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合集下载

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措施

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措施

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措施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犯罪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金融犯罪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措施。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预防金融犯罪的重要举措。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密切监测金融市场的动态,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金融犯罪活动。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促使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金融交易的合法合规。

其次,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打击金融犯罪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当建立健全的金融犯罪法律框架,对各类金融犯罪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

同时,建立跨国司法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共同打击跨境金融犯罪活动。

另外,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也是预防金融犯罪的有效途径。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于金融犯罪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和专业素养,有效防范潜在的金融犯罪风险。

此外,运用科技手段也可以提高金融犯罪的识别和打击效率。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建立智能化的风险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金融犯罪活动。

综上所述,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全社会都应当密切合作,共同加大力度,采
取多种手段,全面提升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能力,构建一个安全稳
健的金融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推动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金融系统中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金融系统腐败的现象不仅仅是个别个体的行为,而是系统性的问题。

因此,对于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对其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金融系统腐败的现状金融系统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内部的人员贪污和渎职,例如银行柜员私自操作客户账户,为自己牟利;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勾结和串谋,例如虚高股票价格,通过内部人员操作来获取暴利,给客户和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损失;三是金融借贷市场的腐败现象,例如利用贷款机会来进行腐败,承揽不合理的工程和工程建设,存在内部红包等行为。

不仅如此,金融系统腐败的现象还表现在金融监管机构内部,例如借助职权收受贿赂,对一些不法行为视而不见。

这种行为会给金融机构和整个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

金融系统的腐败现象有时甚至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二、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原因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益诱惑。

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资金流动,很多人看到这些资金就会产生贪念,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利用自己的职权和权力进行腐败和渎职行为。

其次,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少缺陷和漏洞,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有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腐败现象在金融系统中泛滥。

第三,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因素之一。

当前,行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和对道德伦理的认知水平还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创新和生产经营所需。

一些金融业务员工的业务能力有限,很难对金融市场中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处理。

三、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防范措施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防范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需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金融系统腐败现象。

以下是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预防职务犯罪

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预防职务犯罪

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预防职务犯罪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能否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和各类案件的发生,是确保业务经营稳健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金融案件逐年攀升,作案手段之高明,手法之隐蔽,涉嫌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都有日益升高的趋势。

在之种形式下,我们作为金融系统的员工。

就真的束手无策、防不胜防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方法不仅有,而且还很简单,那就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银行的安全体系就象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我们每一个员工就象这根链条的一个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链条出现缺口乃至断裂,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每个员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那么银行的金融风险就会大大的降低,银行的安全运行也就有了保障。

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金融系统和农行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实施细则出台得越来越多,制订的越来越细,然而我们从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内部通报中感觉到的却是金融系统诉讼案件越来越多,离我们似乎也越来越近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我们有一些员工的法规意识很淡薄,规章制度在一些地方被棚架。

各项规章制度没有真正的被落到实处。

近年来,特别是综合应用系统推广以来,我行通过转发上级行文件,制订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岗位责任制、实施契约化管理办法,通过检查、考试、通报等种种方式将会计出纳法规制度向基层进行传达、贯彻和落实,予以重申、再申、再重申,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三令五申,以强调其重要性。

“新一代”系统的就用在我行已有近四年了,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农行的很多方面产生了持续的、长远的影响。

想必大家对其“新”及其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变化深有感受。

概括地讲有以下五个方面“⑴思想新——现向操作的设计思想;⑵操作新——面向客户的劳动组合;⑶方式新——独特的核算、平账机制;⑷体系新——便捷有序的清算体系;⑸管理新——综合分层的内控体系。

综合应用系统的这些变化给我们的会计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是: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业务处理的复杂度;进一步加强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使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得到一定的保证。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作者:佚名2006/2/23 11:32:02 来源:中审网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平稳的金融秩序、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条件。

而近年来出现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涉案数额不断增长,且影响恶劣,损失巨大。

本文拟通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原因及一些案例的分析,来寻求惩治与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也给大家敲敲警钟,以达到保护国家财产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目的。

案犯用何手段从何环节下手?金融系统的经济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种犯罪。

掌有审批贷款、批提现金、单位基建等权力的领导、信贷员多是通过审批收受钱、物;会计、出纳等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多是利用自己掌握现金的工作之便直接侵吞或挪用公款。

案犯作案手段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企事业单位、个体企业急需批贷款之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索贿受贿。

如我区龙华信用社副经理兼龙华信用社主任卓惠庭,龙华农村信用社副主任郑锦福、信贷员许金平,农行龙华支行计划信贷部副主任赵海浪,中行龙华支行信贷员古林军等5人,就是再批贷款给10多各贷款单位的过程中互相勾结,时分时合,大肆索取、收受人民币、港币、地皮、手提电话等贿赂。

卓、郑、许、赵四人还应贷款单位邀请到澳门旅游,在境外收受港币、赌博筹码等贿赂。

二是利用批准提现金的职权受贿及挪用公益金炒股。

如福永信用社内勤主任罗志文,批准搞装修的工头庄某提取现金人民币425万元。

为此,庄送给罗“好处费”4万元,罗如数收下。

罗还利用自己一人经管信用社公益金之便,从帐上挪用公款10万,用于个人炒股。

三是采取存款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等方法贪污、挪用公款。

如福永信用社凤凰分社出纳员王四新,在协助凤凰村委代收屋地款中将2万元收款单撕毁,贪污2万元。

此外还采取收储不记帐,私自保管存款传票、底单的手段挪用储户存款共计9万多元。

四是利用购买办公楼和支付楼款之机收受贿赂。

如农行龙华支行副行长兼龙华信用社总经理江德珍,1993年主持购买位于龙华镇某村的两栋楼宇作办公场所,并于1994年春节支付500万元楼款给该村过春节。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区际,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表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

(1)犯罪手段从过去的以权谋私和监守自盗转向运用专业知识,利用金融业务程序,制造漏洞进行作案,犯罪的隐蔽性增强。

金融领域贪污犯罪贿赂等职务犯罪一般依附于金融业务实际。

由于近年来金融经营管理市场化进程加快,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犯罪依附于金融业务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如福建省在上世纪90年代前5年连续查办了10名银行行长利用审批贷款受贿的案件。

而再此后的5年里,这类案件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利用金融业务的时间差、地点差、利息差、行际差作案逐渐增多,这种行趋势在新兴的证券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1998年以来,各级检察机关每年都在这个领域查办一批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

反映出来的情况是,一些证券从业人员透支挪用巨额公款为个人进行股票交易,违反规章允许或放纵股民进行透支交易、利用变更电脑数据贪污或挪用股民保证金等。

这类犯罪作案过程隐秘,在股票上升是由于有盈利,容易迅速平仓而不易被发觉,往往要等到股市下挫,出现巨额亏损无法平仓时,犯罪才得以暴露。

(2)犯罪主体以金融机构领导特别是基层金融单位负责人为主,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共同犯罪增多,法人犯罪时有发生。

金融机构领导贪污贿赂等犯罪往往与管理决策权力相关联,因而掌握相应权力的金融机构领导各别是基层金融单位负责人犯罪一直占较大比例。

同时由于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金融秩序混乱,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一些从事具体操作工作的人员同样有机会实施犯罪。

这就使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日趋基层化、低龄化,基层一线和年轻的从业人员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福建省查办的案件中就发现有年仅21岁的出纳库管员,监守自盗外汇库款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年仅25岁的证券公司报盘员,透支上千万元公款进行个人炒股。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管理秩序,关系着国家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

当前,金融领域内的腐败现象呈现出严峻态势,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贪污、贿赂、挪用、占用、侵吞公款的手段不断翻新,数额越来越大。

仅对我市1996年以来金融领域内发生的经济犯罪的调查发现,我市司法机关查处的金融领域内的经济犯罪案件,占这一时期立案查办案件总数的20%.因此,笔者对我市金融部门近年来所发生的经济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特点,寻求金融领域内部人员腐败的原因,研究预防对策,对遏制金融腐败的上升势头,维护金融秩序,确保我市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特点(一)违法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智能性。

随着金融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由原始的存储环节上的虚设帐户,到支取环节的截扣利息,又逐渐发展到伪造结付单据、偷盖他人印鉴套取国库款,甚至内外勾结,以钻法律政策空子,篡改计算机程序,集中反映了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及智能性。

结合实践发现,目前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假授权,透支信用卡套取国库款;2、利用业务及身兼多职的便利条件,制造假进帐单,然后伺机在结算时扣押资金以平帐;3、利用金融系统发放兑付各种有价债券、凭证之机贪污公款;4、利用出具“高息代保管”单据,截留储户存款;5、利用多种手段,谋得其它银行储蓄所结息清单,然后利用利息补差款项顶本金,并以假名骗取银行利息补差;6、违反银行双人双枪取款押送制度,变双人取送款为单人取送款,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

此外,还有虚设帐户、假填存折、收入不入帐、伪造凭证、擅改金融业务计算机程序、贪污国库款等手段。

(二)犯罪主体各层次普遍存在。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主体多为基层单位的领导或者会计、出纳、复核员、储蓄所长及储蓄员等年轻业务干部或直接保管现款的业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或乘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伺机作案。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从事融资活动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治理秩序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治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众所周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财产缺失庞大,不仅损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合法利益,更严峻地损害宽敞存款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固。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差不多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将在分析现时期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差不多情形的基础上,概括其特点,分析其成因,并为更好地预防金融机构犯罪提出计策性建议。

一、现时期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复杂性金融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

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爱护〞功能。

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金融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因此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能够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阻碍,公布或隐秘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二)隐藏性一样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猛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

而职务犯罪是金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其侵犯的对象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一样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截了当侵害对象。

因此,别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的职务内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截了当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三)智能性犯罪形式多样,手段隐藏智能化。

随着金融系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向智能化、技术化方向进展。

有的犯罪分子为了躲避法律制裁,往往将多种犯罪交错在一起,制造〝案中案〞,作案手段比较高超,反侦察能力增强。

如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

如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

如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从业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占有或挪用他人财物的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金融领域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因此,预防金融职务犯罪至关重要。

下面将提供一些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1.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并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监管和查验。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2.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了解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风险意识。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3.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并设置合理的审批和监督机制。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

4.加强风险管理和反洗钱工作: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控制。

同时,加强反洗钱工作,建立健全的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监测机制,防止金融机构被用于洗钱或其他非法活动。

5.提高信息技术安全保障: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保护和风险防范,防止黑客和其他非法分子入侵系统,造成财产损失和业务中断。

6.建立举报机制和加强法律惩处:金融机构应建立公正、透明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客户对涉嫌犯罪行为进行举报。

同时,加强对金融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和风险。

7.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金融犯罪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才能有效打击。

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的合作,分享信息和情报,共同打击跨国金融犯罪。

金融工作中职务犯罪及预防

金融工作中职务犯罪及预防

2、私分国有资产(刑法396条) 、私分国有资产(刑法396条)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 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 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 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 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 大的行为。 大的行为。 立案标准:累计数额满10万元 数额满10万元。 立案标准:累计数额满10万元。 刑罚:单罚制, 刑罚:单罚制,即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其他直接责任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 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7年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 徒刑,并处罚金。 犯罪表现: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以管理费、 犯罪表现: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以管理费、 奖金等名义发给职工。 奖金等名义发给职工。单位领导看似为职工谋 了福利,实则触犯了《刑法》,自己受处罚、 》,自己受处罚 了福利,实则触犯了《刑法》,自己受处罚、 职工也要退款。 职工也要退款。
2、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便利,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者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侵犯公民的人身和民主权利,破 坏国家的社会组织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什么是国家工作人员? 什么是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赂行 为。有的金融诈骗犯罪就是不法分子利用重金
与管理决策权力相关联 , 金融单位负责人犯罪一直 占较大 比例 。由于一些基层单位金融秩序混乱 , 管 理不严 , 制度不落实 , 一些从事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 也有机会实施犯罪 , 基层一线年轻从业人员所 占的 比例越来越高 , 这就使犯罪 日趋基层化 、 低龄化 。 由于金融业务交叉 , 计算机联网操作 , 单独作案成功 率越来越低 , 因而金融从业人员之间 , 甚至是金融从
见。 0 2 世纪 9 年代初期 , 0 贪污贿赂上百万元在金融 领域 比较少见 。 然而 , 近年来 , 金融 贪污贿赂等犯 罪 案件数 逐渐 上升 ,上千万元 的特大案件逐年增 多 , 20 0 8年以来 ,仅福 建省就查_、 力百万元 以上案件 2 9
件 , 中上千万元 以上的案件就有 5 。据对一些 其 件 典型案件分析 , 犯罪巨额账 款多被犯罪分子用于个
犯罪手段从过去的以权谋私和监守 白盗转 向运 用专业知识 , 利用金融业务程序制造漏洞作案 , 犯罪 手段的隐蔽性增强 。金融领域贪污 、 贿赂等 职务犯 罪一般依 附于金融业务实 际, 近年来 , 金融经营管理 市场化进程加快 , 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 , 犯罪依 附于 金融业务的表现形式发生 了变化 。 金融从业人 员凭
( ) 害后 果 严 重 化 四 危
金融领 域职务犯 罪严 重损 害了金融 机构 的信
誉, 容易引发严重 的社会 问题 。 从查 处的金融违规 、
金融 诈 骗 犯 罪 中 大都 能 发 现金 融 从 业 人 员 的贪 污 贿
犯罪主体以金融机构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负责
人 为主 ,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同犯罪增多 , 并 共 法人 犯罪时有发生 。 金融机构领导贪污贿赂等犯罪往往

积极防范银行业职务犯罪

积极防范银行业职务犯罪

积极防范银行业职务犯罪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的金融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内部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主观上法制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滋生蔓延所造成的。

但从客观方面来讲、银行系统在体制、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银行业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社会因素。

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是滋生金融犯罪的温床。

交换的属性和市场价值规律会产生某种盲动性,必然有竞争,而犯罪也受竞争支配,因此,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仍然是产生犯罪所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

这些因素表现为:拜金主义、追求盈利不择手段、个人本位和利己动机。

国有商业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消极因素也经常会侵蚀到银行从业人员队伍中来,这是金融系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社会因素。

2、管理因素。

应该来讲,我国银行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但从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懈有直接关系。

由于管理上存有许多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是之所以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

如,有的内部存在会计、国库、发行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印鉴、凭证、票据保管不严,对过期作废的重要凭证不及时清理,随意摆放;有的不严格执行各种电子化管理系统,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

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诱发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

3、用人机制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也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新设金融机构、扩大营业网点,员工队伍迅速膨胀,也带来注重扩张,相互竞争,用人失察、失教、失管的问题。

在选人、用人上把关不严,人员上岗定位后疏于教育管理。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腐败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从业人员通过滥用权力、违规操作、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非法私利的行为。

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极具隐蔽性:金融腐败通常发生在金融机构内部和金融从业人员之间,涉及到复杂的业务流程和规则。

因此,金融腐败常常被隐藏得十分隐蔽,很难被外界察觉。

二、巨大的经济影响:由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性,一起金融腐败事件常常导致巨额财务损失。

这不仅会直接损害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利益,还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市场信心,扰乱金融秩序。

三、长期的影响:金融腐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通常会长期存在。

除了经济上的损失,金融腐败还会破坏公众的信任和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给整个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金融腐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不健全:金融腐败往往与制度的薄弱和缺失有关。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不够明确,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大,容易导致金融腐败的产生。

二、道德观念淡薄:金融腐败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关。

如果社会上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重利轻德的风气,金融腐败现象易于滋生和蔓延。

三、利益诱惑强烈:金融业务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和利益,金融从业人员经常面临着极大的利益诱惑。

如果他们缺乏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就容易被经济利益驱使,陷入金融腐败的泥潭。

为了预防和打击金融腐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监管的效力和透明度,防止金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金融腐败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对金融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自律意识。

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降低金融腐败的发生率。

四、加强国际合作:金融腐败往往具有跨国性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金融腐败。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与警示教育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与警示教育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与警示教育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关键职责。

然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内部也面临着职务犯罪的严峻挑战。

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银行的经济利益,破坏了金融秩序,更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因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现象,加强警示教育,对于防范和遏制此类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常见类型1、贪污受贿这是商业银行职务犯罪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某些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例如,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收受企业的贿赂,违规发放贷款。

2、挪用公款将银行的公款挪作个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超过规定期限未还,或者进行营利活动、非法活动。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银行资金的正常流转和安全。

3、金融诈骗通过伪造金融票据、信用证、信用卡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

或者利用内部信息优势,操纵金融市场,获取非法利益。

4、违法发放贷款在未严格审查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下,违规发放贷款,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成因1、利益诱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金钱、物质等利益的诱惑,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为了追求个人私利,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2、内部控制薄弱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存在漏洞,对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制约不足,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3、职业道德缺失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对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置若罔闻,漠视职业责任和社会信任。

4、外部环境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行业竞争压力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增加职务犯罪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危害1、经济损失职务犯罪导致银行资金流失,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2、声誉损害一旦发生职务犯罪事件,银行的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业务萎缩。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管理秩序,关系着国家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

当前,金融领域内的腐败现象呈现出严峻态势,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贪污、贿赂、挪用、占用、侵吞公款的手段不断翻新,数额越来越大。

经过对我们金融企业近年来所发生的经济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特点,寻求金融领域内部人员腐败的原因,研究预防对策,对遏制金融腐败的上升势头,维护金融秩序,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特点(一)违法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智能性。

随着金融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由原始的存储环节上的虚设帐户,到支取环节的截扣利息,又逐渐发展到伪造结付单据、偷盖他人印鉴套取国库款,甚至内外勾结,钻法律政策空子,篡改计算机程序,集中反映了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及智能性。

结合实践发现,目前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假授权,透支信用卡套取国库款;2、利用联系业务及身兼多职的便利条件,制造假进帐单,然后伺机在结算时扣押企业资金以平帐;3、利用金融系统发放兑付各种有价债券、凭证之机贪污公款;4、利用出具“高息代保管”单据,截留储户存款;5、利用多种手段,谋得其它银行储蓄所结息清单,然后利用利息补差款项顶本金,并以假名骗取银行利息补差;6、违反银行双人押运存取款制度,变双人存取款为单人存取款,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

此外,还有虚设帐户、假填存折、收入不入帐、伪造凭证、擅改金融业务计算机程序、贪污国库款等手段。

(二)犯罪主体各层次普遍存在。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主体多为基层单位的领导或者会计、出纳、复核员、储蓄所长及储蓄员等年轻业务干部或直接保管现款的业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或乘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伺机作案。

(三)涉案数额大,经济损失严重。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案件绝大多数都是十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而且,犯罪分子为了满足各种欲望,将公款用于个人及家庭高消费,或用于营利性活动,甚至用于嫖娼、赌博等非法活动,致使公款无法追回,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大,损失重,社会影响恶劣。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金融系统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犯罪特别是金融职务犯罪往往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波,其危害性更甚于其它犯罪。

本文就金融职务犯罪形态特点、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作粗浅的探讨,希望有益于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金融职务犯罪的形态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利用从事融资活动的职务之便,侵犯公共财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其它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金融犯罪形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确规定以职务便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

二是法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犯罪构成要件,但犯罪的构成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职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银行人员购买伪币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

三是金融机构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手段又触犯了其它罪名,如伪造、变造金融罪证罪。

银行业务包括会计结算、出纳、储蓄、信贷、信用卡等方面,金融犯罪主要体现在这些业务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是多种手段并用、各种行为交叉,在一种业务中使用的手段,也可能在另一种业务中使用。

以下所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根据金融业务性质,以岗位特征划分形态的。

1、结算业务中的犯罪形式结算是指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拔等经济活动需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分为货币结算和转帐结算,银行的结算主要为转帐结算,转帐结算中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主要针对结算凭证和会计帐本,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伪造:涂改结算凭证,隐匿、销毁记帐单据侵吞银行资金,利用空头结算凭证或者重复利用结算凭证骗取银行资金;虚构收付关系贪污银行资金;虚构伪造存款帐户或付款凭证挪用银行资金;收帐、重复出帐挪占银行资金、非法多次转帐、改变资金正常流向占用银行资金;非法拆借客户资金;利用结算时间差套取银行资金等。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金融领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好的金融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客户创造财富,也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法从业人员,他们通过滥用职务的权力和资源,实施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给金融市场和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

一、法律法规的缺陷在金融领域,各种借贷、投资、理财等活动都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约束。

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不足,导致一些法律法规的缺陷,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一些法律法规没有完善的惩罚措施,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一些法律法规的监管机构不严格,导致不法从业人员有机可乘,操纵市场行为。

这些都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行业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但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从业人员因为过分追求利益,采取贪污、受贿、诈骗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他们往往不顾法律法规的限制,违反职业道德和规范,给客户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三、公司制度的缺陷金融机构是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供着各种金融服务,并且对从业人员进行着严格的管理。

但是,在一些公司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往往会导致从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

例如,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利益,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对客户放宽风险控制,或者提供虚假的回报信息,造成客户的巨大损失,给公司和整个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金融领域需要高素质、高操守的从业人员,因为他们处理的是客户的财富和利益,需要具备敬业、稳重、诚实等职业素质。

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这些素质,他们贪图个人利益,追逐金钱,往往冒着违规风险,一旦违法被发现,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法律法规的缺陷、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制度的缺陷和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等。

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的违珐 违 规 违纪 案件 .绝 大部 分涉 案人员 利用 担 当金融 中层 主 管人 岗位 ;中层 以 上高 级管 理 岗位 ,手 中掌 握 着 系统各 专 业 各 岗位 职 务的便 利 既没 有 完全履 行 职责 范围 人 、 、 大权 的经 营 决策 或管 理 层 有上 升趋 势 。五是 从 钱 物
污; 利用 微机 操 作信 息 处 理之 便 虚设 账 外账 , 收存款 不 是金 融从 业 人员 受 到社会 上 不 法分 子 的腐 蚀 拉拢 .铤 而 吸
人 账 挪作 他用 ;以及 内外 勾 结摘 资金 体 外循 珂_ 荨共 同作 走 险 以身试 法 。 案 。 二是 从 发 案 的部 位看 。一 线 操作 岗 位如 会计 、 蓄 、 储
内应 当履 行 的 义 务 .又逾越 职 权 滥用 手中掌 握 的职 权 图 涉 嫌犯 罪 的主 体来 看 . 轻人 、 年 基层 部 门 的领 导居 多 。
谋 私 利 ,形成 职 务 犯罪 的 案件 屡 有 发生 且居 高 不下 。根
二、 金融职 务 犯 罪原 因 据去 年 有关 统 计数 字 , 作 案 人员 涉 案的 性 质来 看 . 从 挪用 引发 职 务犯罪 的原 因是多 方 面 的 ,有思 想道 德 的滑 和 贪污 案 件 仍 然 突 出 。仅 去 年 金 融 系统 立 案 查处 挪 用 、 坡 , 有制 度不 健 全 的漏洞 . 有管 理 不严 、 督 不力 . 有肪 监 更 贪污 案 件分 别 占经 拼案 件 总数 的 4 %和 3 % ; 中百万 范鸯 处 不 力 ; 主观 的 、 7 1 其 有 客观 的 , 结起 来 主要有 以 下 几 归 元 以上 挪用 案 件和 贪 污案 件 分 别 占百万 元 经济 案件 总 数 个 方 面 : 的 6 %和 2 %。 案 人员 利用 其 主 管审 批 、 拨 资金 , 2 8 涉 调 管 主观 因素 是关 键 。金融 职 务 犯罪 行 为人 是 职 务 犯 罪 理 、 配 公 共财 物等 的权 力 . 取侵 吞 、 支 采 窃取 、 取 或者 其 的 内在 因素 ,是行 为 人 的犯 罪动 因 .是 根本 性 的犯 罪 原 骗 他 手段 非珐 占用 公菇 财物 作 案 。其 主 要特 点 :一 是从 涉 因 。主要 是行 为 人的 世 界观 、 行观 、 人 价值 观 受 到强 烈 的 案 手段 来 看 作 案 人利用 职 务的便 利 以赔 谋 私 、以贷 谋 冲击 造成 的 心态 的变 异 。 些 人受 市场 经 济 的冲击 , 到 某 看 私 ,接 受 贿 略 ;利 用 职务 之便 伪 造凭 证支 取 现金 予 以贪 别人 从银 行 贷款 发 财致 富 . 生严 重 的心 理 失 衡感 。 别 产 特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背景金融领域是一个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行业。

然而,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违纪问题日益突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违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金融领域的高盈利性质使得某些从业人员寻求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他们可能通过内幕交易、挪用资金等手段来获取巨额利润。

2. 监管不严: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

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足,监管规则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3. 道德风险: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往往面临巨大的道德挑战。

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诚信和责任感,从而出现了各种违规行为。

4. 内部控制不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容易造成违纪问题的发生。

例如,内部审计制度薄弱、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监督和执法,严惩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 完善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健全审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防止违纪问题的发生。

3. 增强道德教育:加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培养诚信和责任感,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4.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增加金融领域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筛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人才,降低潜在违纪风险。

结论金融领域违纪问题的发生对行业形象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提高道德教育和行业准入门槛等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金融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金融业职务犯罪也时有发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于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一、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
1. 利益驱动。

金融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行业,其中涉及
的利益环节也比较复杂。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看到其中的利益,便产生了非法占有财产的想法。

比如,金融机构的内部人员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资料、恶意操作账户等途径来进行非法占有。

2. 管理不规范。

一些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不规范,或者
是内部监管不严格,也是导致金融业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可能会利用制度漏洞,逃避监管进行违法操作。

3. 个人素质不足。

金融业作为一个高端行业,要求从业
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不足的情况。

这些人可能对待工作不认真,对待客户不公平或者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这些行为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负面影响,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4. 经济环境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贪污腐败的诱惑、考核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等也是导致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之一。

市场经济的变化,可能会对金融机构产生一定的经济
压力,而一些员工可能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便考虑采取不良手段,进行违法操作。

二、金融业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监督。

金融机构应该在招聘、培养和考核人员方面下功夫,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内部意识形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集体员工的道德约定。

2. 审慎立法和加强监管。

立法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对
金融业内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对违法者要依法惩处,从重处罚,使之产生威慑作用。

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和处理,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内部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
完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

同时,也要实现内部管理信息的透明化,便于管理人员对员工工作的监督和控制,也方便客户对机构的监督。

4. 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依据客户
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最低风险保证金制度。

对于不同的客户群体要实行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要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类风险,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总之,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是不可阻挡的,职务犯罪的发生也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完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管理,可以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保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