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

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

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

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

“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

《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

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

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

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

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

”《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由于其发病突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有听力下降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外耳道、鼓膜、中耳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

诊断性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

药物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治疗,以促进听力的恢复。

物理治疗:采用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眩晕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饮食调理: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B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随访:在患者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听力恢复情况及药物副作用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突发性耳聋的预防知识,提醒其注意保护听力。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临床路径主要包括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可以得到恢复或改善。

通过宣传预防知识,可以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SHL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血管扩张剂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年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年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暴聋是突发性耳聋的一种,指突然发生的,听力急剧下降或完全丧失的耳聋症状。

中医认为暴聋一般是由于外感寒湿风邪侵袭,或因心火横逆、肾阳不足、肝郁气滞等内因引起。

因此,暴聋的治疗应采用中医药的综合调理措施,包括针灸、中药药物、穴位按摩等多种方法。

以下是暴聋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步骤:步骤一:判断病因和病情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脉情况,可能对患者的体寒体热、气虚气实等进行辨证施治。

步骤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暴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从而促进听神经的修复和恢复听力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听宫、风池、感冒、四神聪等。

对于寒湿阻滞的暴聋患者,可以选择激活经络、祛寒湿的穴位进行针灸。

步骤三:中药药物治疗中药药物是中医治疗暴聋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附子、木通等。

白术能够健脾益气,木通可以通络化瘀,附子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步骤四: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中医调理方式,对于暴聋的护理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听宫、听会、风池、太阳穴等。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力度,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步骤五: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暴聋与人体的阴阳平衡有关,因此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

建议患者多食用温补类食物,如红枣、生姜、龟肉等,以温补肾阳、祛寒湿。

同时,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耳部的不适感。

步骤六:生活习惯调整暴聋患者在生活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要保持充足的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湿邪侵袭。

总之,暴聋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针灸治疗、中药药物、穴位按摩、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考虑和个体化的治疗。

暴聋临床路径表单

暴聋临床路径表单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 暴聋病(ICD10:BRE070)西医: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入院时间: 年月日时开始治疗时间: 年月日时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天实际住院日: 天时间入院1天入院2-3天主要诊疗项目□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确定常规治疗方案□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病情□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重点工作长期医嘱:□护理常规□饮食□药物治疗□特色治疗□物理治疗临时医嘱:□专科常规检查□纯音听阈测听检查(若已作,医嘱需录入说明)□声导抗检查(若已作,医嘱需说明)□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三大常规、凝血、生化、心电图、胸部X光片)□安排针灸等科会诊□酌情安排影像学等检查(ABR、MR等)四诊记录听力损失□;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其他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辨证论治风邪外犯证□血瘀耳窍证□指导按摩治疗□指导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四诊记录听力损失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鸣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堵塞感加重□未愈□好转□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之一加重□未愈□好转□痊愈□其他□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辨证施护□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辨证施护□饮食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时间时间医师签名时间时间时间入院第4-7天入院第8-10天主要诊疗项目□各级医生查房□完成病程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初步评估疗效□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各级医生查房□完成病程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评估治疗效果、预后□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重点工作临时医嘱:□检查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四诊记录听力损失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鸣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堵塞感加重□未愈□好转□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之一加重□未愈□好转□痊愈□其他□检查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临时医嘱:□检查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复查纯音听阈测听□复查声导抗检查四诊记录听力损失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鸣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堵塞感加重□未愈□好转□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之一加重□未愈□好转□痊愈□其他□检查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主要护理工作□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完成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出院准备及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时间时间医师签名时间时间时间入院第11天(出院日)主要诊疗项目如果患者可以出院:□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将“出院小结、出院诊断书”交给患者□完成出院记录□结束路径如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方案□记录变异,填写变异表,出路径重点工作临时医嘱:□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时间医师签名时间。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TCD编码: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瘀耳窍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TCD编码:BRE070)和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观察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观察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观察刘桂荣;孙永东;吕彩凤;刘强;范佳;黄永林【摘要】目的:验证分析应用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诊治不同频率听力受损的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药+针灸组83例(A组)和激素+西药组57例(B组),A组采用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并配合针灸治疗,均予血栓通注射液4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能量合剂,每日1次。

分析两组间疗效。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尤对低中频下降组、平坦组的疗效显著。

结论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诊治突发性聋疗效确切,低中频及平坦型疗效较好,根据听力的损失类型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6(024)003【总页数】4页(P214-216,213)【关键词】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突发性聋;听力曲线类型【作者】刘桂荣;孙永东;吕彩凤;刘强;范佳;黄永林【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突发性聋属祖国医学“暴聋”范畴,指的是突然出现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者3天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伤,患者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出现听力降低超过20dB[1]。

近年来突发性聋发病率上升并趋向年轻化,已成为耳科常见病。

本研究验证分析了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不同频率听力受损的暴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治疗的暴聋(突发性聋)患者140例,患者均为突然发作、数分钟或者数小时或者3天内出现了不明原因性的感音神经性的听力缺失,且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降低超过20dB。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一、基本情况暴聋(突发性耳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7例,完成95例,平均住院日1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灸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8例(92.6%),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5例(78.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5例(100%),耳穴压豆95例(100%),针灸治疗45例(47.3%),内科基础治疗30例(31.6%),其他疗法35 例(3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鸣天鼓、鼓膜按摩、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通耳窍法治疗暴聋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一、基本情况暴聋(突发性耳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7例,完成95例,平均住院日1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灸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8例(92.6%),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5例(78.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5例(100%),耳穴压豆95例(100%),针灸治疗45例(47.3%),内科基础治疗30例(31.6%),其他疗法35例(3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鸣天鼓、鼓膜按摩、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通耳窍法治疗暴聋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3、检查
(1)一般检查:外耳道与鼓膜无明显病变。
(2)电测听检查:呈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曲线,可呈上升型、陡降型、平坦型;轻者在相连的3个频率下降达30dB以上,多数为中度以上甚至全聋。
(3)其他检查:声阻抗检查正常;耳蜗电图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显示耳蜗损害;眩晕症状缓解后,前庭功能正常或明显降低;内听道及颅脑CT检查正常。
病机分析:肝喜调达,主疏泄。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或暴怒伤肝,致肝火上扰清窍,则容易引起突发耳鸣耳聋;耳属少阳,肝失疏泄,少阳经气阻滞,则耳闷;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气郁结,肝火上扰之证。
治法:清肝泄火,开郁通窍。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6g,黄芩10g,栀子1木通10g,甘草6。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3、痰火郁结:脾胃蕴热,痰火内生,上壅清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丹溪心法·耳聋》卷四说:“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
【中医病因病机】
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然耳聋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耳聋。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耳聋鸣不能闻音声也。”《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

耳鼻喉科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①体针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

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 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暴聋的精深中医诊疗设计

暴聋的精深中医诊疗设计

暴聋的中医诊疗方案暴聋指突然丧失听觉,亦称卒聋或卒耳聋,系指耳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的耳病,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其相当于西医的突发性耳聋。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四版书中并没有单独把暴聋的辨证论治做一论述,而是把其融合在耳鸣耳聋中论治。

一、诊断标准:根据0.5、1、2KHz的听阈均值计算,轻度聋(26~40dB),中度聋(41~55dB),中重度及重度聋(56~90dB),极重度或全聋。

1、诊断依据:①听力突然下降,12天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②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因素;③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浑浊;④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⑤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辨证论治: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四版书中耳聋的辨证论治:①风热侵袭型:突起耳鸣,如吹风样,昼夜不停,听力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

全身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之邪,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侵犯清阳之耳窍,导致耳部经气痞塞而致耳鸣、听力下降,由于,风邪数变,故发病急骤。

治疗原则:治宜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代表方剂:方用蔓荆子散或银翘散加减。

风热侵袭证在《奇效良方》选用以疏风活络,行气通窍为主的犀角饮子。

辨证取穴: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神庭、百会、后顶、头维。

配穴:风池、大椎、曲池;②痰火壅结型: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或见头晕目眩,胸胁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气道不通,故耳鸣,听力下降;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疼;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

治疗原则: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代表方剂:《丹溪心法》认为痰热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提出“开痰散热法”,也有云“又有气逆壅盛而暴聋者,宜以清痰降火理气为先”。

治宜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暴聋中医诊疗方案(精)

暴聋中医诊疗方案(精)

暴聋中医诊疗方案暴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 称为暴聋, 又称卒聋, 风聋,火聋,厥聋等。

本病为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或伴有耳鸣、眩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之一。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 94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分型;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 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1、诊断依据:⑴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 3天以内。

⑵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可为轻、中或重度, 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⑶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⑷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⑸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 但不反复发作。

⑹除第八颅神经外 , 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辨证分型⑴风邪外犯证症状 :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检查 :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 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舌质红, 苔薄白, 脉浮。

⑵肝火上炎证症状 :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症状 :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症状 :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检查 :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症状 :听力下降,每遇疲劳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 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 苔薄白,脉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期:≤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按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18~75岁,病程4周以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
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入院评估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宣肺通窍汤。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香附、甘草。

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随证加减。

风热者,去川芎,加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后下),以疏风清热。

风寒者,加荆芥,桂枝,以驱散风寒。

伴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白芷以宣通鼻窍;咳嗽痰多者,加陈皮、法
半夏、贝母以化痰止咳;耳内闭闷,如有物阻者,加白芥子、莱菔子以化痰通窍;伴咽干、咽痛、痰黄者,加黄芩、菊花以清热通窍。

(2)肝火上扰证——清肝泄热,开郁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山栀子、柴胡、黄芩、木通、滑石、甘草、茯苓、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

临床上可加郁金、石菖莆、香附、川芎;便秘者,可加大黄;眩晕者,可加牡蛎、磁石。

也可辨证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3)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清气化痰丸加减。

陈皮、瓜蒌仁、黄芩、茯苓、枳实、杏仁,胆南星、法半夏。

临床上,也可辨证选用加味二陈汤加减治疗。

(4)血瘀耳窍——活血化瘀,行气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

临床上,常加石菖蒲、通草、路路通,或配合通气散加减治疗。

也可辨证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2、中成药剂
推荐:丹参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等静脉滴注。

3、单方验方:
(1)突聋汤:龙胆草、柴胡、川芎、桃仁、赤芍、甘草各10克,黄芩、栀子、香附、路路通,红花,石菖蒲。

适应于郁怒伤肝、肝火上逆、
蒙蔽清窍者。

大便秘结加大黄、芦荟以清热导滞;痰热壅盛加瓜蒌仁、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火热尚轻时与逍遥散加减治之。

(2)活血聪耳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 10克,赤芍10克,石菖蒲15克,葛根10克,生地10克,炙甘草20克。

适用于血瘀耳者。

4、针灸疗法:
(1)针刺
体针: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腹针: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气穴;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热敏灸:以灸感渗透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辨证取穴:
疏风清热——合谷、曲池;
清肝泻火——太冲、太溪;
化痰利湿——丰隆、水道;
活血祛瘀——膈俞、血海。

5.其他疗法:
(1)耳压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内耳、肝、神门、皮质下等穴位,反复按压刺激,调理脏腑功能。

(2)穴位注射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针刺得气后注药,每次每穴0.5~1毫升。

药物可选用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按摩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推荐耳膜按摩、鸣天鼓、除耳鸣功、营治城郭法等。

(4)根据患者症状推荐中药沐足等。

(九)出院标准
1.听力恢复或提高。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需要相关科室会诊及进一步治疗。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
7
二、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用对象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