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

合集下载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急救站应至少包括急救科、通讯调度室和车管科。

2. 根据人口密度,每5万人口应配备至少一辆急救车,且至少要有5辆能正常运转的急救车。

每辆急救车应配备警灯、警报器,并在车身两侧后门标记医疗急救标志。

3. 急救车单元应配备一系列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建立急救专线电话。

4. 急救站还需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5. 急救中心应至少包括急救科、通讯调度室和车管科。

根据人口密度,每5万人口应配备至少一辆急救车,但至少要有20辆急救车。

6. 每辆急救车应配备警灯、警报器,并在车身两侧后门标记医疗急救标志。

此外,还需要至少一辆急救指挥车。

7. 急救中心的急救车单元应与急救站机相同,并配备一系列急救设备和药品。

8. 急救中心还需要开通急救“120”专线电话,并建立与当地医院急诊科之间的急救专用电话。

9. 急救车和急救指挥车应配备无线电。

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

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

中国急救中心《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标准)前言:为满足市民日常急救医疗需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设区市都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有效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在此基础上组建独立的、统一的、平战结合的、垂直指挥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

省级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可以在省会市120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组建。

指挥中心的建筑、指挥系统的技术平台配置和应用平台设置取决于指挥中心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系统构成、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和人员编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120指挥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120急救指挥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与运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项目的决策服务的,是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120指挥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项目设计、工程建设、系统运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评审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四条120指挥中心新建(迁建)资金:主要来于政府投入,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及中外合作建设的120指挥中心,除建设资金外,应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指挥通信技术与设备,在设施的建设上,应参照本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120指挥中心的级别:120指挥中心是城市卫生行政机构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急救工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提制定医疗急救站建设标准。

一、急救站设置原则(一)急救网络体系设置原则急救体系建设以医院为依托,通过人员培训、设配配置、房屋建设,建成以120应急救护站的急救网络体系。

按照“就近、及时、考虑医院救护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对急救站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急救站建立模式急救站依托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急救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院内急救依托医疗机构急诊等相应科室进行专业救治。

二、急救站(一)急救站建设标准1、业务用房:布局合理,各室独立,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应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

2、床位设置:设观察床位2张以上,观察床易用移动式观察床,且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病房)、接警室等科室。

化验室和药房可与医院共用,但必须保证急诊24小时畅通。

4、人员配置:医院内、外、妇、儿科医生配备齐全,相对稳定。

其负责人应由1名在急诊室工作至少半年以上、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

按医生、护士1:2的比例配备医护人员,并配备护师或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担任护士长。

医生必须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

5、急救车辆:至少有1辆车况良好、装备齐全、运行正常的值班救护车。

车身两侧喷涂国际通用“蛇杖”和120急救标志,配有急救警灯、警报器。

6、医疗设备:配备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和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缝合包、胸穿包、腹穿包、导尿包、接生包。

7、急救药品:备用满足医疗急救工作需要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仅供参考,以正式发文为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紧急救援中心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宏观调整,提高紧急救援中心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紧急救援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紧急救援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法规,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政策。

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以及科学先进与勤俭节约的辨证关系。

第四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区域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组织调配,注意形成合理的紧急救援网络。

地级以上城市应建设独立的紧急救援中心。

第五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应注意功能科学、调度快捷、安全方便、经济合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六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城市规模与等级、紧急救援中心的救治范围以及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统一规划。

第七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规模按城市人口测算。

基本配置标准为城市人口每5—10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工作人员按5人/辆配备,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按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设置。

第八条:紧急救援中心的项目构成主要包括:办公管理用房急救指挥用房,包括120急救电信接收台,配置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

并应设无线电指挥系统和足够的中继线。

无线电指挥系统应保证服务区域内无盲点,并保证双通。

120急救中继线应按以下标准配置:工作人员值班用房(包括餐室、更衣、淋浴、厕所等)急救车车棚或车库,可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及资金情况和建设地段的用地情况酌情考虑,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地段可考虑地下停放。

中国心血管急症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心血管急症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心血管急症中心建设标准引言本建设标准旨在为中国心血管急症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以保障患者在心血管急症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档包括了中心的功能要求、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一、中心定位1.1 中心的定位应为专业化、综合化的心血管急症诊治机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救治服务。

1.2 中心应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团队,能够应对各类心血管急症病例,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1.3 中心应设立急症接诊室、急诊手术室、监护室、诊疗区域等功能区域,以满足患者的急救、诊断和治疗需求。

二、中心规模和空间要求2.1 中心应有足够的床位数,以应对日常的心血管急症患者就诊需求。

2.2 中心的总建筑面积应满足设备配置、患者流程和人员活动的需要。

2.3 中心的空间布局应科学合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顺畅流动和安全。

三、中心设备配置3.1 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机、血压监测仪、心脏彩超等。

3.2 中心应配备满足急救和手术需求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除颤器、呼吸机、体外循环设备等。

3.3 中心应设有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四、中心运营管理4.1 中心应建立科学的急救流程,确保快速准确地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进行救治。

4.2 中心应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和专业水平。

4.3 中心应与附近的医院、急救中心等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

结论中国心血管急症中心建设标准是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参考,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以提高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救治质量及效果。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急救工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提制定医疗急救站建设标准。

一、急救站设置原则(一)急救网络体系设置原则急救体系建设以医院为依托,通过人员培训、设配配置、房屋建设,建成以120应急救护站的急救网络体系。

按照“就近、及时、考虑医院救护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对急救站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急救站建立模式急救站依托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急救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院内急救依托医疗机构急诊等相应科室进行专业救治。

二、急救站(一)急救站建设标准1、业务用房:布局合理,各室独立,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应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

2、床位设置:设观察床位2张以上,观察床易用移动式观察床,且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病房)、接警室等科室。

化验室和药房可与医院共用,但必须保证急诊24小时畅通。

4、人员配置:医院内、外、妇、儿科医生配备齐全,相对稳定。

其负责人应由1名在急诊室工作至少半年以上、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

按医生、护士1:2的比例配备医护人员,并配备护师或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担任护士长。

医生必须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

5、急救车辆:至少有1辆车况良好、装备齐全、运行正常的值班救护车。

车身两侧喷涂国际通用“蛇杖”和120急救标志,配有急救警灯、警报器。

6、医疗设备:配备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和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缝合包、胸穿包、腹穿包、导尿包、接生包。

7、急救药品:备用满足医疗急救工作需要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

120急救中心标准

120急救中心标准

120急救中心标准在120急救中心,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

为了提供更加规范化的急救服务,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处理。

首先,我们要求所有医疗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急救技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其次,我们要求急救中心必须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我们还要求医疗人员必须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我们还要求急救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急救流程和标准化的急救操作规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急救处理。

医疗人员需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急救操作,不得擅自变更处理方法,以确保急救过程的规范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要求急救中心必须建立健全的急救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治疗情况。

这不仅有助于医疗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还能为患者提供后续的医疗服务和跟踪管理。

最后,我们要求急救中心必须定期进行急救演练和评估,以确保医疗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对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持和提升。

只有经过反复的演练和评估,医疗人员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

总之,120急救中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有助于提高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急救保障。

我们将始终坚持这些标准,不断完善和提升急救服务水平,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引言概述:"120"急救管理制度是指我国建立的一套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旨在提供高效、快速的急救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急救救援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120"急救管理制度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急救体系建设1.1. 急救中心的建立:建立专业的急救中心,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急救服务。

1.2. 医疗资源整合: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确保急救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1.3. 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培养急救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急救队伍。

2. 急救呼叫与指挥系统2.1. 呼叫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急救呼叫中心,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急救呼叫。

2.2. 呼叫指挥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呼叫指挥流程,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快速响应。

2.3. 急救指挥中心:建立急救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急救行动,提高急救效率。

3. 快速救援行动3.1. 救援车辆配备:配置专业化救护车辆,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提供现场急救服务。

3.2. 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救援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救援。

3.3. 救援队伍协作:建立救援队伍的协作机制,实现医护人员与救援人员的紧密配合,提高救援效果。

4. 急救技术与设备4.1. 心肺复苏技术:提供现代化心肺复苏技术,包括CPR、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4.2. 创伤急救技术:提供先进的创伤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固定骨折等,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4.3. 医疗设备更新:定期更新医疗设备,引进先进的急救设备,提高急救效果和救援质量。

5. 急救知识普及与宣传5.1. 急救知识普及: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5.2. 宣传救援成功案例:宣传急救成功案例,激发公众对急救的信心和支持。

建设急救中心工作计划

建设急救中心工作计划

建设急救中心工作计划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急救中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帮助降低急救时间,保护市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现代化的急救中心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设急救中心之前,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涵盖从选址、规划、建设到运营的所有方面,确保所有步骤都能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急救中心的目标和使命。

1. 选址急救中心的选址是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选址应该考虑市民的分布情况、交通便利性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

最好选择一个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的地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急救中心的效率和覆盖面。

2. 规划在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规划应考虑建筑结构、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

建筑结构应该符合急救中心的功能需求,并且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设备配置要满足急救需求,包括急救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

人员配备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急救人员和医疗团队,以应对突发状况。

3. 建设建设急救中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加强施工监管,避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建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验收,确保急救中心可以正常运行。

4. 运营急救中心建成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

这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急救流程优化等方面。

人员培训是重中之重,需要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具有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技能。

设备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急救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综上所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和协作。

只有整体规划,有序推进,才能真正建设一个高效、现代化的急救中心,为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指在医疗急救过程中,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而采用的一种集中调度、管理和指挥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功能包括急救资源的调度、急救过程的监控和协调、急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

本文将从技术方案、软硬件设备、数据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技术方案: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网络通信、调度软件、数据管理和硬件设备。

具体方案如下:1.网络通信: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需要与各个急救站点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为此,可以采用云计算和高速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通道。

通过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和使用高速局域网(LAN)等方式,实现分布式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2.调度软件: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需要一个强大的调度软件来协调和管理急救资源。

该软件需要具备实时监控和调度、调度优化和全局规划等功能。

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可以实现调度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协调,提高急救效率和减少响应时间。

3. 数据管理: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包括急救资源的位置信息、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资质信息、急救患者的病历和医疗记录等。

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adoop、Ceph等)来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4.硬件设备: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需要各种硬件设备来实现数据采集、通信和显示。

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调度终端、急救车辆定位终端、急救器材监测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和软件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软硬件设备: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稳定性、可靠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具体的软硬件设备如下:1.服务器: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服务器需要支持多核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

2.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用于搭建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急救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一、引言急救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负责接收各种急诊病人并提供紧急救治。

为了提高急救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建设一个完善的急救中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120急救中心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系统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功能要求1.病人自助功能:系统应该提供病人的自助登记和预检功能,包括填写个人信息、主诉、病史等,并能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给出建议。

2.派车调度功能:系统应该能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和救护车的可用情况,自动派发任务给合适的救护车,同时提供导航功能,指导救护车前往目的地。

3.医生诊断功能:系统应该能提供医生的诊断和处理建议,包括病情评估、处理方案、用药建议等。

4.资源管理功能:系统应该能对救护车、医生、药品等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确保合理利用资源。

5.数据统计功能:系统应该能对病人的登记信息、救治过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急救中心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性能要求1.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迅速处理接入的请求,确保及时派发任务和给予及时的医疗处理建议。

2.数据准确性:系统应保证病人信息、资源管理等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不良后果。

3.并发性能:系统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请求,以满足大量病人和救护车的需求。

四、安全要求1.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应具备用户身份认证功能,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进行系统操作,并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级别。

2.数据保密性:系统应保障病人个人信息的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3.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应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能够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及时的数据恢复。

五、可靠性要求1.系统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确保在长时间运行和大量用户使用的情况下不出现崩溃或故障。

2.救护车定位准确性:系统应能够准确地定位救护车的位置,并在系统中实时显示救护车的位置信息,以方便调度和导航。

3.数据一致性:系统应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避免因数据不一致导致的错误处理。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

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要求一、系统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可有三种:集中接处警模式、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和集中管理与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

集中接处警模式,适合县级或小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适合有较完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中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集中接处警与分类、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适用于有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城市的社会联动(紧急救援)中心;集中接处警模式,分布式处警。

120指挥中心可同时受理110、119和122报警电话,方便市民报警,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构成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电话通信调度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接警处警调度子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网络医院调度反馈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GIS 地理信息子系统、GPRS车载信息子系统、多媒体大屏投影子系统、LED 图文显示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但各自之间具备完善的标准接口协议,保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操作简便。

三、设计要求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包含通信部分和接处警系统的建设。

通信部分是基于调度机为核心的通信主体,是系统建设的关键。

通信主体选用数字调度机或数字板卡作为通信的主体。

从电信局到急救指挥中心的机房,通过光纤连接,用一或多条数字中继线(采用1、7号或PRI信令),分别作为局外部通信、接警线路和调度专线。

每条数字中继线相当于30路双向模拟电话线。

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架设模拟信号的电话线路。

考虑今后升级与安全,本次建设通讯主体选择数字程控调度机,基本配制如下图。

2个7号信令做120报警电话呼入,其中1个7号信令做主链路,另外一个做备链路,一但主链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上。

1块环路中继做紧急专线调度二块电源主备板,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二块七号信令板,组成主备链路,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并自动发送报警消息到接警席,如两个都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环路中继,并发送最高级别的报警信息;两块主板自动切换,当系统检测到故障,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块,并自动报警,如都出现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报警;所有板卡都可带电插拔,无须关机操作,确保报警电话畅通;调度机重要程序可以在线或远程升级;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全分散控制、模块化结构,单层6U高度,外型大方美观,内部电路贴片元器件工艺。

山西120急救调度系统建设标准

山西120急救调度系统建设标准

山西120急救调度系统建设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山西120急救调度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实施方案和指导原则。

该系统将采用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数字语音通讯系统、120呼救受理调度系统、GIS地理分析辅助决策系统和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以确保急救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指挥调度系统1. 建立完善的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具备集中受理、快速调度和全程监控等功能。

2.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实现快速响应和准确调度。

3. 设置应急通讯设备,确保在突发事件中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通讯畅通。

4. 建立应急预案库,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数字语音通讯系统1. 配置数字语音通讯设备,实现清晰、稳定的语音通信。

2. 建立急救通讯网络,覆盖全省范围内所有急救需求区域。

3. 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确保在偏远地区或突发事件现场的通讯能力。

4. 与其他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便于跨区域协作和信息共享。

四、120呼救受理调度系统1. 建立全省统一的120呼救号码,确保公众能够快速拨打急救电话。

2. 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随时受理急救呼救请求。

3. 根据呼救地点、病情等要素,快速调度附近的急救车辆和人员。

4. 实时监控急救车辆和人员的位置和状态,确保及时到达目的地。

五、GIS地理分析辅助决策系统1. 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急救辅助决策平台。

2. 提供实时地图信息,展示急救车辆和人员的位置分布。

3. 分析呼救地点和目的地之间的路线和交通状况,为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4. 提供周边医院、急救设施等资源的查询和导航功能,方便呼救者寻找最近的急救机构。

六、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1. 建立急救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的病史、诊断和治疗过程等信息。

2. 采用结构化的方式组织病历信息,方便查询和分析。

3. 与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方便患者转诊和跨区域协作。

4. 提供电子病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为提高急救水平和医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0指挥中心 标准

120指挥中心 标准

120指挥中心标准120指挥中心是医疗急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协调急救资源,指挥急救行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了确保120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制定和遵循一套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关于120指挥中心的位置和布局,应当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医疗急救设施的要求。

指挥中心应设在医院内部或者附属于医院的独立建筑内,便于与医院内部的其他医疗资源进行快速联动。

指挥中心应具备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指挥人员、通讯设备和相关的急救资料,同时应保证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其次,关于120指挥中心的人员配置和培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急救知识和操作流程,熟练掌握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指挥中心的人员配置应当合理,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急救指挥工作,避免因为人手不足而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

另外,关于120指挥中心的通讯设备和信息系统,应当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

通讯设备应当能够保证与各种急救资源的快速联系,包括救护车、急救人员、医院等,以便及时调度和指挥急救行动。

信息系统应当能够记录和管理患者的急救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急救过程等,以便于后续的医疗工作和数据统计分析。

最后,关于120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应当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标准。

工作流程应当包括急救电话的接听、信息录入、资源调度、急救指挥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高效、无误地进行。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如网络故障、设备故障、人员意外等,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障急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制定和遵循120指挥中心的标准对于提高急救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够确保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急救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急救中心规范及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规范及建设标准

3 选址与总平面 3.1 选 址
3.1.1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和区域卫生 规划的要求。
3.1.2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建设地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道路; 2 环境安静,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应避免强电磁 场干扰; 3 地形宜规整; 4 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5 不应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
2.0.3急救分中心First-aid Branch Center 和城市某区域120相连的,满足城市某区域救护呼叫的场所,一般由指 挥调度室以及相应配套用房组成。
2.0.4急救站First-aid Station 在特定的服务半径内配备一定数量急救车,内设急救车库和配备急救 车用品房间组成的急救网点。
3.2.2 急救中心基地内急救车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并应设有环通 的双车道。出入口应直接与城市道路连接。交通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2.3 急救中心内的隔离用房应设在基地内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并靠近出入口,并应保持与周围建筑的间距。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机电设计应为今后发展、改 造和灵活分隔预留条件。
4.1.2 办公培训、后勤出入口宜单独设置。 建筑物出入口应分别设 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4.1.3 急救中心的分区和各种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
4.1.4 各类用房的面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1 指挥调度用房宜设在建筑物的顶层,并确保通信畅通,室内环境 安静。
面对新的严峻形势,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的医疗急救机构建设规 划,并且开始新建、改扩建省、地(市)、县各级医疗急救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各 级医疗急救机构在设施和条件上的落后局面。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急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建立一个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紧急求救信息、分配急救资源、指挥急救人员、实时监控急救情况、提供急救知识和指导等。

二、系统设计1.紧急求救信息接收2.急救资源分配系统根据求救信息的紧急性和急救资源的需求,自动分配最近的急救车辆和医务人员。

分配的原则是根据距离、交通情况和急救资源的可用性来进行。

3.急救人员指挥系统将指导急救人员前往事发地点,并提供实时的导航和路况信息。

同时,系统可以监控急救人员的实时位置和工作状态,以便及时调度和指挥。

4.急救情况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位置、速度和工作情况。

同时,系统还可以接收急救人员的实时反馈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情况。

5.急救知识和指导系统可以提供急救知识和指导,帮助求救者和急救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处理。

系统可以根据求救信息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提供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指南。

三、系统架构急救指挥中心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三大部分。

1.前端用户界面前端用户界面主要包括求救信息接收界面、急救人员指挥界面和监控界面。

求救信息接收界面用于接收求救信息并进行分类和分析,急救人员指挥界面用于指挥急救人员,监控界面用于实时监控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

2.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资源的分配。

它接收前端用户界面发送的求救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分配急救资源。

同时,后端服务器还负责监控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并接收急救人员的实时反馈信息。

3.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求救信息、急救资源、急救人员信息等数据。

数据库还可以用于存储历史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四、系统实施系统的实施包括硬件设备的搭建、软件系统的编写和数据的导入等步骤。

120调度中心实施方案

120调度中心实施方案

120调度中心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120急救中心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急救中心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120调度中心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急救中心的综合应急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务。

二、调度中心建设。

1. 硬件设施升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我们将对调度中心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包括通信设备、监控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等,以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急救资源的动态调配和信息的实时传递,提高急救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3. 人员培训,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

三、调度流程优化。

1. 急救资源调度,建立科学的急救资源调度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对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各个区域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 信息接入优化,优化急救信息接入流程,简化报警和求助流程,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缩短急救响应时间。

3. 应急指挥协同,加强与公安、交通、医院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应急指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四、应急能力提升。

1. 突发事件处置,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2. 数据分析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急救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规律和趋势,为急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创新技术应用,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提高急救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总结。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将全面提升120调度中心的应急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务。

我们将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确保其有效实施,为城市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要求
一、系统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可有三种:集中接处警模式、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和集中管理与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

集中接处警模式,适合县级或小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适合有较完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中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处警与分类、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适用于有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城市的社会联动(紧急救援)中心;
集中接处警模式,分布式处警。

120指挥中心可同时受理110、119和122报警电话,方便市民报警,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构成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电话通信调度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接警处警调度子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网络医院调度反馈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GPRS车载信息子系统、多媒体大屏投影子系统、LED图文显示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但各自之间具备完善的标准接口协议,保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操作简便。

三、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包含通信部分和接处警系统的建设.通信部分是基于调度机为核心的通信主体,是系统建设的关键。

通信主体选用数字调度机或数字板卡作为通信的主体。

从电信局到急救指挥中心的机房,通过光纤连接,用一或多条数字中继线(采用1、7号或PRI信令),分别作为局外部通信、接警线路和调度专线。

每条数字中继线相当于30路双向模拟电话线。

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
架设模拟信号的电话线路。

考虑今后升级与安全,本次建设通讯主体选择数字程控调度机,基本配制如下图。

2个7号信令做120报警电话呼入,其中1个7号信令做主链路,另外一个做备链路,一但主链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上。

1块环路中继做紧急专线调度二块电源主备板,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
二块七号信令板,组成主备链路,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并自动发送报警消息到接警席,如两个都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环路中继,并发送最高级别的报警信息;
两块主板自动切换,当系统检测到故障,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块,并自动报警,如都出现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报警;
所有板卡都可带电插拔,无须关机操作,确保报警电话畅通;
调度机重要程序可以在线或远程升级;
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全分散控制、模块化结构,单层6U高度,外型大方美观,内部电路贴片元器件工艺。

集用户机、端局机、汇接机于一体,适用于社区、单位、企业团体作公网的接入设备;
具有Z、S/T、U、E1、E&M、载波等多种中继接口;
E1中继有中国NO。

1、NO。

7、R2、ISDN(PRI)、V5信令;
无缝连接的热备份主机控制系统,热备份的二次电源与音源系统;
各种线路板都可带电拔插,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人性化语音信箱,根据电话操作过程,自动发出各种语音,指示用户使用;
故障自诊系统,在线自动(人工)诊断调度机各种故障,诊断精度为具体某一器件。

中继诊断确保任一中继(环路/2M)都能正常工作,调度机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自动关闭或开启外线。

分机故障自诊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别分机端断路、短路等故障;
具有Caller ID主叫识别功能,内外线主叫号码来电显示,环路中继DTMF与FSK 制式兼容,E1中继信令主叫显示;
具有无限个发号器的发号系统,无一次与二次拨号区分,用户可任意重拨;
提供双话务台、调度台接口。

话务台多种话务功能按键的使用使话务员操作更加方便。

调度台具有内外线电话会议、群呼、组呼、一键呼、提机呼(热线)等各种调度功能;
具有IP电话,IP超市(公话)功能。

IP出局可以多局向、多IP字冠、单IP 字冠密码整机共享等;
具有汇接局机功能.进行接口与接口,环路与接口,环路与环路(即进环路—环路出)汇接。

四、数字程控调度功能
丰富的路由功能
自动IP出局、热线出局、汇接出局、二次拨号出局、1024个指定市话号码出局、768个指定手机号码出局;
4X100个限用号码组、4X100个能拨号码组、4X32个郊区限用字头组;
32个专向局、11组等位局、100组用户-中继分组;
补网(无IP区自动从公网出局补网)、迂回(IP号码区无法接通将自动返回,选择第二路由)。

强大的号码处理能力
具备3套用户号码、10种发送主叫号码方式;
32组专向局号发/不发、32组专向局首位发/不发、128出局局号发/不发、入局局号收/不收;
系统具备4X100个号码替代组,根据需要自动改变分机向外呼叫的显示主叫号码或外线呼入的被叫号码;
非本地手机自动加0、本地号码加发字冠。

齐全的业务及控制管理
分机级别管理、分时段等级控制、帐号密码管理;
通话限时、来电全转移、无接听转移、遇忙转移、热线呼叫、单键呼叫;
来电显示、循环振铃、来电选接、转接催挂、转接强插、监听、催挂、强插.
人性化的语音功能
多级IVR语音引导,外线呼入时听引导语音后直拨分机,当分机忙时,可改拨其它分机号码或对该分机进行留言;当分机无人接听可改拨其它分机号码或对该分机进行留言.同时每段引导语音又提供了多达5种选择,使得系统更具人性化,用户可自定义每段引导语音内容;
智能预付费语音引导,系统注册用户呼入时听预付费使用流程,实现全自动呼叫过程.同时用户可自定义预付费语音引导内容;
支持语音报时间、日期、分机号码;
提供语音查话费、分机参数、分机状态;
实现呼入中继提示、错号提示、遇忙提示、话务处理提示。

灵活的时间参数设置
支持拨号音、听语音、催挂音、听忙音等时间参数调整;
内线呼叫分机振铃、外线呼叫分机振铃、转接失败提示音等时长的参数可灵活设置.
专用的调度、处警、呼叫中心功能
提供CTI呼叫中心接口;
群呼、排队、转接、选接、多方通话、强插、强拆;
恶意电话追踪、录音、应用编程接口(API)。

强大的程控功能
彩铃:在被叫分机没有接听时,系统让主叫听设定的音乐,每部分机可以设定自己的个性化音乐;
短信:具有收发短信息功能。

用户与分机、手机、小灵通、信息电话等互发短信息;分机无人接听或分机遇忙时,选择短信通知分机方式;
广播:向带广播功能的多功能话机发起呼叫,多功能话机将自动摘机应答(多功能话机上可外接扩音设备),实现广播,方便发布通知或召开电话会议;
驻留: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可将第三方电话转入驻留区,可转入多个通话,并在多功能电话上显示驻留序号,可随时选择与哪个通话;
保留: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可对当前的通话进行保留,从而与第三方通话;
保持: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给第三方送等待语音,当前通话结束后可与第三方通话;
选答:话机作为话务总机使用,正在通话时,又有多人同时呼入,可根据来电号码重要程度进行选答,并将原来与本机通话的一方转入保留区里;
留言:分机无人接听电话时,自动启动语音信箱留言功能,留言指示灯亮提示用户有新留言,分机主人回来后听取语音信箱留言内容;
叫醒服务:预设定时叫醒或一次、多次叫醒,预设时间到时分机振铃,语音提醒用户时间到;语音可自行录制;
电话会议:同时召开三组(120方/组,每组8方全双工)电话会议或六组(120方/组,每组4方全双工),支持召开内外线的电话会议;
夜服: 总机值班员下班后,将总机转移到其它分机上,由其它分机代行总机功能,此代总机的权限可设定;
手机伴侣:分机来话时,同时向登记的手机发起呼叫,用户可选择手机或分机接听来话,实现移动办公的全新功能;
外线连选: 利用若干条普通电话线(称外线)中的一条(对外公布的总机号)申请来电转移功能后,每当外线用户连续呼叫该总机号时,将来电逐一转移到其它空闲外线呼入,使多条呼入外线绑定在1个号码(对外公布的总机号)上,实现虚拟中
继功能;
经理秘书:所有呼叫经理的电话,均转为呼叫秘书分机,秘书预处理后再有选择地向经理转接电话;
录音:预设录音分机的通话进行录音,记录重要通话作为商务凭证和管理依据;
代接:邻近电话无人接听时按单键将来话转接过来;
转接:将呼叫转移给其它分机;
绝对转移:将所有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
离位转移:有来话时,若超时无人接听,将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
遇忙转移:有来话时,若分机正忙,将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
遇忙回叫:若被叫用户正忙,待主、被叫用户空闲时由交换机向双方发起呼叫;
免打扰:可设6种免打扰方式,限制内外线呼叫本分机;
群呼: 当外线呼入时,向与该外线同一组的所有空闲分机振铃,任一分机摘机可与来电通话,其余分机停振;
话务分配: 总机循环振铃或序号在前的空闲总机先振铃;
短号冲突解决方案:当内部分机号码与公网号码冲突时,可通过拨号位长、完号时间或#号来识别是内部分机号码还是公网号码,方便用户任意分配内部小号码,且无需二次拨号出局;
热线:用户摘机后无需拨号,等待设定热线时长后,自动呼叫设定号码;
总机功能: 夜服、转接、总机互答、选接、强插、强拆、催挂、插话、代拨、监听、保留、保持等。

五、免费120线路实现行政电话
考虑到报警电话特点,除完成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拨打120报警正常受理功能外,各管辖网络医院、急救站、区卫生院等医院系统内、外部人员可直接通过拨打120电话,通过自动或人工转接至相关科室.“120报警平台" +行政办公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