,会描述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电解池中阴、阳极和电源正、负极的关系。
2.能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和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会判断电解池两极放电顺序。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原理、溶液中离子放电的一般规律难点:电解产物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原电池以及化学电源的学习,可以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角度认识原电池,初步理解此类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从该角度分析常见的化学电源。
通过金属冶炼的学习对电解的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电离理论的学习,具备了从理论角度分析电解原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环境的健康问题。
于是市面上催生了多种消毒器和净水器。
有一种消毒液发生器:只需加入一勺盐和1L水,便可制得消毒液。
大家肯定满心疑虑,盐水真能变身为消毒液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揭晓答案。
新课学习:一、电解原理:通过观看电解CuCl2溶液实验视频完成实验探究对应表格电解CuCl 2溶液实验试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氯化铜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有①CuCl 2===Cu 2++2Cl -,②H 2OH ++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u 2+、Cl -、H +、OH -,通电前,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作自由运动。
(2)通电时,在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作定向运动,即Cl -、OH -趋向a 极(与电源正极相连),Cu 2+、H +趋向b 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3)a 极电极反应式是2Cl --2e -===Cl 2↑,b 极电极反应式是Cu 2++2e -===Cu ,总反应式是CuCl 2=====电解Cu +Cl 2↑。
电解原理教案新人教版
电解原理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电解原理”。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解池的构成、电解原理的探究、以及电解过程中的电流方向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解原理,掌握电解过程中离子的放电顺序,以及如何根据电解原理制取金属和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池的构成,理解电解原理,掌握电解过程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2. 学会根据电解原理制取金属和化合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解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 电解过程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的判断。
3. 根据电解原理制取金属和化合物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解池装置、电源、导线、电解质溶液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试管、滴管、试管架、实验试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解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池的构成和电解原理。
2. 讲解:讲解电解池的构成,介绍电解原理,解释电解过程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3. 实验:分组进行电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应用:讲解如何根据电解原理制取金属和化合物,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
6.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电解原理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解原理板书设计:电解池构成:电源、电解质溶液、电极电解原理: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离子放电顺序:阳离子放电顺序:H+ > Na+ > K+ > Ca2+ >Mg2+ > Al3+ > Zn2+ > Fe2+ > Pb2+ > H2O > Cu2+ > Fe3+ > Ag+;阴离子放电顺序:F < Cl < Br < I < OH < S2制取金属和化合物:根据电解原理,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进行电解实验,制取金属和化合物。
《电解原理》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流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突出实验作用,紧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中心,理解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2、分析电解实验现象,掌握内外电路中离子和电子的移动方向,理解离子放电顺序;总结电极反应与总反应的关系及书写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分析、探讨、对比、总结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尖子生很少,大部分是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事实和记忆型。
阅读,理解能力属中等,多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能力较差。
三、教学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以及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电解产物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多数同学来说,不太好理解。
为了强化形象思维,使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节课采用的教学用具有两根碳棒,若干导线等仪器和CuCl2溶液,饱和食盐水,投影仪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评价设计通过纸笔测试来评价这节课落实三维目标的程度。
并收集学生完成以下习题的资料进行检查1.电解的原理如何?2、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3、电解与电离有什么区别?4、从作定向移动的微粒以及微粒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两个角度讨论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区别?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00全国)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铜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2、(2002全国)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3.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阴极无金属析出(惰性电极)的是A.AgNO3B.CuCl2C.NaOHD. MgCl24、原电池与电解池有什么区别?。
“探究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
“探究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主编:宋心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本节主要包括二部分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部分:电解原理;第二部分:电解原理的应用;本教学设计着重讲解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解池的构成条件,能判断装置是否为电解池。
2.能握电解的原理,正确书写电极方程式,能运用电解的原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在活动和实验中探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深入理解电解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应用,感受化学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体验化学反应原理之美,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电解的原理。
教学难点:电解过程的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实验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美的学科,化学之美在于物质、在于变化、在于生活。
化学给世界带来变化,而人类则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生活服务。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探究,让学生感悟如何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实验之美,体验化学原理之美,力求使学生在心里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
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导入】今天我先给大家变个魔术,这是一只普通的铅笔,大家可以检验一下,我能用它写出红色的字来,请看(教师预先准备好学生电源,表面皿,饱和加入少量酚酞的食盐水,一只石墨电极,一只铅笔芯,用食盐水润湿的滤纸平铺在表面皿上):教师将石墨电极连接电源正极,笔芯连接电源负极,用笔芯在滤纸上书写:化学之美。
在这个奇特的化学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电解池。
电解池教学设计
金属电极做阳极,金属本身被氧化(金、铂除外)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
分析质疑精神
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对比增强记忆
板
书
设
计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CuCl2=Cu2++2Cl-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电解
总反应:CuCl2==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2、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能量转换: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放电顺序(常见)
阳离子放电顺序:Ag+>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K+
学
情
分
析
知识角度,高二学生在必修1必修二和选修四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也相当丰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陌生,难度不大。能力角度,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4.3《电解原理的应用》名师教学设计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第二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长沙市第一中学张亚文核心素养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电镀、铜的电解精炼的学习,培养学生将化学成果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人教版4、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三节教材分析电解池是借助于电能,使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它的应用相当广泛,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氯碱工业、电镀、电解、电冶金、电池充电等。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解原理”知识后的自然延伸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电化学知识,并学会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实际应用原理,为将来进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二节和第三节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具有借助氧化还原理论、金属活动顺序和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判断电源正负极、电解池的阴阳极,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的关系、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基本的电解原理分析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可利用已有的电解池原理知识来理解常见的生产生活中电解原理应用相关知识,例如电解饱和食盐水、电镀、铜的精炼、电冶金等工业生产,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内容是高考大纲中的必考热点内容,电化学知识既可以综合学科内的知识,如化学实验现象的判断和分析、定量实验的操作要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分析、化学计算等,也可以涉及学科间知识的运用,如物理学中的有关电流强度的计算、有关电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等,还可以与生产生活(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电镀废液的危害与环保)、新科技及新技术(新型电池)等问题相联系,是不可忽视的知识点.关于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已成高考的必考题.其考查的内容有: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等。
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第11题,考察内容为微生物电池的总反应式,以及质子交换膜的问题;如2015天津高考卷第4题考查内容为阳离子膜知识;如2015年北京高考第27题第(4)问考查电解海水以及阳离子膜的作用等。
电解池-教学设计
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渔薪中学陈晨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第三节电解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电离理论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电解原理,第二部分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等)。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部分电解原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原电池以及化学电源的学习,可以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角度认识原电池,初步理解此类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从该角度分析常见的化学电源。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电离理论的学习,具备了从理论角度分析电解原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电化学较为陌生,生活中电化学相关知识接触较少。
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电解池及其形成条件;(2)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掌握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引出电解原理,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电解原理。
(2)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电解原理。
五、教学过程:【导课】展示原电池与电解池装置,通过实验引入电解池概念1.2.能的装置。
3.a.b.电极c.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d.形成闭合回路4.电极反应式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理论分析,认识本质】[设问]氯化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生成Cu和Cl2呢?[投影]播放多媒体课件,模拟CuCl2溶液中Cu2+和Cl-在通电前后的运动、变化情况。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原理》【创新教案】
第3节电解池(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电解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能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解释。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的第1课时内容。
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教材中本节内容的设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借助“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镀铜、电解熔融氯化钠等介绍电解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本节课重在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理解电解的原理。
因此这节课的重心是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推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能量的转化等相关知识,为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电解原理的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通电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运动情况,依据反应现象分析得失电子、氧化还原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2.实验技能基础学生经过高一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提高。
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论模型;能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正确书写简单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解反应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交流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推理,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一、教材分析《电解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
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电解的基本原理,会判断一般电解反应产物;(2)能说出电解、电解池及形成条件;(3)知道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的原理,知道氯碱工业反应原理,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4)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意识;(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3)通过氯碱工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树立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原理、氯碱工业反应原理难点:离子放电实质四、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
我们的学生素质不太高,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能力渐趋成熟。
但也有思维方面的劣势,他们习惯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的经验少。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没有电化学知识;在高一化学中学习过有关电化学的原电池;在生活中也很少有涉及到电解应用经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电解池原理”,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电解原理(教案)
电解原理(教案)第一章:电解质与电解池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2. 掌握电解池的基本组成和电解原理。
3. 能够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
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3. 电解池的组成和电解原理。
4. 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电解质电离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影响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3. 能够分析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和离子浓度关系。
教学内容:1. 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2. 影响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离子强度等。
3.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与电离平衡的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和数学模型解释电解质电离平衡。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电解质电离平衡因素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离子迁移与电极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迁移的概念及其在电解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电极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3. 能够分析电极反应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离子迁移的概念及其在电解过程中的作用。
2. 电极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合成反应等。
3. 电极反应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如电极产物和电解效率等。
教学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
2. 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深入理解电极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一、设计思想概念、原理课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此类课更应注重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本节课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以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而展开对电解原理的研究。
教学流程的安排分三大块: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认识电解原理——通过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完善对电解原理的认识——通过探讨电镀铜装置感受电解原理应用。
其中,电解原理是基础,旨在揭示电解池的实质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解饱和食盐水既是研究电解原理的载体,也是连接化学基础知识与工业生产的载体。
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电解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
电解氯化铜是电解知识的迁移、巩固和深化。
最后运用新知识再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巩固本节重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教学设计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2、课标相关内容分析具体内容: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活动建议:探究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行为动词:体验、了解目标动词:知识性:了解3、学生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
我们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劣势,他们习惯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的经验少。
在生活中也很少有涉及到电解应用经历。
知识方面,在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在初三学习了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以及产物体积比),在第三章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在本章学习了原电池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引言:电解原理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电解过程、离子化学方程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电解原理教学课程,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电解原理,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和实验操作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解质、电解过程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2. 掌握电解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并能解读电解实验中的化学变化;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电解实验的步骤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电解过程及基本概念:讲解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化、电解过程中的阴阳极和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传导等基本概念。
(2)电解实验:介绍电解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和试剂,并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3)离子化学方程式:教授电解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解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解实验中的离子变化过程。
(4)电导性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让学生探究溶液浓度对电解质导电性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首先进行理论讲授,解释电解原理和实验步骤,同时进行现场演示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解实验的过程。
(2)实验操作实践:在理论讲解和演示操作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指导他们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电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进行电解实验和数据处理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互相探讨,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4)互动讨论: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电解相关的例子,如电镀、电解水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如“你们是否知道这些现象的原理是什么?”2. 理论讲授:简要解释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电解过程及离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说明。
电解原理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解原理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本节内容位于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是高中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本节课内容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和电解质店里等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电化学知识,也是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后续学习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原电池知识,已经学习过化学能与电能、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已经具有借助氧化还原理论、金属活动顺序和电学知识判断电池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的能力。
但是对于电解池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困难。
设计思路:由原电池出发,猜想电解池的可能性;结合电子流向及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电离相关知识,猜想并探究两电极上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微观模拟电解,能直观感受电解过程;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实践分析中提升理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3.能书写电极反应及电解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石墨作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猜想的重要意义,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和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理解电解原理,电解产物的判断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练习巩固六.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那么,电能能否转变为化学能?其实,生活中电瓶车的充电就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原理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我们这节课要学到的知识——电解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模块: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参赛单位: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
参赛教师:肖亮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
第一课时——电解原理
【教材分析】(使用教材:人教社2007年2月第3版)电解池是借助于电能,使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它的应用相当广泛,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电镀、电冶金、电池充电等。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原电池”知识后的自然延伸,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电化学知识,为后续学习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位于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在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原电池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二节中,学生已经具有借助氧化还原理论、金属活动顺序和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判断电池正、负极以及设计原电池和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可利用原电池的原理逆向思考自然过渡到电解池的学习中去,并应用氧化还原相关知识拓展和延伸电化学理论。
【设计思路】由原电池原理的逆向应用,引出发明电解池的可能性;结合物理学中电子流向及化学中氧化还原相关知识,科学猜想两电极上的可能反应;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以确定实验装置、动手实验以验证反应产物。
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小结中提升理论。
最后在“学会应用”中巩固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池原理,初步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论模型。
2.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采用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分组讨论、师生总结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科学事实,体验“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的研究过程,增强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原电池工作原理到电解池工作原理的逆推,体验电化学知识间的相关性与渐进性,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石墨作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猜想的重要意义,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教学难点】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论模型。
【实验准备】两根铜片,电解槽,100ml 30%稀硫酸,铁架台(带试管夹)、U形管、两根8B绘画铅笔芯、两根带鳄鱼夹的导线、9V干电池一枚、棉花团、火柴、镊子、25%氯化铜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10%NaOH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4.3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概念 2. 实验分析
阴极:Cu 2+
+2e- = Cu 阳极:2Cl - -2e- = Cl 2
总反应式:
3.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对比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