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

合集下载

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交通规划方案

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交通规划方案

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交通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地面交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提出一种创新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地下空间利用的潜力地下空间利用是指将地下空间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用于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地下空间具有广阔的潜力,可以用于交通、商业、文化、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

1.1 地下交通系统地下交通系统是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的交通网络,可以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

地下交通系统可以包括地铁、轻轨、地下隧道等,通过在地下建设交通网络,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

1.2 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是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的停车设施,可以解决城市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地下停车场可以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面相连,方便车辆进出。

地下停车场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还可以减少地面车辆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1.3 地下物流系统地下物流系统是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的物流网络,可以提高城市物流效率。

地下物流系统可以通过地下隧道连接城市不同区域,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地下物流系统可以减少货车在地面行驶的时间和距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城市物流效率。

2. 地下空间利用的挑战尽管地下空间利用具有广阔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2.1 技术挑战地下空间利用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地下施工技术、地下工程设计等。

地下施工技术需要解决地下水、土壤等问题,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2 资金挑战地下空间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地下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

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是地下空间利用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3 管理挑战地下空间利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地下设施的维护、安全管理等。

地下空间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确保地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高水平原创)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高水平原创)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学号班级土木地下13-3班姓名刘**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目录1 总体说明 (1)1.1 徐州基本情况 (1)1.2 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1)1.3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 (2)1.4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2)1.5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 (3)2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 (3)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 (3)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6)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 (6)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7)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8)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 (2)4.1主要设计原则 (2)4.2 车站设计方案 (3)4.3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7)5其他 (3)5.1保护原则 (3)5.2保护的主要内容 (3)5.3保护措施 (4)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地下13-3班刘**)摘要:随着徐州市经济连续五年经济发展增速位居江苏省第一的位置,徐州市很快获批建造城市轨道交通。

本方案立足于近期(2020年)对徐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作了较为详细可行的规划方案,该方案中共规划了三条线,并且从总体说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以及其他方面对本方案作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对徐州的详细研究分析表明,该方案的实施将为徐州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长久不衰的动力,通过重点分析线网规划以及车站设置,认为此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心城区城市走廊纵断面设计功能分析1 总体说明1.1 徐州基本情况徐州,古称彭城,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与多功能开发考核试卷

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与多功能开发考核试卷
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与多功能开发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是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的特点?()
A.投资决策
B.规划设计
C.施工建设
D.运营管理
19.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与多功能开发不成功?()
A.项目定位不准确
B.规划设计不合理
C.投资不足
D.所有以上因素
20.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与多功能开发的目标是什么?()
A.提高车站运营效率
B.增加商业收入
C.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D.所有以上目标
2.高铁站商业开发应考虑乘客需求,如设置快速餐饮和便利店,同时保持合理的商业面积,避免过度商业化影响换乘便利性。
3.立体化设计如上海虹桥站,通过空中连廊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快速换乘,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
4.绿色生态设计如广州南站,采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照明,减少能耗,但面临技术成本和运维挑战。
A.商业购物
B.文化展览
C.办公租赁
D.医疗保健
5.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与多功能开发?()
A.客流量
B.周边环境
C.技术水平
D.气候条件
6.高速铁路车站候车大厅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哪个原则?()
A.简洁大方
B.独具特色
C.便于管理
D.舒适安全
7.高速铁路车站空间利用中,以下哪个方面不属于立体化设计?()
B.高效的管理团队
C.先进的技术支持

高铁站区用地规划思路研究

高铁站区用地规划思路研究

高铁站区用地规划思路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铁路用地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高铁站区用地规划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高铁站区的用地功能,进而探讨了高铁站区的用地结构布局,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开发强度分区控制与用地开发时序安排,并对地下空间的适度开发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高铁站区用地规划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运营,拉开了全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序幕。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建成21条高速铁路,营业里程9300多公里。

预计到2015年将会有4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届时覆盖全国省会城市(拉萨除外)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高速铁路网将形成。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同步发展的是高速铁路车站的建设。

高铁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高速铁路车站将发展成为城市网络的一个中心。

城市的人流!物流通过这些中心,进出城市轨道网络,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使高速铁路站区逐渐成为引领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因此,高铁站区的发展将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

高速铁路车站的新建,导致车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功能形态。

同时,城市对外交通方式向高速轨道交通转变也将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市民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面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如何对高铁站区进行合理规划,己经成为地方政府和规划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高铁站区兼具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能否带动城市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用地功能的选择高速铁路自身服务的人群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地区发展带动作用存在明显的指向性,最显著的效应就是进一步强化城市服务业相关职能的发展,包括商务办公、零售商业、住宅等。

高铁站区用地的功能中往往选择较大比例的商务办公用地、商住混合用地以及部分文化用地等。

一般来说,高铁站区适宜布局的产业用地类型主要有几下几种(如图1)。

1.1 商务办公用地商务办公用地主要指各类生产服务业用地。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4.结合地下开敞式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枢纽消防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大规模地下空间,其消防和 安全问题往往成为制约方案的控制因素之一,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设置适当的 下沉广场,有利于丰富空间效果,明晰功能界面,更可提高消防及安全性能。
4.结合地下开敞式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枢纽消防安全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 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客流、商流、经济贸易的重要汇 集点,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以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商务区或城 市副中心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其中大型、超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城 市乃至区域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由枢纽引发的新一轮城市建设成效日 益显著。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因此,如何理顺上述各大交通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布局成为枢纽设计的重点。 高速铁路与虹桥机场同样是服务于国内的中长途旅客,故之间的换乘关系并 不是很密切,但高铁与虹桥机场旅客绝对数量很大,发生的换乘量为中等水平; 磁浮车站则担负着浦东国际机场“前厅”的功能,与高铁的城际部分、虹桥机场 均有着重要的换乘关系。
枢纽内交通设施规模呈现不断扩大化趋势,大量的社会车、出租车,公交 车辆停泊,对枢纽内部空间,对城市土地的需求加大,地面的土地资源已不能 满足这种扩大化的需求,特别在城市中心区的枢纽改造工程,面临土地更为紧 张的困境。向地下发展,实施交通设施立体化可以有效解决土地与规模之间的 矛盾,地下空间在枢纽建设中的大量开发使用充分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
虹桥枢纽剖面示意图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由此可见,磁浮车站在换乘关系中处于比较关键的位置,它应该与高速
铁路、虹桥机场取得便捷的换乘关系。 由此形成了如下的场站空间关系:

高铁车站建设分析及建议

高铁车站建设分析及建议

高铁车站建设分析及建议本文:樊一江刘明君毛科俊工作单位:武广高铁站1.车站规模能力充裕武广高铁运营2年来,沿线车站平时能力使用率约为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而得序号车站距市中心距离站房建筑面积设计能力目前平均发送量城市对内交通衔接情况城市对外交通衔接情况公里万m2人/天人/天1深圳北站9.31811000020000地铁3条线、公交22条线、出租等铁路(广深港、厦深等);长途汽车2长沙南站10108000023000地铁2条线、公交9条线、出租等铁路(沪昆);长途汽车3株洲西站71.5200005500公交、出租等无4衡阳东站102.2200007000公交、出租等长途汽车5郴州西站81.2150007200公交、出租等无6韶关站161.6160002870公交、出租等无7清远站101.0550001500公交、出租等无45QUYUJIAOTONG区域交通2012/1130%,高峰时能力使用率约为50%,客流满足情况良好。

为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大部分车站在平日仅开启使用部分候车室,如只开放上层候车室,一般情况下候车人数可达候车室座位数的50%~70%左右,候车环境较好;在春运以及国庆、清明法定假期等高峰时期则开启全部候车室。

由于高铁列车公交化的组织运行模式,旅客在车站内停留时间相比普通铁路大幅缩短。

因此,从运输服务与客流组织的角度来看,高速铁路车站总体能力充足,能够较好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出行的需要。

2.高铁客流诱增效果明显,客流稳定增长高铁开通对普通铁路等客流产生了一定的分流转移作用,但转移量相对有限,而高铁诱增客流情况明显。

首先,高铁与普铁目标客户群体不同,高铁票价较高,客流以商务、旅游等高端客流为主,客源总体较为稳定,如高铁二等票价约为0.46元/人公里,而普铁硬座票价约为0.06元/人公里左右,普铁硬卧票价约为0.29元/人公里。

其次,高铁的开通对普通铁路客流产生一定的分流转移作用,但对既有铁路客流影响并不显著,既有普铁车站客流量规模依然庞大,如衡阳既有普铁车站在高铁开通前日均发送量约为1.7万人次左右,高铁开通后其日均发送量约为1.5万人次,而衡阳高铁站日均发送量约为7000人次,两站总计日均发送量约为2.2万人次,因此,可以认为是高铁通车新增运输能力而产生了较大的诱增客流。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议题。

高铁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汽车数量的激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而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多的空间。

2.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出现代化、便利化的城市交通枢纽,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增加城市的商业活力和竞争力。

4.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城市空间有限,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并且不会影响地面空间的使用,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

目前,中国高铁建设已经日臻完善,许多城市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

比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等,这些站点的地下空间已经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成为了城市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一些新建的城市也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下空间的利用。

西安、成都等城市在新建的高铁站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通过建设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

一些城市也开始探索地下空间开发的新模式。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地下城市,将商业、交通、居住等多种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地下社区。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了推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标准,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2. 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城市中心高速铁路地下车站绿色施工

城市中心高速铁路地下车站绿色施工
市政 ・ 通 ・ 交 水利工程设计 I
朋蛐 口 ‘ f 打面 ・ t e o 'e 咖 f Wae R stc s r o “

j l l
城市 中心高速铁 路地 下车站绿色施工
Ci Ce tr e nUn e g o n tto g pe dRal nsr c i n. t y n e e d r r u dS a i nHi hS e iCo tu t Gr o
s a e c n tu t n a t i e , r a p c , o sr c o c v t s a g e ti a t n t e n t r le vr n n t c u i g e v r n e tl o l t n a c u t f r i i i mp c a u a n io me , a sn n i m n a l i c o n s o o h o p u o a o t 3 % o 1 p l t n e dn O g o a l t h g ;T e e o e n e b s i g ct o a g l a d 印 b u 4 f al o li ,la i g t l b l c i e c a e uo ma n h r f r ,i t u t n i h l y f lr e u t - e r
e s ecnt co ulya dsf ,n “ u f en ojc vs ic ai c leo o cadevrn na nu os u t nqai e a d f r ag e ” bet e; r s gs i , cn mi n n i me t r r i tn a t y o o r i ne n oa o l
b n fsa dp o t u tia l e eo me ec n tu t nid t t raelw-ab nh r no sct, ste e e t rmoessan bed v lp n i t o s ci u r O ce t o c r o amo iu i i i n t nh r o n s y, y h

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潘涛;程琳【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各地陆续兴建高铁车站,并把车站地区的发展作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增长极.高铁客站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因此它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该文从"TOD模式"理论出发,引出了"ROD模式",说明了以高铁枢纽而拉动的地区开发建设符合"TOD模式",并说明了我国现代高铁枢纽地区的定位和功能,最后说明了基于"ROD模式"和地区定位的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的原则.【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11【总页数】2页(P128-129)【关键词】高铁枢纽地区;TOD;ROD;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作者】潘涛;程琳【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交通投资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影响土地发展模式。

土地发展模式也影响交通模式。

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的这种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应同步进行,整合考虑。

TOD(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是一种基于“交通——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土地开发创新模式,它的核心特征是:①结构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②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相辅相成;③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的土地开发;④公用车站成为区域内的交通枢纽;⑤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临近公交车站;⑥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⑦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国外研究和实践表明,它能有效提高城市整体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能为实现我国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为城市化、郊区化和机动化的同步进行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与TOD模式相比,我国高铁地区建设的ROD(Rail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高铁枢纽及与之发生关联的城市交通枢纽带动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高密度开发模式,它同时具有TOD模式的各种特点。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以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为例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以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为例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以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为例摘要: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位于郑州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郑州南站将建设成为郑州第三大铁路枢纽,郑州南站的建成将增强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是城市群融合与共兴的契机,意义重大;本项目是郑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补充,主要为郑州南站与周边地块的联系空间,为周边地块提供地下人行通道和停车空间。

关键词:配套完善;上下一体;交通便利;安全舒适引言:当前我国城市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交通压力大、停车位严重不足、人车混行、市政管线交叉碰撞等问题,开发地下空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问题,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为例,说明如何利用场地高差和周边设施条件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解决郑州南站与周边地块的联系、停车需求,打造融合交通、商业、停车等功能的复合型地下建筑,提升土地价值。

图一项目用地与周边环境1.项目概述:项目位于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用地西至荆州路,东至高铁南站站房,规划会展五街从场地南北穿越,北至规划会展六路,南至规划会展七路,规划用地面积:74490.79㎡,总建筑面积91592.52㎡,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89750.16㎡,地上附属面积:1842.36㎡;规划轨道交通9号线(目前为郑州市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工程二段)东西向穿越项目,规划冀州路隧道在郑州南站西广场下穿。

整体布局南侧为2层的地下车库,与郑州高铁南站相连接处在地下二层为由东向西的地下商业街,通过垂直交通与地下一层的人行通道相连,将来可与东侧规划会展中心的人行通道相连。

项目根据开发时序分一期、二期建设,利用东西地形高差结构错层的竖向方案,错层处为一期与二期的分期分界。

同时,二期场地位于地铁区间西侧,亦能保证远期施工对地铁无影响。

南站综合剖面图2.设计目标:连通需求功能上,使会展中心、轨交站点、高铁南站通过地下步行系统直接连通;周边各地块地下空间亦可凭借此系统实现快速互通,缩短行程,减小地面交通压力。

铁路站房地下空间设计研究——以苏州北站为例

铁路站房地下空间设计研究——以苏州北站为例

铁路站房地下空间设计研究——以苏州北站为例摘要:国内高铁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站房拔地而起,考虑到城市发展的空间及土地的集中利用,伴随着站房的建设地下空间同步实施开发。

地下空间不应局限于停车设施,应更多的考虑空间的舒适性及旅客使用的便捷程度,做到地上与地下同步TOD开发,上下衔接,完善高铁站房的功能形成站城一体化的新型站房。

从苏州北站的地下空间分析站房地下空间设计的方向,为地下空间的研究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字:地下空间;站房一体化;苏州北站;TOD随着站房建设类型新一轮的更新完善,从站房分割城市发展至站城一体化开发的形式,人们对于“交通建筑”的理解已经随着时代不断变化, 所谓的“效率”也不仅仅是专注于帮助乘客以最直接的路径抵达与出发, 无论是机场还是火车站都已经变成充满多义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综合体, 它既是一个让人高速过渡的场所, 同时出于消费、展示等多种目的也邀请乘客驻足与停留。

[1]在TOD的形式结合地上、地下及城市一体化开发,打造集交通、商业、城市、景观“四位一体”的新型站房,实现站房融合于城市,与城市发展共生。

在此谨以苏州北站为案例分析探索站城一体化的高铁站房如何对地下空间梳理布局。

苏州北站位于苏州市,是京沪铁路的中间站,也是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苏州北站从2011年6月30日正式启用,站场规模为2台6线,站场结构为桥梁结构,轨顶标高为12.5m。

苏州北站于2013年12月28日引入地铁2号线。

苏州北站南侧部分地下空间为社会车车场及公共空间,可与南侧高铁新城开发联系。

因2020年确定通苏嘉甬高铁在苏州北站设站,确定引入地铁7、12号线,对北站的整体开发进行规划设计。

苏州北站情况较为复杂,有既有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也有既有的地铁线路2号线,且2号线站厅位于地面。

以复杂的苏州北站为分析模板,则其他高铁站房则形式更为简单,更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布局。

考虑引入通苏嘉甬高铁之后,站场布局受到既有京沪铁路围观工区的影响,且既有苏州北站为张悬梁结构,新建通苏嘉甬场需要与既有京沪铁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在京沪场与通苏嘉甬场之间形成夹心地的空间。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作者:符雯雯刘凌云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3年第10期符雯雯刘凌云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城市发展和繁荣的象征和标志。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正在建设或正在积极规划建设地下轨道交通。

如何谋划在先,依托轨道交通,合理开发和利用其地下空间,是城市集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城市容量、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就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而言,一些发达国家的著名城市已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成功案例,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做法。

例如,早在1930年,日本东京就形成了“地下街之端”,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重城市功能,汇集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

美国纽约市拥有世界上运营线路最长、车站数量最多的地铁线路,就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而言,能把10个街区范围内的主要大型公共建筑的地下连接起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宏大。

类似这样的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地下步行街道系统还有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多个城市。

相比而言,我国的轨道地下空间利用还是比较单一,规模较小,尚处在起步阶段。

经济学界认为,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和技术上的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最基本的特性。

纵观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项目,依据其经济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强弱不同,可以将其分解为纯公共物品(如不收费的通道)、准公共物品(如可以适当收费的车库)和私人物品(如竞争性商场)三类。

为此,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项目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和利用政策导向。

比如通道,尽管不收费,但并非必须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也可以运用激励政策,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选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出卖通道地面、空间和两侧使用权,合理安排通道出口等措施,来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摘要】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地下空间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还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利用。

本文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作用,介绍了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讨论了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结论部分提出了推动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建设意义,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并为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建设、影响、挑战、建设意义、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前景1. 引言1.1 高铁时代的城市发展背景在高铁时代,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高铁网的不断完善,城市的交通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们出行更加便利。

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门户,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作为出行方式,使得高铁站周边的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在高铁时代,城市需要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流动需求。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不仅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城市的重要支撑。

它将不同交通模式整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有效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在高铁时代,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规划和建设地下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在高铁时代的城市发展中日益凸显。

上海市高铁站地区规划(七宝站)

上海市高铁站地区规划(七宝站)

上海市高铁站地区规划(七宝站)规划范围:3.0平方公里2004年完成的《上海市铁路七宝站地区规划》项目,当时上海高铁站选址为七宝地区,但是由于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高速铁路站并入了虹桥枢纽建设之中,七宝地区方案最终没有实施,后来改为虹桥与机场共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规划分“地区发展策略研究”、“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三部分内容进行。

首先,通过火车站向南移、铁道下沉等手段,加大铁路七宝站对临近开发用地的辐射作用;其次,具体的规划设计中提出圈层式开发模式,对七宝站地区的土地利用划分为三个圈层—“核心枢纽区”、“枢纽外围区”和“扩散影响区”;最后,对站位选择、能否下沉、与轨道的衔接、与外围交通的衔接等四方面内容重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围绕枢纽站建设合理解决了该地区交通与用地问题。

详细介绍:1 项目背景上海铁路七宝站是上海铁路枢纽的重大建设项目,是服务长三角区域交通平台,是衔接长三角轨道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上海都市区对外交通门户和公共交通枢纽,是上海大都市区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方案完成之后,获得了甲方的好评。

但是由于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高速铁路站并入了虹桥枢纽建设之中,七宝站方案最终没有实施。

2 研究范围上海铁路七宝站位于城市的西部,处于闵行、松江和青浦三区的结合处,沪宁和沪杭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从本区南北两侧穿过,虹桥机场距高速铁路站仅4公里,因此本区成为上海市为区域提供服务的最佳区域之一,也将成为上海市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规划研究范围:北至北清公路,南至沪杭高速公路,西至嘉金高速公路,东至上海外环线,共104平方公里。

上海铁路七宝站核心区范围:高铁站周边3.0平方公里3 主要内容3.1 上海铁路七宝站地区发展策略研究3.1.1 七宝站地区功能定位七宝站地区是调整未来上海空间结构的战略要地。

未来上海随着七宝站枢纽的建设将有可能形成“一轴两翼”的空间结构,其中一轴为黄浦江发展轴,两翼为:以七宝地区为核心,结合嘉定、安亭、青浦、松江等地区的西部发展区和以浦东为核心的结合海港新城、浦东国际航空港的东部地区。

浅谈广州南站流线及地下空间换乘设计

浅谈广州南站流线及地下空间换乘设计

浅谈广州南站流线及地下空间换乘设计摘要:综合交通换乘是地下空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地下空间设计的核心。

本文对广州南站的交通枢纽规划、既有交通设施等情况进行了阐述、归纳和分析,对区域内各类交通流线进行梳理、细化,初步构建出广州南站站房内部、地面广场及地下空间的立体交通空间模型,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指引。

关键词:交通换乘;流线分析;综合交通;空间模型随着广州南站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内其地下空间开发将具备经济可行性;而随着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规划接入广州南站的地下轨道交通各线路、城际铁路线位、站位方案的稳定,其地下空间开发研究更为必要和迫切1广州南站枢纽地位广州南站建成运营,将逐渐成为广州铁路枢纽内新的客运中心,其在枢纽内的分工为:京广高铁终点站,也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的起点站,主要办理京广高铁衡阳方向A 类车、B 类车始发终到作业,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广珠城际铁路城际客车始发终到及折返作业,以及京广高铁与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广珠城际铁路间直通车的通过作业。

2广州南站地区交通设施情况2.1国铁:广州南站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复杂、客流量最大的铁路旅客站房之一,衔接武广、广深港、广珠城际、贵广、南广各线路,是广州铁路枢纽中最主要的客站。

2.2城市轨道交通:广州南站引入广州地铁2 号线、7 号线、佛山地铁3 号线,远期预留广州地铁20 号线接入。

2.3城市公交:广州南站东、西广场设置有配套的长途汽车首末站和公交车站,站房首层设有出租车上落客场地和临时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社会停车场。

2.4城际轨道交通: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广佛环线、佛莞城际铁路在广州南站引出、两线并站,车站拟设置在广州南站东广场南侧。

2.5直通车:广州南站拟开行至香港的直通车,形成集高铁、城际铁路、口岸直通旅客列车和地铁、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3综合交通流线3.1广场交通体系广州南站为高架车场,四周有城市新规划道路,设东西两座广场,广场上设置公交车站。

高速铁路车站设计与规划

高速铁路车站设计与规划

高速铁路车站设计与规划高速铁路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的追求。

而高速铁路的建设中,车站的设计与规划则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车站是高速铁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旅客进出高速铁路的主要场所。

一个合理的车站规划和设计可以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也可以提高高速铁路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现代高速铁路车站在设计与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应多元化需求现代旅客的需求已经不再单一,高速铁路车站也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和规划。

不同的旅客需要不同的服务,例如家庭旅游需求儿童活动区和母婴室,商务旅客则需要会议室和快速Wi-Fi等高端服务,而年长旅客则需要舒适的休息室和医务室等服务。

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旅客需求,在车站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旅客的多样性需求,并且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简约实用的站房设计车站的站房在设计时,需要同时具备实用性、可持续性和美观性。

简约的风格可以提高车站建筑的寿命和易于维护,同时也能为旅客提供功能齐全的服务。

为了保持车站的可持续性,我们也应该注重环保和节能的可能性,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设计有隔热功能的建筑材料等。

三、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交通枢纽和服务设施在车站的规划和设计中,我们也应该考虑车站周围交通的方便性和服务设施的齐全性。

例如,为了方便旅客前往车站,应该规划良好的市政交通线路和接驳公共交通工具,还可以在站外的区域设置停车场或单车租赁服务。

同时,在车站的内部,也应该规划良好的商业区域和休闲区域,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和规划应该具备长远的规划和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例如,车站的站房大小应该能够容纳更多的乘客,车站周围的空间应该还能够扩大或者收缩,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

在规划时考虑未来需求,既保证了车站的持续发展,也为车站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高速铁路的车站设计与规划应该尊重旅客的需求、关注环境保护、提高服务水平。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 文章编号:1672-5328(2008)05-0048-05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Space Planning around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第 6 卷 第 5 期 2008 年 9 月 Vol.6 No.5 Sept. 2008
nal are basically embodied within Ring I, transitioned to Ring II, and
evolved with variations into Ring III. Hence, the emphasis of develop-
ment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placed in
郝之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Hao Zhiying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eijing 100044, China)
摘 要 : 为了分析高铁站场地区空间布局规律,解决该地区布局规
划与交通组织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实践性对比和理论研究,提出选
第三圈层(宏观尺度)
高铁站场地区服务的主体对象是流动的旅客,这就构 成影响各圈层规模的 2 个关键因素:①车站地区服务功能 的分布半径;②旅客利用这些服务功能时采用的交通方式。
2.1 第一圈层空间规模
第一圈层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宾馆、餐饮、购物、旅 游、咨询、信息服务等,这些功能分布的半径越大,第一 圈层的规模就越大。但是这里有一个制约性的前提,即要 保证旅客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便利的服务。如果服务功能 分布距离过大,寻找不便,耗时过长,极易造成旅客身体 和心理的疲劳。因此,车站地区服务功能的分布半径须控 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石家庄新客站广场及地下空间工程方案设计

石家庄新客站广场及地下空间工程方案设计

广场将结合铁路 交通及城市 交通 等多种 功能为一体 , 既满足 广场使用功能需求 , 同时为旅客 营造 完善 的地 面景观环境。
关 键 词 : 站 , 场 , 下 空 间 , 计 方 案 客 广 地 设 中图 分 类 号 :U 2 T91 文献标识码 : A
1 项 目背景
石家庄是新 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铁路 枢纽城市 之一 , 石家 庄位于华北平原西部 , 衔接京广 、 石德和石太 3条铁路 干线 , 为典
会车辆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 与铁路 客站和城市轨道 交通站 点共
同构成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
考虑东西广场服务 的需 求 , 东西 广场均 设置 公交 、 出租 和社 会车辆 , 据铁路 出站在 一1 根 1m标高 的特点 , 置地下 两层 空间 设
新 客站广场不仅承载 了多项交通功能 , 还代表 了石家庄 市的 与铁路 出站乘客进行 便捷换 乘 , 中公 交在地下 一层 , 其 出租 和社 门户形象 , 是旅客认识石家庄 的第 一扇窗 口。因此 , 、 东 西广 场的 会车辆在地下二层。在东 西广 场均设置一定 的商业 , 服务枢纽 。 立体化交通组织和景 观设计 对提 升石家 庄的城 市形象 具有举 足 地面广场 以“ 行云流水 , 水润 石 门” 的景 观设计理 念 , 现石 再
型 的十字形枢纽 。
3 设计 原则
1 综合优化 、 ) 整体协调原则。 综合考虑石家庄新客 站站房 、 站前 广场 景观 、 地下 空 间与 区 域交通 的关系 ; 结合 地下 空间 内各 种交通 与服 务设施 的关 系 , 对
既有石家庄客站位于京广线上 , 主 进行综 合优化 、 整体 协调 , 达到 功能分 布 明 太线旅客列车 的始发终到作业 。同时承担南北 、 东南 和西南 方 向 确 、 约利用土地 、 集 提高使用效率 的 目的。

虎门高铁站设计失败案例

虎门高铁站设计失败案例

虎门高铁站设计失败案例一、案例背景虎门高铁站是广深港高速铁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该站建设于2010年,是一座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集高铁、城际、地铁和公交于一体。

然而,在设计阶段存在多项问题,导致该站的建设和使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二、设计失败原因1.规划不合理虎门高铁站的规划存在多项不合理之处,例如车站建筑面积过大,导致空间浪费;车站出入口设置不合理,导致乘客进出车站不便;候车厅的层数过多,导致乘客在候车时需要爬楼梯等等。

2.设计失误设计方在虎门高铁站的设计中存在多项失误。

例如,在地下二层设置商业区域和停车场,导致地下空间利用率低下;在候车厅设置了太多柱子和墙体分隔,影响了乘客视野和通风效果;在车站周边未考虑到道路拥堵问题等等。

3.施工质量差施工方在建设虎门高铁站时存在多项质量问题。

例如,车站顶部的玻璃幕墙存在漏水问题,导致车站内部出现积水;地下停车场存在排水不畅和漏水问题,使得停车场无法正常使用;地面铺设的石材存在开裂和脱落等等。

三、影响及解决方案1.影响虎门高铁站的设计失败给乘客带来了很多不便。

例如,候车厅过于拥挤,乘客需要在楼梯上等待;商业区域和停车场的设置导致地下空间浪费;道路拥堵问题使得乘客难以到达车站等等。

2.解决方案针对虎门高铁站的设计失败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重新规划车站布局和建筑面积,合理分配空间资源。

其次,在候车厅、商业区域和停车场的设计中减少柱子和墙体分隔,提高空间利用率。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四、结论虎门高铁站的设计失败案例告诉我们,在建设大型交通枢纽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规划和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同时也能够保证交通枢纽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优化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出行
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设计要求、规划优化
策略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安全、便捷、舒适
和智能化。

安全是地下空间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包括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紧急救援设备等的布置,确保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便捷是指设计合理的
乘客出入口、换乘通道和引导系统,方便乘客快速到达目的地。

舒适则包括
车站内部的环境布局、空调通风系统、舒适的座椅等,营造良好的乘客体验。

智能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自助售票设备、自助乘车系统等,提升
乘客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规划优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根据地铁线路的布局和运行特点,合理确定车站位置和规模。

车站的
位置应与城市的主要交通节点和重要商业中心相结合,以便提供便捷的换乘
和商业服务。

其次,车站地下空间的规划要与周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整体
规划相协调,以实现最佳的城市空间布局。

此外,还应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
的衔接,如市内公交、地铁等,打通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最后,
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素,采取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规划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
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合理规划的车站地下空间可以容纳商业设施、餐饮娱乐等,提供就业机会,并吸引人流和资金流向周边地区,促进商业繁荣。

其次,规划优化的地下空间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高速铁路车站
集中了大量的出行人群,通过规划合理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可以有效分流
客流,减少交通阻塞。

同时,地下空间的规划也能够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为城市增添现代化气息和人文特色。

对于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需要
综合考虑交通、土地、环境和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因素。

可以通过专业团队
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设计,并与地方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充分沟
通和协商。

在设计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范例,结合当地的实际
情况和需求,开展设计创新和实践应用。

总之,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是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改
善出行体验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地下空间设计和规划能够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便捷性和舒适性。

它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因此,在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应充分重视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质出行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