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
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9.1《用奇谋孔明借箭》长春版 (共17张PPT)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 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 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 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 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 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 仲谋”。此外周瑜的心胸也十分宽广,“嫉妒诸葛亮” 纯粹是《三国演义》为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而虚构。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 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 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 事。
“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 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 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 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 我哉。”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 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 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 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 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 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第一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 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 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 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 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 明兵势,是庸才也。”
探究提示
孔明借箭成功,凭借的是什么? 1、默读全文,画出相关语句。 2、结合重点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3、写好后小组交流。
一
1Leabharlann 23二三
四
五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 出,如之奈何?”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 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 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 回。”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 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 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 手乱箭射之。“
语文六年级下长春版9.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课件
• • • • • •
意义 意思 ③我明白了这道题的()了。 端详 观察 ④他( )着这张照片,心情 久久不能平静。 鼓舞 鞭策 ⑤我决心把同学们的鼓励作为 ()自己进步的动力。
• 4·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 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Fra bibliotek• •( )春天的郊外,景色多美啊! ( )一群蜜蜂正忙着采蜜呢。 ( )小溪的尽头,满园的桃花绽 开了笑脸。 ( )脚下,小溪流唱着愉快的歌。 ( )再远处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 花。 ( )溪边一簇簇的野花开得火红 火红的。
用奇谋孔明借 箭上
学习目标
•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 2·尝试复述故事。
课文分析 • 周瑜聚众将于 • 介绍主 帐下,教请孔 明议事。孔明 要人物, 欣然而至。 及事情 的起因
• 坐定,瑜问孔明曰: “即日将与曹军交战, 水路交兵,当以何兵 器为先?”孔明曰: “大江之上,以弓箭 为先。”瑜曰:“先 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 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 箭,以为应敌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 推却。”
•早有 预谋, 步步 紧逼
• 孔明曰:“都 督见委,自当 效劳。敢问十 万枝箭,何时 要用?”瑜曰: “十日之内, 可完办否?”
•阴谋步 步紧逼
• 孔明曰:“操军即日 将至,若候十日,必 误大事。”瑜曰: “先生料几日可完 办?”孔明日:“只 消三日,便可拜纳十 万枝箭。”瑜曰: “军中无戏言。”孔 明曰:“怎敢戏都督! 愿纳军令状:三日不 办,甘当重罚。”
•说定 造箭 之事
• 瑜大喜,唤军政 司当面取了文书, 置酒相待曰: “待军事毕后, 自有酬劳。”孔 明曰:“今日已 不及,来日造起。 至第三日,可差 五百小军到江边 搬箭。”饮了数 杯,辞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课件-23. 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课后作业|长春版 (共22张PPT)
3.《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如__示__例__:__诸__葛__亮__、____ _____刘__备__、__曹__操__、__孙__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情节都非常有趣,比如:
_示__例__:__三__英__战__吕__布__、__张__飞__大__闹__长__坂__坡__、__诸__葛__亮__舌____ _战__群__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本文作者是___罗__贯__中___,__元__末__明__初___(时期)文学家, 名__本___,字___贯__中_____,号___湖__海__散__人_____,山西 ___太__原____人。
_能__从__不__同__的__方__面__来__表__现__孔__明__,__使__孔__明__的__才__干__更__加__突出。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人物的特点往往在 比较中得到显现。反衬是作文中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请你 运用反衬的方法,写一件事,表现人物特点。200字左右。 写作思路:先思考一下你想写哪一个人。如果写妈妈,那么 就用爸爸来反衬她。用反衬的手法,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 因为是反衬的手法,所以两者要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写。写妈 妈的一个方面,就要写爸爸与之相对的方面。 优秀示例:略。
长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9.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PPT课件 (1)
4.借箭的结果怎样?这些箭他怎样 还回去?
2019/5/21
4
曹
2019/5/21
北
吴
5
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2019/5/21
谢箭回营 6
连船
借箭的准备工作
1.“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 人。”
2.“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 余个,分布两边。”
2019/5/21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019/5/211来自北魏(曹操)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联合
(诸葛亮) 派诸葛亮
东吴(周瑜) (鲁肃)
2019/5/21
2
自学程序:
设疑------解疑------理解 重点------体会情感-----设计作业
2019/5/21
3
1.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他为什么要借箭? 3.他为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9
2
“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 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竹箭、翎毛、胶 漆等物,自有道理。”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 取乐,待雾散去便回。”
2019/5/21
10
3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 甚,对面不相见。
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 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 悔不已。
2019/5/21
11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 借箭准备 草船借箭 如期交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有知识 有胆量 有肚量 有计谋
2019/5/21
12
2019/5/21
13
7
【长春版】2019年春六年级下册语文:9.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课件(2)
●又差人往旱寨 内唤张辽、徐 晃各带弓弩军 三千,火速到 江边助射。比 及号令到来,
●引君入 瓮
●少顷,旱寨内 弓弩手亦到, 约一万余人, 尽皆向江中放 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
●究竟要 干什么 呢?
●预测精 ●待至日高雾散,
孔明令收船急
回。二十只船 两边束草上, 排满箭枝。孔
准,安 排妥帖
明令各船上军
●第二部分(2~~5段)描述 草船借箭的全过程。
● 却说孔明回船 谓鲁肃曰:“每 船上箭约五六 千矣。不费江 东半分之力, 已得十万余箭。
●表达鲁 肃对孔 明的折
●孔明曰:“亮于 三日前已算定 今日有大雾, 因此敢任三日 之限。公瑾教 我十日完办,
●第三部分(6~~7段)写孔 明完成了任务,拆穿了周瑜 的阴谋。
●孔明不仅 通晓军事, 对气象也 很了解
●令人心 ●当夜五更时候,
船已近曹操水
寨。孔明教把 惊之举
船只头西尾东, 一带摆开,就 船上擂鼓呐喊。
●孔明笑曰:“吾 料曹操于重雾 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 取乐,待雾散 便回。”
●大智大 勇,运 筹帷幄
●侧面说 • 却说曹操寨中,
听得擂鼓呐喊,
明孔明 毛玠(jiè)、
●道出前 文答应 周瑜造
• 船到岸时,周 瑜己差五百军 在江边等候搬 箭。孔明教于 船上取之,可 得十余万枝, 都搬入中军帐
•圆满完 成任务
●侧面说 ●鲁肃入见周瑜,
备说孔明取箭
之事。瑜大惊, 慨然叹曰:“孔 明神机妙算,
明孔明 的非凡
吾不如也!”
●定题 ●后人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 江,远近难分 水渺茫。骤雨 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
六年级语文下册 用奇谋孔明借箭 1课件 长春
借箭的准备工作
1.“二十只船,每船要军 士三十人。”
2.“船上皆用青布为幔, 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 边。”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 度;妙:巧妙;算:谋划。惊人的机智, 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判断情势,决策 高明。
1
“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支 箭,何时要用?”
“操军即日降至,若候十日,必误 大事。”
北
曹
吴
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谢箭回营 连船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52022/1/15
“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 不办,甘当重罚。”
2
“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 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 不用竹箭、翎毛、胶漆等物,自有 道理。”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去便 回。”
六年级语文下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 精品优选PPT课件2长春版
•引君入 瓮
• 少顷,旱寨内 弓弩手亦到, 约一万余人, 尽皆向江中放 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 回,头东尾西, 逼近水寨受箭, 一面擂鼓呐喊。
•究竟要 干什么 呢?
• 待至日高雾散,孔 明令收船急回。二 十只船两边束草上, 排满箭枝。孔明令 各船上军士齐声叫 曰:“谢丞相箭!” 比及曹军寨内报知 曹操时,这里船轻 水急,已放回二十 余里,追之不及。 曹操懊悔不已。
•道出前 文答应 周瑜造 箭的原 因
• 船到岸时,周 瑜己差五百军 在江边等候搬 箭。孔明教于 船上取之,可 得十余万枝, 都搬入中军帐 交纳。
•圆满完 成任务
• 鲁肃入见周瑜, 备说孔明取箭 之事。瑜大惊, 慨然叹曰: “孔明神机妙 算,吾不如 也!”
•侧面说 明孔明 的非凡 的才干
• 后人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 江,远近难分 水渺茫。骤雨 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 郎。
用奇谋孔明借 箭下
• 肃领命来见孔明。 孔明日:“吾曾 告子敬,休对公 瑾说,他必要害 我。不想子敬不 肯为我隐讳,今 日果然又弄出事 来。三日内如何 造得十万箭?子 敬只得救我!”
•留下悬 念
• 肃日:“公自取其 祸,我如何救得
•向鲁肃 你?”孔明日:
“望子敬借我二十
求助 只船,每船要军士
三十人,船上皆用 青布为幔,各束草 千余个,分布两边。 吾别有妙用。第三 日包管有十万枝箭。
默默的等待是一场默默的徒劳 若付出必有回报,投入必有结果 那是不是,我还没有投入 是不是付出太少,我默默等待 默默考量自已的信心和爱的程度的做法 是否令我错过适当的机会? 愿你今夜能有一个好梦 如果你在梦中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那是我托明月清风祝福你 爱上你,毕竟也是淡淡的哀愁
六年级语文下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课件3 长春版
1
“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支 箭,何时要用?”
“操军即日降至,若候十日,必误 大事。”
“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 不办,甘当重罚。”
2
“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 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 不用竹箭、翎毛、胶漆等物,自有 道理。”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去便 回。”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联合
(诸葛亮) 派诸葛亮
东吴(周瑜) (鲁肃)
自学程序:
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 会情感------设计作 业
1.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他为什么要借箭? 3.他为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
(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4.交流体会。
估计会出现几种情况:5.小结: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排在了第一位。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真正的智慧的化身。
三、点击诸葛亮的“智慧”1.教师:有人说,诸葛亮是谋略的大师,因为他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人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最精彩。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练读有关段落。
四、三个“臭皮匠”的“智慧”1.教师:读了课文以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
诸葛亮在“任三日之限”前,他到底想到了什么?想好了什么?2.学生自渎课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组织全班交流:想到了草船借箭;想到了三天之后长江之上必有大雾;想到了向鲁肃借船;想到了向曹操借箭;……4.小结: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后,“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板书: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引导学生诵读此句。
欲知孔明怎样“神机妙算”,且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一)与诸葛亮对话“知天”的智慧研读:“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学生结合“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体会诸葛亮“知天”的智慧。
(二)与诸葛亮对话“知人”的智慧1.引导学生将以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预计学生体会到: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在重雾迷江之时贸然出兵,而曹操果然只让弓弩手射箭,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笑”。
教师:《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中,写孔明“曰”的地方有4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1)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2)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3)联系“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4)“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预计学生会写: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必定急矢如雨;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十万枝箭吾定从曹操手中借足。
教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三)与诸葛亮对话“知地”的智慧1.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课文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找出:(1)孔名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2)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从这两句话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计学生会谈:(1)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2)船头只有先朝西,后朝东,才能顺风顺水地回来。
可见诸葛亮考虑问题非常周。
(3)靠近曹军水寨时是空船,所以逆风逆水关系不大。
借完箭回来的时候,船上装满了箭,所以顺风顺水,行驶得快,曹军肯定追不上。
3.教师:难怪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都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预计学生会谈:(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把聪明用在正道上,老想害人。
诸葛亮用在正道上,做大事。
(3)周瑜没有诸葛亮想得周到。
教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
难怪鲁肃亲自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先生真神人也!”4.用奇谋草船借箭后,周瑜和诸葛亮是否就相安无事了呢?(生简答)其实,我们学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只涉及了《三国演义》中极少一部分内容。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内涵相当丰富,同学们课下应该多读一读。
板书设计:用奇谋孔明借箭神机妙算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基础知识:寨山寨营寨安营扎寨擂擂鼓擂台打擂懊懊恼懊悔懊丧羡羡慕艳羡临渊羡鱼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用词准确恰当。
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可以分为“借箭”和“借箭后”两部分来理解。
2.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
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
3.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
4.教学突破点:品读感悟,围绕“奇”字读文体会,了解孔明的智慧与某略。
教法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
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三、指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
2.引导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段。
三.感知课文1.猜一猜,孔明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会想到什么?2.引导学生读原文,从课文的具体内容中找相关的根据,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3.通过朗读促进感受。
四.拓展交流1.引导读过原著的同学向同学汇报自己印象深刻的描写别具特色的语句,吸引更多的同学读原著。
2.在原著中,还有哪些章节或故事也能表现孔明的神机妙算,令你折服,读一读,讲给同学听,能应用上原文中的句段。
板书设计:用奇谋孔明借箭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