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部分)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秦统一六国奠完整定版了ppt课基件础。
22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 家才能富强。 ②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 革,勇于创新。 ③改革会遇到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 神。 ④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⑤要制定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1
政治
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
变法者
商鞅
支战持国者时期,各国经过秦变孝法公,封建制度逐步
内确立容起来。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a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 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
小篆
完整版ppt课件
39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 “千古一帝”
完整版ppt课件
40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完整版ppt课件
41
三、秦末农民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口号
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意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每10年叫作一完整个版ppt课“件 年代”
24
〖论述题观点〗 (1)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1、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2、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变革旧制才能长治久安。 改革旧制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
中国古代史(宋元版块) 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补充拓展:古代城市兴起的规律 ①从兴起的原因看:战国到汉代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的兴 起而成为商业都市;唐宋以来则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
②从功能上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从地域分布上看:从战国到唐代,商业都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唐代以后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城市的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示例
论题: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
论述: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宋朝户口分布 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 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②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 ,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 提高。③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导致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 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
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方千米)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版块四 两宋的新变化与 元朝的统一
• 主干知识线索:
一、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1、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由枢密院掌军事,三司掌财政,与宰 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三衙”在调兵权与统兵权上 进行分权。 2、元代: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②从功能上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从地域分布上看:从战国到唐代,商业都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唐代以后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城市的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示例
论题: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
论述: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宋朝户口分布 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 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②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 ,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 提高。③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导致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 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
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方千米)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版块四 两宋的新变化与 元朝的统一
• 主干知识线索:
一、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1、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由枢密院掌军事,三司掌财政,与宰 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三衙”在调兵权与统兵权上 进行分权。 2、元代: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课(中国史)教学课件 (共28张PPT)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回忆微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主要矛盾: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三、基本线索 1、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 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 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名词解释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 县制 殿最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 征辟制 科举 制 租佃关系 小农经济 雇募制 稷下学宫……
“整蛊”游戏规则: (1)所问应为某个名词对应的历史时期 (2)甲小组向乙小组发问,若乙答对,乙得一分, 答错,乙扣一分。 (3)不得向同一小组连续发问。 (4)范围可超上述名词,但不得超出中国古代史的 范围。
还有其他问题吗
探究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政治实 践开始于公车上书(1895年),那么为什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是从1840年开始?
革命的性质由革命的任务决定;决定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从什么开始决定的。
下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目录节 选,请与对应的历史事件相连接
四、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封 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 思想:复兴儒学,“三教合一”。 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复习 课件(通用版)(20张) (共20张PPT)
经济
3.手工业: 东汉出现青瓷,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 水排(鼓风冶铁工具)
4.商业: 盐铁官营,重农抑商强化,丝绸之路开通 “市”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
文化:“黄老之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兴办太学(中央)、郡县学 科技:造纸术;《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东汉的《九章 算术》 文学:汉赋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4.商业: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唐 代后期出现夜市。 隋朝开通大运河;丝绸之路发展迅速。在广州设市舶 使,专管对外贸易; 货币:柜坊和飞钱
表三
隋唐时期(581AD~907AD)
宗教: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到唐朝时逐步出现三教合一趋势,唐代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 科技: ①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 ②火药: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唐末用于军事。 ③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 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 天仪。 ④《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主持修订的药物巨典。 唐诗:唐诗、传奇(短篇小说),出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书法:楷书鼎盛时期,“汉隶唐楷”。唐代楷书注重规范法 (大一统王朝),著名楷书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 权,后世誉“颜筋柳骨”;同时唐代也发展出狂放不羁的草 书:张旭、怀素,后世誉为“颠张狂素”; 绘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莫高窟璧画盛极一时。 戏曲:唐代宫廷中设有“梨园”
表二 两汉时期(202BC—220AD)
政治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级。 (3)监察制度:刺史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 (4)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 1.土地制度: 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2.农业: 牛耕普及,耧车(播种)、代田法、二牛抬杠 白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景)
072012届九年级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03中国古代史3
太宗皇帝真长策, 进士科第一名称为状元 赚的英雄尽白头 设置殿试
武则天
开创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唐玄宗
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 清朝 末年才被废除
1.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 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 思想源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人物 措施
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下方优秀官吏,亲自考 核县令 崇尚节俭 结果 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基本内容
农业
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采用育秧 移植栽培,产量提高。江南成为重要粮 食产地。西域引进新品种蔬菜,茶叶生 产日益重要。制成曲辕犁和筒车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唐三彩(世界工艺珍品)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 市坊制度完善,商业繁荣
2.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丰实。”这一景象产生于谁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 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 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 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3.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右图是唐 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 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4.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 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1)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选2 P4)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民族交融
周边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
返回
【第2讲秦汉时期核心考点】
知识考点:秦朝完成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 术等举措;两汉的文化成就;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商路。 能力考点:理解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 意义;汉代政治发展的特征。 素养考点:经济发展、国家意志与统治思想的改变(唯物史观);丝绸之路对人 类文明的贡献(家国情怀)。 价值考点:秦汉治国思想的创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前202—9年)
东汉(25—220年)
(1)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
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 (1)光武中兴:①政治举措:加强皇权,
的势力。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2)君主专制:设置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
政
上升。
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举措:清
治
(3)官员选拔与管理
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文
①选官制度:察举制。②考核制度:上计制。 ③思想举措:重视儒学。
明
③监察制度:地方设刺史。
(2)走向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
(4)户籍制度:编户齐民。
锢之祸,政治黑暗;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5)赋役制度:汉朝的人头税分口赋和算赋, 黄巾起义后,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西汉
内外朝制 刺史制 察举制 《九章律》 《二年律 令》
盐铁专卖 丝绸之路
东汉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田庄经济
时
空 距今约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公元前
统编版 2023高老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历史概念解析 课件
●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资本主义不仅仅是雇佣关系、手工工场的同义词,而 是意味着一种价值体系,包括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基因细胞 的有机结合体。
古代城市的特点
● 城市的功能:唐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 城市的布局: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城市设计出现中轴线,体现
士族
●自魏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 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的特殊社会阶层。
●又称门第、门阀、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科举制
●形成:隋炀帝设进士科 ●发展: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
殿试(隋唐时期,世家大族依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宋朝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考试程序更加
●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一般方式: ● ①分割相权 ● ②转移相权 ● ③废除相权,设立秘书机构(内阁、军机处) ● ④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监察制度、密折制度) ● ⑤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
●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 中央政府的命令。中国古代往往通过调整地方行政机构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严密,更加公开公正) ●衰亡: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
小农经济
●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 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 秋战国时期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 自然经济——本质属性: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和交纳赋税,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相对商品经济而言)
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行省制 废行省,设三司 (边疆)设理藩院、改土归 流
古代城市的特点
● 城市的功能:唐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 城市的布局: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城市设计出现中轴线,体现
士族
●自魏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 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的特殊社会阶层。
●又称门第、门阀、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科举制
●形成:隋炀帝设进士科 ●发展: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
殿试(隋唐时期,世家大族依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宋朝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考试程序更加
●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一般方式: ● ①分割相权 ● ②转移相权 ● ③废除相权,设立秘书机构(内阁、军机处) ● ④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监察制度、密折制度) ● ⑤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
●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 中央政府的命令。中国古代往往通过调整地方行政机构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严密,更加公开公正) ●衰亡: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
小农经济
●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 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 秋战国时期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 自然经济——本质属性: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和交纳赋税,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相对商品经济而言)
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行省制 废行省,设三司 (边疆)设理藩院、改土归 流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唐宋的中央政治制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结合材料二和中国古代政治及社会的发展,谈一谈 唐宋之际的政治变迁反映了什么趋势,有何深远影响?
趋势: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深远影响:制度革新能力日益丧失;社会活力的削减。
三.高考链接
❖ 1.(2012山东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 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 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1)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唐朝政事堂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材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 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 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中书 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 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 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 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 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 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堂侍,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 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 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 有爵。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 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时人语曰: “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虚名不足以砥砺天下若此。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结合材料二和中国古代政治及社会的发展,谈一谈 唐宋之际的政治变迁反映了什么趋势,有何深远影响?
趋势: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深远影响:制度革新能力日益丧失;社会活力的削减。
三.高考链接
❖ 1.(2012山东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 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 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1)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唐朝政事堂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材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 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 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中书 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 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 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 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 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 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堂侍,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 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 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 有爵。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 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时人语曰: “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虚名不足以砥砺天下若此。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摘编自杨健康、黄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春 秋决狱”反映出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 答案 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无殴父的动机。趋势:法律的 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法律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 法的趋势。
拓展深化
拓展深化
(2)三个阶段 为了使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者通过“春
汉代“引礼 秋决狱”“引经注律”“引经决狱”和“刑罚适用”原则
入法”-法 的儒家化等途径,做到“引礼入法”,逐渐实现儒家思想
律儒家化的 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代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
发端 方向发展
拓展深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儒家思想指导
①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 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评价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 制的愿望
思维点拨
儒家与法家之争的主要焦点是以什么思想治国的问题。儒家认为君 主应该以礼来治理社会,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3)德治与法治之争
学派 主张 代表
思想
人性善, 孔子 统治者要“为__政__以__德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儒家
主张_德__治__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人性恶, 法家
主张法治
商鞅 韩非
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 的权益 提倡君主要以_法__、__术__、__势__驾驭臣下;要赏罚 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43讲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 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点。 2.中国古代传统教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春 秋决狱”反映出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 答案 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无殴父的动机。趋势:法律的 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法律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 法的趋势。
拓展深化
拓展深化
(2)三个阶段 为了使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者通过“春
汉代“引礼 秋决狱”“引经注律”“引经决狱”和“刑罚适用”原则
入法”-法 的儒家化等途径,做到“引礼入法”,逐渐实现儒家思想
律儒家化的 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代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
发端 方向发展
拓展深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儒家思想指导
①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 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评价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 制的愿望
思维点拨
儒家与法家之争的主要焦点是以什么思想治国的问题。儒家认为君 主应该以礼来治理社会,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3)德治与法治之争
学派 主张 代表
思想
人性善, 孔子 统治者要“为__政__以__德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儒家
主张_德__治__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人性恶, 法家
主张法治
商鞅 韩非
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 的权益 提倡君主要以_法__、__术__、__势__驾驭臣下;要赏罚 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43讲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 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点。 2.中国古代传统教化的特点。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课件.ppt
(2)客观: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线索 2 手工业
时期
历程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
从先秦到 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秦汉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
战国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
从秦汉 (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
至宋元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 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 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 2000 多年的封 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 府、省则变化很大。
线索 1 农业
时期
历程
(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3)工具有石、木、骨器
(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夏商周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时期
历程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春秋 (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
线索 1 中央体制的演变
时期
线索 2 手工业
时期
历程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
从先秦到 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秦汉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
战国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
从秦汉 (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
至宋元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 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 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 2000 多年的封 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 府、省则变化很大。
线索 1 农业
时期
历程
(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3)工具有石、木、骨器
(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夏商周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时期
历程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春秋 (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
线索 1 中央体制的演变
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课件选修1课件
2.内容和特点
领域
项目
措施
(1)废除
,设立军功爵制度
政治
(2)什伍连坐制世度 卿世禄制
(3)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4)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经济
(1)废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和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颁布标准器,
.
特点
(1)核心是鼓励“耕战”和实行“法
治”
(2)实质是建立
.统治
重点识记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社会矛盾 ①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②少数民族鲜卑族主政北魏,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 统治出现危机。 (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较安定,民族融合趋势 加强。 (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2.内容
领域
经济 方面
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改革
知识系统整合
名师课堂在线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 动力。 (4)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 论武器。 (5)各国变法: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在魏国改革。
实行汉制俸与移禄风制易俗,禁穿胡服,
.
,与汉族通婚
改汉姓
改穿汉服,讲汉话,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部分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史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1.根据所给史料分析 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 人? 2.封国的分布有何特 点?
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 尚、微子启身份,总结分封 的对象; 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 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 侯分布特点。
【名家评史】 【观点】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 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 局面;第二回是……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解读】周代以前的历史是没有民族的历史,只有部 族的兴替。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统 一的政治,进而形成了文化的统一、精神的统一。一切 地域性的东西都汇入民族文化的洪流中。因此,周初的 革命,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一个王朝、一种制度的建立, 而在于它诞生了一个统一的人类文明,即所谓中原文明。 以后的中国历史,从本质上说,只是这个统一文明实 体的生长变化的历程。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题思路】
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战国时期秦国 地区君王墓葬 明显高于其余 墓葬的现象
春秋战国以来,分封 制走向瓦解
【解析】选C。A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 础,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 崩溃;B错,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君 王、卿大夫、士的墓葬虽然等级差别明显,但当时处于 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解体,故D说法错误。
宗法 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史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1.根据所给史料分析 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 人? 2.封国的分布有何特 点?
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 尚、微子启身份,总结分封 的对象; 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 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 侯分布特点。
【名家评史】 【观点】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 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 局面;第二回是……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解读】周代以前的历史是没有民族的历史,只有部 族的兴替。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统 一的政治,进而形成了文化的统一、精神的统一。一切 地域性的东西都汇入民族文化的洪流中。因此,周初的 革命,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一个王朝、一种制度的建立, 而在于它诞生了一个统一的人类文明,即所谓中原文明。 以后的中国历史,从本质上说,只是这个统一文明实 体的生长变化的历程。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题思路】
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战国时期秦国 地区君王墓葬 明显高于其余 墓葬的现象
春秋战国以来,分封 制走向瓦解
【解析】选C。A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 础,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 崩溃;B错,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君 王、卿大夫、士的墓葬虽然等级差别明显,但当时处于 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解体,故D说法错误。
宗法 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 元宏)改革
(1)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 作用: (3)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措施中的(3)和(4))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朝、唐朝)
隋唐 科举 制度
孔子的教育成就。
唐诗
《蜀道难》《行路难》 “诗仙”:李白 ,代表 《望庐山瀑布》 作: 。 “三吏”“三别” “诗圣”:杜甫 ,代表 作: 。 《长恨歌》《琵琶行》 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 。 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豪放派创始人)代表作: 《念奴娇·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两宋之际女词人)代表作: 。
。
西夏(1038—1127): 建立者: 元昊
。
政 治
政 权 并 立
北宋(960—1127):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 。 今河南开封 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 。 金(1115—1234): 建立者: 南宋(1127—1276): 建立者: 赵构
临安 都城: 。 今杭州 成吉思汗 都城:和林 。 蒙古(1206—1271): 建立者: (铁木真)
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 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 。思想:
顺其自然、乐安天命 。 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思想:
宗教
佛教传入时间:西汉末年 道教兴起时间:东汉时期
。 。
史学 《史记》:作者 司马迁(西汉)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艺术 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教育
国 家 的 产 生 和 社 会 变 革
夏朝
建立者: 禹(记:“夏禹”谐音为“下 雨”)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从启开始 建立: 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记:“商汤”谐音为“上汤”) 建立: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西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春秋五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汉武帝的 大一统
西 汉
丝绸之路 的开辟
影响(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例:西方的葡萄、黄瓜、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 中国;中国的丝绸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为开发丝绸之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开发时,注意保护沿途的历史文物和自然环境。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记忆口诀
汉武推恩王国除, 罢黜百家独尊儒。 张骞两次出西域, 卫青去病击匈奴。
废
丞相
,设
三司
。
政治上
(加强专制统治)
设置 厂卫 特务机构。 实行 八股取士 ,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7次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 岸 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 影响(作用):
明 朝
丞相:“秦设明废” 郑和 下西 洋
对外关系
①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②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③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戚继光 抗倭。 (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鉴真贡献:①东渡日本;②传授佛法,把中国的建筑、医药、 绘画等知识传给日本;③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天竺 (印度) 玄奘西游
玄奘贡献:①西游天竺取经;②著有《大唐西域记》;
③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宋朝、元朝)
辽(916—1125):
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者: 兴庆 都城:
(2)中央:设“三 公” (3)地方:实行 郡县
太尉 御史大夫 制度。
疆域: 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领导人:陈胜、吴广等 大泽乡 地点: 安徽渔阳大泽乡 灭亡: 起义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农民起义(首创精神)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记忆口诀
秦灭六国修长城, 焚书坑儒是暴政。 建立中央集权制, 统文统币度量衡。
启示: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要坚持改革。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西汉)
时间: 前221年 人物: 秦王嬴政(秦始皇)(像)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 意义: (2)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1)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 丞相
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
秦 朝 的 统 一
清 朝 对 外 关 系
康熙帝
《
两次组织 雅克萨
之战,与俄国签订
尼布楚条约
》(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主要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 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实行闭关锁 国
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 ②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
清朝 疆域
册封制度
西藏
乾隆平定 大小和卓 叛乱,设置 伊犁将军 管辖 新疆 新疆。 噶尔丹 康熙平定 叛乱, 漠北 (蒙古) 乾隆设置 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 东到 太平洋 ,南包括 南沙群岛 ;
西抵 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 ,西北包括 唐努乌梁海地区 ;
北至 西伯利亚 ,东北至 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
济
手 工 业
棉纺织业、造船业、采煤业(略) 成为著名瓷都。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商业 繁荣
两宋都城(东京、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都 市。泉州 、 广州 、 明州 是对外贸易 的主要港口。 回族 形成。
元朝民族关系新发展 新的民族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社会危机 (明朝、清朝前期)
安全)。
郑成功 收复台湾。 (1662年从荷兰手中收回,维护
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政治上
清 朝
对外关系
加强专制统治
设立
军机处
。(雍正帝)
实行 文字狱 ,防范压制反清思想。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
台湾 1684年设置 台湾府 ,管辖台湾。
清 朝 政 治
加 强 对 边 疆 的 管 辖
隋:
隋文帝 时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 隋炀帝 时 ,创设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
和 明经科 。
唐: 常设科目有: 进士科
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诗赋政论,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途径。 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政 治
建立(隋朝)
完善(唐朝) 僵化(明清)
废除(1905年)
科举制度的作用:(1)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2)给一般的知识 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建议,大兴儒学教育; 军事上:派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 我国北部边郡的威胁; 外交上:派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 路打下基础。 作出贡献的人物: 张骞、汉武帝 。 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南亚、西亚 今新疆境 内 大秦(罗马帝国)
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
民族关系 (与吐蕃交往)
和亲 会盟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太宗时)
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唐中宗时)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
821年,唐蕃会盟,建立会盟碑。
知识归纳:唐与吐蕃交往三件大事:“嫁了两个公主,立了一个会盟 碑”。 遣唐使
日本 对 外 交 往
遣唐使的作用: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 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鉴真东渡
文字 我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学派。 民贵君轻、 仁政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 荀子。思想: 。 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思想:“兼爱”、“非 。
攻” 兵家:代表人物 孙膑 。思想: 战前要做好准备 。
儒家
思想
中 国 古 代 思 想 文 化
战国 时期 百家 争鸣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 权 分 立 和 民 族 融 合
三国 鼎立 局面 出现 江南 开发 原因
奠基: 赤壁之战 形成:
魏国: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蜀国: 国。
吴国: 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1)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 (2)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3)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南方人民辛勤劳动; (5)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措施: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元朝建立
1271年,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 大都
。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和 民 族 关 系 的 发 展
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 两宋时期(南宋)
农业
。
。 、成都
发明了新农具: 秧马 “ ”。 推广原产越南的 占城稻
普种小麦,棉花种植推广。 丝织业: 苏州 的官营织锦院。 陶瓷业: 景德镇 、 杭州
经
南方 生产 发展
经济上: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 唐太 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三省 六部制,加强中央权力。 唐太宗 宗的 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发展教育。 政绩和 政绩 贞观之治 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 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贞观之治 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称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造纸术:西汉 时发明,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隋唐 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平民 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定向工具司南; 宋朝时制成,用于海上交通。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 元宏)改革
(1)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 作用: (3)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措施中的(3)和(4))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朝、唐朝)
隋唐 科举 制度
孔子的教育成就。
唐诗
《蜀道难》《行路难》 “诗仙”:李白 ,代表 《望庐山瀑布》 作: 。 “三吏”“三别” “诗圣”:杜甫 ,代表 作: 。 《长恨歌》《琵琶行》 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 。 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豪放派创始人)代表作: 《念奴娇·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两宋之际女词人)代表作: 。
。
西夏(1038—1127): 建立者: 元昊
。
政 治
政 权 并 立
北宋(960—1127):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 。 今河南开封 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 。 金(1115—1234): 建立者: 南宋(1127—1276): 建立者: 赵构
临安 都城: 。 今杭州 成吉思汗 都城:和林 。 蒙古(1206—1271): 建立者: (铁木真)
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 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 。思想:
顺其自然、乐安天命 。 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思想:
宗教
佛教传入时间:西汉末年 道教兴起时间:东汉时期
。 。
史学 《史记》:作者 司马迁(西汉)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艺术 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教育
国 家 的 产 生 和 社 会 变 革
夏朝
建立者: 禹(记:“夏禹”谐音为“下 雨”)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从启开始 建立: 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记:“商汤”谐音为“上汤”) 建立: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西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春秋五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汉武帝的 大一统
西 汉
丝绸之路 的开辟
影响(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例:西方的葡萄、黄瓜、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 中国;中国的丝绸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为开发丝绸之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开发时,注意保护沿途的历史文物和自然环境。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记忆口诀
汉武推恩王国除, 罢黜百家独尊儒。 张骞两次出西域, 卫青去病击匈奴。
废
丞相
,设
三司
。
政治上
(加强专制统治)
设置 厂卫 特务机构。 实行 八股取士 ,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7次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 岸 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 影响(作用):
明 朝
丞相:“秦设明废” 郑和 下西 洋
对外关系
①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②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③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戚继光 抗倭。 (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鉴真贡献:①东渡日本;②传授佛法,把中国的建筑、医药、 绘画等知识传给日本;③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天竺 (印度) 玄奘西游
玄奘贡献:①西游天竺取经;②著有《大唐西域记》;
③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宋朝、元朝)
辽(916—1125):
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者: 兴庆 都城:
(2)中央:设“三 公” (3)地方:实行 郡县
太尉 御史大夫 制度。
疆域: 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领导人:陈胜、吴广等 大泽乡 地点: 安徽渔阳大泽乡 灭亡: 起义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农民起义(首创精神)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记忆口诀
秦灭六国修长城, 焚书坑儒是暴政。 建立中央集权制, 统文统币度量衡。
启示: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要坚持改革。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西汉)
时间: 前221年 人物: 秦王嬴政(秦始皇)(像)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 意义: (2)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1)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 丞相
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
秦 朝 的 统 一
清 朝 对 外 关 系
康熙帝
《
两次组织 雅克萨
之战,与俄国签订
尼布楚条约
》(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主要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 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实行闭关锁 国
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 ②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
清朝 疆域
册封制度
西藏
乾隆平定 大小和卓 叛乱,设置 伊犁将军 管辖 新疆 新疆。 噶尔丹 康熙平定 叛乱, 漠北 (蒙古) 乾隆设置 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 东到 太平洋 ,南包括 南沙群岛 ;
西抵 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 ,西北包括 唐努乌梁海地区 ;
北至 西伯利亚 ,东北至 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
济
手 工 业
棉纺织业、造船业、采煤业(略) 成为著名瓷都。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商业 繁荣
两宋都城(东京、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都 市。泉州 、 广州 、 明州 是对外贸易 的主要港口。 回族 形成。
元朝民族关系新发展 新的民族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社会危机 (明朝、清朝前期)
安全)。
郑成功 收复台湾。 (1662年从荷兰手中收回,维护
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政治上
清 朝
对外关系
加强专制统治
设立
军机处
。(雍正帝)
实行 文字狱 ,防范压制反清思想。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
台湾 1684年设置 台湾府 ,管辖台湾。
清 朝 政 治
加 强 对 边 疆 的 管 辖
隋:
隋文帝 时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 隋炀帝 时 ,创设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
和 明经科 。
唐: 常设科目有: 进士科
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诗赋政论,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途径。 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政 治
建立(隋朝)
完善(唐朝) 僵化(明清)
废除(1905年)
科举制度的作用:(1)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2)给一般的知识 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建议,大兴儒学教育; 军事上:派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 我国北部边郡的威胁; 外交上:派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 路打下基础。 作出贡献的人物: 张骞、汉武帝 。 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南亚、西亚 今新疆境 内 大秦(罗马帝国)
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
民族关系 (与吐蕃交往)
和亲 会盟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太宗时)
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唐中宗时)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
821年,唐蕃会盟,建立会盟碑。
知识归纳:唐与吐蕃交往三件大事:“嫁了两个公主,立了一个会盟 碑”。 遣唐使
日本 对 外 交 往
遣唐使的作用: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 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鉴真东渡
文字 我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学派。 民贵君轻、 仁政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 荀子。思想: 。 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思想:“兼爱”、“非 。
攻” 兵家:代表人物 孙膑 。思想: 战前要做好准备 。
儒家
思想
中 国 古 代 思 想 文 化
战国 时期 百家 争鸣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 权 分 立 和 民 族 融 合
三国 鼎立 局面 出现 江南 开发 原因
奠基: 赤壁之战 形成:
魏国: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蜀国: 国。
吴国: 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1)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 (2)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3)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南方人民辛勤劳动; (5)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措施: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元朝建立
1271年,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 大都
。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和 民 族 关 系 的 发 展
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 两宋时期(南宋)
农业
。
。 、成都
发明了新农具: 秧马 “ ”。 推广原产越南的 占城稻
普种小麦,棉花种植推广。 丝织业: 苏州 的官营织锦院。 陶瓷业: 景德镇 、 杭州
经
南方 生产 发展
经济上: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 唐太 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三省 六部制,加强中央权力。 唐太宗 宗的 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发展教育。 政绩和 政绩 贞观之治 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 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贞观之治 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称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造纸术:西汉 时发明,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隋唐 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平民 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定向工具司南; 宋朝时制成,用于海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