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 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 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
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 一制度。)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 世袭; 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 性和随意性; ⑤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⑥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 ⑦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统一伴随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的始终; 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 反动。
③不断加强思想。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根源:
经济根源: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 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 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 再生产。
政治根源: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 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中Hale Waihona Puke 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①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 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②天然的广 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 家。③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 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④在世界文明史上, 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 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⑤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 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①农业: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土地制度:井田制。
②手工业:青铜时代;冶铜、冶铁、制瓷、丝织等。
③工商食官,手工业、商业由官府控制。
官府垄断;
文字发展。
春秋战国
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①政治——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同时也推动了民族融合,各国变法。
②经济——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秦的统一;
秦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中朝”和“外朝”、郡国制、“七王之乱”、推恩令、察举制。
①农业:(无)
②手工业:冶铁、炼钢、制瓷。
③商业:秦汉统一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汉朝商业发展概况;丝绸之路。
①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尊儒措施。
②文化:《九章算术》、《氾胜之书》、张仲景;汉赋;书法;绘画。
①政治——中央集权加强,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②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已南移。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民间文化迅速兴起。
③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思想——儒学思辨化(哲学化),发展为理学。
⑤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魏晋
南北朝
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①思想:儒学受佛、道挑战
②文化:《齐民要术》;书法、绘画。
隋唐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①政治——封建国家统一强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三国(220—280年) 曹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刘备 东吴(222—280年):建邺、孙权 西晋(265—420年):洛阳、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业、司马睿(顾恺 之、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南方经济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魏—北齐 (《齐民要术》 西魏—北周
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任)、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二 十一条》、张勋复辟、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 后汉、后晋、后周)政权更替频繁 十国:割据、相对稳定
北宋(960—1127年):开封(汴京) 陈桥兵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禁 军、文臣当地方官、澶渊之盟、靖康 之变、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9年):临安(杭 州)、赵构、岳飞、韩世忠 程朱理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沈括与“十 二气历”、三大发明、宋词、《清明 上河图》
(2)战略相持:诱降、奴化、三光、 掠夺 汪伪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皖南事变 枣宜会战(张自忠) 豫湘桂战役 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百团大战 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整 风)
(3)战略反攻: 中共七大(1949年春、延 安、毛泽东思想)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 日、9月2日)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1)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2)氏族公社: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文化2.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1)形成:夏(前2070年——前1600年)(2)发展:商(前1600年——前1046年)(3)鼎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是疆域空前的文明古国。

(4)瓦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西汉(前202)、东汉(25)(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581)、唐(618---907)(4)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907-960—1271--1368(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朝(前期)1368—1644入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春秋:应运而生——战国:初步发展——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武帝: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宋明:新体系(理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体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维新变法:利用——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文革十年:全盘否定并政治化——改革开放后:正确认识和继承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农民阶级: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2、地位: • 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 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 • 与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印证商朝为信史
2、原因:
(1)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2)巩固统治的需要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一)、商朝经济 1、手工业:青铜冶炼和青铜器制造业
“世界青铜器之王”-司母戊鼎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尊等青铜器的用途?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一)、商朝经济 1、手工业:青铜冶炼和青铜器制造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 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 障。
考古资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最迟至距 今5000-4000年前,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 起。
一、原始农耕
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
生产工具:新石器 生产: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生活: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中国特色:南稻北粟,黍稷大豆 典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社会组织:原始社会阶段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队、监狱、刑法
考古中的夏文化
a) 背景:寻找夏朝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b)地点:中原地区的考古发掘引人瞩目。
c)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 i. 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 ii. 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iii. 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的礼器和祭器 d)折射的历史 i.社会分化已经很明显 ii.居民的生活以农业为主 iii.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iv. 具有了显著的国家特征 e)作用: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约公元前
1300年
约公元前

商 1600年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1.统一与分裂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

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

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

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

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后期的统一战争。

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

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

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

第二,从汉的大一统到隋唐的大一统第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分裂和统一2.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第一,秦汉时期第二,唐宋时期第三,明清时期3.古代经济史第一,先秦时期其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二,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其三,土地关系的变化。

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掌握。

其一,表现和格局。

其二,原因。

其三,意义。

第三,隋唐时期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元谋人开始叙述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元谋人、北京人属于原始人群时期。

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阶段。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正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主要是用石器对大自然作斗争。

当时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现象。

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生产力有了发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我国的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20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为止,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共一千五六百年。

夏朝的奴隶主阶级开始建立国家。

商朝的奴隶主对奴隶实行残暴的统治,农业、手工业使用奴隶劳动,青铜冶炼技术有较高水平。

西周发展了奴隶耕作的井田制,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农耕的出现,使生产力发展起来,私田逐渐增多,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是建立在残酷压榨奴隶的基础上的。

奴隶用智慧和劳动,发展了生产,创造了灿烂的社会文明。

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长达2300多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形成并初步发展。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家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灭六国,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新局面。

西汉则是发展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国家。

这一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的发展。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 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当时,国家虽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北方各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接触频繁,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生产技术得到了交流。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

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

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

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到1840年前)第1讲: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历史最久,是中国文明的根。

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与这一段历史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新课标教材忽视了历史线索这一部分,初中部分知识又很薄弱;因此,补充历史线索就很有必要。

同时大家要学会把相关的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事件发生的时代密切相联,这样才能够完整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资料解读:青銅時代: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

各地区的青铜时代开始时期不一。

希腊、埃及始于公元前3 000年以前,中国始于公元前1 800年。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资料阅读:(一)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二)战国各国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秦孝公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

其中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

阶段整合及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分类线索

中国古代史分类线索
(1) 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先后经历了三国(魏、蜀、吴)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最终由北周统一北方,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 政治制度: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当时的皇帝都得依赖士族支持。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第一单元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3)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手工业部门增多,除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发达外,还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 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魏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政治上迁都洛阳,采取汉族地主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上改革鲜卑旧俗。孝文帝的改革,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的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的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也都有远古人类的遗迹。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以后华夏族主干。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战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史的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史的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史的线索梳理
1、
朝代
中央机构
地方管理
文化
军事管辖

方国联盟

封邦建国体制
礼乐制度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皇帝制度;
丞相制度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
焚书坑儒
灭六国,收缴兵器
太尉管军事

汉承秦制
布衣将相之局
内外朝制
郡国并举
刺史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科举制
兵部

文官体制,“重文轻武”;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官、职、差遣相分离
东北:两次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东南:收服台湾,设台湾府
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金瓶挚签
清初:禁海令
乾隆:闭关锁国
科举制的完善
活字印刷术
火药武器
《梦溪笔谈》
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
内重外轻;
更戍法

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
行省制度
枢密院管辖

废丞相制;
设内阁制度
沿用

设军机处(雍正)
沿用
2、
夏商周:世官制
战国:军功爵制(秦国)
汉朝:察举制(举贤良、方正)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清末:科举制
3、
朝代战和秦 Nhomakorabea抗击匈奴,修长城

汉武帝击败匈奴;
西域都护的设立
和亲政策;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开辟
魏晋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
唐蕃关系(文成公主入藏)

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五条线索

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五条线索

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五条线索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其中以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主。

公元前475年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时2000多年,其间历史纷繁复杂,那么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段历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人手: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它的建立、发展、消亡过程以及其中包括的官制沿革等,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宏观把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来源于法、儒思想,它开创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高度强化于明清。

从集权的方式看,它主要以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中央权力集于君主、宰相权以及皇权为主要特征。

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正确评价,认识其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以及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暴露出的消极性。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格局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结果。

我国封建社会有三个大一统时期,即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

统一时期往往是国家富强繁盛的时期,因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科技文化的繁荣。

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史亦有三段大的分裂时期,即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但不能因此而机械地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应该看到,统一是历史的主旋律,分裂是暂时的,是历史的小插曲。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关系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封建社会是开放的,在与他国的交往中,既有战争如反侵略战争,又有友好交流如使节来往、民间交流、贸易往来,华夏文明向周边辐射的同时也从外部汲取营养,社会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

明末清初,尤其是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孤立于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世界之外,阻碍了社会进步,从而造成了近代史上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封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封建经济有以下特色:1.土地私有。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政治、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原始社会:原始人群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蓝田人:(距今100万-65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开始: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旧教材18000年) 旧石繁荣:半坡氏族(距今五、六千年)黄河流域新石河姆渡氏族(距今6000多年)长江流域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对立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走向解体:黄帝时期:部落战争、黄帝打败炎帝、蚩尤炎黄结盟,构成华夏族主干相关传说尧舜禹时期: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禹治水尧舜禹时期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形成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前1600年)政治:禹建夏朝启承父职,破坏禅让制,王位世袭桀暴虐、夏朝被商汤灭亡。

经济:铜器没有用于农业生产、农具有木制耒耜、石刀蚌镰有原始水利灌溉技术。

发展:商朝(前1600-前1046年)政治:汤建国。

盘庚迁殷。

(前1300年)奴隶制残酷:刑法残酷“人祭”、“人殉”经济:农业:种植黍稷麦稻桑麻、奴隶集体耕作畜牧业:饲养猪牛羊马狗手工业:青铜器制造文化:天文历法:有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记录文字: 甲骨文鼎盛:西周(前1046-前771年)政治:1.武王建国继承文王事业发动讨商战争牧野之战来商,建立西周2.周初实行分封制,巩固政权3.后期厉王贪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前841年)4.末期王室衰微,犬戎族来西周(第一个被少数族灭的)经济:井田制—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农业发展,作物品种包括后世的大部分手工业分工细,“百工”;丝织业发展;青铜铸造技艺成熟;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发达瓦解:春秋(前770-前476年)政治:平王东迁(前770年);大国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改革经济:开始使用铁(钢)、牛耕,生产力显著提高私田增多,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封建剥削方式产生,井田制瓦解手工业、商业文化:老子、孔子、《诗经》、数学(九九)封建社会开端:战国﹙前475-前221年﹚政治: 战国七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经济:农业:推广牛耕、铁器,兴修水利(都江堰);土地私有手工业:冶铁,私营手工业发展商业:私营商业兴起,重农抑商政策文化:科技:《甘石星经》(最早)《黄帝内经》司南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文学艺术:屈原楚辞《离骚》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经济1、农业:刀耕火种,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和 烟 火 在 13 器传入欧洲后,
(2)唐朝末年,火药
世 纪 传 入 阿 对欧洲的火器制
火药 开始运用到军事领
——
拉 伯 地 区 , 造和作战方式产
域。
14 世 纪 初 又 生了巨大影响,
(3)宋元时期,火药
经 阿 拉 伯 人 推动了欧洲社会
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传入欧洲 的变革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名称
概况
对中国的作用
传播
对世界的影响
(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技术成
就,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2)四大发明在中国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总结 (3)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丝绸之路对四大发明的传播提供
了重要途径;四大发明在传播过程中或传播到当地后,都得到了
国航海事业(郑
阿拉伯国家, 的开辟和资本主
针 (2)北宋末年,指 和 下 西 洋 ) 和 海 后来又传到欧 义国家的殖民扩
南针应用于航海 外贸易的发展

张创造了条件)
事业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名称
概况
对中国的作用 传播
对世界的影响
(1)唐朝时,中国人
中 国 的 火 药 中国的火药和火
已经发明了火药。
西汉 巩固 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 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
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 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 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
隋唐 完善 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三省 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
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古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古代史知识线索一、政治问题政权建设和制度建设原始社会禅让制夏朝世袭制西周分封制战国县制太尉秦朝:政权皇帝丞相郡守县令郡县制御史大夫制度《秦律》统一文字度量衡郡(守)县(令)两汉:政权郡国制中央(皇帝)王国(国王)侯国(侯)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察举、皇帝征召);编户齐民中书省隋唐政权:三省六部制皇帝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门下省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节度使两宋付宰相(参知政事)州(知州、通判)政权:皇帝宰相枢密院(枢密使)三司(三司使)路(转运使)制度:科举制度(乡试、省试、殿试)保甲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将兵法辽政权:中央南面官(汉人、契丹人担任;统治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它少数民族)枢密院(军事管理)元朝政权: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行中书省御使台(监察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吏、户、礼、兵、刑、工承宣布政使司明朝政权:中央皇帝五军都督府地方(三司)提刑按察使司锦衣卫;东、西厂都指挥使司制度:八股取士《大明律》清朝政权: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制度:八旗制度政治现象春秋时期大国争霸(齐桓公“葵丘会盟”;晋楚“城濮之战”;“楚王问鼎”;吴越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桂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李悝、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秦汉的专制主义(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任免各级官吏)秦王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战争暴政:赋税徭役沉重、刑法严酷、文化专制、土地兼并;起义: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两汉通西域(西域的概念;张骞通西域;汉政权对西域的管理;班超经营西域)魏晋时期的道教与佛教盛行道教:东汉时兴起于民间;葛洪改造,陶弘景丰富佛教:西汉末传入,南北朝时盛行;兴佛灭佛斗争隋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暴政:徭役重,严刑酷法起义:611年山东长白山首义;李密、翟让的瓦岗军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代唐(用人;制度革新;发展生产)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集中军权、财权;削弱相权;强干弱枝)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危机: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军队临阵多败;财政入不敷出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建政权:契丹建辽;党项建夏;女真建金;蒙古建蒙古政权吸收汉族文化,改善生产生活,完善国家制度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与战北宋收复土地的战争;“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议和八字军和岳飞的抗金;1125年金灭辽;1141年宋金议和蒙古灭金、灭西夏;1276灭南宋元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汉族和边疆民族的互迁,促进边疆发展和民族融合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被视为汉人新民族“回族”的形成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明清专制主义的加强明:废丞相权归六部;废行省三司分权;设五军都督府兵与权分离颁布《大明律》,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清:雍正设军机处;推行“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和农民战争宦官专权(严嵩、王振、刘谨、魏忠贤);土地集中李自成“均田免粮”;1644年攻占北京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平定噶尔丹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参赞大臣”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册封宗教领袖,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平定三藩之乱,改土归流巩固西南地区设台湾府,加强台湾和大陆的联系★研究这些历史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原因,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①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原始社会(170万—前2070年)②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
大汶口文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③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弓箭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前2070—前1600年)②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1600—前1046
③使用铜器,有了“夏历”(甲骨文、青铜器、酿酒)
①分封制和井田制①春秋(前770—前47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②西周晚期使用铁器东周②战国(前475—前221年)
③“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颁布秦律
221—前207)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206—前202)
③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西汉(前202—公元9年)新(9—25年)东汉(25—220年)
十六国(304—439)北朝(439—581)魏(220—266)西晋(266—316)
263年东晋(317—420)南朝(420—589)
三国蜀(221—263)280年
吴(222—280)
东魏北齐
北朝(439—581):北魏
西魏北周隋(581—618)
589年
南朝(420—589):宋(刘裕)齐梁陈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唐朝(618—907)
十国(907—979):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辽(916—1125)金(1115—1234)1234年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朝(1271—1368)明朝(1368—1644)夏(1038—1227)1227年
清朝(1644——1840——1912)。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中华文明的源泉。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史(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1840年)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前21世纪以前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1世纪—前5世纪)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公元19世纪)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朝代歌谣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先秦时期1.夏( 约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2.商( 约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

3.周( 约公元前1046~249年)①西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史称西周。

②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ⅱ.战国(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二)秦汉时期1.秦( 公元前221~207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2.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①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东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的统治,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刘备据西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公元229年改成皇帝,建立吴国。

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2.晋①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政治方面: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二、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1)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2)商朝的内外服制(方国联盟):3)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4)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商鞅变法为典型):5)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5)汉朝(汉承秦制、布衣将相之局、汉武帝加强皇权):6)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以及科举制的创建:7)宋朝文官体制的建立及科举制的完善:8)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上海设县:9)明朝的内阁制度:1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1)原始农耕: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经济领域的变革:3)三国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4)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况: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6)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线索: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与考古、文明的特征、核心地区):2)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4)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宋朝程朱理学及活字印刷、火药、《梦溪笔谈》:6)明朝的心学:7)明朝中期后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8)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及文字狱:9)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汉朝对丝路的管辖)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吸纳与辐射(唐对丝路的管辖、丝路上往来的商人、经济文化的交流、遣唐使、东亚文化圈)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繁荣的原因、宋对贸易的管辖、著名的港口、交往的国家和贸易物品、意义)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影响)明朝中后期(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影响)六、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线索:1)三国时的蜀汉和孙吴促进民族融合的举措: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3)唐朝时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4)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辽、金、西夏、宋之间的战与和):5)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政权(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卫与管辖,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七、中国古代的“清明之治”:1)西汉初文景之治:2)唐朝贞观之治:3)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八、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1)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前206):2)明末农民战争(公元1629——1644年):九、中国传统史学:1)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史家辈出,史籍浩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
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
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
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
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
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
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

随着
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
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
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
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

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
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
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2. 元朝的统治(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权更替,由蒙古族建立,统治期间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成就。

3. 明清时代的明亡清兴(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明朝经历了洪武、永乐、嘉靖等盛世,但后期政治腐败导致明亡。

清朝由满洲人世宗建立,延续了两百多年,但在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中逐渐走向衰弱。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无数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对于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珍视这段历史,从中找寻到自身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