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例如,当一个人用手推一辆车时,手对车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力,车对手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
2.题型二:力的分类
-题目:请说出三种力的分类,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力的分类有三种,分别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例如,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是重力,弹簧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力是弹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是摩擦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力的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5)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理解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单位牛顿(N)的含义。
(2)力的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力,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以及不同力的作用效果的差异。
4.科学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讲解力的分类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方式等。
(2)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力的示意图、实验图片和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知识。同时,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4.强调力的合理运用,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物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力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内涵和本质。
2.加强对力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创设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力的相关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3.教学内容设计:
-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学会如何表达和计算。
4.力的合成与分解:我会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力的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牛顿定律在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设置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并解释结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力一、内容【本次教课目】1、知与技术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成效培育学生初步的提出的能力,解决的能力和研究新的能力。

程与方法在比中学会、提、归纳、演【本要点点】力的观点(要点)力的作用成效,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本次教课】(概要):新引入先念,激起学生求知欲,进而引出所要研究的内容“力”,再学生看文“?”后边的一段内容,再学生出常用“力”字的及其意。

(接着学生体下边的程)1、学生握拳。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相互手段。

3、全班学生使劲搬起桌站立10 秒。

学生有什么感?引学生出原由。

先学生力的,出平使劲的一些,如:推、拉、、握⋯⋯ 。

而后解人力的是从平时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人民在平时生活和从事生中的晶,如:提水、挑物体、拉、射箭等都不一样程度感到肌肉。

在此基上,引入“什么是力”的。

(多媒体投影 ):什么是力新教课: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察看、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方才学生的体验下,指引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虑并提出问题:物体间可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余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状况吗 ?(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虑并举出生活中常有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④方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一样的建议。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 A 、B 图片)A》苹果走开树后能着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还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说:在物理学中往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挤、吸引等叫造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教师解说:综上所述,两个物体不论能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时,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类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遇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力小结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前几章关于力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包括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力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效果,对力的计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合成和分解、摩擦力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力的系统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及应用。

2.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力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2.准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摩擦力计等。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力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明白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从而加深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对力的合成、分解和摩擦力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分解和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合成、分解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1、利用弹力、重力知识进行受力分析2、分析解决几个应用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与概念推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点回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章结构:形变作用效果力的基本描述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弹性形变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各种表现G=m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的:重心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综合回顾,理清本章知识结构,梳理层次,提高对各种力的认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描述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来源:Z*1.观察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1. 答案:A气球瘪了、竹子弯了、钢丝弯曲、弹簧变短,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解析:小树被风吹弯了腰,说明树的形状发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力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3.在用扳手拧螺母时,如图所示,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A、B、C三点,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这说明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

四、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演示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3. 典例讲解(1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力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什么条件?4. 请举例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答案: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让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惯性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2. 理解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掌握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4.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复习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按性质分,有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4.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G=mg。

5.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f=μN。

6. 复习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 复习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讲解惯性的应用,如刹车、投掷等。

9.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跳远、拍打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小结与复习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是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的总结与复习。

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物理知识,对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困难,如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热学中的热量计算、电学中的电路等。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八年级下册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的总结与复习。

2.难点: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热学中的热量计算、电学中的电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章的重点内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与本章知识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重点:激发学生对力学现象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和巩固力学知识。
1.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2.教学过程:
-展示运动员举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所用的力,提问:“这位运动员为什么要用两个力才能举起杠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拉弓射箭的例子同理,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的核心概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巩固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抛掷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拉扯弹簧时,弹簧为什么能伸长?(2)为什么抛掷物体时,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A. 拉伸弹簧B. 压缩弹簧C. 拉扯绳子D. 推动小车答案:A、C、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遵循相似三角形定则。

5.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作用效果及合成与分解。

2. 熟悉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惯性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梳理:复习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略。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滑动,请分析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

答案: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应用》复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应用》复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应用》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力的平衡的应用》的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和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巩固他们对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 掌握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力的平衡的模型、计算器、实际问题的小案例等。

五、活动过程1. 开始活动,我先向孩子们介绍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力的平衡的模型,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力的平衡的意义。

3. 在孩子们掌握了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后,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 我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计算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对于力的平衡的应用,我们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制作风筝、荡秋千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

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些力的平衡的应用案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力的平衡的计算方法,这是本次复习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具体的实际案例,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力的平衡计算方法的理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复习教案【推荐】.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复习教案【推荐】.doc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该弹簧原长是cm,若用该弹簧
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N。
(4)小李作出了下图5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作业
P14检测与评估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_刻线位置。若不在此处,应请老师调节后再使用。
(3)弹簧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力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超过这个值。
25、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 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100 牛B、200牛C、0牛D、400牛
13、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
A.4.2 N B.3.8 N C.4 N D.无法判断
14、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难点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
方 法
本课以梳理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把空白补充完整。
1.什么是力,他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的,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6、一质量为0.2kg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N,方向总是。(g取10N/k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力的平衡、动力学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拓展力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摩擦力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重力、弹力、浮力等力的计算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力的概念和定律的理解。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力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针对学生在力的计算和应用方面的困难,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理解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0422293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0422293

第七章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学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认识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认识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物体,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教学方法】1.归纳法:整合本章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2.观察法: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例题1 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作用力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的情景,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甲乙解析:从甲图可以看出,运动的小球受磁铁的作用后,运动轨迹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乙图中用力推一只小船时,另一只船向后移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运动状态相互的例题2 如图所示,(1)用较大的力在A点推门与用较小的力在A点推门相比,用较大的力能(填“快速”或“缓慢”)地推开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2)用相等的力在A点拉门、推门,力的大小、作用点都没变,但力的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3)用相同的力分别在A点、B点推门,力的大小、方向均相同,但力的不同,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不同;(4)以上事实说明: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决定,这三者叫做力的。

解析:从题中提到的内容可知,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能够改变,这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答案:(1)快速力的大小(2)方向(3)作用点(4)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例题3 一位小朋友坐在雪橇上被他妈妈拉着,雪橇连人共重为300N,受到35N的拉力(拉力沿着细绳方向向上).如图甲所示,雪橇在水平冰面上滑动.请在图中画出雪橇所受到拉力的示意图.甲乙解析:作力的示意图必须把力的三要素标出来,因此,首先按要求分析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拉力是沿着绳子的方向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答案:如图乙所示弹力例题4 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B、C、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 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且A、B、C、D的横截面积均相同.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自增加了Δl1、Δl2、Δl3、和Δl4,如图(a)、(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中(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2)分析比较图中(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解析:比较图中的(a)、(b),可发现弹簧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横截面积相同,读弹簧测力计示数知所受外力也相同,只有制成A、B的金属丝不同,造成这样一个结果:Δl1≠Δl2.比较(c)、(d)也可知Δl3≠Δl4,故有:不同材料制成的弹簧,原长与横截面积相同,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长长度不同.同理比较(a)、(c)或(b)、(d)时,可发现其他条件相同,只有原长不同的弹簧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长长度不同.答案:(1)不同材料制成的弹簧,原长与横截面积相同,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2)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弹簧,原长不同,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长长度不同重力例题5 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图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由于斜面是光滑的,因此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不受阻力,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作用在物体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图是正确的.答案:B例题6 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在图甲中画出球受到的重力G、悬绳对球的拉力F、墙壁对球的支持力N的示意图.甲乙解析:球的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在球的中心,即球心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属于弹力,方向沿着绳子收缩方向向上,即与绳子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为了研究方便,其作用点也可以在球心处.墙壁对球的支持力也是弹力,方向与球对墙壁的压力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其作用点也可以在球心处.答案:如图乙所示.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2.教学难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例如,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非共点力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
(2)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分。例如,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力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力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然而,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他们对于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上,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图示和实际操作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难点。
(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深入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例如,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领悟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4)平衡力的判断:识别和判断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特别是在复杂情况下的平衡力问题。例如,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情况下的平衡力问题。
(5)力的单位及换算:掌握力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特别是牛顿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例如,通过练习题和实例,让学生熟练进行力的单位换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摩擦力的计算和非共点力的合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七章小结与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七章小结与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七章《力》复习导教案一、学习目标:1、议论形成知识框架;2、看书议论基本观点及规律;3、会研究实验或作图;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二、学习过程: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议论形成力有关基本观点知识框架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 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其实不必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 ________,符号是 ________。

3.力的作用成效: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成效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 、 _______和 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因素。

力的三个因素中只需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成效就将_______。

5.力的表示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 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依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丈量前要认识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

实质丈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察看时,视野一定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 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 ________,弹力越大。

8. 因为 ______而使物体遇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老是__ ___ ;作用点在物体的 ______ ,大小为G= _______ ,其中g = ________N/kg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力的方向老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备课内容
【本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中学会归纳、提炼、概括、演绎
【本节重点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本次教学设计】(提要):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
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

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预习内容】(提要):
【本节复习内容】(提要):
【本次新授内容】(提要):
【本次作业设计】(提要):动手动脑学物理2、3、4页。

二、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方面】
1、运动状态学生理解较困难。

【教学策略方面】
【教学效果方面】
1、学生对力的示意图做法有点乱
【本次教学设计同往年比改进之处】
三、领导查阅
查阅日期:
情况说明:
注释:
1、关于【本次教学设计】,此为教案之主体,突出体现为达成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或实施意图,立足师与生、导与学等多维度钻研,它不等同于授课过程。

试从以下方面阐述:回顾、导入、课堂小结的设计上,预习、例题、练习、学案等的选择与设计上,各环节时长配比,模式、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如此设计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等。

普通班与示范班从教学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

2、关于【本次新授内容】,包括本节知识点、知识延伸与拓展内容等。

普通班与示范班可以有所不同。

3、关于【本次作业设计】,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长、主要评价点、批改方式与数量以及如此设计缘由等。

普通班与示范班可以有所不同。

4、关于课后反思
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进行。

教学内容方面:所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准确度,围绕其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教学过程方面:比对《课堂观察量表》回忆授课过程,查找不足。

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对自己倡导的理论(包括曾经或正在进行的教研内容)、行为结果与期望值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堂观察、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系列信息的反馈,对此次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作出概括或汇总,如有必要,可根据掌握知识的状况将学生分类列出。

依据以上内容,反思要顾及到五个方面:(1)写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采取的得当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把这些内容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课堂上学生总会有亮点,教师要充分肯定这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赏识教育)。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你的教学思路,将其记录可为今后的教学储备养分。

(5)写二度设计: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何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升华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