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6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研讨说课复习课件提高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研讨说课复习课件提高

8
刘虎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15
4
4
2
8
占小组作品总 1
数的几分之几
15 15 15 15
从图中,你了解
杨华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15
到哪些数学信息?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情境导入
1
王芳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15
2
李军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15
第一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王芳 李军 刘虎 杨华
1
9
人物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5
9
花鸟 人物 其他
5
占小组作品总 1
数的几分之几
9
9
从图中,你了解
到哪些数学信息?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情境导入
第二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花鸟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1
9
人物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5
9
花鸟 人物 其他
5
占小组作品总 1
数的几分之几
9
8
刘虎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15
4
4
2
8
占小组作品总 1
数的几分之几 根据这些信息,
15 15 15 15
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杨华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15
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
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情境导入
第二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花鸟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 =

=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说课教学课件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说课教学课件

24和32
8
30和42
6
13和39
(2) 最大公因数
13
9和27
9
你有什么 (3) 最大公因数
8和9
1
发现?
6和13
1
挑战规则:组长任抽一题,
全组同学可以下位集体讨论, 最后由老师随意点一名同学 发言,如果第一个回答者不 能准确作出回答,允许亲友 团(本组其他成员)一次亲 情帮助的机会,回答正确的 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的一份神 秘礼物。
2、问题: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张饼?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1 8
3 8
1
3 8

1 8

3 +1 = 8
4 8

1 2
(张)
12
答: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 张饼。
练一练
1、 2 5 7 99 9
51 2、
6
3
88 8 4
3、 5 1 6 =1 66 6
7-2 5 999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 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 成最简分数。
2.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右图。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
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3 + 2 + 5 = 3+2+5 =1 11 11 11 11 011பைடு நூலகம்
1-
1 101
=11 11
-
1 011
=11 - 10= 1 11 11
1 答(:2)(其1)他社图会书科占学图、书自总然量科的学和1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011 ;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6精品PPT教学课件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6精品PPT教学课件

8 15
= 1+2+8 15
1 ++ 22 + 8 = 8
11
个个


11
11
1
1

15 15
15
15
15
答:王芳、李军和想刘一虎的想作:品怎一共样占进第行一小同组分作母品总分数数的连11加15 ?。
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020/11/26
4
试一试
1+ +5
1
6
6
6
= 1+5+1 6
王芳 1 15
李军 2 15
刘虎 8 15
杨华 4 15
2020/11/26
3
二、合作探索
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 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 分之几?
1 15
+ 125+
8 15
12 15 15
第一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姓名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王芳 1 15
李军 2 15
刘虎 8 15
杨华 4 15
的和多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9
17
3
10 -( 10 + 10 )
309
=-
200
0
10
10
109
0

10
0
19
答:文学类图书比科技类与工具类的和多占总数的 10 。
2020/11/26
0
12
三、自主练习
4.
小红和小华共同做一批纸花。小红做了 2,小华 做了 17。他们一共完成了几分之几?还剩7几分之
2020/11/26
14
感谢你的阅览

《剪纸中的数学》6PPT课件 图文

《剪纸中的数学》6PPT课件 图文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谓夫妻,难在茫茫人海里相遇,易在柴米油盐中疏离。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 3
二、合作探究
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 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先算花鸟类和人物类作品一共占小 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1 = 5
6
9
9
9
再算其他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1 - 6= =3
1
9
9
3
第二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种类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花鸟 1 9
人物 5 9
其他
二、合作探究
0
三、自主练习
4.
小红和小华共同做一批纸花。小红做了 2 ,小华 做了 17。他们一共完成了几分之几?还剩7几分之

青岛版数学五下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五下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PPT课件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5、6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板书设计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1.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 8和9、17和28、15和32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
1,2,
3,6
2
9,18
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4.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是吧?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剪纸中的数学公因式和最大公因式_青岛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剪纸中的数学公因式和最大公因式_青岛版

剪纸中的数学—公因式和最大公因式课题: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些剪纸作品,请大家来欣赏。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这些美丽的剪纸都是用什么形状的彩纸剪出来的?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裁纸可不简单啊!2、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剪纸小组的同学在裁纸时就遇到了一些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里面的信息,你能说出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吗?3、再认真阅读,看同学们对剪纸有什么要求?理解“整厘米和剪完后没有剩余”。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尝试猜想。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师:同学们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想,非常好!但猜想只是成功的开始,纠结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口说无凭,还要我们怎么办?(验证)(二)操作验证。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设: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师:这些方法都不错。

那你想一想,如果用摆一摆的方法,怎样能很快知道结果呢?(生说)课件演示用1厘米的正方形摆。

师:正方形的边长还可以是几厘米呢?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验证我们的猜想。

(三)交流展示。

师:通过亲自动手,找到符合要求的正方形了吗?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结果?学生汇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90页到第92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剪纸图形和相关的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剪纸图形,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剪纸图形是如何制作的,其中包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如何在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加减计算中,先通分再计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相关的例题。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简洁的图形,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90页到第92页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剪纸图形,尝试自己制作,并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针对难点,设计富有层次的剪纸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8.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对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评价,从作品的美观程度、创意性、数学元素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
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剪纸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5.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剪纸作品。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6.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利用剪纸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剪纸中数学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剪纸作品。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知识讲解,巩固提升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同时,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_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_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_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的意义
2、在数轴上表示数
校园科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假分数
(3)分数与除法
(4)大小比较
2、分数的基本性质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约分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4、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平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1、通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混合运算
六、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
1、设计调查表。

2、复式条形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

4、折线统计图的误导
七、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
(2)正方体
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八、下跳棋——可能性(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青岛版剪纸中的数学

青岛版剪纸中的数学

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名称:分数加减法(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29-50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例、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探索和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预习提纲课时划分: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2课时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2课时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2课时信息窗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综合应用 1课时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页。

教材简析:《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精选】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目录

【精选】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目录

【精选】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及描述路线图
第五单元:关注环境——分数加减法(二)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体积、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相关链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回顾整理——总复习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doc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doc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第一课时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页。

教材简析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

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剪纸中的数学》数学教学PPT课件(6篇)

《剪纸中的数学》数学教学PPT课件(6篇)

这是一个8位数的电话号码: ABCDEFGH
这个电话号码满足以下条件:
A是32和24的最大公因数; 8
B是最小的合数:4
C是最小的质数:2
D是4和8的最大公因数:4
E是3的最小的倍数:3
F比任意两个非0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还要小:0
G是16和40的最大公因数 :8
H 是36和45的最大公因数:9
这个电话号码可能是(
18的倍数:18、3366、54、7272…… 12和18的公倍数: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36。
返回
二、合作探索
还可以用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2 12 18 36 9
23
…… 用公因数2去除 …… 用公因数3去除 ……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 × × = 36
6

3
(米)
10 10 10
答:还剩 3 米. 10
应用题。
(1)讲桌宽 6 米,长
10 3
比宽多 10 米。讲桌长多 少米?
本课小结
(1)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
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 最简分数,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剪纸中的学问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 剪完没有剩余
用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用边长是 2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用边长是 3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用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没有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研讨说课复习课件(第6课时)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剪纸中的数学》研讨说课复习课件(第6课时)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主要有列举法、 大数翻倍法、画图法和短除法。其中,最常用的是 列举法和短除法。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 积。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 那个数。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课后作业 课本: 第44页第7、8题
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 除不尽时,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还 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分母是10、100、1000……的 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二是分母不是10、100、 1000……的分数,可先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
试一试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先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它分别乘
2、3……符合要求的数为48,所以有48人。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一篮鸡蛋,若5个5个地数,最后余1个;若4个4个地数, 最后也余一个;若3个3个地数,最后还余1个。篮中至少 有多少个鸡蛋?
思路分析:
根据题意,鸡蛋的总数减去1后,5个5个或4个4个或3个3个地数 都能正好数完,要求至少有多少个鸡蛋,鸡蛋的个数应该比3、 4、5的最小公倍数多1。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探究新知
你能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先写出12的倍数,再从中找出18的倍数。
12的倍数:12、24、36、48、60、72…… 12和18的公倍数: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36。
返回
分数加减法(一)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探究新知
你能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先写出18的倍数,再从中找出12的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花鸟 1 9
人物 5 9
其他
二、合作探究
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 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5
1-
- 9
9
9
1
5
=9- 9 - 9
第二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种类 花鸟 人物 其他
占小组作 1
5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9
9
1 9个9
=3 9
1
1
5 个 9 1个9
=1 3
答: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 1 。 3
7
三、自主练习
5.
3 + 2+ (=9 ) 14 17 17 17 17
7 + 4- (=9 ) 2 15 15 15 15
1 - 3- =(7 ) 9 19 19 19
7 + (1+) (=7 ) 15 23 23 23 23
李军 2 15
刘虎 8 15
杨华 4 15
8 15
= 1+2+8 15
1 ++ 22 + 8 = 8
11
个个


11
11
1
1

15 15
15
15
15
答:王芳、李军和想刘一虎的想作:品怎一共样占进第行一小同组分作母品总分数数的连11加15 ?。
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试一试
1+ +5
1
6
1 115
第一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姓名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王芳 1 15
李军 2 15
刘虎 8 15
杨华 4 15
二、合作探索
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 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 分之几?
1 15
+ 125+
8 15
12 15 15
第一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姓名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王芳 1 15
《剪纸中的数学》6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一、情境导入
第一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姓名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王芳 1 15
李军 2 15
刘虎 8 15
杨华 4 15
第二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种类
占小组作品 总数的几分 之几
花鸟 1 9
0
= 59
10
答:科技0、文学、工具类图书一共占总数的
59 10

0
三、自主练习
3. 春光小学图书室科技类图书占 1170,文学类图书
占 1390,工具类占
,3 其他类占
10
0 。1410
(2)文0 学类图书比科0技类与工具类 0
的和多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9
17
3
10 -( 10 + 10 )
309
6
6
= 1+5+1 6
=7 6
5+ +2
8
9
9
9
= 5+2+8 9
= 15 9 5
= 3
二、合作探究
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 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先算花鸟类和人物类作品一共占小 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1 = 5
6
9
9
9
再算其他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1 - 6= =3
1
9
9
3
第二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1-2
12
1
1
5
= 122 - 12 - 12
=6 12
=1 2 1
答:种西红柿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2 。
三、自主练习
2.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1)
4 9

2 9

5 9
(2) 1138-
178-
5 18
= 4+2+5 9+9+9

1 217
×
4
2
5
改正: 9 +
+ 9
试一试
1 - 1-
3
8
8
8
1
3
=8- 8 - 8
=4 8
=1 2
7 + -1
5
12 12 12
= 7 + 1-5 12
=3 12
=1 4
想一想:怎样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主练习
1. 一块菜地,它的 112种韭菜, 种152芹菜,其余的
种西红柿。种西红柿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1
5
1-
9
= 13-7-5 18
=1 √ 18
= 4+2+5 9
= 11 9
三、自主练习
3. 春光小学图书室科技类图书占 1170,文学类图书
占 1390,工具类占
,3 其他类占
10
0 。1410
(1)科0 技、文学、工0具类图书一共 0
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7 39
3
10 + 10 + 10

107+39+0 1030
人物 5 9
其他
1 王芳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15 李军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2
15 8 刘虎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15 杨华的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4 15
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 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1 花鸟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9
5 人物类作品占小组作品总数的 9
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 总数的几分之几?
=-
200
0
10
10
109
0

10
0
19
答:文学类图书比科技类与工具类的和多占总数的 10 。
0
三、自主练习
4.
小红和小华共同做一批纸花。小红做了 2,小华 做了 17。他们一共完成了几分之几?还剩7几分之
Hale Waihona Puke 几没完成?21
3
7+7 = 7
答:他们一共完成了 3 。
7
3
4
1- 7 = 7
答:还剩 4没完成。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
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 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 分之几?
先算王芳和李军的作品一共占第一 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1 = 2
3
15 15
15
再算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 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3 = 8
15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