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例题3:小华用一根20厘米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请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解答: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可以将绳子的总长度20厘米除以4,得到每条边的长度是5厘米。
例题4: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80米。请问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答:操场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即150米乘以80米,得到12000平方米。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场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厘米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厘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厘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厘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强调厘米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厘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厘米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故事会:阿福的新衣》:一个关于长度和厘米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 《测量大冒险》:一本互动的测量实践活动书籍,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各种测量任务,巩固对厘米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厘米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例题5:小王用一张纸牌测量了他家客厅的长度,他发现纸牌的长度是2.5厘米。请问他家客厅的长度是多少米?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会数出1厘米的长度,会画1厘米长的线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初步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画线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直尺,说一说直尺有什么作用?(2)引导学生说出直尺可以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

(3)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 学习新课(1)认识直尺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观察直尺,说一说直尺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有数字、线等。

(2)认识1厘米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的长度,说一说课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3)画线段让学生用尺子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怎样画线段?(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铅笔、课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画线段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及反思

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及反思

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及反思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一听,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激发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故事听完了,同学们想一想,阿福的衣服做小了,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样想得?1、小组讨论2、师:师傅和小徒弟,因为拃的大小不同,而做出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那你有什么办法帮他们做出合适衣服呢?师:正因为这样,人们于是发明了测量物体的工具---尺子(二)认识尺子1、出示尺子课件: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观察汇报:3、观察自己的尺子,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指一指你的尺子上有什么?4、小结:(三)认识1厘米、几厘米1、师:(课件出示:1厘米)看!这是多长?(1厘米)哦?为什么?(学生探究原因,深入理解)2、联系实物找一厘米什么东西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一个实验,请你们仔细观察;(图钉、手指宽度、瓜子)(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让他们学会找生活中的1厘米)师:小朋友们真是认真观察的好孩子!3、认识2-5厘米(四)测量物体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尺子和长度单位厘米,你们想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拿出小棒)1、先估一估小棒的长度2、量一量小棒的长度3、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三、应用拓展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我们来做些练习题,检测你学的怎么样好吗?1、a完成课本第89页第3题和第90页第5题量一量 b完成第90页第4题填一填(七)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你过的快乐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前置性作业班级:姓名:认真观察你的直尺,完成下面的小研究。

一年级数学下册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

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

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掌握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厘米的概念,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厘米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阿福的新衣课件2. 尺子3. 练习册4. 厘米标识的小卡片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阿福的新衣课件,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大家对厘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我会给大家发放尺子和练习册,让大家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逐一指导大家,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进行测量。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我为大家设计了一份作业。

作业题目是:请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你身边的三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反思,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引入阿福的新衣这个生动的故事,旨在激发同学们对长度单位学习的兴趣。

这是一个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我期望通过故事讲述,让同学们对厘米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我特别强调了小组合作的环节。

我认为,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测量任务,不仅能够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厘米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阿福的新衣”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5—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信封(1厘米、3厘米、9厘米长的小棒)、铅笔、纸条、毛线、练习本、测量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播放视频:铃儿响叮当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阿福。

瞧,他来了!(出示课件)2.看,他就是阿福,阿福要去干什么?仔细观察,阿福在做衣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出示课件:连环画)学生读图、交流,发现问题:阿福的新衣为会么小了?(板书课题:阿福的新衣)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发现问题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阿福的新衣什么做小了?生:师傅的手大……哦,老师听明白了,他们是用手量的,像这样,(师演示一拃)就是一拃,师傅的手大,拃就大,徒弟的手小,拃就小。

(师生扮演师傅和徒弟比拃的大小,在黑板画三拃比大小。

)小结:看来啊,老师傅和徒弟,因为拃的大小不同而做出了一件不适合的衣服,那你有什么办法帮他们做出合适的衣服呢?生1:用同一个人的拃去量。

生2:用尺子量。

……是啊,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

2.认识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尺子图)生1:数字师: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读一读,最左边是几,0就像起跑线一样,标志着开始,这些数都是刻度。

生2:线师: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阿福的新衣》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阿福的新衣》   ︳青岛版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直尺,长短小棒,橡皮,方格纸,直尺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谜语)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老师有一个谜语,咱们一起来猜猜(课件出示)仔细看,认真听,你来读,谜底是……(生:手)师:对,就是我们的手,手里还藏着很多秘密,你想知道吗?(生:想)师:看,手里藏着一个拃,什么是拃呢,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其中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拃,以前人们就用拃来量物体的长度。

来,伸出你的小手让老师看看你的一拃,现在用你学过的拃量一量你的课桌宽大约几拃?(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真棒!刚才我们认识了拃,知道了课桌宽……拃,再听一个跟拃有关的故事,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播放)师:对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预设1:师傅的手(拃)大,徒弟的手(拃)小。

预设2:因为拃不一样大。

预设3:师傅用大手量的,徒弟用小手做的。

师:他说的真好!怎样才能把衣服做合适呢?你能帮小徒弟想个办法吗?预设1:用师傅的手(拃)量,也让师傅做。

预设2:用徒弟的手(拃)量,也让徒弟做。

预设3: 用尺子量。

小结:同学们想的真不错!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观察尺子师: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会用到尺子,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出示课件),尺子的种类有很多,像钢卷尺、软尺、皮尺、米尺等等,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同学们手中这把最常见的直尺。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请大家边看边想:动画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

”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

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交流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3)汇报: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

(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

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师: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会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量感。

二、教学内容1.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1厘米的实际意义,即什么样的线段叫做1厘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绳子、剪刀。

2.学具:直尺、绳子、剪刀。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阿福的新衣,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衣服上的线段。

- 提问:这些线段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知道这些线段的长度吗?- 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直尺和1厘米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1厘米的线段。

- 提问:什么样的线段叫做1厘米?1厘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测量物体长度。

- 提问:如何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3.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板书设计1.课题: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2.重点内容:1厘米的表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六第1题。

2.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家的桌子、椅子、床等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道1厘米的大小;2.学会用火柴棒、尺子测量物品长度;3.学会用许多个1厘米的小纸片把物品长度量起来。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厘米”;2.学生能够模拟测量物体长度;3.学生能够用小纸条量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厘米”;2.让学生能够用小纸条量测物体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厘米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厘米和它的实际应用。

2. 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① 制作火柴棒尺子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火柴棒和齿签制作尺子,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② 对物品进行测量先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放置物品,比如椅子、桌子、教室门等,然后根据火柴棒尺子和齿签尺子的长度,让学生分别测量物品的长度。

3. 用小纸片量测长度① 制作小纸片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用A4纸剪成小纸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② 用小纸片量测物品长度教师先用小纸片量测出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结果公布给学生。

随后,让学生用小纸片量测自己的手掌长度,并比照教师的标准来检查自己的测量结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判断以下图中物体的长度是否相等,并让其中一名学生用小纸条量测两图中的物体长度,是否符合标准。

5. 总结教师向学生询问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后,教师让学生课下自己制作小纸条,用小纸条测量自己家里的一些物品长度,并在下一节课上报告。

五、课后作业制作小纸片,用小纸片测量自己家里的一些物品长度,并在下一节课上汇报。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尤其是学生学会了用多个小纸条量测物品长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认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老师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认真听:从前有家裁缝店里面有一个老师傅一个小徒弟。

有一个叫阿福的想做一件衣服,来到这家裁缝店,老师傅便给他量了起来,只见老师傅伸直手,一边量一边说:“一拃两拃三拃,徒弟记着身长三拃”徒弟记下来了身长3拃。

就这样,老师傅量着小徒弟记着,一会便给阿福量完了。

刚巧师傅有事,小徒弟就开始按照刚才记得给阿福做衣服。

过了几天阿福来裁缝店来取衣服,阿福一穿衣服,太小了,一脸的不高兴。

师傅量的刚好是三拃,小徒弟明明就做了三拃,衣服怎么就小了呢?生:交流(一部分的学生能够说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测量标准不统一,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虽然都是三拃但老师傅的三拃长,小徒弟的三拃短,所以衣服就做小了,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是用尺子。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观察认识尺子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和同桌说说。

师:谁想把你的观察结果和大家说说?生1:数字。

师: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这里的0和我们以前学的0表示的不一样,在这里他不是表示没有的意思,而是尺子的(起点)生2:线。

生3:字母CM教师:(1)这些都是刻度,这时刻度线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进行测量。

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

cm 是长度单位厘米的英文缩写。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_青岛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_青岛版
(课件出示图片,老师喊开始后,认为对的举右手,认为错的不举手。)
2.讨论:我们在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3.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二)测量
1.量一量红色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课件出示)。
2.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红色正方形动手操作量一量。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尺子
1.师:同学们的尺子大小不同、长短不同、颜色也各种各样。那么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同桌两人把尺子放一块,仔细观察,找出尺子上的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3.教师梳理总结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四)认识几厘米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那么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你能从尺子上找出来吗?
2.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3.找5厘米、10厘米
4.结论:几厘米就是几大格。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纠正测量方法
1.师:师傅与徒弟给阿福把衣服做小了后,意识到了测量的重要性,于是组织了一次测量比赛。他们邀请同学们来做评委。下面是几位选手的测量过程,请各位评委评判一下。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建立正确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度。

b.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c.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 新课内容a. 认识厘米i. 让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厘米的长度。

ii. 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

iii.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

b. 认识厘米尺i. 向学生介绍厘米尺,并让学生观察厘米尺的特点。

ii. 引导学生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说出测量结果。

c. 动手操作i.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厘米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ii. 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d. 课堂小结i.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ii.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3. 课后作业a. 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b.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和讨论。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避免出现偏差。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学生能说出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学生能估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建立正确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一、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长度单位之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青岛版六三制〔精品篇〕(最新整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青岛版六三制〔精品篇〕(最新整理)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技能目标: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课件。

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么事?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 1 米。

”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 100 厘米。

”阿福纳闷了“到底是 1 米,还是 100 厘米呢?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 1 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 1 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

(师画线段)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 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

你觉得 1 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试试看。

好,你来,你。

(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前量。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

(生操作,师巡视)师:谁来指一指 1 米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刚才你们同桌俩是怎样量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子,让他自己看 1 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发展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2.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 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直尺 1厘米的小棒几厘米的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好!还记得我吗?我是孙老师。

我想给大家出个谜语,想不想玩?“两株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能算又能画,天天工作全靠他!”大家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手来了,那我们的手能干什么?(学生回答)其实手还有个用途,可以量东西,想不想知道手怎么量东西?把你的手伸开,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是——一拃。

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关于“拃”的故事,想不想听?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有的可能会说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也有的可能会说师傅的手长,徒弟的手短,都应该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并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创设了具体的情景。

二、探索新知1. 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你能发现这是为什么吗?交流:他们俩的拃不一样长。

教师引导:怎样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呢?学生:用同一个人的拃来测量。

教师:也就是测量单位要统一。

还有的同学说,用尺子。

那你认识尺子吗?我们生活中有好多种尺子,有:钢卷尺、皮尺、直尺、软尺。

咱们同学桌子上摆的都是直尺。

在尺子上找找看,你发现尺子上有什么?把发现的跟你同桌说一说。

2. 认识厘米(1)找一找教师:观察自己的尺子,你发现尺子上有什么?学生:有很多的数字,0,1,2,….谁还发现了?0,1,2,…有数字,都是从0开始的。

(0是尺子的起点)学生:有三种线,最长的,最短的,中间的。

学生:有字母cm。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把尺子,大家看看,它能用吗?少了什么?(依次介绍刻度、刻度线、0刻度,cm)教师引导总结:尺子最左边的一根刻度线我们叫它“0刻度线”。

通常,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应对齐尺子的0刻度线。

字母cm 表示厘米,什么是厘米呢?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

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我们称为“1个大格”。

学生尺上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1)学生找一找自己尺子上的1cm,再找同学上黑板指一指,说一说。

2)让学用手比一比。

3)比一比1cm的小棒,感受一下1cm有多长(2)你知道生活中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学生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

学生: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1厘米的长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体,有利于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认识几厘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彩色的小棒,你知道它们是几厘米吗?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发现的。

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或者是末端减开始的数字,等于几就是几厘米。

那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了?(回形针、铅笔刀、当裁判)3. 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1)拿起桌子上那根长的小棒,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把你量的方法跟同桌交流一下。

找学生上台讲解,并大屏幕演示测量方法。

及时巩固练习测量方法。

(2)测量身边的物体请小朋友选取铅笔盒中的文具,自行测量。

大家真了不起,能测量这么多物体的长度,那裁缝店里老师傅和小徒弟的一拃有多长,你会测吗?我们来看一看。

老师傅1拃18cm,小徒弟1拃12厘米,差这么多啊。

怪不得衣服做短了呢。

学生测量自己的一拃是多长。

将手指用力伸直,大拇指的指尖对齐尺子的0刻度线,中指的指尖对齐哪个数字,一拃的长度就是多长。

总结:认识了直尺,1cm,一拃,会测量。

今天的作业:回家测一下你爸爸妈妈的一拃有多长!三、自主练习1. 第1题:在正确的量法下面画“ ”。

(1)请学生做出判断。

(2)第一种量法为什么不正确?(0刻度线没有和字典对齐)(3)教师演示一种把尺子斜着测量的方法,请学生判断这样测量是否正确。

2. 第2题:量一量。

学生测量,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测量。

集体订正。

3. 第3题:量一量。

(量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边长)(1)学生独立测量,教师巡视,借机个别指导。

(2)看看你测量的长方形的边长,你有什么发现?(对边长度相等)4. 第4题:填一填。

(1)观察,这两根尺子有什么不一样?测量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1:一根有0刻度线,一根没有0刻度线。

学生2:测量的长度,一段对齐了0刻度线,另一段没有对齐0刻度线。

(2)第一段的长度是多少?(3)第2段的长度时多少?同桌的小朋友议一议。

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分析和结果。

教师:我们知道,尺子上一大格是1厘米。

大家可以数一数,第二只蚂蚱跳了多少个大格?能用算式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教师可以演示)可以在自己心里将前面断的部分接上,当成是从0到16,是16厘米,再去掉接上的7厘米,就是剩下的这一段,所以可以用16-7来计算。

小结:用这种断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数大格,也可以用后一个刻度减去前一个刻度。

5. 第5题: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学生独立测量: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6. 第6题:铅笔的长度。

(1)红铅笔的长度是多少?绿铅笔的长度呢?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铅笔的长度比9厘米短一些,绿铅笔的长度比9厘米长一些。

(2)教师明确:像这样,一个比9厘米长一点点,一个比9厘米短一点点,我们就说这两支铅笔大约都是9厘米。

7. 第7题:先估计,再与你的同桌相互量一量。

8. 第8题:量一量。

(两课桌的宽)(1)先量一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2)用拃来量一量书桌的宽,多量几次,根据拃的长度估计一下课桌的宽度。

(3)用尺子实际测量,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

(培养学生对长度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阿福做上衣长度单位: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厘米用字母cm表示教学反思: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课时认识尺子重点是让学生认识0刻度线和尺子上的一大格是1厘米。

0刻度线的认识为学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基础;认识1大格是1厘米,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是学生测量后准确读取长度的基础,也为学生利用断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基础。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认识米教学目标:1. 认识米,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体会测量的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体会1米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量一量将1米转化为具体的长度。

3. 测量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米,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体会测量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教具:米尺、主题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知道,因为老裁缝和小裁缝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给阿福做出来的新衣不合身。

老裁缝决定为阿福重新做一件新衣服。

这一次,老裁缝吸取了教训,不再用拃来量了。

他找来一根尺子,用尺子为阿福重新测量。

但是,在测量时,老裁缝和小裁缝出现了分歧。

他们为什么出现分歧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创设连续的情景,以出现分歧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新知1. 出示主题图,认识1米。

(1)出示米尺。

教师:故事中的老裁缝就是用这样的尺子为阿福量新衣服的。

(让学生也拿出准备的米尺)大家观察这根尺子,每一个大格是多少?学生:1厘米。

教师:老裁缝从0刻度开始量,量到衣服的另一端对齐了“100”这个刻度,小裁缝说是100厘米,可老裁缝说是1米。

他俩谁说的对呢?(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议论。

学生:1米就是100厘米。

教师:对,1米=100厘米。

“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两个裁缝的分歧引出米和厘米的关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1米有多长。

利用手中的米尺,用手臂拉一拉,看看拉到什么程度是1米。

找一找,量一量,看看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大约是1米。

学生寻找和测量。

(3)利用米尺,量一量教室有多长,有多宽,教室的门有多高,黑板有多长。

学生实际操作。

三、自主练习1. 第1题: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第2题: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独立填一填,然后说一说这样填的理由。

3. 第3题:可以怎样量?(1)用拃可以测量哪些事物的长度?先让学生独立选一选。

说说你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测量教师的长不用拃呢?学生:教室的长比较长,用拃作单位太短,测量起来麻烦。

(2)用步可以测量哪些事物的长度?说说你选择什么,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当的单位。

(3)学生用选择的单位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和凳子的长。

4. 第4题。

在距离小蚂蚁4厘米的地方画一棵树。

(1)应该以哪里为起点开始量?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借机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展示交流:大家画的地方都一样吗?有几种画法?三、用米测量和估测1、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2、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3、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四、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1. 想一想。

用拃作“尺子”可以大约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学生讨论交流,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作为测量长度的“尺子”,如脚长、步长、一拃的长、身高等。

2. 量一量。

组织学生具体量一量,自己身上的这些“小尺子”长多少厘米,完成教材上的表格。

3. 试一试。

学生自由选择测量对象,用自己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可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窗户的长和宽、地板砖的边长、同学的身高……4. 议一议。

说一说:在今天的测量活动中,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当小结。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小明的鞋子长23()一棵大树高5()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板书设计:阿福的长袍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本课中出现了用多种形式或多种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运用这些测量方式之前,要让学生学会熟练、准确地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用步、拃或借助其他物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教师需要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步子的大小要均匀,借助铅笔或文具盒测量时一定要做好记号等,但这里结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测量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