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
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管理类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我校开展了“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下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师培训等方面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设置在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我们设置了一系列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旅游线路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管理等。
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旅游行业的深入了解,并培养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注重引入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训,让他们亲身感受旅游行业的运营和管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会引入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教师培训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师型”教师的理念,我们也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与创新创业教学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到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教师们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成果与反馈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他们在毕业后很快就能够适应行业的需求,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的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我们也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行业内的需求和趋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使之更加贴合实际。
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以成都纺专旅游类专业双创实训项目教学指导为例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高付出、高效益的就业领域之一。
新文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和创业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类专业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人才的需求,
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为了更好地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性项目、实习、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与挑战。
2. 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
可以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论坛、会展等活动,向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3. 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可以组织同时具有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学生,进行研究和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4. 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平台。
可以联合旅游企业、投资商、政府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综上所述,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不断推进涉及行业本身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才能扶持新兴的旅游业发展,并带动相
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航空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航空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四、培养规格(一)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具备良好的形体与礼仪,熟练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
(1)具备从事航空地面服务和空乘服务的技能;(2)具备从事机场和机上安全检查的能力;(3)具备良好的体能和心理素质;(4)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5)具备符合空乘要求的气质形象和礼仪规范;(6)具有世界主要客源国和国内主要地区的礼仪习俗和人文地理知识并能运用其待人接物的能力。
(二)知识要求掌握航空业中机场、航空公司等职能部门的工作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与技能,了解国内外航空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悉相关产业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动态。
(1)掌握航空业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与专业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2)掌握旅客需求,了解航空服务业发展趋势;(3)熟悉票务、值机、问询、机务等部门的业务知识;(4)具有分析和解决服务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能力;(5)具备文字处理、信息收集与管理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礼仪风范;(2)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3)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4)一定文学艺术赏析水平,掌握一定的音乐、文娱技能,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5)具备基本的安全及法律法规意识。
五、毕业标准(一)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37学分,其中必修课127学分,限选课、任选课和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课10学分(含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三)企业集中培训、跟岗、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负责考核,所有考核成绩均需达到及格要求,由企业导师自行评定。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旅游服务与管理 130200二、学制及招生对象1、三年2、初中毕业生三、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山西省及太原、晋中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业务培养要求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行业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一)必备的知识结构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饭店概论、旅游管理基础、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和管理、旅游礼仪、餐饮服务和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二)必备的能力结构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毕业生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务员证书。
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和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工作;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2021年5月第42卷第5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May,2021Vol.42No.5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崔俊涛,龙雨萍,朱运海(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摘要:以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培养集具有广阔视野、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于一体的“旅游+”专业人才为目标,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多元培养、四维融合、五位一体、全程协同”的培养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地”优势,深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行业企业职业学业相融合策略,实现项目育人、竞赛育人、协同育人的专业培养目标.关键词:旅游管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1)05-0079-05 2017年国家前旅游局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旅游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标准,旅游教育要培养涉及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乡村旅游开发等多层次、多专业的高素质、重应用、充满活力的人才⑴.随着“旅游+”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旅游人才成为了旅游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⑵鉴于此,以湖北省地方高校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立足专业培养集广阔视野、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于一体的“旅游+”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深入地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1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内容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始创于1993年,200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在学校“坚持综合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基层,面向湖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⑶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了构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秉承“强化应用、突出创新、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彰显特色”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宗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搭建学生成长与发展平台,实践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提升旅游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并实践了“多元培养、四维融合、五位一体、全程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实践贯穿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始终,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问题,较好解决了专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教学环节与岗位技能脱节、学生学习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畅通了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问题⑷,明确了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11“多元培养”解决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问题“多元培养”指在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旅游管理专业生源的多样化现状,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育人方案,采取“导师制”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发展,让每位学生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以此解决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问题,如图1所示.在学习培养中,针对理论功底较强的学生,强化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备战研究生考试,侧重科学素质训练,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针对技能功底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学科竞赛,侧重技能应用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专升本学生,引导他们参与教师服务地方项目中去,侧重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收稿日期:2020-10-22;修订日期:2020-12-12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20057)作者简介:崔俊涛(1969—),男,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第42卷第5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普高生源•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应用研::究人才'•鼓励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侧重综合科学素员训练中职生源■指导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侧重技能/歹•指导参与各类创业项目/应用训练I;应用型:人才I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专业教师指导5至6名学生,学生从大一开始实施跟踪培养.导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质、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在跟踪培养中尽量做到“导师个性化引导,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保证每位学生找到自己潜能充分发展的领域和成长点,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实践中,强化普高生源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引导他们参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和提升学历层次.从2017年至今,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与54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①,科研参与热情明显提升.考研报考率和录取率逐年提升,2018—2020届旅游管理专业多位同学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专业涉及旅游管理、新闻传播、软件工程、会计、行政管理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一半学生来源于中职生.针对这类学生,引导他们发挥技能特长,参加学科竞赛.经过比赛的历练,学生们曾获得了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一等奖,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一等奖;襄阳市“金牌导游大赛”季军等成绩.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他们进校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导师可积极引导这类学生参与教师团队承接的《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关于如何办好草庐剧场的对策研究》《保康云锦杜鹃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等调研课题和服务地方的项目.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不仅掌握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技能,还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发表学术论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12“四维融合”解决人才供需脱节问题实施知识能力育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行业企业职业学业的四维融合,如图2所示.1.2.1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触合,提升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一维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灌输和渗透相结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襄阳文化与旅游”“旅游文化学”等先后立项校级课程思政专项项目,“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基础知识综合”获得校级优秀课程教案三等奖.在这些课程中,授课老师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寻找德育元素,运用可以培育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提升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2.2课内课外触合,提升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二维是搭建校内外共建共享的实验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协同育人平台,课内通过旅游企业岗位技能驱动项目,课外通过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教师科研项目、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真实的项目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使课程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岗位,达到学生“能干、会干、干好”的目的,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解决专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教学环节与岗位技能脱节的问题.①文中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年度建设质量报告》崔俊涛,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内:•岗位技能项目驱动线下:•面对面辅导•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灌输和渗透相结合厂课外:•大创项目驱动•学科竞赛驱动•教师科研项目驱动•教师服务地方项目驱动•团中央暑假“三下乡”9活劫驱劫‘线上.•義上無品资源共享自主学习•线上MOOC自主学生•线上虚假仿真实验项目操作,创新学习•宏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呆方案•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图2旅游管理专业“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思路课内强调“项目驱动、真题真做”.如对“旅游市场调查”进行“讲、练、展”课程教学改革时,以真实的项目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项目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讲、练、展,教、学、做融为一体,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为此,课程教学团队与旅游景区合作,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同时强化了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旅游市场调研设计能力、数据获取处理能力、市场调研报告撰写能力.课外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教师科研项目、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湖北文理学院校园自然景观优美、三国历史文化景观众多,是“导游业务”等课程理想的校内实践中心,导游工作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就可以在校园内实景模拟;2018年以来立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包含国家级2项,省级4项,校级12项,共计18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赛事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10项,获奖12项、参与100多人次.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与54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生参与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多次,多篇调研报告获得大奖.学校旅游学社每年举办校级导游大赛,并和景区联合举办隆中实地讲解大赛.通过参与各种项目和学科竞赛,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2.3线上线下触合,提升学生自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第三维是线下面对面辅导,线上通过MOOC 等“金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提升学生自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线下通过面对面授课和辅导,从价值引领高度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按照金字塔构造原理,学生通过概念性、事实性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职业发展必需的程序性和技能型知识,最后实现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追求卓越价值观养成,实现从初级认知向高级认知的升华.合理、充分地利用线上各种信息化资源实施教学,如老师们利用学校“课程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和“学校在线平台”完善“会展旅游”课程和MOOC“襄阳文化和旅游”,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采取师生讨论、案例研究、小组辩论、项目驱动、讲练展评等多种方式.并且开展线下线上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合作、沟通、探究、感悟、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2.4行业企业职业学业触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四维是通过“行业+企业+职业+学业”融合,宏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职业需要跟社会发展要求相脱节的问题⑸.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协会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为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人才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订单化培养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目标相融合、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教学评价与行业企业评价相融合,以期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娴熟,创新能力优良、岗位适应性强.13“五位一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教、学、研、赛、创”五位一体,齐头并进,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资源的第42卷第5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整合,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做到“教中练、问中得、赛中学、研中悟、悟中创”.在“教”上下功夫,课程教学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项目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习者为主体,讲、练、展,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学”上下功夫,教师、导师引导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学习,鼓励学生和教师就学术问题进行争论;在“研”上下功夫,引导理论基础好的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发表学术论文,搞科研创作;在“赛”上下功夫,依托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创”上下功夫,依托“互联网+”等学科竞赛、虚拟仿真等创新实验项目,引导悟出学习门道的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把会学知识转变成会用知识和创新过程.14“全程协同”解决旅游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问题依托校级教研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新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例”和“多元培养、全程协同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产教融合、创新育人、协同育人.建立政行企校全程协同育人联动机制,保障四方协同培养人才贯穿全过程;请行业导师,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建课程团队、共同制定双育人大纲,共同出版教材、促使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联合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不断改进育人方案和教学活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定期磋商机制,推进应用型、创新型育人模式落地.湖北文理学院建有校外“示范性协同育人基地”,与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聘请企业经理担任专业外聘教师和校外实践指导专家.政行企校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共同参与共建课程如“旅游职业经理人修炼”等教材的编撰、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与课程考评等工作.2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体系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2.1育人理念转变观念,确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旅游+人才”目标,形成“多元培养、四维融合、五位一体、全程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行业企业岗位发展需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设计成长路线.2.2育人模式克服了所有学生“一个模子打造”的缺陷,采取“导师制”管理模式,按照生源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育人方案,确保应用研究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落地.2.3育人过程克服了育人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模仿轻创新等不足,强化了育人、校外、课外、线上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研、赛、创”搭建平台,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用知识能力、适应变化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实现“教中练、问中得、赛中学、研中悟、悟中创”的培养目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2.4协同合作政行校企合作不受限于之前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合作,而是开展沉浸式的全程协同合作,从育人思路的确定,到共建课程团队、共同制定双育人大纲、共同出版教材、共同授课,到评价反馈机制、定期磋商机制的建立,确保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效果3.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科学素养得到提升2018届旅游管理专业的45位学生中有7位同学入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大学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学习,专业涉及旅游管理、新闻传播、软件工程、会计、行政管理等;2019届硕士研究生报考率达27.2%,考试过线率6.8%,最终录取率4.5%;2020届硕士研究生报考率47.3%,过线率19.7%.报考率和录取率逐年得以提升.崔俊涛,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3.2学科竞赛参与度加强,成绩取得提升突破2018年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共计18项,其中国家级立项2项——“程河柳编非遗文化挖掘与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省级4项,校级12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共10项,获奖14次、参与了100多人次.3.3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和服务地方项目中来.近3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与54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参与热情明显提升.3.4对社会贡献度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2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区域贡献度呈上升趋势,2017届为59,2019届为66.7®,主要就业地是襄阳和武汉,表明专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逐渐彰显.并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社会认可,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7-07-03)[2020-10-01].http:///zfxxgkml/rsxx/rcgl/202012/120201213_919310.html[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5-27].http:///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3]湖北文理学院学校简介[EB/OL].(2019-12-31)[2020-05-27].http:///xxgk/xxjj.htm.[4]马有•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5]陈雨海,张庚灵,张方爱•锐意创新扎实推进“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山东农业教育,2014(2):3-5.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as an ExampleCUI Juntao,LONG Yuping,ZHU Yunhai(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441053,China)Abstract:Taking th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an example,aiming at professional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practical ability,service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spirit,it discussed the ways to cultivation of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and it put forward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cusing on u multiple cultivation,four-dimensional integration,five-in-one and full collaboration,,. W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u politics,business,enterprise,and university,,,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on-campus and off-campus,in-class and out-of-class,online and offline,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nterprises,career and schoolwork,to realize the goal via project education,competition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local university;talent training(责任编辑:陈丹)①数据来源于《麦克思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报告》。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线上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作为旅游新形态的智慧旅游,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国智慧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但从2011年至今,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经历了从构想到各种技术的实现和完善,智慧旅游实现了迅猛发展。
不过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尚不能适应智慧旅游的新需求,因此,该类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旅游本科院在人才培养中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如何优化学生的实践方式,需要什么样的师资队伍等,从而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竞争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智慧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的本质内涵及其影响(一)智慧旅游的内涵智慧旅游的概念最早是由智慧城市延伸而来的,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智慧旅游的内涵主要是: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面向旅游企业和机构,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旅游信息的整合和开发,旨在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实现旅游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旅游政府管理部门管理效能的提高,它是一种集智能化的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的全新旅游运行方式。
智慧旅游包括三层含义,分别为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其本质内涵主要涉及服务、营销、管理、旅游信息化各方面。
(二)智慧旅游的影响根据智慧旅游的相关主体,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对旅游者的影响。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散客、自由行、大众化的旅游趋势明显。
旅游者的信息搜集行为更多借助网络,其旅游需求更加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智慧旅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它的特征之一就是为旅游者提供高效的旅游信息化服务。
旅游者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物联网,可在出行前完成信息查询、旅游线路设计、票务酒店预订等准备工作。
在旅程中也可随时随地掌握当地的交通路况信息,同时,在旅游景区游览过程中享受便捷的智慧导览、智慧导购等服务。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当前,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重要的课程之一。
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创新与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背景分析随着新文科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和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旅游业的壮大和发展,旅游行业内的创新与创业越来越重要。
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旅游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关注现代旅游业的新发展、新趋势,以及如何进行创新和创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性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对于促进人才培养、实现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进人才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导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2.实现产业转型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和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3.推动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而创新和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旅游业的机遇,发掘旅游行业的商业价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4.提高就业竞争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增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实施1.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课堂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现状、探讨创新模式、案例分析、关键因素分析以及模式评价与完善等步骤,从而提出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背景突显了当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研究意义在于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研究目的在于完善现有培养模式。
结论部分将提出实操性的建议,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本文进行总结。
本文旨在为旅游管理教育领域提供创新思路和经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关键因素、模式评价、建议、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旅游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服务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传统模式下,学生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机会有限,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资源。
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对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推动行业的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本文的关键部分之一。
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基本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招生对象:全日制高中毕业生二、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及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管理类本科专业。
它以旅游发展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一般规律研究以及适用性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为根本任务,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
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以酒店管理、旅行社业务和旅游与文化创意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采用“阶段学习、阶段工作”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酒店、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基本要求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好的职业素养;2.系统掌握管理学及旅游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与酒店管理、旅行社业务及旅游与文化创意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4.具备从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茶吧,旅行社外联、计调、门市、导游及旅游产品研发等部门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5.具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旅游业发展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6.了解政治、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民俗、美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7.具备良好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英语会话能力和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一)毕业资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8学分,其中课程教学必修课最低103学分、选修课最低29学分、实践教学平台最低28学分和能力拓展模块最低8学分,通过校内外语综合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低于二级乙等,德、体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旅游管理专业领域与学习情境旅游管理专业领域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材料汇编第一部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旅游服务与管理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强实践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适应现代旅游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事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学制三年。
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
四、服务面向主要工作岗位:在旅行社计调、外联、导游等部门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在酒店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在旅游景区从事导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次要工作岗位:在旅游行政部门或旅游企业的办公室、营销、公关、人力资源等部门从事接待、营销或管理工作。
五、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1)熟练掌握导游讲解、带团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
(2)熟练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能力。
(3)具备一定的景区经营管理能力。
(4)具备运用旅游法规政策来维护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处理旅游投诉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旅游营销、公关策划和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服务与管理能力。
(6)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
2.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亲和力,遵守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及开拓创新能力。
(4)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
3.方法能力(1)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2)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专业行动领域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1)表1 典型工作任务2.专业行动领域描述(表2)表2 专业行动领域七、专业学习领域(1)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表(表3)表3 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表4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八、毕业条件1.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考核合格。
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第三 ,具 有职 位能 力提 升 的持续 性 。高 职层 次 的旅 游 有 良好 的 综合 素 养 ,不但 能 够 胜 任 服务 一线 的操 作 工作 ,
各种 不 同的层 次和类 型 。 许 多实 际工 作 问题 ,具备 一定 的创 新创 业 能力 以及旅 游 资
第一 ,具 有 自身层 次 的特 殊性 。它 不 同于 研究 生 、本 源 旅游 项 目的开发 能力 ,这个 层次 的学 生 在一 线工 作一 段 科 生层 次 的研 究 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即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具 有 时 间后 ,能够 迅速进 人初 中级管 理 岗位 。 “ 系统 的专 业知 识和 专业理 论 ” ,高 职教育 确 立 的培 养 目标
中 图 分 类 号 :G 1 7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 - 7 0 (0 0 0一 o2 — 0 0 9- 60 2 1) 5 o9 2 -
随 着 我 国 旅 游 事 业 的 日益 快 速 发 展 ,培 养 大 批 一 线 高 养 目标 ,是 培养 具有 与旅 游服 务产业 未 来工 作 岗位 相适 应 技 能 实 用 型旅 游人 才 ,成 为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的 职 业 素 质 和 一 定 的 职 业 发 展 能 力 ,具 有 较 强 的 旅 游 服 务
务 , “ 养什 么样 的高 职旅 游 人 才 ” “ 样 培养 这 样 的 技 能和 一定 的 管理能 力 ,能够 胜任 导 游 、营销 、计调 及景 培 、 怎
人才” ,成 为各 高职 院校旅 游 类 专业 思 考 、探 索与 实 践 的 区 服务管 理等 岗位 的高素质 高技 能人 才 。
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旅游管理专业群与主要专业方向简介 1
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旅游管理专业群与主要专业方向简介1.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旅游业职业技术领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以及该领域某一从业岗位(群)的专项能力培养,毕业后可在旅游业职业技术领域从事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
2.旅游管理专业群主要专业方向及工作岗位任务描述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群按照旅游管理职业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为培养目标,使其具备在该领域某一从业岗位(群)应有的专业知识、动手技能与职业素质。
酒店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高星级旅游酒店,会展企业,掌握从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各部门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会展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协调,熟悉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并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导游与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旅行社、导游等专业岗位和相关部门,培养从事旅行社组团、计调、导游、旅游产品设计等业务。
熟悉相关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酒店管理方向(中加合作)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国际性酒店各部门的服务与管理能力、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管理与交流能力。
面向行业部门和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酒店客房、前厅、餐饮等岗位工作,熟悉相关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2.培养年限:三年3.职业技术领域共性专业能力要求(1)语言沟通与接待能力①能够熟练运用旅游英语进行对客接待与服务;②具备基本的旅游行业礼貌礼仪并应用对客服务。
(2)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①熟悉酒店前厅礼宾、问讯、开房、结帐等业务;②具有餐饮宴会设计、引座、传菜、席间服务等能力;③具有客房清扫、客房服务的技能;④了解酒店信息系统应用,同时具备酒店营销、康乐、安全保卫等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一、专业定位
(一)职业面向与能力要求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1+8”XX城市圈,立足XX、面向全国,培养适应行业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良好中西文化素养和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旅游服务及岗位群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旅游行业领域从事景区景点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运营管理、导游接待及其旅游相关专业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培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一)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工学穿插、四步跃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大赛制”、“假期体验制”为实施手段,积极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
(三)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年2月第7期Feb. 2022No.7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曾兰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摘 要] 基于1+X证书制度,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阐述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课程教学与“X”证书培训融合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从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强化教师能力建设、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衔接“X”证书开展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建设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 1+X证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师能力;课程考核[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CYJ20103);2021年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小、精、灵”校企合作项目“基于研学旅行策划与应用创新实践基地”(2021XQX07);2019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开发”(WLRCS2019-087);2020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差异化教育研究”(GD20CJY49)[作者简介] 曾兰君(197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185-04 [收稿日期] 2021-10-05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于职业教育技能技术水平与从业资格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浅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_何秀芬
,
模式 的 切 人 口
“
”
。
、
,
,
,
,
,
,
。
,
、
。
一
(
)
。
,
、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需 修 订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球 第 二 以 中 国 为 首 的 东 北 亚 将成 为 全 球 最 多 旅 游 者 到 访 的 地 业 经 区 目 前 旅游 已 万 众 创 新 最 为 活 跃 的 领域之 高 职 院 校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在 人才培 养 模式 的 构 思 上 要 坚 持 立 成 为 大众 创 人 基 根 现 呈 主 体 态 业 的 条 和 现 型 业 业 创 件 并 出 多类 多 层次 多 多 的 特点 旅游 德树 本导 向 据 有 实 践教学 创新创 平 台 明 新 开 始 从技 术 走 向 产 品 专 注 特 定 领 域 旅 游 产 品 和 服务 创 新 增 确 创新 创 业 教育 目 标 要求 完 善 创 新 创 业 教 育课 程 体 系 在 人 才 多 资本 进人 加 快 旅 游 业 的 快 速 发 展及 创 新 为 高 职 院 校 旅 游管 培 养 方案 的 制 定 上 要 注 重 旅 游 人 才 的 培 养 与 社会 需 求 间 的 协 理专 业 的 创新创 业 教 育 提 供 了 优势 和 契 机 同 协 调 学 校 企 业 学生 三 者 之 间 的 关系 真 正做 到 旅游 人 才 实 三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的 能 力 提 高 现 在 旅 游企 业 的 高位 就业 而 不 是 人 才 的 大 量 流 动 和 浪 费 在 麦 可 思研 究 院 发 布 的 《 2 0 5 年 中 国 大学 生 就 业 报告 》 中 麦 二 加 强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的 师 资 队伍 建设 万 理 研 对 全 可思 究 院 来 自 国 3 0 个 省 区 市 的 26 4 名 20 4 届 毕 业 笔 者认 为 担 当 旅游 管 专 业 创 新 创 业 教育 的 教师应 当 为 专 生进 业 教 师 这 些 教 师 均 是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出 身 既 熟 悉 本 行 业 的 前 沿 半 年后 的大 学 行 了 调 查 并对 6 万 名 20 届 大 学毕 业 生 进 行 了 毕业 3 年后 的 追 踪 调 查 多 项 数据 显 示 大 学 毕 业 生 创 新 创 业 理 论知 识 也 了 解旅 游行 业 的 市 场 现状 专 业 教师应提升创新 创 业 教 育 的 教 学 能 力 要 改革 教 学 内 容 和 方式 方 法 以 适 应创 新 创 能 力 在 逐 年 提 高 20 4 届 大 学 毕 业 生 总 体 自 主 创 业 比 例 是 2 9% 比 20 3 届 高 0 6 个 百 分 点 比 20 2 届 高 0 9 个 百 分 点 《 报 业 教 育 的 需 要 同 时 要 利 用 假 期 时 间 到 旅 游 企业 顶 岗 实 习 熟 告 》 显 示 在 20 4 届 大 学 毕 业 生 中 2 院 校 自 主创 业 的 比 例 相 悉旅 游 企业 的 市 场需 求及 创新 创业 的 新趋势 在平 时 的 教 学 中 院 校为 2 2% 自 主创 业 比 例 最高 的 是 髙 加 强 和 企业 的 沟 通 和 联 系 保 证 创 新创 业 教 育 的 效 果 对较 少 为 0 9 % 非 2 职 髙专 院 校 达 到 了 3 8 % 通 过这些 数 据 可 以 得 出 高 职 院 校 的 三 强 化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的 创 新创 业 实 践 要 因 生 业 积 职 基 此 加 强 高 职 院 校 旅 高 院 校 加 强 校 内 外 实 训 地 的 建 设 为 旅游 管 理 专 业 学 学 在创 新 创 方 面 有 较 高 的 极 性 学生 业 生 广 泛 搭建 实 习 实 训 平 台 学 生 在 实践 中 总 结 旅游 行 业 的 创新 业 理 游管 专 的 创 新 创 教 育 会进 步提升学 生 的 创新 创 业 热 情 点 和 创 业 的 方 向 学 校应支持学 生 参 加 各 级 各类 创新创 业 竞 赛 二 高职院 校 旅游 管 理 专 业 开展 创 新创 业 教 育存 在 的 问 题 以 此 提 高 专业 技 能水 平 以 笔 者任教 的 学 校 为 例 旅游管 理 专 业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不 明 确 的 学生 在 全 国 职业 教育 活 动 周 中 积极参与 学 院 举 办 的 导 游 风 高 职 院 校作 为 我 国 主 要 培养旅游专 业人 才 的 摇 篮 主要 为 我 采 大 赛 部分 参 赛 学 生 还 参 与 了 省 级 的 科 技创 新 与 职业 技 能 竞 国 旅 游 企业 培 养 较 强 的 业 务技 能 和 较 髙 的 水 平 身 心 健康 的 高 等 赛 通 过 不 同 级 别 的 技 能 竞 赛 学 生 对旅 游 行 业 有 了 更 深 刻 的 了 应 用 型 技 能 型 人才 但 髙 职 院 校 的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在 人 才培 养方 解并 提高 了 专 业 素 养 因 此 学 校 可 通 过举 办 技 能 大赛 第 二 课 目 前 高 职 院 校旅 游 管 理 专 业 面 并未 和 旅 游 业 的 发展 齐 头 并 进 堂 创 新创 业 信 息 共 享 等 方 式加 强 旅 游 管 理专 业 学 生 的 创 新 创 业 很 职 目 高 不 计 课 的 人才 培 养 标 定 位 清 晰 多 院 校 在 教 学设 程设 能力 置 方 面 大 同 小异 旅游管 理专 业 的 课 堂教学 仍 以 灌 输 知 识 为 主 参 考 文 献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 0 0 20 20 缺 乏 以 市 场需 求 为 导 向 的 创新 创 业 教 育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的 毕 业 生 对 口 就业 率 较低 造成 旅 游 教育 资 源 浪 费 而 同 时 许 多 旅游 企 Z 2 0 0 业 却 缺 乏 专 业 的 管 理 人 才 旅 游 企 业 的 人 才 流 动率较 大 不 利 于 2 毛 国 涛 关 于 创 新 创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研 究 党史 文苑 旅 游 行 业 快速发 展 2 0 0 二 开 创 新与 展 创 新 创 业教 育 的 师 资 力 量 薄 弱 3 邹 亮 曹 洪 珍 试 论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的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对 师 资 队 伍 的 要 求较 高 教 师 既 要 具备旅 游专 创 业 教 育 20 4 业 的 理 论 知 识 更要 拥 有 较 为 丰 富 的 实 践 经 验 很 多高 职 院 校 的 何 秀 芬 江 西 外 语 外 贸 职 业 学 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新兴的专业之一,面对旅游业
的迅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
养模式。
一、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可以添加创新创业相关
的课程,如创业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模式等。
同时,可以增加实
现实践课程,如企业实践、调研实践、创新实践等。
这些课程可以
帮助学生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二、建立实践平台
其次,学院可以建立各种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创新创业中心、校园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
验创业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造意识和创业精神。
三、提供行业资源
再次,学院可以助力学生获取更多的行业资源。
可以邀请行业
知名人士授课,和学生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项目;邀请创业投资人
评审评选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现有企业的发展
情况,为学生提供实战经验。
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商业比赛、营
销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
竞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中,国内外的大型创新创业季、
挑战杯等比赛是非常适合旅游专业学生参加的,并且参加赛事能够
获得许多行业知识和人脉资源。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创业才是旅游管理专业长久发展的保障。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联合在一起,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实践平台、提供行业资源和鼓励比赛等方案,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富有创业精神的旅游管理人才,以创新的思路和创业的精神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