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
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专业代码:100506)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设立第一个中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力量雄厚。
长期从事内科常见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历年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获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主编出版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拥有CAI课件及网络教材配套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承担的课程《中医内科学》是上海市精品课程。
学科研究中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肾病、肿瘤、呼吸、肝病、老年病、心血管、脑病、内分泌、血液病、急诊等方面具有优势。
本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成熟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心功能、生物化学、病理学等研究室,为培养中医内科高层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三、研究方向1. 中医心管病研究2.中医消化系疾病研究3.中医呼吸系疾病研究4.中医肝病研究5.中医老年病6.中医肾病研究7.中医内分泌病研究8.中医脑病研究9.中医肿瘤研究10.中医血液病研究11.中医急诊研究四、在校学习年限学制3年,在校学习期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建设初探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 3 0 No. 5 2 0 1 3
J OURNAL 0F CHE NGDE ME DI CAL C OLL E GE
【 3 】 吴兆苏 , 姚崇华 , 赵冬 , 等. 我国多省市 心血管病 趋势及决
监测结果[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 9 9 7 , 2 5 ( 4 ) : 2 5 5 - 2 5 9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4 - - 0 1 )
( 学 生 园 地 栏 目编 辑 : 张 健 )
定因素的人群监测( 中国MO N C I A方案) I . 人群危险因素
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 中医内科学) 》 建设初探
冯 梅 , 储成志 , 王 晓戎‘ , 邓 沂‘ , 张 宏 , 熊 煜
( 1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2 4 1 0 0 0 ; 2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
十安 徽 省精 品开 放课 程( 2 O 1 2 g x k 1 1 8 )
高职称 以上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胜任教 学工作 ; ②为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 学质量 , 继续加强教研室与附属芜湖市 中医医院临床医师 间的 “ 结对培养” 工程 , 加大双方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对 培养、 培训 的力度 , 一方面丰富 自己的教学 内容 , 为理论教 学提供活水之源 ,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教 、 研 相长 ; ③注重在 职培养和继续教育, 制定学科成员培养计划, 鼓励学科教师 到其它院校访问学习,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计划通过 “ 青蓝工程” 、 “ 结对培养” 、 “ 师资进修” 等措施 , 建立一支年 龄、 职称结构合理 、 理论与临床结合紧密的 “ 双师型” 师资梯 队, 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教材建设是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材是课程建设 的主要载体, 也是 “ 精品” 得 以实现的 重要形 ” 。 因此 , 建设与专业层次相适应、 具有较强针对性 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 , 是精 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 内容。 目前 , 我学科授课 主要针对三年制大专 中医学专业学生, 所用教 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 “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肖 振辉教授主编的2版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 学学习指导 与习题集》 。 为弥补上述教材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技能训练 缺乏可操作性 的不足 , 课程组计划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 材建设 : ①组织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 师编写 中医内 科学实切I 指导》 、 ( ( 中医内科学实训报告》 等校本教材供学生 参考 ; ②在教学过程 中, 面对 内容 多、 任务重、 课 时少的现 状, 必 须重组课程内容。 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 岗位的需要 , 主要筛选符合农村和基层特色的内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病因 病机 的阐释和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的应用等, 使学生更有效 地掌握并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 。 ④为扩大教师 的视野和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病案资料 , 使用由本课程组 成员和先辈们协力编著的医学著作《 国医大师经验研读录 、 ( 《 名家教你读医案》 等作为扩充性资料 , ④加强C A I 课件、 多 媒体课件 、 电子教案 、 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 指导学生查 阅文献, 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 培养学生掌握学 科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中医内科学课程案例第三章6.胃痛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胃位于膈下,腹腔 上部,上接食道,下 通小肠。胃又称胃脘。
胃脘部:两侧肋 骨下缘联线以上至 鸠尾的梯形部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1. 了解胃痛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大体范围、预后转归、预防及护理措施。
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 3. 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
兼次症: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有受寒饮冷史。
(2)治法: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辨证论治】寒邪客胃
(3)方药:
良附丸加味
高良姜、吴茱萸 温胃散寒
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理气止痛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辨证论治】寒邪客胃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论论治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实证: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1.辨虚实
虚证: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2.辨寒热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
▪ 兼症: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 黄,大便不畅。
▪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
(2)治法: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3)方药:
清中汤加减 。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六分。
【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
清中汤加减
【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4)临床应用: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4)教研室主
任:授课人: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8)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中医内科学》课程
一、课程概况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先人创造的,基于“天人相应”整体观的,以“司外揣内”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的,采用天然药物与自然手段对人体各科疾病进行个体化防治的一门知识体系。
既有科学的内涵,又有文化的特质,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所以被称为“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
由此启发学生作为中医学人,应该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应该勇于担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世的贡献。
现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项目已推行1年余,在“德医交融”大思政背景下,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分析医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课堂授课课堂教学占授课任务三分之二,也是课程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根据专业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涵盖的德育元素,提炼课程的思政内涵和意义。
针对本科生教学,中医内科学导言课针对“如何学好中医”首先提出“书读经典勤临床,多拜名师悟性强”是中医成才四要素,强调传承民族尊师重教传统,多向老师学习间接经验。
针对学习医圣张仲景,提出四个境界说。
第一个境界是学会用经方。
第二个境界是掌握张仲景诊治疾病理法。
第三个境界是学会张仲景治学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集》一十六卷”,即所谓“继承、学习、实践、创新”。
最高境界则是学习张仲景推己及人、悲天悯人、不务名利、唯求博济的高尚情怀。
教育学生临床见习应做到眼勤、口勤、腿勤、手勤、笔勤,热情服务患者,时刻不能忘记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神,“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济含灵之苦”。
根据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病证的特点,让学生体悟到不同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同影响,引导学生为了解决患者病痛,一方面要关注“病”,通过列举当代名医的有效案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中医药的疗效,坚定学生对中医药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关注“人”,关注患者身心感受,“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关注其心理健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措举,也是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笔者在《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基于cms的网站构架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并探讨了该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
关键词:cms;php;精品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网站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21030 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专业性很强,课程中抽象概念多,名词术语多,涉及到与多门中医基础课程的联系,以及许多古今医籍的论述,甚至是现代医学的阐述,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2011年,《中医内科学》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科目,本文结合笔者参与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基于cms的网站构架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总结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过程与实践经验,并探讨了《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将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延展,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可视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并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的疑问能及时得到解答。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强调全方位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其目的是尽可能缩短学生从毕业到正式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过渡期,包括适应时间及工作能力。
《中医内科学》作为本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开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所有的教学环节方面,都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思想。
中医内科学教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一、教案名称:中医内科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特点。
2.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和发展简史。
3. 理解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内科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3.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4. 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特点。
2. 讨论法:探讨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内科学的关系。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二、教案名称: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
2. 理解中医内科疾病的病机变化。
3. 学会运用病因病机分析疾病。
【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
2. 中医内科疾病的病机变化:实证、虚证、寒证、热证、湿证等。
3. 病因病机分析实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和病机变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的病因病机。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基本病因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病例的病因病机。
三、教案名称: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2. 了解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原则。
3. 学会运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内科疾病。
【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2.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标本兼顾、调整阴阳等。
3.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实践操作法:演示中医治疗方法。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诊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病例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 2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
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 4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9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11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16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18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8)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23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9)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25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0)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30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及反思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及反思发布时间:2021-11-25T07:19:39.273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8期作者:常静娟黄冰洁韩冬李娟[导读]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实践,主要将思政和专业课结合,树立中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医自信,更好地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常静娟1 黄冰洁2 韩冬2 李娟3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3摘要:《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实践,主要将思政和专业课结合,树立中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医自信,更好地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实践发现:作为职业院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课堂设计与实践要注重实用性;《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本文就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为例探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建设。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医内科学;实践与反思2019 年3 月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将思政和专业课结合,课堂是载体,教师是桥梁,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树立中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医自信。
《中医内科学》是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的主要课程,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关键,指导着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将中华优秀文化、道德理念、社会核心价值等落实在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儒家、道家、兵家等优秀传统中国文化,以及阴阳五行、中医人文故事较感兴趣。
所以,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入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点1.1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以医学人物为切入点感受儒家仁礼对于人的价值儒学文明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中医内科学发展过程时结合当时的历史医学人物,引申到先儒文明,使同学们接受儒家文明与中医文息息相关。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
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病例讨论、实验教学等方法,结合中医经典著作和现代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概述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1.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特点和学术价值1.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2. 第二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2.1 病因病机2.2 辨证论治2.3 预防与调护3. 第三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技能3.1 望诊3.2 闻诊3.3 问诊3.4 切诊4. 第四章常见内科疾病4.1 感冒4.2 咳嗽4.3 哮喘4.4 胸痹4.5 胃痛5. 第五章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5.1 实习要求和方法5.2 实习病例选择与分析三、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3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临床操作,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内科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教学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教学视频:相关内科疾病的诊疗视频。
4. 教学病例:临床实际病例。
5. 实验设备:望、闻、问、切诊断工具,以及其他相关实验设备。
六、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中医内科学概述2. 第二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3. 第三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预防与调护)4. 第四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技能(望诊、闻诊、问诊、切诊)5. 第五周:常见内科疾病(感冒、咳嗽)6. 第六周:常见内科疾病(哮喘、胸痹)7. 第七周:常见内科疾病(胃痛)8. 第八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七、教学总结本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五年制中医专业课程
五年制中医专业课程
五年制中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课程设置以中医经典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五年制中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2.中医临床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各种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技术,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4.临床实践:包括实习、见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环节。
这些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临床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五年制中医专业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五年制中医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4011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必修课使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和辨证论治的规律,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前期各门课程的综合,也是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中医内科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习惯性养成,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把目标定位于医疗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课程总课时126学时,理论为98学时、实验为28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掌握中医内科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
培养优秀的中医毕业生。
能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培养合格中医医生。
培养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建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行为意识。
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以及部分难治疾病、危急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程序。
基于卓越中医师培养《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4 December 202075基于卓越中医师培养《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宋 健1 崔晓萍1 边敏佳1 赵 欣1 任 娟1 刘春莹2 杜晓泉2 冷 伟1 袁敏惠2▲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师生互动、效果良好的特点,广泛应用各类学科教学中。
在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卓越医师教学背景下,为社会培养更多农村基层全科卓越中医师,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医内科学》教学地位及现状,对于《中医内科学》引入案例教学,案例导入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真实病例与课堂实训相结合、模拟患者与考试评价相结合、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案例教学与师承见习相结合等五个相结合,对于《中医内学科》案例教学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卓越中医师;案例教学;《中医内科学》;实践[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4-75-04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 teaching in Internal Medicin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ONG Jian 1 CUI Xiaoping 1 BIAN Minjia 1 ZHAO Xin 1 REN Juan 1 LIU Chunying 2DU Xiaoquan 2 LENG Wei 1 YUAN Minhui21.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Xianyang 712046, 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Xianyang 712000, China[Abstract] Case teaching has the features of vivid and concrete, intuitive and comprehensibl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and truly effectiv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disciplines. Under the teaching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medical and health teams,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 of grass-roots medical and health teams, and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rural grass-roots out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we introduced case teaching into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For “five combining”, which are how to combine case introduction with theoretical teaching, how to combine real cases with classroom training, how to combine simulated patients with examination evaluation, how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 moral education, and how to combine case teaching with apprenticeship, the case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practiced, and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Key words] Out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Case teaching;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基金项目]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BY106)。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最新)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适用专业:中医(针灸推拿)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中医内科》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是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研究中医内科疾病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措施的临床综合课程,是指导该专业临床实践的主要课程之一。
2、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1、教学目的(1)通过改进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依据与类证鉴别诊断;(2)结合前导课程,学会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和技巧;(3)导入临床案例、临床见习和引入执业医师考试模拟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资格考试能力;(4)学会书写完整中医病历。
2、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各系统病症的关联,理解各病概念;(2)熟悉中医内科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3)学会对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类证鉴别诊断;(4)重点掌握疾病的分型论治,尤其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思想的实际运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本课程原用余甘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
今年开始使用肖文冲老师主编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中医内科学》教材(2013年8月印刷)。
该教材按照项目任务体例编写,创新历代中医内科学编写体例,内容上作了删减和编写结构上作了调整,顺应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理念。
参考教材:《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第九版。
《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2版。
2、教学建议采用理论授课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病案分析或模拟病人训练,加强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教学评价本课程采取形成性综合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效果。
(1)平时成绩(50%)=10%提问+20%作业+10%考勤+10%临床案例处理能力;(2)期末考试(50%)=40%选择题+10%名词术语+15%填空+20%简答题+15%病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本校办学定位及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目标,以传承精华作为立足点,以守正创新作为突破点,以爱国主义作为出发点,基于OBE的教育模式,运用五位一体教学理念,在传统单一的理论模块基础上,创新设立六大模块,并创新应用五段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
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
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团队: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
学术造诣的教授、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等,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实践教学基
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5.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听课制
度、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投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提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